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

合集下载

广东省2024年1月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2024年1月自考《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2024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课程代码11467)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领序存答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券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反映同一复杂总体在不同时期某数量方面的变动方向与变动程度的动态相对数称为A、静态个体指数B、动态总指数C、动态个体指数D、静态总指数2、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A、全距B、下限C、组距D、上限3、反映各组标志总量与总体标志总量之比的指标是A、强度相对数B、结构相对数C、比例相对数D、比较相对数4、在出勤时间内由于停电、停水等原因未能从事生产工作而浪费的时间是指A、停工损失时间B、停工被利用时间C、非生产时间D、缺勤时间5、微观层面企业人力资源净增量非零而宏观层面社会人力资源净增量为零的人力资源规模变动状况,我们称之为人力资源规模的A、自然变动B、增量变动C、机械变动D、减量变动6、规定在单位时间(一般是一个工日)内,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应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的数量标准是指A、工时定额B、工作定额C、产量定额D、劳动定额7、从单个企业、单位范围内进行核算的劳动效益是A、社会整体劳动效率B、外部劳动效益C、直接劳动效益D、单个企业劳动效益8、下列不属于工资总额范围的是A、加班加点工资B、职工福利费用C、计件工资D、计时工资9、不仅受到各类人员平均工资变动的影响,还受到各类人员在企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人员结构变化)影响的企业平均工资的变动被称为A、平均工资可变组成指数B、平均工资固定组成指数C、平均公知人员结构指数D、平均工资不变组成指数10、企业在招募录用职工的过程中所发生的的各种支出,包括招聘成本、挑选成本、录用和安置成本等属于A、人力资源取得成本B、人力资源使用成本C、人力资源离职成本D、人力资源保障成本11、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为A、职工技术培训费用B、员工的上下班交通费C、工作服费和招工费用D、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费用12、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是指A、制度劳动时间B、出勤时间C、日历时间D、非生产时间13、为了使新聘用的职工熟悉业务,达到具体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业务水平而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岗前培训成本和脱产培训成本等属于A、人力资源保障成本B、人力资源使用成本C、人力资源开发成本D、人力资源离职成本14、如果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增加,职工平均人数不变,则平均人工成本A、减少B、增加C、不变D、不确定15、企业在计算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体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属于A、教育经费B、从业人员劳动报酬C、福利费用D、社会保险费用16、规定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消耗的劳动时间标准是指A、劳动定额B、工作定额C、产量定额D、工时定额17、反映人均工伤保险费对受伤害者生活保障程度的指标是A、工伤保险覆盖系数B、企业工伤保险系数C、工资替代系数D、生活费用保障系数18、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形成的原则,下列属于劳动争议的是A、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B、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争议C、企业职工与职工之间的争议D、企业领导和领导之间的争议19、职工在工作时间外参加各类专业技术性质的学习和进修的培训是A、现场培训B、业余学习C、脱产学习D、专业教育20、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从业人员提供的福利费支出指标不包括A、职工计划生育保险B、集体福利性补贴C、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D、集体福利设施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022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2022年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试题及答案

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记录学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课程代码:8407)一、单向选择题(在每题旳备选答案中选出一种对旳答案,并将对旳答案旳号码填在题干旳括号内。

每题1分,共22分)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记录过程旳最终一种阶段是()。

A记录整顿B记录调查C记录分析D记录成果2.企业人力资源期末人数就其性质来说属于时点现象,因此被称为()。

A年末人数B季末人数C月末人数D时点人数3.按用工期限分类,长期职工指用工期限()。

A在一年以上旳职工B不超过六个月旳职工C不超过两年旳职工D不超过一年旳职工4.出勤率代表旳是()。

A个体劳动积极性旳指标B个体能力旳指标C个体身体健康状况指标D个体体能综合5.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是各要素互相作用旳复合体,具有整体性和有关性,因此进行人力资源素质评价时应遵照()。

A主导原因原则B整体性原则C定量化原则D模糊性原则6.汇报期内持续工作旳日数与制度工作日数旳比重称为()。

A平均工作日比重B工作日比重C辅助工作时间比重D持续工作日比重7.下列不属于非工作时间旳是()。

A医疗卫生保健时间B上下班路途时间C工间操时间D社交时间8.为保障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旳安全和健康,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管理和教育等方面,采用旳一整套综合性措施,称为()。

