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的另类方法
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意
读者的切身体会
接纳、揣测
逆 考证、探究 追溯、反求 志 作者或作品所表达的原意
1.以意逆志,要正确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 中常用语词的特定含义的理解
由于历史的积淀,一些词语具有了特定的内涵,形成一种能
够承载诗人某种情感的特定意象。 比如月亮,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
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
背景知识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 深度和广度。比如,同为离别诗,汉末文人诗中流露出的多是 一种离别的哀怨,而初盛唐则普遍呈现出乐观基调。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事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 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掌握了“以意逆志”和“知人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创作诗歌,工夫在诗外;欣赏诗歌,工夫同样在诗外。本 单元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 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基本方法是“以意逆志”和 “知人论世”。
一、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 以“己意”去“逆”作品之“志”
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应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 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二、知人论世 知其人 知人论世 生活、思想
论其世
时代、背景
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 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尽量利用现存的 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 界。
比如我们学习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就需 联系当时的时代特征及作者的生平遭际。该词作于乾道四至六
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古诗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古诗词的深奥,凝练,富于情感,是这个文化传承的内涵。
赏析古诗词有着自己的技巧,这种技巧不仅体现在文章内容,更体现在文章本身。
理解古诗词,就要先把握其中的寓意,进而把握其中的主旨。
古诗词的赏析,需要我们先熟悉相关的背景,包括古人思想,历史,文化,习俗等等。
古诗词中有许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细微之处,比如描写的自然风光,人物,婚姻,官场,乡村等等,要想详细了解古诗词,还必须了解它们对应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内涵。
古诗词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表面看起来晦涩难懂的句子,如何去理解这些句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阅读这些句子时,一定要多考虑上下文,多加思考。
有时还可以结合古人的思想,历史,文化背景等等,来对比前后语境,以解读句子的真正含义,这就是“以意逆志”的技巧。
其次,要想更好地赏析古诗词,也要注意到语言和修辞的运用,比如挑选词语,使用反复叠句,掌握节奏,用象征和比喻方式来表现。
只有结合语言和文字的运用,才能把握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味,也才能更好地发现它们潜在的表达意义。
再者,熟悉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类文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
因为古典文学中,传承着古人思想,文化,历史的精髓,我们要去认识这些精髓,也就是要去“知人论世”。
熟悉古典文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古诗词进行探究,不仅能够让我们把握文学本身所传达的主题,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文化,历史,爱国精神等等。
凭借以上这几种技巧,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地解读古诗词,理解其中的主旨,把握语言和表达的节奏,更好地获得古诗词对应的文化历史内涵。
总之,赏析古诗词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多加投入,多加研究,多加实践才能真正地把握它们深奥的表达内涵。
勤奋,努力,也许就可以让我们把握深刻的古诗词。
以“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技巧,为这种艺术技巧画上完美的句号。
“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阅读教学方法
以意逆志” 和“知人论世”的阅读教学方法浩浩荡荡几千年的古文明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丰富的文学财富,怎样才能把这些东西有效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知情意的发展,怎样才能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我想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的渊源谈谈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意逆志” 和“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
一、“以意逆志” 和“知人论世”概念的由来:孟子:“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意为读诗不能因为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
也不能因为个别词句影响对作品本意的认识,应当“以意逆志” ,最常见的说法即是以读者自己的心意去推求、迎逆作者的原意。
孟子诗学兼及了“知人论世”和“知言养气” ,是中国古代思想中释义学的权威性方法论。
“知人论世”本义指“交友之道” 。
孟子说:“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意思是说好高慕远的君子如果与天下的善者交朋友还感到不满足,那么就可以与古代的善士交朋友。
颂诗、读书、知人论世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鉴赏和评论文学作品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必要性:无论对哪一门学科而言,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余文森《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分量。
各类文学作品又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对象。
文学作品的解读无疑会对整个阅读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一部文学作品,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
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在作者、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形中,读者并不是被动的部分,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构成。
