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市政部分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

大学城中心区(小谷围综合发展机会展文化共享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1 项目背景广州大学城的发展为提升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高等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和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机会。

建设广州大学城的目标之一是引导广州中心城市的“南拓”。

为了保护现有的城市结构并作为分散大都市区政策的一部分,城市未来将向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东面和南面发展。

广州的南面现状主要为农田、村庄和丘陵,将发展为新的会展区、生物岛、大学城、广州新城和一定数量的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工业区。

其中广州大学城的规划建设将是广州大都市区南拓发展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的广州大学城坐落在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总面积43.3平方公里(其中小谷围岛约18平方公里)。

大学城的发展应作为珠江三角洲整体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其特有的气候环境特征和现有自然风景。

广州大学城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是通过主要的区域高速公路和新建的交通系统,加强中心区和南岸发展区的可达性。

在这些发展的背景之下,大学城必将强有力的促进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是基于各种组织原则和规划概念,包括:“TOD(交通引导发展)”的概念,“组团生长”的结构概念,“网络组织”的功能概念,“生态优先”的设计概念和“数字化”虚拟城市的概念。

这些概念把广州大学城的空间结构组织成等级清晰的系统,形成了大学城发展的框架。

1交通引导发展规划中有重要意义的是发展一个综合的交通系统,这个系统联系了多种交通方式,形成了城市交通向外延伸的网络。

地铁线从广州中央商务区向南延伸,从小谷围岛中心通过,是联系大学城和广州城市南拓轴的主要的交通基础设施。

主要的区域公路位于岛的东部和西部,服务于往返城市的车流,联系着通往各个大学校区的一系列环路。

沿着内环路,是一条轻轨铁路系统,在几个换乘的节点与地下公共交通连接。

放射性的道路和支路则进一步完整了交通的网络,构成一个有着清晰的层次结构的交通系统。

2 组团生长作为“特殊功能的城”,广州大学城的功能布局围绕7个大学组团组织,其中的5个在小谷围岛。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第10章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新技术》第10章
规划和设计。
图10.3-2 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平面布置示意图
10.3 工程应用一一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
10.3.2 综合管沟工程方案
(1) 中环线干线综合管沟采用A型。中环路为广州大学城(小 谷围岛地区)的次干路。中环路外侧为各大学教学区,内侧为生 活服务区。 根据各专业规划,大部分的电力电缆、通讯电缆均布置在中 环道路下面,自来水管线、燃气管线也沿中环线敷设,因而在 中环线道路实施综合管沟可发挥其综合优势。
的城市支路和中环线相连接,道路内侧环绕中心湖,同样为绿 地、水体、景观地带。从各专业管线规划分析,其管线的容量
不大。因而在内环线建设综合管沟必要性不大。
10.3 工程应用一一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
10.3.2 综合管沟工程方案
根据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地区)道路路网布置及各专业规划要
求,在整体分析通盘考虑的基础上,对综合管沟工程进行科学
线的正常使用,在综合管沟内设置了监控系统,这些监控系统
的信息集中传输到控制中心。
10.3 工程应用一一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
10.3.2 综合管沟工程方案
控制中心设置中央计算机监控系统、模拟显示屏等(图10.3-3)。 控制中心设置在市政用地地块内,占地面积约20 X 30m,其入口 图如图10.3-4所示。
10.3 工程应用一一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
10.3.1 综合管沟工程系统方案
(2)在以下情况,工程管线宜采用综合管沟集中敷设:
交通运输繁忙或工程管线设施较多的机动车道、城市主干道以
及配合兴建地下铁道、立体交叉等工程地段;不宜开挖路面的路 段,广场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处;需同时敷设两种以上工程管
线及多回路电缆的道路,道路与地铁或河流的交叉处。
保证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21世纪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

基于景观视野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研究

基于景观视野的城市设计方法初探——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研究
, , ,
多样的人群 。
这种多中心轴线的空间结构既容纳了服务于局部 的功能 个大学城发展轴线具 有重 要意义的设施和项 目。

又包含 了对于整
() 2 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生态廊道 ( 2 。中心 区的生态廊道贯穿始终 通 图 ) 过一系列的池塘水体 ( 大部分 已经存在 )及滨水湿地环境 在现有地形 的最低
9玎 迪 l 三 鬲鬲 4一 浴 o z 0 T z 王
—■豳
—'—●
特点的 中心 来连 贯中心 区的各个片 区。这些 “ 中心 ”联 系紧密
'= l 露 皂 -
t _

袅旅 泣馆 船

互为补充 共同服 务于整个大学城区 。在发展 中轴上 集合 了各种特色的场所 形成 了 丰富而协调 的城市 环境 每个独特 的节点都是活 动的中心和 目的地 能够凝聚
【 文章编号】 1 0 —1 2 ( 0 6 1 0 9 0 2 9 20 )1 0 3 4 0 3
【 图 分 类 号】 T 4 中 U9 8
塘水体及滨水湿地环境所组成 的自然 生态 系统 ,体现 了中
心 区独 特 的场 所 特 征 。
【 文献 标 识码】 B 【 者 简 介1 作 孙 一 民 .华 南理 工 大学 建筑 学院 教 授 ,博 士生 导 师 。 李 敏 稚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建筑 设 计 研 究 院 博 士 生 张 春 阳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建筑 学 院教 授
工大学建筑学院与美国 S S K公司组成 工作组 .对中心 区 A AI
南北综合发展 区进行城市设计深化及控 制性详细规 划工作 。+ S B A G公司完成 20 0 3年 6月 一9 ,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和美 国 月