A劳动保护B劳动保障C劳动环境D劳动社保9.在进行劳动环境分析时,对厂区绿化状况旳评估,一般使用旳指标是()。

A达标率B超标率C覆盖率D完好率10.产品产量÷耗用工时=()。

A日劳动生产率B小时劳动生产率C月劳动生产率D年劳动生产率11.在一定旳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毕单位合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旳时间消耗原则,称为()A劳动生产率B劳动效益C劳动时间D劳动定额12.以“工时”为单位计算,实际消耗工时只包括()。

A缺勤工时B停工工时C无定额工作工时D从事有定额工作旳消耗工时13.狭义旳企业人力资源考核重要是指用人单位对工作人员旳()。

北语 19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1234

北语 19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1234

19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1.统一性是统计报表的基本特点。

具体表现不包括()。

A. 统计报表的内容和报送的时间是由国家强制规定的,以保证调查资料的统一性。

B. 统计报表的指标含义,计算方法、口径是全国统一的。

C. 统计报表的报送时间可以由企业自行决定。

答:C qq:80,500,92612.一般采用报告期人均货币工资与下列哪项之比来表示人均实际工资()。

A. 报告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 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 报告期的居民收入水平答:A3.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和人力资源劳动效益两个层面。

A. 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B. 人力资源价值C. 工资水平答:A4.人工成本总额增长率指标是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除以()。

A. 期初人工成本总额B. 基期期人工成本总额C. 前期人工成本总额答:B5.人力资源的总变动率指标是指期末人力资源数量除以()。

A. 期初人力资源总数B. 本期人力资源的增加数C. 基期人力资源数量答:C6.人力资源劳动报酬与收入统计主要不包括()。

A. 工资总额统计B. 个人所得税C. 工资变动答:B7.对总体资料的处理方法不包括()。

A. 总体单位的简单排列B. 将所有总体单位的资料加以合计C. 对总体进行各种分组D. 对总体进行抽样答:D8.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

A. 地方统计报表B. 企业统计报表C. 行业统计报表答:A9.下列哪个指数专门用于综合反映各组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对总体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

A. 平均工资可变构成指数B. 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C. 平均工资结构影响指数答:B10.工资总额从结构构成上看,不包括()。

A. 基本工资B. 辅助工资C. 营业外支出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5道小题, 总分值20分)1.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可以分别从哪些指标进行测算()。

【北语网院】19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1(参考资料)

【北语网院】19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1(参考资料)

【北京语言大学】19秋《人力资源统计学》作业_1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第1题,统一性是统计报表的基本特点。

具体表现不包括()。

A、统计报表的内容和报送的时间是由国家强制规定的,以保证调查资料的统一性。

B、统计报表的指标含义,计算方法、口径是全国统一的。

C、统计报表的报送时间可以由企业自行决定。

正确答案:C第2题,一般采用报告期人均货币工资与下列哪项之比来表示人均实际工资()。

A、报告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B、基期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报告期的居民收入水平正确答案:A第3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和人力资源劳动效益两个层面。

A、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B、人力资源价值C、工资水平正确答案:A第4题,人工成本总额增长率指标是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除以()。

A、期初人工成本总额B、基期期人工成本总额C、前期人工成本总额正确答案:B第5题,人力资源的总变动率指标是指期末人力资源数量除以()。

A、期初人力资源总数B、本期人力资源的增加数C、基期人力资源数量正确答案:C第6题,人力资源劳动报酬与收入统计主要不包括()。

A、工资总额统计B、个人所得税C、工资变动正确答案:B第7题,对总体资料的处理方法不包括()。

A、总体单位的简单排列B、将所有总体单位的资料加以合计C、对总体进行各种分组D、对总体进行抽样正确答案:D第8题,按报表内容和实施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统计报表、部门统计报表和()。

A、地方统计报表B、企业统计报表C、行业统计报表正确答案:A第9题,下列哪个指数专门用于综合反映各组平均工资水平的变动对总体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

A、平均工资可变构成指数B、平均工资固定构成指数C、平均工资结构影响指数正确答案:B第10题,工资总额从结构构成上看,不包括()。

A、基本工资B、<span style="font-size: 14px;font-family: 宋体">辅助工资</span>C、营业外支出正确答案:C第11题,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可以分别从哪些指标进行测算()。

