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散曲的特色

合集下载

试分析马致远散曲的独特风格。

试分析马致远散曲的独特风格。

试分析马致远散曲的独特风格。

马致远是中国古代明朝文学家和散曲作曲家,他的散曲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以下是对马致远散曲独特风格的分析:
1.简洁明快的曲调:马致远的散曲曲调简洁明快,旋律流畅,
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受。

他善于运用简单的乐句和音阶,
形成鲜明的节奏感和旋律感,使曲调具有独特的活力和张
力。

2.朗朗上口的词章:马致远的散曲的词章通俗易懂,朗朗上
口,具有强烈的音乐性和口头传唱性。

他擅长用通俗的民
歌话语和语言,贴近人民的生活实际,使词章具备了较强
的亲和力。

3.感情真挚的表达:马致远的散曲以感情真挚的表达而著称。

他能够用简洁的词句表达出深沉的感情和内心的纠葛,使
人们能够深切体验其中包含的情感。

他的曲词直抵人心,
能够让人在聆听中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共鸣。

4.善于运用对比和变化:马致远的散曲注重对比和变化的运
用。

他善于通过对比和变化来增加曲调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在节奏、音高和音色等方面灵活运用,使曲调在变化中呈
现出鲜明的对比,使作品更具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

5.文人气质的体现:马致远的散曲体现了文人的气质和品味。

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了诗词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典籍中
的典故和文人雅致,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追求。

总的来说,马致远散曲的独特风格体现在简洁明快的曲调、朗朗上口的词章、感情真挚的表达、善于运用对比和变化,以及文人气质的体现。

他对散曲作品的创作和表达方式进行了创新和探索,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散曲的艺术成就散曲在元代被称为乐府或词,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的一种配乐的长短句,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新的诗歌形式。

散曲以尖新生动,说尽道透为尚,追求诙谐的韵味。

其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内容通俗,形式自由,是古代韵文史上的最后一种形式。

元散曲家们将市井中生动泼辣的语言提炼筛选出来并将其与传统诗词中有生命的语言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系统,然后按照自然、直率、朴实的原则,用这种语言系统去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人生态度,去表现自己的幽默、诙谐与机智。

马致远在元代前期散曲家中,颇负盛名。

而作为元散曲作家杰出代表的马致远,其散曲的艺术成就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马致远的散曲内容十分丰富。

以一种虚无的眼光看待历史兴亡,感慨浮生若梦,是他写得较多也最引人关注的主题。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对世事极为关注,胸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现实一次次的把他的报国之志拒之门外。

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漂泊生涯之后,马致远开始寻找另一条出路,归隐山林之中,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

总的来说,马致远散曲的题材内容大致分为叹世归隐、咏史、爱情、纪行四类。

叹世是元代知识分子心灵苦闷的真实写照,而归隐则是他们为自己寻找的解脱之路。

受儒家传统思想的长期影响,中国古代的文人们当自己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时,便希望自己能在政治社会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

马致远也有这样的报国之志,但元代当时那种九儒十丐的现实却不允许他实现自己的梦想。

他想在政治中一展身手,但是统治者们对文人的压迫只能让他眼睁睁的看着那些身份显赫的人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他无力抗争,最终除了无奈的接受和消极的反抗别无选择。

“空岩外,老了栋梁材!”一个“空”,一个“老”,充分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悲愤与慨叹,但又无能为力,只能用一丝哀叹来化解忧思。

