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
用好历史故事,讲好历史课堂
用好历史故事,讲好历史课堂历史课堂中,历史故事能够生动地展现古代历史的风貌和人物的风采,更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对文明的敬畏。
下面就来用一些历史故事来讲述历史课堂吧。
一、项羽弃甲西汉初年,刘邦攻打楚国,项羽败给刘邦后,逃到乌江边。
这时,刘邦的军队也赶到了。
刘邦的将士们相互鼓励,“一鼓作气,再而三,三而竭”,向乌江而去。
当看到江面上没有任何项羽的船只和马匹时,刘邦下令停战,不要再追击。
项羽却是不信任刘邦,他迅速搜集船只和马匹后,立即逃之夭夭。
这一故事告诉我们,不能失去信誉,不信任别人。
项羽虽然逃出了刘邦的追击,但他的声誉却已经大大受损。
二、张良助汉高祖张良是西汉初年的一位奇才,他是刘邦的重要谋士。
刘邦在北上途中,迷失了方向,长安的道路险恶,独自行走,他感到无比的困惑。
这时,他遇到了张良。
张良设法将鞍上的铁环留在路旁,还向南雍地方官彻底改变了刘邦迷茫无措的情绪。
仿佛有一双巨大的手指正指引刘邦去找到自己。
可能正因为得到了张良这样的人才相助,刘邦才能在以后的战争中获胜。
这个故事给学生教育了,所谓志同道合的人才更难求,我们要尊重彼此,互相信任才能共同发展壮大。
三、吕布奸诈吕布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名将,在历史上他是个有名的英雄人物。
但由于他的奸诈,再加上袁绍的诛杀冤枉,造成了结局悲惨的结局。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由于常常背叛与曹操和刘备的联合,最后自己也因为吕布的奸诈,被曹操所诛杀。
这个故事非常好地告诉孩子们一个道理:要坦诚相待,不要奸猾狡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友谊,得到人民的尊重。
以上这些历史故事可以很好地运用于历史课堂的讲解中,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
这些故事也能够教育学生各种道德观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处世态度和价值观。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多运用历史故事,让历史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悟历史的古意和人情。
我的历史教学故事
我的历史教学故事
在我作为历史老师的职业生涯中,有很多令人振奋和有趣的经历。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件令我难以忘怀的历史教学故事。
那是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在我教授高中历史课程的一天。
我决定通过一个角色扮演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
我选
择了亨利八世,这位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国王,以他七次婚姻而闻名。
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亨利八世生活中的重要决策
和挑战。
活动开始时,我把学生们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如国王、王后、顾问等。
他们必须模拟历史情境,展现亨利八
世与不同妻子和政治势力的关系。
我提供了相关的历史资料,让他
们了解背景和事件。
学生们积极参与,投入了角色扮演。
他们主动进行研究,讨论
策略,并妥善处理冲突。
这项活动不仅帮助他们研究了亨利八世时
期的历史,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和演讲技巧。
我对学生们的表现感到非常骄傲。
他们能够准确表达历史人物的观点,并运用历史知识做出判断。
这个角色扮演活动不仅加深了他们对历史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的愿望。
通过这个历史教学故事,我意识到在教学中运用创新和互动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参与度。
我将继续尝试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打开学生的思维和启发他们对历史的探索。
希望我的故事可以对其他教师和学生有所启发。
以上是我关于历史教学故事的分享,希望大家喜欢和受益!
