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程介绍
《社会心理学》课程标准
![《社会心理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f7affc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47.png)
《社会心理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它是研究人(包括个体与群体)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从属的社会行为的一门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类专门的主干学科。
它与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学科处于同一层次。
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是哲学、心理学、社会学。
因此,它主要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规范性的学科。
二、课程目标1、知道《社会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概念、基本原理和策略,尤其是准备、实施、评价策略。
3、初步学会运用一些具体的策略与技术,如目标的叙写、教案的格式、声像策略、问答技术、活动指导策略、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等。
4、养成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现象的关注兴趣,并能够把所学的原理应用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5、养成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有效教学的意识,并指导自己的日常言论与行动。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一)社会心理学溯源、对象与方法(二)社会心理学的派别及理论(三)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四)社会知觉与印象管理(五)归因与决策(六)态度及其改变(七)人际沟通与吸引(八)人际关系及其改善与测量(九)侵犯(十)亲社会行为(十一)群体中的相互作用(十二)从众、服从、依从(十三)领导者与下属群体(十四)环境影响与心理适应*(十五)消费与广告心理(十六)教育社会心理学(十七)婚姻与家庭心理*(十八)犯罪与司法心理四、课程实施(一)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类必修课,系主干课程。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72c2e9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c.png)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主要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3. 能够分析社会心理学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社会认知和社会认知发展2. 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规范3. 社会互动和社会关系4. 社会群体和领导与权力5. 社会冲突和社会支持6. 社会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授课,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案例分析:结合真实案例,讨论社会心理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和回答,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成绩的30%。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社会心理学课题进行研究和论文撰写,占总成绩的40%。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主教材:《社会心理学导论》参考书目:1. 《社会心理学案例分析》2.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3. 《社会心理学实践与应用》以上为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希望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能够全面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祝学习顺利!。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c5dc30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2.png)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领域1.2 课程目标- 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分析和解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1.3 重要概念和术语- 社会认知- 社会影响- 自我概念- 团体行为- 社会认同- 群体动力- 个体差异第二章:社会认知2.1 感知和注意力- 知觉选择和过滤- 外貌与印象形成的关系- 面孔识别和情感表达2.2 认知结构- 知觉分类和知觉整合- 语言和符号的作用- 认知模式和认知错觉2.3 社会记忆- 创新与遗忘的模式- 情景记忆与自传记忆的影响- 记忆的重构和失真第三章:社会影响3.1 社会认知与信念- 个人信念形成的因素- 心理因素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个体差异对信念形成的影响3.2 社会规范与行为- 社会规范的定义和类型- 社会规范对行为的影响- 遵守和违背社会规范的动机3.3 权威与顺从- 驯化和自我约束的作用- 权威对个体的影响机制- 权威与顺从的伦理问题第四章:自我与他人4.1 自我概念与认同-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变化- 社会比较与自尊的关系- 文化背景对自我认同的影响4.2 社会影响下的自我- 社会规范对自我认同的影响 - 群体认同与个体认同的冲突- 社会隔离与社会关系的建立4.3 亲社会行为- 利他主义与合作行为- 助人行为的动机和心理机制 - 社会支持对个体健康的影响第五章:群体与团体行为5.1 团队协作与领导- 小组动力学和决策过程- 领导风格与效果- 群体智慧的发挥和限制5.2 群体冲突与合作- 社会标签与群体划分- 群体冲突的原因与解决- 合作与竞争的心理机制5.3 群体心理与社会变革- 集体行动与社会动员- 社会变革的心理机制- 社会运动的影响与后果第六章:社会心理学的应用6.1 广告与销售- 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 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心理因素 - 广告设计与消费心理6.2 团队管理与人际关系- 团队建设与绩效管理- 冲突解决与团队合作- 员工满意度与组织行为6.3 社会心理学与法律- 证人证言与法庭决策- 犯罪行为的心理学解读- 死刑与司法公正第七章:心理健康与幸福感7.1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 社交关系与心理疾病预防- 心理健康的风险与防范- 社会支持的种类和效果7.2 心理幸福感的要素- 满足需求与主观幸福感- 情绪调节与积极心态- 幸福感的预测因素和心理机制7.3 心理幸福感的提升- 积极心理干预与心理健康- 幸福感的培养和维护- 幸福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第八章:总结与展望8.1 课程回顾与总结- 重要概念和理论的复习- 学习成果的评估和反馈8.2 社会心理学研究趋势- 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 - 技术进步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8.3 实践应用与个人发展- 社会心理学在职业发展中的应用- 个体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 学术研究与社会问题的关系以上为《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框架。
社会心理学 课程简介
![社会心理学 课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db4b23d83c4bb4cf7ecd12c.png)
课程简介:
社会心理学是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心理学学科。
其主要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等的相互作用,以及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个体与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团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内容;研究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国民性等内容。
