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了解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预防和控制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
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发病原因和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
其中,发病率是指在特定人群或特定区域内,特定时间内新发生的恶性肿瘤的数量。
而死亡率则是指由于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人口或特定人群的比例。
现代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采用横断面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方法。
横断面研究通过在特定时间点对人群进行调查,了解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而队列研究则是对特定人群进行长期跟踪观察,以评估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这些研究方法能够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数据,帮助人们了解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和预防措施。
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在某些人群中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例如,肺癌在吸烟者中的发病率较高,这与吸烟与肺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另外,乳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生活方式的改变、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除了性别、年龄和遗传因素等基本特征外,一些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与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例如,饮食习惯、体育锻炼、工作环境、暴露于致癌物质等都可能增加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此外,感染一些病毒和细菌,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也与某些类型的恶性肿瘤有关。
针对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可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吸烟与肺癌的关联被确定后,各国纷纷加强对吸烟的限制和禁止,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此外,定期体检、健康教育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提倡也有助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生。
尽管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但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也在提高。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了解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和相关风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总之,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对于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流行病学ppt
失的失能调整生命年为185.1万人年,经济损失
高达1432.3亿元。2000年我国死亡140万,发病
180万,每年用于癌症病人医疗费约800亿元,占
卫生总费用20%,远高于其他慢性病的医疗药费。
§19.1.1基本概念
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 1. 细胞 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在于肿瘤 细胞分化功能降低或丧失。 2. 分子 分子病理学技术包括免疫组化和 DNA检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肿瘤临床治疗、 预防和病因学研究的发展。 3. 肿瘤的病理分期和分级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对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对象纳入和结果判 断标准的设定,对肿瘤自然史的研究和对肿 瘤干预、治疗措施的效果评价等都有重要意 义。
101.39 112.57 1.70 1.78 16.32 15.24 22.55 20.94 5.14 6.04 22.25 26.06 14.29 19.11 1.51 2.11 2.31 1.91 0.89 1.11 3.31 3.18
2001年我国死因顺位 顺位 1 2 3 4 5 城市 肿瘤 脑血管病 心脏病 呼吸系病 损伤和中毒 农村 呼吸系病 脑血管病 肿瘤 心血管疾病 损伤和中毒
2) 分析流行病学研究
a、病例对照研究:是肿瘤病因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之一。 如吸烟与肺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高 脂肪膳食与大肠癌等。 值得注意的是肿瘤危险因素的复杂性和病例对 照研究方法学上的局限性,在解释病例对照研 究的结果时必须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偏倚、混 杂和不同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恶性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1. 基因表达缺陷 2. DNA复制缺陷 3. 癌变过程和影响因素
启动剂 促进剂 生长抑制剂 化学致癌剂 特异促进剂 生理性激素 病毒 炎症 激素替代疗法 辐射,紫外线 激素 正常生长抑制因素 复制错误 正常生长促进因素等 未知因素 原位癌 肿瘤侵入 临床肿瘤 上皮 间质 肌肉
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最新
不同地区流行趋势
东部地区发病率高于西部地区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中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地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 发病率高于西部地区。
城市与农村差异明显
城市地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这与城市居民较高的生活压力、不良 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因素有关。
04
中国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吸烟
01 吸烟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肺癌、 食管癌、胃癌等。
描述恶性肿瘤在中国的流 行病学特征
01
03 02
研究背景
