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
“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原文及解释
“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原文及解释名句: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摘自:《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解释: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完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懂得了阅读作品的正确方法。
万章章句上·第四节原文: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
舜见瞽瞍,其容有蹙。
孔子曰:‘于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孟子曰:“否。
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尧老而舜摄也。
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
’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
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此之谓也。
书曰:‘只载见瞽瞍,夔夔齐栗,瞽瞍亦允若。
’是为父不得而子也。
”。
以意逆志名词解释
以意逆志名词解释
以《以意逆志名词解释》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
‘以意逆志’是一个古老的谚语,它源于汉代,是孔子所说的,意思是“有志者自强,不以挫折为终”。
这句话所表达的内容让人们回想起自强不息的勇气,尤其是针对拼搏精神。
不以世俗来期待人类的行为,而是以非凡的力量对抗困难和逆境,以此来达到自身的成功。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名词具有“以意逆志”的思想含义。
其中,“勇气”是一个最重要的词语,它令人感到激励,代表着想要超越自己、勇于追求梦想。
而“抱负”一词则展示着一种积极的精神,让人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并勇敢去实现。
另一个重要的名词是“励志”,这词的意思是“鼓舞自己的信心,以便实现目标”,它是一种实践,帮助我们拥抱挑战、克服困难,以达成我们的愿望。
此外,还有“求知”一词,它代表着持续学习的态度,以革新的思维,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把握。
而“宽容”则展现了对他人的关怀,让我们不轻易被世俗所左右,而“敬畏”也是让我们追求更高目标的一种精神。
以上这些名词都具有“以意逆志”的思想,它们为我们把握人生提供了启发,让我们不断前行,勇敢地应对挫折。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虽然拥有众多神通,但却仍然在精神上也遇到许多困境,但他仍然用顽强的毅力战胜了一切,这便是“以意逆志”的精髓所在。
总之,通过对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以意逆志”的精神所在。
这种精神不仅蕴藏在以上所提到的几个名词之中,而且也蕴
藏在每一个人的内心。
我们不仅要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且还要有毅力去实现它,这是我们追求成功的基础。
只有将这句谚语融入到一个人的内心,才能够让自己在困难面前拥有勇气,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意逆志_知人论世》(定)
知人论世
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 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 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 ——鲁迅
知人论世
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 了解作者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怎样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鉴 赏诗歌呢?
明确: a.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 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李白—— 豪放飘逸 (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 伟瑰丽,奔放豪迈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杜甫—— 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 语意的停顿挫折。)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境遇不同, 诗情有别
欣赏李清照的两首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 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 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 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
