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本节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59页例4的内容,主要是应用学过的表内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依托情景和生活经验,以一群学生在公园先划船再做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二、教材分析:情景图由两幅图构成,第一幅图隐含的问题是第二幅图的条件。
第一幅图用图意展示信息,第二幅图以学生的对话和提问给出问题,两幅图的有序出示,很直观地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序的思路。
教学目标1. 学会用已掌握的表内乘法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
3. 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进行解答。
4. 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5. 采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尝试进行解答。
教学重难点1. 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 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教学方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规律,采用直观演示,新旧知识相结合等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场吗?在游乐场里你最喜欢玩什么?师:看,美丽的游乐场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媒体出示情景图)引出题目:转椅一次能坐6人,分4次坐完,坐转椅的一共有几人?滑滑梯的有8人,坐转椅的人数是滑滑梯的几倍?学生阅读题目师:你会解答吗?生汇报师:如果我把坐转椅的一共有几人这个问题删去,变成这样一道题,怎样求坐转椅的人数是滑滑梯的几倍?生汇报师:看来我们解决问题不只是通过一次计算就能解决,今天我们就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师:在这个美丽的季节,我们二年级一班的同学也相约去游乐场玩,大家来到了湖边。
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优质一等奖创新教案】

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优质一等奖创新教案】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用乘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加强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画示意图方法的简单明了,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
学生对于发现数学信息并不困难,但对于“归一”问题(先求出单位数量的量),通过画示意图的方法会显得更加简单明了,应鼓励学生试用此方法进行数学信息的分析。
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一般能够列出综合算式,对于分步列式的,要给与肯定,但要加强指导综合列式,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列综合算式解决“归一”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过程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自主提问。
出示:“妈妈带了18元钱,正好买了3个碗。
”(1)让学生说说这句话中包含的信息。
(2)学生根据题中信息,提出合适的问题,并口头列式解答。
2.揭示课题。
出示:“买8个这样的碗需要多少钱?”教师:如何解答这个问题呢?生活中像这样的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1.阅读与理解。
(1)出示例8的完整问题,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
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
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要用多少钱?(2)汇报交流。
教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你能用示意图的方法表示出来吗?预设一:预设二:展示学生画的示意图,并进行对比交流。
教师:你认为哪幅图能对题意表达得更清楚呢?为什么?学生:第一幅图中碗的大小画的不一样,而且上下的图没有一一对应,碗的价格和问题都没有标出来。
(4)根据学生的提议修改或完善自己画的示意图。
2.分析与解答。
(1)借助示意图,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
分析:知道了买3个碗18元(总价),就可以求出一个碗的价格(单价);知道了单价,就能求出8个碗需要多少钱。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教案

解决问题(两步计算)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投影出示主题图。
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很多小朋友来到公园玩。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呢。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依次出示两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观察第一幅图。
得到他们在划船。
每条船上有4人,一共有6条船。
还有5条船空着。
岸边有2个人。
(2)观察第二幅图。
得出碰碰车每辆可以坐3个人。
问题是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尝试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小结算法,板书算法。
从刚才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要解决图上的问题必须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板书:6×4=24然后用24÷3=8(板书)(4)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你们能将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自己试一试。
(5)讲解综合算式的递等格式。
讲清书写过程与完整的格式。
三、巩固练习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60页率1、2、题。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纠正错误。
2、引导学生完成第3、4、5题。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类型及特点。
2. 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两步计算中的应用。
3. 实际问题解决中的策略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能够识别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独立解决问题。
2. 难点: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加减法和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讲解与示范:讲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示范解决一个具体的两步计算问题。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
4. 游戏教学:设计一个与两步计算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一些拓展练习,供学生课后思考。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通过课后拓展练习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对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掌握程度。
3. 通过课堂提问和解答问题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类型和例子。
2. 练习题:提供不同难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供学生练习。
3. 数学游戏材料:用于游戏教学环节。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特点和示范解题过程。
2. 第二课时:学生独立练习两步计算应用题,小组讨论和分享解题心得。
3. 第三课时:游戏教学环节,巩固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知识。
《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

《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乘法、除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能够使用乘法、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2.能够运用乘法、除法的基本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用乘法、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乘法、除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及规律。