如果您还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五篇)
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五篇)第一篇: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一、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理论研究综述“有效教学”是20世纪上半叶随着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产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理论之一。
发展到今天,其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一是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的科学主义取向;二是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教育哲学取向;三是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
建构主义发现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多元智能发现了学生的多种聪明,其共同点在于“发现学生”。
2001年,为了配合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钟启权、崔允墎、张华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专辟一节阐述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并详细介绍了有效教学的由来和发展,这是我国关于有效教学研究的开始。
史学界最早做过相关研究的是历史学家赵亚夫教授,他使用的是“实效性”这一概念。
早在2000年的小学综合科研究中,他就提出了“三性说”即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认为针对性和主动性是实效性的前提。
在后续的多篇关于历史教学的文章中根据历史学科的教学特征,又加上了具体性,即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以针对性、主动性、具体性为前提。
而历史教学界正式打出这个旗帜,是在2006年12月由北京石景山教委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历史课堂研讨会上。
自此,在知名教授、大批优秀教研员和中学历史教师的带动下,有效教学的概念风靡全国历史教学界,2007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出版由赵亚夫教授主编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历史有效教学问题(主要指中学历史)受到愈来越多的关注。
关于有效教学的涵义,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国内学者主要从过程、结果等方面归纳有效教学特征,从价值取向上,关注教育教学实效和效益;从过程上,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从策略上,关注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结果上,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历史课教育叙事
历史课教育叙事历史能让我们学习到上下五千年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历史课教育叙事,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历史课教育叙事1在进入新课程的今天,随着新课堂教学的新变革,我们对课堂教学设计也有了新的认识,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我是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历史课堂常常是不感兴趣,也不关注这门课程,历史课给学生的印象是枯燥的.无味的学科,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走进课程,参与课堂呢?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而是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设计,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历史对话,师生共同探讨,互动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下面我通过在教学中的实践谈我的教学故事。
一.小故事.大智慧我在讲七年级历史上册《秦帝国的兴亡》这一课时,考虑到初一学生小,且比较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于是我巧妙地插入几个成语故事《破釜沉舟》《纸上谈兵》等,随后请了几名学生上台讲故事情节,调动了学生的情绪,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还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导演历史剧.激发求知欲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求课堂的多样性,因此我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例如我在讲授九年级历史上册《缔约结盟的狂潮》这一课时,在讲完三国同盟后,讲三国协约时鼓励学生自编自演历史剧,体会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过程。
整个的过程,不仅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历史,还学会获取知识,表达情感。
三.小小辩论会,强强对决,展现风采历史课堂中有许多历史问题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去理解的,例如:在讲到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的影响时,为了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专门召开了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并告诉他们辩论会的基本技巧。
从辩论效果来看,学生已入门。
我的历史教学故事2个
第四中学刘越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如在讲述《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一课中法战争时,我先让学生回答“镇南关一战的结果?”学生回答:“老将冯子材带领军民取得胜利。
”我再追问:“接下来战局如何?”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并导致法国茹费理政府的倒台”后。
我用沉重的语气说:“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同学们一片愕然,我紧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看不懂的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的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
最后大家在思考中认识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是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卖国的结果。
”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所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第四中学刘越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
我在授课时,就曾组织学生编演《三国演义》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
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乱世纷争表演出来。
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总之,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能稳定学习动机,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辅助手段。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研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改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尴尬的局面。
我的历史教学故事
我的教学故事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工作过程中我不断地学习、探索、积累经验、教训以适应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
第一,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一半,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我从教中,我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时时刻刻都能体现出来。
培养学生总结精辟的课堂小结是我惯用的手段。
一次我在讲《大变革的时代》时学生李宁将本课的重点总结为:“春秋战国铁农具,开始推广牛耕技,大大提高生产力,个体劳动创佳绩。
