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及教学反思大班教案及反思_0

合集下载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教案反思1、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教案反思设计意图影子是幼儿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也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

影子时大时小、时隐时现等各种各样的变化,都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让幼儿在做一做,看一看,玩一玩中去探索是最好的方法,因此,特设计了《奇妙的影子》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1.探究阴影产生的原因,初步了解阴影的变化与光的关系。

2、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并乐于操作、验证。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5.激发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灯光昏暗的教室、手电筒、玩具、娃娃、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请小朋友猜灯谜:我有一个好朋友,每天和我一起走,有时候走在我前面。

当我和他说话时,我只是不说话。

二、组织幼儿操作实验,了解影子的成因。

1、教师结合经验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在什么地方没有影子?2、幼儿拿出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的实验,看看发现了什么?(教师参与其中)了解阴影产生的原因之一:有光的地方就有阴影;哪里没有光,哪里就没有阴影。

3、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实验,拿手电筒照玩具和手,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影子与物体和光三者的关系。

找到了产生阴影的第二个原因:不透明的物体遮住光线会产生阴影。

第三,儿童的操作和探索,理解阴影的变化与光和物体之间的距离和位置有关。

孩子们两人一组,用手电筒作为光源,从不同的距离、高度和角度照射娃娃,观察娃娃影子的大小变化,并做好记录。

总结:当光线靠近物体时,阴影变大。

当你远离一个物体时,影子变小;当你从较低的地方拍摄一个物体时,这个物体会变大;当你从高处拍摄一个物体时,这个物体会变小。

四、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样的光能照出影子?让幼儿知道有光才会有影子的道理。

教师小结:太阳光、月光、灯光、烛光等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三节《奇妙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特点与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影子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影子特点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影子的特点与变化。

重点:观察、探索、表达影子特点,培养幼儿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卡片、物体(如玩具、文具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布,展示影子的形成过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让幼儿认识到影子无处不在。

b. 讲解影子形成原理,引导幼儿理解光与影的关系。

c. 出示各种形状的卡片,让幼儿观察、探索影子的特点与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幼儿分组,每组选一个物体,观察其影子并画下来。

b.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a. 各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观察到的影子特点与变化。

5. 创意影子画(10分钟)a. 教师发放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引导幼儿创作属于自己的影子画。

b. 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与建议。

a.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影子画,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奇妙的影子2. 内容:a. 影子形成原理b. 影子特点与变化c. 生活影子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影子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影子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并描述影子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找到了树叶的影子,它是绿色的,形状像树叶,随着太阳的位置变化,影子的大小和方向也在变化。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身边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三章《光和影》的第二节《奇妙的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常见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创意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产生的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生活中影子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通过创意影子游戏,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不透明物体(如玩具、书本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在教室内寻找、观察影子,让幼儿初步感知影子现象。

(2)提问:“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能不能把影子捉住呢?”2. 例题讲解(1)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演示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产生影子的过程,让幼儿直观地理解影子的形成。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探索,尝试用不同的物体产生影子,观察影子的变化。

4. 创意影子游戏(1)分发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学具,让幼儿分组设计自己的影子形象。

(3)评选最佳创意影子,给予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变化的规律3. 创意影子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影子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影子现象,用画笔记录下来,并描述影子的特点。

答案示例:太阳照射在树叶上,地面上出现了树叶的影子,影子是黑色的,形状和树叶一样。

2. 作业题目:我的影子朋友让幼儿发挥想象,设计一个自己的影子朋友,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创意影子游戏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发现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变化规律以及与光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产生原因,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

2. 能够观察和描述影子的特点,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产生原因,影子与光的关系。

难点:影子变化规律的探索,合作、探究、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画有动物图案的卡片。

学具:每人一张白纸、铅笔、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布,让幼儿观察白布上的影子。

(2)请幼儿猜测影子产生的原因,引导幼儿关注影子与光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让卡片在白布上形成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特点,如形状、大小、方向等。

(3)讲解影子的产生原因,让幼儿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分组,每组用白纸、铅笔、画笔制作动物影子卡片。

