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合作开展教学、科研、培训等活动,让校园与企业紧密结合,以促进学生就业、推动科技创新及实现双赢。

然而在实际的校企合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何行之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校和企业的难题。

本文将会围绕校企合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展开深入探讨。

一、校企合作中的问题1.学校与企业固有的利益冲突学校和企业在性质和目标上存在差异,学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而企业则追求利润最大化。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企业的利益往往存在冲突,例如,学校要求企业提供就业机会,而企业则希望能够得到合格的毕业生。

2.学校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学校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学校可能难以真正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企业也难以真正了解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

3.校企合作项目定位不清学校和企业在进行合作时,可能因为定位不清,导致合作项目无法顺利进行,相关的工作也无法顺利展开。

4.校企合作项目管理不到位由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不畅、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导致合作项目管理不到位,进一步导致合作项目的效果不理想。

5.学校和企业资源分配不合理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资源的分配也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学校和企业不能达成合理的分工和资源配置,将会影响到校企合作项目的最终效果。

6.校企合作的长期维护和发展校企合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活动,而是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

怎么样长期维护和发展校企合作关系是一个问题。

二、校企合作中的解决方案1.对于学校和企业的固有利益冲突,可以通过建立更明确的合作方向来缩小双方的差距。

同时,学校与企业也可以通过谈判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达成互利共赢的目标,建立长期合作的基础。

2.对于学校和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比如学校可通过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企业可邀请学校教师参观企业,以增进彼此的了解。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高校校企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高校校企合作越来越被重视。

然而,目前高校校企合作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合作项目过多重复
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和有效引导,校企合作项目过多,甚至出现同类项目多头开展的现象。

这使得企业在选择和合作的过程中难以倾注重心,同时也分散了学校合作资源和精力,导致合作效能降低,合作成果难以彰显。

对策:建立有利于校企合作的管理制度、政策、评价机制等,保障校企合作项目的高
质量、高效率、高精度。

避免一味数量扩张,注重质量和效果。

二、合作过程不规范
在一些项目合作中,学校和企业之间因为利益分配、权责划分等问题而出现纠纷,使
得校企合作关系失去诚信和信任。

此外,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合作关系可能
存在信息不对称、合作意愿不一致等问题,导致合作效率降低。

对策:建立和完善正式的合作协议和法律文件,明确双方合作关系、职责和义务;同
时要注重合作的磨合和沟通,对于存在的合作问题及时解决。

三、缺乏杰出的校企合作先例
虽然高校校企合作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但目前还没有出现具有重要而长远的社会价值
的校企合作先例。

这种缺陷无法吸引更多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对策:高校和企业要多方探索,在重要领域中实施校企合作,形成一批具有典型意义
和示范性的校企合作先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可复制的校企合作模式。

总之,高校和企业在开展校企合作中,要正视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合作来实现
双方互惠共赢。

希望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校企合作能够在明天的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
的作用。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校企合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有利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成果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合理匹配,解决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也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

然而在校企合作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利益难协调等问题。

对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剖析,有利于为校企合作消除分歧,从而促进职业学校教育更好的开展校企合作。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学校,教育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XU yanan1引言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合作的一种育人形式。

2018年2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明确指出: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的发展重点,并着重表示校企合作是政府、职业学校,行业企业发展共同的责任[1]。

同年,李克强总理提出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在校企合作中,一方面解决了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从院校中选取优秀毕业生,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互补,协作共赢。

随着校企合作的推广,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有效度不高等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层剖析,试图从多元主体的角度提出推进校企合作的策略,为促进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2.1校企合作的广度不足校企合作的广度是指校企合作涉及的范围与领域,包括合作的主体数量、专业的覆盖率、合作企业的性质分类等。

目前,校企合作存在合作企业数量少,合作企业性质单一,专业覆盖率不高等问题,并没有发挥出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关键性作用。

例如,学校所合作的民营企业大多经营零售批发类、房地产类、教育机构等适应经济发展的行业,而其他专业也难以寻找对口的企业,由此也体现当前的校企合作确实需要拓展范围和领域。