高中诗歌鉴赏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 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当时,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当时,正 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 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 也病死在任上, 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 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 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 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 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 苦痛。 苦痛。
悲壮, 悲壮, 凄婉
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每首诗中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 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每首诗中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
盛唐: 盛唐: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 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 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 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中晚唐: 中晚唐: 虽然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 虽然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 夹杂了多少悲壮 多少惋伤 悲壮, 惋伤。 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 宋代: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 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 愤懑, 哀痛。 是报国无门的愤懑 归家无望的哀痛 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 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 更多一些惆怅 凄厉, 惆怅。 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 以意逆志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 理解诗作的主旨, 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 作者的本意。 作者的本意。 自己的切身体会;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 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
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重点: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以意逆志”的理论内涵。
教学步骤:一、导入:什么是“以意逆志”呢?翻译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参考:理解作品,不能断章取义地割裂个别字眼以曲解其词句,也不能就词句的表面作解释,因而歪曲作品的愿意;而正确的态度应是“以意逆志”。
《说文》云:“逆,迎也。
”郑玄注:“逆,犹钩考也。
”这句话说,“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
他的主张很明确,就是分析诗的人不能因为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应该根据作品探索原来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二、以意逆志如何操作?1)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2)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
举例:(1)下面这首《凉州词》的主题是什么?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2)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商女”。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法漫谈(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怎么样才能把诗歌文字背后的东西挖掘出来?这是诗歌鉴赏者绞尽脑汁的问题;但这是一个永远也得不到圆满答案的问题。
因为诗人的智慧是没有穷尽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也是没有穷尽的。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就毫无作为,前人总结了很多好的方法,可供我们学习借鉴,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以意逆志,二是知人论世。
我们在这个单元的诗歌赏读中已经多次提到这两个方法,现在再集中谈谈。
“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来的,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后来经刘勰发挥:“夫观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他们的意思是说,不要断章取义地理解诗句,不要只就诗句的表面作解释,以致歪曲作者本意;必须从诗歌的语言实际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步步探讨下去,就能求得诗歌的内涵。
如此,即便是古人,我们虽然无法和他们见面,但却可以和他们交流思想,心心相印。
总之,鉴赏诗歌,坚持从诗的文字出发,不加任何主观臆断,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例一] 次北固山下唐朝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客居在外,坐船行驶江中,顺流东下,泊于镇江北固山下,面对眼前景色,激起心中情思。
怎么样才能把这情思告诉亲人呢?诗人想起鸿雁传书的故典,于是请托北归的大雁,把他的家书传给洛阳的亲人。
诗的情节很简单,但是书中传的是什么“情”呢?是乡愁吗?向来的评论家异口同声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不错,古代由于交通和书信往来极为不便,一旦外出,便音讯全无,归期难再。
闺中之人盼亲人归回,望眼欲穿;游子盼望归期,如大旱之望云霓。
因此,乡愁自然就成为古人诗歌中一个最常见的主题。
这些诗作,从某种角度说,就类同现在的爱情诗。
但是,我们颂读这首诗,从字里行间却怎么也寻不出半点忧思愁绪。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船行驶在青山绿水之间,优美的景色,多么赏心悦目;“潮平两岸阔”,海潮上涨,水面开阔,多么心旷神怡;“风正一帆悬”,和风送船,轻舟扬帆,可谓长风破浪,一帆风顺;“海日生残夜”,黑夜成了过去,曙光已经来临,一轮鲜红的太阳从海边冉冉升起,前景灿烂辉煌;“江春入旧年”,告别旧岁,迎来新春,一切烦闷和苦恼都成为过去,新的希望、新的生活已经到临,诗人怎么不心潮起伏、激情澎湃?这首诗分明写的是喜,哪来的什么愁?诗人要鸿雁传书,正是急不及待地要把这喜讯报告亲人。
用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方法鉴赏诗歌
中文学院0901班向志敏学号:14090602046 序号:35用“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
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