恶性肿瘤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是恶性肿瘤高发国家之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恶性 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了解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有助于 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研究范围
01
本研究涵盖了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近10年 的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
加强多学科合作,整合生物医学、流行病学 、医学统计等领域的资源,共同开展研究, 深入探讨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
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 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如开 发新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提高恶性 肿瘤的治疗效果。
加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研究
加大投入,加强研究力量,开展早期筛查和诊断技术的研究,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 发现率和诊断准确率。
02
研究对象包括了中国所有年龄段的人群,重点关注 与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有关的恶性肿瘤类型
03
研究团队采用了国际通用的方法和标准,对数据进 行深入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02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概述
恶性肿瘤的定义
恶性肿瘤
是指细胞异常增生,且具有侵袭 性,可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的一
流行病学第八版詹思延第十九章 恶性肿瘤
如乳腺癌在绝经前和绝经后分别有两个高峰
第二节 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性别
第二节 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婚育状况
1. 宫颈癌与性行为过早、多性伴、多育有关,这些因素可能增加女性感染
HPV的风险 2. 行经时间长、无哺乳史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较高
3. 生殖生育因素造成的生物学和内分泌变化可能与这些肿瘤的发生有关
的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2.肺癌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的死因构成由第一次死因调查的7.4%和第二次死因调查
的16.2%提高至22.7%,居全部恶性肿瘤之首
3.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45岁之前缓 慢上升,45岁以后则快速增长。在任何年龄段,男性肺癌发病率均高于女性
流行病学
第十九章 恶性肿瘤(Cancer)
缪小平 华中科技大学
目录
01 02 03 05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 第三节:预防策略与措施
重点难点
※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疾病之一,全世界和我国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均呈 上升趋势,肿瘤的预防和控制是当今各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恶性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恶性肿瘤的 病因,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和措施并加以评价,最终达到降低人群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的目的 ※ 主要内容包括肿瘤监测、病因研究和干预研究三个主要部分
肿瘤控制项目,将肿瘤的预防、控制、治疗及效果评估纳入各国的健康服务系
统。政府主导体现在将防控措施以政策或法律的形式制度化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我国恶性肿瘤预防策略与目标
1. 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及“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2. 癌症防治与其他重大疾病防治相结合,提高疾病防治的综合效益 3. 重视农村和部分城镇肿瘤高发区,因地制宜开展癌症预防和早诊早治工作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05
案例分析
研究目的与设计
描述性研究
通过收集和分析恶性肿瘤登记数据,了解某地区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分析性研究
通过对比不同人群、不同地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探讨恶性肿瘤的发病危险因素。
研究对象与方法
选择某地区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患者的临 床资料、病理资料和生存资料等进行分析。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向
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
深入研究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和危险因 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 素。
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恶性肿瘤进行比 较,找出病因和流行趋势。
运用大数据和精准医学方法,发现 和验证新的肿瘤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筛查与预防研究
研究有效的筛查方法和策略,提高早期发现率, 降低晚期发生率。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的筛查方案,提高筛 查效果。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肿瘤预防意识和知识普 及。
恶性肿瘤治疗与康复研究
研究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 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
、免疫治疗等。
探讨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和 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生存质
量。
研究肿瘤耐药性和复发机制 ,提高肿瘤控制的长期效果
。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伦理问题
病因和环境因素研究
加强病因和环境因素研究,揭示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筛查和早期发现研究
加大筛查和早期发现研究的投入,提高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率和治愈率。
肿瘤登记和监测研究
加强肿瘤登记和监测工作,建立健全肿瘤登记制度,及时掌握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和死亡情况。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发展前景
要点一
