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发作期辨证论治

合集下载

哮喘证中医诊断与治疗

哮喘证中医诊断与治疗

哮证内科疾病概述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以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

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可按本证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1、发作时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以及咳嗽、咯痰,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口唇指甲紫钳为特点。

2、呈反复发作性。

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胸闷等先兆。

3、常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辨证分析本证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痰伏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

此后如遇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等多种诱因,均可引起发作。

辨证总属邪实正虚,发时痰阻气道,肺气失于肃降,表现邪实之证;如反复久发,气阴耗损,肺、脾、肾渐虚,则在平时表现正虚为主。

当大发作时,可见正虚与邪实相互错杂。

邪实当分寒痰、热痰的不同,正虚应审阴阳之偏虚,区别脏腑之所属,了解肺、脾、肾的主次。

大抵本证初发,声高、气粗、痰稠、舌苔黄、脉滑数者多属实、属热;病程日久、声低、痰稀白、舌质淡者,多属虚、属寒。

治疗当根据“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发作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平时治本,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

因肾为先天之本,五脏之根,故尤以补肾为要着,精气充足则根本得固,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辨证论治发作期Ⅰ、寒哮【证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痰白稀薄,口不渴,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

舌苔白滑,脉浮或弦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1、主方:射干麻黄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处方:射干12克,麻黄6克,干姜10克,细辛3克,法半夏15克,紫苑12克,五味子6克,款冬花12克,甘草6克,大枣5枚。

水煎服。

若久病阳虚者,可选加熟附子10克、肉桂3克、补骨脂15克。

2、中成药(1)复方咳喘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哮喘姜胆片,每次4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1)麻杏平喘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麻黄9克,杏仁12克,苏子9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三七3克(冲服),全虫2克(研末分吞)。

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哮喘医案

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哮喘医案

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哮喘医案中医治疗过敏性哮喘应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过敏性哮喘发作期以表实为主,要先辨寒热,以攻邪治标;缓解期则以本虚为主,应细辨肺、脾、肾的虚实及阴虚阳虚,以扶正固本。

明代医家就已提出了“发时治肺,平时治肾”的治则,提示了补肾是过敏性哮喘“治本”的关键。

对于许多常年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慢性过敏性哮喘则可标本兼治,只是应在治本方面和治标方面有所侧重而已。

临床医生应细心辨证施治,才能把握住治标、治本和标本兼治的原则。

一、辨证中医治疗过敏性哮喘的方法因发作期与缓解期的证候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中医对过敏性哮喘的治疗应首先辨明过敏性哮喘之虚实;缓解期多属虚喘,应再细辨属肺虚、肾虚、脾虚,是阳虚还是阴虚。

急性期多属实喘,须再细辨属寒喘还是属热喘,并注意寒热的相兼和转化。

除辨虚实寒热的证候外,还须细辨有无痰壅。

(一)实喘实喘主要发生在过敏性哮喘急性期,主要为风寒或躁热犯肺,加之痰湿停聚,气逆痰升所致。

实喘有寒喘和热喘之分。

1.寒喘为过敏性哮喘的主要类型,绝大多数单纯过敏性哮喘发作属于寒喘范畴。

寒喘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病、呼吸急促、喉中痰鸣、烦燥不安、夜间尤重、畏寒背冷、喷嚏频频、流涕不止、痰液清稀或带泡沫、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细或浮滑,重者可见呼吸短促、面色苍白、两唇青紫、大汗淋漓。

寒喘的症状与现代医学的单纯过敏性哮喘发作相似。

若伴有恶寒怕风,发热无汗,头疼身痛,脉浮紧者为兼有风寒表证。

2.热喘主要表现为发热烦躁,面唇较红,过敏性哮喘发作时声高息粗,喉中痰鸣,喉痛,痰液粘稠而黄,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若伴发热自汗者为兼有风热表证。

热喘与现代医学的合并呼吸道感染的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相似。

(二)虚喘过敏性哮喘缓解期的主要证候为虚证,分肺虚、脾虚和肾虚三型,这里主要描述的是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期前后的平素表现,西医往往容易忽略这些表现,而中医则较为重视,通过对过敏性哮喘缓解期的调养来预防和减少急性发作。

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及论治

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及论治

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及论治摘要】目的针对临床近6年来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到观察,解析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特点及论治疗药。

方法对120例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结果过敏性哮喘多以外邪侵袭、痰浊壅肺、肺、脾、肾虚损为主,治疗上以祛邪化痰、补肺固表、健脾化湿、补肾固摄、止咳平喘为主。

结论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有其相应的理、法、方、药。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辨证论治外邪侵袭痰浊壅肺肺脾肾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过敏性哮喘的病理机制逐渐被解析,对患者的治疗西医针对过敏性机制进行抗过敏、脱敏治疗;而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在治疗上标本兼固,更加突出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的特点,患者经过中医中药的施治取得较好的疗效。

