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 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境遇不同, 诗情有别。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 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练习一
学生讨论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 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切忧虑。
1
凉州词 唐-王之涣 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
3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 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 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
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2
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练习二、《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世事”的感慨, 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严州 (今浙江建德)。《书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 感情。全诗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 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孟子的文学思想

论孟子文学思想孟子作为孔子之后的儒家著名代表人物,其思想体系基本继承孔子的“仁”学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孟子的文学批评思想则向着文学的接受和批评方面发展,这一点和孔子有所不同。
在文学接受和批评方面,比较著名的是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养气”和“同乐”“同美”思想。
一、“以意逆志”说“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重要的文学接受思想。
《孟子·万章上》中,孟子针对咸丘蒙对《诗·小雅·北山》理解上的偏颇,提出了“以意逆志”的文学读解方法: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
《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 靡有孑遗。
’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显然,咸丘蒙对《诗·小雅·北山》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两句诗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这不正确之处,按孟子的意思,就在于他没有抓住诗人之志,而是断章取义地理解诗句,那自然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孟子认为,此诗的关键之处是“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诗·小雅·北山》),即孟子所说的“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因为这首诗是讽刺国王任用大夫劳逸不均,善恶无别的,因此,诗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绝对不是以实言之,而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就如同《诗·大雅·云汉》中所说的“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一样,并不是实指,而是一种虚夸。
“以意逆志”的方法虽然是针对《诗经》的正确理解而提出来的,但是孟子也把它应用到其他文学作品的接受上。
《孟子·尽心下》云: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名词解释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名词解释
1. 以意逆志啊,就好比你读一本书,不是只看字面意思,而是要用心去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深层情感和意图呀!比如说读李白的诗,你得透过那些豪迈的词句去感受他的壮志豪情。
2. 以意逆志呀,不就是像侦探一样,从文字中寻找线索,去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嘛!就像读鲁迅的文章,要去挖掘那些文字背后对社会的批判和期望。
3. 以意逆志呢,简单说就是你得设身处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想,去理解作品呀!好比读李清照的词,要体会她在不同境遇下的情感变化。
4. 以意逆志啊,这可真是个有趣的事儿,就如同和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你读苏轼的词时,不就是在和他交流人生感悟吗?
5. 以意逆志呀,这不就是尝试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嘛!比如你看曹雪芹的《红楼梦》,得去感受他笔下人物的喜怒哀乐。
6. 以意逆志呢,其实就是努力理解作者为啥要这样写,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呀!像读杜甫的诗,要明白他对百姓的那份关切从何而来。
7. 以意逆志啊,不就是要我们打破表面,深入探究嘛!就好像读莫言的小说,得去探寻他构建的那个独特世界的意义。
8. 以意逆志呀,这简直就是在挖掘文字里的宝藏呀!你读泰戈尔的诗,不就是在寻找那些能触动你心灵的东西吗?
9. 以意逆志呢,不就是让我们和作品产生共鸣嘛!就如同听一首悲伤的歌,你能感受到歌手的那种哀伤。
10. 以意逆志啊,就是要我们用自己的心意去揣测作者的志向呀!比如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要去体会那个时代人们的奋斗和追求。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我们理解文学作品、走进作者内心的重要途径,能让我们更好地领略文学的魅力。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定稿)

