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救赎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救赎观
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
层次:
学习中心:
完成时间:
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救赎观
[摘要]《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奠定了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小说通过对人内心中两种力量斗争的描写,既上帝与恶魔的斗争、善与恶的斗争,全面、详细而深刻的阐述了人性的救赎历程,表达了对真、善、美的颂扬。同时也体现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救赎观。
[关键词] 罪与罚、陀思妥耶夫斯基、救赎、真、善、美、人性
[前言]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整个文学史上是一位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人物。作为一位世界级的文学巨匠,他的创作影响,远远走出俄国以外。现实主义派的作家从他的创作中可以吸收到有益的营养,现代派作家则把他的作品奉为经典,而称他本人为他们的先驱和导师。西方文学评论界对他的评价之高,令人咋舌。他的艺术才华,连对他批判最为尖锐的革命作家,也是无法否认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说他是:“最伟大的天才”、“以自己的天才的力量震撼了全世界”,“就表现力来说,他的才能只有莎士比亚可以同他媲美。”但他的颓废又让托尔斯泰叹息“不能奉为后世楷模”。[2]村上春树则说:“陀思妥耶夫斯基以无限爱心刻画出被上帝抛弃的人,在创造上帝的人被上帝所抛弃这种绝对凄惨的自相矛盾之中,他发现了人本身的尊贵。”。鲁迅称他是“人类灵魂的伟大的审问者”,“到后来,他竟作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时也是残酷的拷问官而出现了。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它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
《罪与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是他对人性、对宗教信仰和他的救赎观的具体反映,因此从这部小说中就可以基本了解他的整个思想体系。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遭遇以及这些遭遇对他思想的影响
(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平遭遇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罗斯的一个并不富裕的医生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军医和彻彻底底的酒鬼。在他十几岁的时侯,他的父母相继去世。曾就读于军事工程学校,毕业后被授予中尉军衔,几年之后退伍,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由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空想社会主义感兴趣,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被执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被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在西伯利亚服苦役期间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几年后被释放,但是要求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从假处决事件到西伯利亚服刑这十年时间是他人生主要的转折,他开始反省自己并笃信了宗教。
1864年他被迫到欧洲避债。他的代表作《罪与罚》就是在这期间完成的,并于1866年出版,该书也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
1881年2月9日由于在搬柜子过程中用力过大,结果导致血管破裂,当天去世,弥留前妻子为他朗诵圣经。葬于圣彼得堡。[1]
(二)生平遭遇对他思想的影响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流放期间因受到非人的待遇,神经受到刺激,患上了折磨他一生的癫痫病。他身处的十九世纪是个没落的世纪。““欧洲的没落”的到来是一场可怕的灭顶之灾,它或者是充斥着杀戮和暴力的革命,或者是犯罪、堕落、偷盗、谋杀和一切罪恶的渊源。”。
[3]在圣彼得堡,目光所能触及到的无一不是贫穷,以及贫穷带来的黑暗与罪恶。一方面是权贵和有闲阶级们纵情声色,挥金如土的奢华,而另一方面则是穷人们在饥饿边缘挣扎的贫穷。贫穷滋生着犯罪。在这样一个理性,正义极度缺失的年代里,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苦苦的思考着这一切苦难的根源和人类困境的出路,因为心灵无法承受生命之重,精神极度痛苦,濒于崩溃。所有的这些现实境况,都对他的后期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在现实世界里
无法找到出路,他像许多作家和思想家一样,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宗教,选择了一条皈依之路,他希望能从宗教中找到人类苦难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由于他的特殊经历,所以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几乎都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他的善恶矛盾性格组合、深层心理活动描写都对后世作家产生深刻影响。[4] 陀思妥耶夫斯基并非开创心理叙事的鼻祖,但他绝对是发展心理和意识描写的一代宗师,对后世影响巨大,西方的众多作家都将其奉为圭臬,以至于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可或多或少地发现陀氏的影子。
[5]
在他的小说《罪与罚》中,男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也最终否定了自己的理论,在索尼娅的引领下,走上了一条皈依宗教的救赎之路,用苦难来净化灵魂、让精神重新复活。
二、救赎的方式和本质
贪婪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无论是性善论的主张者还是性恶论的坚持者,他们都不否认人性贪婪和自私这个事实。所以,无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还是佛教,他们都倡导平等、博爱、奉献和仁慈,他们都把追求真、善、美作为他们的宗旨。他们都认为救赎是抛弃人性中贪婪、自私的本能唤醒人性中真、善、美的唯一道路。
救赎在西方的许多作品中都是作为主体被阐述的。在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让的救赎就是整部小说的主线,冉阿让由于受到卞福汝主教的感化,激起了在他内心中早已经被深埋的“善”,从而开始了行善和助人,通过这种方来进行灵魂的救赎;在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中,主线就是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内心中“善”的复活,聂赫留朵夫是由于看到了因自己的罪恶而使玛斯洛娃所遭受苦难,刺痛了自己的良知、唤醒了人性中的“善”,从而开始了以受苦为主要方式的救赎之路。
通过这些作品中所描述的救赎可以看出,救赎主要是通过行善和受苦这两种方式来达到的。那么救赎的本质是什么呢?其本质就是由于被舍己救人善行的感化和对恶果的反省,从而唤醒和引导自己内心中已经被埋没的“善”,并且展现出人性的真、善、美。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所有人物的救赎也是通过“善”的回归,并在“善”的引导下展现出人性的真、善、美。
三、《罪与罚》中对救赎的具体体现以及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救赎观
《罪与罚》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自己进行深刻的反省,开始笃信宗教后创作出的,所以可以说是在他思想完全成熟和定型后所创作的作品,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中,全面反映了他对于宗教、对于人性、对于社会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完整的体现出了他的救赎观。
《罪与罚》主要讲述了男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在自己发明的理论-“按照自然规律,人一般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低级的(平凡的),仅仅是一种繁殖同类的材料,他们有义务驯服听话,因为这是他们的使命;另一类是名副其实的人,也就是有天赋或天才、能在自己的社会上发表新见解的人,他们都会违法,都是破坏者,为了自己的思想,他们不惜流血和跨过尸体。”的指引下,杀害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的妹妹,之后由于无法证明自己的理论而陷入巨大的痛苦中,最终在索尼娅的引领下,走上了一条用苦难来净化灵魂的宗教救赎之路,走上了精神的复活。小说以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救赎为主线,通过对马尔梅拉多夫、卡捷琳娜•伊万诺芙娜、索尼娅、斯维德里盖洛夫、杜尼娅、拉祖米欣这些人物的遭遇和内心思想的描写,表达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救赎的观点。在这部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了三类人的救赎,也展现了他内心中“完美人”的具体形象。
(一)通过受苦的方式进行救赎
马尔梅拉多夫和索尼娅所采取的救赎就属于这样的救赎。
马尔梅拉多夫作为一个体弱多病的妻子的丈夫,作为四个基本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的父亲,作为一个家庭的支柱和唯一经济来源,本应照顾和供养这个孱弱的家庭,保护这些脆弱的家人。然而他却由于嗜酒,不但丢弃了工作、抛弃了需要他供养的这一家人,而且还把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