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认定创新学分情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是指针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活动所获得学分的认定标准和规定。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实施创新学分认定制度,以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提升其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的相关内容。
一、认定标准1.1 创新活动范围: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应明确创新活动的范围,包括科研项目、创业实践、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各类创新活动。
1.2 参与要求:细则应规定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要求,包括参与时长、完成任务、取得成果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1.3 认定标准:制定认定标准,明确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所获得学分的具体计算方式和评定标准,确保认定公平公正。
二、认定流程2.1 申请材料:学生参与创新活动后,需准备相关申请材料,包括活动证明、成果展示、指导老师推荐信等。
2.2 评审流程:设立专门的评审机构或委员会,负责对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评定学生所获得的创新学分。
2.3 结果公示:评审结束后,将学生的创新学分认定结果进行公示,确保透明度和公正性。
三、学分使用3.1 学分转换:学生获得的创新学分可转换为学业学分或绩点,以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
3.2 学分累积:学生在校期间可累积获得的创新学分,为将来的学业发展和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3.3 学分认可: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应明确学校对创新学分的认可范围和使用方式,确保学生获得的学分得到有效利用。
四、激励机制4.1 奖励措施:学校可设立创新学分奖励机制,对获得创新学分的学生给予奖励,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4.2 荣誉称号:设立创新学分荣誉称号,对获得一定数量创新学分的学生进行表彰,鼓励学生持续参与创新活动。
4.3 实践机会:通过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五、监督与评估5.1 监督机制:建立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的监督机制,对评审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认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是指在大学期间,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实践、学术竞赛等活动,积累的学术和创新成果所获得的学分。
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制定了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二、认定标准1. 科研项目: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学分认定标准如下:- 以学生作为主要参与者的科研项目,每个项目最高可获得X个学分;- 学生作为辅助参与者的科研项目,每个项目最高可获得X个学分;- 学生作为实验助手参与的科研项目,每个项目最高可获得X个学分;- 学生作为数据分析助手参与的科研项目,每个项目最高可获得X个学分。
2. 创新实践: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学分认定标准如下:- 学生参与创业实践项目,每个项目最高可获得X个学分;-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每个项目最高可获得X个学分;- 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项目,每个项目最高可获得X个学分;- 学生参与文化艺术实践项目,每个项目最高可获得X个学分。
3. 学术竞赛:学生参与学术竞赛的学分认定标准如下:- 学生在国际级学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可获得X个学分;- 学生在国家级学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可获得X个学分;- 学生在省级学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可获得X个学分;- 学生在校级学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可获得X个学分。
三、认定流程1. 学生申请:学生在完成相应的科研项目、创新实践或学术竞赛后,需填写认定申请表格,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如项目报告、获奖证书等。
2. 导师评审:学生的申请材料将由导师进行评审。
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际参与程度、成果质量等因素进行评定,并填写评审表格。
3. 学院审核:学院将组织专门的审核小组,对学生的申请材料和导师评审结果进行审核。
审核小组将根据学校制定的认定标准,综合评估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成果,决定是否认定相应的学分。
4. 结果公示:学院将公示认定结果,公示期为X天。
学生可在公示期内提出异议,经核实后,学院将作出最终认定结果。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是为了鼓励和奖励大学生在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规范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认定范围1. 科技创新类:包括科研项目、科技竞赛、论文发表等。
2. 学术研究类:包括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
3. 社会实践类:包括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公益项目等。
三、认定标准1. 科技创新类:(1) 科研项目:完成大学生科研项目,根据项目难度、创新性、成果等综合评定,分为A、B、C三个等级。
(2) 科技竞赛:参加国际、国家级或省级科技竞赛并获奖,根据奖项等级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
(3) 论文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和论文质量给予学分认定。
2. 学术研究类:(1) 学术论文:完成学术论文并通过学院评审,根据论文质量和学术影响力给予学分认定。
(2) 学术报告:在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报告,根据报告的深度、广度和学术质量给予学分认定。
(3) 学术会议: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口头报告,根据会议级别和报告质量给予学分认定。
3. 社会实践类:(1) 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活动的难度和参与度给予学分认定。
(2) 社会公益项目:参与社会公益项目并取得突出成绩,根据项目的影响力和贡献给予学分认定。
四、认定程序1. 提交申请: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向学院提交创新学分认定申请,申请材料包括相关证明材料和申请表格。
2. 材料审核:学院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认是否符合认定标准。
3. 评审认定:学院组织专家评审小组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结果给予学分认定。
4. 公示和申诉:学院将认定结果进行公示,学生如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诉。
5. 最终认定:学院根据申诉情况进行复核,并最终确定学分认定结果。
6. 认定记录:学院将认定结果记录在学生的学分认定档案中,并在学生学籍信息中体现。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许多高校开始推行创新学分认定制度。
本文将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的实施细则,以确保认定过程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二、认定范围1. 创新项目类:包括科研项目、创业项目、社会实践项目等。
