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七版)杨干忠知识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七版)杨干忠知识点
哇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七版)杨干忠》这本书啊,那可真的是太重要啦!就好像是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
先来说说市场经济的自主性吧。
就好比一个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爱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也是能自主地做出各种决策嘛!比如企业可以自主决定生产什么产品,这多酷啊!
再讲讲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这就如同一个热闹的集市,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和商品,大家在这个开放的环境中交流、竞争,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你想想,世界各地的商品都能在我们这里出现,多有意思呀!
还有市场经济的平等性呢。
就像一场公平的比赛,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有机会去拼搏、去争取成功。
难道不是吗?
然后是市场经济的竞争性。
这不就是学校里的考试嘛,大家都努力学习争取考个好成绩,企业也一样呀,在竞争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不是冰冷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经济充满活力和创造力。
它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通往繁荣富强的大门。
我们要好好去理解它、运用它,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美好和机遇!
这就是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点感悟,相信你读完这本书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答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它的优点是可以集中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急需项目,完成总体战略;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并在国民经济粗放经营阶段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时,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它的缺点是:1、信息问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信息;2、动力问题;3、失衡问题,经济过程中失衡得不到及时调整;4、配置成本问题,暨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降低效率。
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但也有其局限:3、简述价格机制及其作用。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价格机制有四大作用:第一,传递信息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一章资源及其配置 15选择和资源配置的三个基本问题: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选择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第一,生产是什么;第二,怎样生产;第三,为谁生产。
市场配置方式的特征:一、决策的分散化二、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三、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性,第一,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向;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显得难以尽如人意,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价格机制有四大功能或作用?第一,传递信息的功能;第二,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第三,提供生产动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第四,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第二章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33 市场经济的特征?第一,产权的确定性,第二,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
第三,经济活动的竞争性。
第四,经济行为的法制性。
第五,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包括哪些?第一,政府开始作为市场主体之一参与市场,借助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间接干预经济;第二,财产权更加社会化,现代公司制度凭借高度发达的信用制度渗透到经济的每个角落。
第三,完备的经济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
第四,健全的生产要素市场体系成为资源流动和配置的载体。
第三章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 50 产权的特征?第一,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态。
第二,排他性产权的契约性质。
第三,产权是一组权利,是多种权利的总和。
第四,产权的统一性和不完全性。
第五,产权起源与资源稀缺性及交易费用有关。
产权制度的功能?产权制度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形成稳定预期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的功能,一句话,产权制度能有效地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和人们的经济行为。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 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答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它的优点是①可以集中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急需项目,完成总体战略;②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并在国民经济粗放经营阶段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③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时,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它的缺点是:1、信息问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信息;2、动力问题;3、失衡问题,经济过程中失衡得不到及时调整;4、配置成本问题,暨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降低效率。
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但也有其局限:3、简述价格机制及其作用。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价格机制有四大作用:第一,传递信息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doc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C)A竞争机制B供求机制C价格机制D动力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是以?(D)A商品供求关系为基础B货币发行量为基础C竞争为基础D价值为基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在(C)A商品流通部门中进行的B服务性行业中进行的C 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成员中进行的D第三产业的社会成员中进行的。
商品市场包括(A)A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消费品市场和劳动资料市场C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D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不姓资不姓社)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B)A.改革和开放的关系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C.发展和稳定的关系D.速度和效益的关系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A)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保证经济总量平衡C.实现经济结构优化D.保证社会公平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B)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5.关于计划和市场,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C)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C.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D.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C)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其运行方式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7.市场经济中,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D)A.繁荣市场B.发展生产C.增加税收D.追求利润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是(B)A.政府B.企业C.市场中介机构D.市场管理机构10.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A)A.国家B.企业C.个人D.中介机构11.现代企业制度一般用(C)A.股份制B.合伙制C.公司制D.业主制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是(A)A.产权制度B.组织制度C.管理制度D.财务制度13.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D)A.保持社会稳定B.维持经济增长C.保证公平分配D.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14.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是(A)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约束机制15.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C)A.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B.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D.统一、规范、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B)A.由计划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B.由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C.由生产者自定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D.由国家规定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殊性在于(D)A.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活动B.国家制定完整法律规范市场活动C.国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D.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8.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章资源及其设置一、选择和资源配置的基本问题: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也是资源配置的过程,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
