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6 观察云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6《观测云》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6《观测云》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测云》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六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观测云的方法和技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云的观测和记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云的特点,教会他们如何用语言准确地描述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用语言准确描述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的观察和描述。
2.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云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云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云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云的观测记录表。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云的观测记录表,引导学生了解观测云的方法和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云的观测,要求他们用语言准确地描述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描述不当之处。
4.巩固(5分钟)学生互相交换观测结果,讨论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的规律。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云会变化?引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测云的方法和技巧。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课后继续观测云,并用语言描述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8.板书(5分钟)教师用黑板和粉笔板书云的形状、颜色和变化的关键词,方便学生记忆和回顾。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总时长:45分钟教学情境分析:在进行《观测云》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我采用了图片和视频资料作为导入。
教科版小学科学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 《观测云》教案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
(1)层云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层云有时会覆盖大部分甚至整个天空。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所以也称它为雨层云。
(2)积云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的天气。
观察方法: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古的多少进行区分。
观察记录:(1)天空中无云或云量很少,云的份数不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一,能看见太阳,这样的天气为晴天。(2)天空中的云量较多,云的份数小于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太阳时常可见,这样的天气为多云。(3)天空中的云最很多,云的份数大于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很难看见太阳,这样的天气为阴天。
(3)卷云
纤细、羽毛状的云是卷云。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所以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钩钩云又叫钩卷云,也是卷云的一种。(出示图片)
3.到室外观察云
根据掌握云的三种基本形状,判断你观察到的云属于哪一种,并填写在天气日历中。(观看视频资料)
观察云量。
云的生成,外形特征,云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还预示着未来的天气变化。
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判断云的形状。
学生室外观测云并画出观测到云的形状,并判断属于哪 一种形态。
画出云的简图。
让学生交流云量与天气的关系,把云量分别与晴”“多
云”“阴”建立起对应关系。
知道云的形成成因。
学习云的三种基本形态,并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观察云》教案-最新
7.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云,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直视太阳。用简图记录云的形状,和教科书中的图片进行比对,初步判断它是哪一类云。
8.室外观测云量,在活动记录册中记录云量。
三、研讨:实验发现
1.展示记录的云图,试着给今天观察到的云进行分类。
2. 小组讨论:今天云量如何?属于哪种天气?
第6课时《观察云》
第( 三)单元 第6课 第1课时
课题
6.观察云
作课时间
作课内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53-54页
课时
教学
目标
1. 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2. 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
3.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课时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难点: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教具
学具
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薄的白纸
板书
设计
6.观察云
云的分类云量
积云层云卷云晴天多云阴天
作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设计
下列图形表示阴天的是()。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聚焦:揭示课题
1.提问: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
2.提问:你们认为晴天、阴天、多云是由什么决定的?云是怎么形成的?
3.提问:怎么观测云呢?揭示课题:观察云
二、探索:(云的分类和云量)
1.课前布置学生观测云,并且画了观察到的云的形状,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观察到的云。教师将学生画的云贴在黑板上。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6 观察云 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6 观察云教案教学设计6.观察云【教材简析】《观察云》一课需要到室外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因此教师可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时间,最好选择晴天或云团清晰的多云天气。
观察云的活动是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的标准。
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在观察天空中的云时,应按照这个标准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对云进行分类的活动,是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气象学家区分积云、层云和卷云的方法,思考气象学家是按什么来给云分类的。
判断当天天空中出现了哪几种云,并提醒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天气日历”上记录观察到的云的类型。
【学情分析】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千姿百态。
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从第1课开始,学生每天在收集天气数据完成“天气日历”的同时,其实已经在观察云。
他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描述并记录对云的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他们一定对天空中云的多少、形状等产生兴趣,他们也已经意识到不同的云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天气。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一段时间内的观察对云的形状和云量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科学探究目标1. 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2.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难点: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教科版(新)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观察云》教学教案
