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踝关节背屈功能诱发策略
刺激丘墟穴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踝背屈的即刻改善效应
刺激丘墟穴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踝背屈的即刻改善效应魏鹏绪;井明鑫;康会坤;张祖婷;邹童【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年(卷),期】2015(17)11【摘要】踝背屈是正常步行运动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促进踝背屈功能的恢复是脑血管病后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关键[1]。
经皮电刺激健康人的距跟关节外侧部可易化完成踝背屈动作的胫骨前肌[2],这一部位与外踝前下方丘墟穴的位置基本一致。
研究显示,针刺丘墟等穴位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主动踝背屈[3]。
临床实践中,我们也观察到指压刺激此部位能够改善部分患者的踝背屈主动控制能力。
【总页数】2页(P42-43)【作者】魏鹏绪;井明鑫;康会坤;张祖婷;邹童【作者单位】100176 北京,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综合康复科;100176 北京,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综合康复科;100176 北京,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综合康复科;100176 北京,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综合康复科;100176 北京,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综合康复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指压太冲、丘墟穴诱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 [J], 冯晓东;马帅统2.腓神经松动术加丘墟穴按压对改善偏瘫踝关节背屈功能的疗效观察 [J], 刘鹏3.脑卒中患者踝背屈手法康复训练加低频电刺激疗法的临床观察 [J], 罗红梅;孙立波4.经丘墟穴诱发踝背屈运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 [J], 廖燕锬; 刘凤彬; 林茜; 向秋阳; 马启寿; 王辉兴; 杨珊莉5.经皮电刺激太冲、丘墟穴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 [J], 黄贤刁;郑燕列;谢忠伟;周松;顾婷婷;古小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踝关节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康复后期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
临床研究 ・
踝 关 节 强 化 训 练 对 脑 卒 中康 复后 期 下肢 运 动功 能 的疗 效
秦 大伟 ,韩 立伟 ,郭 天龙
f ll 目的 摘 g
探 讨踝 关 节 强 化 训 练 对 脑 卒 中康 复 后 期 患 者 下 肢 运 动功 能恢 复 的 影 响 。方 法
3 例 病 程 ≥3 月 的 脑 卒 中 患 者 0 个
h bla in s i l f i n j n rvn e H r i 1 0 1 , eln j n , hn a itt p t Hel g i gP o i , a bn 5 0 8 H i g i g C ia i o Ho a o o a c o a A sr c: j c v o o sr e h f cs f n l it s et iigo e e o ey o w r i s tr ns o e ai t i l e b ta t Ob e t e b ev e f t o ke ne i a n n t c v r f o e mb o t k t ns n a r i T t ee a n v rn h r l l mo i r p e t
( 1 ) Th o to r u e ev d ruiete t n , n h rame tgo p rc ie n l ne s etann n a dt n Th yweea — n . e c nr l o p rc ie o t rame t a d tet t n r u e ev da keitn i r iigi d io . e r s 5 g n e v i s se t u lMe e s sme t( MA)o we xrmi n m lig s e d Re ut h c rso MA a d l wakn e sd wi F g— y rAse s n F h fl re te t a d 1 wakn p e . s l T es oe fF n m lig o y 0 s 0 s e di r v di ohgo p f r rame t P< .5 , n rv dmoei h rame t r u a h o t l ru P< .5 . n p e mp o e b t r u sa e e t n ( 00 ) a di o e r tete t n o pt ni tec nr o p( 00 )Co - n t t mp n g h n og
脑卒中患者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的研究进展
能性磁 共振 指 出 : 中央 前 回第 一 躯 体 运 动 区 的硬 膜 的
作 用在 步态 中是 一个 重要 组成 部分 。 3 治疗 技 术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1 1 1 6
作者单位 : 1 . 上海体育 学院 , 上海 2 0 0 4 3 8 ; 2 . 复旦 大学 附属华 山医 院康 复医学科 , 上海 2 0 0 0 4 0 作者简介 : 周朝生 ( 1 9 8 7 一 ) , 男, 硕 士研究 生 , 主要从事 脑卒 中后 的康复 治 疗与评估方面的研究 。 通讯作者 : 朱玉连 , z y l j u l l y @1 6 3 . c o m
复后 , 步态的损害仍然是脑卒 中患者遗 留的一个重大 的问题[ 2 ] 。踝关节作为人体步行姿势及稳定性一个微 调枢纽_ 3 ] , 脑卒 中患者 的踝关节运动控制障碍 的研究 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近些年关于脑卒中后