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和科研伦理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重视研究对象的权益和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伤害。 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避免利益冲突和偏见。
肿瘤流行病学知识
300
286人
250
22%
200
181人
150 13%
100
50
0 患癌
每10万人
整理ppt
患癌死亡
概率
23
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情况(按性别)
较女性而言,男性癌症发病率高,发病率男女之比为1.3:1:
➢ 男性发病率为3.18‰;女性为2.53‰;一生中,男性患癌症概率为26%,女性19%
较女性而言,男性患癌死亡率高,死亡率男女之比为1.65:1:
大幅上升,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60岁以上癌症发病率超过1%;80-85岁最高,达1.6%。
2300 2200 2100 2000 1900 1800 1700 1600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男女性罹患肿瘤排名前十的病种:
➢ 男性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其次为胃癌、肝癌。排名前十病种的发病率占比84.14%。
整理ppt
6
肿瘤的分期和分级
启动剂
促进剂
生长抑制剂
化学致癌剂
特异促进剂
生理性激素
病毒
炎症
激素替代疗法
辐射,紫外线 激素
正常生长抑制因素
复制错误
正常生长促进因素等
未知因素
原位癌 肿瘤侵入 临床肿瘤
上皮 间质 肌肉
转移可能性
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Franks L整M 理apnpdt Teich NM, 1991)
+ 鼻咽癌在广东高发。
整理ppt
13
恶性肿瘤的分布
恶性肿瘤城乡分布
消化道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现状分析
消化道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特征与发病现状分析一、内容概括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也是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中排名前几的疾病。
本文将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胃癌、食管癌、结肠癌等常见癌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饮食不规律、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导致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
此外长期食用过多的腌制、烟熏、烧烤等食品,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饮食结构,以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我们要关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由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
因此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便隐血检测等检查项目,有助于及早发现病变,提高治疗成功率。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为预防消化道恶性肿瘤贡献自己的力量。
1.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定义和分类消化道恶性肿瘤,简单来说就是发生在我们身体里消化系统的那些可怕的肿瘤。
它们可以像胃癌、结肠癌这样,也可以像食管癌、胰腺癌这样,它们无处不在,让人胆战心惊。
这些肿瘤按照起源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上消化道肿瘤和下消化道肿瘤,比如胃癌、十二指肠癌等就属于上消化道肿瘤,而结肠癌、直肠癌等则属于下消化道肿瘤。
消化道恶性肿瘤就像是一个无声的杀手,总是在我们最不经意的时候悄然出现。
这种疾病发病率高,危害大一旦患上,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恢复,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2. 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消化道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结直肠 15.87 11.99 18.73 13.76 17.63 11.04 7.18 5.33 20.10 14.38 3.06 2.06
2 同一恶性肿瘤在不同地区分布 各类肿瘤在各地区的分布是不同的,
常有明显的高发区和低发区 3 城乡分布
恶性肿瘤部位
食管 肝 鼻咽 肺、支气管 胃 子宫颈
常见恶性肿瘤地区间发病差异
男
女
207.0
139.1
305.5
167.7
合计
166.5 221.9
亚洲/太平洋
群岛人后裔
323.5
246.9
279.3
127.2
83.0
102.3
印第安人 西班牙裔人
175.9
137.3
152.8
124.6
90.0
104.5
323.2
240.9
272.9
130.6
85.6
104.0
二 恶性肿瘤的病因探讨
美国
英国
日本
中国 澳大利亚 印度
男女男女男
女
男 女 男 女 男女
肺癌 53.15 27.16 48.55 21.06 33.09 9.61
33.21 13.45 36.21 14.03 8.44 1.81
胃癌 4.53 2.33 10.09 4.76 31.24 13.83 27.04 13.02 6.14 3.05 5.26 2.63
一、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一)时间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有升有降,以升主。 其主要原因为: 1. 人口老龄化 2. 行为方式的变化 3. 环境的改变
(二)地区分布特点
1世界家、不同地区 和不同种族各类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有很大差别
常见妇科三大恶性肿瘤的流行及疾病负担研究现状
常见妇科三大恶性肿瘤的流行及疾病负担研究现状一、本文概述妇科恶性肿瘤是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威胁,其中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更是妇科领域最为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
这些疾病不仅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本文旨在综述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的流行病学特征、疾病负担以及当前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为全球女性健康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本文首先将对三大妇科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发病率、死亡率、年龄分布、地理分布等方面的数据,以揭示这些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
接着,文章将探讨这些疾病给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心理负担以及对患者家庭的影响,全面分析妇科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
本文还将综述当前针对这三大妇科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因学研究、诊断技术进步、治疗策略更新等方面,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妇科三大恶性肿瘤概述妇科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女性健康的重要威胁。