校企合作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校企合作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校企合作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第一篇:校企合作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方法校企合作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方法一、我认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1、校企合作没有有力的政策及财政支持。

现在校企合作大多是自发性的行为,这些合作大多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未能形成统一协调的、自觉的整体行动,合作的成效参差不齐。

虽然校企合作倍受政府、院校、企业、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关注,已经成为评价院校和培训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至今仍没有完备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保障,缺乏统筹规划,统一布局,缺乏强有力的财政和政策支持。

2、校企合作缺失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障。

由于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障,任何一方都可以在不需要付出太大代价的情况下随意退出合作,给对方造成严重损失。

合作的风险性贯穿于合作的全过程,使校企合作双方顾虑重重。

在现有法律和法规的框架下,没有明确规定校企合作双方的权利及义务,使校企合作缺乏稳定性。

3、校企合作的利益难以协调。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难以协调。

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受到明显收益的无疑是院校本身及其在校学生。

而企业所得到的利益则体现为获得了稳定的人力资本来源。

然而,一部分中小企业却看不到这一点,只是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以致不愿意长期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

实际上,企业到人才市场去招聘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所支付的成本比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双方共同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所支付的成本要高很多。

4、学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

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符。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

职业院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吸引力。

有些职业院校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还没有形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业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职业教育的推广,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始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以加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然而,在校企合作运行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需要及时采取对策。

问题一: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校企合作的开展离不开双方的沟通与合作。

但有些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信息交流不畅,影响了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联系薄弱、信息流通不畅等原因解决方案:1.建立沟通机制学校与企业应建立专门的沟通机制,明确联系人员、通信渠道、沟通方式、沟通内容等。

该机制要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并加以贯彻执行。

2.确定沟通的时间和频率学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需要定期进行沟通,以检查和评估双方的工作进展。

沟通的时间和频率应根据合作的具体要求和进展情况来确定。

问题二: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匹配职业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有些职业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工作环境。

1.学校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充分了解本地企业的需求,把企业所需的技能、知识、素质融入教学计划中。

2.学校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时,应根据企业资源和需求,将企业的实际生产工艺流程和规范纳入教学内容中,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率。

校企合作的开展需要双方的密切合作,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制度,企业往往只是提供实习机会,而不关注学生的实际掌握能力,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学校应将企业和学生的考核标准和内容纳入评估监督体系中,并制定详细的评估标准和考核流程,以确保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2.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就业的指导和帮助,为学生提供就业资源和信息,帮助学生了解岗位需求和市场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学校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加强教学计划与企业需求匹配,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以提高校企合作的运行效果和质量,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双方的发展。

校企合作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然而,在实际合作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合作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影响、原因分析以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展开探讨。

一、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影响1.1问题表现校企合作中常见的问题有:1)双方信息不对称2)合作项目匹配度不高3)合作模式不够灵活4)资金、人力、时间等资源匮乏5)合作成果评估难度大1.2影响以上问题的存在将直接影响到合作的效果和双方的利益,可能导致以下影响:1)无法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学生实习和企业需求2)合作项目无法顺利实施,难以产生价值3)影响师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和学校整体发展4)企业形象和声誉受损二、校企合作问题的原因分析2.1信息不对称学校和企业在合作前往往难以全面了解对方的需求、资源和实力,导致信息不对称。

2.2合作项目匹配度不高学校和企业合作项目的设定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导致不符合双方需要。

2.3合作模式不够灵活学校和企业合作模式缺乏灵活性,一刀切的合作模式可能无法适应不同的合作需求。

2.4资源匮乏学校和企业可能存在资金、人力、时间等资源匮乏的问题,影响合作项目的开展。

2.5合作成果评估难度大学校和企业由于合作项目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难以进行有效的成果评估,导致合作项目的效益不明显。

三、校企合作问题的解决方案3.1加强信息沟通和共享双方应加强信息共享,通过研讨会、座谈会、交流会等形式,及时掌握对方的需求和资源情况,避免信息不对称。

3.2提高合作项目匹配度学校和企业在开展合作项目前,应充分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精准匹配合作项目,提高项目实施的成功率。