大学城广州大学校区园林环境设计

大学城广州大学校区园林环境设计
离带。
广 州 大 学位 于 广 州大 学用 地 的 东南 侧 ,南 面 毗 邻海 心 岗水 道 ,东 南 面 以 中部 快线 为界 ,南面 为 外
环路 , 西面 为广 州大 学 教学 区及 主入 口,用地 范 围约
15 2 公顷 ( )。 图1 设计 范 围 :广州 大 学2 0 年 9 一期 进入 广 州 大 04 月 学城 。2 0 年9 0 5 月二 期全 体师 生全 部迁 入新 校 区 ,约
c mmu c to p c o nia n s a e. i
洼 ,大 部分 地坪 标 高介 于...米之 间 , 由于广 州大 045 学用 地 位 于全 岛西 角 ,两 面 为河 道相 夹 , 自然 景 观 资源 相 当优越 。基 地 内水 网聚 集 ,有 较 多 的河 涌 及
池 塘 。 (  ̄ )一期 南面 有一 个 水 口与海 心 岗水 道 图2 4
期 、二期进 行 环境 设计 。 二 、现 状分 析 基 地 内现 状 主 要 为 农 田和 少 量 果 林 ,地 势 低
i tg ai n o e p e e vr n n d n t r r e n e r t fp o l, n i me ta a u e i o d r o o n n t u g a e a u n i n e t me t t e e d o o p r d c mp s e v r m n , o e n e f h h ma a t i e a d r a e h m a it l e n d u n c v t s n c e t a u n si i a i i c f
100 。 50 人
三 、环 境设 计
1 . 设 计意 念及 原则 环境 ( )整 体性 : 1 景 观 环 境 及 道 路 均 与 广 州 大 学 城 规 划 相 互 衔 接 、协 调 ,形成 整 体 ,充 分 考 虑 与大 学 城 在配 套 上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第二部分城市设计第三部分练溪展览中心及珠江国际影视文化中心设计研究1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1. 项目背景2001年3月2日广州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将新造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作为广州大学城选址。

2001年12月24日省政府9届48次省长办公会议批准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并成立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推进大学城建设工作。

2003年1月15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发布会在广州市规划局举行。

应邀参加的咨询单位包括英国罗杰斯事务所,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美国SBA公司+ASG公司。

2003年4月29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上述三家公司的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根据专家意见,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决定由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对中心区综合发展区及会展与文化共享区进行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2. 人口分析预测根据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范围约4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30万,已经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必须具备城市的各种基本功能。

在大学城中心区的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数量与构成,中心区的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内容及数量、交通运输、道路等级及指标、市政公共设施的组成及能力、住宅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建筑类型的选定及城市的布局都直接受其影响。

大学城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城,其人口状态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大学城中心区的作为大学城中城市性最强的部分,它既不同于周边组团的大学校区,有不同于普通城镇。

2.1 大学城人口现状:大学城范围内现状一村镇人口为主,详见下表2随着大学城范围内的土地收归国有,和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当地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加速,人口的数量、结构必然迅速变化。

2.2 人口构成与大学城的特点以教育产业、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为主,主要用地功能为院校校舍用地、高科技产业园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及公共绿地,人流、信息流巨大,物流相对较小。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第二部分城市设计第三部分练溪展览中心及珠江国际影视文化中心设计研究1第一部分前期策划及项目建议1. 项目背景2001年3月2日广州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将新造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作为广州大学城选址。

2001年12月24日省政府9届48次省长办公会议批准了《广州大学城发展规划》,并成立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推进大学城建设工作。

2003年1月15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发布会在广州市规划局举行。

应邀参加的咨询单位包括英国罗杰斯事务所,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美国SBA公司+ASG公司。

2003年4月29日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国际咨询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上述三家公司的提交的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根据专家意见,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决定由美国SASAKI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对中心区综合发展区及会展与文化共享区进行城市设计深化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

2. 人口分析预测根据大学城发展规划,广州大学城的规划范围约45平方公里,人口将达到30万,已经达到中等城市的规模,必须具备城市的各种基本功能。

在大学城中心区的规划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人口数量与构成,中心区的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的内容及数量、交通运输、道路等级及指标、市政公共设施的组成及能力、住宅建设的规模与速度、建筑类型的选定及城市的布局都直接受其影响。

大学城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城,其人口状态具有其鲜明的特点。

大学城中心区的作为大学城中城市性最强的部分,它既不同于周边组团的大学校区,有不同于普通城镇。

2.1 大学城人口现状:大学城范围内现状一村镇人口为主,详见下表2随着大学城范围内的土地收归国有,和大学城的开发建设,当地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加速,人口的数量、结构必然迅速变化。

2.2 人口构成与大学城的特点以教育产业、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为主,主要用地功能为院校校舍用地、高科技产业园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及公共绿地,人流、信息流巨大,物流相对较小。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修改稿

第五章 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修改稿

广州大学城承北启南的地理区位黄埔军校是邻近大学城的重要文化资源第五章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设计一、区位与现状条件分析(一)区位条件分析广州大学城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

与琶洲岛举目相望,规划研究范围43.3平方公里。

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距广州新城约17公里。

大学城的区位条件具有以下优势:1.在广州城市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选址正好位于广州的南拓轴上和都会区中,有利于实现良好的城市功能互动,提高广州城市建设的综合效益。

2.在广州产业空间发展关系上,广州大学城位于以IT产业为特色的广州新兴产业轴上,通过轴上的产业实体互动,形成“学、研、产”一体化的城市创新基地,有利于知识创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提高广州市的综合竞争力。

