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报告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国家卫生计委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鼓励全中心各科室、每位职工能够及时、主动、方便地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或潜在风险,结合卫生部评审标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对不良事件进行全面报告,可增强全中心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及时并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保障病人安全;通过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有利于发现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从中心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在中心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凡中心内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部门、科室、人员均适用。
中心鼓励医务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中心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中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我中心相关规定执行。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6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打到____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时间与隐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不良)时间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允许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记性又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原则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监测行业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征。
1、行业性。
仅限于医院内与患者安全有关的部门,如临床医技、护理、后勤等。
2、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的权利,提高信息报告人的自愿行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3、保密性。
该制度对报告人医技报告中设计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科通过网络、新建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医务处等专人专职受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将严格保密。
4、非处罚性。
本制度不具有处罚权,报告内容____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一句,也____对设涉及人员和部门的处罚一句,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
5、公开性。
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医疗相关部门和公式,通过申请向自愿参加的可是开放____医疗安全信息及其结果____,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需经认定和鉴定,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性质1、是对国家强制性“重大医疗过失和医疗试过报告系统”的补充性质的医疗安全信息。
2、是独立的、保密的、自愿的、非处罚性的医疗不良事件信息报告系统。
3、它是手机强制性的医疗事故报告等信息系统收集不到的有关医疗安全信息及内容。
4、是对《医师定期考核办法》的奖惩补充。
四、处理程序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科采取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电话报告给相关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事件、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一般不良事件要求____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紧急情况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给相关上级部门,只能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缓解缓解并制定改进措施。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修订)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修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患者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医院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除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并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I级事件(警告事件)一一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11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一一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机体与功能损害。
In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一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IV级事件(隐患事件)一一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根据医疗不良事件所属类别不同,我院划分为13类,内容涵盖医疗、护理、医技等部门。
、医疗管理类:01、非计划再次手术02、术前与术后诊断不符03、并发症04、非预期心脏骤停05、麻醉类06、镇静类07、医疗文件08、手术类09、介入诊疗(导管)类10、口腔治疗类11、康复治疗类12、营养膳食类13、孕妇保健类14、计划分娩类15、非计划再次入院16、医疗其它17、查对II护理管理类:01、跌倒类02、坠床类03、压疮类04、导管类05、处置治疗类06、交接沟通类07、查对类08、护理其它In药品管理类:01、药物治疗类02、药品不良反应03>药品质量04、药品滥用类05、用药错误06、药品存储07、制剂管理08、调剂错误09、分发错误10、药品其它IV医技管理类:01、医技科室漏诊02、化验结果错误03、病理类04、其他医技检查类05、其他医学检验类V输血管理类:01、输血管理不当02、核对不当03、执行不当04、输血其它05、输血不良反应VI器械耗材类:01、仪器(设施设备)类02、医用耗材类Vn院内感染管理类:01、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暴露)02、锐器伤类03、医源性感染事件04、特殊医院感染事件05、器械其他感染06、感染其它Vn职业防护管理类:01、化疗药物接触02、环境类03、其他职业伤害类IX信息管理类:01、网络攻击类02、信息泄漏类03、信息系统故障04、信息其它X后勤管理类:01、转运类02、公共服务设施类03、环境保洁类04、物业维修类05、后勤其他XI治安管理类:01、安全保卫类02、患者自杀/自残03、患者走失04>婴幼儿被偷窃05、辱骂、殴打、刺(杀)伤医务人员类06、消防安全07、重要通道堵塞Xn纠纷投诉类:OK纠纷02、投诉XIn其他类型:01、其他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1级和11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01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执行。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完整版)
(二)不良事件的全面报告可以使相关人员能从他人的过失 中汲取经验教训,有利于发现医院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医 院系统安全水平,促进医院及时发现事故隐患,不断提高对错误 的识别能力,从而制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
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 4 个等级,I、II 级不良事件实行强制 性报告管理,Ⅲ、Ⅳ级事件实行鼓励性上报管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 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 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国家卫健委提出的病人安 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 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 增强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意识,及时发现医疗 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 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 改进。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机构运行和医疗活动中对 患者安全、医务人员安全和医疗机构医疗安全造成或即将造成不 良影响的事件。 三、不良事件报告的意义 (一)通过报告不良事件,及时发现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事 故隐患,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第1页共8页