2. 创新竞赛类:包括学科竞赛、创新设计竞赛、创业大赛等。
3. 创新论文类:包括科研论文、创新论文、发明专利等。
三、认定标准1. 创新项目类:a. 项目质量:评估项目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和社会影响力。
b. 参与程度:评估学生在项目中的角色、责任和贡献程度。
c. 项目成果:评估项目的成果展示、论文撰写和实践报告等。
2. 创新竞赛类:a. 竞赛级别:评估竞赛的学术水平、竞争激烈程度和影响力。
b. 获奖情况:评估学生在竞赛中获得的奖项和荣誉。
c. 竞赛成果:评估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和成果展示。
3. 创新论文类:a. 论文质量:评估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水平和实用性。
b. 发表情况:评估论文在学术期刊、会议或专利中的发表情况。
c. 论文成果:评估论文对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程度。
四、认定流程1. 申请阶段:a. 学生提交认定申请,包括项目或竞赛的相关材料和证明文件。
b. 学校设立认定委员会,由相关学科专家和教师组成。
2. 评审阶段:a. 认定委员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初步评审,筛选出符合认定标准的申请。
b. 符合条件的申请将进入详细评审阶段,由专家进行评估和打分。
3. 认定结果:a. 认定委员会根据评审结果,确定学生是否符合创新学分认定标准。
b. 学生将收到认定结果通知,包括认定等级和学分数。
五、学分认定等级1. 一等奖:学生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色,成果突出,对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要贡献。
2. 二等奖:学生在创新活动中表现良好,成果明显,对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一定贡献。
3. 三等奖:学生在创新活动中表现一般,成果一般,对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一定了解。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许多高校开始实施创新学分认定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二、创新学分认定的目的创新学分认定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预创新实践活动,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材,推动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三、创新学分认定的原则1. 公平公正原则:创新学分认定应基于客观评价,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预认定。
2. 灵便多样原则:创新学分认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特长和兴趣,鼓励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如科研项目、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等。
3. 导师指导原则:创新学分认定应由专业导师进行指导和评价,确保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获得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4. 跟踪记录原则:创新学分认定应建立完善的跟踪记录机制,记录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和成果,为认定提供依据。
四、创新学分认定的流程1. 申请阶段: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结束后,向学校提交创新学分认定申请。
申请材料包括创新实践活动的介绍、导师推荐信、成果展示等。
2. 审核阶段:学校设立创新学分认定委员会,由专业教师和相关专家组成,负责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审核主要包括创新实践活动的质量、学生的参预程度、成果的创新性等方面的评估。
3. 面试评审阶段:对通过初步审核的申请,学校组织面试评审。
面试评审主要考察学生对创新实践活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成果的展示和表达能力。
4. 认定结果:创新学分认定委员会根据审核和面试评审结果,对学生进行认定。
认定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并在学生的成绩单上进行标注。
五、创新学分认定的奖励与激励1. 学分奖励:学生获得创新学分认定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奖励,作为学位课程的一部份。
2. 荣誉称号: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创新学分认定成绩,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如创新创业优秀学生、创新实践先进个人等。
南昌大学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认定创新学分情

主办单位
中国技术教育协会 江西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 共青团学习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风采大赛组委会 外研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英语专业教学 指导委员会 全国高校出版学专业教指委、韬奋基金会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全国各高校传媒学院 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中国编辑学会、韬奋基金会、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人民网、大众日报集团 南方都市报 中国广告协会、《广告人》杂志社 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台湾时报传媒集团 美国One Clu 美国营销协会、中国广告协会 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中国传媒大学 南都全媒体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KOTEX高洁丝 创意功夫网 中央电视台
序号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竞赛名称
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 商务英语演讲大赛 江西省大学生证券投资技能展示(大 赛) 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 江西省会计技能(实务)大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 模拟大赛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 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 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ITT) 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大学生写作大赛 大学生作文比赛 全国高校信息安全技术邀请赛 江西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
