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制造业现状特征及在长三角中的功能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商论2006.5城市区位熵城市区位熵苏州4.71泰州1.47杭州3.32无锡4.51徐州1.19宁波4.55常州3.73淮安0.78嘉兴4.23南京1.98盐城0.95湖州3.04镇江2.84连云港0.77绍兴2.76南通1.85宿迁1.05舟山2.41扬州2.08上海3.20表12003年江苏省制造业就业人数及其区位熵

工业是江苏省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作为工业经济主体的制造业更是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03年,江苏制造业总产值为17295.68亿元,分别占长三角地区和全国的43.67%和13.76%;全省制造业上缴税金687.8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的34.9%,是国民经济各产业中上缴税金最多的,制造业已成为全省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出口总额的95%为工业制成品,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份额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在《剑桥制造评论》独家编制的2004年《中国1000大制造商》排行榜上,江苏以137家企业数量和经济总量排名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制造业第一大省。因此,正确认识江苏制造业现状特征及其在长三角中的功能

定位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制造业现状特征

(一)制造业区位熵分析

1、优势突出,但主要集中于苏南和苏中

运用数学表达式Li=ei/et

Ei/Et

计算出江苏省13个地市及长三角其他7个城市的制造业区位熵(见表1)。其中,ei为城市制造业就业人数,et为城市总人数,Ei为全国制造业就业人数,Et为全国总人数。

由表1可知,江苏省有9个城市制造业区位熵都在1.1以上。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1时,则表明该行业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当区位熵大于3时,则表明该行业具有极强的产业优势。表1中各城市制造业就业人数及其相对于人口的区位熵,准确地反映了江苏省13个地市在长三角地区和全国经济结构中的相对重要性。具体而言,具有极强优势的城市在江苏省有3个:苏州、无锡和常州;具有较为明显优势的城市在江苏省占6个;不具有优势的有4个,即: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全部位于苏北地区。

江苏省制造业现状特征及在长三角中的功能定位

●邓祖涛1、2,陆玉麒1,陈敬仁1

(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2.湖北经济学院旅游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关键词]江苏;制造业;现状特征;功能定位

[摘要]本文从区位熵、劳动生产率、市场占有率、固定资产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率等几个方面以及外资的分布分析了江苏省制造业的现状特征,并指

出目前江苏省制造业发展存在着企业规模较小、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地区发展不

平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预测了江苏省制造业今后的发展重点及其空间定位。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061(2006)05-0006-03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71044)。

[作者简介]邓祖涛(1972-),男,汉族,湖北沙市人,在读博士,主要从事空间结构与区域发展研究。

江苏商论2006.5

2、

专业化部门较多,实现产值逐年增加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统计表明,2003年全省制造业行业区位熵大于1的专业化部门有12个,即纺织业(1.74)、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1.32)、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1.07)、文体教育用品制造业(1.12)、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1.32)、化学纤维制造业(2.24)、塑料制品业(1.02)、金属制造业(1.45)、普通机械制造业(1.52)、专用设备制造业(1.02)、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03)、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1.20)。2003年制造业专业化部门实现产值17295.68亿元,占全部制造业的66.2%。

(二)市场占有率比重较高,但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市场占有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制造业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2003年江苏省市场占有率高于均值的有化学纤维、纺织业、普通机械、金属制造、化学原料及制品、服装、电子通讯、文教体育用品、木材加工、塑料制品、电器机械、专用设备等

12个行业。高于浙江省和上海市的行业有:食品加

工业、纺织业、木材加工业、造纸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橡胶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金属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电子及通讯设备、仪器仪表办公用品等16行业。结合行业的要素密集度分类,可以看出当前江苏省制造业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12个行业中

91.7%的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41.7%的行业属于高

技术型。

(三)固定投资成倍增加

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同投资数的增加紧密相关的,而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大量设备投资为基础的。可以说,设备投资扩大能够促进制造业技术密集部门比重的不断上升,有利于整体经济结构的升级。江苏省在制造业上投资额成倍增加,1990年仅66.69亿元,1995年340.32亿元,2001年478.98亿元,2003年急剧上升到

1250.07亿元,占总投资31.1%,年增长率为

25.29%。2003年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重点主要集中

在纺织业、服装、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医药、化学纤维、塑料、非金属矿物、黑色金属冶炼、金属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电子及通讯设备、工艺品等15个行业。合计投资达660.77亿元,占全部制造业总投资的89.4%。其中排在前四位的行业及其比重分别为:化学原料

(33.67%)、黑色金属冶炼(20.1%)、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17.67%)、纺织业(14.54%)。

(四)劳动生产率高的制造业所占比重不大笔者在对江浙沪28个制造业劳动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1、江苏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高于浙沪两省市仅有4个,即为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业。2、江苏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低于浙沪两省市的有7个,即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印刷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3、

劳动生产率介于两者之间的有17个。4、从产业分工和区域竞争力角度来看,江苏省应当强化劳动生产率比浙沪两省市都高的行业,不断提升介于两者之间的行业,逐渐退出劳动生产率比浙沪两省市更低的制造行业。

(五)外资成为重要的经济引擎

1990年,江苏外商直接投资额仅为14110万美

元,占全国4.05%;2003年达1580214万美元,占全国29.53%。具体而言,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苏

州、无锡、南京等城市,三市占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

74.13%。大量外资涌入江苏省,尤其是苏南和苏中的8城市,对其区域的经济发展、生产力布局、劳动

力就业以及区域内产业分工与合作体系赋予了新的作用。一方面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江苏制造业中外资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劳动力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83.7万人增加到2003年的104.87万人,占制造业的比重也从17.33%上升到23.98%;另一方面拉动了江苏地区经济的发展。2003年,江苏省三资企业占工业产值比重达33.3%,高于浙江20.10%,低于上海60.28%。其比重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苏南和苏中,如苏州60.53%、南通35.42%、镇江30.08%、南京27.86%、无锡24.78%、常州21.1%、扬州14.52%、泰州14.36%。

(六)高新产业的技术贡献率逐年提高

国际上通常把高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的份额作为衡量制造业结构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较大进步。2003年全省共有17个国家和省级高新园区,高新技术企业2029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30家。2003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766.3亿元,占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66%,远高于浙江、山东的8.25%和5.83%;高新技术产业值占全省

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5.17%提高到7.90%,高

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呈现逐年提高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