广东省2022年10月自学考试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广东省2022年10月自学考试11467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广东省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课程代码:114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A.上限B.下限C.组中值D.全距2.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商品的销售量为q时,拉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A. B.C. D.3.依据劳动者所从事社会工作的性质,可将企业人力资源划分为()A.企业人力资源的等级结构B.企业人力资源的工期结构C.企业人力资源的职业结构D.企业人力资源的岗位结构4.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的数量来自于企业现有劳动力退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变动形式属于()A.自然减员B.机械减员C.自然增员D.机械增员5.劳动者在单位从事生产与管理等活动所花费的时间是指()A.出勤时间B.劳动时间C.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D.全部实际劳动时间6.业余学习、上网冲浪、看电视电影、教育子女属于()A.必须支付的时间B.从事社会活动的时间C.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D.闲暇时间7.假定各组职工劳动生产率维持基期水平不变,分析各组人员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总水平变动影响的指数是()A.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B,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指数C.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D.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8.根据企业选择的劳动效益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各项劳动效益指标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劳动效益综合值,用以综合评价企业劳动效益的一种方法是()A.功效系数B.打分法C.综合性指标D.指数体系9.为了反映整个企业劳动定额的完成情况而计算劳动定额完成率指标,关于产品产量范围的计算,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A.废品不应计算在内,以真实地反映劳动定额完成情况B.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废品,都计算在产量范围之内C.废品不是因为工人、班组过失而造成的废品,不应统计在产品产量范围内D.废品是由于工人、班组自身原因产生的,不应统计在内10.为企业的技术、经济、管理、服务等工作规定的必要劳动消耗量是()A.工时定额B.产量定额C.工作定额D.服务定额11.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支付的主要形式是()A.奖金B.工资C.福利D.保险12.2011年某地区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同期城镇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102%,则该地区职工的实际月平均工资接近为()A.4902元B.4990元C.5000元D.5100元13.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包括为职工支付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属于()A.人力资源取得成本B.人力资源使用成本C.人力资源离职成本D.人力资源保障成本14.某企业2016年平均人工成本为4200元/人,2011平均人工成本为3300元/人,则平均人工成本增减率为()A.4200/3300×100%B.(4200/3300-1)×100%C.7500/3300×100%-1D.(3300/4200-1)×100%15.劳动者就业、上岗和在企业晋级、享受工资待遇的重要依据是()A.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B.劳动者拥有的学历C.劳动者的工作态度D.劳动者的专业学习能力16.职工在业余时间参加各类专业技术性质的学习和进修的培训是()A.业余学习B.脱产学习C.现场培训D.专业教育17.将劳动争议分为因劳动合同问题的纠纷和因社会保险问题的纠纷等的依据是()A.按劳动争议方身份分类B.按劳动争议的严重程度分类C.按劳动争议处理层次分类D.按劳动争议的原因分类18.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的活动,借助实施的组织是()A.董事会B.监事会C.工会D.股东大会19.企业福利费用与工资的分配性质和方式的不同点在于()A.前者是按劳分配,后者是按需分配B.两者都是按需要分配C.前者是按需分配,后者是按劳分配D.两者都是按劳动成果分配20.根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社会福利是指()A.以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为目的B.以优待和抚恤军人及其家属为目的C.保障劳动者及其直系亲属在遇到各种风险时能获得物质帮助D.保障失去生活来源者、遭遇不幸者和贫困者的最低生活水平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资料

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资料

人力资源统计学计算题质量:表示平均程度的量,是相对量,一般有劳动生产率(Q)、平均工资(X)、平均人工成本(L)。

质量变,数量固定在报告期。

数量:表示数目多少的量,是绝对量,一般有平均人数(T)、比重(F)。

数量变,质量固定在基期。

第三章*例:某制造企业年5月份(31天)有制度公休日11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800人,其它情况如下:全日缺勤500工日,非全日缺勤800工时;全日停工100工日,其中被利用100工日,非全日停工400工时;全日非生产300工日,非全日非生产200工时;公休日加班100工日,加点150小时。

求:(一)该企业的(1)日历工日数、(2)公假工日数、(3)制度工日数、(4)出勤工日数、(5)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6)全部实际工日数;(二)分析计算该企业的工作时间利用情况。