1.中医辨证概要1.1一般资料:病源来自我门诊部,共120例。

男36例,女84例,就诊时间最长的患者达6年以上,最短的病程3个月,多数患者过敏源检测总IgE升高,鼻和咽喉部分泌物嗜酸性细胞检测阳性。

1.2临床症状:过敏性哮喘类似于中医的喘证,是由于外在的过敏或内在的过敏原及不明原因等因素,通过神经体液而至气管可逆性痉挛。

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胸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伴随有痰鸣音。

根据寒热虚实、五脏的关系临床症状又有所差异,所以说过敏性哮喘中医辨证是治疗的重要步骤,通常首先根据过敏性哮喘的西医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包括对过敏性哮喘的确诊、对哮喘急性发作期还是哮喘缓解期的确认、判断过敏性哮喘严重程度的分级以及查清过敏原(上述过程即为辨病),这个过程通常结合现代诊断技术如气道反应性测定、变应原支气管激发试验、PEF测定和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技术。

在辨病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中医辨证,根据急性期和缓解期患者不同的证型特点辨别虚实寒热。

这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可以把过敏性哮喘分为“六个类型”,分别是:风寒型、肺热型、痰浊型、肺虚型、肾虚型和脾虚型,肺气虚弱有关,肺气虚弱引起“皮毛之元阳虚弱”,腠理疏松、卫外不固为本病的病理基础;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常,痰湿内生;肾主纳气,又为气之根,虚则无以纳气、气也就无以为根,没有吸纳气就会上逆。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分期与辨证论治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分期与辨证论治

⽀⽓管哮喘的中医分期与辨证论治
1.发作期
(1)寒性哮喘
证候咳嗽⽓喘,喉间哮鸣,痰多⽩沫,形寒肢冷,⿐流清涕,⾯⾊晦滞带青,恶寒⽆汗,⾆淡红,苔薄⽩或⽩腻,脉浮滑。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药⼩青龙汤合三⼦养亲汤加减。

(2)热性哮喘
证候咳嗽喘息,声⾼息涌,喉间哮吼痰鸣,咯痰稠黄,胸膈满闷,⾝热,⾯⾚,⼝⼲,咽红,尿黄,便秘,⾆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肺化痰,⽌咳定喘。

⽅药⿇杏⽯⽢汤或定喘汤加减。

(3)虚实夹杂
证候病程长,喘促迁延不愈,动则喘甚,⾯⽩少华,形寒肢冷,尿频或⼩便清长,伴见咳嗽痰多,喉间痰鸣,⾆淡,苔⽩腻,脉细弱。

治法降⽓化痰,补肾纳⽓。

⽅药射⼲⿇黄汤加减。

2.缓解期
(1)肺⽓虚弱
证候:⾯⾊晄⽩,⽓短懒⾔,语声低微,倦怠乏⼒,⾃汗怕冷,四肢不温,苔薄,⾆质淡,脉细⽆⼒。

治法:补肺固表。

⽅药:⽟屏风散加减。

(2)脾⽓虚弱
证候⾯⾊⽋华,咳嗽痰多,⾷少脘痞,⼤便不实,肌⾁消瘦,倦怠乏⼒,⾆淡苔⽩,脉缓⽆⼒。

治法:健脾化痰。

⽅药:六君⼦汤加减。

(3)肾虚不纳
证候⾯⾊晄⽩,形寒怯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动则⼼悸⽓短,⼤便澄清,或夜间遗尿,⼩便澄清,⾆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补肾固本。

⽅药⾦匮肾⽓丸加减。

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方剂知识总结

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方剂知识总结

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方剂知识总结《关于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方剂知识总结的那点事儿》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方剂知识总结这档子事儿。