3.3探索灵活的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可以探索更灵活的合作模式,采取多元化的合作方式,根据不同合作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来设计合作模式。

3.4加强资源支持学校和企业可以加强资源支持,通过政府引导资金、产学研基地、企业孵化器等途径,提高校企合作项目的资源支持度。

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校企协同育人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更贴近实际产业需求,提供更为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学生培养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表现,为未来招聘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的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提升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也可以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企业研发能力,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第一,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一些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模式还停留在简单的实习安排上,缺乏深入的战略合作和长期规划,导致育人效果不够显著。

第二,实习实训计划不够贴近市场需求。

有些实习计划设计不够灵活,无法及时调整以适应行业发展的变化,导致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与市场需求脱节。

缺乏行业导师和专业顾问。

部分学校在校企合作中没有引入行业内资深专家担任导师或顾问,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资源的支持,影响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

第四,评估机制不够科学有效。

现有的校企协同育人评估机制普遍存在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指标和量化数据支持,无法准确反映育人效果和实际成果。

这些问题影响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和成效,需要通过加强合作机制、优化实习计划、引入专业导师和建立科学评估机制等对策来解决。

【字数不足,需继续补充】2.2 对策一: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为了解决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和企业之间应该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制定明确的合作协议和规定,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双方能够及时交流信息、协商解决问题,及时调整合作计划和方向。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各类人才的历史使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校企协同育人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实施过程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

这些问题包括缺乏行业对口、实践环节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合作机制不健全、学校管理体制滞后、学生跨界能力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优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师资水平,建立健全的校企合作机制;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提高学生跨界能力等。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的部分主要包括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校企协同育人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困难,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

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来说,校企协同育人是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问题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制定,可以为学校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和指导,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原因和对策,有助于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实践,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对于提高高校育人质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校企协同育人的定义与重要性校企协同育人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育人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高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校企合作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培养有效的提高实践能力,从而增强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虽然我国近年来不断提倡校企合作模式,并且也有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目前我国校企合作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了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1高职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1.1校企合作的政策法规不健全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宏观调控重点是针对于普通本科院校。

而在高职校企合作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其运行机制也大都不太健全,这些问题对高职校企合作的深入性和稳定性有着极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还没有出台毕业生顶岗实习、高职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未能发挥出制定人才规划、协调高职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导致高职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体制与机制未能真正的建立起来。

国家和地方政府也没能积极的去制定技能类人才的发展规划,各企业紧需的人才信息也没能定期、及时的发布,致使学校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缺少较强的针对性。

所以,高职校企合作的发展还要呼吁国家各级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

1.2校企合作中双方的关注点不同,利益不一致在校企合作之中,学院主要是想通过企业的参与来促成学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获得实训课程中自身所缺乏的实训条件,锻炼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等。

而企业主要是注重自身的经济价值。

因此校企合作过程当中因为校企不同的出发点极易使校企合作的质量受到影响。

例如:大多数企业经常安排那种重复性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不重要的工作给顶岗实习的学生。

企业一般不考虑把重要的、有创造性和技术性很高的工作提供给实习的学生。

1.3院校自身的实力不足1.3.1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不能达到岗位实践能力的要求。

现在企业不仅要求自己的员工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而且要求他们必须具备很好的职业素养,但是现代学校往往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相关的课程也很少安排。

校企联合培养遇到的困难和下一步措施

校企联合培养遇到的困难和下一步措施

校企联合培养遇到的困难和下一步措施一、介绍校企联合培养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实习等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专业素养。

而在实际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许多困难和挑战,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二、困难与问题1. 教育资源不均衡校企联合培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一些名校和优质企业能够实现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而一些地处偏远地区或者是教育资源匮乏的学校,则很难与企业资源接轨,导致学生实习实训机会有限。

2. 意识形态冲突校企合作中常常会出现意识形态的冲突。

学校和企业的文化、价值观、教育理念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在合作过程中产生摩擦和矛盾,影响合作的顺利进行。

3. 教学计划不匹配学校和企业在教学计划上的不匹配也是一个困难。

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向和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安排不一定完全契合,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无法真正掌握企业需要的技能和知识。