踝 关 节运 动控 制方 面 的踝 关 节 的 临床 特 点 、 神 经 控 制 以及对 脑 卒 中后 踝 关 节 的各 种 康 复 治 疗 技 术 进 行 综 述, 旨在 临床 和科研 中对 脑 卒 中后 踝 关 节 的运 动 控 制 方 面 的研究 提 供参考 。
久度 的下降和跌倒风险的增加[ 6 ] 。脑卒中后足下垂是
由于 中枢神 经 系统受 损 , 反 射性 交感 神经 营养 不 良、 神 经 血管萎 缩 引起 的一 种 并 发症 [ 7 ] , 主 要 是 由于小 腿 三 头 肌持续 痉 挛得 不 到 牵 伸 而 导 致 跟 腱 挛 缩 ; 此 外 ,由 于 患者 长期 制动 , 小腿 前 肌 群 ( 胫骨前肌 ) 及 外 侧 肌 群 ( 腓 骨长 短肌 ) 激 活不 足 ,出现 废 用性 肌 萎 缩 , 也 导致 足背 屈 困难 _ 8 ] 。足 内 翻也是脑 卒 中后偏 瘫 步态 常见 的
Brunnstrom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Brunnstrom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Brunnstrom技术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是早期充分利用一切方法引出肢体的运动反应,并利用运动模式(不论这种运动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如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再从异常模式中引导、分离出正常的运动成分。
最终脱离异常的运动模式,逐渐向正常、功能性模式过渡。
故其治疗方针为:①经常重视运动感觉。
②早期患者在床上肢体摆放位置。
利用共同运动模式。
④促进分离运动。
⑤最后达到随意地完成各种运动。
Brunnstrom将脑损伤利用后的异常运动模式分为屈曲模式和伸展模式,将脑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过程分为VI期。
下面以脑损伤引起的上肢瘫痪为例介绍该技术的应用原则及具体方法。
(一)心理方面治疗与支持:康复治疗师要注意利用自己的知识、技术、判断力给患者以足够的信心,并及时处理好患者的各种问题,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得到患者的信赖,这对整个康复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康复治疗师对患者的感觉运动障碍把握得越清楚,与患者之间越默契,其治疗方案就越容易实施,效果就越好。
相反,不了解患者的障碍程度,就不容易与患者之间达成默契,治疗方案就不容易实施,患者容易失去信心,而造成治疗计划落空。
治疗过程中注意不要要求患者做他不能做的事,比患者处于共同运动比较强的阶段时,让患者做分离运动,这是不合适的。
这种要求不但不能成功,反而因为过高的要求,患者无法完成而破坏患者的自信心,使得基本的训练都无法完成,最终导致整个治疗的失败。
所以,治疗师应把握好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安排好患者的治疗,想办法让患者了解自己疾病的过程,配合治疗,免得患者要求不能满足而导致悲观失望。
整个治疗期间,与患者的接触要有计划地进行。
刚与患者接触时应注意站在患者的立场上想问题,给人以温暖的感觉,不要以质问的口气了解病情,要先阅读病历,询问一些与病情有关的问题,多余的事情不要过问,以免引起患者烦恼。
治疗师与患者谈话要简练,介绍治疗计划时不要一次说完,要逐渐进行,向患者交代病情时要注意患者的反应和态度,为下次介绍病情时做准备。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康复训练
患者取坐位,桌上置一训练用滚筒 患者双手叉握,有健侧带动患侧向前
方滚动滚筒,促进上肢的伸展运动
十二、木钉盘训练
目的: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手眼协调性,提高运动 和控制能力和运动水平
从粗木钉开始,逐渐过度到细木钉 患者取坐位,双手叉握,由健手协助患手抓起木
背屈踝训练
十、利用内翻矫正板站立
患者立位 将患脚侧向踩于楔型板上 依靠重力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
和内翻倾向 此项练习适用于足内翻、足下
垂严重的患者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讲:神经内科是救人 命,康复科治人病
✓ 康复开始的时间应尽早,康复效果最好 的时机是发病后3个月内
✓ 不能强化屈肌的训练(如:健身球、起 身绳)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和行走 下肢瘫痪可造成行走困难 训练的目的是恢复其功能性活动
一、良肢位的摆放
髋关节下垫枕,使髋关节
保持内收 膝关节外侧垫枕使膝关节
保持内收 膝关节下垫枕,使膝关节
微屈曲 脚掌下垫支撑板使踝关节
背曲
二、诱发髋关节内收
此项训练适用与偏瘫早期 患者屈仰卧位,双髋、膝关节
于屈曲位时,增加健侧内收运 动的阻力,诱发髋关节内收
十、手的抓握与松开训练
前提:患手指已能活动且出现分离运动后,才能练习 手的抓握及控制能力
过早训练此动作可加重手指的集团屈曲,应特别注意 抓握的器具应选择直径较大的杯子、球开始,再慢慢
过度到铅笔、火柴棍等 练习抓握的同时,注意练习抓握后的松开训练 治疗者从患手中拉出握住的刷子可刺激屈曲、伸展
十一、滚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练
目的:诱发、促进上肢的主动运动
踝足康复牵引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我fJ 临J 『 从 未需求 发 , 研制 了踝 足康复牵 引器 , 观察组
与对 照组治疗后踝关节最大 活动范丽 明显增加 , 下肢运动功
能 及平 衡功能 较前改 善 , 步行 能力提 高 (< . )治疗 后观 PO5, 0
察组各项 指标优于对旦【 ( < .5 由此可 见 , } P O0 ) 组 我们 自发研
表 3 两 组 康 复 训 练 8 后步 行 能 力 的 比较 N
±1
3 讨论
制的踝足康复牵 引器 , 可显著增加脑卒 中患者踝 关节活动范
围 , 轻踝关节 挛缩 , 减 纠正 足 内翻 , 而改善患者 运动功能 、 从 平衡 功能 , 提高患者 的步行能力 。
参 考 文献
[] 全 国脑血 管病 会议. 2 各类脑血 管疾病诊断要点 lI J 中华冲经 科杂 . 志 ,9 6 2 39 1 9 ,9:7 . [ 石神重 信. 3 ] 急性期 1一 匕 I手 三 / 预后 l. 、 J /j、 J J , 医学, 9 , 1 1 6 9
3 ( :0 — 6 8 3 9)6 5 0 .