专家介绍:
宋振韶,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目前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在北京师范大学先后开设《社会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心理咨询》、《人际互动与心理适应》等课程。
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社会心理学课程内容
![社会心理学课程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a81d2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5.png)
社会心理学课程内容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课程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社会认知、群体行为、社会影响力等方面。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了解个体在社会环境中是如何被塑造和影响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如何发展和维持的。
课程大纲1.社会认知:研究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中的信息,包括认知失调、社会比较等。
2.社会影响力:探讨社会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如社会规范、权威性等。
3.群体行为: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表现,包括领导力、集体决策等。
4.人际关系:分析人际关系中的亲密关系、依恋理论、冲突与合作等内容。
5.社会心理学的应用:探讨社会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领导力发展、群体决策等。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的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社会互动的积极发展。
学习方法•课堂讨论:学生将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社会心理学理论和案例的看法。
•小组项目:学生将分组完成社会心理学相关项目,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评估方式•课堂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项目的积极性和质量。
•个人作业:撰写与社会心理学相关的论文或案例分析。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社会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语通过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批判思维和社会互动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希望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更加自信、理解和包容他人,成为社会上的积极力量。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0bc456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5.png)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社会心理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X学分总学时:X学时适用专业:具体专业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培养学生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研究方法。
了解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影响、人际关系、社会行为等方面的知识。
熟悉社会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社会现象和个体行为。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和他人的需求。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程内容(一)社会心理学概述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档案研究法3、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时期(二)社会认知1、社会认知的定义和特点2、社会认知的过程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3、社会认知的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4、归因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维纳的归因理论凯利的归因理论(三)社会态度1、社会态度的定义和构成2、社会态度的形成与转变社会态度的形成过程社会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社会态度转变的方法3、社会态度的测量量表法行为观察法生理反应测量法(四)社会影响1、从众从众的定义和类型从众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众的实验研究2、服从服从的定义和类型服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服从的实验研究3、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社会促进的定义和类型社会促进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社会抑制的定义和原因4、社会惰化社会惰化的定义和表现社会惰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五)人际关系1、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特点2、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人际关系建立的阶段人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因素3、人际关系的类型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恋爱关系职场关系4、人际沟通人际沟通的定义和类型人际沟通的障碍和技巧(六)社会行为1、助人行为助人行为的定义和类型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助人行为的培养2、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的定义和类型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侵犯行为的控制3、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的定义和类型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七)社会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教育领域社会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社会心理学原理2、管理领域社会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领导行为与团队建设中的社会心理学原理3、营销领域社会心理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消费者行为与广告宣传中的社会心理学原理4、健康领域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健康中的应用疾病预防与康复中的社会心理学原理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系统讲解,使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1-13)全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1-13)全](https://img.taocdn.com/s3/m/56b1156b376baf1ffc4fadd4.png)
5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观察法 • 一般观察法 • 参与观察法
学习交流PPT
6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调查法 • 访谈法 • 问卷法 4、档案研究法
学习交流PPT