其中,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被誉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死亡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增病例约200万,死亡病例约60万。
乳腺癌的发病率与年龄、遗传、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面临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新增病例约50万,死亡病例约30万。
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通过早期筛查和HPV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医疗资源有限,宫颈癌的筛查和防治工作仍面临挑战。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中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但其死亡率却相对较高。
每年全球新增病例约20万,死亡病例约15万。
卵巢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难以发现,因此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治疗难度较大。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
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趋势肿瘤是指人体组织中发生的异常增生,它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肿瘤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肿瘤,流行病学调查成为研究肿瘤发病原因和防控措施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和趋势。
一、肿瘤的流行病学调查1. 定义:流行病学调查是通过对人群进行调查,收集人群中肿瘤发生的相关信息,以揭示肿瘤的流行特征、危险因素和预后等方面的规律。
2. 调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可以采用横断面调查、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
其中,病例对照研究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3. 调查内容: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暴露与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等。
通过调查这些内容,可以发现不同人群中肿瘤发病的差异及其原因。
4.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结果。
例如,可以计算肿瘤的患病率、死亡率和相应的风险因素。
二、肿瘤的流行病学趋势1. 发病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为1,800万,而死亡病例约为900万。
2. 男女差异:不同性别在肿瘤发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肺癌、肝癌和前列腺癌;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有乳腺癌、宫颈癌和卵巢癌。
3. 地理差异:不同地理区域的肿瘤发病率也存在差异。
这可以归因于各地区的环境、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等差异。
例如,北方地区辐射较强,肺癌和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较高;南方地区饮食结构偏向高油脂、高盐分,胃癌和食管癌的发病率较高。
4. 预防控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肿瘤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也在不断加强。
例如,国家针对不同类型肿瘤制定了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指南,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筛查项目,以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
5. 遗传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在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肿瘤流行病学是研究恶性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及预防控制的学科,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分析法。
观察法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主要是通过收集人群中肿瘤患者的信息,分析其发病与时间、地点、人群特征等因素的关系。
具体包括描述性观察和病例对照研究。
描述性观察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肿瘤登记、死亡登记等数据,了解肿瘤的分布情况;病例对照研究则是将患有肿瘤的人群与未患病的人群进行比较,探讨肿瘤发生的相关因素。
实验法是通过人为干预来研究肿瘤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主要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社区干预实验。
随机对照试验是将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措施,如接种疫苗、改变饮食习惯等,比较两组人群肿瘤发生的差异;社区干预实验则是在整个社区范围内实施干预措施,观察其对肿瘤发生的影响。
分析法是通过数学模型对肿瘤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主要包括生态学研究和模型预测。
生态学研究是通过比较不同人群或地区的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等数据,探讨肿瘤发生与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关系;模型预测则是利用数学模型预测肿瘤的未来发展趋势,为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除了上述方法外,肿瘤流行病学研究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样本量要足够大,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研究对象要有代表性,能够反映不同人群的特点和差异;
研究方法要科学合理,能够客观地反映肿瘤发生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研究结果要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推广性,能够为今后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肿瘤流行病学
原癌基因活化的机制包括 ★点突变; ★原癌基因扩增; ★获得启动子; ★基因易位。
原癌基因过度表达或异常表达,会导致其蛋白产物发生 异常变化。后者可能引起细胞增生分化异常,最终发生恶性 肿瘤。
(2)抑癌基因 )
任何可以直接或间接抑制细胞增生、癌变、癌浸润 或癌转移的基因,都称为抑癌基因。
抑癌基因可归为两类
年龄调整死亡率: 年龄调整死亡率:〔每一年龄组标准人口×年龄组别死亡率)/标准人口。 年龄调整发病率: 年龄调整发病率:(每年龄组标准人口×年龄组别发病率)/标准人口.