哮喘啊,那可真是让人又无奈又头疼的家伙,不过别怕,咱中医有招!咱先来说说中医辨证论治是啥玩意儿哈。

这就像是给哮喘这个调皮小鬼“画像”,看看它到底是啥性子。

咱得根据不同的症状,像什么喘的厉害不厉害啦,有没有咳痰啦,痰是啥样子啦等等,来把它分成不同的“类型”。

比如说,有一种是寒哮。

那家伙就像是大冬天吹了冷风,咳咳喘喘的。

这时候就得派上一些“暖身子”的方剂了,比如小青龙汤。

就像是给身体裹上了一层温暖的毛毯,让寒气快快走开。

还有热哮呢,就像是身体里着了一把火,喘得满脸通红。

这时候就得用点能降火的方剂啦,像定喘汤啥的,把那火给浇灭咯。

除了寒和热,还有虚哮呢。

这就像是身体虚了,没力气跟哮喘这个小鬼斗了。

那就得吃点补身子的方剂,把身体养得棒棒的,才能有力气赶跑哮喘呀。

不过啊,咱可别以为知道了方剂就万事大吉了。

就像炒菜一样,知道菜谱不代表就能做出美味的菜,还得掌握火候、用量这些细节呢!比如用药的剂量,啥时候喝药效果最好等等。

有时候啊,我就在想,这哮喘就像是个调皮的小猴子,上蹿下跳的。

咱中医呢,就像是个有经验的驯猴师,通过辨证论治,找出它的弱点,然后用合适的方剂把它给驯服了。

而且啊,这中医方剂有时候就像是魔法药水一样,喝下去就能有效果。

当然啦,这可不是一下子就好得彻彻底底的,得坚持喝药,慢慢地调理身体。

还有啊,咱得了哮喘可别光指望吃药,自己也得注意保养呀。

别像个小疯子似的到处乱跑乱喊,特别是在天气不好的时候,要多穿点衣服,别着凉了。

平时也得多锻炼锻炼,把身体练得壮壮的。

总之呢,哮喘中医辨证论治方剂知识总结可是个大学问。

咱得认真学习,好好掌握,才能把哮喘这个小捣蛋给制服咯!大家一起加油吧!让我们都能远离哮喘的困扰,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哈哈!。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哮喘

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哮喘

纵观 卜 述古今 哮喘发作原 因, 其主要 宿根为 “ 虚 、 积 ” 加之 感 受外 邪 , 气 痰 , 内
外 交 结 而 作 。 因而 哮 喘 临 症 治 疗 当 分 期 八 纲 辨 证 、 i划 的整 体 治 疗 。哮 喘 急 性 有 1 ‘
笑、 紧张恐惧 等) 均 可 引起 部 分儿 童 哮 ,
为患 。若 感 受 外 邪 , 邪 引 动 内伏 之 痰 , 外
郁阻肺窍 , 气道失利 , 痰随息动 , ; 哮鸣 H现 气 促 , 而 痰 雍 ; 阻 日久 则 哮 作 迁 延 不 咳 痰 愈, 而久哮 、 哮义 多易导致 小儿有 气 『 重 f l L
虚 衰 之 变 。 【 而临 床 f “ 易 止 , 难 大 J : 哮 有 根 除” 之说 。 据 此 , 床辨 证 施 治 时 也 应 当采 取 系 临 统 的有 计 划 的治 疗 , 哮 喘发 作 时 当辨 寒 即 热虚实 , 以攻 邪 为 主 ; 解 期 当 补 虚 除 痰 ; 缓
喘发病 。 中 医认 为引 起 哮 喘 的 原 凶 有 2个 方 面 : 一 内 凶 , 于小 儿 肺 脾 素 虚 , 脏 娇 一是 由 肺 嫩 , 外 能 力 差 , 肤 腠 理 不 致 密 , 易感 卫 皮 容 受 外 邪 , 寒 、 热 之 邪 由皮 毛 或 口鼻 侵 风 风 人 人 体 , 于肺 络 , 肺 的 宣 发 功 能 失 常 , 阻 使 肺 气 不 利 , 液凝 聚 为 痰 , 气 虚 , 化 能 津 脾 运 力差 , 酿痰 ,- 于肺 , 以古 代 医家 t . 贮 所
泻 肺 , 哮 平 喘 。 方 药 应 用 清肺 止 哮 汤 加 止
发作之时 , 应急则治其标 , 当辨寒热 虚实 ,
以攻 邪 为 主 , 止 哮 平 喘 ; 喘 平 即 缓 解 达 哮

哮喘的中医辩证诊断治疗最佳方

哮喘的中医辩证诊断治疗最佳方

哮喘的中医辩证诊断治疗最佳方哮喘的中医辩证诊断治疗最佳方;一,标本虚实分型治疗①治标肃肺,治本补肾,发作时治标治肺用基本方:麻黄、葶苈子、细辛、射干、五味子、乌梅、罂粟壳、黄芪等随证加减;缓解期治本治肾服参蛤散,脾虚加六君子汤,肾阳虚加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加六味地黄丸等。

②攻补兼施,刚柔相济黎炳南认为:哮喘属本虚标实,治疗宜攻补兼施,刚柔相济。

发作时用1号方(由麻黄、桂枝、毛冬青、苏子、葶苈子、鹅管石、五味子、党参、白术、炙甘草组成)缓解期用2号方(由熟地黄、当归、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五味子等组成),并随证加减。