7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的偏向及伦理问题 1、偏向问题
• 研究者的偏向:研究者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动作、讲话的语气都 可能无意中影响被试者在实验中的表现,从而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差。
• 其二,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 又是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
学习交流PPT
1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
第二阶段: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和心理学分别脱离哲学母体 之后,又从这两门学科中应运而生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出现 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准备。18世纪下半叶 和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变革而形成,也称“社会经验 论”阶段。 • 德国的民族心理学——冯特 • 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加布里尔·塔尔德、迪尔凯姆、古斯塔 夫·黎朋 • 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独孤
一、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和发展 对西方心理学界乃至整个人文科学 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它的开山 鼻祖就是弗洛伊德,在他的著作中 对社会心理学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的是他关于“人格发展”、“集体 心理学”和“文明”等方面的记述。 他将人的精神世界主要划分为意识 和潜意识两大部分,在潜意识中, 又将冲动归结为性的驱动力。
学习交流PPT
12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
第三阶段:从本世纪20 年代起,伴随着各种实证主义手 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完成了在其整个历史上最具革命意 义的转折,进入确立时期,进入“社会分析论”阶段。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978341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d.png)
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社会心理学是探讨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旨在理解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思维和情感。
本课程旨在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认知和研究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掌握社会心理学的核心研究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释社会心理现象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社会认知:介绍社会认知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注意、记忆和知觉等方面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 自我与自尊:探讨个体对自我认知和自尊感的影响,介绍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3. 聚焦他人:研究人们对他人的认知、评价和情感,包括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比较。
4. 情感与情绪:介绍情感和情绪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探讨情感表达和情绪管理的策略。
5. 团体行为: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决策,包括合作与竞争、领导与权力等方面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6. 人际关系:介绍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亲近关系、友谊和爱情等方面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7. 社会影响: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受到的压力和影响,包括社会规范、权威和群体思维等方面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8. 心理健康与幸福:探讨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介绍心理干预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讲授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成果,向学生传授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2. 实例分析:以具体案例和实际问题为依据,引导学生分析和解释社会心理现象。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社会心理学实验设计,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5. 课堂演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演示,加深对社会心理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五、评估方式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等。
2. 期中考试(30%):考查学生对社会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
社会心理学课程主要内容
![社会心理学课程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5263ba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d.png)
社会心理学课程主要内容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思维的学科。
在社会心理学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一系列关于人类行为与心理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中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以下是社会心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1. 社会认知•认知失调理论:探讨人们在面对信息矛盾时的心理反应,以及如何通过改变认知来减少认知失调。
•社会认知偏差:研究人们在对待他人和信息时可能存在的认知偏误,如先入为主和确认偏误等。
•自我概念:讨论个体如何构建和维持自我身份认同,并探讨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形成。
2. 社会影响•从众:研究个体在团体中的仿效行为,探讨何时何因会发生从众的行为。
•权威和顺从:讨论个体在权威人物面前的服从行为,深入分析斯坦福监狱实验和阿斯帕特实验中的相关研究。
•社会规范:探讨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包括常见的社会规范类型和社会规范的变化。
3. 团体和群体动态•团体决策:分析小组内部的决策过程,讨论团体决策可能出现的问题和优化方法。
•集体行为:研究群体行为的特点和动态,探讨在群体中个体行为与群体整体行为之间的关系。
•群体思维:探讨人们在团体中可能出现的思维模式和判断偏误,如群体极端化和群体思维的影响。
4. 社会关系•亲社会行为:探讨人类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和影响因素,如亲社会行为的奖励机制和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影响。
•敌对性行为:研究敌对性行为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分析暴力行为和敌对性情绪的心理机制。
•羞辱和耻辱:讨论羞耻感和耻辱感的心理特点,研究在羞耻和耻辱中个体如何应对和调适情绪。
5. 社会变革和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变革:探讨社会变革对个体和团体的影响,分析社会心理学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应用。