第二章 肿瘤病因及预防普查
肿瘤病因研究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生物学过 程。该过程涉及到外界病因,也涉及到遗传等宿主内环 境。
2.内源性致癌因素
大约80%恶性肿瘤的发生都与外因有关。但是,外 源性致癌物的影响是通过机体内因而起作用的。内源性 致癌因素包括遗传、内分泌、免疫、营养、精神及性格 等机体内环境。内源性致癌因素研究的新进展,在于对 系列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肿瘤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1)原癌基因 )
原癌基因是存在于人类细胞中固有的一类基因,它们是 参与细胞生长分化的调节基因。当原癌基因受外界因子作用 而激活,就会变成有活性的癌基因。该癌基因在时空方面发 生混乱表达时,就可能促使正常细胞发生恶变及细胞周期调 控紊乱,最终形成癌症。
①抑癌基因的产物与原癌基因产物直接作用 该类基因可以不可逆终止细胞的增生,使细胞分化终 止、衰老、死亡。K-re-1、P53、RB、erbA、NF-1等基 K-re-1 P53 RB erbA NF-1 因属该类基因。 ②抑癌基因对原癌基因的表达起负调节作用 该类基因能可逆终止细胞的生长,如WTl基因。
(3)家族史 )
流行病学人卫第六版恶性肿瘤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 述
第 一 节 概 述
分类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癌(carcinoma) 肉瘤(sarcoma) 淋巴瘤(lymphoma)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流行概况 分布特征 危险因素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移民
全世界大约80%鼻咽癌发生在中国,其中绝大部 分集中在广东省 美国的广东移民,鼻咽癌的发病率比当地居民高 约20倍 美国白人鼻咽癌死亡率为0.57/10万;加利福尼亚 男性华侨鼻咽癌死亡率为15.4/10万 美国出生的华侨后代,鼻咽癌发病率仍显著高于 美国白人,提示鼻咽癌发生与遗传关系更密切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恶性肿瘤流行特征 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 分类
第6版 流行病学电子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一节 概 述
肿瘤(tumor)
定义:是一类疾病的总 称,它们的基本特征 是细胞增殖与凋亡失 控,扩张性增生形成 新生物(neoplasm)。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职业
职业分布与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布一致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1987年颁布了12种可能引起 人类恶性肿瘤的工业生产行业
1、接触多环芳烃、石棉、芥子气、砷、氡等的职业可
引起肺癌 2、接触苯的石油化学工业和制鞋业白血病高发,大剂
量X线照射可引起白血病 3、接触芳香胺类化合物可导致膀胱癌等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未来研究方向
跨学科合作研究
加强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共同探究肿瘤的本质和治疗方 法。
临床试验与转化研究
加强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 疗手段。
数据科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肿瘤相关的数据信息,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预测模型 ,提高肿瘤治疗的精准度和预后效果。
分类
根据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恶 性肿瘤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肺癌 、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的发生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 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导致细胞生长、 分化、凋亡等过程异常。
病因
恶性肿瘤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 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 。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负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肿瘤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近年来,免疫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肿瘤 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肿瘤早期筛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生物标志物的不断发展,肿瘤早期筛查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通过早期筛查,可以发现早期肿瘤,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和遗传背景有关。
年龄与性别特征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对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易感性不同,例如肺 癌多见于男性,乳腺癌多见于女性。
CHAPTER
02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
描述性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主要通过收集和分 析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等指标,了解恶性肿 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 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版ppt
8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设计思路重新组合后形成的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
其设计原理: 首先根据一定的条件确定某一个人群作为研究的队列 ,收集队列中每个成员的 有关资料信息和 /或生物标本 (最常用的是血清 ,也可以是白细胞或其他组织 ) ,对该队列 随访一段事先规定好的时间 ,将发生在该队列内的某病 (即所要研究的疾病 )的新发病例全 部挑选出来 ,组成病例组 ,并为每个病例选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 ,对照应为该 队列内部 ,在其对应的病例发病时尚未发生相同疾病的人 ,并且按年龄、性别、社会阶层等 因素进行匹配 (此即危险集抽样 ) ,然后分别抽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相关资料及生物标本进 行检查、整理 ,最后按病例对照研究 (主要是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的分析方法进行资料的统 计分析和推论。
③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统计效率和检验效率高于病 例对照研究 ,而且可以计算疾病频率。