二,,发作缓解分期治疗;(一),发作期分4型;风热束肺轻证用桑菊饮合桑杏汤,重证用麻杏石甘汤合泻白散;风寒痰喘用小青龙汤加减;脾虚痰湿用苓桂术甘汤或苓桂苡甘汤合二陈汤化裁;肺虚咳喘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缓解期用健脾益肺散(由黄芪、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杏仁、炙甘草、五味子组成,制成浓缩散剂口服)。

(二),本病发作期、缓解期各按辨证论治分三型,施予不同的治法。

,1,发作期:(1)寒痰阻肺型,治以小青龙汤加减;2)热痰阻肺型,治以泻白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3)气郁痰阻型,治以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加减。

,2,缓解期:(1)肺气不足,治以生脉散合苏子降气汤加减;(2)脾气虚弱型,治以六君子汤加减;(3)肾不纳气型,偏于阳虚者,以温补肾阳佐以纳气,肾气丸合参蛤散;偏于肾阴虚者,以滋补肾阴佐以纳气,七味都气丸合参蛤散。

三,发作期采用宣肺透邪法,常用三拗汤合止嗽散,偏于风热者加牛蒡子、桑白皮、前胡;偏于风寒者,加荆芥、桂枝、苏子;偏于痰热者加生石膏、银花、连翘、黄芩;偏于痰湿者加半夏、陈皮、茯苓。

四,缓解期采用扶正培本、清透余邪法,方由炙甘草、南沙参、北沙参、当归、白芍、白术、僵蚕、百部、牛蒡子、白前组成。

偏于肺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山药;偏于肺阴虚者加麦冬、百合、五味子;偏于痰湿者加半夏、陈皮、远志;肺有伏热者加芦根、甘草,五,偏重祛邪治标①肃肺化痰夏承义用麻杏仁韦汤治疗;方由麻黄、杏仁、石韦、僵蚕、地龙组成。

倪海厦治疗哮喘的医案

倪海厦治疗哮喘的医案

倪海厦治疗哮喘的医案
医案:倪海厦治疗哮喘
患者男性,年龄40岁,患有多年的哮喘病史。

主要症状为气喘、咳嗽、胸闷,发作期间会出现呼吸困难和痰多。

多次就诊于不同医院,常规治疗效果有限。

倪海厦医生对该患者进行了综合中医治疗,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及体质特点,倪医生确定其属于寒湿内盛型哮喘。

寒湿内盛型哮喘以气喘、咳嗽、痰多为主要症状,常见于湿重或寒湿外感入侵肺经气化失宣所致。

倪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中医四诊方法,确定了患者的证型,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依据。

2. 清热祛湿:倪医生采用中药调理,以清热祛湿为主要方向。

处方包括黄岑、茯苓、白术、半夏、柴胡、羌活等中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剂。

这些中药具有温经散寒、利湿化痰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体内湿气重、痰湿内盛的病理状态。

3. 调理脾胃:根据中医理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湿气。

倪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合理配伍药物等方法,提高脾胃消化吸收功能。

4. 配合其他疗法:倪医生还建议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锻炼,增
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此外,倪医生也针对患者的家庭环境进行了调查,指导患者避免接触触发哮喘发作的刺激物,如花粉、尘螨等。

经过持续的治疗,患者的哮喘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气喘、咳嗽、胸闷的发作频率减少,呼吸困难情况明显改善,痰的量明显减少。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进行工作和日常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医案仅供参考,每个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特点是不同的,所以请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治疗哮喘的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哮喘的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哮喘的临床体会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阻塞性气道炎症,以及支气管痉挛性痉挛和炎症反应性发作。

传统的中医治疗把生理活动、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心理方面的因素作为病因,综合考虑皮肤、脉搏、痰液和体温等体征,据此辨证施治。

在治疗哮喘的临床实践中,推荐使用中药调理阻塞性气道炎的病情,如桂枝附子汤、芍药甘草汤、芩花汤等,有助于祛除咳嗽、平喘、止痒、消炎、利咽等症状,增进免疫力,提高哮喘病人的病情控制。

在临床实践中,将中药联合应用于西药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减少西药的副作用,避免由于抗炎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的滥用,而导致病情恶化。

临床实践中,可以使用真武汤、白芍苓甘草汤、阴陵泉汤等中药外洗穴位的方式,引导脏腑输出分泌功能,改善气血循环,调整自身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

此外,在治疗哮喘方面,中医还提倡病人采取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噪音、气味、花粉、烟雾等刺激物质的累积,并且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过饱,以利于消化系统的调节。

总之,中医辨证治疗哮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起到辅助西药治疗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使患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恢复健康。