其中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其中“以意逆志”中的“意”,一是作者之意,二是读者之意,这里主要是说读者之意。
“志”既指作者之志又指作品之志,作品之志大多反映了作者之志。
“逆”的意思较多,一是迎受、接纳的意思;二可指考证、探究;三还可指追溯、反求。
这句话的意思是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从作者在作品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思想感情去逆行推理,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
这个方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来窥见作品意旨、作者情感并且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
在诗歌鉴赏中如果不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就很容易误解诗人的诗句。
有人说,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句梦话。
其实不然。
如果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轻松的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由于诗人向黄河上游望去,看到水天相接的磅礴气势,写出他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也符合常人的感觉。
用意并不注重说明黄河的真正源头在那里。
再如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
其实这种疑问的提出正式死扣词句,以文害辞的写照。
“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理解。
又如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而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语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课件(新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必修、选修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区别 必修是普及性的,以老师的引导为主,学生的 学习相对来说属于接受和模仿阶段。
选修是提高性的,从理论上来说,应以学生活 动为主,学生的学习应更具有自主性和探究性, 学习内容应有更多的拓展,学习方式应更灵活。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正因为有如此凄凉之境,我们才能更深刻 地感受到诗人正如那林中飞鸟、旷野孤鸿,起 坐独彷徨之凄楚。而此时此景中诗人自己也清 清楚楚感觉到内心的悲凉,于是凄凄惨惨地发 出“忧思独伤心”的悲叹。
这里的景物描写渲染了夜之凄清、境之悲凉, 让诗人的周围都弥漫着忧伤的空气,将诗人的情 感推向高潮。所以此处写景实为抒情,首先景中 含情,其次景亦助情,可谓情景交融,是表现诗 人情感、突出诗歌主旨的杰妙佳笔。
预习: 完成学案上的【任务性预习】 课堂学习: 一、检查预习。首先是预习题6:阅读《长恨歌》, 说明白居易分几个层次叙述李杨悲剧,并用简要 语言概述各层内容,例: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 色误国。 答案: (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 (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 (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 (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或:(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 (2)马嵬生离死别,相思日日夜夜; (3)天上人间遥思,长恨绵绵无绝。
《文章写作与修改》38页有示例: 根据杜甫 《旅夜书怀》的意境,对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两句用散文的 笔法进行扩写。
月光下,旷野中,一片清冷。
一只孤鸿掠过,哀号声声,在寂静的夜空中 散播着恐怖和悲凉。 夜色里,北林中,树木森森。
飞鸟彷徨其中,带着忧伤的鸣声,随月光透过 薄帷,随清风浸入骨髓。
寒冷的夜凄 清的雨下了 一夜雨雾迷 蒙江天相连 孤独迷茫。 雨中的楚山 显得清冷孤 独…
高中语文《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浅析诗歌鉴赏的方法》
2、注意对古典诗歌常见意象的特定含义 的理解。
3、调动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生活体验来解 读诗词。
二、什么是"知人论世"
欣赏、吟咏诗歌作品时,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 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 相通的好朋友。
具体做到:
①.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 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②.弄清作品创作的具体时间十分重要,并结合此时诗 人的人生经历。
③.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
两张表格告诉Leabharlann 们:诗人不同,生平和为人不同,所处时代和环境不 同,诗风各异,诗情有别,精神迥异。
小结: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的方法,从以下几个维度解读诗词:
•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作业:
看标题 抓关键词 赏意象 看作者 知背景
赏析P16陆游《书愤》
情感?
主题:
缅怀
羡慕 《蜀相》 借古抒怀 敬仰
惋惜
沉
苦闷 郁
顿 挫
•
送韩侍御之广德
•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shì〕酒与君倾 。
•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
南征
•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
辛夷坞
•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 看标题 • 抓关键词 • 赏意象 • 看作者 • 知背景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二选修)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
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例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诗歌鉴赏_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的有效应用1
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如何领会深层意思?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 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 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 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 歌鉴赏的向导。它或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4、析意象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 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 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 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 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 的啼叫声?