(2)让幼儿用自制的影子卡片,在白布上展示影子,观察影子的变化。

4. 影子游戏(5分钟)(1)教师请两名幼儿到台前,一人用手电筒照射,另一人移动卡片,让影子发生变化。

(2)引导幼儿观察影子变化的过程,讨论影子与光的关系。

(2)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产生原因2. 影子与光的关系3. 影子的特点及变化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作业内容:请幼儿回家后,用家中的光源(如台灯、手电筒等)和物体,在白纸上创作一幅影子画。

要求画出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并在画中标注光源、物体和影子。

答案:略2. 作业题目:影子故事作业内容: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创作一个关于影子的故事,故事中要包含影子与光的关系、影子的变化等内容。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主题为《奇妙的影子》。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索影子的产生、变化和应用,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影子的产生、变化和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变化和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难点:让幼儿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原理,以及如何运用影子进行创意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手电筒、一份玩具或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和玩具演示影子的产生,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影子的大小、形状等特征。

2. 探究影子变化(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探究,用手电筒和玩具观察影子的变化。

让幼儿尝试改变手电筒的位置和玩具的形状,观察影子的大小、方向和形状的变化。

3. 影子应用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幼儿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影子表演,让其他幼儿猜猜是什么动物或物体。

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影子创意绘画(5分钟)教师发放卡片和颜料,引导幼儿在卡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影子图案。

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表现影子的特点。

5. 作品展示与分享(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

让其他幼儿学习和借鉴,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影子、光的传播、手电筒、玩具、卡片等关键词。

通过板书,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影子,并尝试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影子游戏。

2. 请幼儿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影子,并将作品交给老师。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奇妙的影子》带反思大班教学计划《奇妙的影子》包括对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的反思,让孩子们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运用,丰富孩子对影子的理解,并指导孩子们积极探索生成和变化阴影,使孩子们可以找到阴影。

产生和变化与光源的变化有关,促进儿童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关系,并鼓励儿童记录实验结果。

来看看幼儿园班《奇妙的影子》的几点思考。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积极而有兴趣地探索阴影的产生和变化,以使儿童的阴影的发现和产生与光源的变化有关。

2.引导儿童了解阴影在生活中的使用,并丰富他们对阴影的理解。

3.促进幼儿之间的协商与合作,并鼓励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4.在交流活动中听取并尊重同事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手电筒,许多小玩具和圆柱状木头,每人一张记录卡,每人一个标记,投影仪和多媒体课件。

活动程序:一,手影游戏导入:猜小动物第二,阴影的产生。

1.第一次手术观察:孩子们使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阴影实验,以探索光线,物体和阴影之间的关系。

2.交流:您如何帮助物体找到阴影?指导孩子:打开手电筒,板上有光-没有阴影,让光线照在阴影上-阴影出现在板上,关闭手电筒-板上没有阴影。

3.总结:因为有光,所以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阴影。

4.讨论:生活中还能发出什么其他光?5,总结:生活中的阳光,月光,光和火都能显示物体的阴影。

三,影子的变化1.提供多媒体课件,向儿童展示他们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当您看着孩子时,您会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光源?2.交流:您发现这些生活中的阴影是一样的吗?3,总结:阴影很大,有些很小,形状各异。

4,第二次操作观察:指导孩子从不同方向拍照,并找出阴影变化的方向和大小。

5.交流:您的影子如何变化?6.总结:灯光在左边,阴影在右边;灯在右边,阴影在左边:灯在亮,阴影很小;光线在侧面,阴影很大。

7.第三条操作记录:让我们再试一次并记录您的测试结果。

8.评论记录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影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和特点;2.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影子的产生和性质;3.探究影子随着光源和物体位置的变化产生的变化。

2. 教学内容1.影子的概念和特点;2.影子的产生和性质;3.发现影子随着光源和物体位置的变化产生的变化。

3.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影子实物、手电筒、透明的纸片、玻璃板等;2.学生准备:手工制作影子玩具(如卡通人物、动物等)。

