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 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 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境遇不同, 诗情有别。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 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练习一
学生讨论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 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切忧虑。
1
凉州词 唐-王之涣 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
3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 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 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
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2
注释:孤城:指玉门关。 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练习二、《临安春雨初霁》与此诗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世事”的感慨, 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严州 (今浙江建德)。《书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 感情。全诗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 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
1、第12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 道理? 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 自然现象作为比兴, 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 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 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 贱决定的。
2、第3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 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 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一段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 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 入地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 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 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 余地。
艺术特色
书 愤 陆
游
作品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 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现在 浙江绍兴)人。陆游的诗今存 9300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 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陆诗 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 言征伐恢复事”,这首诗就 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通篇都 是围绕着“志”写的。
陆游故居
整体感知
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 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 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 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 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 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的灵魂。清 末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 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请听《长恨歌》朗读
整体感知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诗歌结构:
诗篇可分为四个层次:
2016古诗鉴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全解
2021/2/16
三、通过诗中意象体味作者情感。
例1、福建卷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 年)。 指出这首诗中主要的意象,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情感? 细腻逼真地描写了燕子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 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 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 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 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 喜悦和悠闲之情。
2021/2/16
诗歌常见的思想感情(主旨)
小结
2021/2/16
• 思想——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 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 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 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 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 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 叹等。 2021/2/16
例2、全国II卷《春日即事》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 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 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2021/2/16
例3、《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 令人震惊。
②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建
2、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
功 3、报国无门的悲伤
报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名词解释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名词解释
1. 以意逆志啊,就好比你读一本书,不是只看字面意思,而是要用心去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深层情感和意图呀!比如说读李白的诗,你得透过那些豪迈的词句去感受他的壮志豪情。
2. 以意逆志呀,不就是像侦探一样,从文字中寻找线索,去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嘛!就像读鲁迅的文章,要去挖掘那些文字背后对社会的批判和期望。
3. 以意逆志呢,简单说就是你得设身处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想,去理解作品呀!好比读李清照的词,要体会她在不同境遇下的情感变化。
4. 以意逆志啊,这可真是个有趣的事儿,就如同和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你读苏轼的词时,不就是在和他交流人生感悟吗?
5. 以意逆志呀,这不就是尝试走进作者的灵魂深处嘛!比如你看曹雪芹的《红楼梦》,得去感受他笔下人物的喜怒哀乐。
6. 以意逆志呢,其实就是努力理解作者为啥要这样写,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呀!像读杜甫的诗,要明白他对百姓的那份关切从何而来。
7. 以意逆志啊,不就是要我们打破表面,深入探究嘛!就好像读莫言的小说,得去探寻他构建的那个独特世界的意义。
8. 以意逆志呀,这简直就是在挖掘文字里的宝藏呀!你读泰戈尔的诗,不就是在寻找那些能触动你心灵的东西吗?
9. 以意逆志呢,不就是让我们和作品产生共鸣嘛!就如同听一首悲伤的歌,你能感受到歌手的那种哀伤。
10. 以意逆志啊,就是要我们用自己的心意去揣测作者的志向呀!比如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要去体会那个时代人们的奋斗和追求。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我们理解文学作品、走进作者内心的重要途径,能让我们更好地领略文学的魅力。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名词解释(一)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名词解释(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名词解释1. 知人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对他人有深入了解的能力或行为•例子:例如,一个人能够通过观察、对话和分析来了解他人的性格、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从而使自己更好地与他们相处。
2. 论世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对社会、人生、世界的观点和理解•例子:一个人通过思考、阅读和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来形成自己对社会和世界的见解,从而可以参与讨论和辩论。
3.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价值观行事,不受外界影响•例子:一个人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不受他人的压力和意见左右,积极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4. 名词解释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对一个名词或概念进行说明和定义•例子:当遇到一个生词或者陌生的概念时,可以通过查阅词典、阅读相关资料或请教他人来解释和理解这个名词的含义。
5. 深入了解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对某个人或物体全面详尽的了解•例子:当一个人对一个主题或者问题特别感兴趣时,他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学习相关知识,从而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6. 性格分析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进行评估和判断•例子:心理学家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以及进行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来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
7. 价值观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个人对于道德、伦理和信仰的看法和价值体系•例子:一个人的价值观可能是基于他们的文化、家庭教育和个人经历,并会指导他们在生活中的决策和行为。
8. 目标追求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解释: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付出努力和追求•例子:一个人可能有个人、职业、学术或者精神上的目标,他们会制定计划并不断努力,以实现这些目标。
通过以上名词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这一概念的含义。
在社会中,我们需要对他人进行深入了解,形成自己的对世界的看法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实现个人的目标和追求。
诗歌鉴赏方法---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论世”两种诗歌鉴赏的方法,先认真全面地了解作者生活的时
代背景和人生境遇,再置身其中,仔细揣摩、体会作者的感受, 辅以一定的文、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
背景知识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及作品反映现实的 深度和广度。比如,同为离别诗,汉末文人诗中流露出的多是 一种离别的哀怨,而初盛唐则普遍呈现出乐观基调。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事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 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掌握了“以意逆志”和“知人
年(1168—1170)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作者南归已八九年了,