4. 信息不对称校企合作中常常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学校和学生可能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期望,企业也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导致合作效果不够理想。

三、下一步措施1. 加强资源整合针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间的沟通和交流,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增加实习实训资源。

政府和社会力量也可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倾斜支持,提高资源的均衡配置。

2. 提倡开放包容在面对意识形态的冲突时,双方需要提倡开放包容的态度,尊重彼此的差异,寻求共识,化解矛盾。

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协商机制和沟通评台,及时化解矛盾,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3. 完善教学计划针对教学计划不匹配的问题,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

企业也可以参与到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中,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4. 加强信息共享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上,学校可以建立学生信息档案,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实习实训情况以及相关能力和水平。

浅议校企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校企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校企联合办学存在的问题简析。
1、国家政策不够到位,市场准入机制有待规范。我们都知道,任何管理体制以及政策的实行都需要国家的支持和市场的接收,只有这样,才能在更有保障的前提下健康发展。然而,关于企业参与办学税收优惠、减免等方面国家政策都没有具体落实到,市场经济体制也不够成熟和完善,这使得校企联合办学在大多情况下都无章可循、无规可依。
c、校企之间制定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在现有的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中,尚未有一套专门的保障体系来促进校企联合办学的进展,但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合作制定一套适应发展的运行规范和机制,以取得双赢的效果。可以通过共同成立校企联合教育委员会的方式,由学校的主要领导和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代表管理,为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目标、建立制度等方面提供一个有保障的沟通空间;共同讨论制定人才培养和锻炼战略,在实行教育改革和专业考核方面做到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实行;学校和企业都要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观、人才观等科学观念,在合作地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机制,使得所制定的共同管理体系适应市场机制以及社会的发展需要。
2,《校企联合办学的实践与思考》[ J ].王晓芳.成功, 2009 (04) .
(江苏省扬州市职业大学)
2、企业和学校还未达到一个比较和谐的合作和沟通,影响办学质量。校企联合办学是需要企业和学校互帮互助、共同促进的管理机制,需要默契的配合和支持。但是,诸多企业在联合办学的热情度上不够高,常常使得学校处于一个闭门造车的尴尬境地;学校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也有待提高和完善,影响企业辅助办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校企联合就有了一定的障碍,从而影响办学质量。
3、社会认同方面差异大,观念的转变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媒体大肆渲染技工荒和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情境下,尽管校企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但是人们仍然无法做到完全的观念改变,包括学校、企业、家长等。我国的教育体系尽管在多种层次意义以及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和完善,但是终身教育的思想还未完全深入人心,这给联合办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不安。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的一种合作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提高科研水平,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得人才资源和科研支持。

然而,校企合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企业认知不足、资源不匹配、利益分配不合理等。

本文将分析校企合作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问题一:企业认知不足企业对于校企合作的认知不足是校企合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企业主要关注于经营业务,对于学校的教育、科研等工作了解不够,往往对校企合作的前景和效益产生怀疑,影响校企合作的开展。

解决方案:1.加强宣传。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校企合作交流会、开展校企合作成果展示等活动,向企业宣传校企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企业的认知。

2.寻找外部导师。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内部人员担任教学、科研导师,与学校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让企业人员深入学校,了解学校的教学、科研环境,增进对校企合作的认知。

问题二:资源不匹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往往不匹配,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解决方案:1.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学校和企业可以在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领域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共同承担某些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2.增加投入。

学校和企业可以增加对校企合作项目的投入,提高合作项目的质量和效益,确保资源的匹配和合作的顺利进行。

问题三:利益分配不合理在校企合作中,由于双方利益观念的不统一,往往导致利益分配不合理,影响校企合作的长期发展。

解决方案:1.建立诚信合作机制。

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要建立诚信合作机制,秉持诚信原则,遵守合作协议,共同维护合作的利益。

2.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标准。

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协商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标准,在利益分配上充分考虑双方的投入和贡献,确保利益的合理分配。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近年来,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科研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技术创新与转化。