为了富国又强兵,商鞅变法措施起,国家承认地私有,奖励耕战建县制,国富民强秦统一。
”这时的我惊呆了,学生们总结的课堂小结太好了!知识点太全了!其他的学生向她投去了羡慕和佩服的目光,我向全体学生示意给她热烈的掌声来鼓励她。
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体会到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发展。
这是我所期望的,此时地我感到无比的慰藉与快乐。
第二,兴趣是成功之母,是成功的理想阶梯,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是实现成功目标的关键所在。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画龙点睛的诗词、名言警句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名言警句、诗词歌赋,语言精炼,生动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寓意深远,既有很强的说服力又有很高的艺术境界,给人美的享受。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熟知易懂的名言诗词导入新课或总结事件,这有助于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柏拉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也深深地懂得这一点,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就能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授“建立现代化的人民军队”内容时,先播放“国庆阅兵”场景,让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感觉到现代化人民军队的壮观场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
巧用历史故事丰富历史课堂
巧用历史故事丰富历史课堂历史故事是丰富历史课堂的宝库,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历史故事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巧用历史故事丰富历史课堂。
历史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讲充满情节和悬念的历史故事,老师可以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具象化,将陈旧的历史名人形象化。
在教授“百年大革命”时,可以通过《岳阳楼记》中的历史故事,让学生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动荡和人们的痛苦。
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故事,学生们将更加深刻地记忆并理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故事中的情节曲折、跌宕起伏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引入历史故事,老师能够将课堂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们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授“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一话题时,可以讲述关于秦始皇王权的历史故事,如暴露秦始皇追求长生不死的故事,通过讲述故事的方法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历史故事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故事中常常包含着历史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学生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中的因果关系,能够培养出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在教授“兴亡国运”这一话题时,可以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国家兴盛和衰亡的原因和规律。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形成对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把握能力。
历史故事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通过把历史故事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老师可以引发学生们对历史事件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和启示的思考。
在教授“历史使命与个体意识”的课程中,可以讲述历史故事中某位人物为社会进步而奋斗的故事,再与现实社会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对照,让学生们思考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的使命与责任。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初中历史)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初中历史)引言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一直致力于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分享我的教育教学故事,包括我在教授初中历史课程中的策略和经验。
引起学生兴趣为了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我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
其中之一是通过引发问题、提出挑战和引入有趣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会播放一些与战争相关的历史片段,然后让学生讨论他们对这些事件的看法。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还能让他们更加投入到研究中。
创学方法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我也积极尝试使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
例如,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项目,让他们共同合作探索特定历史主题。
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使研究过程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感。
我还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如使用电子地图、制作简报或演示文稿来展示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这样的创学方法增加了研究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资源丰富我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资源,以便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我通过使用教科书、网络资源、历史文献等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资料。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积极阅读历史相关的书籍、小说和文章,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资源,我希望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研究需求。
个性化辅导除了课堂教学,我也注重个别学生的辅导和指导。
了解学生的不同研究特点和需求,我尽力通过提供额外辅导材料或与他们进行一对一讨论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我相信个性化的辅导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并在历史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论通过以上的教育教学策略和经验,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我相信,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资源和个性化的辅导,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历史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并从中受益。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让历史故事贯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让历史故事贯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故事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可以贯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历史故事。