主办单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焊接学会 教育部 教育部 建设部、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 建设部、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 中国混泥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教育与人力资源委员会 国家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协会 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 中国力学学会 同济大学、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中国力学学会 全国每年均有教育部、省教育厅举办的企业经营决策模拟竞赛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导游大赛由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厅、共青团江西省委和省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 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国家旅游局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是指在大学期间,通过参预科研、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获得的一定学分,用于补充和丰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规范大学生创新学分的认定流程和标准,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认定流程1. 学生申请:学生在完成相关创新活动后,向学院或者学校提交创新学分认定申请,包括个人信息、创新活动介绍、导师意见等。
2. 学院审核:学院根据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确保申请材料齐全、符合要求。
3. 评审专家评审:学院组织评审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包括创新活动的质量、学生的表现等方面。
4. 结果公示:学院将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接受学生的异议和投诉。
5. 最终认定:学院根据评审结果和公示期的情况,最终确定学生的创新学分认定结果。
三、认定标准1. 创新活动类型:包括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社会实践项目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适合的创新活动类型。
2. 创新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或者实践价值,能够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创新活动时长:学生参预创新活动的时长应达到一定要求,具体要求由学院根据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进行规定。
4. 创新成果: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应有一定的成果产出,可以是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创业计划书等。
5. 导师评价:学生的创新活动应有指导教师的评价,包括学生的参预度、表现等方面。
6. 学分认定:学院根据学生的创新活动情况,按照一定的学分比例进行认定。
四、其他规定1. 学分上限: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创新学分认定上限为30学分,超过该上限的创新活动将再也不认定学分。
2. 学分转换:学生的创新学分可以转换为绩点,具体转换比例由学校规定。
3. 创新学分证书:学生获得创新学分后,学校将颁发相应的创新学分证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证明材料。
五、实施效果评估学校将定期对大学生创新学分的认定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参预度、创新活动的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以便不断完善和优化认定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是指通过大学生参预科研、创新实践等活动,获得学分认定的一项制度。
该制度旨在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认定对象本细则适合于全校所有在校本科生。
三、认定标准1. 科研项目类(1) 参预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学生,可获得5个学分;(2) 参预省级科研项目的学生,可获得3个学分;(3) 参预校级科研项目的学生,可获得2个学分。
2. 创新创业类(1) 参预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可获得4个学分;(2) 参预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二等奖的学生,可获得3个学分;(3) 参预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三等奖的学生,可获得2个学分;(4) 参预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可获得3个学分;(5) 参预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二等奖的学生,可获得2个学分;(6) 参预省级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三等奖的学生,可获得1个学分;(7) 参预校级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可获得2个学分;(8) 参预校级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二等奖的学生,可获得1个学分;(9) 参预校级创新创业大赛并获得三等奖的学生,可获得0.5个学分。
3. 社会实践类(1) 参预国内社会实践活动满40小时的学生,可获得1个学分;(2) 参预国际社会实践活动满80小时的学生,可获得2个学分。
四、认定流程1. 学生申请学生在参预相应活动后,需向学院或者学校提交申请材料,包括活动证明、成果报告等。
2. 学院审核学院将对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按照认定标准进行评分。
3. 学校认定学校将根据学院审核结果,对学生的申请进行最终认定,并将认定结果通知学生。
五、其他规定1. 学分认定结果将计入学生的学分总量,作为学生学业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2. 学生在同一活动中不能重复获得学分认定。
3. 学生可以累计获得不同类型的创新学分,但总学分不得超过10个。
4. 学生如有不满意认定结果的,可向学院提出申诉,学院将组织专门的评审小组重新评估。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是指通过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科研、创新实践等活动,获得一定学分的认定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的实施细则。
一、认定标准1.1 科研项目参与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科研项目,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发表论文等方式来获得创新学分。
认定标准主要包括项目参与度、论文质量、论文发表情况等。
1.2 创新实践项目大学生可以参与创新实践项目,如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等,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实践成果等来获得创新学分。
认定标准主要包括项目完成情况、实践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等。
1.3 学术竞赛获奖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竞赛并获得奖项来获得创新学分。
认定标准主要包括竞赛级别、获奖情况、竞赛项目的创新性等。
二、认定程序2.1 申请材料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相关的申请材料,包括项目报告、论文、竞赛获奖证书等。
2.2 提交申请学生需要将申请材料提交给学校相关部门,如科研处、创新实践中心等。
2.3 评审认定学校相关部门将对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认定,评审标准按照认定标准进行评定。
2.4 结果通知学校将根据评审结果通知学生是否获得创新学分的认定。
三、学分使用3.1 学分累计获得创新学分的学生可以将其累计到学位课程中,作为选修课程或学分补充。
3.2 学分转换学生还可以将创新学分转换为学分积累,用于申请奖学金、评优评先等。
3.3 学分认定记录学校将对学生获得的创新学分进行记录,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激励机制4.1 奖励措施学校可以根据学生获得的创新学分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如学术荣誉称号、奖学金等。
4.2 指导支持学校可以提供专业的指导支持,帮助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4.3 宣传推广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推广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制度,激发更多学生参与创新活动,提高整体创新氛围。
