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魔术瓶(终)+反思

合集下载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教学背景该教学案例适用于小班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

该教学案例将“有趣的魔术瓶”作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为幼儿带来视觉、触觉、听觉等方面的感受,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学习和了解魔术瓶的成分和制作方法;2.观察、感受和探索魔术瓶中变色/沉淀现象产生的原因;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4.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教学准备1.魔术瓶;2.魔术瓶制作配料:58g萘酚紫,20ml盐酸,80ml水;3.实验器材:烧杯,滴管,搅拌棒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制作魔术瓶1.用58g萘酚紫、20ml盐酸、80ml水的比例调配制作魔术瓶;2.分组让幼儿参与调配魔术瓶的过程,体验魔术瓶的致色元素之间的作用。

步骤二:观察魔术瓶变化1.将制作好的魔术瓶,放在幼儿眼前;2.配置一些可调节到酸性或碱性的溶液,分别加入魔术瓶中,以观察色彩的变化以及沉淀现象的形成。

步骤三:记录实验观察结果1.鼓励幼儿通过讨论的方式,记录色彩变化、产生沉淀现象的条件等实验结果;2.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探究成果,探究实验中反应产生的原因。

步骤四:教学反思1.教师引导幼儿回归观察实验,检查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总结感性学习的效果;2.教师展示视频,帮助幼儿形象记忆实验原理和结果;3.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对接下来的教学改进做好准备。

教学效果通过“有趣的魔术瓶”这一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幼儿们在探索的渐进中增强了自主探究的能力,拓展了知识面,激发了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们善于发问、探究,自发性和主动性明显。

综合来看,该教育案的教学效果较好,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得到了有效激发,并增进了科学素养。

总结通过本次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我们深深感受到幼儿科学学习的魅力,也意识到了教学和学习的可以联动起来。

当教师善于发挥幼儿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时,幼儿们自身内在的学习动力和能动性会得到很好地调动。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魔术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魔术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魔术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瓶子》,详细内容为“魔术瓶”的制作与探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瓶子在生活中的用途,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魔术瓶的奥秘。

重点:让幼儿掌握制作魔术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魔术瓶样品、水、色素、透明胶带、剪刀、杯子等。

学具:每组一套魔术瓶材料,包括瓶子、水、色素、透明胶带、剪刀、杯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魔术瓶,让幼儿观察瓶子中的水。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瓶子里的水不会倒出来?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幼儿了解魔术瓶的原理。

引导幼儿学习制作魔术瓶的方法。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操作,制作自己的魔术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自己制作的魔术瓶进行实验,观察瓶子中的水在不同角度下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1. 魔术瓶原理:大气压强2. 制作方法:将瓶子倒置,用透明胶带封口,杯子倒扣在瓶子上,剪掉多余的胶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魔术瓶,并与家人分享实验过程。

答案:根据课堂上教师讲解的制作方法,幼儿可在家中独立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但部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对魔术瓶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除了魔术瓶,还有哪些生活中的物品可以利用大气压强原理?让幼儿进行家庭实践,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的水》,详细内容为“有趣的魔术瓶”。

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魔术瓶,探索魔术瓶的奥秘,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魔术瓶的特性,知道魔术瓶的原理。

2. 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魔术瓶的原理。

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掌握魔术瓶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魔术瓶、色素、吸管、剪刀、透明胶带等。

学具:每组一套魔术瓶、色素、吸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魔术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瓶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2)邀请幼儿观察、触摸,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如何用吸管将色素吹入魔术瓶,观察色素在瓶子中的变化。

(2)讲解魔术瓶的原理,让幼儿了解空气压力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魔术瓶。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思考魔术瓶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有趣的实验。

六、板书设计1. 魔术瓶的特性2. 魔术瓶的原理3. 空气压力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魔术瓶进行一次有趣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略2. 作业题目:思考魔术瓶还可以用来做什么有趣的实验,与家长一起分享。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魔术瓶的原理,培养了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节,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气压、浮力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对魔术瓶原理的阐述。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水》,详细内容为第2节《有趣的魔术瓶》。

通过探索魔术瓶的神奇现象,使幼儿初步了解密度的概念,同时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魔术瓶的原理,知道不同物质的密度会影响其在水中的浮沉。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自己发现并理解魔术瓶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魔术瓶、色素、透明水杯、滴管、吸管、硬币等。