《观察云》教学教案【教材简析】《观察云》一课需要到室外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因此教师可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时间,最好选择晴天或云团清晰的多云天气。
观察云的活动是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的标准。
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在观察天空中的云时,应按照这个标准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对云进行分类的活动,是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气象学家区分积云、层云和卷云的方法,思考气象学家是按什么来给云分类的。
判断当天天空中出现了哪几种云,并提醒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天气日历”上记录观察到的云的类型。
【学情分析】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千姿百态。
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从第1课开始,学生每天在收集天气数据完成“天气日历”的同时,其实已经在观察云。
他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描述并记录对云的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他们一定对天空中云的多少、形状等产生兴趣,他们也已经意识到不同的云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天气。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一段时间内的观察对云的形状和云量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科学探究目标1. 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2. 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难点: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教学准备】教师:选择有云的天气上课;多媒体课件,准备各种云的图片和视频。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观察云》|教科版
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云与天气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云的特征来预测天气。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这一点,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察云的方法:教授学生如何观察云的形状、高度、颜色等特征,并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
3.云与天气的关系:探讨云与天气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天气预测方法,如通过观察云的形状、高度和变化来预测天气。
二、核心素养目标
《观察云》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云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描述、记录和解释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云的基本概念。云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根据形状和高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云不仅是天气变化的信号,还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了解云在预测天气中的作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云的分类和云与天气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图片比较和实际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2.信息处理能力: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与云相关的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预测天气变化,提升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3.6观察云》
课程名称:观察云一、教学前期分析
二、教学设计
如何根据云覆盖圆盘的面积判断今天的云量?学生思考并回答使学生模糊的感知天空中的少云、多云、阴云密布的三种状态,并能画出相应的天气符号,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三、研讨在全班展示记录的云图,你能给这些云分分类吗?小组讨论并汇报回顾整节课的内容,帮助他们提高比较与分类的能力。
四、拓展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人们的生
活又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
小组讨论并回答
了解云是大气变化的标志,意识到天气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3.6观察云》教学设计
1.课前学习是否了解本节课主要内容,以及了解程度。
2.观察实验的参与度,实验记录是否准确,以及是否全面。
3.学生是否主动思考问题,提出或回答问题。
4.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是否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5.学生是否真正形成动手实践能力,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通过应用实验观察法、提问法、问答法、测验法。
自评、他评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情景导入,聚焦问题】1.大屏幕播放一段大自然现象的视频动画,引出本课题。
2.书写板书:6.观察云【设计意图】1.通过视频讲解,学生能直观的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景观。
2.短片导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兴趣。
【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室外观察云(1)教师将学生分组,分发实验记录单,先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天上云实物形状,画在实验记录单(2)教师回到教室展示图片云的三种主要形态,让学生拿出自己小组画的形态与图片对比,判断刚刚自己小组观察的云属于哪种形态2.认识云的形态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三种云的形态,进行分类,引出积云、层云、卷云等概念。
大团堆积的云(积云)、均匀成层像雾的云(层云)、纤维或羽毛状的云(卷云)的形状、特点,并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教材中没有出现积云、层云和卷云的名称,为了表述方便,跟科普读物对应,教学时应该可以使用这三个名称。
2.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个别小组所观察的云的形态,让学生们各自说说哪组画的好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再让学生说出这个云属于哪种晕的形态。
【设计意图】1.室外观察云的真实情况,可以多感官感受云的形态颜色,增加了真实感,让知识更贴近生活。
2.让学生比较各小组画的云,借此告诉学生科学观察一定要客观,不能加入主观想象。
【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教师提出问题:今天的云朵的数量是多还是少呢?我们应该如何来判断云量呢?教师通过投影介绍三种云量不同的天气,晴、多云、阴天。
并让学生上台进行摆云片掌握云量的划分天气。
2.学生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观察云》教案-最新
教学
重难点
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难点: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教具
学具
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薄的白纸
板书
设计
6.观察云
云的分类云量
积云层云卷云晴天多云阴天
作业
设计
下列图形表示阴天的是()。
导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聚焦:揭示课题
1.提问: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
第6课时《观察云》
第( 三)单元 第6课 第1课时
课题
6.观察云
作课时间
作课内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53-54页
课时
教学
目标
1. 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2. 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
3.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3.提问: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呢?