五、监督与评估5.1 监督机制学校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创新学分认定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认定过程的公正、公平。
昌大教发[2013]87号--关于印发《南昌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昌大教发[2013]87号--关于印发《南昌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6d83d29fdd88d0d233d46a71.png)
南昌大学教务处昌大教发[2013]87号关于印发《南昌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校内各单位:《南昌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试行)》业经2013年5月17日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教务处二〇一三年九月三十日主题词:教学管理文件通知主送:校内各单位抄报:校领导南昌大学教务处 2013年9月30日印发南昌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实施办法(试行)为落实2012版培养方案对创新学分的要求,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接受创新教育、尝试创新实践、强化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提高,使更多的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特制定本办法。
一、创新学分的界定创新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特长和兴趣,接受创新类课程学习、经历科研创新训练过程,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取得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成果,经学校认定后被授予的学分。
二、创新学分的获得创新学分的获得特别强调学生在开展创新活动的训练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以下教学活动获得2个创新学分:1、选修学科竞赛类课程学生选修学科竞赛类课程(以实践训练为主、课堂讲授为辅),成绩合格者可获得2学分。
课程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竞赛训练、参赛及获奖等情况评定成绩。
2、参与科研训练项目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通过科研训练所有环节(包括申请、立项、开题、训练及中期考核、结题等),成绩合格者可获得2学分。
科研训练项目实行导师制,具体程序:承担科研任务的教师网上提供学生科研训练项目,由学生申报、导师审核、学院批准、报教务处备案。
学生完成科研训练各环节,通过学院组织的过程考核和验收获取2个学分;导师根据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发表论文及获得专利等情况评定其科研训练成绩。
3、申请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申请校级以上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完整的训练过程(开题、实施及中期考核、结题等),项目通过专家验收,可获得2学分。
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对项目的贡献度等评定。
南昌大学优秀学生评选办法

南昌大学优秀学生评选办法第一条为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鼓励先进,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学校决定按学年度在学生中进行评优工作,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大学生授予荣誉称号。
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评选类别优秀学生评选类别分为“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标兵兼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兼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社会活动积极分子”。
第三条参评对象和基本条件评优参评对象为南昌大学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参加各类评优者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爱国爱校,积极上进,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2、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
在星级寝室评比活动中,所在寝室为三星级以上寝室;3、学习勤奋,成绩优良,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综合素质考评至少名列本班级前40%,无补考重修现象;4、积极参加文体活动,身心素质良好,体育成绩达标;5、遵纪守法,文明诚信。
模范遵守校纪校规,无违纪受处分现象,无恶意拖欠学费、住宿费等现象。
第四条评优具体条件(一)符合第三条条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评为“三好学生标兵”。
1、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实践创新能力强,学年内获两次特等奖学金;2、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实践创新能力强,获一次特等和一次一等奖学金;并且学年内至少有1项省级以上鉴定科技创新成果,或在省级以上各类科技活动和竞赛中获三等奖以上,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2000字以上研究论文。
(二)符合“三好学生标兵”条件,同时又担任了学生干部, 履行职责好,经所在组织考核优秀者,可评为“三好学生标兵兼优秀学生干部”。
(三)符合第三条条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评为“三好学生”。
1、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实践创新能力较强;学年内获一次特等和一次一等奖学金;2、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学年内获两次一等奖学金,并且在市级以上各类科技活动和竞赛中获三等奖以上;(四)符合“三好学生”条件,同时又担任学生干部,经所在组织考核优秀者,可评为“三好学生兼优秀学生干部”。
南昌大学创新创业学分创业类认定实施细则

南昌大学创新创业学分创业类认定实行细则为贯彻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旳创业能力,提高学生旳创业水平,根据教务处《南昌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学分实行管理措施》有关规定,为了保障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创业类认定工作旳有序开展,增进认定工作旳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特制定本实行细则。
一、学分类型及认定部门创新创业学分创业类是指全日制在校本科在校期间根据自己旳专长和爱好,有爱好或正在从事创业,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旳智力劳动成果或获得一定旳创业成效,经我处(中心)认定后确认旳学分。
重要分为创业实践项目和创业培训项目。
二、学分评估细则(一)创业实践项目1.选修规定:课程名称为创新学分创业实践类(课程编码T103KU0601),以学生开展旳创业实践项目认定2个学分。
该项目由我处(中心)审核其进展状况,并根据进展状况进行评分。
2.申请范围:已办理营业执照,正常运行三个月以上;未办理营业执照,但已经入驻南昌大学创业实践基地(包括南昌大学汇智创客空间、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创业示范园等),项目运行一种学期以上并经考核合格。
3.申请流程:符合条件旳学生到南昌大学就业信息网()旳“下载中心”下载附件1(南昌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学分创业实践类申请表),填好后将纸质稿与其他材料(创业计划书、创业项目运行状况汇报、营业执照复印件、入驻创业实践基地证明)交至就业指导科,即前湖校区学工楼415室。
4.考核论定:学生在学期末递交创业项目运行状况汇报、指导老师意见,我处(中心)负责考核认定,考核总分为100分(根据创业项目运行状况评分)。
5.成绩录入:我处(中心)记录、审核学生成绩,并负责录入学生旳课程考核成绩。