以意逆志 是孟子提出的一种欣赏诗歌的基本 方法。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指拘 于文字而误解整个语句的意义) ,不以辞害志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就是说,我们在解说、 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 更不能拘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 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 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 意。
注释 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qiāng:古代的一个民族。
表 达 边 关 戍 卒 的 思 乡 之 情
以意逆志说名词解释
以意逆志说名词解释《列子》:“先生(老子)行于万物之所终始,而不为事物之所拘,虽终日号而不惰。
”“拘”,束缚、约束。
这句话说明“以意逆志”的必要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说过:“以意逆志,是圣与学之间也。
”韩愈所谓“以意逆志”,就是用已有的思想和主张来推测作者的意图。
用自己的观点去推测他人的意图,这是一种道德品质问题。
韩愈说:“求仲尼之意而不得也,我独得之矣。
”如果你能找到孔子的真实意图,那么你就能理解《春秋》了。
孔子在世时,没有流传下任何著作。
在他死后,弟子们把他平生的言论记录下来,编成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
可见,孔子在写《春秋》时,并没有一定的主张和目的。
只是因为当时存在各种学派,其中有许多对《春秋》内容进行歪曲和附会,才使孔子发愤写了这部书。
“以意逆志”就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力去揣摩作者的真实意图,从而达到理解作者的目的。
因此,“以意逆志”也是接近或理解作者思想和创作动机的重要方法。
《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老彭”,即老子,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周朝末年的思想家,教育家,后世称他为“老子”。
他一生没有做官,过着清贫的生活。
“窃比于我老彭”即是说老子自以为可以和我彭祖相提并论。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强调老子崇尚自然,提倡无为而治。
“子”是先生的尊称,老子自己称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正是用这种谦虚的态度表现自己。
老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战国之交,诸侯混战,百家争鸣。
一些贵族子弟不愿学习,便打起老子的旗号,来标榜自己的不同凡响。
韩愈称赞老子“以其玄虚,不以为重,推而让之天下之贤豪。
”由此可见,老子所主张的无为而治与孔子儒家所推崇的仁义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近代哲学家胡适认为:“从事于文字,或对于艺术,随意随情,不尽合于法度,而人各有其自得之趣。
随意随情,未尝无法度也。
即以诗律言之,有格律诗,亦有拗体,有绝句,有排律,随意所之,无有定规。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名词解释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名词解释
1. 以意逆志啊,就好比你读一本书,不是只看字面意思,而是要用心去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深层情感和意图呀!比如说读李白的诗,你得透过那些豪迈的词句去感受他的壮志豪情。
2. 以意逆志呀,不就是像侦探一样,从文字中寻找线索,去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嘛!就像读鲁迅的文章,要去挖掘那些文字背后对社会的批判和期望。
3. 以意逆志呢,简单说就是你得设身处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想,去理解作品呀!好比读李清照的词,要体会她在不同境遇下的情感变化。
4. 以意逆志啊,这可真是个有趣的事儿,就如同和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你读苏轼的词时,不就是在和他交流人生感悟吗?
5. 以意逆志呀,这不就是尝试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嘛!比如你看曹雪芹的《红楼梦》,得去感受他笔下人物的喜怒哀乐。
6. 以意逆志呢,其实就是努力理解作者为啥要这样写,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呀!像读杜甫的诗,要明白他对百姓的那份关切从何而来。
7. 以意逆志啊,不就是要我们打破表面,深入探究嘛!就好像读莫言的小说,得去探寻他构建的那个独特世界的意义。
8. 以意逆志呀,这简直就是在挖掘文字里的宝藏呀!你读泰戈尔的诗,不就是在寻找那些能触动你心灵的东西吗?
9. 以意逆志呢,不就是让我们和作品产生共鸣嘛!就如同听一首悲伤的歌,你能感受到歌手的那种哀伤。
10. 以意逆志啊,就是要我们用自己的心意去揣测作者的志向呀!比如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要去体会那个时代人们的奋斗和追求。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我们理解文学作品、走进作者内心的重要途径,能让我们更好地领略文学的魅力。
以意逆志的名词解释
以意逆志的名词解释意逆志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意”、“逆”、“志”三个字构成。
下面就来分析和解释一下这个词语的含义。
首先是“意”。
意指心中的想法、意图、观点或态度。