时的最大 活动范围 , 取绝对 值( 踝关节背 伸一 曲问的最大角 跖 度 ) 下 肢运 动 功 能评 定采 用 F g— yr 分 ( ulMee ; ulMee 评 F g— yr assm n,F ses e t MA) 平 衡 功能 评定 采 用 B r 平 衡量 表 ( eg ; eg B r
[] 徐光青 , 1 兰月 , 毛玉珞 , . 足矫 形器对脑卒中患者躯体运动及 等踝 其步 行能 力的影 响『1 J. 中国康复 医学 杂志 ,0 0 2 ( ) 2 7 2 1 , 5 3 :4 —
等速训练对脑卒中后踝背屈肌痉挛患者功能障碍影响
o b s e va r t i o n ro g u p r e c e i v e d t h e i s o k i n e t i c e x e r c i s e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e x e r c i s e . T h e s i x — mi n u t e wa l k t e s t ( 6 MWT ) , s t e p s p e e d , t h e
s po k e . Me t h o d s 4 2 e l d e r l y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n k l e d o r s a l l f e x o r s p a s t i c i t y a t f e r s t r o k e i n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d e p a r t me n t a n d n e u r o l o g y d e p a r t me n t
L I Y u n f a n g l , C H E N R i j i n 2 , L I A0 X i a n g z h o u l , L I A0 F a n g r o n g i , S H E NG Hu a m i n g , L I U Mu p e n g I , X I NG Ho n g d a l , F U C h u n w e n 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Me d i c i n e , F o s h a n F i f t h P e o p l e Ho s p i t a l , F o s h a n 5 2 8 2 1 1 , C h i n a ; D e p a r t m e n t f o C a r d i o l o g y , F o s h a n聊 P e o p l e H o s p i t a l , F o s h a n 5 2 8 2 1 1 , C h i n a )
诱发足背屈
诱发足背屈运动训练诱发足背屈运动首先要以训练胫前肌为主,同时激发趾长伸肌,然后激发腓骨肌。
具体方法如下:
1)早期以诱发共同运动为目的:在仰卧位(也可在坐位进行)让患者做髋,膝屈曲时施加阻力以增加等长收缩,引发及强化足背屈运动,以后逐渐减少髋,膝关节屈曲角度,最后在膝关节完全伸展位做足背屈训练。
2)利用Bechterev屈曲反射:是远端屈肌的协同收缩,又称Marrie-Foix屈曲反射。
表现为刺激伸趾肌可以使伸趾肌,踝背伸肌,屈膝肌以及髋的屈肌,外展肌和外旋肌出现协同收缩。
上肢的此种反射表现位刺激屈指,屈腕肌收缩时,屈肘肌和肩后伸肌也发生反射性收缩。
临床上可以利用此反射训练患者,当患者不能完成髋关节屈曲和踝关节不能背屈时,被动屈曲足趾引起包括踝背屈在内的下肢屈曲反应以激发足背屈肌。
下肢屈曲反应被诱发出来以后保持这种肢位,随后可通过增强患者的随意性反应进行强化。
3)利用冰刺激激发足背屈肌:用冰刺激足趾背侧及足背外侧诱发足背屈,以后通过增强患者的随意性反应进一步强化。
这种方法能同时诱发上肢屈曲运动。
4)刺激3)的部位,然后被动屈曲踝关节诱发足背屈。
5)手指叩击:用手指尖快速刺激足背外侧部,可促进足背屈。
6)缓慢刷擦5)的部位以诱发背屈反应(持续约30秒)。
7)用振动器刺激5)的部位。
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卒中运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脑血管疾病。
在中国,每年有将近200万的新增脑卒中患者,且发病率在以每年近9%的速度增加。
脑卒中的致残率为75%,是致残率最高的单病种疾病。
其中,运功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70%~80机运动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等带来诸多问题,同时也给家庭、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与负担。
研究证明,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主要通过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和建立代偿功能217—221来实现。
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可塑性,脑卒中发病后,康复训练可以促进大脑损伤灶周围的神经细胞突触“再生”、“发芽”,进而促进脑损伤后脑卒中功能重组。
卒中后的运动功能障碍,多表现为一侧肢体不同程度的瘫痪或无力,即偏瘫。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一般经过弛缓期、痉挛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早期康复开始时机和康复强度1.早期康复时机: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卒中康复管理)中指出急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24h根据康复评定情况,开展康复护理、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体位转移离床训练。
2.康复训练强度:要考虑到患者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开始阶段每天至少45分钟,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适当增加训练强度是有益的(∏级推荐,A级证据)运动功能评估主要是评估肌力、关节活动度、肌张力、痉挛、步态分析、平衡功能等,常用的有BrUnnStron)6阶段评估法、简化FUg1-Meyer法、Bobath方法、上田敏法、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运动评估量表等。
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是评估脑卒中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定性或半定量的评估方法。
Brunnstrom6阶段评估法,根据脑卒中恢复过程中的变化,将手、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分为6个阶段或等级。