(二)创业培训项目1.选修规定:课程名称为创新学分创业培训类(课程编码T103KU0602),学生参与学校举行旳创业培训项目(国家、江西省有关厅局举行旳创业实训、学校邀请旳专家举行旳创业专题培训、创业基地举行旳创业系列讲座培训课程等),顺利通过并考核合格,认定2个学分。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是指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所获得的学术成果进行评估和认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分奖励,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认定标准1. 学术成果要求(1) 科研项目: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如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
(2) 创业项目:大学生参与创业项目并取得一定成果,如获得投资、实现营收等。
(3) 创新竞赛:大学生参与创新竞赛并获得一定奖项,如国家级奖项、省级奖项等。
(4) 社会实践: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如社会调研报告、社会服务项目等。
2. 学分认定要求(1) 科研项目:根据项目难度和学术水平,分为3个等级,分别对应1-3学分。
(2) 创业项目:根据项目规模和商业价值,分为3个等级,分别对应1-3学分。
(3) 创新竞赛:根据竞赛级别和获奖情况,分为3个等级,分别对应1-3学分。
(4) 社会实践:根据实践项目的深度和影响力,分为3个等级,分别对应1-3学分。
3. 申请认定流程(1) 学生申请:学生在完成相关创新创业活动后,填写申请表格,附上相关证明材料,如论文、证书等。
(2) 学院审核:学院成立认定委员会,对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评估学术成果的水平和学分认定的等级。
(3) 学校认定: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院审核通过的申请进行复核,并最终决定学分认定的结果。
(4) 公示和申诉:学校公示认定结果,学生如对认定结果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诉,学校将重新评估申请材料并做出最终决定。
4. 学分使用规定(1) 学分累计:学生获得的创新学分将计入学生的学分总数,用于毕业学分的累计。
(2) 学分转换:学生可以将创新学分转换为选修课学分或者专业课学分,根据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学校规定进行转换。
(3) 学分上限:学生在大学期间累计获得的创新学分有一定的上限,超出上限的学分将不计入学生的学分总数。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是指通过参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为了规范大学生创新学分的认定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认定对象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适合于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
三、认定标准1. 创新项目类(1)科研项目:参预科研项目并发表论文或者取得专利成果,可获得创新学分。
(2)创业项目:参预创业项目并成功落地运营,可获得创新学分。
(3)社会实践项目:参预社会实践项目并取得显著成果,可获得创新学分。
2. 创新竞赛类(1)学科竞赛: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可获得创新学分。
(2)创新创业竞赛: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项,可获得创新学分。
(3)科技创新竞赛:获得国际级奖项,可获得创新学分。
3. 创新实践类(1)创新讲座:参加创新讲座并完成学习任务,可获得创新学分。
(2)创新工作坊:参加创新工作坊并完成实践任务,可获得创新学分。
(3)创新实验室:参预创新实验室项目并取得实践成果,可获得创新学分。
四、认定流程1. 学生申请学生根据自身参预的创新活动,填写认定申请表并提交相关材料,如项目报告、获奖证书等。
2. 学院初审学院负责对学生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步审核,确保材料齐全、真实有效。
3. 评审委员会评审学校成立创新学分认定评审委员会,由相关专家和教师组成,对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根据认定标准进行评分。
4. 认定结果公示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结果,对符合认定标准的学生进行认定,并公示认定结果。
5. 异议申诉学生对认定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在公示期内提出申诉,学校将组织专门的申诉处理小组进行复核。
6. 认定结果确认经过申诉处理后,学校最终确认学生的创新学分认定结果,并将结果通知学生和相关部门。
五、认定结果的利用1. 学分累计学生获得的创新学分将计入学生的学分总数,作为毕业要求之一。
2. 学业荣誉学生获得一定数量的创新学分后,可以获得学校颁发的创新学分荣誉证书。
南昌大学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办法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根据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综合素质考评内容:思想道德素质、专业文化素质、实践创新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第三条考评总分的计算方法。
考评总分=思想道德素质评分×20%+专业文化素质评分×50%+实践创新素质评分×20%+身心素质评分×10%第四条考评时间和程序。
(一)考评时间:学生综合素质考评,采取本学期评上学期的办法,毕业学年下学期不再考评;毕业学年下学期除对上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考评外,还应进行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总评;每学期初开始考评,开学后四周内完成。
(二)考评程序1、学科部指导班级成立考评小组,负责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班级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评选等工作。
2、学生按照本办法所规定的标准及条件进行自评,填写考评表,并附支撑材料上交班级。
3、班级考评小组审核、初评,并按照学院学工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程序统一录入数据。
打印初评结果在全班张榜公示一周无异议后,由辅导员核准签字上报学科部。
4、学科部审核通过后,在学科部内张榜公示一周。
经公示无异议后,数据正式上报院学工处。
第五条综合素质考评结果的使用。
综合素质考评结果将作为在校本科学生评定各类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社会活动积极分子、优秀毕业生等)、学生干部选聘、党员发展、申请助学贷款、就业推荐等的主要依据之一,并将考评结果记录存入学生档案。
第六条思想道德素质考评内容及分值。
思想道德素质总分为100分,由基本分和加减分两部分组成,其中基本分为70分,加减分为30分,两项得分之和不得超过100分。
(一)基本分(70分)基本要求如下: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2、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3、自觉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校纪校规,有强烈的爱校意识和主人翁意识;4、热爱集体、团结同学,尊敬师长,助人为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5、政治理论学习认真、态度端正,积极参加形势与政策教育、新生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标题: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引言概述: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是指为了鼓励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通过认定创新学分,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创新实践,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认定范围1.1 创新学分认定范围包括科研项目、科技竞赛、创业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
1.2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校内外的创新活动来获得创新学分认定。