故事一:大禹治水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伟大领袖,他在洪水肆虐的时期率领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治水工程,终于成功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水患问题,被尊称为中国的第一位水利英雄。
大禹治水的故事可以用来讲述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治水史,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灾害治理和社会发展。
故事二:孔子拜师求学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求学的过程中遭遇了种种困难,但最终通过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断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求学的故事可以用来阐述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教育史和思想传统。
故事四:李白醉酒作诗李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诗人,他以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优美的诗歌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李白醉酒作诗的故事可以用来讲述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和文化传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史和文化传承。
故事五:张衡发明浑天仪张衡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科学家,他在古代发明了浑天仪,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天文仪器,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和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张衡发明浑天仪的故事可以用来讲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和科学传统。
通过讲述这些历史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通过这些历史故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和生动性,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我的历史教学故事
我的历史教学故事我的历史教学故事:巧用名人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历史教学中补充名人轶事、历史传说、历史小常识等,既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不但可以激发兴趣,还可以丰富知识,开拓视察,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质。
故事一:猜谜语在教学中国现代史“中日关系时”我特地补充下列材料:师: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加入联合国以及中美关系逐渐解冻的国际关系大背景下,中日双方经过共同努力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也于一九七二年实现了战后日本首脑对华的第一次访问.尽管中日之间在台湾问题以及钓鱼岛和靖国神社等问题上还存在着诸多分歧,但本着搁置争议面向未来的原则,双方依就发布了建交公报和双边关系正常化宣言。
在周恩来总理招待田中首相的晚宴上, ,田中首相忽发雅兴,递给总理两双筷子,说道:总理阁下,您的智慧早已名闻天下,今晚给您出个小小的难题以助酒性何如?总理礼貌地接过筷子,看了看眼前的田中首相,自信地笑着,点了点头。
田中问:总理阁下,可否请您用这四支筷子把我的姓氏摆放出来?总理听后眉头略微一皱,他知道客人的问题并不简单,摆恐怕是摆不出来的,不然人家也就不会出这个题目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总理的心中究竟有没有答案,总理身边的人似乎有些紧张。
.田中则一边随意地与总理聊着故宫和茅台酒,一边暗暗地有些得意。
眼看着招待晚宴预定的结束时间已到,正当宾主准备告别之际,田中本以为自己的问题难住了周恩来总理,盘算着不再追问总理,免得主人丢了面子.没想到总理反倒先提起这件事了,田中正好想看看总理是如何回答自己的,于是神情复杂地看着总理。
总理依然带着惯有的微笑,不紧不慢地说:田中啊田中,你看你已经握在我的手心里了.说完总理爽朗地笑了起来,那笑声立刻感染了身边所有的人。
田中低头一看,总理的手里正攥着那四支筷子呢.他知道自己的难题没有难住眼前的这个值得尊敬的大国总理,真诚地夸道:总理您不愧是个高人啊.说话间不觉脸上和身上的汗已经流了下来......师:同学们猜一猜,答案是什么呢?(注:四支筷子并在一起横截面正好是田字,把四支筷子握在手里刚好是个中字...... )同学们纷纷竞猜答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高中历史教学小故事
高中历史教学小故事引言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高中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对于学生而言,历史常常被他们认为是一门记忆繁琐事实的学科。
为了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老师们常常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法。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成功的高中历史教学小故事,希望对其他教师有所启发。
故事背景在高一历史课上,我选择了一种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方式,即通过故事来讲解历史知识。
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
故事内容我选择了一段历史上著名的事件作为故事的主线,这段历史发生在中国古代的战国时期。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将军,他聪明智慧,勇敢无畏。
他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成功统一了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君主。
在故事中,我通过详细的描写,让学生们对古代战争、政治和文化有了更加直观的了解。
我引入了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历史上的紧张氛围和复杂关系。
同时,我也融入了一些悬念和情节转折,让故事更加吸引人。
在故事的结尾,我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这位将军最后成功了,而是通过有趣的剧情设置,让学生们在推理和思考中,自己得出结论。
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和记忆。
教学效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明显增加了。
在故事结束后,学生们踊跃提问,希望了解更多关于历史的知识。
他们对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主动去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
通过阅读和思考故事中的情节,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考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故事中,学生们可以分组讨论故事的展开和结局,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还能够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结论通过采用趣味的教学方式,如故事讲解历史,可以增加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用好历史故事,讲好历史课堂
用好历史故事,讲好历史课堂历史故事对于讲好历史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历史的记忆和理解。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经典的历史故事,以及它们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第一则历史故事是关于秦始皇的。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被称为“始皇帝”。
他有一个非常奢侈的追求,就是希望能够长生不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下令寻找神奇的长生不老丹。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生命周期,没有人能够长生不老。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为什么秦始皇会如此追求长生不老,同时也可以教育学生珍惜生命,做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则历史故事是关于伊索寓言的。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的一位作家,他写了很多寓言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狐狸和葡萄的。
故事说,有一天,狐狸看到了一棵悬挂着美味葡萄的藤蔓,它非常渴望吃到葡萄,但却够不到。
它只好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要避免自己失败时找借口,要勇敢面对现实,去克服困难。