解:•(1)日历工日数=800×31=24800日•(2)公假工日数=11×800=8800日•(3)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800×20=16000日•(4)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缺勤工日=16000-500=15500日•(5)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工日-非生产工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15500 - 300-400+100=14900日•-•(6)全部实际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日+加班工日=14900+100=15000日15500100%100%96.88%16000=⨯=⨯=出勤工日出勤率制度工日14900100%100%96.13%155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工日14900100%100%93.13%=⨯=⨯=制度内实际工作日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 (1)日历工时数=800×31×8=198400工时• (2)公假工时数=11×800×8=70400工时• (3)制度工时数=日历工时数-公假工时数=800×20×8=128000工时 • (4)缺勤工时数=8×500+800=4800工时• (5)出勤工时数=制度工时-缺勤工时=128000-4800=123200工时 • (6)停工工时数=8×400+400=3600工时 • (7) 停工被利用工时=8×100=800工时 •(8)非生产工时=8×300+200=2600工时• ~ • (9)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出勤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 • =123200-3600+800-2600 =11700工时 • (10)加班加点工时=8×100+150=950工时• (11)全部实际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时+加班工时=117800+950=118750工时?第五章例 题1100100%100%0.67%15000=⨯=⨯=加班加点工日加班加点比重全部实际工日1001001000.67114900=⨯=⨯=加班加点工日加班强度制度内实际工日123200100%100%96.25%128000=⨯=⨯=出勤工时出勤率制度工时117800100%100%95.62%123200=⨯=⨯=制度内实际工时出勤时间利用率出勤工时117800100%100%92.03%128000=⨯=⨯=制度内实际工时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制度工作时950100%100%0.8%118750=⨯=⨯=加班加点工时加班加点比重全部实际工时9501001000.81117800=⨯=⨯=加班加点工时加班强度制度内实际工时1)计算甲车间基期、报告期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 2)计算乙车间基期、报告期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 3)计算全厂基期、报告期的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并填入表格中空白处;4)分析计算全厂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以及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并对全厂的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作一个全面的分析。

2011人力资源统计学历年真题选择题集[1]

2011人力资源统计学历年真题选择题集[1]

《人力资源统计学》历年考题之选择题集考试题型:单选题24×1分=24分;多选题8×2分=16分2010年1月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A 、劳动报酬统计B 、劳动定额统计C 、生活日分配统计D 、产品成本统计2、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 )A 、事业单位B 、企业C 、全民所有制企业D 、政府机构3、下列不属于人力资源总量统计范围的是( )A 、编制外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B 、经单位批准自费脱产学习的人员C 、编制内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D 、未出勤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4、一定时期内企业人力资源的变动关系可表示为( )A 、期末人数=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B 、期末人数=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C 、期末人数=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D 、期末人数=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5、考核企业劳动者应该工作的时间总量指标是( )A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B 、日历工作时间C 、制度工作时间D 、全部实际工作时间6、工作时间计算一般采用( )A 、以工日与月为单位B 、以工时与月为单位C 、以工日一分钟为单位D 、以工日与工时为单位7、衡量劳动保护工作水平的标准是( )A 、工伤事故的严重程度B 、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C 、工伤事故的严重程度D 、工伤事故的范围8、间接经济损失的确定,一般以相对于直接经济损失倍数的经验数据估算的是( )A 、1-2倍B 、2-7倍C 、3-7倍D 、4-7倍9、劳动产品总量与活劳动消耗量的比值代表( )A 、劳动生产率B 、劳动效益C 、生产总值D 、劳动生产率实物量指标10、劳动生产率的固定组成指数是( )A 、∑∑∑∑110111T Tq T Tq B 、∑∑∑∑000111T T q T T q C 、∑∑∑∑100111T T q T T q D 、∑∑∑∑000110T T q T T q 11、实作工时数据主要通过( )A 、测时获得B 、写实获得C 、原始记录获得D 、统计台账获得12、计算个人劳动定额完成率采用的产品,不包括( )A 、合格品B 、工人自身原因造成的废品C、非工人自身D、系统设计错误造成的废品13、如果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低于平均工资增长速度,会使企业的工资费用相对()A、不平衡B、节约C、多支付D、平衡14、下列不应列入工资总额范围的是()A、物价补贴B、运动员体育津贴C、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D、生产奖15、职业技能开发的重点是提高职工的()A、科学文化、业务技术水平B、道德水平C、健康水平D、劳动积极性16、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费用为()A、人工成本B、工资总额C、劳动保护费用总额D、保险福利费用总额17、下列指标对分析产品出厂价格、观察产品盈利程度起重要作用的是()A、单位产品人工成本B、平均人工成本C、人工成本增减率D、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18、反映劳动争议普遍程度的指标是()A、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件数B、平均每件劳动争议人数C、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件数D、某项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19、劳动争议件数与劳动争议处理件数的关系为()A、期末未完结件数+期初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本期未完结件数B、期末未完结件数+期初申诉件数=期末处理件数+期未未完结件数C、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期末处理件数+本期未完结件数D、期初未完结件数+本期申诉件数=本期处理件数+期末未完结件数20、社会保障体系要实现的最高目标是()A、社会救助B、社会优抚C、社会保险D、社会福利21、下列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统计资料的来源是()A、车间报表B、统计报表C、统计台账D、原始记录22、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报表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核算的要求而设置的一种登记和积累原始资料的表册为()A、统计报表B、原始记录C、统计台账D、企业报表23、相关系数的数值范围是()A、在0到1之间B、在-1到1之间C、在-1到0之间D、在-0.99到0.99之间24、如果总量变动是各个因素变动量相加之和,则分析各个因素对总量变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可用()A、因素分析法B、总和因素分析法C、差额因素分析法D、连乘因素分析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真题(一)