1.3 创新学分认定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质性,不能简单地以参与为标准,而应该注重学生在活动中所展现的创新能力和成果。
二、认定标准2.1 创新学分认定标准应该明确、公正、公开,避免主观性评判。
2.2 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认定委员会来负责创新学分的认定工作。
2.3 认定标准应该包括项目的创新性、实践性、成果性等方面,以确保学生获得的学分具有实质性。
三、认定流程3.1 学生在参与创新活动后,应该向学校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3.2 学校认定委员会对学生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评定。
3.3 学校应该及时公布认定结果,确保学生的权益得到保障。
四、学分转换4.1 学生获得的创新学分可以作为选修学分或者绩点计算的一部分。
4.2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获得的创新学分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者荣誉称号。
4.3 学生可以将获得的创新学分在毕业时计入学业成绩单,并对学业水平起到一定的加分作用。
五、监督与评估5.1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创新学分认定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开性。
5.2 学校可以定期对创新学分认定工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认定标准和流程。
5.3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和教师参与创新学分认定工作,共同推动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
结语: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的制定和落实,对于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学校能够积极推动创新学分认定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
南昌大学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实施细则

南昌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与第二课堂学分认证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按照昌大校发[2006]95号《南昌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要求,为使我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与第二课堂学分认证有序进行,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面向对象为在校全日制非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自2006级学生起)。
第三条全校非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获得2个第二课堂学分,医学类专业及专科类学生只进行素质拓展认证。
第四条认证管理工作由校团委统筹安排,采取“班——院(系)——校”三级认证。
第五条本细则实施以“南昌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与第二课堂学分认证网络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为依托平台。
校、院(系)认证工作均在系统中完成操作,学生可登录系统查询自己所申报素质拓展活动认证及所获第二课堂学分情况。
第六条认证范围包括“学科竞赛、科技活动、文体竞赛、社会实践、课外培训、行业证书”等六类院级以上(含院级)素质拓展活动。
第七条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将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认证情况报教务处,但不能冲抵第一课堂学分。
第八条学生毕业时,由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颁发“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
第二章学分配置第九条学生参加的各类素质拓展活动所获得的第二课堂学分分值,均由系统根据录入条件自动评分,学分可累计。
第十条活动项目评分参照以下标准。
(二)科技活动(三)文体竞赛(四)社会实践(五)课外培训(六)行业证书第三章审核认证第十一条素质拓展活动与第二课堂学分的审核认证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1)学生申报。
由学生本人登陆校团委“团学时空”网站下载并填写《第二课堂活动申报表》,将填好的申报表电子版及相关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或其他材料交至本班班主任。
(2)班级审核。
各班班主任对学生申报的素质拓展活动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后将相关证书原件交还学生本人,并将《第二课堂活动申报汇总表》及相关材料交至院(系)团委。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是指通过参与科研、创新实践等活动所获得的学分,旨在鼓励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了规范大学生创新学分的认定流程和标准,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认定标准1. 科研项目大学生参与国家级、省级或校级科研项目,可获得相应学分。
具体认定标准如下:(1)国家级科研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可获得5学分;(2)省级科研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可获得3学分;(3)校级科研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可获得2学分。
2. 创新实践活动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如科技竞赛、创业项目等,可获得相应学分。
具体认定标准如下:(1)国家级科技竞赛:获得一等奖、特等奖,可获得5学分;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可获得3学分;(2)省级科技竞赛:获得一等奖、特等奖,可获得3学分;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可获得2学分;(3)校级科技竞赛:获得一等奖、特等奖,可获得2学分;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可获得1学分;(4)创业项目:参与创业项目并通过评估认定,可获得2学分。
3. 学术论文大学生在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可获得相应学分。
具体认定标准如下:(1)SCI、EI收录论文: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可获得5学分;(2)核心期刊论文: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可获得3学分;(3)其他期刊论文: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可获得2学分。
4. 社会实践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会调研等,可获得相应学分。
具体认定标准如下:(1)参与校内志愿者活动累计100小时以上,可获得2学分;(2)参与校外志愿者活动累计100小时以上,可获得3学分;(3)参与社会调研项目并通过评估认定,可获得2学分。
三、认定流程1. 学生申请学生在完成相应活动后,需填写认定申请表格,并提交相关材料,如项目证书、论文发表证明等。
2. 学院审核学院成立认定委员会,负责审核学生的申请材料。
审核结果需在15个工作日内通知学生。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是指通过学生在大学期间参与科研、创新实践等活动所获得的学分认定制度。
该制度的实施旨在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创新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认定条件1. 科研项目认定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项目类型:科研项目可以包括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合作项目等。
(2)项目时长:项目的时长需要达到一定要求,一般不少于3个月。