4. 教学流程4.1 准备活动1.师生热身活动。

2.引导幼儿畅想影子,提问“什么是影子?”,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介绍影子的概念和特点。

3.通过课件播放、故事讲解、实物展示等方式,呈现影子的产生和性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4.2 实践活动1.提供手工材料,让幼儿制作影子玩具;2.让学生挑选不同的影子玩具,将其放在不同位置,在墙上或纸上绘出影子的形状;3.使用手电筒、透明的纸片、玻璃板等,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影子随着光源和物体位置的变化产生的变化;4.观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总结影子的特点和产生方法。

4.3 结束活动1.教师引导幼儿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2.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反思,并提出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5. 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们通过制作影子玩具和实验观察探究影子的产生和性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

同时,通过活动的设计,幼儿们不仅仅是“听”,更是“看”、“做”、“尝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但是在活动中,有一部分幼儿对实验材料的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此外,为了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下一步还需要结合幼儿的兴趣,设计更多适合大班幼儿的科学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教具: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2. 环境:室内光线充足,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手电筒和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线照射在玩具上,产生影子的现象。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影子的特点和变化。

二、探索影子(10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小组合作,使用手电筒和玩具,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影子是怎么产生的?”3. 教师邀请幼儿展示他们的探索成果,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感受。

三、创意影子(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发放卡片,邀请幼儿在卡片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影子图案。

2. 教师引导幼儿使用手电筒,将影子图案投射在墙上,观察和欣赏影子的变化。

3.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创意和作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影子游戏(10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影子游戏,如“影子追逐”、“影子舞蹈”等。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游戏中影子的变化,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和创造。

3.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游戏体验和快乐。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和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过程,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教师邀请幼儿提出问题或想法,为下次活动做准备。

3. 教师反思本次活动的教学效果和幼儿的参与情况,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幼儿对影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幼儿的作品和反馈,了解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结合幼儿的提问和讨论,了解幼儿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六、教学内容:影子与生活(1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影、舞台表演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探索与发现》中的第十章节《奇妙的影子》。

本节课主要详细内容为: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的关系,以及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影子的特点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理解影子与光的关系。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影子与光的关系,观察和分析影子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投影仪。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在白布上形成影子,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观察光与影子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心中所想的影子形象。

4. 小组讨论(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影子的特点和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影子》2. 主要内容:影子形成原理影子与光的关系影子的特点与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并记录下来。

2. 答案要求:描述影子的特点说明影子与光的关系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拓展延伸:1. 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了解影子与时间的关系。

2. 带领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关于光与影的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

3. 作业设计:观察生活中的影子,并记录下来。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解析1. 光线传播:当光线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会被物体阻挡,无法传播到物体背后,形成光照不到的区域,即影子。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中的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观察影子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影子的产生原理,了解光与影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影子变化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的产生原理,光与影的关系。

重点:观察影子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不同形状的物体(如三角形、圆形、方形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引导幼儿发现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的关系。

(2)教师提出问题:“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影子会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影子的产生原理,让幼儿了解光与影的关系。

(2)教师演示如何用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水制作影子画,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形状和变化。

(2)幼儿根据观察到的影子,用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水制作影子画。

(1)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影子画,并分享观察到的影子变化。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影子”2. 内容:(1)影子的产生原理(2)光与影的关系(3)观察影子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影子画,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2. 答案:(1)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

(2)影子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3)影子的大小与物体距离光源的远近有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产生原理,观察了影子的变化。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影子》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影子》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奇妙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学习科学知识:了解光线和影子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

2.锻炼观察与探究能力:观察影子的特征及变化,了解光源在不同位置对影子的影响。

3.培养动手实验能力:通过搭建影子小屋和制作手影等活动,锻炼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4.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探究和展示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问问题、展示图片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带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例如:“你们曾经见过和玩过影子吗?影子是怎么形成的?”等等,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经验进行回答。

2. 讲授环节(30分钟)(1)影子的特征及形成原因通过讲解影子的特点和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影子的本质,例如:•影子的特征:形状和原物相同,但颜色变深,大小和原物距离成反比。