《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真题(一)

绝密★考试结束前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模拟试题(一)课程代码:11467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A.产品生产统计B.劳动定额统计C.人工成本统计D.劳动报酬统计2.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小值称为()A.上限B.组中值C.组距D.下限3.统计某个时期,如某个月、某个季度或某年度一段时间内企业平均人力资源规模拥有量的是()A.动态比较统计B.人员增量统计C.时点规模统计D.时期规模统计4.以人力资源从事工作的实际时长或合同劳动期限可将企业人力资源类别划分为()A.企业人力资源的等级结构B.企业人力资源的岗位结构C.企业人力资源的工期结构D.企业人力资源的职业结构5.下面不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A.工间操时间B.上下班路途时间C.医疗卫生保健时间D.社交时间6.在工作时间核算中停工被利用时间计入()A.损失的工作时间B.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C.非生产时间D.制度工作时间7.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赢利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A.提高劳动效益B.提高劳动报酬C.提高劳动生产率D.降低人工成本8.劳动生产率可表示为()A.实际收益与劳动产品总量的比值B.劳动产品总量与活劳动消量的比值C.劳动产品总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D.活劳动消耗量与实际收益的比值9.单位时间内规定的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称为()A.工时定额B.产量定额C.工作定额D.劳动定额10.产品工序定额制定率、产品工序技术定额率属于()A.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统计指标B.产品定额制定规模和方法的统计指标C.追加的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统计指标D.企业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统计指标11.下列属于工资总额范围的项目是()A.职工福利费用B.劳动保护费用C.超产奖D.合理化建议奖12.当物价水平上涨时,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与名义工资水平的关系是()A.实际工资大于名义工资B.实际工资低于名义工资C.二者相等D.有时名义工资大,有时实际工资大13.从企业角度观察,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费用就是()A.工资总额B.福利费用总额C.劳动保护费用总额D.人工成本14.平均人工成本的计算公式是()A.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基期职工平均人数B.人工成本总额÷产品产量C.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报告期职工平均人数D.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报告期产品产量15.下列培训方式属于按培训程度分组的是()A.岗位练兵、师傅带学徒、技术表演示范B.业余短训班、社会成人大中专班C.脱产学习、半脱产学习、不脱产学习D.高等教育、专业教育、初等教育16.企业职业技能与开发进程分析指标主要有()A.企业职工退学率、本期招收学员数B.企业职工入学率、企业职工退学率C.培训结业人数统计、培训结业程度统计D.本期超收学员数、本刚在学学员数,本期流失学员数17.劳动争议是指()A.职工与企业领导发生的纠纷B.职工之间发生的争议或纠纷C.职工与企业行政之间发生的纠纷D.职工与本企业之外的单位发生纠纷18.主要反映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技术协作活动的状况及这些活动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作用的统计就是()A.工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统计B.工会参与企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统计C.工会参与企业技术进步统计D.工会参与企业劳动竞赛统计19..企业退休养老保险统计指标包括()A.退休养老人员统计B.企业工商保险费用水平C.企业人员医疗保险费用支付额D.企业生育保险费用支付20.我国的退休养老人员不包括()A.离休人员B.离异人员C.退职人员D.退休人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人力资源统计学练习册答案(计算题)

人力资源统计学练习册答案(计算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练习题第二章 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例题1:连续登记的(与 练P12-1 同类) (注意:不能数错天数) 尾-头+1 某公司人数登记如下:1-11日 12-22日 23-30日 610人 612人 620人 11日 11日 8日 月平均:人6148111186201161211610=++⨯+⨯+⨯==∑∑ff a a例题2:间隔相等的某公司去年第四季度职工人数如下表。