陆游在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今杭州) 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皇帝召见时对 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 适。”之后,陆游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一诗。 后者更加蕴藉含蓄,表达的是不被重用的悲 愤,却用明媚的春光和闲适的生活来反衬。风格 上,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3、 除了《书愤》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 及诸葛亮的《出师表》,称颂诸葛亮的 出师北伐。 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 诸葛亮?
《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世 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 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 宗任命他权(代理)严州(今浙江建德)。《书 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 重感情。全诗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 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 中汲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 切忧虑。
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 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 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思考: 陶渊明生平为人及作品特点? 杜甫的生平为人及作品特点? 李白的生平为人及作品特点? 李商隐? 李清照?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
比较主旨、手法 P19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越中》一首,前三句写昔时的繁盛,后 一句写今日的凄凉,鲜明对比 ,写出人事 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苏台》一首,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 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 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 感。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名词解释(一)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名词解释(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名词解释1. 知人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对他人有深入了解的能力或行为•例子:例如,一个人能够通过观察、对话和分析来了解他人的性格、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从而使自己更好地与他们相处。
2. 论世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对社会、人生、世界的观点和理解•例子:一个人通过思考、阅读和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来形成自己对社会和世界的见解,从而可以参与讨论和辩论。
3.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行事,不受外界影响•例子:一个人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不受他人的压力和意见左右,积极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4. 名词解释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对一个名词或概念进行说明和定义•例子:当遇到一个生词或者陌生的概念时,可以通过查阅词典、阅读相关资料或请教他人来解释和理解这个名词的含义。
5. 深入了解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对某个人或物体全面详尽的了解•例子:当一个人对一个主题或者问题特别感兴趣时,他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学习相关知识,从而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6. 性格分析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进行评估和判断•例子:心理学家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7. 价值观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个人对于道德、伦理和信仰的看法和价值体系•例子:一个人的价值观可能是基于他们的文化、家庭教育和个人经历,并会指导他们在生活中的决策和行为。
8. 目标追求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付出努力和追求•例子:一个人可能有个人、职业、学术或者精神上的目标,他们会制定计划并不断努力,以实现这些目标。
通过以上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这一概念的含义。
在社会中,我们需要对他人进行深入了解,形成自己的对世界的看法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实现个人的目标和追求。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二部分
1、“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 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 流。”
诗人具体地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 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 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 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 妃,是激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 个故事中是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 场悲剧。
2、“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 阁。……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 声。”
这一节,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思念之情。 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 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 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
2.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1)马嵬坡杨贵妃之死,诗人刻画得极其细腻,把唐玄宗 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 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可以说“死别”是长恨的起点。 (2)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 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 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 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 (3)诗的尾声,诗人借助想像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 人的仙境,通过成仙之后的杨太真对唐玄宗的思念、对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追求、对“但令 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信念,表现了她对人间 爱情的坚贞和延续,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长恨” 情感迸发到顶点。
1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2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 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21、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杭州春望》 22、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2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杜甫望岳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高 适《别董大 》 •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 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 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 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 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 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 隔世的心情。
•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从字面上讲正在快迷路之时,忽然发现 了一个村庄.从深层意思上讲,这是在劝 慰人们,在遇到困难之时,不要丧失信心, 也许在极度困难之时,会突然发现解决 问题的办法. • 用来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朝辞白帝彩云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尽,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 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 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 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 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 胜旧事物。
陆游《游山西村》
• • •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王之涣《凉州词》
•
• • •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通用课件

第一讲
以意逆志的基本概 念和内涵。
第三讲
以意逆志在文学作 品中的应用。
第五讲
综合运用以意逆志 和知人论世的方法 分析文学作品。
01
以意逆志
什么是“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通过深入理解作品的意义来 推求作者的创作意图。
以意逆志是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强调读者应该通过深入理解 作品的意义来推求作者的创作意图。这种方法认为,读者应 该通过作品本身的意义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仅 仅根据外部因素或个人偏见来解读作品。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通 用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课程介绍 • 以意逆志 • 知人论世 • 通用课件制作技巧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 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与难点解析
课程重点在于如何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去解读文本,难点在于如何 结合“知人论世”的视角,全面理解文本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03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学文本,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课程详细
展示了如何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际操作。
下一步学习建议
深化理论学习
建议学习者进一步阅读相关理论 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
》等,以增强理论基础。
实践操作
多进行文本解读实践,尝试运用所 学方法解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本 ,提高解读能力。
拓展阅读
推荐学习者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 并关注文学评论和学术研究,以拓 宽视野。
未来发展展望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2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批评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秋夜》:分析鲁迅在文章中如何以意逆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2. 《论语》中的“知人论世”观念:通过分析《论语》中的相关篇章,让学生理解孔子如何根据人的行为和言论来评价其品德和为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含义及应用。
2. 难点:如何通过课文分析和案例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秋夜》和《论语》相关篇章,让学生理解两个概念的应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和案例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概念。
2. 分析课文《秋夜》,让学生找出鲁迅如何以意逆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讲解《论语》中的“知人论世”观念,让学生了解孔子如何根据人的行为和言论来评价其品德和为人。
4. 案例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例子。
5. 总结和反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和贡献。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课文和案例分析的报告质量和深度。
七、作业与延伸阅读:1.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分析一篇自己选择的文学作品中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元素。
2. 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和学术文章,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课文《秋夜》的文本。
2. 《论语》相关篇章的文本。
3. 其他相关文学作品的文本。
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内涵