•影子的形成原因:光线遇到物体阻挡而发生光的衍射、反射、折射等现象,形成影子。

(2)影子在不同光源位置的变化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光源在不同位置对影子的影响。

例如,安排学生操纵闪光灯,控制不同位置和角度的光源,观察影子的变化。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总结出相应的规律。

3. 实践环节(30分钟)(1)搭建影子小屋让学生分成小组,使用黑色布、固定夹、台灯等材料,共同搭建一座影子小屋。

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光源的位置和光源的大小等因素,从而探究对影子产生的影响。

完成后,可邀请学生来到影子小屋内部,亲眼观察影子的形态和变化。

(2)制作手影安排学生进行手影制作,让学生手工画出自己的手影,通过降低光源高度和转动手臂等方式,了解影子的变化特征。

4. 总结环节(10分钟)集中时间对前面的实践活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引导学生将实践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规律和体验,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进行分享。

三、教材扩展在本节课教学中,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影子和实物进行绘画,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和影子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准备材料:1. 彩色纸、剪刀、胶水2. 手电筒或是阳光3. 物体(例如玩具、书本等)4. 黑板或白纸活动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幼儿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请他们分享一下自己对影子的了解。

根据他们的回答,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影子呢?”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观察影子(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前往户外或是一间光线充足的教室。

利用阳光、手电筒或其他人为光源,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物体在光线照射下产生的影子。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例如改变光源的位置或是物体的形状。

3. 制作剪纸影子(1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剪纸影子的制作过程。

首先,幼儿们挑选一张彩色纸,并且用剪刀将想要的形状剪出来,可以是动物、植物或其他的形状。

然后,他们用胶水将剪好的形状粘贴在另一张纸上。

最后,将剪纸放置在阳光下或利用手电筒照亮,观察形状在纸上产生的剪纸影子。

4. 形状变化实验(15分钟)教师为幼儿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例如球体、长方体、三角形等。

教师让幼儿搬动这些物体,同时观察它们在不同光线照射下产生的影子变化。

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们发现影子的形状和物体的形状有一定的联系。

5. 影子游戏(15分钟)教师为幼儿准备一些卡片,上面画有不同的形状,并贴在墙上。

然后,教师宣布一个形状,并让幼儿找到对应的形状卡片。

通过这个游戏,巩固幼儿们对不同形状的认识,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6.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内容,让他们复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理解到的知识。

同时,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最后,教师提醒幼儿,今天的活动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光线和影子的变化。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优质教案《奇妙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奇妙影子》这节大班科学活动,主要围绕教材第二章“光与影”内容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关系、影子变化特点以及生活中影子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影子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关系,观察影子变化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探索自然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和影子与光源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影子变化,解影子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玩具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幼儿在户外观察太阳光下影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

(2)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影子现象,讨论影子与光源关系。

2. 例题讲解(1)通过手电筒照射玩具,让幼儿观察影子形成过程,讲解影子形成原理。

(2)展示不同角度照射下影子,让幼儿观察影子变化,讲解影子与光源关系。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合作,用手电筒和玩具制作影子戏,观察影子变化。

(2)指导幼儿用画纸和彩笔记录影子戏过程,分享观察到影子特点。

(2)让幼儿认识到影子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源关系3. 影子变化特点4. 生活里影子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影子现象,分析影子与光源关系。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用手电筒和玩具制作影子戏,描述影子变化。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幼儿积极参与,对影子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提高幼儿合作能力。

课后,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影子主题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热爱。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庭和生活中,继续观察影子现象,探索影子与光源关系,将科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三册第十章《光和影》。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的特点、影子与光源的关系、探索影子游戏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重点: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理解影子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影子游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投影仪、卡片、图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布,让幼儿观察白布上的影子。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用自己的身体部位在白布上形成影子。

2. 影子的形成原理(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卡片,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影子形成原理。

3.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5分钟)(1)教师演示不同角度的光源照射同一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4. 影子游戏(5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身体部位和卡片进行影子游戏。