2.怎么生产。
3.为谁生产。
二、市场配置方式的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
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
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
三、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1.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向。
2.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显得难以尽如人意,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的过程较长。
3.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他不能对有益外部性进行鼓励、刺激,也不能对有害外部性进行自动抑制和调节。
四、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有四大功能或作用:1.传递信息的功能。
2.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3.提供生产力和促进企业竞争的功能。
4.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
第二章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五、市场经济的特征:1.产权的确定性。
2.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
3.经济活动的竞争性。
4.经济行为的法制性。
5.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六、现代市场经济一般四大特征分析:1.看得见的手的调节。
2.现代公司组织形式。
3.通过政府维护市场积极秩序。
4.健全和完善的市场体系。
第三章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七、产权的特征:1.产权是所有制关系的法律形式。
2.排他性产权的契约性质。
3.产权是一组权利,是多种权利的综合。
4.产权的统一性和不完全性。
5.产权起源与资源稀缺性及交易费用有关。
八、产权制度的功能:产权制度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形成稳定预期的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一句话,产权制度能有效地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和人们的经济行为。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九、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条件:1.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部条件(①具有独立经营、利益不同、在各经济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市场经济主体。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归纳及复习试题(杨干忠版)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归纳及复习试题(杨干忠版)目录选择题及答案(杨干忠第四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杨干忠版书后主要定义及简答题答案分析..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杨干忠) (36)高频考试题归纳 (36)名词解释 (36)简答题: (39)论述题: (4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要知识点归纳 (49)选择题及答案(杨干忠第四版)市场机制的核心是(C)A竞争机制B供求机制C价格机制D动力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是以?(D)A商品供求关系为基础B货币发行量为基础C竞争为基础D价值为基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在(C)A商品流通部门中进行的B服务性行业中进行的C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成员中进行的D第三产业的社会成员中进行的。
商品市场包括(A)A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消费品市场和劳动资料市场C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D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不姓资不姓社)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B)A.改革和开放的关系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C.发展和稳定的关系D.速度和效益的关系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A)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保证经济总量平衡C.实现经济结构优化D.保证社会公平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B)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5.关于计划和市场,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C)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C.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D.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C)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其运行方式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7.市场经济中,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D)A.繁荣市场B.发展生产C.增加税收D.追求利润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是(B)A.政府B.企业C.市场中介机构D.市场管理机构10.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A)A.国家B.企业C.个人D.中介机构11.现代企业制度一般用(C)A.股份制B.合伙制C.公司制D.业主制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是(A)A.产权制度B.组织制度C.管理制度D.财务制度13.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D)A.保持社会稳定B.维持经济增长C.保证公平分配D.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14.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是(A)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约束机制15.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C)A.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B.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D.统一、规范、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B)A.由计划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B.由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C.由生产者自定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D.由国家规定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殊性在于(D)A.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活动B.国家制定完整法律规范市场活动C.国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D.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8.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经济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社会主义为基础,通过市场经济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种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的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决策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需求和供给的调节实现资源的配置。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在生产资料的归属方面占主导地位,但同时也允许一定范围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存在与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行计划和市场的统一管理体制的同时,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自主运作相结合。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与发展历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与发展需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与过程。
首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行的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体制,市场经济的要素相对较少。