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 境。
鹊桥仙· 夜闻杜鹃①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 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 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③犹 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 (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 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 【解读】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 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 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 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 之作。 ②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 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
• •
• 1、看题目和作者; 2、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 3、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 捕捉并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 4、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 清诗人表达的感情; 5、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 6、仔细审读题干,规范答题
选修(诗歌鉴赏方法)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明确】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 明确】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 起来弹琴), ),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 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 六句通过“明月、清风、 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 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 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 凄清 意境, 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 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 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 思、伤心。 伤心。
(3)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如此 )诗人为什么会如此伤心, 忧思?(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 ?(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 忧思?(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解答)
【明确】三国魏晋时人。阮籍的忧思是在险恶的政 明确】三国魏晋时人。 治环境中产生的,公元249年,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 治环境中产生的,公元 年 司马懿杀曹爽,专国政。 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254年,司马 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公元 年 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 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 年 司马昭杀曹髦, 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 立曹奂。死后,由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正 是这种恶劣的政治环境,使许多文人名士陷入矛盾 使许多文人名士陷入矛盾: 是这种恶劣的政治环境 使许多文人名士陷入矛盾:既 不愿与司马氏集团合作,但又惧于黑暗势力, 不愿与司马氏集团合作,但又惧于黑暗势力,怕遭杀身 之祸。 之祸。阮籍就是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 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 之中。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虚与周旋。 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 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 争中保全自己。 争中保全自己。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络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展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才能,使其能对诗歌进展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络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比拟式阅读【课时安排】8课时第一学时【活动内容】一、学习“赏析指导〞,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二、结合注解,疏通?长恨歌?一诗的意思。
【活动过程】一、导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两千年前汉朝的李延年就高唱着这首歌打动了汉武帝的心,而这首?北方有佳人?也被清人姚际恒叹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
二、知作者明背景。
完成“学案〞上的第四题.三、赏音乐诵诗歌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诵读诗歌。
四、阅读赏析指导,答复下列问题〔见“学案〞〕五、结合工具书,自读?长恨歌?,疏通脉络,并做批注。
六、作业:围绕作者搜集材料,互相提问、交流。
第二学时【活动内容】1诵读?长恨歌?,学习“以意逆志〞赏析诗歌的方法。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活动过程】一、导入:“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说明这两首诗受到广阔群众的喜欢。
所以清人赵翼指出,白居易“即无全集,而二诗已自不朽〞(?瓯北诗话?。
二、分学习小组活动,再次朗读诗歌,研究讨论情感线索。
三、品味诗歌语言,找出带有明显情感色彩的景物描写,分析其用法,并进展归类。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作者:————————————————————————————————日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中学语文论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徐敏丹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种有效途径。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思想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古诗词鉴赏习惯,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做出正确而全面的评价。
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内涵解析古诗词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形式,通过特殊的格式和韵律进行记载,抒发着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人们的心境。
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由孟子提出并逐渐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点评的过程当中。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都是经典名家之作,也可以说是大家们的代表作,是其思想和创作特色的集中体现。
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要为高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词学习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真正展现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运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学习和鉴赏方法,能让学生获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获得思想和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的应用意义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古诗词掌握水平,对于高中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和古诗词的理解具有积极影响。
1.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的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行为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均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学习和古诗词鉴赏的乐趣,在“学”中“思”,在思考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鉴赏水平。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在高中生活中,诗歌是我们必学的一部分。
无论是教育局的规定,还是每个高中生自己的想法,都认为诗歌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文化素养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欣赏诗歌。
但是,要想学好诗歌欣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里去下手。
所以,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诗歌欣赏,我们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个针对于人教版高二选修中的诗歌教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的意义和含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欣赏和理解古诗。
2.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意义和含义,以及正确的欣赏和理解方法。
3. 教学难点正确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4.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演唱法、小组讨论法5. 教学步骤1)导入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们听一首音乐,尽量选择那种比较具有韵律感的音乐,比如说流行歌曲之类的。
然后询问学生们,这首歌曲中需要注意哪些音符,哪些气息、节奏等等。
接下来,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随机选择一个学生表演,要求表演出“您好”这三个字(可以动脑筋玩一下口语绕口令)。
而且该学生必须尽量注重声音的表现和语音的准确性。
2)阅读文本,进行分析和讲解在阅读古诗之前,要先介绍古诗的意义和来源,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然后,第一遍读的时候,让学生们自己阅读整首古诗,并标记出自己觉得重要、印象深刻的部分。
在第二遍读的时候,让学生们将整首诗分为几个段落,并简单讲解一下每个段落的含义和意义。
更重要的是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诗歌浓郁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对于诗歌的语言和艺术特点,也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解释。
3)演唱在刚刚分析出每句话的意义和含义后,可以让一些学生或者老师演唱这首歌词,以便学生们更好的感受到歌词的韵律感和抒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山寺鸣钟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唯有幽人独来去。
孟浩然(689——740),襄阳人,一生过首隐居生活,他 生逢开元“盛世”,“隐居”似不相宜。闻一多先生认为他 的隐居是为襄阳的历史地理环境所决定的:“从汉阴丈人到 庞德公,多少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物,我们简直不能想象一部 襄阳耆旧传,对于少年的孟浩然是何等深厚的一个影响”, 孟浩然的多数山水诗,是表现故乡襄阳的名胜风光,如鹿门 山、万山、岘山、鱼梁州、当阳池等。这类诗多表现山林隐 逸者的幽居情景,对幽栖生活的情趣有深切的体察和生动的 描述,主观感情表露得更活跃一些。如《夜归鹿门歌》则对 乡贤汉末隐士庞德公表现了追慕之情:自来传诵人口。诗人 以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将从汉江舟行到 鹿门山路所见景色和诗人脱离尘杂世俗而归于寂寥自然的情 趣,毫不经意地叙述出来,显得平凡而生动。
•
这样操作?