- 1 -。

哮喘临证辨治心法

哮喘临证辨治心法
1 滋 阴 和 阳 . 和 营 卫 气 血 调
伦 , 为 危殆 , 殊 急治 疗其 喘 , 汗者 当 以麻 黄葶 苈 汤主 无
之 ( 黄 、 仁 、 苈 、 金 、 白头 、 麻 杏 葶 郁 薤 白芥 子 、 半夏 、 陈 皮 、 菀 、 南星 、 目)有 汗者 当以桂 枝 葶苈 汤 主之 紫 胆 椒 ,
状态 ,维 持着 机体 正 常 的细 胞免 疫 和体 液胞 免疫 功 能 紊乱 , T细 胞 的辅 助
与抑制 功 能失 调 。 由此 可 见 T T 应失 衡 也 与人 h/ h 反
身 阴 阳失 调存 在一定 的关 系 。经 云 “ 阴阳者 , 天地之 道
中 图分 类 号 : 2 6 1 文 献 标 志码 : 文 章 编 号 :0 4 7 5 2 1 ) 2 0 2 — 3 R 5. 2 A 1 0 — 4 X(0 1 0 — 2 9 0
【 键词】 哮喘 关
辨证 治 疗
支气 管哮 喘为 临床常 见病及 疑难疾 病 ,中医学将 其 归属 “ 哮病 ” “ 、喘证 ” 等范 畴 , 为本病 的发 生多 为宿 认 痰 内伏 于肺 , 复加外 感 、 饮食 、 志 、 情 劳倦 等 因素 , 以致 痰 阻气道 、 肺气 上逆所 致 。该病反 复发 作 , 作期 大多 发
中国 中 医急 症 2 1 0 1年 2月 第 2 O卷第 2期 J T M. e . 0 1 V 12 N . E C Fb 2 1 . o. 0, o2

2 9・ 2

证 治 研 究 ・
哮喘临证辨治心法
朱 勤 杨 育林 施 维 群 浙江 中 医药 大 学 附属 第 二 医院 ( 江杭 州 3 0 0 ) 浙 1 0 5
深 远 , 开大 阖 , 横调节 人体 阴 阳气 血 。方 中以桂 枝 大 纵

哮喘诊治详解系列(四)——方药

哮喘诊治详解系列(四)——方药

哮喘诊治详解系列(四)——方药----------今天没有导语一般认为,哮喘当分发作期、缓解期辨证论治。

发作期-寒哮:宜射干麻黄汤。

若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可用小青龙汤。

哮喘发展剧烈者,可考虑在密切观察下服用紫金丹以祛痰定喘。

若病久,阴盛阳虚,则用苏子降气汤。

发作期-热哮:宜定喘汤。

若病久热盛伤阴,虚中夹实,可用麦门冬汤加味。

此外,若哮喘发作时以痰气壅实为主,寒与热俱不显著者,可用三子养亲汤加味,另吞皂荚丸,必要时可予控涎丹泻其壅痰。

缓解期-肺虚:宜玉屏风散。

若畏寒明显,可用桂枝汤。

如气阴两虚,可用生脉散加减。

缓解期-脾虚:宜六君子汤加减。

缓解期-肾虚:宜辨其阴阳,分别选用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化裁。

肾虚不能纳气者,加胡桃肉、冬虫夏草、紫石英,或予参蛤散,并可常服紫河车粉。

变法之达方效药举隅1.大柴胡汤胡希恕先生从六经辨证的角度出发,认为哮喘常表现为太阳病,或少阳病,或太阳少阳并病、少阳阳明并病、三阳并病。

哮喘发作剧烈的,常见少阳阳明合病的大柴胡汤证。

大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方证、大柴胡汤合葛根汤方证、大柴胡汤合小青龙汤方证,是日常经常遇到的,用之极验。

少阳阳明合病兼夹瘀血是最多见的,即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方证,或大柴胡汤合桃核承气汤方证,屡用皆验。

2.延年半夏汤延年半夏汤是《古今录验》方,载于《外台秘要》。

岳美中先生将此方移治哮喘,其适应证为:突发性阵咳作喘,咯黏液样白沫痰,舌苔白腻,面目稍浮肿(此症不必悉具),或喘息兼有疼痛,脉左关部浮细而弦者,投之辄效。

数年间,治愈五六例。

3.金水六君煎金水六君煎是张景岳之名方,原本就治疗咳喘。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云此方“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或年迈阴虚,血气不足,外受风寒,咳嗽呕逆,多痰喘急,神效”。

肖正安先生谓,根治哮喘重在三脏共调,如果患者某脏偏虚之证不明显,只用一方统治即可,即景岳金水六君煎,不必加减。

肖氏应用时,以法半夏、陈皮、茯苓、当归、熟地、甘草为主,再加沙参、白术、女贞子、菟丝子、故纸、胡桃肉、土茯苓、龙骨,共服3个月。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哮喘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由于基因遗传因素、生活与工作环境质量差、不合理饮食行为、长期吸烟、药物副作用等各种因素致使其产生哮喘病症,进而表现出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工作等均产生严重影响。