与传统队列 研究相比
①比队列研究节 约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②巢式病例对照 研究可用于罕见 病的研究。
编辑版ppt
12
二、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01
流行概况
02
分布特征
03
危险因素
编辑版ppt
13
二、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1.流行概况
肺癌已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癌症。 全球癌症发病顺位依次为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及胃癌。 死亡顺次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及结直肠癌。 WHO专家预测,2020年全球人口80亿,恶性肿瘤发病将达到2000
万人,死亡将达到1200万人,恶性肿瘤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第一 杀手,对人类生存构成最严重的威胁。
编辑版ppt
1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2.分布特征
时间分布: 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且除官颈癌和食管癌外,
所有恶性肿瘤都呈上升趋势。 多数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增长,工业发达国家维持
或上升在一个较高水平,而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化速度加快,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幅显著。
编辑版ppt
15
编辑版ppt
5
(2)经典流行病学研究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 有助于干预和预防肿瘤发生 ➢ 能为肿瘤病因学研究提供有关危险因素或病因的进一步佐证 ➢ 如在肝癌高发地区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也是一种病因干
预研究。
编辑版ppt
6
3.研究方法
(3)生物标志的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生物标志种类: ✓内剂量 ✓生物学效应剂量 ✓ 临床前期生物学效果 ✓ 易感性标志
二、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2.分布特征
地区分布: (1)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
在世界各国总体呈上升趋势 不同癌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间有所不同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各类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区别 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西欧最高,西非最低
编辑版ppt
7
生物标志的肿瘤流行病学研究
鉴于肿瘤发病的长期性特点,队列研究比病例对照研究更能准确的反 映对象在不同阶段的暴露情况和相应的生物标志水平。
较为可行的生物标志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巢式病 例对照研究中,队列中所有对象的生物样本在研究初期就被收集和保 存。当队列中患所研究恶性肿瘤的人数累积到一定例数时,可以以队 列中的非癌症病人的样本为对照,通过比较分析病例和对照的相应生 物标志,获得生物标志所对应的致癌因素与该癌症发生的关系。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编辑版ppt
1
目录
1 概述 2 恶性肿瘤的流行特征 3 恶性肿瘤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编辑版ppt
2
一、概述
1.肿瘤的定义 肿瘤是指生长于某种器官但却与该靶器官不相协调的组织团块的异 常增生,其生长速度远超过正常组织,且在细胞的传代过程中代代 相传,造成无法控制的肿瘤细胞增殖和组织生长。 2.肿瘤的分类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癌、肉瘤、淋巴瘤
编辑版ppt
9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按队列确定的时间可分为:
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这种设计类型是在研究开始时根据一定的条件选择某一人群作为 队列,然后前瞻性地随访一定的时间确定病例组和对照组 ,其在时间上的特点为从现在到将 来。
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这种设计类型是根据研究开始之前的一段特定时间的情况选择某 一人群作为研究队列 ,根据现在的情况确定病例组和对照组 ,其在时间上的特点为从过去到 现在。这种类型的设计效率更高 ,能很快出结果 ,但要求有信息完整的队列且该队列的生物 学标本事先已收集并保存 ,故一般很难找到完全符合条件的队列。
编辑版ppt
3
3.研究方法
(1)肿瘤流行病学功能定位 提出病因假说:在病因尚不清楚的条件下通过肿瘤流行病学研
究可提出研究方向、形成假说(如移民研究、出生群组研究)。 验证病因假说:在循证医学证据已积累一定程度时可实施验证
性研究,提供群体无偏估量(即无偏倚的循证因果证据)。
肿瘤流行病学主要寻求关联证据和因果证据
编辑版ppt
4
(2)经典流行病学研究
描述流行病学 恶性肿瘤的三间分布是肿瘤研究的基础 专项的恶性肿瘤横断面研究、肿瘤危险因素监测、肿瘤的筛检、肿瘤的生态学研究对发现
肿瘤的病因,探索其危险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肿瘤患者,以及有效防治肿瘤具 有重要的意义。 分析流行病学 病例对照研究:肿瘤病因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吸烟与肺癌。 队列研究:包括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常用的为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版ppt
11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
与传统的病例对照研究相比
①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的病例与对照来自同一队列;
②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暴露资料是在疾病诊断前 收集的 ,如果研究结果显示暴露与疾病存在关联 , 那么该关联与因果推断的时间顺序相符合 ,而且回 忆偏倚小或可以避免 ,因果联系的推断更有力;
编辑版ppt
10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
根据对照的选择方法可分为: 匹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这种类型的对照是用匹配的方法进行选择的 ,也就是 每当队列内发生一个新病例的同时 ,在该队列内部按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条 件相同或相近的、当时尚未发生相同疾病的一个或几个对象作为该病例的对照 , 每个病例可选择1~10个匹配对照 (但最常用的是 4~ 5个匹配对照 )。 不匹配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这种类型的对照选择时不要求任何条件的匹配 ,只要 求在病例发病时该对象尚未患所研究的疾病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