•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介绍社会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方法、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理。
综上所述,社会心理学课程涵盖了社会认知、社会影响、团体和群体动态、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变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社会心理学 课程大纲
![社会心理学 课程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cee241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a.png)
社会心理学课程大纲
社会心理学课程大纲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 社会心理学导论: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基本理论以及理论任务。
2. 社会化与自我认知:探讨社会化的概念、影响社会化的因素、社会化的理论;自我的概念、自我的心理成分。
3. 社会认知:介绍社会认知的概念、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印象形成的基本因素、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4. 社会态度与社会动机:理解社会态度的概念、社会态度的理论、社会态度转变的因素、社会态度的测量;社会动机的概念、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
应用态度改变的理论和原理,减少偏见和歧视,增加合理动机。
5. 人际关系: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吸引、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的测量。
6. 助人行为与侵犯行为:理解助人行为与侵犯行为的概念、助人行为与侵犯行为的控制。
7. 群体心理:探讨群体的概念、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流行、流言、舆论。
8. 社会心理学与生活:了解社会心理学在偏见、性别角色、健康、管理、教育、犯罪等领域的应用。
此外,课程大纲还包括教学时数和教学方式等内容。
教学时数通常为54学时,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结合讨论。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讨论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的自主理解,学会观察社会生活现象中蕴含的心理意义。
课程的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为主要内容,试题中识记、理解、应用题的比例一般按15%、35%、50%安排,难易程度一般按容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安排。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大纲内容可以根据学校或机构的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社会心理学课程
![社会心理学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226ab3b5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1.png)
社会心理学课程社会心理学课程是一门探讨人类社会行为和心理活动交织关系的学科。
通过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社会群体的行为以及社会文化对个体心理的影响,社会心理学旨在理解和解释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课程内容社会心理学课程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如何认知和理解他人行为以及社会情境。
•社会影响:探讨群体中的归因、批评、纵容等社会心理过程。
•群体互动:研究群体间的合作、竞争、归属感等群体动态。
•社会认同:探究个体如何建立自我认同并与他人和社会互动。
•社会影响:研究社会标签、刻板印象、偏见与歧视等社会认知。
课程目标通过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动机和决策过程。
•分析社会互动中的心理机制和社会影响。
•探讨社会心理学理论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培养批判思维、社会洞察力以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课程结构社会心理学课程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社会认知:介绍社会认知理论和社会信息处理。
2.社会影响:讨论社会影响力、归因理论和社会认知偏差。
3.群体互动:探讨群体行为、规范、冲突和合作。
4.社会认同:研究社会认同、自尊和群体归属。
学习方法社会心理学课程通常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
学生可通过阅读经典文献、参与实验研究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加深对社会心理学原理和实践的理解。
课程价值社会心理学课程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情商和人际交往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社会心理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为未来的个人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社会心理学课程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知识视野,更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和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每位学子在这门课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课程介绍
你发现什么因果关系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吗?你的规律能 广泛应用吗?你怎么发现它们的?
社会心理学课程介绍
Social psychology helps us understand ourselves and others.
Social psychology offers insight into many phenomena, such as family violence, devoice, mental illness, political campaign.
一个研究人们怎么形成他人的印象、怎么改变他人的态度、 怎么建立想要的人际关系的学科是科学吗?
2. Do you find any cause-and-effect relations to explain human social behaviors? Can your laws be extensively applied? How do youபைடு நூலகம்find them?
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什么含义?
“社会工作职业化”的英文翻译:professionalization of social work因此我们要理解什么是profession. 翻译成 “职业”之后常被误解成了:occupation, employment, position, career。
所以我们:
1、要学好英语,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准确理解他人的 研究;
2、树立科学精神研究中国社会,促进中国社会健康、 文明、进步。
思考问题
1.A discipline studies how people form the impression of others, how to change others’ attitude, how to establish desired relationship, can be scientific?
Four major concerns of social psychology: How does an individual influence another? ( self identity,
social perception, social cognition, attitude and behavior) How is an individual influenced by the group? (social facilitation and social inhibition, social loafing and social compensation) How is a group influenced by an individual? How do groups influenced each other? (collective behav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