它是内心思想和感情的表达,是人类在行动前所思所想的动力和目标。
人们的意可以表现为一种期望、愿望、目标、意向等。
接着是“逆”。
逆指违背、相反、反向等。
它表示与原本情况或预期状态相悖,具有相反的特点或趋势。
逆可以指违反伦理道德、冲破规则、违背传统等方面的行为。
最后是“志”。
志指志向、志愿、志气等。
它表示一个人立志追求的目标、抱负和追求的精神状态。
志是一个人心中的信念,决定了一个人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奋斗的坚定与毅力。
因此,意逆志是指一个人内心中的想法、观点与原本的预期或规范相悖,却又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抱负。
这个词语强调了人的意向和志向的坚持,即使在面对不同意见或违背常规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决心追求自己的理想。
意逆志的概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特别是和儒家思想的道德规范相悖。
在儒家思想中,人应该遵循社会伦理和道德准则,追求个人的道德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但有时候,个人的意见和追求可能与传统道德规范发生冲突,这时就需要坚持自己的意愿和志向,并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意逆志在现代社会也有其重要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社会、学校和职业等,这些因素会对一个人的意见、观点和志向产生一定的压力和限制。
但是,一个有意逆志的人会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不被质疑和批评所动摇,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力。
在职场中,一个有意逆志的人可能会拥有追求卓越的品质,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和抱负,不受外界的干预和质疑而持续地努力奋斗。
在创新与创业方面,意逆志也是一种重要品质,因为创新和创业不仅是对传统的挑战和突破,更是对个人或社会的现状和思维模式的重新解读和颠覆。
只有具备意逆志的人,才能在追求与众不同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实现个人的突破和社会的进步。
以意逆志说名词解释
以意逆志说名词解释“意逆志说”也称“以意逆志”,“主神客意说”、“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汉代王充所提出的哲学命题。
意即人心对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具有认识能力,并能产生某种看法,发出见解;志指事物的内容或性质。
即把自己的思想、愿望等加到事物上去,认为这个事物就是如此。
晋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广譬》指出,凡人之所见闻者,莫不起于心,是其意所以起也。
而心不可见,故知意者,得其意而已。
知意者,所谓得其意也。
知其意者,意与所知皆得也。
意,知意之所以生。
所以能见,但缘心见而已。
心虽见意,亦未必自见其意。
不过是本其情见意,当然相见耳。
意,因言而显,言由意而出。
义从言中,意以义表。
意之与言,由言及意,非二也。
所谓见者,但顺于事理而言之也。
能言者,所谓能逆于意而见之也。
虽然,由意知言,终无会得意言者也。
以意逆志,言始虽同,而行则乖矣。
虽说所论,同是显意。
故无有言而自显其所言,谓之会意。
言无有会,志不相合,谓之逆志。
若使互相会得意志,虽理各异端,而事无乖失,其尽一理也。
人能会意,心无不照,故立形器制度。
人能逆志,顺性任情,故任道自然,不须强勉。
然则意为之主,无待于言,言以明意,无适于事。
意之所向,无往不通,言之所通,无往不应,心有不会,随意乃见。
性有自然,非可强勉,有善意者,不得恶意。
有善言者,不得恶言。
有欲利者,不得害利。
有病苦者,不得祸患。
故无心之性,有性自然,意从性生,不由外铄。
故圣人不强勉以致道,而众人日以自修。
学者不须自致,而致知不无渐于外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王侯不仁,以天下为虚舟。
实天下之所有,虚天下之所无,而不争之。
信己之私欲,效彼之贪得,所受者弊而有穷,所施者广而无极,谓之天德,岂仁者心之所同哉!是以老子、庄周,忘己之意,用心推物,此以意逆志也。
由于后来道教长期的崇奉和实践,“意逆志说”逐渐演化为不仅包含辩证唯物主义因素,而且具有宗教色彩的哲学命题。
以意逆志说的宗旨,是企图把人的思维活动中的认识过程,与作为物质存在的客观世界区别开来,以人类的认识能力来代替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质。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定稿)
陆游在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今杭州) 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皇帝召见时对 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 适。”之后,陆游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一诗。 后者更加蕴藉含蓄,表达的是不被重用的悲 愤,却用明媚的春光和闲适的生活来反衬。风格 上,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3、 除了《书愤》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 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 出师北伐。 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 诸葛亮?