然而,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我国开始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特别是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战略。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与挑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较于传统计划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在资源配置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通过市场的调节,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次,在社会公平问题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正确的分配政策,可以较好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面临着市场失灵、政府过度干预等挑战,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和监管完善来解决。
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毛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市场不提供公共产品
市场不能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在所有制结构上,我国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共同发展的条件下运行的,这是与私有制为主 体的市场经济不同的。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既鼓励先进,促进 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 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4、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 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部分,以及外商独资企业; • 非公有制经济因其服务于社会主义,因此成为社会 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 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 •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 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 从政策、法规、环境、条件各方面促进非公有制经 济健康发展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即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国家组建生产 企业;有计划地进行资源配置;严格按照国家 指令性计划进行产品的生产和交换。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1、经济决策中央化 2、资源配置指令化 3、经济活动计划化 同时,计划经济的某些巨大优势, 是其它经济手段难以企及的
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仿照苏联 模式,吸收革命战争年代供给制经验 建立起来的。 计划经济并非一无是处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 大,利益关系日益复杂,计划经济体 制的弊端也日益明显。
第一节、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计划经济体制的发生 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通常把市 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方式同两种社会制 度相联系。 以市场方式或计划方式进行资源 配置,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名词解释第一章一、价格机制:指由供求决定价格,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配置的结果又反馈到供求的循环作用的过程。
二、供求机制:(课本定义)指的是供给与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平衡机制,并最终使价格区域均衡的规律性。
(MBA智库的定义)供求机制是调节市场供给与需求矛盾,使之趋于均衡的机制。
供求机制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供求关系受价格和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供求关系的变动,又能引起价格的变动和竞争的开展。
三、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以自由价格为信号,以分散决策、自由竞争为特点,通过产权清晰的经济个体在趋利动机下的资源交易来完成的资源配置方式。
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
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通过自由竞争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
但这种体制的缺点是不能很好的解决资源利用问题,经常出现繁荣与萧条的周期性波动,并且人与人之间财富和收入的差异太大,有失社会公平。
四、试述供求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所谓供求机制,指的是供给与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平衡机制,并最终使价格趋于均衡的规律性。
具体地说,调节供求关系的方式有两种:数量调节和价格调节。
这两种调节机制促使厂商向社会提供适用、适量的各类产品,并使供求关系最终趋于平衡,这就是供求机制。
具体方式:1.数量调节,也称供给调节。
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厂商会主动调减生产,关停一部分生产线,乃至推出这一生产领域,即通过关停并转,减小对这一产品的社会总供给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厂商会主动增大生产量,通过满负荷工作、扩大投资、吸引其他企业进来等来增加这一产品的总供给量。
因此,厂商的数量调节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
2.价格调节,也称需求调节。
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往往体现为价格的变化,在供过于求是,生产者未销售产品展开激烈竞争,价格就会下跌,导致市场需求增加;在供不应求时,购买者在市场上竞相购买商品,从而引起价格上涨,导致市场需求减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经济发展的方向,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以市场为基础,以国家宏观调控为手段,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优化和协调化的一种经济体制。
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求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
与计划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经济变化,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调节资源配置,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推进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需求,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配置经过十余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巨大的经济转型成就,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之一。
正确的实践必须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我国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亿万人民伟大的社会实践,要求有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式,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合理的做法,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我们可以借鉴。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市场经济,必然有着自身的特征。
因此,必须将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同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结合起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概论第一章导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必然性
一、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的根本动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实现现代化,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实现现代化,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 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根本动因。 条件下实行市场经济的根本动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本 质的一个要求。 质的一个要求。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才能从 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为了改变我国落后局面,赶上发达国家, 为了改变我国落后局面,赶上发达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这 一进程,必须逐步达到两个层次的要求: 一进程,必须逐步达到两个层次的要求:
(三)生产经济的现代形式 18世纪到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完全由市场 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 世纪到 世纪上半期, 自发调节引发了经济危机。 自发调节引发了经济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经济进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阶段(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经济进入了现代市场经济阶段( 政府对市场经济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控制和引导, 点:政府对市场经济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控制和引导, 形成一种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 形成一种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 战后,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队国际经济关系的共同调节不断加 国与国联合而成的经济一体化国际联盟日益强大, 强,国与国联合而成的经济一体化国际联盟日益强大,形 成了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统一法规和惯例等。 成了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统一法规和惯例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作业广西大学院系:姓名:学号:导论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什么关系?市场经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完全形成?答:市场经济,是指依靠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机制实现各类经济资源配置的一种社会经济运行方式。
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以市场为中心;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以市场为导向;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竞争来配置,市场决定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向,并依靠市场力量形成均衡价格;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机制。
而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它与自然经济的产品经济相对称;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它与计划经济相对称。
商品经济按发展程度来区分,可以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市场经济则是商品经济发展到发达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现代化形式和发达形态。
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只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才能成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商品经济关系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运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当一个国家的商品经济全面对外开放,参与世界市场,融会于世界经济之中,才能形成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在什么社会是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它又有哪些缺陷?答:在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一方面,由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市场上的商品供求,使市场上长线商品的生产得到控制和缩减,短线商品的生产得到发展和扩大,在各市场要素正常作用的前提下,经过一段较长的时期市场竞争、资源流动,使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大体上的平衡,从而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受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还是有利提高市场竞争主体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所以,只要是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市场经济就是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除此以外的资源配置方式,都不能使社会资源实现有效而合理的配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一项重要探索和创新。
它既继承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点,又借鉴了市场经济的一些机制,形成了一种既保证公有制基础上的按劳分配,又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规律。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1. 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保持了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
公有制经济的主要表现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保有直接控制权,通过国家计划对资源进行调配。
市场经济的主要体现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自主性和效率性。
2. 改革开放与经济全球化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它借鉴了国外的市场经济经验,吸收了外资和技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这种开放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3. “两个决策权”的协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对经济的决策权与市场主体的决策权形成了有机的协调关系,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国家依靠法律法规和规划制定对经济的总体安排和调控,市场主体则根据市场需求和利润驱动力来做出相应的决策。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1. 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不仅在商品交换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还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通过商品价格的形成和调节,市场能够自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 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统一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和市场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的。
计划通过国家统一安排,实现了资源的宏观配置和均衡发展,市场则通过供需关系的自由调节,实现了资源的微观配置和有效利用。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核心价值观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它能够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一、选择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A) 个人私有财产权的保障B)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C) 劳动者的自主选择D) 把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计划相结合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什么?A) 政府的引导和调节B) 市场自由竞争C) 劳动者的努力和创造力D)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A) 市场供求关系B) 政府调控C) 生产成本D) 社会需求决策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什么?A) 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B) 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C) 实现雇员的福利D) 以国家利益为重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的作用是什么?A) 资源配置的机制B) 平衡生产与消费关系C) 维持社会秩序D) 保护消费者权益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区别是什么?A) 所有生产要素归私人所有B)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C) 劳动者享有自主创业权利D) 企业自由竞争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主要是什么?A) 保护私有财产权益B) 控制市场价格C) 提供公共服务D) 限制企业竞争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满足哪些条件?A) 政府的引导和调控B) 良好的法制环境C) 劳动者的创造力D) 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案例是什么?A) 中国的改革开放B) 苏联的计划经济C) 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D) 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收入分配不均B) 社会福利保障不足C) 政府干预过多D) 私有企业发展困难二、简答题1.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模式。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于公有制经济为基础,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公共利益。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一章市场经济基本原理一、资源的稀缺性: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可分为两类自由物品(可以无代价地自由取得的物品)和经济物品(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物品)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是不足的(稀缺性)经济物品的稀缺性不是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
资源配置过程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德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
任何社会都必须对三大问题做出选择: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即在特定资源水平条件下,在可供选择的物品而后劳动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即使用何种资源,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这些产品。
3、为谁生产,即谁来享用或受益于所生产的商品,或社会总产品通过何种途径,按什么比例分配给不同的单位,家庭和个人。
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是指做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