八、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核查 ................................................. 8 九、奖罚机制 ..................................................................................... 8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 3 五、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 ..................................................... 4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
[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或药品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发生的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伤害的任何与医疗器械或药物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或正常诊疗过程中发生的危害事件。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报告的形式包括:网络报告、电话报告、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等。
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报告所见他人发生的问题。
自愿报告系统采取匿名的形式,对报告人严格保密。
医疗安全事件通报系统包括药物不良事件报告;医疗器械(含设备)不良事件报告;针刺伤报告;跌倒/坠床、坠楼/触电等意外事件报告;管道滑脱报告;病人外出报告;压疮报告;输血、输液反应报告;化疗药物外渗报告;护理过失报告;非计划性二次手术;一类切口感染;麻醉相关不良事件等。
各科室可根据临床需求,增加报告项目。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流程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对应部门:
1.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给药学部、护理部、医务处
2 .医疗器械(设备)不良事件:报告给设备科(维修部)、医务处
3 .针刺伤事件:报告给护理部、防保科
4,跌倒/坠床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
5 .管道滑脱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
6 .病人外出和坠楼/触电等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患沟通办公室、保卫科
7 .压疮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8,输血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输血科
9 .输液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医务处、药学部
10 .化疗药物外渗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IL其他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给护理部。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4、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五、报告制度为了更好的掌握和解决医疗纠纷,特制定了有关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有利于医院医疗安全的管理,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避免矛盾扩大,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全体医务人员有责任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一、科室内每月设立科主任接待日,接到科室内患者的意见和建议.二、床位医生及护士每日为患者治疗时多与患者沟通,掌握的思维动态,了解患者的需要,有利于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的苗子.三、各科护理每月召开护理安全会议,总结一个月的护理安全问题及不能处理的纠纷.四、当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应先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同患者沟通,妥善处理,并向医务科、综合接待办汇报,联通综合接待办人员共同接待,避免矛盾激化.五、当科主任不在或无法联系时,当事医生或护士有责任主动向医务科或综合接待办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掌握主动,有利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妥善解决.六、医生和护士在工作中,自行发现在诊疗行为中有违反医疗常规机医疗制度,有责任向医务科或综合接待办报告,及时堵住漏洞,排除隐患,避免矛盾 .七、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缺陷时可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缺陷报告单,以书面形式报告到医务科或院办,如遇突发事件,可以电话形式向医务科或院办报告.八、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隐患缺陷的医务人员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性质及结果,按照我院的奖惩条例进行奖励.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一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务部门、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报告.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流程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七、奖惩一以下所有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形成建议,并以院长书记会决议为准.二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根据报告的先后顺序、事件是否能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给予相应的奖励.三每个季度以科室为单位评定并颁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贡献奖.评定标准:1、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达到3例以上,并且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流程再造有显着帮助,实现流程再造达到3项以上的科室;2、发生严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取消评选资格.四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质量控制科从其它途径获知的,虽未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但给患者造成一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的予当事人或科室相应的处理.五已构成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医疗事故和差错处罚规定执行.六对于已经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医疗缺陷,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将根据情况酌情减免处罚.附表见下页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报告日期:年月日时分﹡事件发生日期:年月日时分1.报告范围:凡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院外转运病人时发生的不良事件均属主动报告的范围.2.﹡为必填项.。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包括:1、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2、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3、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4、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5、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6、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7、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息。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1、I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预期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2、Ⅱ级事件(不良事件)一一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一一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一一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1、I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家卫计委《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执行。
2、Ⅲ、IV级事件遵照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原则,鼓励报告。
(四)报告流程1、报告形式(1)书面报告发生安全(不良)事件后48小时内,当事人或其他发现人员按照要求填写书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单》,报至医教科。
(2)紧急电话报告仅限于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可能迅速引发严重后果的紧急情况使用,并事后履行书面补报。
夜间及节假日统一上报医院总值班人员。
2、发生或者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当班医师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