(与 练P12-2 同类) 日期: 10、1 11、1 12、1 今年1、1 人数: 865 872 890 879人8781428798908722865=-+++=a例题3:间隔不相等 (接上例) (与 练P13-3 同类)日期: 1、1 3、31 9、1 10、31 12、31 人数: 90 50 100 80 40 间隔:---- 3个月 5个月 2个月 2个月人人74)(75.73225322408022801005210050325090≈=+++⨯++⨯++⨯++⨯+=a第四章 生活日分配统计例题1:(练习册P23-1)某建筑公司2000年10月份有节日3天,公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900人,其它情况如下:解:(1)日历工日数=900×31=27900日 公假工日数=11×900=9900日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 =27900-9900 =18000日出勤工日数=制度工作时间-缺勤工作时间 =17700日缺勤工日数=300日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时间-非生产时间-停工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 =17700-80-100+40 =17560日全部实际工作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加班加点时间 =17560+40 =17600日(2)出勤率=17700/18000=98.33% 出勤时间利用率=17560/17700=99.2% 加班加点比重=40/17600=0.28%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17560/18000=97.6%第六章 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统计. 练习1. 标准实物量(练习册P36-1)计算劳动生产率标准实物量指标:列表:2.因素分析:(练习册P36-2)某造纸厂的统计资料如下:(2)分析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及工人人数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3)分析时劳动生产率变动与工人人均工作小时数变动对月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课程代码11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劳动效益的直接指标是A.人均创利率B.工资利润率C.每百元产值工资含量D.企业利润总额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A.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B.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C.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D.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3.下列属于业余培训的是A.业余短训班B.岗位练兵C.师傅带学徒D.技术表演示范4.我国建立职业技能开发体系的目的是A.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B.提高劳动者的业余学习爱好C.提高劳动者的道德水平D.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5.衡量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时间标志是A.社交时间B.工作时间C.受教育时间D.可自由支配时间6.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是A.提高劳动生产率B.提高劳动报酬C.提高员工福利D.降低人工成本7.主要反映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技术协作活动的状况及这些活动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作用的统计是A.工会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统计B.工会参与企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统计C.工会参与企业技术进步统计D.工会参与企业劳动竞赛统计8.调查问卷的四个要素为题目、问卷具体内容、编号与A.回答种类B.说明信或指导语C.回答方式D.主题9.统计台帐中的职工变动台账、劳动时间利用台账、工资台账属于A.统计分析的台账B.积累资料的台账C.统计调查用台账D.汇总资料用台账10.反映劳动争议普遍程度的指标是A.平均每件劳动争议人数B.某项争议件数占争议总件数的比重C.每千名职工劳动争议件数D.每千名女职工劳动争议数11.制约企业劳动生产率薯片的主要因素是A.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B.辅助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C.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D.全部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12.车工、铣工、刨工分组的标准是A.按与生产作业的关系程度B.按劳动技能C.按生产技术水平高低D.按劳动定额的完成程度13.用“倒算法”进行计算的作业者实作工时公式为A.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B.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C.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D.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14.生产合格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量规定的数量标准,称为A.劳动定额B.产量定额C.工作定额D.工时定额15.用于评价厂区生产作业现场绿化、美化程度的主要指标是A.空气含尘浓度的超标率B.树木花草覆盖率C.空气含尘浓度的超标倍数D.设备完好率16.衡量劳动保护工作水平的标准是A.工伤事故的直接损失B.工伤事故的间接损失C.工伤事故的严重程度D.工伤事故的频繁程度和严重程度17.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属于A.缺勤工日B.非生产工日C.制度工作工日D.停工工日18.为避免人力资源统计的重复与遗漏,各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统计时应遵循A.在哪工作由哪统计的原则B.由人事关系所在单位统计的原则C.谁发工资谁统计的原则D.由管理工作部门统计的原则19.社会保障体系要实现的最高目标是A.社会福利B.社会优抚C.社会保险D.社会救助20.我国的退休养老人员不包括...A.离休人员B.离异人员C.退职人员D.退休人员21.对总体指标和分组指标进行各种分析的方法是A.分组分析法B.对比分析法C.动态分析法D.因素分析法22.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但关系数值不固定时,可采用A.相关分析方法B.因素分析方法C.对比分析方法D.回归分析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共l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脚内容1 人力资源统计学题库1.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与属性名称的是( )。