且此病症在临床中具有根治难度大特点,常规西药治疗仅可促使患者表象症状得到有效改善,但于其身体机理无明显改善。

而通过中医进行临床治疗,可通过改善患者身体气血循环、脏腑功能等促使患者病症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治疗。

1中医认为哮喘病症产生具体病因哮喘病症在中医中隶属于“呷嗽”、“喘鸣”、“哮吼”、“哮证”等范畴。

哮喘病症在临床中主要可分为急性发作期、缓解期2种不同症状类型,针对急性发作期哮喘病症的形成原因主要包含患者呼吸道内胶固痰液、体内壅赛气体及季节变化侵袭等,当六淫邪气进入人体内与“伏痰”相接触后可促使顽痰伴随着呼吸运动而不断上升,阻塞呼吸道,促使人们气体循环不畅,进而肺失宣降,肺与顽痰相互影响,促使人体呼吸道内有痰鸣、呼吸急促等现象产生,甚至有喘咳现象产生,在日常休息过程中无法保持平卧体态。

患者哮喘病症时间若较长时,则可促使患者有瘀血积聚于呼吸道内,对患者正常呼吸再次产生有效遏制,促进痰液不断形成,加剧患者病症。

由此可见瘀、痰是导致患者产生哮喘病症根本性因素。

针对缓解其哮喘病症,中医则认为此病症产生与患者脾、肺、肾脏功能性密不可分,脾脏具有运化功效,痰液主要在此生成,肺部与人体呼吸密切相关,可有效储藏痰液,肾脏内含有真阴气与真阳气,具有蒸腾、气化作用。

若患者哮喘病程时间较长时,寒痰可对患者身体脾肾阳气产生严重损伤,热痰可对患者肺肾阴气产生严重损伤,进而促使患者表现出脾、肺、肾脏气虚弱现象,进一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

2中医对哮喘病症辨证论治2.1中药内服治疗法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中较为常规且高效的治疗方式之一,对患者病症具有高效改善效果。

在利用中药对患者进行内服治疗时,为促使患者病症可快速、高效改善,医生还需及时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对其实施辩证治疗,加速患者身体康复进程。

哮喘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哮喘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案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学将其称为“哮病”。

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病机复杂,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根据哮喘的不同证型,中医辨证治疗有以下几个方案:一、风寒袭肺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鼻塞流涕,恶寒发热,舌淡苔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1. 麻黄汤加减: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

2. 姜苏散加减:苏叶、生姜、紫苏子、白前、杏仁、甘草。

二、风热犯肺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鼻塞流涕,发热,口干咽痛,舌红苔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1. 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杏仁、甘草、连翘、薄荷。

2. 金银花汤加减:金银花、连翘、桔梗、甘草、薄荷、牛蒡子。

三、痰湿阻肺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痰多色白,食欲不振,肢体困重,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1. 二陈汤加减: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杏仁、生姜。

2. 茯苓丸加减:茯苓、半夏、陈皮、甘草、杏仁、紫苏子。

四、肺气虚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气短乏力,自汗,易感冒,舌淡苔薄,脉弱。

治法:补肺益气,止咳平喘。

方药:1. 四君子汤加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2. 党参黄芪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茯苓、五味子、甘草。

五、肺阴虚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干咳无痰,口干咽燥,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平喘。

方药:1. 麦门冬汤加减:麦冬、沙参、玉竹、甘草、杏仁、枇杷叶。

2. 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生地黄、麦冬、玄参、贝母、白芍、当归。

六、肾阳虚证症状:咳嗽,喘息,胸闷,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肾阳,止咳平喘。

方药:1. 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

2. 右归丸加减:附子、肉桂、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

七、注意事项1. 哮喘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等。

哮喘症辨证论治

哮喘症辨证论治

哮喘症辨证论治哮证A. 发作期1.寒哮:喘憋气逆,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咯痰量少;痰色白、稀薄面有泡沫,或呈粘沫状;面色晦滞带青,形寒怕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或兼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脉浮紧;舌苔白滑,脉弦紧。

1射干麻黄汤;射干9克 麻黄12克(包)生姜12克 细辛9克 紫菀9克 款冬花9克 五味子12克 红枣7枚 半夏12克加减:1.痰涌喘逆不得卧;加葶苈子泻肺涤痰,并可酌加杏仁、苏子、白前、橘皮等化痰利气。

2.咳逆上气,汗多:加五味子、白芍,配麻黄使散中有收,以敛肺气。

3.痰壅喘逆不得卧者,合三子养亲汤,也可葶苈子以降气涤痰;4.呼吸迫促,张口抬肩者,加厚朴、杏仁宣肺平喘;5.兼有浮肿者,加车前子、茯苓利水浮肿;6.胸膈满闷者,加桔梗、枳壳行气化痰;7.若表证明显者,可加桂枝、杏仁配麻黄以疏散表邪。