第三则历史故事是关于刘邦和项羽的。
刘邦和项羽是汉朝初期的两位英雄人物,他们经历了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斗争,最终刘邦获得了胜利,成为了汉朝的皇帝。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英雄并不是总是战胜一切的,英雄也有失败的时候。
这个故事还可以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取得成功。
最后一个历史故事是关于亨利八世的。
亨利八世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是英国国王,也是英国国教分裂的发起人。
他为了追求男性继承人,先后与六位妻子结婚,其中两人被他处死。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权力的滥用和婚姻的重要性。
也可以教育学生要尊重他人的选择和尊严。
这些历史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和人物塑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它们还能够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历史课堂上应用历史故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热爱历史并在学习中有所收获。
初中历史教学善用历史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善用历史故事摘要: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知识通常是纲要性的,比较“干瘪”,缺少生动性,不易吸引学生。
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历史故事来组织教学,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教材的这个弱点。
当然,历史故事的教学价值还远不止于九——教师善用历史故事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多元的,值得历史教师重视并积极应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故事历史,本来是个非常有趣的学科。
它不仅具有人文性、知识性、哲理性,而且还具有情节性和趣味性。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会去主动关注历史,或是增长见识、提升素养,或是愉悦心境、积累谈资一(旦是,初中历史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知识通常是纲要性的,比较"干瘪”,使历史的生动性大大降低,不易吸引学生。
这很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可以使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率。
当然,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使用,其价值还远不止于此一一历史故事可以使历史信息变得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因为故事的生动性、趣味性,可以提升学生记忆效果;因为故事呈现了历史因果,还可以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培养一善于利用历史故事来组织教学,往往使教学变得易于组织、效率倍增。
下面,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就如何善用历史故事进行探讨。
一、历史故事的选择在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教师最好不要随机而来一虽然教师“肚子”里装了不少历史故事,往往能够脱口而出,但我们教学不是和朋友摆龙门阵,使用历史故事需要有一些基于教学需要的思考。
一般来说,教学中选择历史故事,首先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便吸引学生来听。
但这个趣味性的故事不应是为趣而趣的,它必须是为了服务于教学。
也就是说,和我们教学目标、任务没有关系的故事,可以少说,以免耽误教学时间,也容易带偏学生的思维。
比如在教中国原始农业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学生讲炎帝的故事,讲他发明刀耕火种以及他和黄帝之间的阪泉之战等等一择这一组历史故事,有这样几个原因。
历史老师教学故事
历史老师教学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读懂历史,更好地完成历史课程的,常引用历史故事来完成教学,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历史老师教学故事。
历史老师教学故事1:井陉之战公元前220xx年,直极一时的秦帝国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阶段。
当时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分别形成了两个新的集团,双方为争夺天下。
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楚汉战争。
在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战争中,汉大将韩信表现出了“运筹帷幄,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20xx年)十月,韩信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
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20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
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
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
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
反现韩信,麾下只有万余之众,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军,人马疲惫,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赵军谋士李左车向陈余建议:正面坚壁不战,用一部分兵力绕到敌后切断汉军粮道,使韩信“前不得斗,退不得还……野无所掠”,最后前后夹击,一战而擒韩信。
但陈余却是一名崇尚正面攻击的古典派军人,拘泥于“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教条,且认为韩信兵少而疲,不应避而不战。
他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刻板地遵从兵书上“十则围之,倍则战”的公式行事。
韩信深谋远虑,自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如采用强攻,必会受挫,于是决定在离井陉口很远地方驻扎下来,反复研究地形地势和赵军部署。
当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30里远地方扎下营来。
半夜时分,韩信选拔了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乘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等翌日见赵军出动。
营垒空虚之时,攻入赵军大营,把赵军旗帜拔下,插上汉军旗帜。
趣味历史课堂案例
趣味历史课堂案例1.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趣味历史课堂的那些神奇案例。
别以为历史课就是背年代、记人名,那你可就大错特错啦!跟着我一起来看看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历史课堂趣事吧!2. 有一次,老师讲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她突发奇想搞了个"统一长度"游戏。
她让我们每个人用自己的脚丫子量教室的长度。
结果可想而知,乱成一锅粥!小明得意洋洋地说:"哈哈,我量出来是15个脚丫子长!"旁边的小红不服气:"明明是20个好不好!"老师笑着总结:"看吧,这就是为什么需要统一度量衡啦!"3. 讲到汉武帝时期的丝绸之路,老师竟然带来了一堆丝绸布料,让我们扮演商人。
我们兴高采烈地互相"贸易",教室里瞬间变成了热闹的集市。
小胖装模作样地说:"这可是上等的蜀锦,一匹换你十匹粗布!"小瘦眼珠一转:"成交!不过我要再加一头骆驼!"大家玩得不亦乐乎,直到老师提醒:"各位商人,该收摊了,再不收摊小心碰上沙尘暴哦!"4. 学习春秋战国时,老师组织了一场"诸子百家辩论赛"。
同学们分别扮演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代表,为各自的主张据理力争。
小聪明扮演的韩非子义正言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小调皮扮演的庄子却悠然自得:"逍遥自在才是真理啊,兄台~"台下的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直呼过瘾。
5. 讲到明朝的科举制度,老师居然在教室里搞了个"模拟科举"。
我们每个人都拿到一张"八股文"试卷,上面写满了文言文。
大家抓耳挠腮,愁眉苦脸。
小明苦着脸说:"这哪是考试,简直是在刑讯逼供啊!"老师听了哈哈大笑:"现在知道古人的不容易了吧?"6. 学到鸦片战争时,老师带来了一堆泡泡糖,说这就是"鸦片"。
高中历史教育故事(通用20篇)
高中历史教育故事(通用20篇)高中历史教育故事篇1自从高二第二学期开始,我在文科班的历史教学转为文科基础的复习备考。
根据考纲的要求,文科基础的历史要复习政治、经济、文化三本书,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