在活动记录册中记录云量
教学
反思
本课的活动手册有两处需要记录:一是画一画观察到的云,判断这是什么云。二是观测今天的云量并记录。第一个记录可以指定一块天空的区域进行记录,方便学生后续的讨论。
4.将学生画的云进行分类。
5.介绍区分云量多少的方法: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 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 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 3/4 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以上要通过估计的方法来区分。)
学生分类
导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2.提问:你们认为晴天、阴天、多云是由什么决定的?云是怎么形成的?
3-6《观察云》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3-6《观察云》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教学篇章:科学教学内容:《观察云》适用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科学上册教科版教学目标:1.理解云的形态和类型。
2.了解云对天气的影响。
3.通过观察云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天气的预测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云的类型和形态。
2.了解云对天气的影响。
3.提高学生对天气的预测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观察云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天气的预测能力。
2.如何让学生清晰认识云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方法:1.活动式教学法2.探究式教学法3.情景式教学法教学准备:1.教材P32-33页2.放映设备3.《观察云》活动手册4.白板、笔、彩色笔5.云图样本教学过程:Step1: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云图样本向学生展示不同形态的云,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云由什么组成?2.云有哪些形态?3.不同形态的云代表了什么?Step2:探究式学习(15分钟)(1)教师分组将云图样本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去外面找云并拍照,然后回到教室,把照片放在指定的区域,老师会根据云的形态,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的云型,并用白板标出云的形态。
(2)老师先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云型和云组合,让学生通过观察真实的云,进行识别和分类,并记录云的变化。
(3)让学生自己查看实物云,在观察云表面的变化,学会发现云的正确观察方法。
Step3:探究后的讨论(10分钟)1.教师询问学生他们观察到的云的特点。
2.学生通过图或手工制作云表的形式进行分类展示。
3.学生小组互相交流,分享他们所做的云表,并加以讨论。
Step4:情景式学习(15分钟)(1)学生通过创造不同的天气场景,利用不同种类的云将场景再现,还需在画布上写出天气预报。
如:天气预报,东北风,阴天到多云,小雨。
(2)让学生向同学展示他们的画作,并问他们想要表达的天气预报是什么。
Step5:需要让学生准备好带回家的事物(5分钟)让学生在家里用相机拍下云的照片,并记录云的形态,并返回学校分享。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观察云》教学设计
第6课观察云(教材P53~54)3.指导:展示代表天空的圆形硬纸板和代表云的云状白纸,指导学生学习区分云量多少的方法,了解不同云量的天空状况。
(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把天空看作一个圆面,并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
)4.引导:课件展示几种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试着判断它是什么云,同时展示几种天空云图,引导学生判断云量。
【设计意图】在学生实际观察前,了解几种云的形状和特点,学会判断云量的方法,可以为室外实际观察云做准备。
探索二:观察云的形状和云量1.指导:指导学生学会用简图描绘云的形状和天空的云量。
(教学提示:学生画云可能会加上主观的想象,要强调尽可能真实。
)2.布置任务: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云,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并与教材中的图片进行对比,填写活动帮助卡和活动手册。
(教学提示:提前分组;尽量选择云较清晰的晴天或多云天进行观察;选择视线较开阔的地方观察,如远离高楼的操场;提醒学生不要直视太阳。
)活动帮助卡【设计意图】进行室外观察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巩固学习过的知识,另一方面通过实践操作,能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的探究方法。
3.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集体汇报帮助卡主持人:观察我们画出的云,它们的形状大致相同吗?是哪种形态?小组1:云的形状大致相同,是卷云。
主持人:今天的云量如何?属于何种天气?小组2:今天的云量不到整个天空的1/4,是晴天。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将观察到的云量和云的形状进行汇总,可以纠正个别记录不准确的信息,进一步巩固和落实本课重难点与教学目标。
云的变化与天气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从本单元第1课学生每天在收集天气数据并记录“天气日历”时,就已经开始观察云了,他们用“晴”“多云”“阴”来描述并记录天气。
但在观察过程中,他们对天空中云的形状、云量的多少只有一些模糊的认识,意识不到不同的云预示着什么天气。
因此,本课在聚焦环节,先通过问题导入,提问学生: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从而引出云的概念,使学生了解云的成因,引发学生对云和天气之间关系的思考,进而介绍云的种类和云量的判断依据,使学生认识云的三种基本形态,了解怎样根据云量判断天气。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6 观察云》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6 观察云》教学设计2.给同学们的云进行分类?3.同学们能将这些云进行分类吗?你的依据是什么?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将云的形态记录,并且尝试着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对于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这也为之后的学习做铺垫。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通过观看视频,对比教科书,学习积云、层云、卷云的形貌特点;2.根据积云、层云、卷云的特点,重新将同学们的画进行分类;3.将今天天空中的云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31.学生分组讨论,学会区分云量多少的方法;2.学会自己记录晴天、多云、阴天的云量;晴天的云量为:多云的云量为:阴天的云量为:3.根据教师展示的图片,学会区分每张图片属于哪种天气,有哪些类型的云组成。
教师活动21.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云的视频或者照片,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各种云的特点。