把机会成本的方法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分析中,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而后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三、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按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经济体制分为:1、自给经济,其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她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的是购买的。
2、计划配置和计划经济体制3、市场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在每天的购买中,对该商品的货币选票,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者需要采取效率最高而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
为谁生产。
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市场配置有其局限性(P20):4、混合经济体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般国家都是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三大问题的决策基本都是在市场中由私人做出,政府则监督市场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第十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 革的主要内容
一、现代产权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与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现代产权制度
• 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11)将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凝炼为十六个字,即“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 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10)则将建立现代 产权制度也凝炼为十六个字,即“归属清 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2、公有制实现形式
• 十五大报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 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 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 所有制指的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所有制的实现形 式则是指财产及生产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 所有制与其实现形式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所有制 的实质内容与其实现形式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一对一‛ 的关系。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不仅受着所有制性质的决定 和制约,还受着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所有者在进行资 产运营时所处的多方面具体条件的决定和制约。同一种所有 制经济在各种不同的具体情况下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实现形 式,同一种具体形式也可以为多种不同的所有制经济所利用。 在世界历史上,各种所有制关系都曾采取过多种不同的实现 形式。 • 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由国有制转向股份制来自五、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和市场的基本思想有那些?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
大体归纳如下:第一,任何社会生产形式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但不同的社会生产形式下配置社会劳动的方式是不同的。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实质上就是合理地配置资源,因为一切资源都可以还原为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第二,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形式下,实现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方式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调节。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是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实行单一社会所有制的社会。
在这里,商品货币关系不复存在,价值规律也失去了作用,即进入产品经济时代,这时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由计划进行调节。
二、列宁和斯大林的基本思想。
列宁在对商品经济命运的认识上,赞同马恩的观点。
但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由于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在实践中行不通,不得不采取市场的经济形式。
但他是把市场的经济形式看做是利用资本主义。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第一个使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并且明确把这两个概论同社会根本制度联系起来的人。
他指出,社会主义将实行计划经济。
斯大林在实践中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任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承认价值规律对经济的一定调节作用。
但他有否认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是商品,不承认在全面所有制内部个企业之间存在商品货币关系,认为消费资料只是存在着商品的“外壳”。
斯大林在其著作中进一步使计划经济姓“社”、市场经济姓“资”的观点理论化。
2、怎样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及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作用?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很高以及其他经济条件已经具备而应运而生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全国经济唯一的选择。
这一方面决定了计划经济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种计划经济又并非经济条件成熟后所必然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而是在经济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这就注定了这种经济体制必然存在种种弊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导论主编:杨干忠,副主编:缪代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特别是1992年春邓小平重要的南方谈话发表后,我国的改革开放从而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有力地证明了正确的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
➢经济体制最根本的问题是资源(或称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选择经济体制从本质上说就是选择资源的配置方式,使资源实现合理有效配置。
➢纵观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存在着由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三种不同经济形式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即•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商品经济条件下由市场起决定作用的市场经济配置方式;•产品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经济配置方式。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方面由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使市场上长线商品的生产得到控制和缩减,短线商品的生产得到发展和扩大,在各市场要素正常作用的前提下,经过一段较长时期的市场竞争、资源流动,使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大体上的均衡,从而较好地解决复杂的社会供求矛盾,使资源实现按比例分配。
•另一方面,由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受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还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主体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从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的简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市场经济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在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同社会制度本身是无关的。
•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某些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逾越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但是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则是不可逾越的。
•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姓“社”、市场经济姓“资”的传统观念在我国根深蒂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在这一思想路线的指引下,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在经济体制上以市场为取向、强化市场功能的改革,符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来的十余年,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下,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之一。