2.如何运用乘法、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加减法计算,并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式解决问题。
2.乘法运算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一个例子,如购买文具,让学生分析文具的价格和数量,引导学生用乘法计算总价。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乘法规则。
3.除法运算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将10元钱平均分给5个人,让学生思考如何用除法计算每个人分到的钱数。
4.综合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如购买药品的问题,并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乘法、除法计算出合适的购买方案。
五、教学方法讲授、示范、引导、讨论、练习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习兴趣。
2.以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小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在乘法、除法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乘法、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也需要注意让学生理解乘法、除法的基本规则及规律,并加大练习量,以便更好的掌握运算技巧。
八、课后作业1.巩固乘法、除法的基本规则及应用能力。
2.让学生以生活实例为主题,自行编制乘法、除法问题,并用乘法、除法计算出答案。
九、教学反思乘法、除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对乘法、除法的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本质,进行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能够理解题意并独立完成计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类型及解题方法。
2. 乘除法在两步计算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题意,掌握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乘除法在两步计算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
2.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实际例子,引出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概念。
2. 讲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强调乘除法在其中的应用。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互相学习。
4. 针对不同类型的两步计算应用题,进行实例演练,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鼓励优秀。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两步计算应用题。
2. 运用直观教具,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题意。
3.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评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例图片: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图片,用于讲解和练习。
3. 练习题库:整理和编写多种类型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供学生练习。
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意义和应用。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定义和意义。
2. 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应用和实际问题解决。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意义和应用。
2. 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不同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案、PPT、练习题、实物教具等。
2. 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等。
1.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讲解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定义和意义,举例说明其应用和实际问题解决。
3. 演示:通过实物教具和PPT等辅助工具,展示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过程和步骤。
4. 练习: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对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理解和应用。
5.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重要性和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掌握。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
2. 练习题正确率: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以检验对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理解和应用。
3. 合作探究表现:评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社会科学等。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精品教案

新⼈教版⼩学数学⼆年级下册《⽤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精品教案新⼈教版⼩学数学⼆年级下册《⽤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精品教案⼀、教学内容⼈教版《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年级下册第59页例4及练习⼗三的相关练习。
⼆、教学⽬标与策略选择1.⽬标确定教材与学⽣分析在学习了⽤2-6的乘法⼝诀求商后,教材安排了两段内容:第⼀段,⽤除法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第⼆段,⽤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实质是⽤乘法、除法解决两个相关联问题的过程。
对⼆年级学⽣来说这类问题事例情节⽐较复杂,是教学的重点。
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习内容着重培养应⽤意识,课标指出教师教学时要密切联系学⽣的⽣活世界,让教学内容与⽣活世界结缘。
教学⽬标:(1)学会⽤已掌握的表内除法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在会⽤分步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后,引导学⽣⽤综合算式进⾏解答。
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进⾏计算。
(2)采⽤⾃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式,让学⽣通过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尝试解答。
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学⽣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提⾼合作能⼒。
(3)通过问题的解决,学⽣可以体会解决⽣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1)使学⽣综合应⽤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主探索,独⽴思考,寻找解题思路。
2.教学策略选择新课程倡导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以及交流合作的能⼒。
“解决问题”正是为了完成这⼀⽬标⽽设计的。
教材为学⽣提供了丰富有趣的资源,我根据教材的意图安排了情景教学,这有利于学⽣将所学知识与⽣活实际联系起来,当学⽣发现⽤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实际意义时,便能产⽣努⼒学好这⼀知识的愿望,达到发展、提⾼解决实际问题能⼒的⽬标。
三、教学过程设计四、教学⽚段实录师:根据画⾯上提供给我们的数学信息,⾃⼰先想想,看该怎么解决,再把⾃⼰的想法在⼩组⾥说⼀说。
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标题: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内容:1. 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乘除法的基本概念。