却投闲置散,做一个建康通判,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只好在登临 周览之际,一抒郁结心头的悲愤之情。了解了这些,才可以真正 体会词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包含的 那种有志难伸的彻骨愁闷。
1.阶段不同,情感悬殊 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
作品会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旨趣。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境 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表达了诗人少女时期的那种天真、 率直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
再如其《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 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文词清丽,意象
第一单元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创作诗歌,工夫在诗外;欣赏诗歌,工夫同样在诗外。本 单元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 其中所包孕的意蕴美和情感美。基本方法是“以意逆志”和 “知人论世”。
一、以意逆志 以意逆志 以“己意”去“逆”作品之“志”
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应 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 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第二部分
1、“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 行。……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 流。”
诗人具体地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 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 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 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 妃,是激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 个故事中是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 场悲剧。
2、“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 阁。……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 声。”
这一节,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思念之情。 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 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 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
2.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1)马嵬坡杨贵妃之死,诗人刻画得极其细腻,把唐玄宗 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 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可以说“死别”是长恨的起点。 (2)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 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 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 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 (3)诗的尾声,诗人借助想像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 人的仙境,通过成仙之后的杨太真对唐玄宗的思念、对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追求、对“但令 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信念,表现了她对人间 爱情的坚贞和延续,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长恨” 情感迸发到顶点。
19、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2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 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21、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杭州春望》 22、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2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杜甫望岳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高 适《别董大 》 • 千里黄云白日曛, • 北风吹雁雪纷纷。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谁人不识君。
•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 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 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 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 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 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 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 隔世的心情。
•
•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从字面上讲正在快迷路之时,忽然发现 了一个村庄.从深层意思上讲,这是在劝 慰人们,在遇到困难之时,不要丧失信心, 也许在极度困难之时,会突然发现解决 问题的办法. • 用来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李白《早发白帝城》
• 朝辞白帝彩云间, • 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尽, • 轻舟已过万重山。
• 原意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 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 万千林木欣欣向荣。运用比喻,借 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 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 胜旧事物。
陆游《游山西村》
• • • •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王之涣《凉州词》
•
• • •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2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理解和批评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秋夜》:分析鲁迅在文章中如何以意逆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2. 《论语》中的“知人论世”观念:通过分析《论语》中的相关篇章,让学生理解孔子如何根据人的行为和言论来评价其品德和为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含义及应用。
2. 难点:如何通过课文分析和案例讨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秋夜》和《论语》相关篇章,让学生理解两个概念的应用。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和案例的理解和看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概念。
2. 分析课文《秋夜》,让学生找出鲁迅如何以意逆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 讲解《论语》中的“知人论世”观念,让学生了解孔子如何根据人的行为和言论来评价其品德和为人。
4. 案例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例子。
5. 总结和反馈: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和贡献。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课文和案例分析的报告质量和深度。
七、作业与延伸阅读:1.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分析一篇自己选择的文学作品中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元素。
2. 延伸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和学术文章,加深对两个概念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课文《秋夜》的文本。
2. 《论语》相关篇章的文本。
3. 其他相关文学作品的文本。
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内涵
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内涵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性、道德和政治的观点,其中知人论世和意逆志是他思想中重要的概念之一。
知人论世强调了对人性的洞察和理解,而意逆志则强调了个体的意志与外在环境的关系。
在孟子的思想中,人的行为和命运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的影响,只有通过洞察他人和自我认知,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实现。
孟子的知人论世强调了对人性的洞察和理解。
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在的道德意志和外在的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
只有深入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行为和选择。
在人际关系中,理解他人的需求和动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真诚的沟通和共情,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只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潜力。
意逆志强调了个体的意志与外在环境的关系。
孟子认为,人的意志是可以逆转外在环境的力量的。
即使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只要个体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意志,就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意志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心怀信念,就能化解困境,创造美好的未来。
在现代社会,人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才能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巩固练习: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 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 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 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 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 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之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一、以意逆志 这是从读者与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探讨诗歌 欣赏的方法。 “意”,是读者之“意”。“志”,是作者 或作品所表达的原意。“逆”,有三层意思:迎 受、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总之,所 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己意”去“逆” 作者作品之“志”。 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我们应该做到: 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感。
《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 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 给人以美的享受。 《一剪梅》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后的思念 心情。文词清丽,意象蕴藉,抒发了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 体现了哀婉悱恻的风格。
《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 漫的情趣和心境。 《一剪梅》是李清照写与她的丈夫赵明诚分别对其的 绵绵思念。
为什么李白与杜甫同处于唐代,且李白大杜甫十一岁, 可李白如此豪迈飘逸,而杜老先生却总是愁眉苦脸呢?