3.在交通区位上,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高速公路交通、轨道交通、普通道路交通、宽带网络信息交通”四位一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大学城的多元交通需求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4.在文化区位上,广州大学城附近既有以黄埔军校为代表的近代史迹文化,又有以余荫山房和宝墨园为代表的传统与现代岭南园林文化,还有以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生物岛为标志的现代岭南生态文化,更有广州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周边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利于广州大学城校园文化的建设。

5.在广州旅游网络体系中,广州大学城正好处在“三线一中心”的东南水乡旅游线上,校园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将使广州大学城成为广州旅游的一个新亮点。

(二)现状条件分析1.土地利用现状广州大学城南岸包含了新造、南村两镇的大部分镇区,东南部用地为生态农业保护区,西南侧为南村工业园用地(调整为研发生产基地)。

小谷围岛以低丘陵冲击平原为主, 现状多为农业用地和林地,包含穗石、练溪等6条行政村。

岛上还包括了一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如占地500亩的艺术村,华南碧桂园等。

用地情况详见表5-1,表5-2。

2.人口现状根据南村镇和新造镇镇政府提供的有关统计数据,截至2000年,在大学城的研究用地范围(以下简称“大学城用地”)内,南村镇建成区人口为16169人,新造镇镇域内的小谷围岛上人口13658人,大谷围地区(南岸地区)建成区人口13534人,总人口43361人。

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建设与运营简介

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建设与运营简介
综合管沟沟内消防报警系统包括感温 光纤、手动报警、消防电话、干粉灭火器 等。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各投料口均设置有红外摄像装置、 视频监控系统采用自动报警、自动录 像,当人员进入摄像机摄像范围或触 发红外对射装置,系统会自动报警并 开始录像,保存。
三、综合沟的经营与管理
综合沟的经营与管理
综合沟的经营与管理
(一)国内外综合管沟管理现状
1 针对共同沟建设和运行的特点,一些应用综合管沟的国 家和地区,采取制订法律法规来加强管理,规范各方面的行 为。
日本在1963年颁布了《共同沟实施法》,并在1991年成 立了专门的共同沟管理部门,负责推动共同沟的建设和管理 工作 ,日本每个建有共同沟的地区都制定了《共同沟防灾安 全管理手册》。主要规定内容有:管线设备入沟的必要条件 、钥匙的保管、联络及通报、应急处理、费用负担、定期巡 视等,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五、对综合管沟建设及运营的思考 (一)综合管沟的优点 (二)管沟运行中存在困难 (三)对综合管沟建设及运营建议
③收费
一、大学城投资公司简介
二、大学城综合管沟建设背景及简介
大学城综合管沟建设背景及简介
(一)大学城综合管沟建设背景
根据广州大学城的战略定位,要高标准地按照“一 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质量”的要 求,将广州大学城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学园区。在2003 年规划建设广州大学城的初期,广东省及广州市规划设计 部门就提出了要在广州大学城修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并 要求新建道路与综合管沟的建设应实行统一规划设计、同 步进行施工,以降低工程造价。为了确保广州大学城综合 管沟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广州市政府授权广州大学城建 设指挥部对大学城的地下空间资源进行系统开发利用,并 由广州大学城建设指挥部组建专营公司负责运营。

我国大学城概况

我国大学城概况
14
5.开始建设时间 2003 年。
十五、上海松江大学城 1.规划设计单位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华建建筑设
15
计院、上海雅道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 学院。
2.用地和人口规模 占地约 8000 亩。 3.入驻院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 院、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复旦大 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七所学校。 4.建设和管理模式 C.异地建设分校模式。 5.开始建设时间 不详。
6
C.异地建设分校模式。 5.开始建设时间 不详。
7
七、广东深圳大学城 1.规划设计单位 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 计院。 2.用地和人口规模 深圳大学城坐落在深圳南山西丽湖畔,目前占地约 2 平方 公里。到 2005 年,在校生规模达到 1 万人,研究生比例达 到 70%。
深圳大学城北大校区
3.入驻院校 引进的名校主要是从国内进入“211 工程”的大学,特别 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面向世界一流的 9 所重点大学;和国外世 界排名前 100 名的大学中选择。目前,已经引进的学校包括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三所著名高校。2003 年 9 月,以深圳市政府投入为主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哈
4.建设和管理模式
19
C.异地建设分校模式。 5.开始建设时间 2000 年 12 月。 十九、浙江宁波高教园区 1. 规 划 设计单位 浙江省 城乡规划设 计研究院。 2. 用 地 和人口规模 规划范 围总用地 405.5h ㎡ 。园区总人口规模合计约 5.5 万人-5.9 万人。 3.入驻院校 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工学院、宁波华茂学院、宁波市服 装学校、宁波市卫生学校,另加一所重点高中。 4.建设和管理模式 C.异地建设分校模式。 5.开始建设时间 2001 年。

广州大学城市政道路施工方案

广州大学城市政道路施工方案

广州大学城市政道路施工方案第一节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1.1.1编制依据1)广州大学城(xx)建设项目市政道路及综合管沟(某路)工程土建施工招标文件;2)广州大学城(xx)建设项目市政道路及综合管沟(某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广州大学城(xx)建设项目市政道路及综合管沟(某路)工程招标补遗书;4)现场考察资料;5)国家、行业、广州市有关建筑施工和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范、规程、规则、标准等文件;6)本单位的施工能力、经验。

1.2.1工程概况某路为广州大学城交通网的主干路,规划红线宽度60 米,设计时速50Km/h,线路总长约10 公里,双向六车道,五座中桥,局部需进行软基处理。

某路作为广州大学城各大学主要出入口.某路外侧为各大学校区,内侧为生活服务区,根据各专业规划,大部分电力电缆、通讯电缆都布置在中环道路下面,自来水管线、燃气管线也沿某路埋设,因而某路道路实施综合管沟可发挥综合优势,综合管沟建设在道路中央绿化带下,以尽量减少上部覆土厚度,降低工程造价。