(3)项目成果:学生需要在项目中有明确的科研任务,并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如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
2. 创新实践认定大学生参与创新实践的认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实践类型:创新实践可以包括科技竞赛、创业实践、社会实践等。
(2)实践时长:实践活动的时长需要达到一定要求,一般不少于2个月。
(3)实践成果:学生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有明确的任务,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如获奖、创业项目落地等。
三、认定流程1. 申请阶段(1)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填写认定申请表格,并提交相应的材料,包括科研项目或创新实践的证明材料、成果证明等。
(2)学生可以选择申请科研项目认定、创新实践认定或两者同时申请,但需分别填写相应的申请表格。
2. 审核评定阶段(1)学校设立专门的认定评审委员会,由相关专家和教师组成,负责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评定。
(2)评定标准包括项目的质量、学生的参与度、成果的价值等方面。
3. 认定结果公示(1)认定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定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1周。
(2)学生可以在公示期内对认定结果进行申诉,申诉材料需提交给认定评审委员会。
4. 认定结果确认(1)经过公示和申诉期后,认定评审委员会根据申诉情况进行最终的认定结果确认。
(2)认定结果将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生,并在学校官方网站进行公示。
四、学分认定1. 认定学分(1)科研项目认定:根据项目的级别和学生的参与度,认定相应的学分,一般为2-6学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办单位
中国体视学学会金相与显微分析分会主办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教育部等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 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工程图学学会 江西省教育厅 省教育厅与江西省汽车工程协会主办 全国制冷学会 江西省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教育部 江西省教育厅 全国焊接学会 台湾东元电机总部 教育部 全国制冷工业协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学科专业指 导委员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竞赛名称
全国英语口语测评大赛 江西省“赣江杯”大学生英语口语竞赛 2014年“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 论精英赛 “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全国大学生出版创意大赛 “方正杯”全国高校报刊版面设计大赛 中国大学生“方正飞翔奖”PD版面创意 大赛 “韬奋未来编辑杯”征文竞赛 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 南都新闻奖 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大广节学院 奖) 时报广告金犊奖 One Show(金铅笔)广告国际大奖赛The One Clu for rt nd Copy 艾菲营销实效大奖赛 “中国策”全国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 “南都杯”营销精英挑战赛 Kotex高洁丝创意营销大赛 创意功夫网青年大赛
主办单位
教育厅等 工信委 达内、杭州市政府 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工信委等 教育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教育部及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各单项体育分会或国家体育总局或 洲际(含)以上体育组织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 江西省教育厅或江西省人民政府 外研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英语专业教学 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 员会 江西省翻译协会 外研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英语专业教学 指导委员会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日本经济新闻社、日本华人教授会 中央电视台西班牙语频道 全国高校俄语大赛组委会
序号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竞赛名称
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 商务英语演讲大赛 江西省大学生证券投资技能展示(大 赛) 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 江西省会计技能(实务)大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 模拟大赛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 全国高等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 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ITT) 江西省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 大学生写作大赛 大学生作文比赛 全国高校信息安全技术邀请赛 江西省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
序号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竞赛名称
交通科技大赛 大学生焊接技术大赛 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区赛) 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 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 城乡社会综合实践调查报告大赛 全国大学生混凝土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高等院校学生斯维尔杯IM系列软件 建筑信息模型大赛 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华东地区结构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 ERP沙盘模拟大赛 POCI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 江西省大学生会计知识大赛 江西省大学生物流设计与模拟经营大赛 江西省导游大赛 江西省金牌(优秀)导游员大赛 全国导游大赛
联系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竞赛名称
江西省信息安全大赛 蓝桥杯软件技术大赛 发现杯软件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全国大学生开源软件设计比赛 英特尔软件创新大赛 国际遗传工程机械设计竞赛(iGEM) 盼盼食品杯烘焙食品创意大赛 丹尼斯克营养与健康学生创新创意大赛 全国(含)以上各项体育竞赛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 全省各项体育竞赛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 IDE华中地区中英文辩论赛 海峡两岸口译大赛 江西省翻译大赛 “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 中华全国日语演讲大赛 中央电视台西班牙语大赛 全国高校俄语大赛
联系学院
材料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备注
取消
第 1 页,共 13 页
联系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 理学院 管理学院 理学院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 软件学院 理学院 理学院 理学院 理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软件学院 软件学院
备注
第 3 页,共 13 页