“乘车谁买《长门赋》,且看了长安回去。

”纵有司马相如之才,又有谁人赏识?空有报国之志但却不被人理解,想在社会洪流中一展身手但却没有途径。

马致远散曲艺术别论

马致远散曲艺术别论
t x st ee
马致远在元代作家中是极负盛名的, 贾仲明( 凌渡仙) 词 称之为“ 曲状元 朱权( , 太和正音谱) 亦称其曲为“ 如朝阳鸣 凤 可见, , 元明之人是十分推崇马致远的。在散曲方面。 无
羽说它是“ 空中之音, 相中之色. 水中之月, 镜中之象, 言有尽 而意无穷。[ ( m 王昌龄说它是“ r ] a 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 则 得其真矣。 ( ) 瞄 当代美学阐释为 超越具体的、 有限的物 象、 、 事件 场景, 进人无限的时间和空间, 即所谓‘ 胸罗宇宙. 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 , 历史、 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 感受和领悟。【 ( 而这种美妙的“ 则是通过物象来呈 ”] n 境” 现, 物象是“ 的具体载体。马致远散曲所呈现出来的特 境 征, 正是以物托情, 所咏之物与所托之情不分彼此, 浑然一 体, 在对物的直观审视中暗示着诗情的律动。马致远散曲中
i c n e r a e b e sl o fn d t e a ay i ft e ritc f aue h f v ro o m , h a i g o n r e ty as h v e n mo t c n i e o t n lss o at i e t rs o t e l o p e e y h h s f a f te me n n f
p rutf ra c nuai g itrs ”. u s i o c e t tn nee t
K yw rs Ma h un teY a yat Q ”vr scos ghs ysb csdr t ns珊iceta n . e od : i a ; u D ns Zy h n y“ u e e ;hoi a d uj t;i co h acn t gi s n t e ei ui n

浅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浅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浅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他的散曲多是感慨历史人生,抒写园林生活,歌咏男女恋情,描写自然景物的小令,其风格豪放清逸,被后人认为是近似于唐诗中的李白,宋词中的苏轼。

《天净沙·秋思》实际上是一首抒情小诗,抒写一个飘零他乡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凄楚情怀。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这首小令为“秋思之祖”。

而王国维则在他的《人间词话》中以“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的语言来盛赞之,足见此散曲之精妙,堪称元人同类作品之绝唱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1250-1321)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生活在我国杂剧创作最兴盛的时期,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文场“曲状元”之称。

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不久即跳出宦海,退隐田园,写出许多“叹世之作”。

著有《汉宫秋》《青衫泪》《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后世把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

此外他在扩大散曲题材,丰富散曲意境,提高散曲文学地位方面,也起过重要的作用。

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

“天净沙”是越调中的曲牌名,“越调”即宫调的名称。

“秋思”是这首小令的题目。

马致远曾经热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载,五十入仕,看不惯黑暗的官场,退而隐居。

《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时的作品之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空有满腹学识,却无处施展才华。

失意、痛苦、悲凉、孤独,一切的一切也只能用手中的笔,痛吐出来,倾诉出来。

是境,是景,水乳交融,情景映衬;是意,是情;相辅相成,相济相生。

一曲《秋思》,心中隐隐作痛,悲泪欲出。

这首小令实际上是一首抒情小诗,抒写一个飘零他乡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凄楚情怀。

全曲总共五句二十八个字,表面看似明净浅显,平淡无奇,实则精心结撰,字斟句酌,巧妙构思,韵味无穷。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的同和异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白朴《天净沙·秋》的同和异

2017.02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与白朴的《天净沙·秋》,都是元朝著名的散曲小令,千百年来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称赞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秋思之祖”。

而贺新辉先生在他主编的《元曲鉴赏辞典》中,则称誉白朴的《天净沙·秋》“可与马致远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秋思》相媲美”。

但是,在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三册中,只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提白朴的《天净沙·秋》,于非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下册也是这样。

都具有重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而轻视白朴《天净沙·秋》的倾向。

笔者认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固然具有许多优点,但白朴的《天净沙·秋》的创作时间早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因此,白朴的《天净沙·秋》有开创之功,功不可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后来居上,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它们一脉相承,各有千秋,二者之间具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一.相同点(一)标题相同从标题来看,两首散曲用了相同的宫调,都是“越调”。

“越调”是南北曲所用的十三种宫调之一。

曲牌也相同,都是“天净沙”又名“塞上秋”。

题目都有一个“秋”字。

(二)体裁相同两首散曲都是散曲小令中的“寻常小令”,单支曲子,共计五句,二十八字。

句式相同,都以六言句式为主,作“六六六四六”的格式。

押韵方式也相同,一韵到底,不换韵,都按照元人周德清编订的《中原音韵》,押第十三韵部“家麻”韵。

都没有衬字。

(三)景物相近两首散曲所描写的时令相同,都是描写秋景,开头两句都呈现出一幅萧瑟凄清的秋日黄昏山村羁旅图。

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或有相同之物,或有相近之物。

相同的如“老树”;相近的如“昏鸦”与“寒鸦”,“夕阳”与“落日”。

(四)手法类似在表现手法上,两首散曲都运用了意象叠加法来写景。

【课外阅读】马致远杂剧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课外阅读】马致远杂剧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