DS04 中环三标,线路全长2。

45km,起讫里程为K4+500~K6+950。

2003 年7 月下旬开始施工;施工工期8 个月。

2003 年9 月底,某路靠快慢车道分隔带一侧的二车道需具备通行能力;2004年7 月竣工交付使用,工期特别紧。

某路施工特点:综合管沟为地下防水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水等级为二级,采用明挖现浇法施工。

局部软基需进行处理,换填厚度2~3 米;深层处理采用粉喷桩、碎石桩处理,深度7~12 米,处理宽度为填土底宽处外各1~2 米范围。

主、次干路荷载标准为城—A,支路荷载标准为城—B,人群荷载5.0KN/m2,地面道路路面结构计算荷载BZZ-100 型标准车。

车道宽路段上一条车道宽3。

5~3.75m;交叉口进口道一条车道宽3。

25m;交叉口进口道一条车道宽3。

5m.2.1、工程位置及环境2。

1.1、工程位置广州大学城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

世界优质规划案例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控规及城市设计方案市政道路设计修改意见

世界优质规划案例  广州大学城中心区控规及城市设计方案市政道路设计修改意见

关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市政道路及综合管沟工程初步设计》的意见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及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共同进行的《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市政道路及综合管沟工程初步设计》体系严整,设计深入,但其中仍有若干与中心区城市设计矛盾之处,现提出意见如下:1.中心区城市设计工作中考虑到地块发展的多样性,适当调整了路网的结构。

超大地块提供了最大的丰富性和弹性,可以容纳区域内其它街块容纳不下的设施。

另外一些地块被缩小,以改善其可达性,同时提供更适合特定建筑项目(居住、商业建筑、服务设施)尺度的发展地块。

希望两个单位在道路深化设计的过程中配合中心区的路网调整,加以修改。

2.中心区的道路断面设计应在考虑景观等因素的基础上加以特殊处理。

希望下一阶段能进一步沟通,共同深化。

3.出于生态、排涝及景观的考虑,中心区的水系生态走廊将成为一大亮点。

各个蓄水池塘和排涝河涌需在道路经过处设置涵洞加以沟通。

我单位将提交设计条件,望两个单位在所需之处加设涵洞,并重新考虑路面排水的坡向。

4.中心区南端外环路不作下穿处理,而改作人行下穿设计。

具体城市设计条件将尽快提交。

5.公交线路的组织与站点的设置应与中心区的大型公共设施相结合,希望能结合主要公建分布情况及新调整路网加以调整。

6.望两设计单位提供以下图纸的电子文件,以便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工作过程中结合调整:(1)新造海隧道与生物岛隧道出入口平面图;(2)公交停靠站平面大样;(3)中环路经中心区综合发展南区段及8号路带综合管沟的断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Sasaki Associates, Inc.广州大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深化工作小组2003年7月4日附:交底图纸及电子文件:1.中心区道路系统(道路交点坐标及标高)A0图纸+CAD电子文件2.蓄水池塘及涵洞示意CAD电子文件3.公共设施分布图(初步方案,供参考)CAD电子文件。

广州大学城区的城市设计1

广州大学城区的城市设计1

广州大学城滨水区的城市设计研究案例:上海黄浦江两岸地区的城市设计,宁波CBD城市设计,香港城市中心滨水区的城市设计,美国巴尔地摩港区改造,波士顿滨水区改造,多伦多滨水区再开发,伦敦码头区改造,横滨MM21地区改造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结合广州大学城的规划纲要、珠江沿岸模糊地段的城市设计,提出了广州大学城滨水区的城市设计引导原则●设计目标:建立一个文化复合型的生态滨水区域●引导原则:一,在城市功能上,以文化、生活休闲为主;在珠江主航道两側滨水区,主要安排了两个主题公园:图文信息公园、体育运动公园,从而来强化体现大学城作为广州市的一个特色城区。

游客无论是乘船还是坐地铁来到这个区域,都能强烈的体验到一种文化张力。

在次航道一侧的大学城滨水区主要设置了学生公寓及其社区中心,并结合这些社区点设计了若干个水上休闲码头,形成了一系列吸引点,增强滨水区域的活力。

二,在空间性格上,达到共享开放的原则;在滨水区域设计了向城市开放的公园、广场或公共设施,而不是设置一些为一部分独享的设施;三,在景观生态方面,强化水与绿的廊道;充分利用现有的滨水岸线,通过加法与减法,在珠江沿岸形成充满蓝色与绿色的纵向廊道,并将水与绿通过若干条横向廊道引入到大学城中的每一个主题公园。

四,在开发强度方面,执行有效控制原则;对滨水区的密度、容积率、高度上进行有序控制,使其形成多层次的以生态为主的城市景观。

五,在交通组织上,满足连续性、可达性原则;在纵向上结合广州珠江沿岸地段的城市设计,设计一条绿色的珠江滨水健康步道;在横向,通过地面的各种交通设施(地铁、轻轨、公交、校园巴士等)到达滨水区。

六,在空间肌理上,形成对比的原则;在滨水的两岸,通过空间肌理、实体形态、绿化植被的不同处理手法,试图创造疏与密、断与续、浪漫与理性相对比的景观效果。

七,在城市意象上,再现“三关三石锁珠江”的历史景观;从水域珠江主航道进入大学城的过程中,我们特意在三个关节点上将安排三个历史韵味的地标,给每一个游客强烈的区域感。