《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世 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 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 宗任命他权(代理)严州(今浙江建德)。《书 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 重感情。全诗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 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 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 切忧虑。
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 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 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思考: 陶渊明生平为人及作品特点? 杜甫的生平为人及作品特点? 李白的生平为人及作品特点? 李商隐? 李清照?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
比较主旨、手法 P19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一首,前三句写昔时的繁盛,后 一句写今日的凄凉,鲜明对比 ,写出人事 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 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 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 感。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名词解释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名词解释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名词解释:此说认为,人的行为是受人的思想支配的。
如果不顾及行为的后果,人就会做出与内心相悖的事情。
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和是非之心。
恻隐之心,使人对不合乎道德标准的行为感到厌恶,从而去矫正它;羞恶之心,使人对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感到羞耻,从而去克服它;是非之心,使人对是非问题感到明了,以正确的言行去遵循它。
如果用心理学术语来讲,它属于意志过程,表现为一种力求改变自己心理活动的趋向,而且这种趋向要符合于事物应该发展的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以意逆志”,就是用人的意志去干预客观世界,强制客观事物按照人的愿望发展。
孟子说:“‘善,吾不得而见之矣。
得见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得乎诸侯为大夫,得乎大夫为卿,卿为士,大夫辅世君,士食于君,凡有四方,虚其心,行其礼,乐其所乐,哀其所哀,而终其天年。
此圣人之治也。
”《孟子·尽心下》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名词解释:此说认为,人的行为是受人的思想支配的。
如果不顾及行为的后果,人就会做出与内心相悖的事情。
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和是非之心。
恻隐之心,使人对不合乎道德标准的行为感到厌恶,从而去矫正它;羞恶之心,使人对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感到羞耻,从而去克服它;是非之心,使人对是非问题感到明了,以正确的言行去遵循它。
如果用心理学术语来讲,它属于意志过程,表现为一种力求改变自己心理活动的趋向,而且这种趋向要符合于事物应该发展的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的“以意逆志”,就是用人的意志去干预客观世界,强制客观事物按照人的愿望发展。
人所以有心,所以能有意志,就是因为人具有三个根本的条件:第一,人有感觉器官,有分别美丑善恶的能力。
第二,人有思维器官,能够思考。
第三,人能够决定自己的行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湘夫人》 1.帝子降兮北渚, 目眇眇兮愁予 。 2.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3.荒忽兮远望, 观流水兮潺湲 。 4.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5. 时不可兮骤得 ,聊逍遥兮容与。 《拟行路难》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 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
• 《湘夫人》 • 1.思公子兮未敢言 ( 古义:湘夫人。今义:年轻男子的尊称。) • 2.蛟何为兮水裔 • ( 古义:边。 今义:后代。) • 3.捐余袂兮江中 • ( 古义:抛弃。 今义:捐赠;献出)
• 知识点六:名句默写
• • • • • • • •
《长恨歌》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2.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 3.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4.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5. 6.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 7. 春风桃李花开夜 ,秋雨梧桐叶落时。
• 怎么做到以意逆志? • 1.我们首先要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 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 2.我们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对欣赏古 典诗歌也有很大的帮助。 • 3.如果我们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 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有时还会超出诗人 创作时的原意,生发出新的旨趣。
知人论世
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 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 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 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 • • • • • • • • • • • •
《蜀相》 1.顾 三顾频烦天下计 ( 拜访 ) 赢得仓皇北顾 ( 回头看 ) 大行不顾细谨 ( 考虑 ) 顾计不知所出耳 ( 只是 ) 2.济 两朝开济老臣心 ( 扶助 ) 夕济兮西澨 ( 渡水 ) 3.寻 丞相祠堂何处寻 ( 寻找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平常 )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不久 )
以意逆志名词解释
以意逆志名词解释以意逆志是指一个人的意愿和愿望与他的行动和行为相悖背离的现象。
意指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和愿望,是个人的内在动力和动机。