2.引导学生将同学们收集的云的照片进行重新分类,学会认识天空中的云。
教师活动31.教师引导学生来观察和鉴别不同天气云量的多少。
2.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和归纳的结果填写记录下来,并与同学讨论交流,教师进行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3.教师提供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并且判断所属天气。
活动意图说明:在学生掌握云的分类的基础上,学会对云量的多少进行分析,并且掌握云的多少对天气的影响,层层递进的理解和掌握天气的形成原因,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掌握的更加牢固,明白科学现象背后的本质影响,学会判断云量的方法,为室外的实际观察做准备。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41.学生到室外进行云的观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云的形貌。
观察今天的云量并记录:2.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教师活动41.教师带领学生有序的开展室外云形态的观察活动,并引导学生记录。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云量多少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以及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将对云的形状和云量的认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知道云的变化与天气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云》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观测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云的形状和颜色多样性。
2. 能够观察并描述云的特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云朵图片、PPT、投影仪。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云朵图片,引发学生对云的兴趣。
- 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你看到过哪些形状和颜色的云?”2. 激发兴趣(10分钟):- 打开PPT,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云朵图片,并简单介绍每种云的名称和特点。
- 让学生观察图片,并组织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张云朵图片,描述云的特征并分享给全班。
- 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3. 观察云朵(15分钟):- 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或露天区域观察云朵。
- 学生们观察云朵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 学生们与同组成员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4. 归纳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到教室,组织全班讨论云的特征和观察结果。
- 教师记录学生的观察结果,并梳理归纳出云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的多样性。
5. 深化研究(1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云的形成原因,并进行简单解释。
- 让学生想象云朵的形状和颜色为什么会不同,并鼓励他们主动提出问题。
- 教师提供简单的科学解释,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6. 结束(5分钟):- 让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并进行小结。
- 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回家后,鼓励他们观察云朵的变化,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2. 下次课时可以继续讨论和探索云朵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在观察云朵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描述云朵特征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
3. 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云朵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观测云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天气第6课时观测云【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科学探究目标:1. 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2.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难点: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教学准备】教师:选择有云的天气上课;多媒体课件,准备各种云的图片和视频。
小组: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薄的白纸。
学生课前对云进行观察,学生活动记录册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 提问: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2. 提问:你们认为晴天、阴天、多云是由什么决定的?云是怎么形成的?(预设:云是空中的小水珠或者小冰晶。
)3. 提问:怎么观测云呢?揭示课题:观察云(板书)二、探索:云的分类和云量[材料准备:学生课前观察云的记录纸]1. 课前布置学生观测云,并且画了观察到的云的形状,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观察到的云。
教师将学生画的云贴在黑板上。
(建议:如果学生作品过多不便分类,教师也可事先对作品进行挑选。
)2.学生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3. 教师通过投影介绍各种云的形状、特点,重点介绍三类云:大团堆积的云(积云)、均匀成层像雾的云(层云)、纤维或羽毛状的云(卷云)的形状、特点,并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教材中没有出现积云、层云和卷云的名称,为了表述方便,跟科普读物对应,教学时应该可以使用这三个名称。
4. 将学生画的云进行分类。
5. 介绍区分云量多少的方法: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 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 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 3/4 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6《观测云》教案
课堂小结
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总结课堂
板书
组成
观测云天气
分类
板书设计
①晴天:无云或云量少(太阳总能看见)
②多云:云量较多(太阳时常可见)
③阴天:云量很多(很难见到太阳)
3、比一比,哪个小组活动最好