2. 学具:每组一套魔术瓶、色素、透明水杯、滴管、吸管、硬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魔术瓶进行小魔术,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向透明水杯中加入不同颜色的色素,观察色素在水中的变化。

b. 将魔术瓶中的液体滴入水杯,观察色素的浮沉现象。

c.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并解释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魔术瓶原理2. 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3. 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个魔术瓶,并观察不同物质的浮沉现象。

2. 答案:根据实验结果,不同密度的物质在水中的浮沉现象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幼儿对密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在引导幼儿思考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寻找其他浮沉现象,并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应放在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和理解密度对物体浮沉的影响。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有趣魔术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奇妙科学世界》第三章《有趣魔术》,详细内容为第5节《有趣魔术瓶》。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幼儿观察、探索魔术瓶中颜色变化,培养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魔术瓶原理,知道颜色可以相互混合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培养幼儿勇于探索、乐于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魔术瓶中颜色变化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操作、表达、合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魔术瓶、色素、滴管、透明杯、搅拌棒、PPT课件。

2. 学具:每组一套魔术瓶、色素、滴管、透明杯、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一个神秘魔术瓶,让幼儿猜测瓶子里有什。

(2)邀请一名幼儿上台,用滴管向魔术瓶中滴入不同颜色色素,观察瓶子里颜色变化。

(3)引导幼儿讨论:为什魔术瓶中颜色会发生变化?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PPT课件,展示魔术瓶颜色变化原理。

(2)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使魔术瓶中颜色发生变化?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操作,用滴管向透明杯中滴入不同颜色色素,观察颜色变化。

(2)引导幼儿用搅拌棒搅拌,观察颜色混合后变化。

(3)让幼儿将观察到颜色变化记录在表格中。

(2)引导幼儿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颜色混合现象?六、板书设计1. 魔术瓶颜色变化原理图。

2. 颜色混合记录表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调料瓶,记录不同调料混合后颜色变化。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观察、记录、思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魔术瓶原理,达到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细微变化,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科学实践活动,让幼儿探索其他颜色混合现象,如颜料、饮料等,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二章《神奇的物质世界》第三节《有趣的魔术瓶》。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颜色的魔术瓶,观察并描述魔术瓶的变化过程,探索魔术瓶颜色变化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魔术瓶的基本结构,知道魔术瓶颜色变化的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探索科学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和描述魔术瓶颜色变化的过程。

难点:探索魔术瓶颜色变化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不同颜色的魔术瓶、实验材料(醋、碱、甘油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变魔术的形式,展示不同颜色的魔术瓶,引发幼儿兴趣,提问:“大家想知道这些魔术瓶里藏着什么秘密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魔术瓶的基本结构,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魔术瓶颜色变化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个魔术瓶,观察并记录魔术瓶颜色变化的过程。

4. 探索魔术瓶颜色变化的原因(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魔术瓶的颜色会发生变化?”鼓励幼儿通过实验和讨论,找出原因。

6. 课后实践(5分钟)教师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幼儿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魔术瓶。

六、板书设计1. 魔术瓶的基本结构2. 魔术瓶颜色变化过程3. 魔术瓶颜色变化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魔术瓶。

(1)准备一个透明塑料瓶,剪去瓶底。

(2)将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滴入瓶中。

(3)加入适量的水和甘油,搅拌均匀。

(4)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过程。

2. 作业要求:完成作业后,请家长签字,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魔术瓶的基本结构,观察和描述了魔术瓶颜色变化的过程,并探索了颜色变化的原因。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反思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反思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的第二册第十章,主题为“有趣的魔术瓶”。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魔术瓶的结构与原理,探索魔术瓶的神奇现象,以及动手制作简单的魔术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魔术瓶的结构与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探索魔术瓶的神奇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魔术瓶的结构与原理。

难点:动手制作简单的魔术瓶,并观察其神奇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魔术瓶教具、实验材料、多媒体设备。

学生准备:安全剪刀、透明胶带、彩色笔、白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奇的魔术瓶,引导学生观察并激发兴趣。

2. 讲解魔术瓶的结构与原理(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魔术瓶的内部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其原理。

