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进气系统布置指南

发动机进气系统布置指南
发动机进气系统布置指南

8.1 进气系统简介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

第 8 章进气系统布置

90

8.1.1 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总成的功用

进气系统包含了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软管、节流阀体、进气歧管、

进气门机构等,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给发动机提供燃烧所必须的空气。

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在满足空气吸入量的情况下过滤掉最微小的杂质颗粒,保护发

动机。不同的地区因土壤,气候及道路的情况不同,空气中含有的尘土等杂质成分和含

量也有所不同,就其化学成分来说,多数是二氧化硅。当它们进入发动机气缸的摩擦表

面时,就会刺破润滑油膜,加剧发动机气缸的磨损,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安装空气

滤清器能减少气缸、活塞和活塞环等零件的磨损。据有关资料报道:轿车如不安装空气

滤清器,气缸磨损将增加 7 倍,活塞磨损增加 3 倍,活塞环磨损增加 8 倍。因此,现代汽车发动机都在化油器或电喷发动机的节流阀体前部装有空气滤清器。另外,优质空气

滤清器能有效降低发动机吸入空气时的噪音。

8.1.2 涡轮增压、中冷技术简介

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动机的排气来推动涡轮的叶片,以使发动机吸入更多

的空气加速燃烧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性能的技术。但是发动机的排气温度非常高,也就

导致了涡轮的温度更高,如果没有中冷,那么发动机吸入用于燃烧的气体温度也会很高,不但燃烧效率低(空气的温度越低,含氧量越高),而且对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也非常不利。所以中冷其实是在涡轮把空气吸进来以后,通过大型叶片的散热器把温度降低,提

高涡轮增压的稳定性,延长寿命,而且对功率也有提升!

据实验显示,在相同的空燃比条件下,增压空气温度每下降10摄氏度,柴油机功率

能提高3%-5%,还能降低排放中的氮氧化合物(NOx),改善发动机的低速性能。因此,也就产生了中间冷却技术。

柴油机中间冷却技术的类型分两种,一种是利用柴油机的循环冷却水对中冷器进行

冷却,另一种是利用散热器冷却,也就是用外界空气冷却。当利用冷却水冷却时,需要

添置一个独立循环水的辅助系统才能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这种方式成本较高而且机构

复杂。因此,汽车柴油机大都采用空气冷却式中冷器。

中间冷却技术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过热无效果白费工夫,过冷在进气管中形成冷

凝水会弄巧成拙。因此要将中冷器和涡轮增压器进行精确的匹配,使得压缩空气达到要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

求的冷却温度。

8.1.3 适用范围

本指南介绍了和发动机相匹配的的进气体统的相关设计布置知识。

8.1.4 空气滤清器总成结构图、爆炸图

进气软管

A1的进气系统

带增压中冷的进气系统

91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

8.2 进气系统的设计、布置

8.2.1 设计原则

92

噪声

功率损失 振动 防水防雪

进气系统的布置主要考虑空气滤清器的布置,总成在整车上的布置主要考虑: 1)空气滤清器的布置位置及空间。 2)进气软管及谐振腔的布置。 3)进气系统固定点。

4)空滤器原则上要求布置在靠近发动机节流阀体的一侧。

8.2.2 环境条件(需要满足的工作温度)

空气滤清器设计时的工作温度在-40℃到 120℃之间,引气口的布置要合理,要考虑 雨天不能进水,进气温度不宜过高,一般要求在 40℃以下(理想值 25℃)。

8.2.3 基本设计要求

1)一般的布置原则

空气滤清器在整车布置时:

首先要确定其体积大小,根据发动机排量估算空滤体积大小。美国克莱斯勒公司推 荐空滤器为发动机排量的 2.5 倍,日本推荐 3-6 倍,我们公司设计的空滤一般要求空滤体 积为发动机排量的 4-5 倍,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取上限,加大空滤器的容积,一般 取 5 倍计算。

引气口的布置:空滤的引气口的布置关系到进气噪声和进气温度,因此空滤的引气 口一般放在前舱盖或轮罩和车身前翼字板之间,如布置在前舱内部时,在引气口前端 60 毫米内不易有物体影响进气或增加进气噪声,同时要远离热源,保证进气温度不要太高。