然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合作模式、项目管理和法律风险等方面分析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合作模式问题:目前,一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模式较为单一,大多是以科研合作为主,而对于其他形式的合作,如实习、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较少,无法满足各自的需求。

解决方案:1.多元化合作模式。

高校和企业可以更多地尝试不同形式的合作,如学生实习、校企联合培养项目、科研合作和技术转移等,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2.制定合作规划。

在合作开始之前,高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合作规划,明确双方的合作目标、职责和收益分配等,以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二、项目管理问题:一些校企合作项目在开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合作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解决方案:1.成立管理团队。

高校和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负责项目的统筹和协调,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应用项目管理工具。

在项目管理中可以采用一些项目管理工具,如PERT/CPM网络图法、敏捷开发方法等,以提高项目的管理效率和效果。

三、法律风险问题: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如知识产权纠纷、合同纠纷等问题。

解决方案:1.签订合作协议。

在合作开始之前,双方应当建立合作协议,详细规定合作双方的权利义务、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期限和解决纠纷的方式等,以规避可能的法律风险。

2.寻求法律咨询。

在合作过程中,如遇到法律纠纷,双方可以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以解决纠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结论:通过以上措施,我们相信可以有效解决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并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同时也希望在今后的合作中,高校和企业能够更加密切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一、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1.学校资源不足学校在开展校企合作时,往往面临着师资力量、实践基地、科研设备等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这些资源不足会制约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和深入,影响合作成果的质量和效果。

2.合作项目孤立一些学校和企业在合作时存在的问题是项目孤立,即合作项目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导致合作成果难以产生持续的影响和效益。

3.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设置上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4.企业参与度不高一些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态度比较被动,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合作项目的效果不明显,难以实现合作的共赢。

二、解决方案1.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资源共享协议,共享企业的实践基地和科研设备等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资源不足的问题。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立校企合作基金,用于支持相关项目的开展。

2.推进校企一体化发展学校和企业可以加强合作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执行,实现校企一体化发展。

这样可以避免合作项目的孤立现象,让合作成果更具连续性和持续性。

3.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可结合市场需求,重新规划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环节中,学校可以引入企业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融入市场,增强对企业需求的了解。

4.激励企业参与为了增加企业的合作积极性,学校可以建立企业合作伙伴计划,通过为企业提供一定的项目补贴、优惠政策以及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增加企业的合作参与度。

三、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方案1.深化师资力量合作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引进企业技术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或者共同指导学生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教师到企业参与行业实践,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市场洞察力。

2.建立校企合作研究中心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建校企合作研究中心,通过充分整合双方的科研资源和技术实力,开展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研究项目,培养相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问题及解决方案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通过合作共赢,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有助于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同时,也有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然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如合作纠纷、资源分配、利益分配、合作机制不畅、信息不对称、沟通协调不畅等问题。

为此,本文将从以上问题出发,针对校企合作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合作纠纷问题1.问题描述:校企合作中往往涉及双方合作协议的签署,如未能明确合作期限、合作内容及分工等事项,容易产生合作纠纷。

2.解决方案:在校企合作开始前,双方应明确合作范围、合作目标、合作内容等,并签署合作协议。

在合作协议中,应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解决纠纷的方式和程序。

对于可能发生的纠纷,可以事先约定调解协议或仲裁委员会,以降低合作纠纷带来的影响。

二、资源分配问题1.问题描述:在校企合作中,可能会涉及到资源的分配问题,比如实验室设备、科研人员、资金等资源的利用。

2.解决方案:在合作开始前,双方应明确资源的使用规则、共享机制和利益分配方式。

可以通过谈判或签署协议的方式,明确资源的使用范围和对应责任。

同时,可以建立资源共享和利益分配的机制,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共享,以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三、信息不对称问题1.问题描述:在校企合作中,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双方对对方的需求、能力、资源等情况不够了解,容易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2.解决方案:双方应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建立起长期合作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学校可以通过相关调研和问卷调查,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期望,根据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等工作。

企业也应主动向学校传递信息,包括技术需求、行业发展动态等,以促进合作双方的信息对称。

四、合作机制不畅问题1.问题描述:在校企合作中,由于双方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不同,可能会导致合作机制不畅,影响合作的高效进行。