【课外阅读】马致远杂剧的思想倾向与艺术特色在元代杂剧作家中,马致远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一生写了十五种杂剧,除了散佚的,现存《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半夜雷轰荐福碑》、《西华山陈抟高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六种。

另外,《开坛阐教黄粱梦》一种,是他与李时中、花李郎、红字李二集体编写的。

对马致远杂剧的评价历来都是很高的。

元代的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关、马、郑、白”并提,最早尊马致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元末明初的贾仲明为《录鬼簿》补作的挽词,对马致远赞誉道:“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

”同样认为马致远在元代杂剧作家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明代的戏曲理论批评家对马致远的评价更高。

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列马致远于元曲家的187人之首,认为“马东篱之词”,“有振鬣长鸣,万马皆瘖之意。

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

这位封建藩王已经把马致远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了。

他们的评价公允吗?符合戏曲历史的真实吗?这是值得今天的戏剧研究工作者重新来推敲的问题。

这些封建时代的评论家受到自己的世界观和美学观的局限,又往往着眼于剧作的曲词和音律的技巧,他们对马致远的赞誉之词,很难看作是对马致远杂剧思想与艺术的全面和正确的估价。

我们应该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和美学标准,对马致远的杂剧作出崭新的评价,让这位杂剧作家的作品能够获得它们应有的历史地位。

(一)贾仲明在《录鬼簿》中给马致远补作的挽词里提到:“《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瘐白关老齐眉。

”他认为这四种杂剧是马致远的成就较高的作品;有了这四种作品,马致远就可以同庾无锡、白仁甫、关汉卿并驾齐驱了。

《戚夫人》、《孟浩然》已佚;《汉宫秋》、《青衫泪》在马致远现存七种杂剧中,的确成就较高。

尤其是《汉宫秋》,思想上、艺术上光彩焕发,不愧为马致远的代表作,也确实可以列入元杂剧的佳作之林。

臧晋叔选为元曲第一,是有眼力的。

《寿阳曲·远浦帆归》赏析与译文

《寿阳曲·远浦帆归》赏析与译文

《寿阳曲·远浦帆归》赏析与译文《寿阳曲·远浦帆归》赏析与译文《寿阳曲·远浦帆归》是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作品。

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表现出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

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

寿阳曲·远浦归帆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注释】①浦:水边。

②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③两三航:两三只船。

4着岸:靠岸【译文】夕阳西下、百鸟入林,在外劳作的人也大多回家了。

酒店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连酒幌子都不再飘荡。

天黑了,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

渔人散落的居所沿水分布,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

当一切都归于无声时,小桥流水旁卖鱼人也溶于夜色之中,一切都浸入了止水般的恬静和宁谧。

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

此曲的写作上有三大特色:一、作者擅长以极富特征的景物渲染气氛。

夕阳、酒旗、欲归未归的航船、清流萦绕的茅舍、人群散去寂静无声的.断桥,犹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营造了一幅清疏而旷远的意境。

二、作者还善于在“无字处”给人以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想象。

从天边静穆的夕阳,到眼前慵懒的酒旗,再到远处待归而不急于靠岸的航船,视点跳跃灵动,每个“点”的背后都是有待读者通过想象还原的画面。

从全曲的两幅画面来看,前者写航船未归,后者写“卖鱼人散”,二者之间有靠岸、卸鱼、卖鱼等多个环节,但作者同样把这些环节交给读者通过想象去完成,他只给人一幅远离喧闹和嘈杂的、清淡闲远的江村渔人晚归图景。

三、作者在音韵方面也颇具匠心。

在古代诗词曲赋之中,音韵效果始终是作者表情达意、创设意境的手段之一。

马致远也精通于此道,比如他以声母为“X”的词语表达“轻柔”效应,在曲中,“夕阳”之“夕”,“酒旆闲”之“闲”,“水香”之“香”,都用来表现或轻柔或闲远或柔美的情致。