2. 提问: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乘除法进行计算?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a. 识别问题中的乘除关系。
b. 运用乘除法进行计算。
c. 得出最终答案。
2. 通过实例讲解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强调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与乘除两步计算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以及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第四单元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册次:下学校:教师:课题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P53例4)课型新授课计划学时 1教学内容分析例4教学的是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编排的思路与例3大体相同,不同的是没有给出综合算式,让学生自己列式,体现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承前启后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能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通过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重难点重点:能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寻找不同的解题思路,明确解决问题过程中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化解措施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同步检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5分钟)1.课件动态演示:一块120公顷的长方形土地,先平均分成2块,再把其中的一块平均分成3小块。
提问:(1)平均分成2块后,每块是多少公顷?(2)把其中的1块平均分成3小块后,每小块是多少公顷?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法。
1.观看课件,理解题意,并解决问题。
(1)120÷2=60(公顷)(2)60÷3=20(公顷)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三(1)班有45名同学,平均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有(9)名同学,列式为(45÷5=9)。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20分1.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例4情境图,引导学生交流题中的信息。
2.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自1.读题,弄清题中提供了哪些信息。
2.小组合作,讨论,并记录提出的问2.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植树,他们一共分成了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9人,师生共植树360棵,钟)主提出用连除计算解决的数学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补习]三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除法解决问题》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补习]三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除法解决问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620423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0.png)
[三年级下册数学补习]三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除法解决问题》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100页例2,练习二十三第10、14~16题。
教学目标:1.学会用两步计算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经历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除法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3.在学习过程中,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体验解决实际问题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除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一.预习作业:1.看一看:P100例1的主题图2.想一想:(1)画面上同学们在干什么?从图中你还获取了哪些信息?(2)怎样解决每个小圈有多少人?(3)60÷2=30表示什么?30÷5=6又表示什么?(4)你还有别的解决方法吗?并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尝试作业:P100做一做说一说:第1步求什么?第2步求什么?二.预习反馈:1、王老师把16枝铅笔平均分给2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平均每人分到几枝铅笔?2、今天我们学习“用两步计算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3.出示例2情境:团体操表演。
(1)从这个情境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3)思考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独立解决问题。
(4)组织交流,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二.关键点拨、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做一做,课本第100页“做一做”。
(1)独立解决问题。
(提示:要解决什么问题,收集、分析相关信息。
)(2)组织交流。
(3)展示不同的解法。
(960÷6÷8=20箱,960÷(6×8)=20箱)(4)鼓励有创意的解法。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练习二十三第10题。
(关注学生针对问题收集信息的能力。
强调先解决什么问题?)2.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本题的数学信息比较隐蔽,要求学生仔细观察。
)3.练习二十三第15、16题。
表内除法(二) :解决问题(两步计算) 说课稿

表内除法(二):解决问题(两步计算)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59页的例4《解决问题》(乘除两步计算)一、说教材。
二年级下册59页的例4《解决问题》(乘除两步计算)这节课的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学会了用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和用乘、除法计算解决问题,并且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基础上,应用学生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2、过程与方法: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讨论、尝试、合作、交流等体会乘除两步计算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真观察、仔细思考、积极尝试、主动交流,愉快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和学法1、教学理念(1)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题,在此基础上合作交流以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这样能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2)、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标强调:学生学习应具有主体性、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再只充当知识的接受者。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索,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与同学和老师合作交流,讨论,共同发现新知识,以达到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
(3)、让数学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感情交流的过程。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学生不能只做听众,必须动起来,要动起手来操作数学,动起笔来推演数学,动起脑来思考数学发现数学质疑权威,动起口来讲数学和与同学老师讨论数学;数学教学要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合作交往,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学生学会交往,逐步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
《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教学设计_模板