应用其能精细观察肢体完全瘫痪之后,先出现共同运动,以后又分解成单独运动的恢复过程(表1)表阶段评估法阶段运动特点上肢手下肢1无随意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无任何运动2引出联合反应仅出现协同运动模式仅有极细微的屈曲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共同运动3随意出现的共同运动可随意发起协同运动可有勾状抓握,但不能伸指在坐和站立位上,有鼓、膝、踝的协同性屈曲4共同运动模式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出现脱离协同运动的活动:肩0°,肘屈90。
刺激小腿外侧穴位诱发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踝背屈动作的回顾性研究
线 上)、丰 隆(趾 长 伸 肌 外 侧 和 腓 骨 短 肌 之 间 )、上 巨 虚
(胫 骨 前 肌 中 ),用 大 拇 指 用 力 按 压 上 述 穴 位 ,以 引 起
部区域血供异常而 产 生 的 一 种 脑 组 织 损 伤 疾 病. 研 究
显示,我国每年约有 150 万新发脑卒中患者,病死率、致
残率较高,且 发 病 率 会 随 年 龄 增 长 而 升 高 [1]. 患 者 有
70%~80% 的 概 率 会 遗 留 不 同 程 度 的 偏 瘫,因 患 侧 踝
关 节 背 屈 肌 群 力 减 弱,下 肢 功 能 障 碍 多 伴 有 踝 关 节 足
30~80 岁;首次发病,病程2d 至3 个月;能在他人帮助
下进行简单的被动或主动运动.
1 次,周 六 日 休 息,连 续 治 疗 2 周. 比 较 两 组 患 者 踝 关
1
3 排除标准 肢体 运 动 功 能 严 重 异 常 者;身 体 有 剧
节主动背屈活动度 及 下 肢 运 动 功 能. 结 果:治 疗 后,两
期偏瘫患者踝背屈动 作 的 效 果. 方 法:将 80 例 脑 卒 中
早期偏瘫患 者 随 机 分 为 对 照 组 和 观 察 组,每 组 40 例.
对 照 组 给 予 患 侧 下 肢 电 刺 激 和 常 规 康 复 训 练,观 察 组
在对照组 治 疗 基 础 上 给 予 小 腿 外 侧 穴 位 刺 激. 每 日
复打好基础.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小腿外侧穴位;肢体功能
.
All Rights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不同肌内效贴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下垂中的临床观察
不同肌内效贴法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足下垂中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不同肌内效贴法对脑卒中患者足下垂的影响。
方法40例脑卒中伴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实验组在常规康复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肌内效贴法,于治疗前及治疗6 w后应用改良Ashworth量表、6米步行时间测试、Berg平衡量表、踝背屈AROM测定、改良Bartherl量表分别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治疗6 w后,两组患者的Berg评分、踝背屈AROM、改良Barther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
改良Ashworth评分、6米步行时间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P <0.05),且实验组下降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采用不同肌内效贴法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足下垂患者平衡能力、踝背屈角度、ADL能力,降低肌张力,改善步行能力,为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提供一种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标签:肌内效贴;脑卒中;足下垂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足下垂是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的常见症状之一,其原因有软瘫期患肢摆放不合理,患侧下肢制动造成小腿后群软组织废用性肌萎缩、挛缩、变性,踝背屈肌力下降;痉挛期患侧下肢伸肌模式使患者呈现尖足。
足下垂严重制约了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和ADL能力[1],目前临床上治疗足下垂的方法虽然不少但效果始终不佳。
肌内效贴布由日本医生Kenso Kase博士于1973年创用,是一种具有操作简便、应用广泛、低过敏性等特点的新型贴布,最初主要用于治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2],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脑卒中后患者患手肿胀、肩关节半脱位和呃逆的治疗等[3-5]。
因此我科探索肌内效贴布用于治疗脑卒中足下垂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1~9月在本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3.2±17.1)岁;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卒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出血及脑梗死诊断标准[6]。
关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肉功能障碍的研究综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67期33投稿邮箱:zuixinyixue@·综述·关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肌肉功能障碍的研究综述马宇飞1,2,云阳1,甄希成1(1.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5;2.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5)0 引言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称急性脑血管病事件,脑卒中是世界第二大致残原因。
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偏瘫,偏瘫侧肢体常因中枢神经功能的异常,发生肌肉力量下降或肌张力增高等异常肌肉功能障碍,从而影响下肢肌肉功能,出现运动功能障碍[1]。
本文主要针对肌力、肌张力和神经控制三个方面对于偏瘫患者下肢肌肉功能的影响综述如下。