志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和理想,是个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当一个人的意愿与他的行动相矛盾、相反甚至背离时,就可以说他的意逆志。
意逆志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比较常见,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解释这种现象。
首先,意逆志可能源于个体的内心冲突。
一个人的内心有时存在着不同的欲望和需求,而这些欲望和需求之间可能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例如,一个人可能有理想的职业目标,但他却选择了一个与之完全相反的职业,这可能是因为他的行动更多地受到了他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和生活条件的限制,而不是他内心的意愿和志向。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内心冲突导致了意逆志的现象。
其次,意逆志可能源于外部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和他人的期望对个体的意愿和志向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当个体面对来自外部的巨大压力和期望时,他们可能会违背自己内心的意愿而选择行动。
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外界的压力而选择了一个不符合自己兴趣和志向的职业,这样的行动可能与他内心的愿望相悖,形成了意逆志的现象。
此外,个体的人生经验和成长背景也会对其意愿和志向产生影响,导致意逆志的现象。
个体的意愿和志向不仅受到个体内部的动机和需求的影响,还受到外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可能没有得到他所需要的家庭或教育支持,使得他的意愿和志向受到了限制,最终导致了意逆志的现象。
总而言之,意逆志是指一个人的意愿和愿望与他的行动和行为相背离的现象。
它可能源于个体的内心冲突、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体的人生经验和成长背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在理解和解释意逆志的现象时,我们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并思考如何从个体和社会的角度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意愿和志向。
以意逆志的名词解释
以意逆志的名词解释
"以意逆志"指用自己的心思去揣度别人的意图,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含贬义。
以意逆志(拼音:yǐyìnìzhì)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上》。
成语寓意
孟子的以意逆志包含了对艺术欣赏的深刻理解:仅从表面的文字和词句理解作品,就会曲解作者的本意。
他强调要全面分析诗的整个篇章和正确理解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它告诫人们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以意逆志的名词解释
以意逆志的名词解释以意逆志的意思是:心之所欲,必从其意;意之所欲,必从其志。
意思是说,人们对于不同事物的欲望,都应该按照它本来的意志,而不要违背它的愿望。
比喻不能做违背自己本意的事情。
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在中医学上的体现。
最早出自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余尝考古今医书,内妇人方脉为多,然皆以意逆志,多不能参合,间有一二合者,亦皆偏执一隅,非其全体。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句话也可理解成“反其意而行之,故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以意逆志的基本思想是“心之所欲,必从其意”。
在佛教、道教等宗教里面,他们认为人们的命运是由神主宰的,所谓“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即是此意。
2。
以意逆志的故事黄帝轩辕氏和蚩尤大战,蚩尤被打得大败,准备逃跑。
他的坐骑夸父看见了,追赶上去。
当夸父快要追上蚩尤时,蚩尤突然大叫一声,使地面裂开,出现一条大缝。
夸父回头一看,见是自己的影子落在后面,便退回去了。
炎帝见蚩尤兵败,很高兴。
他乘蚩尤不备,亲率兵将杀入冀州城。
蚩尤军大乱,被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九黎族人乘机复仇,把蚩尤的头砍下来,挂在军旗上示众,并且发誓说,要把黄帝斩尽杀绝。
有一个名叫方相的部落首领向黄帝求和,黄帝说:“你们与我无怨无仇,怎么这样狠毒呢?”蚩尤死后,他的部落仍继续互相残杀,没有停止。
黄帝派应龙攻杀冀州蚩尤军,蚩尤兄弟八十一人被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涿鹿之战。
黄帝还令大力神夸父助战,以绝其患。
2。
原文轩辕见蚩尤兵势甚盛,又值天雨,军士皆疾,乃召诸侯曰:“蚩尤最为暴,常为无道,吾欲伐之,恐弗能取胜。
诸侯有意助者,吾请谁可伐者?”应龙进曰:“蚩尤善于用兵,若用得其术,则为轩辕师矣。
”黄帝曰:“可!”乃召夸父,问曰:“此地广大,水深难渡,可有办法?”夸父曰:“办法到是有一个,只是……但凡世上之事,虽人力可为,亦要顺天而行,不可逆天而行,逆天之事,吾不为也。
”黄帝曰:“那如何是好?”夸父答道:“如若要知吾办法,需待我族祭祀大典结束之后方可告知。
以意逆志名词解释
以意逆志名词解释
“意逆志”原是一则慨叹诗,但一直以来,它被广泛用于形容一种特殊的心态:思想反转,心境转变,将反面的事情变成积极的一面,引领自己走出困境。
其实,以意逆志解释,其定义远不止一句诗,它是一个模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发掘机遇,推动我们获得成功。
首先,意逆志解释会帮助我们改变观念,而观念之变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我们看到事物客观而又理性的一面,而不是困于文化和情绪的视角。
它也能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某件事情,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它,从而跳出既有思维的框架去审视和解释。
其次,意逆志解释可以帮助我们探寻可能性。
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少人能够从正面去考虑,而意逆志解释正是提供了一个可能性,它能够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找到一些新的可能,从而帮助我们找到出路。
再者,意逆志解释还可以让我们建立一种弹性的思维。
它教导我们,在脑海中创造一个更大的思维空间,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一概而论。
它也教会我们,即使情况不利,仍然要保持一颗弹性心,从中找出积极的一面,激发出我们的潜力。
最后,意逆志解释可以教会我们接受失败,积极地应对挫折,坚定地寻找成功之道。
这样,我们就能够洞察局势,果断地做出抉择,用意逆志解释去改变局面,帮助自己迈向成功。
以意逆志解释,看似面对困境时看似放弃,实则是一种积极的态
度,它能帮助我们反弹,引领我们走出困境,获得成功。
每个人的处境不尽相同,意逆志解释就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困境,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出路。