序号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7 78 79 80
备注
102 全国大学生主持人大赛 103 华东及全国部分省市电视主持新人赛 104 海峡两岸主持新人大赛 105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主持人 选拔赛
106 中国大学生电视节 107 大学生微电影节 108 全国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大赛 109 中国大学生微电影大赛 110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大赛 111 全国大学生数码影像DV短片大赛 112 全国大学生一分钟影像大赛 113 中国“学院奖” 114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学院奖短片大赛 115 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高校单元赛) 116 中国西部大学生电影节 117 全球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 118 亚洲微电影节 119 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 120 全国校园艺术节
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认定创新学分情况统计表(公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竞赛名称
“蔡司·金相学会杯”全国高校大学生 金相大赛 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大赛 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 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 江西省大学生“三维数字建模”大赛 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竞赛 江西省大学生汽车创新设计大赛 美的MDV中央空调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省 级选拔赛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江西省预 赛赛 全国焊接创新大赛 台湾东元科技创意设计大赛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 全国高等学校人工环境学科奖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 本田节能汽车大赛
主办单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焊接学会 教育部 教育部 建设部、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 建设部、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 中国混泥土与水泥制品协会、教育与人力资源委员会 国家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土木工程协会 高等学校水利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建设教育协会 中国力学学会 同济大学、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中国力学学会 全国每年均有教育部、省教育厅举办的企业经营决策模拟竞赛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导游大赛由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厅、共青团江西省委和省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 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国家旅游局
主办单位
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 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青团省委 中国社科院、中国市场学会 江西省教育厅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 工信部、教育部指导并支持,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 中国互联网协会、教育部全国高校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 中国统计教育学会、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中国数学会概率统计 学会 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决策模拟专业委员会,高等学校国家级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工作委员会 ,北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 江西省教育厅、共青团江西省委和江西省物理学会主办 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江西省教育厅 中国数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 江西省写作协会(各高校参与) 全国学生作文大赛组委会 教育部等 泛珠三角各省计算机学会
备注
100 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
第 5 页,共 13 页
序号
101
竞赛名称
“挑战主持人”CCTV综艺节目主持人全 国选拔赛
主办单位
中央电视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 华东六省一市(共同主办)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福建省文联、福建省电视艺术家协会、泉 州广播电视台等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FSC大赛组委会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传媒大学等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教育电视协会高校电视专业 委员会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新影集团、中国 传媒大学、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组委会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北京电影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 中国电影家协会、北京电影学院、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中国国际影视文化交流促进会、美中文 化交流促进会 兰州书立方文化传播公司 香港浸会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英国诺丁汉大学、南 京大学金陵学院等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新影集团、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广 播电视局 教育部 中国文学艺术家协会、中国儿童歌舞学会
主办单位
中国技术教育协会 江西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 共青团学习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北京外国语大学 英语风采大赛组委会 外研社\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英语专业教学 指导委员会 全国高校出版学专业教指委、韬奋基金会 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全国各高校传媒学院 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 中国编辑学会、韬奋基金会、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人民网、大众日报集团 南方都市报 中国广告协会、《广告人》杂志社 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台湾时报传媒集团 美国One Clu 美国营销协会、中国广告协会 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中国传媒大学 南都全媒体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KOTEX高洁丝 创意功夫网 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