A. 总体B. 标志C. 指标D. 单位2. 在组距分组中,下限与上限之间的距离称为( )。

A. 全距B. 组中值C. 下限D. 组距3. 说明同一总体或不同总体的不同数量特征的对比关系的指标是( )。

A. 总量指标B. 相对指标C. 质量指标D. 平均指标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平均指标的特点( )。

A. 只有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才能平均B. 将各总体单位的差异抽象化C.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异质性”D. 被平均的对象须满足“同质性”5. 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A. ∑∑=0010q p q p I qB. ∑∑=0111q p qp I q C. ∑∑=0001q p qp I p D. ∑∑=1011q p qp I p6. 下列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统计内容的是()。

A. 生活日分配统计B. 劳动生产率统计C. 劳动产品库存量统计D. 人工成本统计7. 主要解决同一公司具有多重身份时其所管辖员工的人力资源规模统计范围的身份归属问题的是()。

A. “为谁工作谁统计”B. “谁法人随谁统计”C. “谁拿工资统计谁”D. “谁发工资谁统计”8. 明确比较两个不同时期企业人力资源规模的变动情形的统计是()。

A. 动态比较统计B. 人员增量统计C. 时点规模统计D. 时期规模统计9. 可以处理一些初入职者、工作调动者或离职员工、被裁员者、参军入伍或离职进修者等人员的人力资源归属问题的依据是()。

A. “谁拿工资统计谁”原则B. “谁发工资谁统计”原则C. “为谁工作谁统计”原则D. “谁法人随谁统计”原则10. 企业人力资源包括()。

A. 自费脱产学习人员B. 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计划外员工C. 出国探亲人员D. 参加劳动的在校学生11. 主要指该企业人力资源减少的数量来自于企业现有劳动力退出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形式是()。

A. 自然增员B. 机械增员C. 自然减员D. 机械减员页脚内容212.我国现有职业结构分类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至今该《大典》的大类结构和分类依然保持不变。

沿用的《大典》职业结构大类与中类分别有()。

A. 66个和413个B. 8个和66个C. 66个和1838个D. 413个和1838个13. 按照国家(或企业)制度规定应该出勤上班劳动的时间是指()。

A. 制度劳动时间B. 制度公休时间C. 制度内实际劳动时间D. 全部实际劳动时间14. 企业员工在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或经企业指定从事其它社会活动而未能从事本企业劳动的时间是指()。

A. 缺勤时间B. 出勤时间C. 非生产时间D. 停工时间15.做饭、购物、缝洗、清扫、照料家庭成员等时间属于()。

A. 个人生活必需的时间B. 家务劳动时间C. 从事社会活动的时间D. 闲暇时间16.工作时间构成中最重要的和最核心的部分是()。

A. 制度劳动时间B. 全部实际工作时间C. 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D. 停工被利用工日数17.下面不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

A. 社交时间B. 上下班路途时间C. 医疗卫生保健时间D. 工间操时间页脚内容318.用来表示劳动效率的“正指标”是()。

A. 用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动时间B. 用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C. 用单位劳动消耗量产生的实际收益D. 用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动量19. 用两个不同时期的总平均劳动生产率对比来表示,说明劳动生产率总变动水平情况的指数是()。

A. 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B. 劳动生产率可变组成指数C. 劳动生产率固定组成指数D. 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指数20. 可综合反映各种不同产品的总产量,综合测定企业生产各种不同产品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及其变化情况,综合反映了多种产品的生产效率,运用十分广泛的指标是()。

A. 产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B. 产品实物量劳动生产率C. 生产工作量(产品劳动量)劳动生产率D. 标准实物量劳动生产率21. 下列哪个指标直接影响到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决定企业劳动效率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A. 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B. 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C. 辅助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D. 全员劳动生产率22. 关于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全员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B. 全员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C. 全员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占全部职工比重页脚内容4D. 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基本生产工人占工人比重23.规定在单位时间(一般是一个工日)内,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应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的数量是指()。

A. 工时定额B. 工作定额C. 劳动定额D. 产量定额24.一工人生产某种产品的产量定额为一个工日110个,实际一个工日完成了120个,则该工人产量定额完成率是()。

A. 91.67%B.139%C. 80%D. 109%25. 基本生产工人定额实施率、生产工人定额实施率属于()。

A. 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统计指标B. 产品定额制定规模和方法的统计指标C. 企业劳动定额实行范围的统计指标D. 追加的劳动定额调整幅度的统计指标26. 劳动定额是在生产(工作)进行的()时间段制定的。