只要不屈不挠地坚持,总会有一些惊喜在等待我们,只要意逆志解释,就会有不一样的机会等待着我们。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名词解释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名词解释以意逆志说:孟子的“性善论”主张,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和善良的天性。
这种学说在宋代朱熹那里得到发展并成熟起来,后世称作“四端”说或“四善”说。
它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传统封建社会教育儿童的基本原则。
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
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
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人之所以有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特点,即区别于禽兽者,乃是由于人类能够群居而且有语言文字。
因此,人们必须遵循共同的规律才能形成稳定的社会组织。
但是,每个人又有各自独立的人格尊严与价值追求,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从事符合自己需要的活动,进而去获得满足感。
如果盲目地听命于外界环境及权威的指挥,只知随波逐流,无异于木偶;反之,如果顺着客观条件走,虽然可能暂时安逸舒服些,却终究难免失败。
人们对待万事万物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其品质优劣高下。
人的好恶倾向,常常影响着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
人的气质禀赋不同,使得人们彼此间存在差异。
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人类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
《孟子》一书中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例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等。
其中的“性善论”和“性三品”说最为著名,而“性善论”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
以意逆志的名词解释
以意逆志的名词解释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经常会面临各种抉择和困难。
有时候,我们会被他人的期望和社会的规范所束缚,但与此同时,内心的声音也在不停地告诉我们去追寻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这种状态被称为“以意逆志”,意味着我们用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来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向,而不仅仅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
以意逆志的概念源于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理论,在心理学和哲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强调个体应该坚持自己的内心声音,追随自己的激情和意愿,而不是被外界的压力和期待所左右。
它鼓励人们摒弃那些不符合自己内心愿望的选择,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并通过积极努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意逆志的路径并不容易。
当我们选择追求自己内心所向往的事物时,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阻碍。
首先,社会的期望和规范常常与我们的内心声音不同。
我们可能被告知要选择一个稳定的工作,追求金钱或地位,而忽视了我们真正热爱的事业。
这也让我们感到困惑和矛盾,因为一方面我们想追寻内心的激情,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外界的压力。
其次,以意逆志还需要勇气和决心。
当我们选择追求自己的内心声音时,我们可能会面临失败和困难。
由于我们的选择与传统观念不同,我们可能会受到批评和质疑。
这些困难可能会使我们感到动摇,甚至考虑放弃。
然而,只有坚定的决心和对自己的信任,才能战胜这些挑战,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
此外,以意逆志也需要自律和自律能力。
在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条不紊地计划和执行。
我们必须克服拖延和怠惰的倾向,坚持不懈地追求我们的目标。
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牺牲一些短期的享受和舒适,为了更长远的目标而努力。
然而,以意逆志也带来了巨大的回报。
当我们追求我们真正热爱的事物时,我们将感到更加充实和满足。
我们会为自己的选择感到自豪和满意,并且能够给予更多的才华和激情。
除此之外,我们也更有可能取得成功,因为我们投入了更多的努力和热情。
总之,“以意逆志”是一种选择追随内心声音的生活态度。
它强调个体应该摒弃那些不符合自己内心愿望的选择,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
带逆字的成语
带逆字的成语带逆字的成语:以意逆志、莫逆于心、逆取顺守、逆理违天、大逆不道。
1、以意逆志[ yǐyìnìzhì]【出自】:《孟子·万章上》:“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解释】: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2、莫逆于心[ mònìyúxīn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大宗师》:“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解释】:心中没有抵触。
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然后相交未好友。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3、逆取顺守[ nìqǔshùn shǒu ]【出自】:《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而以取顺守之。
”【解释】:逆:背叛;顺:合理。
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人篡权4、逆理违天[ nìlǐwéi tiān ]【出自】:汉·荀悦《汉纪·孝武帝纪》:诚逆天违理而不见时也【解释】:逆:违反;悖:违背。
违背天道常理不在这个时候。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违背常规5、大逆不道[ dànìbùdào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
【解释】: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
天下无法无法容纳,破坏秩序的人,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其他更多:倒行逆施、危言逆耳、贼臣逆子、莫逆之交、莫逆于心、逆流而上、忠言逆耳、逆风恶浪、逆天犯顺、横行逆施、逆道乱常、逆臣贼子、逆子贼臣、罪逆深重、谋逆不轨、穷凶极逆、逆阪走丸、逆行倒施、逆天暴物、难以逆料、逆天违众、逆耳之言、逆取顺守、逆施倒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从内容上看,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张诗表明了什么看法?