对于处在高二复习阶段的历史教学,我们应该积极地抓住机会,勇敢地面对挑战。
但是,我校文科班的学生总体上学习习惯比较差,如何引导他们更好的学好文基历史呢?这是至今仍困扰我的一大难题。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我按照世界史、中国史两条线索,时空结合,整合原来的三个专题;又根据《中学历史教学》杂志上陈伟国所整理的人教、人民、大象几个版本的知识体系,进行复习。
我采取填空题的形式,主要根据人教版的课文进行挖空,引导学生复习课本,抓住主干知识。
同时,每个考点加一两道高考例题,让学生熟悉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角度。
再配以10道左右的选择题让学生随堂练习。
课堂上,学生先填空,之后让一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把答案板书出来。
之后再评讲例题,做选择题之后校对答案,最后针对学生错得较多的题目进行评讲。
一开始这种方式学生还是蛮喜欢、蛮配合的,但两个月过去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拿着一叠未填空的试卷来到高二(1)班——体育班。
我每周在体育班只有一节课,他们由于早晨黄昏的训练,都显得比较劳累。
我把试卷发下去,告诉他们今天要复习的考点。
王崇拿到试卷后,大声叫了起来:“老师,没书啊!”“前几天检查,你们都有书啊!我还给你们加了分!”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这还不容易,到别的班借来的,加完分就还回去了。
”我一阵晕眩,严肃地瞪着他们,装作后果很严重地问:“那现在怎么办?”王崇说:“你抄答案出来吧!”唉!是到如今,只好如此了,我想,只要后面的选择题他们能做出来,一样达到教学效果的。
大部分学生应付性地记下了答案,有三分之一的体育生很快就睡着了。
我把他们叫醒,他们行了几秒钟又想睡了。
我再一次叫醒了其中的班干部林锦,他很生气很厌烦地抱怨说:“你很烦哪!历史课总是这样!我考试之前看看书就可以通过啦!我现在实在很累,你还是让我睡吧!”我非常震惊,没想到他会说出这番话。
巧用历史故事丰富历史课堂
巧用历史故事丰富历史课堂历史课是许多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科目之一,但历史故事却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趣味和启发。
历史故事代表着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讲述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历史故事,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激发学生兴趣历史故事丰富了历史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枯燥的历史事件和日期,历史故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他们对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关于世界各地的历史故事,启发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历史事件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历史的背后含义。
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可以打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成见,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
二、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历史故事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影响,更加深刻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古代帝王和将军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古代政治和军事的发展,体会古代人物的背后故事,从而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历史故事是历史知识的具体化,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感受,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的本质和内涵。
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历史故事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原因和结果,历史人物的行为和选择,展开多角度的思考和探讨。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历史上的决策事件,启发学生对不同选择和后果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历史故事是学生们进行思想活动和思维训练的好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同时也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通过讲述一些具有启发性和警示意义的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价值取向。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
初中历史教学故事
在讲述历史时,我尝试着让学生们参与其中,让他们成为历史的导演。
例如,在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我让学生们分组,每组扮演不同的国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思想、行动和决策,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历史人物的思想。
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还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从而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多媒体辅助,生动形象
在讲述历史时,我也尝试着使用多媒体辅助,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讲述《唐朝的开放与繁荣》时,我使用了多媒体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让学生们感受到唐朝的文化、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唐朝的历史。
四,走进历史,亲身体验
在讲述历史时,我也尝试着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历史,让他们走进历史。
例如,在讲述《明清时期的海上贸易》时,我组织学生们进行模拟贸易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海上贸易的繁荣和风险,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明清时期的海上贸易。
通过以上的实践,我发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走进历史,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研究效果。
历史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充满趣味和挑战的知识领域。
我的高中历史教学故事
我的高中历史教学故事引言我是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历史是一门富有魅力和深度的学科,我喜欢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下面我将分享我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一次难忘故事。
故事背景这个故事发生在我教授世界古代史的一次课堂上。
我们正讲解关于古埃及文明时期的内容。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研究了法老王、金字塔、尼罗河等有关古埃及的重要知识。
但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些概念和知识点并不感兴趣,他们对古埃及的历史故事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策略为了唤起学生对古埃及历史的兴趣,我决定采用教学策略,结合多媒体资源,讲述一个关于法老王___的真实故事。
我希望通过这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发他们对古埃及历史的深入思考。
故事讲述在讲述故事的时候,我选择了使用图片和视频来呈现法老王___的生活和历史背景。
我向学生们展示了___年轻时的照片、他的墓地中的宝藏以及对他死因的探索。
通过这些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学生们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了这位___及法老王的过去。
我还融入了一些互动环节,鼓励学生们参与讨论。
我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___为何成为法老王?他的墓地被发现时有什么重大意义?为什么他的墓没有被盗?学生们积极思考并回答了这些问题,我则通过补充相关内容,进一步引导他们对古埃及历史的认识。
教学效果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古埃及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他们对于古埃及的历史和法老王___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和理解。