1 下肢肌肉肌力量变化对下肢肌功能的影响肌力是反映人体运动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
脑卒中后受影响最严重的肌群是髋关节伸展肌、踝关节背屈肌以及髋关节内收肌。
肌力的下降被认为是决定脑卒中后下肢功能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脑卒中急性期,大多数患者肌力处于低下的状态,严重影响患者下肢肌肉功能,从而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
所以,改善患侧下肢的肌肉力量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是脑卒中后康复训练的重要目标之一。
1.1 影响脑卒中患者肌力的结构性因素。
脑卒中后偏瘫侧下肢肌肉体积降低24%。
导致脑卒中后患者肌肉力量降低的因素之一就是肌肉横截面积的减小。
横截面积的减小会导致绝对力量产生的减小。
一项研究通过对横断面扫描估算了肌肉体积,报告称与非偏瘫侧相比,偏瘫侧股四头肌体积减少了24%。
同时,有研究证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的肌纤维长度明显短于健侧。
肌纤维长度是反映肌肉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肌纤维的长度与肌肉收缩力量、速度和爆发力等方面有关。
1.2 影响脑卒中患者肌力的“运动”因素。
脑卒中后,肢体的不运动或制动也是造成肌力下降的重要因素,因为肌肉放松会产生多种适应性反应,引起废用性肌萎缩。
有报道称,住院患者发病急性期时,每天的运动量不足40分钟。
想象足背屈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暨南 大 学 医 学 院
雷艳 : , 科 , 主任 护 师 , 护 士 长 女 本 副 科 科 研 项 目: 深圳 市 科 技 计 划 项 目( 0 0 30 ) 2 10 3 6 收稿 :0 2—0 21 1—1 ; 回 :0 2—0 —1 2修 21 2 6
go p( ru P< O 0 o l . n l s n F o o sf x o — e t r d mo o ma e y ta n n a o s e o e y o o r l u c i n . 1 f r a1 Co c u i o td r il in c n e e t r i g r r i ig c n b o t r c v r f l we i ) o e mb f n t o
Ef ia y off o o sfe i n c n e e o o m a e y ta n ng o owe i b f nci n o ssr k e plgc pa int Le fc c o td r ilx o - e t r d m t r i g r r i i n l r lm u to fpo tt o e h mi e i te s iYan ,Li
・
6 ・ 8
J u n lo rig S in e M a 0 2 Vo. 7 No 9( nea e iie o r a fNu sn ce c y2 1 12 . Ge rlM dcn )
・
康 复护 理 ・ 论 著 ・
・
想 象 足 背 屈训 练 对脑 梗 死 偏 瘫 患 者 下 肢 功 能恢 复 的影 响
PDCA循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PDCA循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中的应用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功能锻炼方法,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即通过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4个阶段对患者开展肢体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住院时间。
结果实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恢复快,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锻炼,提高了患者康复效果,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减少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PDCA循环;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锻炼急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发病急、恢复慢和致残率高为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随着诊疗水平的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救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致残率仍高达70%~80%[2],2/3以上的患者有肢体功能障碍,为使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笔者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采用PDCA[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循环管理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神经内科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其中,脑梗死73例,脑出血27例,全部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35~83岁,平均(62.3±1.5)岁;对照组50例,男36例,女14例,年龄33~79岁,平均(56.2±1.1)岁;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经CT或MRI确诊为初次发病,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健康中老年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肌群最大等长收缩的表面肌电图研究