试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试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试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在校企合作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通过本人工作实践,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三点建设性意见,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问题分析一、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手段和途径,《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与改革纲要》中,把加强校企合作作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中也把校企合作作为了一个重要建设项目。

但就当前学校与企业的关系而言,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笔者结合在校企合作实际工作中的所感所悟,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三个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

1.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存在严重脱节学校专业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存在严重脱节,学校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严重落后于企业生产技术的变化,使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缺乏积极性。

校企合作的关键是存在合作的基础,即学校为企业提供需要的技术工人,企业为学校提供培养针对性技术工作的相应教学支持。

而当前现状是,很多职业技术学校依然按照老版的教材,进行着所谓“规范式”的教学,教学大纲甚至需要省一级的管理部门批准,而这些经过批准的大纲往往存在两个弊病:一是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改革,二是很容易造成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以钳工教学为例,老的教学大纲已经执行了十几年,学生花费在学习传统工艺上的时间太长,而一些有关先进技术的教学内容因缺乏企业的相应技术支持,无法进行更新,更缺乏与企业生产技术相衔接的专业课程开发体制。

相应企业也因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而缺乏合作的积极性,这就形成了校企合作之间的第一个问题。

2.企业缺乏对校企合作的认识和社会责任感目前我国尚无实行校企合作方面的强制性法律法规,使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缺乏约束性。

校企合作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和途径,更应该是企业的一项社会责任。

在美国、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有法律的明文规定,是企业不可推卸的一项社会责任。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也在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校企协同育人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发展,成为了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展开讨论。

一、问题原因1. 高校与企业文化差异较大高校和企业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组织,其文化和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高校更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传统学术思维,而企业更注重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这种文化差异往往会导致高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认识上的障碍,不利于深入合作。

2. 缺乏双方合作的长期规划与战略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和企业在校企协同育人上缺乏长期的规划和战略,双方往往是临时性的合作,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导致合作效果不佳。

双方应该深入合作,形成长期的合作规划与战略,共同探讨学生培养计划,明确合作方向,以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的发展。

3. 学生实习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由于企业实习人员的培训成本较高,以及对实习人员的审查标准较高,许多企业在提供实习机会上并不积极。

高校与企业在实习安排、实习任务等方面也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导致学生实习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影响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

4. 缺乏专业人才培养的共同标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和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缺乏共同的标准和认识,高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要的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缺乏共同的标准和认识,会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影响校企协同育人的效果。

二、对策建议1. 加强沟通与协调,加快校企合作步伐为了解决高校与企业在校企协同育人中存在的认识上的差异,双方应该加强沟通与协调,促进相互了解,形成共识。

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倾听企业的实际需求,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企业也应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积极参与学生的培养和实践活动。