(2)幼儿分组进行影子游戏,尝试创作出有趣的影子造型。

5.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影子造型。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创作思路。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影子2. 板书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影子与光源的关系(3)影子游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个有趣的影子故事要求:运用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个包含影子元素的故事,并画出故事中的角色和场景。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幼儿对影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避免部分幼儿过于内向,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理解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画笔、卡片等。

2. 学具:手电筒、白纸、卡片、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在户外观察阳光下自己的影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影子。

2. 讲解影子形成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手电筒、白纸等教具,讲解影子形成原理,让幼儿理解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手电筒和卡片制作影子,观察影子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图2. 光与影的关系图3. 影子形状变化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并与家人分享。

答案:影子可以是任何物体在光线下形成的影子,如树影、人影等。

2. 作业题目:用卡片和手电筒制作一个有趣的影子,与家人共同欣赏。

答案: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制作各种形状的影子,如小鸟、兔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课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继续观察生活中的影子,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影子画比赛,让幼儿充分发挥创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2. 影子形成原理的讲解;3. 例题讲解的互动性;4. 随堂练习的设计;5. 作业设计与生活实践的结合;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教案编辑专员: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影子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手电筒、玩具、卡片等。

2. 环境:光线柔和,有利于观察影子的产生和变化。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影子游戏,引发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2. 观察影子: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的影子,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3. 影子游戏:利用手电筒和玩具,让幼儿自己创造影子,并模仿影子的形状。

4. 影子接力:设置一个影子接力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活动总结1. 让幼儿回顾本次活动,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收获。

2. 总结影子的特点,如:影子的大小、颜色、形状等。

3. 强调活动的意义,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引导和鼓励他们。

2. 在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教师要与幼儿进行互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4. 在活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让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六、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里的物品影子,并拍照记录,分享到班级群。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一个“影子展览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影子作品。

3. 科学探索:引导幼儿探索光的传播原理,了解影子产生的原因。

七、活动评价1. 观察评价: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操作评价: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交流评价: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建议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 针对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可以适当调整活动难度,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3.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确保活动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得影子的本质,由浅入深,懂得影子的形成原理2.了解影子的大小变化和方向变化3.学习把握影子形成的条件4.培育察看、讨论和动手试验的本领,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喜好二、教学内容一、认得影子1.什么是影子?2.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影子有哪些?如何形成的?3.个人的影子与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区分?二、影子与光线1.光线对影子的作用是什么?2.什么是直线光、散射光和漫反射光?3.光线从何而来?4.什么情况下有影子,什么情况下没有影子?三、影子的变化1.什么情况下影子会变大或变小?2.什么情况下影子会变成倒影?什么情况下是正着的?3.什么情况下影子会变成透亮的?四、制作影子剪纸1.如何制作一个有趣味味的影子剪纸?2.动手制作影子剪纸,发觉影子的变换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互动,引导幼儿回想日常生活中常常见到的影子2.通过观看一段影子的视频来激活幼儿的学习喜好二、探究影子的成因1.介绍影子的形成过程,通过制作影子试验,帮忙幼儿理解影子成因2.察看并记录影子的形状和大小三、影子的变化1. 播放影子变化的视频,让幼儿察看影子的变化,并帮忙幼儿总结影子变化的规律2.通过游戏互动,学习影子的大小变化和方向变化四、制作影子剪纸1.引导幼儿动手制作影子剪纸2.通过拿着剪纸按不同角度照射光线后察看、记录剪纸的影子变化,激发幼儿对科学学问的探究喜好四、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同学的参加度有些低,需要更多的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举手回答问题,利用抽签等游戏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2.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可以通过科学小试验、察看、讨论与游戏综合,使幼儿在学习的同时提高动手本领和察看本领。

3.教学材料不够充分,多准备一些有趣味味的实物和道具,让幼儿通过接触实物更好地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4.需要做到事前认真备课、听取同行看法与建议,并适时反思教学过程及效果,以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奇妙的影子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奇妙的影子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奇妙影子精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奇妙影子》作为教学内容,该内容属于大班科学领域。