健康中老年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肌群最大等长收缩的表面肌电图研究罗梦;周国平;徐敏;许秀洪【摘要】Objective To establish normal reference range of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in related myoelectric activity when maximum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 of ankle dorsiflexors and plantarflexors in healthy middle to old people. Methods From Septem-ber to December, 2015, a total of 110 healthy people aged 41 to 75 years were divided into 41 to 50 years group, 51 to 60 years group and>60 years group according to age. The integral electrical values were measured in each subject by sEMG technique and analysis system under maximum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 of ankle dorsiflexors and plantarflexors. Results and Conclusion Under ankle dorsiflexion and plantar flexion movement mode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integral electrical values of tibialis anterior muscle, long perone-al muscle, short tibial muscle and gastrocnemius among different groups (F<4.545, P>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inte-gral electrical values of different sides and different genders (F<7.028, P>0.05). Normal reference range for integral electrical values was es-tablished under maximum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 of ankle dorsiflexors and plantarflexors in healthy people.%目的建立健康中老年双下肢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肌群最大等长收缩时相应肌群积分肌电值正常值参考范围.方法 2015年9月至12月,收集41~75岁健康受试者110例,分为41~50岁组、51~60岁组和>60岁组,测量受试者双下肢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肌群最大等长收缩时相应肌群积分肌电值.结果与结论在踝关节背屈及跖屈运动模式下,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胫骨短肌、腓肠肌在不同年龄组的积分肌电值均无显著性差异(F<4.545,P>0.05);同一肌肉同一踝关节运动模式下左右侧及不同性别积分肌电值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F<7.028,P>0.05).建立了健康中老年双下肢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肌群最大等长收缩时相应肌群积分肌电值正常值参考范围.【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7(023)010【总页数】5页(P1157-1161)【关键词】健康;中老年;等长收缩;表面肌电图;积分肌电值【作者】罗梦;周国平;徐敏;许秀洪【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广州市510315;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广州市510315;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市410208;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广东广州市5103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7下肢功能障碍,尤其是脑卒中后足下垂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给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沉重的负担[1-2]。
抗肢体痉挛康复三步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节屈 曲约有9 0 。 ,下面用枕头支持 ,患侧下肢髋 、膝关节屈 曲,置于枕 头上,健侧下肢髋关节伸展 ,膝关节轻度屈 曲,背后放一个枕 头,使躯 干呈放松状态 。 亡垒 髋关节保持9 0 。 的屈 曲位,背部用枕头垫好,保持躯 干 伸展, 双侧上肢伸展位放在床前桌上。 最好臀下置一坐垫, 双膝屈曲5 0 。 一 6 O 。 ,膝下垫一软枕,患侧足底托一沙袋 ,保持踝关节背屈或足中立位 。 瑚 玉 在轮椅靠背处垫一块木板 ,使患者躯干保持伸展,臀部 尽量坐在轮椅坐垫后方,双上肢伸展位放在轮椅前桌上,稍屈 曲放 于轮
抗肢体痉挛康复三步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王 燕 ,王 娴 ,邱 萍( 上 海 中医 药大学 附属 市 中 医医院脑 病 科 ,上海 市 2 0 0 0 7 1 )
。 研 究 与 报 告・
摘要
背景 :在早期康 复治疗 中,进行正确的康复卧位指导和肢 体功 能锻 炼能预防和 减轻偏瘫典型 的上肢 屈肌痉 挛模式和 下肢伸肌痉挛模式 。 目的:观察对脑 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抗肢体痉挛康复三步法 后肢 体功能恢复的效
姿势不仅导致压疮的发生,也可导致痉挛的出现 ,因此作为康复护理人 员需协助患者定时变换体位 ,每一两小时1 次。 ( 2 ) 抗痉 挛康 复操 的训练 :患者取仰卧位 ,如果患者能够 自己活动 则尽量 自己活动 ,如果患者 的神志不清,活动 困难或动作不到位 ,由照 顾者辅助完成训练 ,整个操分活动肌肉、穴位按摩 、活动关节三部分 。 根据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和神志情况进行锻炼 ,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可全部也可选取部分动作进行 。
( 2 2 . 0 6  ̄ 8 . 8 2 ) 分 :患者 A D L评分 由入院时的( 2 8 . 5 6  ̄ 2 7 . 2 7 ) 分提高至 6个月后 ( 7 4 . 3 1  ̄ 2 1 5 8 ) 分 :合并上肢屈肌痉挛 ,下肢屈肌痉挛 ,肩关节痛 ,足下垂 ,足
点按丘墟穴诱发脑卒中患者Bechterev屈曲