广州大学城公共绿地方案设计说明书

广州大学城公共绿地方案设计说明书

摘要:广州大学城公共绿地方案设计于2003年12月底向全国公开招标。

2004年2月,经专家组评定,由我院设计的公共绿地(标段一、标段五)均以第一名中标。

关键词:大学城公共绿地方案设计广州大学城公共绿地方案设计于2003年12月底向全国公开招标。

2004年2月,经专家组评定,由我院设计的公共绿地(标段一、标段五)均以第一名中标。

一、项目背景分析及概况(一)地理位置大学城位于广州市东南部番禺区的小谷围岛上,小岛东毗长洲岛,西邻洛溪岛,北对官洲(生物)岛和琶洲岛,南与番禺新造举目相望,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番禺区中心——市桥约13公里。

(二)项目概况标段一由信息与体育共享区、综合发展北区、综合发展南区组成。

面积约80.39公顷。

其中信息与体育共享区绿地约62.83公顷,综合发展南、北区绿地约17.56公顷。

信息与体育共享区总体布局环绕“知识湖”展开。

“知识湖”居于三条轴线的中心位置,南北主轴线分别是中心图书馆、3万个座位的体育馆;东西主轴线分别为体育休闲中心、酒店会议中心。

包围该区域的道路称为“内环”道路,路中心标高由7.9m至18.0m不等(广州高程系)。

综合发展北区集中了大部分研究活动,内有实验室、孵化空间、研究机构以及交流空间,通过规划中的隧道和轮渡与北部生物岛相联系。

综合发展南区及会展、文化共享区设置大学城最重要的共享设施,大学城管理中心;主要的商业娱乐中心以及文化艺术综合体,以总协调和分特点的功能分布其间。

二、设计理念(一)绿地定位:大学城中心区公共绿地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

它既是各座大学校园绿化景观的延伸和补充,更是展示多种学术风格、思想方式的公众舞台。

因而必须既具备大学城中心绿地的特殊性,又具备社会公共绿地的兼容性。

(二)我们的理念:1.完整的生态理念——自然(1)尊重现实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和采取的态度,我们的生态理念也源于这一朴素的自然观。

(2)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

广州大学城区域供冷演示(final)

广州大学城区域供冷演示(final)
1) 需考虑的因素 外部条件(能源动力条件:电力、热 源、天然气等燃料、水源条件) 冷站规模 初投资与运行费用、维护费用 能源规划
2)根据广州市的市场条件从初投资及运 行费用两个主要因素比较的优劣顺序为: (1)蒸汽吸收机 (2)电制冷机 (3) 直燃 (4)蓄能 考虑蒸汽管网的建设,技术、供汽源的 可靠性等因素,决定用电制冷方案。
7 冷站设计
1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冷站首层平面
3
7
4
4
5
冷站二层平面
冷站三层平面
蓄冰池剖面图
冰盘管
2004年7月第四冷冻站
2005年3月第四冷冻站
主机安装
水泵 冷却塔
8 二次管网规划及设计中几个应 该重视的问题
(1)管网的温升 (2)管网的规划路由 (3)管网的水力计算 (4)管网水力计算的同时使用系数 (5)管网的水力工况的调节 (6)管网热胀冷缩补偿 (7)管网的敷设方式 (8)水泵变频调节管网测压点的选择 (9)管网的维修 (10)管网的冲洗和调节
减少能源开发量 减少输变电设施 减少发电设施
估算峰值用电量


469 399 223
17.4万KW 17.4 万KW 10.23万KW 10.23 万KW
30%蓄冰 常规 约4~5万 COP=3.7 转移30% 6 万KW 峰值负荷 KW COP=3.1 按COP=3.9
按COP=2.7

输变电
空调系统
已建成十所大学使用区域供冷的单体 建筑约280栋,总建筑面积近352万平方 米,占规划总装机冷量的约65% 工程总投资:一期(10所大学用)5.73 亿元,二期(全岛使用)8.5~9.0亿元 平均每冷吨工程投资约0.8~0.85万元 4个冷站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 十所大学预计年售冷量约1.8~2.58亿 KwH 全部完成后预计年售冷量约为4~5亿 KwH

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分析

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分析广州市新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五个片区,即都会区、花都片区、从化片区、增城片区和南沙片区。

发展方向传统的城市格局使城市空间发展捉襟见肘,目前环境、交通、土地存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

行政区划调整解决了城市向南发展的政策门槛,使广州有可能从传统的“云山珠水”的自然格局跃升为具有“山、城、田、海”特色的大山大海格局,为建设生态安全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广州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发展中通过控制和引导解决,要采用有机疏散、开辟新区、拉开建设的措施,力争优化结构、保护名城,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城市形象。

规划确定东、南部为都会区发展主要方向,确定都会区空间布局的基本取向为:南拓、北优、东进、西联。

南拓:南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大量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会议展览中心、生物岛、大学园区、广州新城等将布置在都会区南部地区,使之成为完善城市功能结构,强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的重要区域。

北优:北部是广州主要的水源涵养地,应优化地区功能布局与空间结构,由于新白云国际机场在花都,在保证贯彻“机场控制区规划”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发展临港的“机场带动区”,建设客流中心、物流中心。

东进:以广州21世纪中央商务区的建设拉动城市发展重心向东拓展,将旧城区的传统产业向黄埔——新塘一线集中迁移,重整东翼产业组团,利用港口条件,在东翼大组团形成密集的产业发展带。

西联:西部直接毗邻广州市直接吸引区——佛山、南海等城市,应加强广州同这些城市的联系与协调发展,加强广佛都市圈的建设,同时对西部旧城区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调整,保护名城,促进人口和产业的疏解。