教材章节主要是探讨光与影关系,详细内容包括影子形成、影子与光源关系、影子变化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形成原理,理解影子与光源关系。

2. 能够观察、描述影子特点,进行简单影子实验。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理解,以及影子与光源关系掌握。

2.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影子特点,进行简单影子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板、白纸、剪刀、画笔、尺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白纸、剪刀、画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手电筒照射白板,让学生观察白板上出现影子,引发他们对影子产生好奇。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影子形成原理,让学生理解影子与光源关系。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描述影子特点。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影子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影子与光源、物体关系。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实验成果。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源、物体关系3. 影子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不同物品影子,描述其特点。

思考:如何改变影子形状和大小?2. 答案:家中物品影子特点:光源与物体距离、物体形状等。

改变影子形状和大小方法:改变光源位置、角度,或调整物体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影子形成原理理解程度,以及实验过程中表现。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如何改进。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影子实验,观察更多有趣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影子应用,如皮影戏、电影等,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把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键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教案《奇妙的影子》及教学反
思大班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有兴趣地探索影子的产生和变化,使幼儿发现影子的产生与变化是与光源的变化有关的。

2、引导幼儿了解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丰富幼儿对影子的认识。

3、培养幼儿间的协商、合作关系,鼓励幼儿记录实验结果。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手电筒,若干小玩具和圆柱体积木,每人一份记录卡,每人一支记号笔,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手影游戏导入:猜猜小动物
二、影子的产生。

1、第一次操作观察:幼儿拿手电筒和玩具分组做影子实验,探索发现光、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

2、交流:你是怎样帮助物体找到影子的?
引导幼儿:打开手电筒,光照在板上——没有影子,让光照在影子上——影子出现在板上,关上手电筒——板上就没有影子了。

3、小结:因为有光,物体挡住了光,所以有影子。

4、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能照出影子来?
5、小结:生活中的太阳光、月光、灯光、火光都能照出物体的影子。

三、影子的变化
1、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生活中的影子图片。

请幼儿观察,都发现了哪些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光源是什么?
2、交流:你发现这些生活中的影子都一样吗?
3、小结:影子有的大,有的小,还有各种形状。

4、第二次操作观察: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

5、交流:你的影子是怎么变的?
6、小结: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光在上,影子小;光在旁边,影子大。

7、第三次操作记录:让我们再去试一试,把你试的结果记录下来。

8、讲评记录卡。

四、影子的利用。

1、交流:你们知道生活中影子有哪些用处?
2、小结介绍: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工程使用高楼的影子计算出高楼的高度;科学家用月球上山峰的影子计算出山峰的高度;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一种很有趣的皮影戏。

3讨论:影子在生活中还会造成哪些不便?
4、介绍无影灯:在医院,医生动手术时如果有影子会让他们看不清,就会发生医疗事故,所以他们向科学家求助,科学家就发明了一种无影灯,在这种灯下影子就会没有了。

活动延伸:
向家长、老师了解无影灯的原理。

课后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中中心的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探索影子,让幼儿来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活动开始,我以手影游戏导入,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可以使幼儿迅速的集中精神,很快的进入课堂角色中来.接着就让孩子自己动手探索发现影子,让孩子从实践中感悟出真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孩子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并发出火花。

第一次操作后,孩子们获得了”因为有光,物体挡住光,所以产生影子”的道理.接着又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导入,观看多媒体课件”生活中的影子”,从孩子的认知出发,交流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畅所欲言,
发展语言和思维的同时引发了对影子形状、大小、变化的兴趣,从中引发第二次探索的兴趣。

第二次探索的重点是引导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照物体,发现影子的方位及大小变化。

在这次操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发现了影子变化的秘密,所以我请几名成功的孩子到前台来示范操作,我进行引导小结,然后让所有的孩子进行第三次操作,并要求孩子把操作结果记录下来,效果很好,所有的孩子都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培养了自信心。

最后,向幼儿介绍了影子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弊端,可惜的是孩子们这方面的经验特别匮乏。

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幼儿百科:影子是一种光学现象。

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