•正确的实践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我国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我国亿万人民伟大的社会实践,这一伟大社会实践的成功,要求有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式,所以,市场经济一般的理论也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合理的做法,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许多方面是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努力学习和借鉴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形式,所以,市场经济一般的理论也同样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合理的做法,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反映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内在要求,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许多方面是我们可以而且应当努力学习和借鉴的。
•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市场经济,因而它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必然有着自身的特征。
所以,我们必须把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同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结合起来,把市场经济的各种运行机制同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总体运行目标结合起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大体可以概括为:•市场经济及其运行规律与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运行规律及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实现宏观经济调控;•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等等。
第一章资源及其配置本章重点:• 1.资源配置及其三大基本问题• 2.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 3.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4.市场机制及特征目录第一节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第二节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第三节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本章关键词复习与思考题第一节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平衡性一、物质资料的生产与资源➢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
➢资源是指用于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资源按其是否可以自由取得,分为自由资源和经济资源。
➢经济资源可分为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
➢也有人把经济资源的构成分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二、稀缺资源和资源配置(一)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人类的需要有二方面的性质:•第一,多样性;•第二,无限性。
(二)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平衡性➢资源稀缺性也叫资源的有限性,它是指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或者说生产这些满足需要的物品和劳务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资源的相对有限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资源相对于人类不断变化的需求结构和多样化的需求而言是不平衡的,人们不得不进行选择,分出轻重缓急,在满足需求时分出先后顺序;•二是资源的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的阶级或阶层是不平衡的,彼过剩此不足,有时甚至稀缺与过剩并存。
(三)选择和资源配置➢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因为,选择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
2.怎样生产。
3.为谁生产。
由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性引发的这三大基本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四)资源有限性与选择成本➢选择成本又叫机会成本,它是指做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
➢把机会成本分析方法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分析,我们会得到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可以说明三个概念:•1.资源的有限性:边界以外无法达到的组合意味资源的有限性;• 2.选择:边界线上各种组合的存在意味着选择的必要;• 3.选择成本或机会成本:边界曲线向下倾斜意味着机会成本的存在,要想获得多一些的A 产品,必须以放弃或牺牲一些B产品为代价。
第二节资源配置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一、资源配置贯穿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始终➢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资源配置的效率决定了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效率。
➢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都会涉及资源的稀缺性、选择性和配置问题,所以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过程。
二、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因素(一)资源配置方式(二)财产关系(三)决策结构(四)信息结构(五)竞争与垄断(六)除了以上经济因素外,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非经济因素也会影响资源配置。
第三节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资源配置包括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
➢宏观配置是指资源在国民经济范围内的配置(企业间和行业间及地区间的资源流动);➢微观配置是指资源在企业内部的配置。
➢资源宏观配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和市场配置方式。
一、计划配置和计划经济体制➢计划配置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是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中,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以计划配置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优点是:(1)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发展重工业,完成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战略;(2)有利于迅速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在国民经济的粗放经营阶段,能保证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协调和经济相对稳定增长;(3)在人民生活水平处于较低状况条件下,可以保证或有利于解决成员的温饱问题。
➢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是:(1)信息问题。
(2)动力问题。
(3)失衡问题。
(4)配置成本问题。
(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
二、市场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它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第一,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经济发展战略,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向;•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调节显得难尽人意,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
三、以市场配置方式作为基本形式➢许多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不同程度的结合,经济学家把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的体制称为“混合经济体制”。
➢计划配置与市场配置的混合并不意味着二者的并列或一半对一半,而是以其中某一种方式为基础,另一种作为辅助或补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行的是以市场配置作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以市场配置方式为基础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市场配置在资源配置中要起主要作用,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分配给谁,主要应由市场决定;(2)人们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经济活动主要在市场中进行;(3)市场机制和价格信号是经济决策(投资决策、消费决策)的主要依据;(4)收入分配主要由市场供求决定;(5)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制定规则、维护秩序、促进竞争、限制和消除垄断。
➢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其核心是市场价格与竞争机制。
➢市场机制作为价格、竞争、供求、利率、工资等诸市场要素形成的有机制约体系,主要包括:•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利率机制•工资机制等。
➢构成市场机制的这些机制,在其相互作用过程中具有下述特征:• 1.关联性。
• 2.制约性。
• 3.客观性。
• 4.内在性。
• 5.动态性。
➢市场机制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作为指示器向企业反映市场供求状况;二是作为利益制约力量调节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机制,一般人们讲到市场机制主要就是指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有四大功能或作用:• 1.传递信息的功能。
• 2.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 3.提供生产动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