小组云量与天气的观察判断结果汇总
姓名
观察判断
得出结论
【点拨】
得出结论:
①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②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三、课堂练习:判断状。
比较判断,填写表格
到室外观测云量,并把它绘画下来。把观察到的云量与插图中的云量比较,试判断云量与天气
填写表格,试图得出结论
独立完成
交流
课后活动
观测云的形态,画出云的形态,对照图片,探索云的形态与天气关系
观测云量,画出云量,对照图片,探索云量与天气关系
检测学习情况
搜集谚语,进一步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
③卷云:纤维、羽毛状的云,常常发生在晴天
3、跟云的三种基本形态对比,判断你观察并画下的云是哪一种。
小组观察结果汇总
姓名
对比结果
二、探索二:云量
1、观测云量,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①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晴)
②天空中的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见太阳。(多云)
③云多而密,看不见太阳。(阴天)
2、如果把天空当做一个圆,画一画,看看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便可知道天气情况。(展示图片)
《观测云》教案+同步练习附答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重点
根据云的形状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难点
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种形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片《会变化的云彩》
云是怎么形成的?
云的形成:地面的水经过太阳的照射而蒸发,水蒸气不断的想天空更高的地方运动,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可以浮在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
不同地点观察到的云各不相同,每个人眼中的云也是千差万别。但同一种云,形态大致相同,可以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
云有三种基本形态:
(1)大团、堆积的云,即积云。
(2)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即层云。
(3)纤维、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状的云,即卷云。
2.今天的云量如何?属于何种天气?
每一天的云都可能出现变化,有的时候一天当中的云还不一样呢!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云彩,描述一些你知道的云的形态。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均匀成册,灰色似雾的云是层云;
大团、堆积的云是积云;
纤维、羽毛状的云是卷云。
1.积云
高于层云,看上云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天气。
2.层云
学习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科学探究目标
1. 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6《观察云》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6《观察云》教案一. 教材分析《观察云》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云朵的形态、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现象,认识不同类型的云朵,并能够简单描述云朵的特点。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
但学生在观察云朵时,可能由于经验不足,无法准确描述云朵的形状和变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云朵,知道云朵的形状和变化。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云朵,知道云朵的形状和变化。
2.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云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云朵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记录表格,让学生记录云朵的形状和变化。
3.准备相关科普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云朵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云朵,激发学生对云朵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云朵,如白云、乌云、卷云等,让学生了解云朵的形状和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云朵,记录云朵的形状和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享,让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云朵的特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观测云》教案
第三单元天气第6课时观测云【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科学探究目标:1. 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2.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难点: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教学准备】教师:选择有云的天气上课;多媒体课件,准备各种云的图片和视频。
小组: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薄的白纸。
学生课前对云进行观察,学生活动记录册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1. 提问: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2. 提问:你们认为晴天、阴天、多云是由什么决定的?云是怎么形成的?(预设:云是空中的小水珠或者小冰晶。
)3. 提问:怎么观测云呢?揭示课题:观察云(板书)二、探索:云的分类和云量[材料准备:学生课前观察云的记录纸]1. 课前布置学生观测云,并且画了观察到的云的形状,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观察到的云。
教师将学生画的云贴在黑板上。
(建议:如果学生作品过多不便分类,教师也可事先对作品进行挑选。
)2.学生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3. 教师通过投影介绍各种云的形状、特点,重点介绍三类云:大团堆积的云(积云)、均匀成层像雾的云(层云)、纤维或羽毛状的云(卷云)的形状、特点,并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教材中没有出现积云、层云和卷云的名称,为了表述方便,跟科普读物对应,教学时应该可以使用这三个名称。
4. 将学生画的云进行分类。
5. 介绍区分云量多少的方法: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 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 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 3/4 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观察云》教案