应立即向所在科室主任报告,同时采取适宜的形式报至医教科。
3、医教科对报告的不良事件及时调查核实,必要时上报分管院领导。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四篇)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范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____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1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____《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____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____]____号)(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
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医疗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的报告制度及流程
作者:ZHANGJIAN仅供个人学习,勿做商业用途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制度及流程一、发现相关医疗安全事件与隐患缺陷(医疗不良反应事件、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事件、护理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后,当事科室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主动上报各相关职能部门,配合相关科室工作。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针对不同医疗安全事件采取不同有效合理的处理措施1. 有关诊疗的医疗安全事件,各科室相关人员应积极主动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及处理措施,及时进行了解和沟通,向科主任汇报,防止医疗不良事件的进一步发生,并上报医务科、门诊办、行政总值班以及分管院领导汇报。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 有关药物不良事件,当事医务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合理措施,防止不良事件的进一步恶化,上报科室主任和药械科,向医教科、行政总值班、分管院长进行汇报,按药物不良反应程序上报药监部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 有关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医务人员应及时向相关医务科主任汇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不良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向设备科、医教科、行政总值班、分管院长进行汇报。
按器械不良反应程序上报药监部门;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4. 有关护理不良事件,当事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护士、科主任汇报、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防止不良事件的进一步发生,并向护理部、分管院领导汇报;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5. 其他安全事件发生后,各科室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并上报于分管部门负责人及分管院领导。
三、医务科、护理部、行政总值班、药剂科、设备科、保卫科接 到上报的医疗安全事件后, 应立即向相关医务人员了解情况, 组织相 关部门和科室讨论解决措施以及提出改进建议,并向分管院领导汇 报。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出现后,及时召开科室质控会议,统 一思想,指定专人负责对外进行解释。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正常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发生本可避免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缺陷。
包括:1.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的事件;2.可能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事件;3.各类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4.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5.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的事件;6.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事件;7.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的事件;8.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的事件;9.其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或隐患。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1.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分三个级别:(1)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2)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2人以下死亡或中度以上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造成3人以上中度以下残疾、器官组织损伤或其他人身损害后果。
(3)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造成3人以上重度残疾或死亡。
2.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3.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并修正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1.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必须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以及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执行。
2.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主动性和非处罚性的特点。
(1)主动性:医院倡导各科室、部门和个人自愿参与,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2)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及范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缺陷。
包括:(一)诊治、操作问题:包括错误诊断、严重漏诊、错误治疗、治疗不及时、不符合临床诊疗规范的操作等。
(二)辅助检查问题:包括报告错误、标本丢失、标本错误、检查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
(三)输血、药品、器械问题:包括配输血隐患缺陷、药物不良反应、输液反应、错用药、多用药、漏用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等。
(四)手术相关问题:包括手术前准备不足、手术适应症错误、手术患者部位错误、术式选择错误、手术操作不当造成损害后果、手术器械遗留在体内、患者术中死亡,术后治疗或监护不当、非计划再次手术、麻醉缺陷等。
(五)意外事件:包括跌倒、坠床、压疮、烫伤、自残、自杀、失踪、猝死等。
(六)服务缺陷:包括医患沟通不良、医患语言冲突、医患行为冲突、医护人员因服务或法律意识淡薄引起的不良事件或缺陷等。
(七)其他事件或隐患:包括可能损害患者健康或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可能引起患者额外经济损失、可能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可能给医务人员带来人身损害或经济损失、可能给医院带来信誉等各种损失、职业暴露隐患、制度执行缺陷等。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级(一)Ⅰ级(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二)Ⅱ级(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三)Ⅲ级(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四)Ⅳ级(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原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我院《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及医疗事故报告制度》、《医疗差错事故管理制度》执行。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是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鼓励全院各科室、每位职工能够及时、主动、方便地报告影响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或潜在风险,结合卫生部评审标准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对不良事件进行全面报告,可增强全院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及时并有效避免医疗差错与纠纷,保障病人安全;通过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有利于发现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不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在医院发生的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凡医院内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部门、科室、人员均适用。