3. 动手制作魔术瓶(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步骤,分组合作制作简单的魔术瓶。

4. 观察并记录魔术瓶的神奇现象(10分钟)5.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个典型的魔术瓶现象,分析原因,讲解科学原理。

6.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魔术瓶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魔术瓶的结构与原理2. 制作简单的魔术瓶3. 魔术瓶的神奇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具有神奇现象的魔术瓶,并记录观察结果。

2.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学生可以制作出不同类型的魔术瓶,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神奇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科学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魔术瓶的结构与原理讲解3. 动手制作魔术瓶的过程4. 观察并记录魔术瓶的神奇现象5. 例题讲解6. 随堂练习7. 作业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关键环节。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1)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1)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身边的科学》的第二章节“奇妙的物质”,详细内容为“有趣的魔术瓶”。

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魔术瓶,了解瓶子中的颜色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魔术瓶的原理,知道颜色变化是由两种液体混合而成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魔术瓶的原理,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将两种液体混合,观察颜色变化,并理解其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魔术瓶、液体A、液体B、滴管、试管、托盘、抹布。

学具:每组一套魔术瓶、液体A、液体B、滴管、试管。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两种颜色的魔术瓶,让幼儿观察并猜测瓶子中的颜色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向幼儿讲解魔术瓶的原理,演示如何将液体A和液体B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操作,将液体A和液体B混合,观察颜色变化。

5. 观察记录(5分钟)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记录颜色变化过程。

6. 课后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强调观察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魔术瓶原理图2. 颜色变化过程3. 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让幼儿回家后,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一个简单的魔术瓶,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幼儿可选用红、蓝墨水,水和透明的饮料瓶。

将红墨水和蓝墨水分别倒入瓶中,约占瓶子的1/4,然后用滴管吸取其中一种墨水,滴入另一种墨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魔术瓶的原理,培养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颜色混合的现象,如红、黄、蓝三原色混合等。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有趣的科学》第三章“奇妙的物质”,详细内容为“有趣的魔术瓶”。

通过该活动,让幼儿探索物质的溶解现象,理解溶质与溶剂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质与溶剂的概念。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溶解现象,了解溶解的基本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魔术瓶、食盐、糖、水、色素、搅拌棒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魔术瓶,然后加入食盐,让幼儿观察食盐溶解的过程。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溶质和溶剂的概念,以及溶解现象。

3. 实验操作(1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食盐、糖、色素等在不同溶剂(水、油等)中的溶解情况。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巩固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5. 小结与讨论(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溶解现象2. 溶质:食盐、糖、色素溶剂:水、油3. 溶解过程:固体→液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调料瓶,记录哪些是溶解的,哪些不是溶解的。

2. 答案示例:食盐溶解在水中,形成盐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和了解溶解现象,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安全。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溶剂进行溶解实验,观察溶解效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2. 溶质与溶剂概念的讲解3. 幼儿的观察与记录方法4.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答案示例的引导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操作的安全性1. 向幼儿强调实验室规则,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 检查实验器材,确保无破损、漏液等现象。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

小朋友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魔术瓶》含反思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好玩的魔术瓶》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小朋友在活动中能认真观看,乐于探究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小朋友对颜色感爱好,在玩色中,体验发觉的乐趣,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发觉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快来看看小朋友园小班科学公开课《好玩的魔术瓶》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小朋友对颜色感爱好,在玩色中,体验发觉的乐趣。

2.在活动中能认真观看,乐于探究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3.在熟悉三原色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发觉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4.在沟通活动中能留意倾听并敬重同伴的讲话。

5.尝试用线条记录试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预备:1.学问预备:小朋友对颜色有初步的感知。

活动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变魔术的嬉戏。

2.物质预备:小矿泉水瓶若干、瓶盖提前涂上颜料、红黄蓝颜色标记、带标记的瓶盖若干。

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探究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难点:发觉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过程:(一)嬉戏变魔术引起小朋友的爱好。

1.导入情景:小朋友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2.出示魔瓶,引起小朋友的爱好:这是什么?水是什么颜色的?3.老师变魔术,依次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并引导小朋友观看:魔术瓶里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你见过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二)小朋友变魔术,感知三原色。