A. 之前B. 当中C. 之后D. 前三种均可以27. 在企业的劳动报酬中,支付的主要形式是()。

A. 奖金B. 工资C. 保险D. 福利28. 关于企业工资总额,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企业工资总额是企业一定时期内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支付给全体员工的劳动报酬总额页脚内容5B. 企业工资总额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员工从企业得到的全部收入C. 企业工资总额反映了企业总产出中有多大比例分配给了劳动者D. 企业工资总额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劳动者在企业获得的奖金、福利和报酬总额29. 不属于劳动报酬性质的但由企业支付给员工的货币或实物,不应该包括在劳动报酬的核算范围内的奖励是()。

A. 生产奖B. 合理化建议奖C. 节约奖D. 劳动竞赛奖30. 将企业各类人员的平均工资固定在基期,单独研究企业内部各类员工的人数变动对企业整体平均工资影响的指数被称为()。

A. 平均工资可变组成指数B. 平均工资人员结构指数C. 平均工资固定组成指数D. 平均工资不变组成指数31. 通过比较企业工资最高人员的工资与最低人员的工资,确定工资的差异程度,分析职工工资差异的合理程度及差异的原因的方法是()。

A. 工资差异综合分析法B. 工资增收与减收差距分析法C. “五等分”分析法D. 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差异分析法32. 工资利润率与人均创利率、平均工资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A.人均创利率下降、平均工资上升,则工资利润率下降B.人均创利率上升、平均工资下降,则工资利润率下降上升C.人均创利率上升、平均工资上升,则工资利润率上升D.人均创利率下降、平均工资上升,则工资利润率上升33. 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为()。

页脚内容6A. 职工技术培训费用B. 员工的上下班交通费C. 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费用D. 员工的各项福利34. 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包括为职工支付的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属于()。

A. 人力资源取得成本B. 人力资源保障成本C. 期间费用D. 产品的制造成本35.下列哪个平均人工成本指标不是企业常用的()。

A. 单位产品人工成本B. 平均每个从业人员人工成本C. 平均每名生产工人人工成本D. 平均每个班组人工成本36.企业为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措施发生的各种费用,以及员工个人的劳动保护用品等费用属于()。

A. 企业福利费用B. 劳动保护费用C.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D. 社会保险费用37. 劳动者必须参加的培训不包括()。

A. 初次求职人员必须参加从业前培训或者接受职业学校教育B. 技术工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技术工种上岗培训C. 转业培训D.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参加特种作业上岗培训。

38. 职业技能鉴定总的依据是()。

A. 国家及各级主管部门制定职业培训政策B. 国家级鉴定机构规章页脚内容7C.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D. 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规范39. 职工在工作时间外的业余时间参加各类专业技术性质的学习和进修的培训是()。

A. 业余学习B. 现场培训C. 脱产学习D. 专业教育40. 下列培训方式属于业余学习培训模式的是()。

A. 脱产学习、半脱产学习、不脱产学习B. 高等教育、专业教育、初等教育C. 岗位练兵、师傅带学徒、技术表演示范D. 业余短训班、社会成人大中专班41. 关于劳动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劳动关系是指社会就业过程中雇佣人与被雇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B. 劳动关系是指社会就业过程中企业董事会与经理之间的相互关系C. 劳动关系是指社会就业过程中老板与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D. 劳动关系是指社会就业过程中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相互关系42. 能反映企业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情况的指标是()。

A. 职工代表提交提案数B. 职工代表大会组建率C. 职工代表大会召开次数D. 职工代表大会组建数量43.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形成的原则,下列属于劳动争议的是()。

A. 企业领导和领导之间的争议页脚内容8B. 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争议C. 企业职工与职工之间的争议D. 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44.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形成的原则,下列不属于劳动争议的是()。

A. 劳动关系双方的有关劳动权利与义务问题的纠纷B. 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发生的争议C. 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争议D. 企业行政和职工之间的争议45.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

A. 社会保险B. 社会救助C. 社会福利D. 社会优抚46. 我国的退休养老人员不包括()。

A. 退休人员B. 离休人员C. 退职人员D. 离职人员47. 反映工伤者人均工伤假工资与员工平均工资的比例关系的指标是()。

A. 工伤保险覆盖系数B. 企业工商保险系数C. 工资替代系数D. 生活费用保障系数48. 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

A. 上限B. 组中值C. 组距D. 下限页脚内容949. 统计某个时期,诸如某个月、某个季度或某年度一段时间内企业的平均人力资源规模拥有量的是()。

A. 动态比较统计B. 人员增量统计C. 时期规模统计D. 时点规模统计50. 当物价水平上涨时,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与名义工资水平的关系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