2)影响装配位置因素

a )空滤及引气管、谐振腔在整车上必须固定在车身或通过车身上支架进行固定,一 般要有三个定位点,不少于两紧固点。空滤与发动机间通过软管连接。

b )紧固螺栓的位置要利于工人装配和装配工具使用。 3)修理的方便性

由于空滤芯要定期更换,所以在布置和装在车上后的,空滤上壳体与下壳体间要易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93

于拆卸,便于更换滤芯。

8.2.4 空滤总成零件设计

1)声学设计概述

进气系统的噪声是汽车最主要的噪声源之一,其噪声主要是指进气口处的噪声,这

个噪声源离车厢的距离很近,所以对车内噪声贡献非常大。同时,进气口噪声也是汽车

最主要的通过噪声源。另外,如果空气滤清器和消音元件的刚度不足,就会引起很大的

辐射噪声。因此从整车的 NVH 性能角度考虑,进气系统的声学设计意义重大。进气系统

消声元件包括扩张消音器和旁支消音器,空气滤清器除了过滤空气外,还起到扩张消音

器的功能,旁支消音器包括赫尔姆兹消音器和四分之一波长管。

2)空滤总成材料要求

材料的成分:PP+GF30 或 PP+TD20 等。

材料特性

空滤壳体系统材料规范。

材料标准:

空气滤清器材料主要有:PP6 或 PP10。

主要参数确定前准备工作:

a)原样车进气系统噪声摸底试验(进气口风噪声、系统共鸣噪声)

对有原车(样车)或样件的进气系统开发初期,对样件进行噪声摸底测试,主要测

进气口的风噪声,同时驾驶原车进行主观感受评价,了解原系统的噪声水平,为以后产

品开发提供主观评价接受标准。

b)原件台架性能试验(阻力、效率、寿命、储灰能力)

选择有试验能力的供应商,在供应商处与供应商一起对产品结构和工艺分析,并对

原件的阻力、原始滤清效率、台架寿命、储灰能力、密封性等进行测试。为后期产品是

设计提供输入依据。

c)发动机在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时发动机进气量测量

进气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发动机的最大空气消耗量(有些外购发动机在说明中给出),所以在开发初期要对系统所匹配的发动机进行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时发动机所消耗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94

的空气,这是空滤设计时确定额定流量的重要依据。

d)无原车、原件只需进行第 3 项测试。

8.2.5 参数设计计算

与发动机的匹配

1)空气滤清器额定空气流量的确定:

额定流量(Q)计算(主要计算方法):

Q=0.03*n*η*Vn

Vn:排气量

n:转数/分钟

η :充气系数(电喷汽油机η取:0.8~0.85)

(增压中冷电喷汽油机η约为:1.1~1.2)

额定流量(Q)计算(参考计算方法):

此一般用于柴油机进气流量计算:Q=P*K

P:发动机功率

K :经验系数(取:4~0.45)

通过以上计算得出的结果都是理论的结果,要结合前期测得以及发动机提供的空气

消耗量(以重量计为多)数据,进行适当的调整。

2)在额定流量下,确定滤芯过虑面积、阻力、效率、寿命:

a)滤芯过虑面积:Q=K*F

Q:额定流量

K: 流量系数(经验值:0.03)

F:有效过虑面积

b)原始阻力:单级总成

多级总成△P≤ 1.2KPa △P≤ 1.8KPa

c)原始滤清效率:η≥ 99.5%

d)台架试验寿命:在阻力增加2KPa 或滤清效率下降到99%时,试验室寿命大于4h。

3)进气消声

如果空滤器的容积足够大,一般来说,安装空滤器后比不装的进气噪声会降低

10-20dB,假如某些个别频率噪声太大,需要有辅助消声装置。通常利用各种不同的谐振装置可以消取尾管发射出的噪声中扰人的频段区,如根据亥姆霍兹原理,把空滤器做成具有反射吸音装置—抽气式谐振器,在其固有频率区使噪声的相应频率衰减。或可用直通式谐振器,在固有频率时消声作用增大,可有一个宽广的消声范围。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95

对于空滤的进气噪声问题,目前在设计阶段还没有完整的理论进行计算,在国外一些

知名的滤清器公司主要通过一些经验公式初步确定谐振腔的大小及位置,再通过专业软

件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不断修改设计以达到最佳效果.鉴于此,空滤器开发出来后,

很难保证进气噪声达到设计要求,因此需要通过试验手段来测定进气系统噪声扰人的频

段区,针对测得的频段,增加或重新设计谐振腔(消声器)来衰减或干扰这部分频率.