1.小朋友自由取瓶子变魔术,初步感知不同的颜色,小朋友我们来当小小魔术师,看看谁能变出好看的颜色。

你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还有谁变出这个颜色?2.给颜色做标记我们来给你的魔术瓶做个标记吧,你的水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可以做个什么颜色的标记?请小朋友选与水宝宝相同颜色的标记贴在魔术瓶上。

3.引导发觉魔术的隐秘水宝宝为什么会变颜色?隐秘藏在哪里,找一找?小结:颜料溶解在水里,水变了颜色。

(三)换瓶盖,变颜色。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

2024年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启蒙教材《探索乐园》第三单元“奇妙的物质”中的第5节“有趣的魔术瓶”。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了解魔术瓶的特性,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探索魔术瓶的奥秘,以及学习简单的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魔术瓶,了解其特性,能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魔术瓶的奇妙现象。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魔术瓶的原理,将观察到的现象与科学原理联系起来。

教学重点:观察魔术瓶的特性,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并解释其中的科学奥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魔术瓶、水、色素、透明胶、剪刀、卡片等。

学具:每组一份魔术瓶、水、色素、透明胶、剪刀、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一个关于魔术瓶的故事,引发幼儿对魔术瓶的好奇心。

邀请幼儿观察桌面上的魔术瓶,让他们猜一猜、想一想,这个瓶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2. 例题讲解(10分钟)向幼儿展示如何制作简单的魔术瓶,边操作边讲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邀请幼儿一起完成魔术瓶的制作,并观察其中的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魔术瓶的制作,观察并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魔术瓶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邀请各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思考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魔术瓶2. 内容:魔术瓶的构成:水、色素、透明胶、剪刀、卡片魔术瓶的现象:颜色分层、颜色消失、颜色变化等科学原理:毛细现象、密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魔术瓶,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

2. 答案:根据幼儿的观察和操作结果,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魔术瓶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现象,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思考。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一、教案概述本课教学的目标是让小班幼儿通过观察和探索,了解液体的特性和密度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教案的内容、教学准备、教学活动及教学反思。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透明的魔术瓶一只•不同颜色的水彩颜料•测量杯•水2. 教学环境准备•实验桌•幼儿座椅•教室内保持安静的环境3. 教师备课准备•魔术瓶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的了解•密度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的准备三、教学活动1. 主要内容•密度的基本概念•液体的特性观察•探索魔术瓶中液体的变化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密度的基本概念介绍(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而生动的方式向幼儿介绍密度的概念,例如:比较不同重量的物体,解释相同体积下物体重量差异的原因。

步骤二:液体的特性观察(10分钟)教师倒入几种不同颜色的水彩颜料在测量杯中,然后将彩颜料倒入魔术瓶中,引导幼儿观察液体的特性,例如颜色、流动性、透明度等。

步骤三:探索魔术瓶中液体的变化(1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通过魔术瓶的操作改变液体的位置,例如将下层的液体转移到上层。

随后,教师提供一些问题供幼儿思考和探索,例如:倒入不同颜色的液体会发生什么变化?步骤四:幼儿操作实验(20分钟)教师鼓励幼儿在指导下亲自操作魔术瓶,通过倒入不同颜色的液体,观察液体的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同时,教师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猜测,并帮助他们进行实验验证。

步骤五:教师总结(10分钟)教师向幼儿总结实验结果,并重点强调液体密度的概念。

教师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并解答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

3.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在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教师提前研究了魔术瓶的工作原理,以确保能顺利进行实验。

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主动,通过观察和实验,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

教师在指导中注重启发幼儿思考,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但在时间安排上,活动进行时略有匆忙,有些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可能没有完全理解液体密度的概念。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三章“奇妙的物质世界”,详细内容为“有趣的魔术瓶”。

通过该内容,引导幼儿观察、探索、感知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魔术瓶的原理,知道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魔术瓶的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魔术瓶、色素、透明胶、水、盆子、搅拌棒等。