点按丘墟穴诱发脑卒中患者Bechterev屈曲目的利用fMRI技术研究点按穴位法、常规方法诱发Bechterev屈曲反射法对脑功能重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和门诊符合纳入标准23例右脑脑卒中的患者,先后随机用点穴法及常规方法诱发左下肢Bechterev屈曲反射为刺激模式,采用组块设计,使用fMRI检测,利用spm8和xjview软件数据分析。
结果本研究两种方法均以激活右侧大脑和左侧小脑为主;点穴方法对脑的激活主要有双侧小脑、双侧枕叶、双侧额叶、双侧颞叶,右中央旁小叶、右顶下小叶;常规方法对脑的激活主要有双侧小脑、双侧枕叶、双侧额叶,右中央旁小叶、右顶下小叶;点穴方法同常规方法比较,点穴方法激活脑区为左颞中回、右颞上回、右颞中回,常规方法未激活上述脑区,激活脑区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10)。
结论本研究两种手法均能促进脑卒中患者脑部功能重组;点穴方法比常规手法更具有广泛激活效应,其更易激发Bechterev屈曲反射的机制可能是点穴手法促进颞叶功能区对运动功能的补偿。
标签:丘墟穴位;穴位按压;反射;脑卒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恢复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尤其是步行能力,是临床康复的主要目的之一。
经丘墟穴诱发脑卒中患者下肢屈曲反射的治疗方法比常规方法更容易激发屈曲反射、更有效地促进了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但是下肢屈曲反射属于脊髓水平的反射,对脑卒中患者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故本研究采用BOLD-fMRI方法进一步探讨点穴方法诱发脑卒中患者屈曲反应的脑部激活效应。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按就诊顺序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住院和门诊脑卒中符合纳入标准患者23例。
23例患者,病程15~73d,平均(56.0±27.8)d;年龄51~65岁,平均(52.4±9.3)岁;脑梗死16例,脑出血7例;男13例,女10例;均为右利手。
针刺丘墟穴诱发足背屈反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针刺丘墟穴诱发足背屈反射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廖燕锬;刘凤彬;杨景达;马启寿;陈怡惠;林嵊武;李俊喆;邱丽芳;林茜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2022(35)22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丘墟穴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
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针刺丘墟穴和叩击足背外侧区诱发踝背屈反射治疗方法,治疗6周后评估两组患者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和表面积分肌电情况。
结果:观察组下肢Fugl-Meyer评分和胫前肌表面积分肌电值明显高于对照组,EMG协同收缩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刺丘墟穴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有效,且优于叩击足背外侧区方法。
【总页数】3页(P3933-3935)
【作者】廖燕锬;刘凤彬;杨景达;马启寿;陈怡惠;林嵊武;李俊喆;邱丽芳;林茜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福建省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R246
【相关文献】
1.指压太冲、丘墟穴诱发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
2.刺激丘墟穴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踝背屈的即刻改善效应
3.不同踝背屈诱发方法对脑卒中患者患侧踝
背屈功能的影响4.经丘墟穴诱发踝背屈运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5.经皮电刺激太冲、丘墟穴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踝背屈功能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后踝关节背屈功能诱发策略苏久龙副主任治疗师C ontent 踝关节的骨关节解剖踝动作肌动学卒中后踝的特征卒中后踝背屈的诱发踝背屈诱发注意事项下肢运动链三大关节中最远端的关节;通常与足部作为一个整体联合运动;多关节相互配合下的三维复合运动,稳定中有灵活; 踝关节是人体步行姿势及稳定性的一个微调枢纽。
内翻跖屈痉挛痉挛是紧张性反射活动,因失抑制状态而引起,常以固定的模式出现,因而构成卒中偏瘫患者特定的外形。
踝关节:跖屈,内翻。
(痉挛不是刻板的、不可逆转的,而是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发展起来的,是异常活动强化的结果。
)Burbaud, P., et al. A randomised, double blind, placebo controlled trial of botulinum toxin in the treatment of spastic foot in hemiparetic联合反应对卒中偏瘫患者有以下不良影响:造成患者上、下肢痉挛加重,肢体被强制在固定的肢位上难以完成功能上需要的动作。
如穿鞋时踝关节跖屈、足内翻、下肢伸展,导致穿鞋的动作不能完成。
患者如果努力去做就会使伸肌痉挛进一步强化。
Mitoma, H., Hayashi, R., Yanagisawa, N. & Tsukagoshi, H. Gait disturbances in patients with pontine medial tegmental lesion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ait analysis. Arch Neurol 57, 1048-1057 (2000).下肢共同运动对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1)屈肌共同运动的影响,髋关节屈曲时伴随着外展、外旋,所以当患者抬腿时,下肢必须向外偏歪,影响步态;(2)伸肌共同运动的影响,髋关节伸展时膝关节不能完成屈曲,踝关节出现跖屈、内翻,所以患者迈步感到困难,不得不将骨盆向健侧倾斜,将患侧下肢划一个圈,出现异常的步态。
(3)由于站立时髋关节伸展,踝关节出现跖屈、内翻,所以不能做到全足着地,影响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紧张性迷路反射对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站立时,患者头向后伸,下肢伸肌张力增高,肩和躯干后伸,膝关节过伸展不能屈曲,踝关节跖屈内翻,造成异常的运动模式。