近
表达了作为应试举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子在考试前所特有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的不安和期待的心
酬朱庆馀
唐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主观感受和生活 体验对理解诗句的 作用
漫步山林,悠闲看景。路途之远、气候之 寒、山径之险、天色之晚凸显枫叶之美,爱赏 之深。
整体把握,由表
丰乐亭游春
及里,由浅入深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庭前踏落花。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世态冷暖的感叹。
何文焕的批评是有道理的。他的批评,指出了体现了对这种死扣词句的做法的 否定,其实也暗合了“以意逆志”的诗歌理解的方法。
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了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 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意:①作者之意;②读者之意。
志:作者之志,作品之志。
逆:①迎受、接纳;②考证、探究;③追溯、反求。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 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 改得如何?
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 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此诗之意,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 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这正是用“以意逆志” 的方法批驳了他人的谬误,显得合情合理。)
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 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 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 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 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 供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对理 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试比较李清照《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 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 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新婚未久却要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 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作。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 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声声慢》这首词写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这首词是在国破家亡、流落异地时写的, 词中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 上了时代的烙印。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篇悲秋 赋。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 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凉州词
边塞诗
唐-王之涣
孤独、哀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戍 边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卒 关
所以解释诗的人,不能因为文字而误解词句,不能因为词句而误解主 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揣摩诗歌主旨的 方法。
以意逆志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 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 作者的本意。
用 自己的切 推测 身体会
作者写作诗 歌的本意
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 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 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 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情。 张诗肯定了朱
庆余的才能,暗示 他不必为这次考试 担心。
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 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 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
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都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 国都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如果认为 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上溯古代的优秀人物。吟咏他们的诗,读 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黄河之水天上来”, 是李白在说梦话吗?
没有“以意逆志”,不了解诗人 创作的目的和表达的特点。由于 诗人向黄河上游望去,看到水天 相接的磅礴气势,写出他真实的 内心感受和体验,也符合常人的 感觉。用意并不注重说明黄河的 真正源头在那里。
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 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 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 问。你认为他的错误出在 哪里?
。
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 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
门。
用了门可罗雀的典故,写了诗人家门前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
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
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燕 子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 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 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 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小雨如丝一般,似乎是要将春天网住;
落花满地,残叶堆积,时间已近黄昏;
下面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车马尘嚣不会进入这门可罗雀之处;在
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鸟雀的叽喳声中我独自将门掩上。
春日即事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
李弥逊①
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句借景抒情,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
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思苦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qiāng:古代的一个民族。
乡寒
准确理解语词的 特定含义,判断诗 人的情感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 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 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如梦令》此首小令,为作者年轻时词作。这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 “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 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白描的艺 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然。 朴实无华,给人以强列的美的享受。
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 词句,以文害辞。“酒肉”借 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可 硬拆来理解。
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为,作者在苛 求“商女”。你认为呢?
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曲解。用 “以意逆志”的方法去理解,就会得出正 确的结论,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 谴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征歌买笑, 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