学具:每组一个魔术瓶、色素、透明胶、水、盆子、搅拌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魔术瓶,让幼儿观察并猜测瓶子里会发生什么现象。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演示如何将色素通过透明胶粘在魔术瓶的瓶口,让幼儿观察色素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按照教师的方法操作,观察色素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4. 讨论与分享(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在水中溶解,鼓励幼儿回家后尝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魔术瓶2. 板书内容:魔术瓶原理:物体在水中溶解实验材料:魔术瓶、色素、透明胶、水、盆子、搅拌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其他物体(如盐、糖等)进行魔术瓶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无固定答案,幼儿需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魔术瓶实验,让幼儿观察物体在水中溶解的现象,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了观察力和思考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如洗手时肥皂的溶解、洗澡时沐浴露的溶解等,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魔术瓶的原理。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兴趣。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有趣的魔术瓶》。

该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魔术瓶的神奇变化,以及魔术瓶变化的原因。

具体内容包括:魔术瓶的准备、魔术瓶的变化、魔术瓶的原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魔术瓶的神奇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魔术瓶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魔术瓶的变化和原理的理解。

难点:魔术瓶的变化原因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魔术瓶、液体、道具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魔术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魔术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和操作:学生观察魔术瓶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魔术瓶的神奇。

3. 探讨和思考:学生和教师一起探讨魔术瓶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

4. 讲解和解释:教师讲解魔术瓶的原理,帮助学生理解魔术瓶的变化原因。

5. 随堂练习: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简单的魔术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魔术瓶的变化原理神奇变化科学原理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描述魔术瓶的变化过程,并尝试解释变化的原因。

答案:魔术瓶的变化过程是液体从瓶子中溢出,变化的原因是液体的体积大于瓶子的容积。

2. 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品可以进行类似的魔术变化,并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魔术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魔术瓶的变化非常感兴趣,通过观察和操作,学生能够了解魔术瓶的变化原因。

在探讨和思考环节,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够深入理解魔术瓶的原理。

在随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魔术瓶,巩固所学内容。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魔术瓶的变化,了解更多的科学原理。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学馆或者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有趣的科学》第三单元“奇妙的物质世界”中的第7节“魔术瓶的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物质混合后产生的变化,探索密度差异造成的神奇现象,通过实践操作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知道不同物质密度不同,能够区分物体的密度大小。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和理解密度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魔术瓶、色素、水、油、盐、糖、注射器、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魔术瓶、色素、水、油、盐、糖、注射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装有水的魔术瓶,引导学生观察其变化。

向瓶中加入色素,观察色素在水中的扩散现象。

2. 例题讲解解释密度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色素会在水中扩散。

分析水的密度与色素的密度差异,解释扩散现象。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混合后产生的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和掌握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

4. 知识拓展讲解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潜水艇等。

分析生活中的密度现象,如油水分离、糖水溶解等。

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魔术瓶2. 主要内容:密度概念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密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密度现象,举例说明。

2. 答案示例:如盐水的密度比纯水大,可以用来保存蔬菜和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魔术瓶实验,引导学生掌握了密度的基本概念和密度差异,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密度现象,学以致用,提高科学素养。

小班科学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

小班科学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

小班科学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魔术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章《奇妙物质世界》中第二节《有趣魔术瓶》。

详细内容包括:解物质溶解现象,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科学探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溶解现象,知道什是溶液。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

4.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溶解现象,解溶液特点。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魔术瓶、食盐、糖、沙子、实验器材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在课堂上,我向学生们展示一个神秘魔术瓶,引起学生好奇心。

接着,我向学生讲解魔术瓶原理,导入本节课主题。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食盐在水中溶解过程,让学生解溶解现象,明确溶液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预测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4. 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食盐、糖、沙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情况。

我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我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溶解现象和溶液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现象2. 溶液特点3. 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什是溶解现象?请举例说明。

(2)简述溶液特点。

(3)实验中,为什食盐和糖能溶解在水中,而沙子不能?2. 答案:(1)溶解现象:物质在水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并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均匀透明混合物。

(2)溶液特点:均一性、稳定性、透明性。

(3)食盐和糖能溶解在水中,因为它们与水分子之间有较强相互作用力;而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因为沙子颗粒较大,无法与水分子相互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溶解现象和溶液特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教案:课题:有趣的魔术瓶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实验能力;2. 让学生了解气压的概念;3. 通过实验和分析,让学生探讨气压对物体的影响;4.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气压的概念;2. 实验:魔术瓶;3. 分析实验现象。