城市结构广州市未来城市空间结构为:以山、城、田、海的自然格局为基础,沿珠江水系发展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珠江呈枝状蜿蜒流过广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沿江发展的城市景观。

沿珠江前航道发展带、沿珠江后航道发展带、沿沙湾水道发展带,与广州旧城中轴线,新城市中轴线以及沿地铁二号、三号线、四号线等多条用地发展轴交汇形成多中心网络型发展形态。

广州大学城概况

广州大学城概况

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地理概况广州大学城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西邻洛溪岛、北邻生物岛、东邻长洲岛,与琵琶岛举目相望,总体规划用地面积43.3平方公里(其中小谷围岛约18平方公里)。

距广州市中心约17公里,距市桥约13公里。

珠江广州水道为广州市区的主要河网,包括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平洲水道、官洲水道、沥滘水道、新造水道及番禺区内的一些主要河道。

这些河道分别汇入虎门、蕉门、洪奇门三大水道入海。

小谷围岛四面环水,沥滘水道与官洲水道从南北两面流过,岛内河涌12条,基本呈辐射式分布,其中有3条河涌连接岛内中心湖。

所有河涌与外江连接处以水闸控制。

地形地貌:本区属剥蚀残丘地貌单元。

地形较平缓,以中部贝岗村的无名山岗为最高峰,标高为47~50m;一般残丘标高在20至45m,残丘间凹地地面标高一般为10~15m,地形总趋势是中部高东西部低。

此外,本区西南角、东北角及北部分布有小面积的河漫滩地貌单元。

地形平缓,地势较低,地面标高一般为5~8 m。

地震地质条件:根据场地内的地质、地形、地貌条件判别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

按各岩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及其覆盖厚度判别为Ⅱ类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水文气象特性:1.气候特征大学城位于广州市中心城区,西北面有北江、西江蜿蜓,南临南海,北回归线从市区北部通过,该区气候宜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暖湿多雨。

1)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652mm,降雨量集中在汛期,平均占全年的83%,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雨季始于4月份,4~6月以峰面雨为主,平均可出现10次暴雨过程,7~9月进入盛夏台风期,以台风雨为主。

2)气温及湿度:多年平均气温21.8℃,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6﹪~83﹪之间。

3)风向、风速:年平均风速2m/s~2.6m/s,夏季台风袭击时出现旋转风,最大风速可达30 m/s,常有热带气旋登陆,年平均1.6次,最多年份出现5次,一般风力在9级以上,破坏力极大。

02-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工程介绍_蔡凌燕

02-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工程介绍_蔡凌燕

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工程介绍□蔡凌燕前言综合管沟是新世纪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避免了由于埋设或维修管线而导致道路重复开挖的弊端,因管线不接触土壤和地下水,从而避免了土壤对管线的腐蚀,延长了管线的使用寿命,它还为城市的发展预留了宝贵的地下空间。

综合管沟的建设对美化城市环境,减少城市道路重复开挖对人民日常生活和交通带来的麻烦,同时综合管沟的成功建设对推动广州市、广东省乃至全国的新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下面介绍广州大学城综合管沟工程情况:1综合管沟的类型所谓综合管沟,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和管理。

综合管沟根据其所收容的管线不同,其性质及结构亦有所不同,大致可区分为干线综合管沟、支线综合管沟、缆线综合管沟、支线混和综合管沟等四种。

1.1干线综合管沟干线综合管沟一般设置于机动车道或道路中央下方,主要输送原始站(如自来水厂、发电厂、燃气制造厂等)到支线综合管沟,其一般不直接服务沿线地区。

干线综合管沟主要收容的管线为电力、通讯、自来水、燃气、热力等管线,有时根据需要也将排水管线收容在内。

在干线综合管沟内,电力从超高压变电站输送至一、二次变电站,通讯主要为转接局之间的信号传输,燃气主要为燃气厂至高压调压站之间的输送。

干线综合管沟的断面通常为圆形或多格箱形,综合管沟内一般要求设置工作通道及照明、通风等设备,如图1所示。

干线综合管沟的特点主要为:●稳定、大流量的运输;●高度的安全性;●内部结构紧凑;●兼顾直接供给到稳定使用的大型用户;●一般需要专用的设备;●管理及运营比较简单。

1.2支线综合管沟支线综合管沟主要负责将各种供给从干线综合管沟分配、输送至各直接用户。

其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两旁,收容直接服务的各种管线。

支线综合管沟的断面以矩形断面较为常见,一般为单格或双格箱形结构。

广州大学城“云梦天成”项目介绍2019.10.29

广州大学城“云梦天成”项目介绍2019.10.29

环境
世界上少有的岛屿大学用地,一处天然的世 外桃源。
项目基本情况
方位
项目北区地块 项目南区地块
项目位于大学城中轴线 分为北区地块、南区地块 土地性质为商业
北区项目
北区分为3个地块: 地块1、地块2和地块3用地面积共62亩 规划建筑面积193904㎡ 规划容积率面积148978 ㎡
南区项目
交通
公交:广州大学城有20余条公交线路。 连接岛内外线路: 番52、310、332、383、801、大学城专线1至4线、B25、 广佛城巴快6线、夜48、夜65。 注:35、86、252、565路因小洲便桥封闭暂不进入。 岛内线路: 380(1天2班)、380B(1天2班)、381、382、384 (1天2班)、387、番201、番202、夜50等。
户型分析2(建筑面积:30.7平米)
户型特点: 4.5米层高LOFT、中空设计 一房一厅一卫、独立阳台 首层办公、二层住宿 一层实用面积:21.3平米 二层实用面积:16平米 合计共:37.3平米
户型分析3(建筑面积:30.7平米)
户型特点: 4.5米层高LOFT 二房二厅一卫、独立阳台 一层实用面积:21.4平米 二层实用面积:22平米 合计共:43.4平米
户型分析4(建筑面积:30.7平米)
户型特点: 4.5米层高LOFT、双钥匙设计 二房二厅二卫、上下两层独立阳台 一层实用面积:21.4平米 二层实用面积:21.7平米 合计共:43.1平米
户型分析5 (建筑面积:61.4平米)
户型特点: 4.5米层高LOFT、中空设计 2套30.7平米打通 独立阳台 创意办公风格户型 一层实用面积:43.2平米 二层实用面积:46平米 合计共:89.2平米
户型分析6 (建筑面积:42平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市政专项规划8.1 防洪(潮)、排涝控制性规划防洪排涝规划设计原则本次中心组团防洪排涝控制性规划设计原则遵循上一层次规划确定的原则如下:☆“分散出口,蓄排结合”:通过岛内规划的河涌体系将蓄洪与排涝功能有机相结合,依就地势分散排往外江。