马致远散曲

马致远散曲
散曲与词一样,采用长短句句式,但句式更加灵活多变。例如,词牌句数的规定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随意增损。而散曲则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突破规定曲牌的句数,进行增句。又如,词的句式短则一两字,最长不超过11字;而散曲的句式短的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十字,伸缩变化极大。这主要是由于散曲采用了特有的"衬字"方式。所谓衬字,指的是曲中句子本格以外的字。如[正宫·塞鸿秋]一曲,其末句依格本是七个字,但贯云石的《塞鸿秋·代人作》,末句作"今日个病恹恹,刚写下两个相思字",变为14字了。这本格之外所增加的七个字,就是衬字。增加衬字,突破了词的字数限制,使得曲调的字数可以随着旋律的往复而自由伸缩增减。同时,在艺术上,衬字还明显具有让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并使曲意诙谐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例如关汉卿的《不伏老》套数,[黄钟尾]一曲,把"我是一粒铜豌豆"七个字,增衬成"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一粒铜豌豆",这一来,显得豪放泼辣,把"铜豌豆"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马致远散曲
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经过长期酝酿,到宋金时期又吸收了一些民间流行的曲词,尤其是少数民族的乐曲的侵入并与中原正乐融合,导致传统的词和词曲不能在适应新的音乐形式,于是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曲。
散曲意境图
散曲之名最早见之于文献,是明初朱有敦的《诚斋乐府》,不过该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数。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逐渐扩大,把套数也包括了进来。至20世纪初,吴梅、任讷等曲学家的一系列论著问世以后,散曲作为包容小令和套数的完整的文体概念,最终被确定了下来。散曲的产生与词产生的情形十分相似,它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

全元曲杂剧【马致远】

全元曲杂剧【马致远】

全元曲杂剧【马致远】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尝任江浙行省务官(一作江浙省务提举)。

生平事迹不详。

明初贾仲明挽词称:“万花丛里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

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

《汉宫秋》、《青衫泪》、《戚夫人》、《孟浩然》,共庾、白、关老齐肩。

”元·钟嗣成《录鬼簿》将其与关汉卿、白甫、庾天锡等列之于“前辈已死名公才人”项下。

可见,马致远与关、白、庾生活年代大抵相仿,皆同属于元初曲家。

清·李玉《北词广正谱》存其[中吕·粉蝶儿]残曲云“至治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

”至治为元英宗年号。

则元英宗时马致远尚在人世。

所作杂剧十五种,今存《西华山陈抟高卧》、《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半夜雷轰荐福碑》、《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江州司马青衫泪》、《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及与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著的《邯郸道省悟黄梁梦》七种,《晋刘阮误入桃源》仅存残曲一支。

《戚夫人》、《岁寒亭》、《斋后仲》、《踏雪寻梅》、《孟浩然》、《酒德颂》、《马丹阳》七种已佚。

马致远杂剧在元杂剧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汉宫秋》通过昭君出塞的故事,借汉元帝之口抒写作者的历史兴亡、男女欢爱和民族忧患之情,曲辞典雅,文采斐然,为元杂剧上乘之作。

明·臧晋叔《元曲选》将其置于百种杂剧之首;《青衫泪》敷演白居易《琵琶行》故事,《荐福碑》写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皆有可观;其它四种皆属神仙道化剧,或写世事险恶,或写官场黑暗,或述隐逸情趣,或绘世外欢乐,都流露出修真养性、超尘出世的倾向。

这样一种洁身自好、不与现实合作的态度,在元代那样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其意义是不容一笔抹煞的。

它反映出元代失意文人的共同心态,有较强的批判现实的意义。

在元代神仙道化剧中,马致远的杂剧是应予特别重视的。

马致远也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今存小令一一五首,套数十六套。

近人任讷先生辑为《东篱乐府》。

同其杂剧一样,马致远的散曲颇多怀才不遇的感慨、隐居不道的情趣,对世俗红尘、功名利禄,颇多讥讽鄙弃之词。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经典的元曲,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象丰富:全曲以景托情,寓情于景,描绘了一幅秋郊夕照图。

作者通过丰富的意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构成了一幅凄凉悲苦的意境。

这些意象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也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

2.语言简练: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

作者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游子深秋远行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

3.情感深沉: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的苦楚之情。

这种情感在全曲中贯穿始终,使得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4.结构巧妙:全曲采用并列式意象组合,通过自然景物和人物的描绘,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

同时,作者还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

综上所述,《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在于其丰富的意象、简练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和巧妙的结构。