《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教学设计_模板《解决两步计算问题》教学设计宁波东海实验学校林燕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9~62页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表内乘除的知识来学习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它以一群学生在公园先划船,再坐碰碰车为背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并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尝试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找对中间问题,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在学生会用分步列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尝试用递等的格式进行解答。
并在具体情境意义的支撑下,初步理解乘除法混合运算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做好思维上的准备。
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表内乘除的知识,对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结构已有一定的了解,绝大部分学生喜欢用分布列式,极个别学生已在平时接触综合列式。
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列综合列式。
根据上述认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让学生经历用综合法和分析法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找对中间问题,了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寻找有效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并初步理解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3、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充分体验数学学习的愉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领略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重点及难点:重点:分析数量关系难点:找到关键的中间问题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小朋友,知道今天我们学什么吗?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提出问题1、(课件)逐幅出示主题图,配着音乐、师描述场景,整体呈现主题后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2、生找到数学问题: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呢?(师板书)(二)解决问题1、师引导学生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两条相关的信息?生找到数学信息: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每辆坐3人2、但是小朋友的总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怎么办呢?3、为什么解决碰碰车的问题而去找划船的小朋友了呢?4、列式计算5、学生内化分析过程,用自己的话说说怎么解决问题的。
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设计: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基本方法。
2. 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乘法和除法的计算卡片。
2. 教师准备实际问题的案例。
3. 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小本子。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 讲解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通过计算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顺序和方法。
3. 练习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乘法和除法的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4. 解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5.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课堂练习:1. 布置一些乘法和除法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提交解题报告。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并找一个实际问题,与家长一起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 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并将解题过程和答案写成小论文。
《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乘法、除法和加法、减法的综合运算,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多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3.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乘法、除法和加法、减法解决实际问题;4.学生能够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乘法、除法和加法、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多步计算的方法和技巧;3.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教学难点1.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掌握程度;2.学生对多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问题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例如:小明要将30本书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得到几本书?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思考如何解决。
步骤二:学习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通过讲解和示例,向学生介绍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包括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除法的定义和性质等。
步骤三:学习加法和减法向学生介绍加法和减法的规则和应用,包括加法和减法的定义、计算法则等。
步骤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讲解解决步骤,包括:分析问题,找到关键信息,确定计算方法,进行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最后给出答案。
步骤五:实际问题练习让学生针对不同的实际问题进行练习,要求他们接触不同类型的问题,并灵活运用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步骤六:总结和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乘法、除法和加法、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2.检查学生的练习册和作业,评价他们在练习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课堂抽查和小组展示的方式,评估学生对乘法、除法和加法、减法的掌握程度;4.分析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个别辅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采用了引导探究和实际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示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除法和加法、减法的运算规则,并在实际问题中综合运用。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信息窗2)》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信息窗2)》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信息窗2)》。
教学内容包括:掌握乘、除法两步计算的应用,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乘、除法两步计算的应用,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理解乘、除法两步计算的应用。