第三单元第六课《云的观测》(1课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根据云的形状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
根据云量的多少。
天气可分为暗天、多云天和阴天科学探究目标: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
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种形态。
根据云的多少区分暗天、多云天和明天。
并用简图进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
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教学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
天气可分为暗天。
多云和阴天。
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明天,多云和明天。
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准备]选择天空中有云的时候上课。
1套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图片,典型的晴天。
阴天。
多云图。
学生活动记录册等。
[教学流程]一、导入(2分钟)问题: 1.诸问同学们一般观察天气,首先会想到在无降水的时候是怎样措述天气的呢?2这些天气的变化是由谁决定的呢?板书:云的观测探索(25分钟)问题:怎么观测云呢?任务:遇过幻灯片图片来观察各种云图,认识各种云的种类及特点。
一、介绍云的种类及特点。
1积云:在雷雨到来之前,就会出现积云。
它个体明显,底部较平,顶部凸起,云块之间多不相连。
2卷云:轻盈、站得最高、很薄。
阳光可造过云层照到地面。
它有时像白色的羽毛,有时像法白的续纱。
3.层云:云体均匀成层,呈灰色很像导。
云底很低但不接触地面。
板书:积云卷云层云问题:怎样通过云圣的多少来判断天气。
任务:完成云量图.二.介绍区分云量的方法。
1.同学们拿出教师准备好的图面,图酉中有个圆面。
平均被分成四份。
2学生试画以后,我们看到,如果云量不超过%,就是晴天。
如果云爱不超过%。
就是多云。
如果云量超过%,或者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板书:晴天多云阴天问题:是否可以通过学习来辨别图片中的云是什云?并判断云量.任务:通过投影或者图片出示的几种云。
让学生辨别出云的种类及云量.问题:生活中的云的实际状态是否与教科书中介绍的方法相同?任务:四、室外观测。
教科版科学三年上册《天气》第六课《观察云》说课课件(附反思、板书)
2.讲解:如果把我们的天空看成是一个圆,云量不超过圆面积的1/4就是晴天。云量超过1/4, 但不超过3/4就是多云。而云量超过了3/4,就是阴天。 3.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判断晴天多云还是阴天,根据天空中的云量来进行判断。 4.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天气呢?这就是晴天阳光明媚,云量不到整个天空的1/4。这是多云,云 量超过了整个天空的1/4,但是不超过3/4,我们还可以看到太阳从云里面射出来。再来看,这 就是阴天了,看不到太阳,此时的云整个占领了天空。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教学难点:
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问题启发式教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聚集:揭示课题 导入教师提问:老师待会想出门,大家帮老师想想,会下雨吗?你是根据什么推测的呢?学生思考 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云和天气的关系。(板书标题:云) 教师继续提问:天空的云是怎么形成的?观察云对我们有什么帮助?怎么观察云? 云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我们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也可提前布置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介绍:云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所混合组成的漂浮在空中 的可见聚合物。设计意图:用简单且贴合生活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云和天气之间关系的思考。让学生 认识云的形成,激发学生观察云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科学探究目标 1. 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2. 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6 观察云教案教学设计
6.观察云
【教材简析】
《观察云》一课需要到室外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活动,因此教师可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时间,最好选择晴天或云团清晰的多云天气。
观察云的活动是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区分晴天、多云天和阴天的标准。
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在观察天空中的云时,应按照这个标准将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对云进行分类的活动,是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气象学家区分积云、层云和卷云的方法,思考气象学家是按什么来给云分类的。
判断当天天空中出现了哪几种云,并提醒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天气日历”上记录观察到的云的类型。
【学情分析】
天空中漂浮的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千姿百态。
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从第1课开始,学生每天在收集天气数据完成“天气日历”的同时,其实已经在观察云。
他们用晴天、多云、阴天来描述并记录对云的观察。
在观察过程中,他们一定对天空中云的多少、形状等产生兴趣,他们也已经意识到不同的云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天气。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一段时间内的观察对云的形状和云量的问题作深入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根据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大类。
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
科学探究目标
1. 学会通过图文记录对比资料,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2.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并用简图进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
难点:根据云的形状判别云的三类形态。
【教学准备】
教师:选择有云的天气上课;多媒体课件,准备各种云的图片和视频。
小组: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薄的白纸。
学生课前对云进行观察,学生活动记录册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1. 提问:今天天气怎么样?是晴天、阴天还是多云?