谐振腔式消声器谐振频率计算公式(如下图):

f0=C/2π* S/(L*V),

其中:C-为空气中的音速;

L-接管长度;

S-接管平均断面积;

V-谐振腔的容积。

4)空气滤清器的维修保养(滤纸更换)

空气滤清器滤芯需定期更换,但在使用过程中需对空滤芯进行保养,一般建议没有至

少保养一次,在保养空气滤清器滤芯时,应取出滤芯轻轻拍打端面,用 200~300KPa 的压

缩空气反吹滤芯,清除灰尘后.保养时要应注意滤芯内、外表面颜色的变化。如果滤纸外

表面本色清晰,而其内表面又鲜艳时,该滤芯可继续使用;若滤纸外表面已失去本色或

内表面发暗时,则必须更换。经常行驶在含尘量多的环境中的汽车,空气滤清器的保养

或更换周期就应短些;而在含尘量多的环境中的汽车,空气滤清器的保养或更换周期就

可适当延长。建议更换周期:轿车每 3 月左右或行驶 8000-10000 公里更换,商用车每两

月左右或 8000 公里左右更换一次。

汽车转向系统布置指南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6 第2章转向系统布置 2.1 简述 汽车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使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使时,还要保 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系统,使汽车保持在直线或转 弯运动状态,或者使上述两种运动状态相互转换。 2.2 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2.2.1 转向系的基本形式 可根据转向轮、转向器、转向杆系布置以及动力转向能源进行分类。 表 2.1 2.2.2 电动转向系统 电动转向系统直接利用电动机完成转向助力功能,它由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 控制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和减速机构等组成。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7 根据电动机布置的位置分为转向轴助力式、齿轮助力式、单独助力式及齿条助力式 四种形式。 a)转向轴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固定在转向轴一侧,由离合器与转向轴相连接,直接驱动 转向轴助力转向。如下图中所示。 b)齿轮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离合器与小齿轮相连,直接驱动齿轮助力转向。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8 c)单独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离合器固定在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小齿轮相对另一侧,单 独驱动齿条助力实现转向动作。 d)齿条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与齿条为一体,电动机转动带动循环球螺母转动,使齿 条螺杆产生轴向位移,直接起助力转向作用。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9 2.2.3 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 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由:转向机、转向管柱、动力转向储液罐、转向泵、以及转向 管路等几部分组成。 储液罐转向泵 转向管柱 转向机 转向管路 图 2.1 2.3、布置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应满足整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 2)传动效率高,力矩波动小。 3)在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能尽量保护乘员安全。 2.4、布置设计过程 2.4.1 转向梯形的确定 一般而言,在平台沿用的基础上,转向机构转向直拉杆内点B、C的位置,直拉杆 外点A、D的位置,优先考虑的是沿用原有平台车型的相关数据。如下图 2.2中所示。

客车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布置及常见问题分析模板

客车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布置及常见 问题分析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国内大部分客车都是在货车底盘上加装车身而来。由于货车底盘的前悬较短而且发动机前置, 造成车内空间利用率不高, 车内噪声较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高速公路也在飞速发展, 人们对出行及旅行的舒适性、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交通密度的增加和车速的提高对客车的转向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车转向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客车的驾驶稳定性、安全性和操纵灵活性。下面简要介绍客车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布置及常见问题的分析。 1、客车动力转向系统的设计要点 1.1 客车动力转向的设计要求 (1)转向轮转角和驾驶员转动方向盘的转角应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动力转向系统失灵时, 仍能用机械系统操纵车轮转向。 (3)减轻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 同时还应有路感, 并随转向阻力的增加而增大。 (4)方向盘应能平稳回位, 保证汽车的直线行驶能力。 (5)转向系统应能在车辆转弯时灵活平稳地将扭力传到前轮。 (6)不允许路面不平引起的振动造成方向盘回跳或方向失控。