教学准备:1. 魔术瓶(可以是一个瓶子和一个橡皮膜);2. 小球或纸片。

教学过程:引入:1. 老师向学生介绍气压的概念,并简单解释气压对物体的影响;2.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实验: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魔术瓶,解释它是如何工作的;2. 老师将瓶子封口,放入一个小球或纸片;3. 老师询问学生猜测小球或纸片会发生什么现象;4. 老师打开瓶子的口,观察小球或纸片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描述;5. 老师分析小球或纸片发生现象的原因,并与学生讨论。

讨论:1. 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实验现象,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2.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球或纸片会向上移动?解析:1. 老师解释小球或纸片向上移动的原因是气压;2. 老师让学生思考:瓶内气压和外部气压的差异导致了小球或纸片的运动;3. 老师解释气压变化的原因,比如温度、高度等因素。

总结: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气压对物体的影响;2. 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1. 学生回家后,通过观察和思考,找出自己身边某些物体发生现象的原因;2. 学生可以记录下来并在下节课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了气压的影响。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思考,促进了他们对气压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对小球或纸片的运动现象进行了描述和解释,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然而,教学过程中对气压变化的具体原因的解释可能略微简单,下次可以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内容。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

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一、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魔术瓶的制作原理;2.探究魔术瓶的特殊性质;3.进行实操,制作魔术瓶,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1.2 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为魔术瓶的制作原理和特殊性质,难点为制作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和方案评估。

1.3 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分为以下步骤:1.制作魔术瓶;2.研究魔术瓶的特殊性质;3.实验验证特殊性质。

1.4 具体步骤1.材料准备:–塑料瓶(中等大小);–水;–白色的超细气泡状聚乙烯填充物;2.制作步骤:1.将适量的超细气泡状聚乙烯填充物倒入塑料瓶内;2.加入适量的水,大约水平线高度在瓶的一半;3.将瓶口喷涂白漆,以防止水波产生;4.将瓶口盖紧并快速将瓶口朝下翻转,水不会泼出来;5.适当转动瓶子,使气泡充分覆盖水面,用手捏紧瓶子。

3.研究魔术瓶的特殊性质:1.观察在人的眼中,水从魔术瓶中流出非常缓慢;2.把瓶子问候到重力作用下,在花费一份不在感的努力后,水仍然从瓶子中漏出缓慢;3.用细管或吸管似地物品插入瓶子外,这是,水从瓶子中迫使了,不再受到空气压力影响。

4.实验验证特殊性质:1.用细管插入瓶口,在重力作用下尝试倒出水,可以感受到水从瓶子中易于流动;2.将瓶子封口,用热枕头加热,水从瓶子中畅通无阻。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自由发挥,提升了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深刻感受到它的特殊性质,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了他们的实验探究兴趣。

但是,由于瓶子的材质、填充物的选择、水的量等因素影响试验效果,因此需要对制作方案进行优化;同时,在有效观察、记录、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物理规律和概念,提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魔术瓶》引导学生在实操中深刻感知物理特点和规律,增强其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兴致。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魔术瓶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课程计划:有趣的魔法瓶课程计划(反思教学)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魔瓶教学案例(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难点,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映等内容,孩子们对色彩感兴趣,在色彩上,体验发现好玩,可以在活动中仔细观察,乐于探索操作,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色彩,适合幼儿园老师参加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有趣的魔瓶课程计划。

活动目标:1.幼儿对颜色感兴趣,并以游戏的颜色,体验发现的乐趣。

2.您可以在活动期间仔细观察,并愿意探索手术并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色彩。

3.在了解三原色的基础上,通过手动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成为另一种颜色。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并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并对生活中的发现,探索和交流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幼儿对颜色有初步认识。

在活动开始之前,老师和孩子一起玩魔术游戏。

2.材料准备:许多小型矿泉水瓶,瓶盖预涂有颜料,红色,黄色和蓝色标记,以及一些标记的盖子。

繁重而艰难的活动:焦点:最初通过探索操作来感知生活中的色彩。

困难: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程序:(1)游戏“神奇”引起了对幼儿的兴趣。

1.导入场景:孩子们想看到老师变得神奇吗?2.展示神奇的瓶子,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什么?水是什么颜色的?3.老师变得神奇,然后改变红色,黄色和蓝色,并引导孩子观察:魔术瓶中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你在这种颜色上看到了什么?(2)幼儿变得神奇并感知三原色。