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论马致远杂剧的散曲化倾向

论马致远杂剧的散曲化倾向
者 的 统一 。” 3 ) 董 健 先 生 根据 黑 格 尔 的 《 学 》 出 的论 远 现 存 的全 部 杂 剧 . 可 以清 晰地 看 到 这 一 点 . 在 人 物 性 这是 美 做 都 他
不 得 断 其 中有 一 表 一里 两 层 含 义 从 表层 来 看 . ~方 面 戏 剧 首先 格 化 方 面 极 不 重 视 . 管 是 文 人 学 士 还 是 村 妇 樵 夫 . 道 神
体 裁 . 曲是 曲作 家 直抒 胸 臆 的 抒 情 诗 体 . 任 由 瞌 家 兴 之 合 。试 看 《 风子 》 散 可 任 主人 公 任 屠 的 唱 词 :想 咱人 生 在 六合 乾 坤 “
所 致 , 游 万 仞 地 自由 言说 ; 剧 本 质 上 属 于 代 言 体 的 戏 剧 , 内 . 到七 十岁 有 几 ?人 身 幻 化 比芳 菲 , 愁 老花 怕 春 归 。人 心 杂 活 人 花 ) 这 编 写 剧 中人 物 性格 化 的语 言 和 唱词 是 根 本 要求 可 具 体 到 马 贫人 富无 多 限 . 落 花 开 有 几 日? ” 3 何 曾是 一 个 屠 夫 的 致 远 的创 作 . 况 却不 这 么 简 单 。尽 管 他 杂 剧 散 曲兼 擅 . 情 可他 口吻 . 可 能是 马致 远 在 借 剧 中人 物之 口抒 发 自己 的 人 生 感 只
他 们 仅 仅从 曲 词 、 律 的 技 巧 着 眼 . 马 致 远 的 杂 剧 和散 曲 戏 剧 , 他 的代 言 极 其 不 彻 底 , 很 多 时候 , 中人 物 的唱 词 音 对 但 在 剧
缺 乏 有 意 识 的 区别 对 待 。我 们 知 道 . 曲 和 杂 剧 属 于 不 同 的 和 抒 发 的情 感 与 人 物 本 身 的 性 格 、 身份 和 所 处 情 境 不 相 吻 散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及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及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及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著名戏曲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散曲,被誉为“秋思之祖”。

这首小令以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秋景图,并深刻地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倦于漂泊的愁苦之情。

一、作品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2、注释天净沙:曲牌名,属越调。

又名“塞上秋”。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三、创作背景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

于是在独自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另有学者认为这首散曲不是马致远的作品,而是无名氏之作。

四、作品赏析1、整体赏析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清感人的天涯游子深秋漂泊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此曲开篇作者一连描绘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在阔大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漂泊天涯的悲痛心情。

摆脱系连词而直接以名词性意象的组合来描绘景物,在诗词中就已出现,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全部是名词的连缀,省却了一切连接、交代和修饰,而直接地将几个意象如蒙太奇一样地组合起来,“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潜在的联系,似离实合,藕断丝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和再创造的可能。

古诗寿阳曲·远浦帆归翻译赏析

古诗寿阳曲·远浦帆归翻译赏析

古诗寿阳曲·远浦帆归翻译赏析《寿阳曲·远浦帆归》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马致远。

其古诗全文如下: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前言】《寿阳曲·远浦帆归》是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作品。

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表现出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

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

【注释】⑴双调:宫调名。

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

⑵浦:水边。

⑶酒旆:酒店的旗帘。

旆,古代一边像燕尾的旗。

⑷两三航:两三支船。

航:船。

着岸:靠岸。

【翻译】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

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b/8769htm,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

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散了。

【鉴赏】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

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

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

此曲乃其中之一。

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

元代揭西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开。

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

”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

此曲的写作上有三大特色:一、作者擅长以极富特征的景物渲染气氛。

夕阳、酒旗、欲归未归的航船、清流萦绕的茅舍、人群散去寂静无声的断桥,犹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营造了一幅清疏而旷远的意境。

二、作者还善于在“无字处”给人以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想象。

从天边静穆的夕阳,到眼前慵懒的酒旗,再到远处待归而不急于靠岸的航船,视点跳跃灵动,每个“点”的背后都是有待读者通过想象还原的画面。

从全曲的两幅画面来看,前者写航船未归,后者写“卖鱼人散”,二者之间有靠岸、卸鱼、卖鱼等多个环节,但作者同样把这些环节交给读者通过想象去完成,他只给人一幅远离喧闹和嘈杂的、清淡闲远的江村渔人晚归图景。