只有双方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校企协同育人的健康发展。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三 )建 立 高技 能 人 才 的 评 价 、激 励 机 制 。目 前 ,社 会 正 常 的 激 励 机 制 和 评 价 体 制 还 没 有 形 成 , 技 能 劳 动 者 待 遇 过 低 ,高 技 能 人 才 没 有 得 到 社 会 上 足 够 的 重 视 。因 此 ,突 破 比 例 、年 龄 、资 历 和 身 份 界 限 ,促 进 高 技 能 人 才 快 速 成 长 ,培 养 和 吸收 更 多 的 高 素 质 人 才 进 入 高 技 能 人 才 队 伍 。建 立 高 技 能 人 才 岗位 使 用 和 表 彰 激 励 机 制 ,积 极 进 行 评 价 机 制 改 革 ,充 分 发 挥 高 技 能 人 才 的 关 键 作 用 ,完 善 能 力 业 绩 与 工 资 待 遇 相 挂 钩 的 收 入 分 配 办 法 ,以 科 学 的机制 最 大 限度 地激 发高 技能 人 才的 活力和 创 造 力 。
相 应 的 法 律 法 规 保 障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教 育 的 发
展 过 程 中 职 业 教 育 的 法 律 法 规 不 断 完 善 ,从 中 央
到 地 方 陆 续 出台 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职 业 教 育 法 》
和 《关 于 大 力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的 决 定 》等 法 律 和 条
校 企 合 作 存 在 的 问 题 与 对 策
口 张 雅 光
一 、 我 国校 企 合 作 模 式 的种 类 及 特 征 (一 ) “企 业 配 合 ”模 式 。这 种 模 式 的 特 征 是
以 学 校 培 养人 才 为 主 体 ,企 业 处 于 “配 合 ”的 辅 助 地 位 。人 才 的 培 养 计 划 和 目标 主 要 由 职 业 院 校 提 出 并 制 定 ,并 承 担 大 部 分 培 养 任 务 。企 业 只 是 根 据 学 校 提 出 的 要 求 ,提 供 相 应 的 条 件 或 协 助 完 成 部 分 (主 要 是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的 培 养 任 务 ,主 要 采 取 提 供 教 育 资 源 的 方 式 ,例 如 投 入 设 备 和 资 金 在 校 内 建 立 实 训 基 地 ,利 用 企 业 资 源 建 立 校 外 实 训 基 地 ,以 及 派 出 一 些 技 术 专 家 担 任 名 誉 教 师 等 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为了克服高校扩招后师资不足、毕业设计与工程实践脱节等缺陷,不少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将学生送至企业,并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与高校教师联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指导,从而极大地减轻了高校师资不足、题目陈旧等压力。

实践也证明,这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非常有效的一种模式。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也出现诸多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摆在教师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常见问题
(一)企业的合作愿望不高,学生身份尴尬
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的一个关键环节是
有企业愿意接收学生入驻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在全球金融危机、企业经营压力陡增的大环境下,同时考虑到技术保密、组织管理等因素,不少企业把接收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当成一种负担,合作的愿望也不高,很少企业愿意主动要求学生入驻去开展毕业设计。

总结起来,接收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企业主要通过下面几种途径而落实的:一是已经与学生签订了就业协议的企业;二是教师通过私人关系联系的企业;三是学生通过家长帮忙联系的企业;四是成为学校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

不管企业的来源是那一类,由于学生的身份为“学生”,与企业没有明确的雇佣关系,对企业而言,即是一种“外人”。

因此,企
业为学生所提供的资源往往非常有限,学生入驻企业后,身份尴尬,很难融入企业的氛围中,让其开展毕业设计也就显得勉为其难。

(二)毕业设计选题不当
理论上,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优势应当是选题的企业化、真实化,也就是让学生结合企业的实际来选择合适的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

但实际情况是,由于企业的研发计划大都是一年前就制定好的,同时考虑到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很少企业放手让学生深入其研究和设计的工作中去,大多是让学生从事整理文件、文字处理、抄绘图纸等没有技术性的重复工作;更有甚者,极少数企业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将学生当做操作工长期放置到生产线上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筛选到合适的选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不少学生在企业折腾了几个月,结果毕业设计的选题竟然是“某某工作体会”之类的总结报告。

当然,也有个别企业是想真正把学生用起来的,但是,迫于成本压力,企业往往很难给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综合的、全面的题目。

更有甚者,有些企业要求学生开展一些与所学专业没有多大关联的题目,这些题目在深度和难度上,大多达不到本科毕业设计的要求。

(三)过程监督缺失
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后,由于受到空间距离的限制,学
校的指导教师无法直接接触到学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整个工作动态。

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实质是脱离了学校的监督的。

而对于企业而言,由于其没有与学生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学生还不是企业的正式员工,企业的很多规章制度对学生是没有约束的,
因此,企业对学生的监督也很难落实到位。

上述现象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整个毕业设计过程处于监督缺失的状态,而监督缺失则很容易引发各种不良事故,从而影响学生人身安全和毕业设计的质量,甚至会引发学校和企业企双方的纠纷。

(四)成果不理想
基于上述原因和现象,不少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其毕业设计成果问题多多,具体表现有题目与内容不对应、选题严重偏离所学专业、设计内容过分简单、图纸不规范、设计说明书胡编乱造、答辩时一问三不知等。