2. 提问:你们认为晴天、阴天、多云是由什么决定的?云是怎么形成的?(预设:云是空中的小水珠或者小冰晶。
)
3. 提问:怎么观测云呢?揭示课题:观察云(板书)
二、探索:(云的分类和云量,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课前观察云的记录纸]
1. 课前布置学生观测云,并且画了观察到的云的形状,让学生分享自己曾经观察到的云。
教师将学生画的云贴在黑板上。
(建议:如果学生作品过多不便分类,教师也可事先对作品进行挑选。
)
2.学生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3. 教师通过投影介绍各种云的形状、特点,重点介绍三类云:大团堆积的云(积云)、均匀成层像雾的云(层云)、纤维或羽毛状的云(卷云)的形状、特点,并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教材中没有出现积云、层云和卷云的名称,为了表述方便,跟科普读物对应,教学时应该可以使用这三个名称。
4. 将学生画的云进行分类。
5. 介绍区分云量多少的方法:把天空当成一个圆面,平均分成四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 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 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 3/4 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以上要通过估计的方法来区分。
)
6.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天空,让学生试着判断它的云量。
7. 把学生带到室外观察云,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直视太阳。
用简图记录云的形状,和教科书中的图片进行比对,初步判断它是哪一类云。
(建议可以指定一块天空的区域进行记录,方便学生后续的讨论)
8. 室外观测云量,在活动记录册中记录云量。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0分钟)
1. 展示记录的云图,试着给今天观察到的云进行分类。
2. 小组讨论:今天云量如何?属于哪种天气?
3. 提问:云的变化和天气变化有什么样的关系?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样的密切关系呢?
【板书设计】
6.观察云
云的分类云量
积云层云卷云晴天多云阴天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的活动手册有两处需要记录:一是画一画观察到的云,判断这是什么云。
二是观测今天的云量并记录。
第一个记录可以指定一块天空的区域进行记录,方便学生后续的讨论。
【作业设计】
1.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积云、层云、卷云三类。
()
2.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A.晴天 B.阴天 C.多云
3.下列图形表示阴天的是()。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冰融化了教案教学设计
4、冰融化了
【学习内容】
新教科版三年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冰融化了»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知道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学习重点】
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学习难点】
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学习准备】
烧杯,温度计,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冰块。
【学习过程】
一、观察冰的融化
1、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2、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板书:冰融化了
我们要怎么来观察呢?说一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分组观察体验:取一小块冰,用吸管不断地向冰块的某一个部分吹热气,观察冰块的变化,说一说冰块融化的原因。
3、请大家一起看书P11,观察记录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1)、取一个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融化的过程。
(2)在冰完全融化后,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3、学生介绍观察方法,师生共同补充。
4、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个测量空气温度的表格)。
5、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二、加快冰的融化
1、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
2、学生预测方法。
3、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
4、方法都讨论好了吧,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
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
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
5、学生实验后汇报交流。
6、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说说是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冰在融化过程中状态发生了变化?
三、拓展延伸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冰(固态)水(液态)
熔化
2、比较水、水蒸气、冰的相同和不同,并用箭头表示它们的转化关系。
(学生在活动上册上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
3、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在相同的条件下,冰和冰淇淋哪一个融化得更快一些?
板书设计:
4、冰融化了
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
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