马致远散曲

马致远散曲

马致远散曲《马致远散曲》是一种古代文学形式,是唐宋时期流行的一种诗歌形式,常常用于表达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

马致远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曲作品被誉为“散曲之宗”,影响深远。

本文将从马致远散曲的特点、表现形式、文学价值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马致远散曲的特点1. 情感浓烈:马致远散曲以情感表达为主要特点,诗歌中所表现的情感往往是深刻、浓烈的,如《天净沙·秋思》中“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2. 语言简练:马致远散曲中语言简练、意境深刻,往往只用几句话就能表现出深刻的情感和意境,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思归。

满目山河空念远,萧萧几叶风前。

”等,表现了作者离别故乡的痛苦和思乡之情。

3. 曲调优美:马致远散曲曲调优美,往往配合着曲调演唱能更好地表现出作者的情感,如《天净沙·秋思》中曲调悠扬、优美,能更好地表现出作者的思念之情。

二、马致远散曲的表现形式马致远散曲主要表现为对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的表达,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描绘景物:马致远散曲中常常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情感,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中描绘了北固山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描述心情:马致远散曲中也常常通过描绘自己的心情来表达情感,如《天净沙·秋思》中描绘了作者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现出作者的爱国之情和家国情怀。

3. 比喻象征:马致远散曲中也常常运用比喻和象征来表达情感,如《天净沙·秋思》中将落叶比喻为离别的泪水,表现出作者的离别之痛。

三、马致远散曲的文学价值马致远散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表现作者的情感:马致远散曲通过深刻的情感表达,表现出作者的思乡之情、爱情之情、离别之痛等,具有很高的情感价值。

2. 体现时代背景:马致远散曲是明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背景和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简述马致远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简述马致远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简述马致远散曲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马致远(1254年-1321年)是中国元代著名文学家和音乐家,他是中国散曲的奠基人之一。

马致远的散曲创作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一、马致远散曲的主要内容包括:
1.抒发情感:马致远的散曲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对爱情、离别、思乡等情感的诉求和表达。

他通过细腻的词语和流畅的曲调,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或听众产生共鸣。

2.描绘自然:马致远的散曲也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要内容之一。

他通过描述自然景色的美丽和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词句通常简洁明快,富有形象感。

3.塑造人物形象:在一些散曲中,马致远也会塑造一些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他们的形象、情感和命运,表达对人性和人生的思考。

二、马致远散曲的艺术特点包括:
1.词曲融合:马致远的散曲注重词曲的融合,他的词曲结构紧密,音乐与词意相互配合,形成和谐的整体效果。

2.简洁明快:马致远的词曲通常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用简练的词语和旋律表达情感,使人易于理解和接受。

3.变化多样:马致远的散曲旋律多样,节奏灵活,情感
表达丰富,音乐形式多变。

他善于运用音乐的技巧和变化,使散曲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4.情感真挚:马致远的散曲情感真挚,表达深情和真实的情感体验。

他通过文字和音乐,将内心的情感直接传达给读者或听众,引起共鸣和感动。

总的来说,马致远的散曲以情感抒发和自然描绘为主要内容,具有词曲融合、简洁明快、变化多样和情感真挚等艺术特点,对中国散曲的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马致远散曲中的隐逸思想

浅析马致远散曲中的隐逸思想

浅析马致远散曲中的隐逸思想作者:王璐琦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37期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马致远散曲,找出其中体现了隐逸思想的作品,将这些作品分为两类,对每一类都结合具体作品加以阐释,并结合元朝背景和马致远自身经历,对他形成隐逸思想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以此一窥元散曲风貌以及创作特色。

关键词:马致远;散曲;隐逸思想引言元曲作为和唐诗、宋词并提的文学形式,包含元杂剧和元散曲,其中元散曲是兴盛于元代的诗歌形式。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其形式和表现手法与之前的诗、词皆有很大不同。