二、对策分析
针对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
题,通过摸索,我们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对策予以改进和完善。

(一)提高企业的合作愿望,明确学生的身份
针对企业合作愿望不高的问题,可首先从感情上着手,对确定为合作对象的企业,每年派出一组专业教师到企业定期走访,加强双方的联系,让双方的相关人员由于“见过面、聊过天”而沟通起来更加顺畅。

其次,在“利”方面进行调整,一是结合教师的专业背景,利用学校的实验条件,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二是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量对半拆分,一半给予学校指导教师,另外一半给予企业的指导工程师,即给予企业工程师合理的经济报酬,从而提高企业工程师的积极性。

同时,明确学生的身份为“在企业实习的在校生”,企业参照试用期员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除从事企业指派的活动外,其
所言所行由学校负责。

学生可根据企业的要求,与企业签订技术保密
协议,减少企业的顾虑;同时,为降低学校和企业对学生人身安全事故的风险,学校还可给每名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二)重视毕业设计的选题和开题
选好题目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选题应结合学生所在企业的生产实际,同时参考本科毕业设计总体要求,既不能片面提高题目的难度,也不能过于简单,更不能与所学专业毫无瓜葛。

难度过高的题目,往往会打击学生的工作信心;过于简单的题目,学生的能力得不到足够的锻炼;而与所学专业毫无瓜葛的题目,将会荒废学生所学专业。

为了使毕业设计题目符合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要求,可实行双导师指导制。

双导师指导制就是学生有两个指导教师,一个是企业为学生指定的指导教师(一般为经验比较丰富的工程师),另一个是学校学校的指导教师。

企业指导教师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其
个人专长,筛选出若干题目,并在与学校指导教师共
同商量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进行选题,从而既保证题目的质量,又兼顾企业的需求,更考虑了学生的兴趣。

确定好题目后,学生将毕业设计任务进行分解,并将分解的任务一式三份书面化,学生、校企双方的指导教师各执一份,并将其作为进度检查的依据。

此后,学校教师指导学生开始逐步完善相关的过程资料,如开题报告、实验数据记录、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通过加强这些过程文件的完善,促使学生主动细化任务,提高设计的兴趣和信心。

(三)加强过程监督,规范管理毕业设计是一个时间跨度较长的实践教学环节,对教学管理人员而言,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

可制订、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让过程监督和管理更加程序化、规范
化。

具体而言,主要可从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签订校企双方的合作协议。

学生确定进行毕业设计的企业后,学校与企业签订协议,协议中明确学生在企业的身份、时间、工作内容和应遵守的纪律等,让企业对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减少企业的后顾之忧。

2签订学校与学生间的协议。

作为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学生应该对其一言一行负责。

因此,学生离校前,学校与学生签订外出毕业设计协议,明确学生外出毕业设计的权利和义务。

特别是,协议中明确学生对自己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要负完全的责任,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3完善指导教师到企业的走访和现场指导制度。

为了准确、
及时地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进展,并及时处理学生在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度,可完善指导教师走访企业的制度,制度中规定每名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的指导教师应到企业中走访并现场指导最少一次。

4加强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工作是毕业设计过程中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中期检查中不走形式,而是落到实处,对找学生的开题报告,按时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进行逐一检查,并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与企业工程师一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完善毕业设计的成绩评价与总结工作毕业设计的最后环节是毕业成绩的评定,由于毕业设计的成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毕业
与否及学位证等问题,应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实行指导教师
自评和盲评制度。

学生毕业设计的出成绩由四个方面组成:校内指导教师给所带学生打分,即校内自评,权重占25%;校外指导教师给所带学生打分,即校外自评,权重占25%;盲评,占25%;答辩成绩,占25%。

在上述4个成绩的评定中,答辩是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整个毕业设计阶段工作成果的最终检验。

在答辩时,应重点考核学生“为什么要这样想、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引导学生注意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中的差别,提高学生的创新能
力。

最后,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离校后,学校可利用暑假时间,组
织相关教师到学生集中的企业进行回访,并与企业相关的管理和
技术人员座谈和总结,为开展下一届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