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内涵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道德和政治的观点,其中知人论世和意逆志是他思想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知人论世强调了对人性的洞察和理解,而意逆志则强调了个体的意志与外在环境的关系。
在孟子的思想中,人的行为和命运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的影响,只有通过洞察他人和自我认知,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实现。
孟子的知人论世强调了对人性的洞察和理解。
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的道德意志和外在的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只有深入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选择。
在人际关系中,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真诚的沟通和共情,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潜力。
意逆志强调了个体的意志与外在环境的关系。
孟子认为,人的意志是可以逆转外在环境的力量的。
即使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只要个体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意志,就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意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心怀信念,就能化解困境,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才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精品课件教案

小组讨论法
总结词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 力。
详细描述
小组讨论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某一主 题展开讨论。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同 时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精品课件教案
汇报人:任老师 2023-12-27
目录
• 课程介绍 • 以意逆志 • 知人论世 • 教学方法与技巧 • 课程评估与反馈 • 课程总结与展望
01
课程介绍
课程目标
掌握以意逆志和知人 论世的基本概念。
能够运用以意逆志和 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 文学作品。
理解以意逆志和知人 论世在文学批评中的 应用。
03
知人论世
概念解释
Hale Waihona Puke 01知人论世的概念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意思是在解读文学作品时,需要
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思想观念、生活经历等,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
题、情感和意义。
02
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知人论世是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关键,因为作者的身世背景和生活经历
往往会对作品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和生活经历,
知人论世的局限性
虽然知人论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于一些抽象的文学作品或对于一些没有 明确作者的口头文学作品,知人论世的方法可能不太适用。因此,在文学研究中需要结合其他方法进行 综合分析。
.论孟子的“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思想

.论孟子的“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思想答案解析
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
得之。
"提出了"以意逆志"说。
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
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
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
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
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参见《中国历代文
论精选》"《孟子》选录")
"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其意思
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知人论世"说"以意逆
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
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孟子》选录")。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养气——略谈孟子的文学鉴赏三原则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养气——略谈孟子的文学鉴赏三原则知人论世,汉语成语,拼音是zhī rén lùn shì,意思是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出自《孟子·万章下》。
以意逆志,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yì nì zhì,意思是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出自《孟子·万章上》。
知人论世:成语用法:联合式;并作谓语;指辨别人物的优劣。
成语典故:原文:《孟子·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译文: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
如果认为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上溯古代的优秀人物。
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以意逆志:成语解释: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回去推断作者的本意。
成语出处:原文:《孟子·万章上》:“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译文:《孟子·万章上》:“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完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懂得了阅读作品的正确方法。
”。
《以意逆志_知人论世》正式