☆“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岛内排水以自排为主,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排涝泵站,尽可能减少排涝泵站的设置。

☆“二级排水,生态河道”:岛内路面和场地的排水先就近分散排入河涌,再由河涌排入外江;岛内河涌考虑建设兴利与除害相结合的亲水性生态堤岸。

☆“泄洪排涝,景观绿廊”:大学城内河与外江的防洪排涝规划不仅要满足泄洪、排涝的安全要求,同时可营造出环境幽雅、以人为本、人水亲和的绿色生态人居环境。

一、规划依据1.《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2001年2.《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3.《广州市市区防洪(潮)规划报告》,1995年4.《广州~虎门出海水道整治规划报告》,1996年5.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穗规设[2001]14号文《关于提供珠江重点堤岸建设设计要点的函》6.《防洪标准》(GB50201-94)7.《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B50286-98)二、规划标准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采用的是200年一遇的防洪(潮)标准。

排涝标准即采用2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1天排完的标准。

三、设计暴雨根据《广东省水文图集》参数推求设计暴雨成果,见下表。

设计暴雨成果表项目1/6h 1h 6h 24h 72h均值(mm) 22.5 60 103 140 179Cv 0.35 0.4 0.45 0.48 0.48Hp 37.6 106.5 193.8 272.4 348.3α 1 1 1 1 1Hp面37.6 106.5 193.8 272.4 348.3f24h2.4 2.63.554.0f3天1.85四、设计洪(潮)水位广州市河道属感潮区,但河道水位变化既受洪水影响,又受潮汐,台风,暴潮的影响,年最高洪(潮)水位多出现在汛期。

广州市河道的洪水主要来自西、北江及流溪河。

东江洪水对广州水位有顶托外,对黄埔区及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定影响。

广州洪潮水位变化的原因复杂,既有洪水的影响,又有潮汐,台风暴潮的作用,这些影响因素都在浮标厂站和黄埔站观测的洪潮水位中反映出来,因此,将测站系列资料进行频率计算,用适线法确定参数和设计值。

1995年在《广州市区防洪(潮)规划报告》中,经方案比较,采用水力学的方法推算水面线,并得到省政府的批复同意(详见粤府函[1998]51号文四㈡:“同意规划报告所分析计算的防洪(潮)设计水面线成果”),因此采用水力学方法推算的水面线成果作为本规划的设计依据。

浮标厂站和黄埔站设计洪潮水位成果详见下表。

浮标厂站和黄埔站设计洪潮水位成果表单位:m(珠基)站名广州浮标厂统计参数各级频率(%)设计值均值Cv Cs/Cv 0.5 1 2 5 10 20广州浮标厂 2.08 0.10 3.5 2.6 2.62 2.54 2.44 2.35 2.25黄埔(三) 1.92 0.12 6 2.6 2.57 2.47 2.34 2.23 2.10广州浮标厂(水力学方法水面线推算) 2.8 2.79 2.76 2.61 2.53 2.44根据广东省水利厅2002年6月颁布的最新成果,小谷围岛地区周边水系200年一遇设计洪潮水位为2.63~2.70m,黄埔水位站年最高潮位多年平均值1.89m,多年平均高潮位0.73m,年最低潮位多年平均值-1.74m,多年平均低潮位-0.89m。

五、规划水体为了贯彻“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合理选定”的方针,小谷围岛地区的设计洪水的推求,采用了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城市水水文学》的推理公式法、经验公式法四种方法。

依据《广州市城市排涝总体规划》,治涝标准原则上是采用二十年一遇二十四小时暴雨不成灾,因此所推求的是二十年一遇二十四小时暴雨形成的设计洪水。

广州大学城市政综合规划的河涌水系是在原有的小谷围岛河涌水系的基础上规划设计的,在尽可能保持原有河涌水系的分布、走向的原则下,考虑道路交通、排水、景观等的要求,作了适当的调整。