幼儿可以自由地将瓶子变成魔法,并且最初感知不同的颜色。

孩子们成为一个小魔术师,看谁能做出漂亮的颜色。

你的宝宝变成了什么颜色?还有谁改变了这种颜色?2.标记颜色。

让我们标记你的魔瓶。

你的宝宝是什么颜色的?我可以制作什么颜色的标记?让孩子们选择与魔术瓶上的婴儿水相同的颜色标签。

3.为什么发现神奇秘密水的婴儿会变色?隐藏的秘密在哪里,寻找它?总结:颜料溶解在水中,水变色。

(3)更换瓶盖并更改颜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魔术瓶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2.能乐于探索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出另一种颜色。

3.对颜色感兴趣,在玩色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重点:
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活动难点:
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颜色有初步的感知。

2.物质准备:小矿泉水瓶若干、瓶盖提前涂上颜料、红黄蓝颜色标记、带标记的瓶盖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变魔术”引起幼儿的兴趣。

1.导入情景:小朋友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
2.出示魔瓶,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什么?水有颜色吗?
3.教师变魔术,依次变出红黄蓝三种颜色,并引导幼儿观察:魔术瓶里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你见过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
二、幼儿变魔术,感知三原色。

1.幼儿自由取瓶子变魔术,初步感知不同的颜色。

师:小朋友来当魔术师,一起变出好看的颜色。

你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还有谁变出这个颜色?
2.给颜色做标记,请小朋友选与水宝宝相同颜色的标记贴在魔术瓶上。

师:你的水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可以做个什么颜色的标记?
3.引导发现魔术的秘密。

师:水宝宝为什么会变颜色?秘密藏在哪里,找一找?
小结:颜料溶解在水里,水变了颜色。

三、换瓶盖,变颜色。

1.出示瓶盖。

师:这里有许多的瓶盖,看看这些瓶盖里藏着什么颜色?怎样让你的水宝宝再变颜色?
2.请幼儿选一个和自己的水宝宝颜色不一样瓶盖玩变色游戏。

师:你的水宝宝变色了吗?变成什么颜色了?你是怎么变出来的?
小结:原来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就变成另外一种颜色了。

四、结束部分
除了这些颜色,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颜色,颜色把我们的生活打扮得非常美丽。

老师今天把这个魔术瓶送给你们,回去后再用它变出更多美丽的颜色。

小班科学探索活动:《有趣的魔术瓶》执教反思
在此次科学领域探索活动的教研展示课中,我执教了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魔术瓶》。

活动目标我设定为1.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2.能乐于探索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出另一种颜色。

3.对颜色感兴趣,在玩色中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重点: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活动难点: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成另一种颜色。

下面就此次活动进行自己的一些反思。

一、围绕目标准确提问。

针对目标一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颜色。

我设计了两个提问:魔术瓶里的水宝宝变成什么颜色了?你见过什么东西是这个颜色?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

同时启发幼儿提取有关颜色的生活中经验,巩固对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认识,突出活动重点。

针对目标二能乐于探索操作,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变出另一种颜色,我设计了提问:这些瓶盖里藏着什么颜色?接着提问:怎样让你的水宝宝再变颜色?启发幼儿说出换瓶盖让水宝宝再次变颜色的方法,孩子们纷纷地去尝试,很兴奋地发现了颜色的变化,突破活动难点。

二、启发提问,引发深度探索。

在第一环节中,我设计了提问:水宝宝为什么会变颜色?启发幼儿从结果中找出原因,从而诱发其探索答案的动机。

接着我提问:秘密藏在哪里,找一找?幼儿作出各种猜测后,发现魔术瓶里藏着的秘密:原来是瓶盖上涂有颜料。

激发幼儿想亲自动手去探究兴趣。

三、利用变魔术的形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变魔术”真的很神奇,尤其是老师给他们“施了魔法”之后,瓶子里的水真的能变了,孩子们都觉得非常有趣。

整个活动中,都以围绕“变魔术”来开展。

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四、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规则交代方面我的语言不够精炼,还需要多在活动前做好准备,反复练习。

教学机智不够,不能很好地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准确的回应,让活动生动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