元代散曲家人数众多,其中不乏对后世影响颇深的作家,例如前期的关汉卿、马致远,后期的张可久、张养浩等。

这些作家的散曲作品中,表达隐逸思想的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重。

本文试图分析、鉴赏体现马致远隐逸思想的元散曲,并尝试探究导致马致远产生隐逸思想的原因。

一、马致远生平简介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

元代成就最高的散曲,被贾仲明誉为“曲状元”,与关汉卿、张可久、乔吉合称“元曲四大家”。

其作品现存小令115首,套数16套,被后人辑为《东篱乐府》。

马致远的作品题材广泛,以叹世归隐类的最多。

马致远青年时期仕途坎坷,中年中进士,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

马致远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死后葬于祖茔。

二、作品隐逸思想分析《全元散曲》中共收录了马致远小令50首,套数14套,其中体现了隐逸思想的大致有20首(包含3套残篇)。

这些作品虽然都体现了作者的叹世归隐思想,但是细分后发现各有不同。

本文将这些作品分为类,对每一类逐一进行分析。

(一)体现作者闲情之作马致远仕途不顺,政务并不多,因此常常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闲情”。

例如:【仙吕】青哥儿·十二月四月东风园林昨暮,被啼莺唤将春去。

煮酒青梅尽醉渠,留下西楼美人图,闲情赋。

六月冰壶瑶台天远,逃炎蒸莫要逃禅。

约下新秋数日前,闲与仙人醉秋莲,凌波殿。

马致远散曲的艺术特点

马致远散曲的艺术特点

马致远散曲的艺术特点耍孩儿·借马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借马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人般看承爱惜。

逐霄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膘息胖肥。

但有些污秽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

有那等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七Pocahontas〕倔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其,气忿忿倔把鞍来备。

我春来了半晌语不语,不晓事颓人言无人知晓。

他又不是不细致,道严禁“他人弓莫振,他人马屈骑著。

”〔六煞〕不骑啊,西棚下凉处栓。

骑时节拣地皮平处骑。

将青青嫩草频频的喂。

歇时节肚带松松放,怕坐的困尻包儿款款移,勤觑着鞍和辔,牢踏着宝镫,前口儿休提。

〔五Pocahontas〕饥时节喂食些草,解渴时节尝些水,着皮肤休使细毡屈。

三山骨休使鞭来踢,砖瓦上休教稳中求进着蹄。

存有口话你明明记:饭时屈跑,饮时休驰。

〔四煞〕抛麦时教乾处抛,尿绰时教净处尿,栓时节拣个牢固桩橛上系。

路途上休要踏砖块,过水处不要践起泥。

这马知人义,似云长赤兔,如益德乌骓。

〔三Pocahontas〕存有汗时休去檐下栓,E560时节休教泡着颓,硬煎料草赤桑镇底细。

上坡时款把身来水麻,下坡时休教易明疾。

休道人忒寒碎,休教鞭颩着马眼,休教鞭擦拭损毛衣。

〔二煞〕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皮。

马儿行嘱咐叮咛记: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

则叹的一声长吁气。

衰衰怨怨,切切悲悲。

〔一Pocahontas〕早晨间筹钱与他,日平西期盼你,清风明月专等去家内,柔肠寸寸因他割断,侧耳频频听到你嘶。

道一声不好回去,晚两泪双雕。

〔尾〕没道理,没道理;忒下的,忒下的。

恰才说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寿阳曲·江天暮雪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天将暮,雪天罪,半梅花半飞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南吕·金字经·夜来西风里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夜来西风里,九天雕鹗飞,团Pocahontas中原一布衣。

悲,故人知未知?凭栏意,怨无上天梯!拨不断·菊花开朝代:元朝|作者:马致远菊花开,正归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致远散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朵不可或缺的奇葩,他的散曲已然成为国粹。

从美学看马致远的散曲:形象美,画面美,自然美,语言美。

马致远的散曲内容比较复杂:有怀才不遇的感叹,有愤世嫉俗的呼喊,有对隐归生活的讴歌,有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宣扬,还有咏史吊古描写自然景物以及表达男女爱情的。