经历不同。李白虽然也经历了安史之乱, 但李白更多的人生体验来自于盛唐,诗歌风 格形成于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再加上 他狂放不羁的个性,因而形成了豪迈飘逸的 浪漫主义诗歌风格。而杜甫,给他更深切感 受的是安史之乱,诗歌的主导风格成熟于遍 地哀号的苦难之中,因而形成了“沉郁顿挫” 的诗歌风格,更多的是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 所以同一时代不同的作家因其主要经历 不同风格也不同。 诗人不同 诗风各异
.论孟子的“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思想
.论孟子的“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思想答案解析
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
得之。
"提出了"以意逆志"说。
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
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
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
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
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参见《中国历代文
论精选》"《孟子》选录")
"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说法:"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其意思
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知人论世"说"以意逆
志"说都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孟子以这种方法解说《诗》中的一些作品,比较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较客观实在的批评原则。
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则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
(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孟子》选录")。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养气——略谈孟子的文学鉴赏三原则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养气——略谈孟子的文学鉴赏三原则知人论世,汉语成语,拼音是zhī rén lùn shì,意思是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出自《孟子·万章下》。
以意逆志,汉语成语,拼音是yǐ yì nì zhì,意思是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出自《孟子·万章上》。
知人论世:成语用法:联合式;并作谓语;指辨别人物的优劣。
成语典故:原文:《孟子·万章下》:“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译文: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
如果认为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上溯古代的优秀人物。
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
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以意逆志:成语解释: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回去推断作者的本意。
成语出处:原文:《孟子·万章上》:“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译文:《孟子·万章上》:“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完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懂得了阅读作品的正确方法。
”。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作者:————————————————————————————————日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中学语文论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徐敏丹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种有效途径。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思想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古诗词鉴赏习惯,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做出正确而全面的评价。
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内涵解析古诗词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形式,通过特殊的格式和韵律进行记载,抒发着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人们的心境。
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由孟子提出并逐渐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点评的过程当中。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都是经典名家之作,也可以说是大家们的代表作,是其思想和创作特色的集中体现。
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要为高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词学习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真正展现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运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学习和鉴赏方法,能让学生获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获得思想和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的应用意义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古诗词掌握水平,对于高中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和古诗词的理解具有积极影响。
1.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的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行为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均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学习和古诗词鉴赏的乐趣,在“学”中“思”,在思考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鉴赏水平。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论古诗欣赏的基本方法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孕的意韵美和情感美?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可以称之为一个基本的欣赏方法。
以意逆志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欣赏诗歌的一个基本方法——“以意逆志”。
意:读者之意。
逆:迎接、接纳、考证、探究,追溯、反求。
志:作品之志,作者之志。
“以意逆志”即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
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万章》)说的是,在解说欣赏诗歌的时候,不能就表面意思去理解字词,更不能拘泥于个别字眼去理解诗句,而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谈: 一解读文本,揣摩情意古诗中所蕴藏的情感是通过字词语言表达出来的,但是这些语言是历史的产物,与今天相隔已经太远了。
所以,欣赏古典诗歌,我们首先要通过对文辞诗句的准确解读,才能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在解读字词的过程中,我们要“识字”,正确理解字义、词义。
更要注意对古典诗歌中常用的特定含义的理解。
很多词汇,大多是前人留下来的语言材料。