许多学生询问更多关于古埃及的知识,并表示他们想要进一步探索这个古老文明的奥秘。
结论这个故事向我展示了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通过活动和多媒体资源的运用,教学可以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对于历史这门学科来说,讲述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历史的魅力。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将继续探索各种创新的教学策略,并通过讲述精彩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对历史的兴趣。
历史教学小故事
历史教学小故事【篇一:历史教学小故事】历史教学小故事我的历史教学小故事哲人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我时常都在思考这句话,我很希望我的历史教学能够带给学生启发。
讲到美国的南北战争这一课。
我首先给学生分析这场战争的背景:当时,美国北方实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南方则发展种植园经济,双方因为原料、市场等问题引发矛盾,在西进运动中这种矛盾逐步尖锐,最后引发了这次战争。
分析完原因后,接着要简单讲述一下战争的经过:战争初期,北方一度失利,1862 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战局逐步扭转,1863 年北方取得葛底斯堡大捷,1865 年,南方投降,内战结束。
最后对这场战争作个总结,指出它的结果和影响,这样使学生能对这次战争有个比较好的认识,对知识掌握也会比较系统。
但是,我觉得光这样讲一下还不够,,因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的身上,在他的身上,无疑有许多值得学生包括我学习的地方,因此,这一堂课,我准备花很大的一部分时间来讲林肯。
课前,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林肯的资料,我选择了林肯屡败屡战的这个性格特征。
课堂上,我在讲到林肯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书上林肯说的一句话:“悲伤的时候,工作就是良药” ,然后,我又给学生一起讲述了关于林肯的一段资料:林肯(1809~1865),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的林肯,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选举八次都落选,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
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他没有放弃,才成为美国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学生边听边流露出各种表情,发出了各式评论:“他真倒霉” 、“怎么会有这么倒霉的人”??。
我等学生发表完意见以后,趁势对学生说:“林肯的一生,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在悲伤中度过的,但是他没有气馁,凭借自己的坚持与努力,凭着自己屡败屡战的坚强个性,他终于获得了成功,希望同学们能够从林肯的故事中获得一些启示” 。
讲完这段话,很多学生脸上都流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
——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
一、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理论研究综述
“有效教学”是20世纪上半叶随着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产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理论之一。
发展到今天,其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一是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的科学主义取向;二是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教育哲学取向;三是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
建构主义发现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多元智能发现了学生的多种聪明,其共同点在于“发现学生”。
2001年,为了配合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钟启权、崔允墎、张华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专辟一节阐述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并详细介绍了有效教学的由来和发展,这是我国关于有效教学研究的开始。
史学界最早做过相关研究的是历史学家赵亚夫教授,他使用的是“实效性”这一概念。
早在2000年的小学综合科研究中,他就提出了“三性说”即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认为针对性和主动性是实效性的前提。
在后续的多篇关于历史教学的文章中根据历史学科的教学特征,又加上了具体性,即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以针对性、主动性、具体性为前提。
而历史教学界正式打出这个旗帜,是在2006年12月由北京石景山教委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历史课堂研讨会上。
自此,在知名教授、大批优秀教研员和中学历史教师的带动下,有效教学的概念风靡全国历史教学界,2007年1月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出版由赵亚夫教授主编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历史有效教学问题(主要指中学历史)受到愈来越多的关注。
关于有效教学的涵义,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国内学者主要从过程、结果等方面归纳有效教学特征,从价值取向上,关注教育教学实效和效益;从过程上,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从策略上,关注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从结果上,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大多数学者认为,学生的发展或进步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客观标准。
我个人比较认同某英国学者的看法:一,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能学的其他更多的内容;二,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乐此不疲地研究那节课的内容;三,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机械的。
二、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
1、本课地位及重难点分析
《罗斯福新政》是必修Ⅱ·经济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的第二课,在整个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共分三目,第一目承上启下,说明罗斯福上台的历史背景具有临危受命的特点,第二目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第三目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新政的内容和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亦是本章的核心所在。
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
2、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雅宝完整地执教过两届高一,经过一个学期的接触,通过观察、调查和谈话等,我发现,这个年龄阶段、学习阶段和学习层次的学生,
在开始第二个学期的历史学科学习之前,他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状况是:对历史教师本身较为认同,对历史学科学习较有兴趣,比较关注历史学科的现实价值,对学好历史这门学科充满信心;但学习的主动性明显不够,比较习惯于在老师的明确指令和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这个快餐化时代、读图时代,课本知识的阅读尚且囫囵吞枣、断章取义,课外阅读更是不足,阅读面较窄,历史人文知识储备量较小。
3、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
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理解新政“新”体现在哪,进而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在突破重难点的基础上对比分析罗斯福新政前后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之处、分析中国的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罗斯福在新政过程中的作用,联系当今世界经济现状,从经济学角度探寻新政对现世的意义。
4、教学设计片段及实践效果
(1)如何导入新课?