2. 能够正确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用计算器、练习本、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今天我们要学习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 老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并提问:“这个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2.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3.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4.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乘、除法两步计算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总结乘、除法两步计算的应用。
板书设计: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信息窗2)例题:1. 计算:18 ÷ 3 × 2 = ?2. 计算:24 ÷ (6÷ 2) = ?乘、除法两步计算的应用:1. 计算速度、时间、距离等问题。
2. 计算物品的价格、数量等问题。
作业设计:1. 课后习题:P56页第1、2题。
2.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一篇关于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日记。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理解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概念。
2. 能运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概念1. 引入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让学生感知实际问题。
2. 讲解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步骤和规则。
2.2 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1. 举例讲解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2.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乘除法两步计算的练习题。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1. 乘除法两步计算的逻辑思维。
2. 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概念。
2. 采用示范法,展示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2 教学手段1. 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乘除法两步计算的过程。
2. 提供纸质练习题,让学生动手练习。
第五章:教学过程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讲解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概念。
2. 讲解乘除法两步计算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3.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4.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5.2 时间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概念和方法。
2. 第3-4课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3. 第5课时: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1. 检查学生对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运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11~12。
教材及学情分析:这节课主要教学两步连除或乘除混合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例题及习题大多以图文结合为主的呈现形式寓信息于画面和对话中,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和利用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乘、除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经验是用连乘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就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本节课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寻找条件之间的关联性,进而构建数量关系模型,培养学生运用综合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深化对相关数量关系的认识,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价值,能用两步连除或乘除混合正确解决问题。
2.运用几何直观等手段,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感悟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建模意识。
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究,激活经验1.观察分析。
师:同学们爱看书吗?(出示主题图)今天跟老师一起去图书馆参观一下吧。
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收集信息: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一共有224本书)师:管理员要将这些书放到两个书架上,每层都要放,而且要放得一样多,应该怎样放?你能帮助管理员解决这个问题吗?用算式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该环节的教学对教材中的主题图进行了一番修改,这样使应用题变成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利于学生理解。
“应该怎样放”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比教材中“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的问题更有探究性。
】2.交流思路。
(师出示学生的两种算法)方法(1):224÷2=112(本)方法(2):2×4=8(层)112÷4=28(本)224÷8=28(本)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根据哪两个信息求的?师:为什么用除法或乘法?(课件动态演示每种方法平均分的过程)方法(1):把224本书用一个大长方形表示,先平均分成2份,再用除法求出每个书架有112本书,最后求出每层放多少本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设计上力求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先阅读理解,找出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列出综合算式,鼓励学生大胆说、放手做,学以致用,体现了良好的数学素养.2教学反思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灵魂。
因此,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感悟到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数学思考。
进行数学思考要有运用数学符号描述事物的能力、空间观念、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等。
而这些都是在学生不断地受到思维锻炼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怎样凸显数学思维优势,给予学生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智慧之旅呢?(一)精选素材,挖掘思维内涵"主题图"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
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
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会使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这就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挖掘蕴含其中的教学因素,并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
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思维得到发展。
在教学时,老师以三年级准备集体舞活动这一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这个看似平常的方案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让学生充分采撷这些信息,并重新加以选择构建、归纳、处理、抽象出具有典型性与应用性的连除应用题的知识,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迫切希望了解的,更是探究本课应用题的起点。
这种内驱力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学生的大胆提问.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实践的学习过程。
在冷静的思考与激烈的碰撞中,随着这些源于生活、源于学生的问题一一解决,知识脉络也逐渐清晰起来。