1、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把握 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2、弄清作品的的具体创作时间。
3、深入欣赏和把握其中的内容和旨趣,还要前面了解 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 等背景知识。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望岳
• • • 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②钟:赋予、集中。 ③决:裂开。④凌:跃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杜甫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大约作于开元二十四年( 736) 第一次游齐赵时,诗人当时是二十五岁。这是一首气势宏大的写 景诗,展示巍峨秀丽的泰山景观。诗中洋溢着诗人对祖国壮丽河 山的热爱和青年时代胸怀大志,积极进取,乐观自信的精神。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盛唐气象”
• 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北京大学 中文系的诗人学者林庚先生曾经把盛唐诗歌的 总体特色概括为“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 那就是爽朗不尽的风格,新鲜灵动的语言,自 由解放的个性,宽广豪迈的胸襟,慷慨激昂、 锐意进取的时代气息,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 青春情调。
以意逆志
------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
从作者在作品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思想感情去逆行推理。
-----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
如何操作?
1、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2、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由此自然转到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上:“三顾频烦 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 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 概括。然而诸葛亮并没有完成他的事业,这就不能 不使人为他惋惜了。至此,诗人水到渠成地将对诸 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 痛熔铸成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 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评析】
•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 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 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 (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 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 唤所感动。
登 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两首杜诗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诗言志”。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远大抱负,甚至自比舜的大臣稷;然而唐皇并不器重他,致 使诗人郁郁不得志。入蜀后,便深怀崇敬去瞻仰武侯祠,借古 人之形象, B、杜甫七律《登高》与《蜀相》内蕴深邃,形式整齐,若用 普通话读之,颇能感受到旋律之美。《蜀相》尤以对仗工整诱 人。如首联的一问一答,颔联的色彩对比,颈联的数字对比等, 诵读时,都给以美的享受。 C、题曰“蜀相”而未题曰“武侯祠”,可见诗人意在人而不 在物。杜甫绝非为旅游而旅游。因此可以认定:诗的意境有二 -- 一则,歌颂诸葛亮的才智与功业;二则,惋惜自己的壮志 未酬。 D、“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诗人入得祠来,不关 注巍巍之殿宇,凛凛之塑像,却将“自春色”与“空好音”摄 入镜头,这样的构思,岂不是为了烘托末句“长使英雄泪沾襟” B而蓄势。 项评价不当—《登高》古韵肯定和谐;今天诵之,则很是别扭:“回”要
•
“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 万章下》中提出 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 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 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 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 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过故人庄》
• • • •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浩然以五言诗擅胜,诗歌风格,素以“淡”著称。本诗 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逼真地描绘了田园景色, 写自己到朋友的田庄去作客,从开头的被邀请到临别时 的相约再来,娓娓而谈,引人入胜,也可说是很平淡了。 但在这极平淡的外表下,有它的韵味,平淡中见出淳美。
“知人论世”说
•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 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 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上)论古 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 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 万章下》
孟子对万章说:“一乡的优秀人物,就会和一乡的优秀人物 交朋友,一国的优秀人物就会和一国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 的优秀人物就会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和天下的优秀人物 交朋友还感到不够,就又向上去追论古代的优秀人物。吟诵他 们的诗歌,研读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的为人,可以吗?因而 要追论他的时代。这就是向上追寻古人而去与他们交朋友啊。”
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表 达 边 关 戍 卒 的 思 乡 之 情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远远奔 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 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 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盛唐送别是乐观
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临安春雨初霁
• 世味年来薄似纱,誰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是陆游在当时的京城临安时写的。诗中反映了这 种孤独寂寞的心情,诗风清淡、婉丽。 第三、第四两句,刻画出我国江南城市中的春景, 非常细致贴切,是当时被人传诵的名句。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注解】:
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诗是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 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 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 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 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 秋意的山峦。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 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 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 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 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 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这是写诗人 去武侯祠途中的情况,当看到了一片苍松翠柏时, 有人告诉他武侯祠就在那里,这自然使他感到欣慰。 • 接着写入祠后所见:“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 空好音。”这已经包含着诗人的感叹了,意思是: 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 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 时间已过了五百年,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 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