由温家宝总理年初在人大上的发言:“08年恐怕是经济上最为困难的一年。
国际形势、经济环境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国内经济发展还有许多新的困难和矛盾。
”学生结合生活体会、身边例子谈谈当前国家经济面临的困难与矛盾。
教师承转,引出本课:既然危机的存在已是一种现实,那么“反危机” 也必定是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时代主题。
其实在历史上,“反危机”的案例不乏其数,下面让我们一起分析其中一个经典案例——罗斯福新政,愿这次学习历程能为我们对当下困境的思考带来一些启迪。
从教学效果看,直接跟现实热点问题挂钩的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对此课学习的期待和参与的热忱。
可以说,在学习此课时,学生是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态,急于找到历史跟现实的对接。
(2)选取什么教学方式讲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之一,相关措施中包含较多的经济学概念,且大多都具有极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开始,我认为这一环节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搞一个模拟智囊团献计献策环节,把它打造成此课亮点。
如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应能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生足够的参与度。
但这样的话,一堂好好的课就变成了一场表演,师生表演过后,该解决的问题未必能很好地解决。
当然,深层次的未解决的问题并不影响课堂的表象效果。
但如要真正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还是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更为有效。
当然,教师讲多了,学生表现的机会肯定少了,整个课堂气氛可能会很沉闷。
举棋不定之中,我认真研读了一些全国名家教学设计方案、观摩了人教社录制的一些教学光碟。
在不断研究、琢磨中,我发现,他们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并不花哨,甚至有的显得过于平实,但却又是令人回味的。
我认识到:一堂课到底遵循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它不由流行的观念决定,而应由具体的教学对象、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决定。
因为,教育教学是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而不是为某种流行的教育教学理念、最新的现代化教学媒介服务的。
为兼顾教学实质内容的突破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最后我决定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当时美国经济困境献计献策,在各组讨论、发表意见后,学生可就不甚明白的问题向同学、老师提问。
如学生讨论、提问不够充分、深入,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去分析问题。
从教学效果看,本小节中,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再加以教师适当的解
释和引导,从后来的试题测试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良好。
课后不少学生围着我问一些经济方面的问题,可惜的是我这个历史老师不是经济学家,在学生的追问之下真相毕露、黔驴技穷,好的是我这个老师并不以此为耻,反而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多多自主钻研。
(3)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认为学生还应思考诸如以下的问题:新政到底“新”在哪?新政的实质是什么?实行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是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吗?罗斯福新政对当今世界的启示有哪些?……
这些问题均有一定难度,有的是学生结合当堂所学知识就能解决,有的需要学生结合旧知再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才能理解,有的则需学生在课外做进一步探究才有答案。
我的做法是:学生自己当堂能解决的自己解决,然后才是我出场解释学生理解不了的内容,因为有一个勤快的老师不如培养勤快、爱动脑的学生;需要综合以前内容的,我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一些思路,然后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实在不明白再由教师给出个人见解;而如“新政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借鉴”这样的问题,当堂无法彻底解决,那就留给学生,有兴趣的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探究,得出很有见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