8.本方可酌加杏仁、苏子、白前、陈皮以化痰理气。

9.痰涌喘逆不得卧,可加葶苈子、洋金花以泻肺涤痰。

10.表寒里饮,寒象较甚者,加桂枝、干姜,或改用小青龙汤,解表化饮。

11.痰盛,气短,肢体倦怠,舌苔白滑者,加苏子、陈皮、厚朴、苍术,以燥湿化痰,或改用苏子降气汤。

12.病久阴盛阳虚,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可加附子、补骨脂、淫羊藿、钟乳石等温阳散寒。

若声低气短者,可酌减麻黄、细辛用量,加党参、胡桃肉、紫河车、紫石英、沉香、诃子等纳气。

13.痰涌喘逆不得卧;加葶苈子泻肺涤痰,并可酌配杏仁、苏子、白前、橘皮等化痰利气。

14.咳逆上气,汗多。

加五味子、白芍,配麻黄使散中有收,以敛肺气。

15.喘哮剧甚,恶寒背冷,痰白呈小泡沫,体无虚象,寒实证明显者,吞服紫金丹,劫痰定喘,每服米粒大5—10粒 (<150mg),临卧冷茶送下,连服5--7天。

有效如需续服,停药数日后再服。

热哮,旰肾病及出血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饮酒,并需严密观察其毒副反应。

2外用药方;白芥子20克 延胡索20克 甘遂10克 细辛10克 麝香0.6克(另包)。

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

传统中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由气滞、痰邪、虚实等因素引起的病症,因此中医辨证治疗能够对其产生良好的疗效。

1.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制定治疗方案的首要步骤是辨证分型。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辨证分型可以根据临床症状、病因、病程、舌象、脉象等进行判断。

1.1 气虚型气虚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病程较长,发作频繁,气喘多见于运动或心理激动时,以及晚间或清晨。

除有喘息、气急和呼吸困难外,还有气短乏力、出汗、心悸等症状。

舌质淡红或淡白,苔薄白,脉细弱。

1.2 寒邪型寒邪型支气管哮喘常见于寒冷季节或寒冷环境中,发病较急,症状严重,全身发冷、手足冰冷,不耐寒,喘息声高亢,呼吸困难。

舌质淡白或紫暗,苔白腻,脉紧滑。

1.4 湿热型湿热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发作频繁,症状严重,常伴有咳痰、胸闷、口干、疲倦等症状,其痰多为黄色或黄白色粘腻状,眼结膜发红。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 治疗原则治疗支气管哮喘应根据辨证分型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一般应采用“散邪、滋阴、升阳”等治疗原则。

气虚型支气管哮喘宜滋补气虚,以增强患者体质。

可用六味地黄丸、益气养阴汤等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治疗,同时配合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进行调理,加强自身免疫力的增强。

寒邪型支气管哮喘要散寒、温阳,以消散寒邪。

可以使用桂枝加葛根汤、辛夷杏仁散等治疗寒邪外袭的配方,温阳化湿,行气止痛,改善病情。

2.3 阳虚型湿热型支气管哮喘以清热解毒、祛痰化湿为主。

宜选用黄芩汤、龙胆泻肝汤等祛痰化湿方,配合适当的艾灸、草药水蒸气疗法等,以缓解病情,消除炎症。

3. 食疗调理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对于不同类型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应有不同的食疗方式。

气虚型患者易口渴,胃口不振,应多食补气益肺的食物,如乌鸡、鸡蛋、花生、梨、菠菜等,其味甘酸,有补气滋阴的功效。

寒邪型患者应多食温热的食物,如生姜、桂圆、红枣、糯米等,以增强身体的阳气。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辨证论治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辨证论治

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的辨证论治作者:王豪来源:《家庭医学》2021年第10期支气管哮喘依病程变化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

中医治疗应根据“发时祛邪以治肺,平时健脾益肾以固本”的大法,发作时攻邪,治标时需分寒热,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

冷哮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受寒易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宜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用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麻黄、射干、法半夏、紫菀、款冬花、大枣各10克,细辛3克,干姜、五味子、甘草各5克。

表寒明显、寒热身疼者配桂枝10克,生姜5克辛散风寒;痰涌气逆、不得平卧者加葶苈子、紫苏子各10克泻肺降逆,并酌加杏仁、白前、橘皮各10克化痰利气;咳逆上气、汗多,加白芍15克以敛肺。

热哮证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咳呛阵作,咯痰色黄或白,黏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有好发于夏者;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治宜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药用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麻黄、黄芩、桑白皮、杏仁、法半夏、款冬花、紫苏子、白果各10克,甘草5克。