医院鼓励医务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一)定义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Ⅰ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报告原则应遵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发[1987]63号)、卫生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卫医发[2002]206号)以及我院相关规定执行。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
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不良事件报告制动是发现医疗过错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打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时间与隐患缺陷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目的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1)不良事件定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2)不良事件等级划分: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训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危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要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临界错误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在对患者实施之前被发现并得到纠正,患者最终没有得到错误的医疗护理服务。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处理程序当发生不良事件后,报告人科采取多种形式,如填写书面《医疗不良事件报告表》或电话报告给相关部门,报告事件发生的具体事件、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一般不良事件要求24-48小时内报告,重大事件、紧急情况者应在处理的同时口头上报告给相关上级部门,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调查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缓解缓解并制定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与隐患缺陷报告制度及流程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是发现医疗过
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
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
为达到卫生部提出的病人安全目标,落实建立与完善主动
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的要求,特制定本
制度。
一、目的
规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主动报告,增强风险防
范意识,及时发现医疗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将获取的医
疗安全信息进行分析,反馈并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院本部发生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
陷的主动报告;但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输血不良反应、院内感染个案报告需按特定的报告表格和
程序上报,不属本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内容之列。
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和等级划分
(一)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二)等级划分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4个等级:
Ⅰ级事件(警告事件)—— 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 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与功能损害。
Ⅲ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 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病人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级事件(隐患事件)—— 由于及时发现错误,但未形成事实。
四、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
(一)Ⅰ级和Ⅱ级事件属于强制性报告范畴。
(二)Ⅲ、Ⅳ级事件报告具有自愿性、保密性、非处罚性和公开性的特点。
1、自愿性:医院各科室、部门和个人有自愿参与(或退出)的权利,提供信息报告是报告人(部门)的自愿行为。
2、保密性:该制度对报告人以及报告中涉及的其他人和部门的信息完全保密。
报告人可通过网络、信件等多种形式具名或匿名报告,相关职能部门将严格保密。
3、非处罚性:报告内容不作为对报告人或他人违章处罚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所涉及人员和部门处罚的依据。
4、公开性:医疗安全信息在院内通过相关职能部门公开和公示,分享医疗安全信息及其分析结果,用于医院和科室的质量持续改进。
公开的内容仅限于事例的本身信息,不涉及报告人和被报告人的个人信息。
五、报告制度
为了更好的掌握和解决医疗纠纷,特制定了有关医务人员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制度,有利于医院医疗安全的管理,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避免矛盾扩大,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治疗。
全体医务人员有责任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一、科室内每月设立科主任接待日,接到科室内患者的意见和建议。
二、床位医生及护士每日为患者治疗时多与患者沟通,掌握的思维动态,了解患者的需要,有利于发现医疗安全
(不良)事件及隐患的苗子。
三、各科护理每月召开护理安全会议,总结一个月的护理安全问题及不能处理的纠纷。
四、当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应先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立即向科主任汇报,科主任同患者沟通,妥善处理,并向医务科、综合接待办汇报,联通综合接待办人员共同接待,避免矛盾激化。
五、当科主任不在或无法联系时,当事医生或护士有责任主动向医务科或综合接待办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掌握主动,有利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妥善解决。
六、医生和护士在工作中,自行发现在诊疗行为中有违反医疗常规机医疗制度,有责任向医务科或综合接待办报告,及时堵住漏洞,排除隐患,避免矛盾。
七、发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缺陷时可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及隐患缺陷报告单,以书面形式报告到医务科或院办,如遇突发事件,可以电话形式向医务科或院办报告。
八、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和隐患缺陷的医务人员根据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性质及结果,按照我院的奖惩条例进行奖励。
六、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
(一)发生或者发现已导致或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时,医务人员除了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外,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务部门、护理部或质量控制科报告。
(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与隐患缺陷报告流程
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上报医务科
七、
奖惩
(一)以下所有奖惩意见,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讨论,形成建议,并以院长书记会决议为准。
(二)对于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
根据报告的先后顺序、事件是否能促进质量获得重大改进,给予相应的奖励。
(三)每个季度以科室为单位评定并颁发医疗安全
(不良)事件报告质量贡献奖。
评定标准:组织相关安全委员会
讨论提出重大实施意见
院领导
1、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达到3例以上,并且上报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流程再造有显著帮助,实现流程再造达到3项以上的科室;
2、发生严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未主动报告的科室取消评选资格。
(四)当事人或科室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
后未及时上报导致事件进一步发展的;质量控制科从其它
途径获知的,虽未对患者造成人身损害,但给患者造成一
定痛苦、延长了治疗时间或增加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的予
当事人或科室相应的处理。
(五)已构成医疗事故和差错的医疗安全(不良)
事件,按《医疗事故和差错处罚规定》执行。
(六)对于已经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
医疗缺陷,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将根据情况酌情减免处罚。
附表(见下页)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
﹡报告日期:年月日时分﹡事件发生日期:年月日时分
1.报告范围:凡在医院内发生的或在院外转运病人时发生的不良事件均属主动报告的范围。
2.﹡为必填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