由于历史的几的积淀,往往具有特定的内涵,形成某一固定的意象,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作器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因此,我们要了解常见的意象:蝉用以感身世,诉悲凉。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或痛别离,苦远离。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用来表达哀怨、思归之情。
如白居易“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借杜鹃啼血渲染江洲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洲的哀怨之情。
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之感。
鸿雁也指代书信或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
如李清照“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柳柳者留也,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刘长卿(唐)《听弹琴》 曾携五老峰前过,几向双松石上弹。 此境此身谁更爱,掀天羯鼓满长安。 ——齐己(唐)《赠琴客》
知人论世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造反。是年冬,永 王 (肃宗弟)以抗敌平乱为名,由江陵 率师东下,请白参加幕府,不料暗中与 亨(肃宗)争夺帝位,兵败被诛,白也 因获罪,因郭子仪疏救,免死,长流夜 郎。758年,李白到白帝城,遇赦,写下 了这首诗。 诗中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 顺流之下、船行如飞的境况。既反映了 长江三峡的奇险、湍急,又表现了诗人 乘风破浪的豪迈胸襟。全诗写景抒情, 融洽自然,字里行间充分表现了祖国河 山的壮美和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以意逆志
《孟子· 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 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 之。”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 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以意逆志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陶渊明)
知人论世Biblioteka 诗人于宪宗元和十年(815)被朝廷“以恩召还” 京师,回到长安。漫长的远放生涯并未改变诗人的 初衷。是年春天,他借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一事, 写下了 《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 君子》或《玄都观桃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更是
古代诗歌鉴赏的一种有效途径。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思想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古诗词鉴赏习惯,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做出正确而全面的评价。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内涵解析
古诗词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形式,通过特殊的格式和韵
律进行记载,抒发着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人们的心境。
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由孟子提出并逐渐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点评的过程当中。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语文教
材中所选的古诗词都是经典名家之作,也可以说是大家们的代表作,是其思想和创作特色的集中体现。
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要为高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词学习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真正展现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运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学习和鉴赏方法,能让学生获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获得思想和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的应用意义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
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古诗词掌握水平,对于高中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和古诗词的理解具有积极影响。
1.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的最好的老师” 。
学生的学习
兴趣不仅能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行为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均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学习和古诗词鉴赏的乐趣,在
学”中“思” ,在思考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鉴赏水
平。
2.加深学生的古诗词掌握水平
在中国古诗词的长河之中,有众多的名篇佳作,有的在
于赞美自然风光、有的在于直抒胸臆。
采用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在全面体会和感受古诗词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思考。
这种方式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质量以及古诗词鉴赏的水平,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也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应用方法探讨
素质教育理念下,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在古诗词鉴
赏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开门见山,先入为主;循序渐进,文本分析;轻描淡写,表达情感等方式开展。
1.开门见山先入为主,知人论世感受创作情感
开门见山的方式即在开展古诗词鉴赏教学之前,首先采
用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学习与古诗词相关的内容和背景,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作者创作的时间、背景,从而为学生古诗词鉴赏技巧的学习奠定良
好的基础。
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学习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识”作者苏轼。
苏轼性格豪迈直爽,才华横溢,但遭人陷害,被贬黄州。
幸而他为人心胸豁达,所以没有消沉下去,在畅游长江时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
学生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后,便能够将个人的情感融入于古诗词鉴赏过程当中,使古诗词鉴赏更加富含个性化特点。
2.循序渐进文本分析,以意逆志获得诗歌解读
读诗不仅要感受古人诗歌创作的艺术手法,还要能结合
自己的体悟进行解读。
以意逆志的方法,主要是在古诗词课丰富的知识和背景,为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知识讲解,将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和古诗词鉴赏教学紧密结合。
如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中,教师在讲到“京口”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感受辛弃疾创作此诗时候京口的时代含义,在讲到“寄奴”时,则可以为学生讲解其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并为学生简单介绍刘裕的人物背景,让学生感受这一用典的意图。
如此,让学生会体会到辛弃疾报国无门的悲伤,从而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思考去推测辛弃疾当时的心境和情感。
这篇古代诗歌中的用典是一写作特色,结合诗中用典,以意逆志,循序渐进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渐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资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