(二)精心引导,凸显思维能力1.有效预设,有的放矢"凡事则预立。
"虽然在教学中会产生一些非预设性的生成,但其实有很多是来自于精心的预设。
虽然说课堂教学有些生成是无法预料的,但还是有章可循的。
要在预设时,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只要课前工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是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的。
只有把预设做得深入、具体、可操作,教师才能抓住随时生成的课堂资源,才能有效地促使学生。
教师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已提出问题,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而且还创设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相互争辩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研究和探索的精神,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达到了发展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
这样下来学生会说多了,条理层次也比刚刚清楚了。
2.适时点拨,有效引导《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于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多了。
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没有错,然而由于有些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探索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障碍。
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适度点拨。
正如著名的数学教育专家周玉仁教授所说:"教学中学生能探索得知的教师不要替代,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要暗示,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点儿活动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发展。
但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必要时教师该点拨的还是要点,该设问的还是要问,该板书的还是要板书,该指正的还是要指正......"为师者要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例如,本节课在交流思考方法的时候,出了一些问题,这题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算四辆汽车一次运了多少箱,再算一辆汽车一次运了多少箱;另一种是:先算一辆汽车两次运了多少箱,再算一辆汽车一次运了多少箱。
学生在说的时候说不清楚,要学生都说出来,还比较吃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好,所以学生对于应用题说说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也就是想的方法,用语言来表达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三)动态生成,有机利用课堂教学的互动本质,决定了课堂现场定然是即时资源频繁生成的重要平台。
无论是独立学习,还是师生对话或是生生合作,意外因素干扰的可能性和主体个性思维的独特性都决定了现场资源是"旁逸斜出"且"不可预约"的。
对此,数学教师应凭借自身的教学智慧,从容应对即时资源、巧妙调整教学进程,以诱发认知主体的深层思维,促进知识本质的核心凸显。
例如本次教学中,老师设计的编题训练。
学生的自问自答能暴露出很多的问题,有些是应用题编得无法解答,有些是解答无意义,这要比老师一味出题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挑剔别人的毛病是孩子们都乐意的,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互相取长补短,教学效果明显。
(四)适度提炼,构建模型《课标》指出: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教给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思考、探究、创造,真正参与到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活动中。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界的现象和生活现象.3.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课件出示情境图师: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生:一共有多少人参加表演?师:要解决这个问题,知道哪些数学条件?生1:分成2组。
生2:每组有3队,每队有10人。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学生先独立计算,师巡视。
两人板演。
生1板演:2×3=6(个)10×6=60(人)生2板演:2×3×10=60(人)师:2×3=6(个)表示什么意思?生:2组有6个队。
师:10×6=60(人)表示什么意思?生:一共有60人参加表演。
师:这是我们上一节课所学的方法,还可以6×5=30(人)30×2=60(人)6×5表示什么意思?生:每组有30人。
师小结: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只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不了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板书:解决问题)师谈话导入:现在,老师把这题变一变。
看!现在要你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师边说边在课件出示画面)师:30÷3=10(人) 表示什么意思?生:每组有10人。
师:每组有多少人?(并板书)这是解决问题时所用的什么方法?生:分步计算。
师:先用什么方法求出什么?生:先用除法求出每队有多少人?生:再用除法求出每个小组有多少人?师:60÷2÷3=10(人)这是一道什么算式?生:综合算式。
师:他做对吗?生:对。
师:6÷(2×3)=1(人)对吗?生:应该是60÷(2×3)=10(人)师: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仔细,千万不能写错数。
2×3表示什么意思?生:2个队有6个小组。
师在课件里展示分步算式。
2×3=6(个)60÷6=10(人)师:说一说这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方法先用除法求出每队有多少人?第二种方法用乘法求出两个队一共有多少个小组?第二步两种方法都是用除法求出每个小组有几人?师小结:今天所学的这类问题,在解题时我们可以用连除,有的时候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来解决。
其实,有很多数学问题都能用多种方法解答,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选取相应的信息、选用自己喜欢的、容易理解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但不管用什么方法算,我们都应该先选择两个有联系的信息,提出中间问题,再逐步解答。
师边说边板书解决问题方法:1、选择两个有联系的信息(条件)。
2、提出中间问题。
3、再逐步解答。
师:打开书本53页看看例4,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学生独立阅读教材P53例4。
师:大家没有不懂的地方吗?生:没有。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吧!师边出示题目边说:第一步考考大家把问题与算式连起来。
1、把问题和相对应的算式连起来课件出示:学校有3层教学楼,每层4个教室,一共安装了72台风扇。
(1)一共有多少个教室?4X3(2)平均每层安装风扇多少台?72÷3(3)平均每个教室安装风扇多少台?72÷3÷4学生齐读数学信息(条件)。
师问: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教室?”应该选择哪一条算式?生1:选择3×4师问:对的,第二个问题呢?又选择哪一道算式呢?生2:选择72÷3师:最后一个问题呢?全班学生:72÷3÷4师:同学们真聪明,能根据问题准确选择算式。
(课件出示:P53做一做:)师:看,这是我们在活动中为同学们准备的杯子,你能帮忙解决吗?师:你知道哪些信息?生1:共有960个杯子。
生2:6个装一盒,8盒装一箱。
师:说一说要解决能装多少箱需要找到什么信息?生:共有960个杯子,6个装一盒,8盒装一箱。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师巡视,1人板演。
生1板演:960÷6=160(盒)160÷8=20(箱)师:哪些同学跟他们一样?说说你的想法?960÷6=160(盒)表示什么意思?生:一共装多少盒?师:160÷8=20(箱)呢?生:能装多少箱?师:对的,做解决问题时,做完还要回答问题。
师:(课件出示:P55 第6题)工人叔叔在搬运货物时,遇到一些问题。
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下面这两题生活中问题?师:请看图,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生1:要运9600千克。
生2:有两辆车,3次运完。
师:现在来看看你们谁能做得又对又快?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师巡视,2人板演。
生1:9600÷2÷3=1600(千克)生2:3×2=6(次)9600÷6=1200(千克)师:他们做得对吗?生:不对,第二个同学应该是9600÷6=1600(千克)师展示不同的方法:9600÷3÷2=1600(千克)小结:我们班的同学非常聪明,能想出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