而其中叹世一类的作品最多,往往表现出逃避现实,超然物外,消极厌世的情绪。

最能代表马致远思想倾向的艺术风格的是《双调·夜行船》。

由七支曲子组成,第一支曲以人生当及时行乐的感慨领起全篇。

题为秋思,不写秋景,但迟暮之悲、忆旧之情处处关合“秋”字。

而以“今日春来,明朝花谢”写韶华过隙之感,以自然之春倒映人生之秋,更突出了光阴流逝的急速感。

“梦蝶”,烘托出了百年犹如一梦的迷惘之感。

用惜春之情反写悲秋之思,不落俗套。

末句“急罚盏夜阑灯灭”从及时行乐的老话中翻出新意劝戒及时行乐之意。

这支曲缓起急收,愈往后愈急促,在言犹未尽时顿断,这就为以下六支曲子展开古今纵横之谈留下了余地。

第二、三、四支曲子从兴亡之悲谈到贪财之愚,慨叹所谓名标青史、功业不朽、富贵久长的虚幻。

“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

如此悲凉的意绪却化为一句刻薄的挖苦:不恁么渔樵无话说。

这出人意表的冷嘲应有无限感触,可又将千古兴亡说得何等无足轻重。

至此意犹未足,还要追补一层: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

此处“不辨龙蛇”语意双关:既然连铭功记史的碑文都已字迹莫辨,功绩
不长久,难得有人知。

“秦宫汉阙”着眼于帝王生前之贵不能持久,“荒坟““断碑”着重于死后之名不能永存,这就彻底否定了历代文人所讴歌的青史留名的人生理想。

第三支曲直接用议论和反问对英雄豪杰建功立业的意义提出了怀疑。

“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多少英雄豪杰,到头来连荒坟断碑都没有,他们的葬身之地已变成了狐狸野兔出没的场所。

这一倒装恰好利用“投至”二字含有“及至”的意思。

鼎足三分指魏、蜀、吴三国之争,:鼎足三分的功业半途夭折,到如今魏在哪里,晋又在哪里呢?千秋功罪,后人又当怎样评说?所以这茫然的一问与“不辨龙蛇”之意相生发,抹掉了多少豪杰争夺天下的功过成败和是非。

回过头来再看看那些狐踪兔穴,已被历史湮没的英雄们当初逐鹿中原的纷争也就像兔奔狐逐一样没有意义。

这一支曲结尾连用两个叠问,使魏、晋和秦、汉首尾呼应,字法灵活多变,章法周密严谨。

第四支曲由叹古转为讽今,内容与上二支曲并列,意思更透过一层:帝王豪杰的功业尚且化为乌有,更何况看钱奴的万贯家财。

可笑这些人,看不透人生好景不常,为欢几何,空使锦堂风月虚设,不懂赏心乐事。

全曲四句,分两层递进,看钱奴的庸俗愚蠢和昼锦堂的良辰美景两相对照。

此处讥刺看钱奴的贪吝鄙俗。

以上三支曲子已将功名富贵都参破,第五、六两支曲子便转而陈述自己的人生哲学。

“眼前红日又西斜”写一日之内光阴的流逝,遥承“百岁光阴”而来,“疾似下坡车”的比喻从羲和驾日车的常用典故脱出,化雅为俗,生动有趣。

“晓来清镜添白雪”反用李白“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成青丝暮成雪”的意思,引出“上床与鞋履相别”这句玩笑,不过这句貌似参透生死的俏皮话里隐藏着愤世疾俗的深意,所以紧接着劝人莫笑自己像不会筑巢的斑鸠那样拙笨,这不过是糊里糊涂地装傻而已。

自称不善营生之计,其实倒是离绝名利是非的上计,明说一向装呆,又点出浑浑噩噩混世的不得已。

下一支曲说:“利名竭,是非绝。

”正是上一支曲结尾的言外之意。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三句鼎足对,用鲜明的对比色描写自己隐居尘外的清幽环境,构图别具匠心:绿树青山本来一近一远,层次分明,但一遮屋角,一补墙缺,便像一圈遮挡红尘的屏障,将自己严严实实地封闭在“竹篱茅舍”中,造成了隔绝是非名利的小天地。

上一支曲全用散句,既无对仗,又无雷同的句法,这一支曲全为对句,散而有序,整而不板,雅词与俗调相间,典故和俚语并用,妙趣横生。

最后一支曲煞尾,正面点题: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

蛩吟即蟋蟀叫,至此才扣住秋景。

人间万事归结到一点,无非是争名夺利,一组鼎足对“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全括人世纠纷。

“蚁阵蜂衙”、“浮生如争穴聚蚁”连用确切精当的叠字排比对仗,将封建社会中世人的丑态形容到如此极至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能以迥异于世人的高雅情趣与之相对照,表现出他的超然神情。

张升
20110433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