欣赏边塞诗:
豪迈,勇敢
盛唐: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军北征》
天山雪后海风寒, 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qì )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碛(qì )里:沙漠)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二)知人论世 1 .知晓作者心灵:尽量利用现存的 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 作者的人生遭际、理想、品格等。 2 .知晓创作时间:诗人一生不是一 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 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3 .知晓时代背景:全面了解作者所 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 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2)倒装句多。 “肠断东风各回首,一枝春雪冻梅花”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3)词类活用多。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4)常理之外,情理之中。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2、融入体验,体会情趣;
陆游《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以意逆志 :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 不以辞害志 , 以意逆志,是为 得之。”
知人论世 : “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
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①什么是“以意逆志”: 以 意 逆 志
用
自己的 切身体会 推测 作者写作 诗歌的本意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 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 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 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 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 友。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分析:作者在叙述两人的爱情故事时把自己的感情也渗透进去,天地有时尽,此恨永不绝,点明题旨,照应开头,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人们不仅在爱情失意时会从中引起共鸣,就是遇到了其他人间悲痛之事,也常常会想起这两句诗。
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冷凄孤寂
还有其它影响诗歌情感和风格的因素吗?
欣赏边塞诗: 盛唐: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中晚唐: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宋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这些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姓名
对杜甫的“朱门酒肉臭”,有人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你的观点是什么?
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认为呢?
“黄河之水天上来” 是李白在说梦话吗?
讨论 :
讽 喻 说 以意逆志: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写玄宗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李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长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杨贵妃之死。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长恨之直接原因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结尾,写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 ——长恨之情状 陈鸿《长恨歌传》中曾说到白居易创作动机: “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 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 鼓舞。
不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甚至是曲解诗意,除 了不能“以意逆志”(即不能整体把握、不能 由表及里)这个原因外,我们还要注意 “知人 论世” 。
(1)什么是“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 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 代背景理解作品。它为文学阅读和欣赏提供了丰 富的背景材料,对理解原文无疑有很大的帮助。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④ 生 活 杂 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 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 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 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
是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 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 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 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 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 原意,推陈出新。)
失落、报国无门、物是人非)、超脱(寄情山水、向往
安宁)、豪放(咏史述志、状景抒怀)、婉约(闺中独 处、思念情郎、泪洒楼台、月影自怜)、思乡、怀友、 题赠。愉悦、欣喜;郁闷、忧愁;孤独、凄清;悲观、 失落、伤感;激昂、奔放;乐观、豁达、仰慕、激愤;
恬淡、闲适等。
三、读出诗歌主旨的一般方法
什么是“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 法?
令人伤怀的暮春时节,杨花落尽,杜鹃悲啼, 衬出李白对挚友的遭贬表达无尽的伤感,愁心 寄予明月,借她来传达自己的同情与抚慰之情。
四、通过诗歌卒章显志的结构特点领会诗意。
例1、08全国I卷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追求?
(2)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 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你认 为他的错误出在哪里?
没有“以意逆志”,而是死扣词句,以文害辞。 “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பைடு நூலகம்理解。
(3)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 “商女”。你认为呢? 泊秦淮
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卒章显志
一、从标题初步了解诗歌的表层意义。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 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 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 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例1、全国II卷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思考:标题与这首绝句内容上有什么关系?
例2、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思考:标题中的“酬”“九日”“见怀”如何理解? 例3、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思考:标题交代了什么内容?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 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例3、《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 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 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情感?(4分)
读出诗歌主旨
小结
为何写?
读诗:读出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怎样写?
写什么?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即是从内容、形式二方面入手
分三步走
能 读懂 会 鉴赏 精 表达
关键步骤
标题
注释 意象 尾句
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字、词表层义、修辞义、 语境义) 意象(形象)承载的作者思想情感
快乐生活,快乐学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重点:鉴赏诗歌主旨(思想情感)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蔑视权贵 寄情山水 惜春悲秋 思乡念亲 建功报国 愤世嫉俗 归隐田园 思乡怀人 相知相思 ………… 怀古伤今 怀才不遇 登高览胜 长亭送别 别恨离愁
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 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 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 情。(言之成理即可)
例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找出诗中的具体意象,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错!只从字面上去读解,故而 曲解。用“以意逆志”的方法 去理解,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 作品批评的决不是商女,而是 谴责诗中只字未涉的正在酒家 征歌买笑,寻欢作乐的达官贵 人。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其实,这是作者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 历史,讽刺晚唐那班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表现了 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二、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难懂的 典故,深入理解诗意。细心看下面两诗的注释。
例1、全国I卷《江间作四首》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 (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例2、全国II卷《春日即事》
A,“是日”应理解为“这天”指重阳节,突然 觉察到时间飞逝,一年又将过去。 肝胆:爱国之心,忠肝义胆。阅:见证,看到。
三、通过诗中意象体味作者情感。
例1、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 年)。 指出这首诗中主要的意象,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情感? 细腻逼真地描写了燕子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 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 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 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 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 喜悦和悠闲之情。
②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建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功 如:杜甫《兵车行》 报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国
如:屈原《涉江》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1、羁旅愁思
③ 思 乡 怀 人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
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表 达 边 关 戍 卒 的 思 乡 之 情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 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 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 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 如: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生 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 活 头· 明月几时有》 杂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感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4、青春易逝的伤感
1、依依不舍的留念
⑤ 长 亭 送 别
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主旨)
小 结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 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 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 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 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叹等。
情感——寂寞(愁绪万端、欲说还休、凄清冷落、感伤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 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 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课堂活动 (1)“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李白在说梦话吗?
没有“以意逆志”,不了解诗人创作的目的和表达的特 点。由于诗人向黄河上游望去,看到水天相接的磅礴气 势,写出他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也符合常人的感觉。 用意并不注重说明黄河的真正源头在那里。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 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古代诗歌中思想内容常见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