中心组团南、北片区地势较高,不受外江洪、潮的威胁。

区内设置的水塘通过连通管渠就近排入河涌或市政雨水管网。

各个水塘之间通过连通管道连接,并在水塘出口设置控制闸门以达到控制水位和调蓄的目的。

考虑到景观效果,一般管道的进出口管顶均设在景观水面下。

本次规划根据具体布局和实际情况,将市政综合规划中的6号河涌进行了改造,出口向北偏移。

规划的水塘情况见下表。

中心组团北片区规划水塘情况表水塘编号平常水位(m)平常水位时面积(ha)满蓄水位(m)满蓄水位时面积(ha)池底高程(m)B1 11.00 0.68 12.00 1.35 9.00 B2 7.00 0.19 8.00 0.43 5.00 B3 10.00 0.19 11.00 0.43 8.00 B4 12.50 0.32 13.50 0.62 10.50 B5 14.00 0.27 15.00 0.52 12.00 总计 1.65 3.35中心组团南区规划水塘情况表水塘编号平常水位(m)平常水位时面积(ha)满蓄水位(m)满蓄水位时面积(ha)池底高程(m)N1 14.50 0.84 15.50 1.29 12.50 N2 17.50 0.40 18.50 0.63 15.50 N3 17.00 0.12 18.00 0.15 15.00 N4 17.00 0.09 18.00 0.14 15.00 N5 13.50 0.68 14.50 1.10 11.50 N6 12.50 0.24 13.50 0.34 10.50 N7 9.50 0.42 10.50 0.61 7.50 N8 14.80 0.13 15.80 0.21 12.80 N9 16.50 0.21 17.50 0.35 14.50 N10 19.00 0.12 20.00 0.27 17.00水塘编号平常水位(m)平常水位时面积(ha)满蓄水位(m)满蓄水位时面积(ha)池底高程(m)N11 18.00 0.15 19.00 0.24 16.00 总计 3.40 5.33中心组团南片外环路以外规划水塘情况表水塘编号平常水位(m)平常水位时面积(ha)满蓄水位(m)满蓄水位时面积(ha)池底高程(m)N12 7.50 0.54 8.50 1.05 5.50N13 6.50 0.22 7.50 0.45 4.50N14 6.00 0.93 7.00 1.48 4.00N15 7.50 0.20 8.50 0.40 5.50N16 6.50 0.28 7.50 0.45 4.50N17 6.00 0.20 7.00 0.34 4.00总计 2.37 4.17六、设计洪水采用广东省综合单位线法和推理公式法、《城市水文学》的推理公式等几种方法,推求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形成的设计洪水过程线,计算相应的设计洪水。

其中中心组团北片区设计洪峰流量为6.17立方米/秒,中心组团南片区(不包括外环路以外规划水塘)为10立方米/秒。

七、排涝计算根据《广州市城市排涝总体规划》(1995年),广州市城区治涝标准是:“当市内发生20年一遇暴雨,而外江又出现年最高潮位均值时,市内不受涝。

”因此本次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排涝计算采用内河涌发生20年一遇设计暴雨,相应外江最高潮水位为年最高潮水位多年平均值1.89m作为边界条件。

1.根据设计雨量、河长、面积、坡度、地理位置等参数,采用小汇水模型计算各河涌的设计洪水过程线。

2.采用1998年6月25日外江潮水位过程线作为外江典型潮水位过程线,按年最高潮水位多年平均值1.89m,同倍比缩放到相应于内河涌20年一遇设计暴雨的外江潮水位过程线。

3.在洪水过程线上即可计算得出各河涌、水体的产涝量。

4.河涌、水体的最大蓄涝量即为发生20年一遇设计暴雨之前各河涌控制起始水位(一般为景观水位)至各河涌、水体允许的最高水位之间的容积。

水体蓄涝分析表编号蓄涝水体总有效面积(ha)蓄涝平均水深(m)蓄涝量(万m3)产涝量(万m3)差值(万m3)工程措施中心组团北片区 3.35 1.0 3.35 2.8 可错峰自排。

中心组团南片区 5.33 1.0 5.33 4.56 同上由上表分可知,中心组团南、北片区设置的水体基本可以通过工程措施满足区内产、蓄涝量平衡,也无须设排涝泵站。

中心组团南片区位于外环路以外设置的水体均是可受淹的,无防洪、排涝要求。

各水塘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并在各自的出口处设置控制闸门,以达到控制水位和调蓄的目的。

要求闸门的形式应结合河涌的景观因素来进行设计。

八、水面率要求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市政规划中总水面率按5%~10%(含河涌、中心湖、保留湿地、组团内湖面等)设计,同时要求这些水体的容积要与河涌一起对洪水起调蓄作用,结合排涝站的设置,共同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

个别组团内河涌面积达到10%标准的,其校区建设时可根据自身景观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增加水面。

本次规划中心组团北片区水体总面积为1.65ha,中心组团南片区水体总面积为3.4ha,分别占各自地块总面积的3.6%和4.6%。

汛期时水位上升,水面积可达3.35ha和5.33ha,相应的水面率可达7.3%和7.2%。

8.2 供水专业规划一、规划依据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城市用水分类标准》CJ/T3070-1999《再生水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CJ/T95-2000《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97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本)》GBJ16-8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CECS30:91二、规划原则遵循上一版规划,大学城中心组团采用分质供水的方案。

即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饮用、沐浴、洗涤等用水)采用高质水。

高质水水质满足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外,还应满足《城市供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一类水司的水质目标、欧共体饮水水质指令。

不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如冲洗、绿化、浇洒、景观、消防等用水)采用杂用水。

杂用水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J25.1-89)三、周边市政管网规划高质水与杂用水市政管网供水压力:近期岛内10.0米以下(城建高程)建筑可满足6楼直供(不含架空层),10~16米高程可满足4楼以下直供水。

周边市政道路给水干管网规划道路名称高杂水杂用水(高压)杂用水(低压)内环路DN600 DN400中环路DN600 DN400DN300DN400外环路DN800DN400DN400DN200DN40013号路DN800 DN40012号路DN300 DN200 DN2007号路DN600 DN2009号路DN300 DN200四、需水量预测规划人口预测法中心组团人口约8万人.《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中一区的中等城市及小城市的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如下(单位:万m3/万人·d):中等城市及小城市的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表区域中等城市小城市区域中等城市小城市一区0.6~1.0 0.4~0.8漏失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