Ada, L., Vattanasilp, W., O'Dwyer, N.J. & Crosbie, J. Does spasticity contribute to walking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64, 628-635 (1998).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卒中患者的姿势与动作出现以下特征:(1)步行时患者低头看地面,造成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患侧支撑相,膝关节出现过伸展,踝关节跖屈与地面接触,在摆动相时,髋、膝关节不能充分屈曲。
上肢呈屈曲位,联合反应又通过头的位置得到强化。
(2)步行时由于抬头,颈部伸展,导致下肢屈肌张力增高,患肢不能负重。
Sleight, P., et al.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humans: is power spectral analysis largely an index of baroreflex gain? Clin Sci (Lond) 88, 103-109 (1995).阳性支持反射是足趾的末端及其内侧拇趾、小趾的皮肤等部位受到刺激时,引起骨间肌紧张,刺激本体感受器,导致下肢伸肌张力增高。
卒中偏瘫患肢运动功能出现如下影响:(1)患肢膝关节过伸展,踝关节跖屈、内翻,影响支撑相的足趾着地。
(2)患侧处于支撑相时,踝关节跖屈,难以完成重心转移动作。
训练患肢踝关节背屈运动时,要尽量防止刺激足趾导致屈肌张力增高Perry, L. Screening swallowing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Part one: Identific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initial evaluation of a screening tool for use by nurses. J Clin Nurs 10, 463-473 (2001).良肢位的摆放仰卧位时足底垫斜型垫与足底成15°~30°角,膝关节垫起成15°~20°角,防治伸肌痉挛;非偏瘫侧卧位时脚部应放置长型枕垫,长度从膝部到足尖,防止足内翻;站立位时足下垫斜型垫为30°。
鼓励患者始终坚持体位选择非偏瘫侧卧位 --- 仰卧位----坐位---站位---步行中;充分屈髋屈膝---屈膝屈髋---伸膝伸髋;静态-动态;诱发策略(仰卧位)第一阶段:诱发足趾屈伸运动的感觉(1)仰卧位,髋膝屈曲90o 治疗师将患者踝关节及足趾背屈,并通过口令让患者进行踝关节背屈动作。
踝关节不能背屈时,治疗师应加以帮助,使其能够充分背屈;(3组,20次,bid)注意事项:对于肌张力高者,应首先将肌张力作适当缓解之后再进行训练;患侧下肢及上肢充分放松,以防止残留较高的张力;治疗师的手不能触及患者脚心,以免引起牵张反射。
(2)患者的双下肢伸直对患者进行被动的踝关节背屈,动作应缓慢且稍用力,之后令患者踝关节跖屈,反复进行几次后令患者下肢放松。
用双手握住患者的脚趾,令患者反复感觉足趾的屈和伸动作。
同时还可通过对足趾背面肌肉的摩擦,以刺激患者加深对足趾屈、伸的感觉。
训练时患者及治疗师需精力集中。
第二阶段:强化足趾主动运动(1)当患者能够感觉到足趾屈、伸的位置时候体位:患侧髋关节稍内旋,膝关节稍屈曲5o;在其足的背面进行适当的摩擦,拍打以便有利于患者下一步进行屈、伸足趾的主动运动。
此时应帮助足趾作屈、伸动作,患者只是随着治疗师的口令及手的帮助做少部分主动运动,在以后的屈伸动作中患者自己应逐渐加大力量。
(肌张力高的患者可采用这种小力量的训练,张力低的患者可采用全力屈伸)(2)治疗师再次用双手拍打、摩擦患侧脚面及脚趾,令患者做踝关节跖屈、背屈的动作。
患者往往较容易完成跖屈,而背屈则较难完成好,所以在踝关节(患侧)背屈时候,令患者足趾先伸展,治疗师应尽量使踝关节背屈到最大程度,反复多次,间歇时应放松患侧的下肢,在完成上述的动作后,治疗师尽量减少帮助,使患者尽可能完成足趾伸展及踝关节部分背屈动作。
第三阶段:提高踝关节背屈能力(1)让患者取放松状态,治疗师一手用大鱼际固定患者外踝下部,另一手放于后足(距骨和跟骨)内侧。
治疗师双手做前后顺时针旋转运动,带动患者足部作背屈外翻运动,后让患者用少力,随着治疗师手的运动方向运动踝关节,在患者能够理解正确运动方向后,使患者在不引起内翻动作时逐渐加力进行;缓慢进行此运动(2)将患脚及足趾跖屈到最大之后突然向下用力并同时令患者踝关节背屈,并适当加阻力,并帮助患脚尽量外翻;做此动作的前半段治疗师应根据患侧足趾及踝关节背屈时的力量大小适当加阻力,当背屈渐到尾声时,改为帮助患者背屈。
(3)当患者踝关节在无帮助下背屈能够达到0°以后,治疗师可增加对背屈的加阻训练,以使患者逐渐过渡到能够独立完成踝关节背屈的全关节活动范围。
其它诱发策略:反射区的刺激:在患者偏瘫初期,或患者处于软瘫期时给予足背外侧冰刺激可以诱发患者足背曲,用冰棉签在足背外侧刺激5~10 s患者可以发生踝关节背曲;轻叩足背外侧、快速摩擦足背外侧都可以诱发踝关节背曲。
反射刺激1~2次后诱发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5次。
控制点:在跟骨外侧加压,可使患者内侧踝背曲。
在跟骨内侧加压可刺激外侧足背曲,可以利用2个控制点诱发患者的踝关节背曲。
诱发同时让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足外侧三个足趾;功能电刺激的应用部位强度肌内效贴的应用软组织贴扎技术台湾合记图书出版社支具镜像Guo, F., et al. The neuronal correlates of mirror therapy: A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on mirror-induced visual illusions of ankle movements. Brain Res (2016).Mohan, U., et al. Effectiveness of mirror therapy on lower extremity motor recovery, balance and mobi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A randomized sham-controlled pilot trial. Ann Indian Acad Neurol 16, 634-639 (2013).足下垂治疗仪孟殿怀.功能性电刺激辅助步行设备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8(10):923-928.功率自行车下肢moto下肢机器人等张军.一种下肢机器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疗效的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0):1068-1070.1.踝关节的诱发应尽早;2.不同体位:卧位-坐位-站位-步行中静态-动态;3.患者主动参与;4.踝背曲训练应坚持始终:要灌输科学训练,坚持始终的理念(有的患者在训练1个多月才出现踝背曲反射);5.整体训练理念,强调对称性。
THANK YOU谢谢您的聆听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