若表寒外束、肺热内郁,加石膏20克配麻黄解表清里;肺气壅实,痰鸣息涌,不得平卧,加葶苈子、广地龙各10克泻肺平喘;肺热壅盛,痰吐稠黄,加海蛤壳15克,射干、知母各10克,鱼腥草20克以清热化痰;兼有便秘者,可用大黄、芒硝、全瓜蒌、枳实各10克通腑利肺。

寒包热哮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咯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白相间,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治宜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方药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石膏20克,麻黄、厚朴、杏仁、生姜、法半夏、大枣各10克,甘草5克。

表寒重者加桂枝10克,细辛3克;哮喘,痰鸣气逆,加射干、葶苈子、紫苏子各10克祛痰降气平喘;痰吐稠黄胶黏,加黄芩、前胡、瓜蒌皮各10克。

哮喘辨证论治

哮喘辨证论治

哮喘辨证论治王文鼎临证心法王文鼎(1894-1979)主任医师,四川江津县人。

曾先后担任卫生部顾问、全国中医学会筹委会副主任、中医研究院内科研究所副所长、西苑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理事等职。

擅长中医内、儿科,善治杂病。

学术上有较深的造诣,临证心法颇深。

李兴培所整理的王氏诊治哮喘经验认为,哮喘有新、久、虚、实之分。

新喘,实喘责之于肺,有邪即为实;久喘、虚喘责之于肾,无邪为虚。

初起多系感寒而发,急则当治其标。

对脉促数而喘者,轻则半夏厚朴汤加减,重则越婢术夏汤增损(麻黄、生石膏、半夏、炙甘草、白术、生姜、大枣、厚朴、细辛、五味子);胸腹胀满者,厚朴麻黄汤主之;痰饮较甚,喉咽痰鸣如水鸡声者,射干麻黄汤甚佳;寒包火者,迳用麻杏石甘汤或白果定喘汤;兼烦躁者,大青龙汤加重石膏;表寒里饮,咳唾白色泡沫状痰,小青龙汤最为合拍。

惟以上方剂中,举凡姜(干姜或生姜)、辛(细辛)、味(五味子)配伍并用者,3药一定要等量,倘耽心细辛量大,小量投服之,其效立减。

要知所谓“辛不过钱”之说,系指细辛入散剂而言:复方汤剂内每剂酌用细辛6~9克,煎取日2~3次分服,多无大碍,反具顿挫病势之殊功。

王氏认为,及至哮喘中期,有虚有实,即本虚标实,此时三拗汤、大小青龙汤及射于麻黄汤均不相宜,后世以人参定喘汤、人参麻黄汤皆标本同治之方,可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

但见脉上部浮数,下部两尺沉细,为上盛下虚,以下虚为主,治宜大补肺气、纳气归肾,予全真一气汤衍化方:药用人参30~60克(或潞党参60~90克),熟地黄30克,麦门冬15克,山茱萸12克,怀牛膝10克,白芥子6克,生姜5片,五味子3克。

王氏曾用此方治愈或控制多例此型多年哮喘患者,如1例年仅20岁,病程17年的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此方治疗月余,竞获近期控制的良好疗效。

人参小剂量应用其性上浮,大剂量应用则下沉。

半虚半实用人参定喘汤,为人参与麻黄同用即此意。

后期痰如泉涌的哮喘,王氏用桂附地黄汤,以温化痰饮,填补下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哮喘
哮为喉中鸣息有声,喘为呼吸气促困难。

哮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喘咳疾病,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痰的产生责之于肺不能布散津液,脾不能运输水精,肾不能蒸化水液。

哮证发作期辨证论治简表
分类寒哮热哮痰哮虚哮
病机
寒饮伏肺肺
失宣畅痰热壅肺肺
失清肃
痰气壅肺肺
失肃降
阴虚痰热或
气虚痰盛
呼吸喘憋气逆,呼
吸急促,喉中
哮鸣有声,胸
膈满闷如窒
喘热壅肺肺
失清肃
喘急胸满,但
坐不得卧
哮喘持续,喉
中痰鸣如鼾,
声低,气短,
动则喘甚
咳痰咳不甚,咳痰
色白稀薄,泡
沫,或黏腻咯
吐不爽,量少
或多
咳呛阵作,痰
黄或白,黏浊
稠厚,咳吐不

痰涎壅盛,喉
如曳锯,咯痰
黏腻难出
咳痰无力不
爽,痰少质黏
起沫,或痰液
清稀
渴口不渴,或渴口渴喜饮口不渴咽干口渴或
哮证缓解期辨证论治简表
喘的虚实辨证
虚喘应辨病变脏器
喘证辨证论治简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