1.2 动力转向器的选择 动力转向系统由于具有转向操纵灵活、轻便, 能吸收路面对前轮产生的冲击, 设计时转向器结构形式的选择也灵活多样等优点, 因此, 已在各国的汽车制造中普遍采用。中国大客车一般采用的是整体式-液压动力转向器, 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液压式动力转向以液体的压力作动力来完成转向加力。其特点是油液工作压力可达6-10MPa, 甚至更高, 因此结构紧凑, 动力缸尺寸小、重量轻; 因油液具有不可压缩性, 故灵敏度高; 油液的阻尼作用能够用来吸收路面冲击; 动力装置无需润滑。其缺点是结构复杂, 对加工精度和密封要求高等。动力转向器型号的选择须根据前桥负荷、整车的布置等因素来综合考虑。转向器选择的合适与否对整个转向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转向器及中间过渡臂的布置 转向器及中间过度臂的合理布置对于整车的行驶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种转向器对其安装都有要求, 在满足转向器安装要求的情况下, 应根据整车的前转向桥和前悬挂的特点, 保证转向拉杆和前悬挂的运动干涉在允许的范围内。这需要作运动校核图, 以确保不影响整车行驶稳定性的运动干涉。另外, 需根据前轮允许

排气系统设计开发指南

1.1 主题 本指南制订了与汽车发动机相匹配的消声排气系统的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1.2 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汽车消声排气系统的设计开发

2. 参考标准和相关文件 QC/T 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技术条件 QC/T 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 QC/T 58—1993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方法 QC/T 10125—1997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3.定义 3.1 排气消声器 排气消声器是具有吸声衬里或特殊形式的气流管道,可有效的降低气流噪声的装置。 3.2 插入损失 消声器的插入损失为装消声器前后,通过排气口辐射的声功率级之差。 3.3 排气背压 按QC/T524设置排气背压测量点,当分别带消声器和带空管时,测点处的相对压力值之差。 3.4 功率损失比 消声器的功率损失比是指发动机在标定的工况下,使用消声器前后的功率差值和没有使用消声器时功率的百分比。 4.开发流程及设计指南 4.1 接受产品开发任务并做好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开发之初,需要了解如下信息,作为设计输入: 1、发动机的排量、额定功率、额定扭矩等相关参数; 2、整车底盘走向,空间布局; 3、发动机对排气背压、功率损失比的要求; 4、噪声标准的制定; (1)、插入损失大于35dB; (2)、整车车外加速噪声小于74 dB; 4.2 方案设计 1、消声器的容量设计计算 消声器的容量关系到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因此容量的设计将决定整车的动力性。一般地,消声器的容量有如下的计算公式: Vm=k×P Vm=消声器的容量(L) K=0.14 P=输出功率(Ps) 2、消声器的位置确定

汽车技术构造教程——进气系统与排气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进气系统与排气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进气系统 一、空气滤清器 (一)空气滤清器的功用 燃油燃烧需要大量的空气。以普通轿车为例,每消耗1L汽油需要消耗5000~10000L空气。大量的空气进入气缸,若不将其中的杂质或灰尘滤除,必然加速气缸的磨损,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实践证明,发动机不安装空气滤清器,其寿命将缩短2/3。空气滤清器的功用主要是滤除空气中的杂质或灰尘,让洁净的空气进入气缸。另外,空气滤清器也有降低进气噪声的作用。

二、进气歧管 1.进气歧管结构 对于化油器式或节气门体汽油喷射式发动机,进气歧管指的是化油器或节气门体之后到气缸盖进气道之前的进气管路。它的功用是将空气、燃油混合气由化油器或节气门体分配到各缸进气道。

2.进气歧管加热

化油器式或节气门体燃油喷射式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温度很重要。温度太低,汽油将在管壁上凝结。因此,对这类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应进行适当的加热以促进汽油的蒸发。但是加热过度将减少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数量,并使发动机功率下降。通常进气歧管利用发动机排气或循环冷却液进行加热。利用循环冷却液加热进气歧管需在进气歧管内设置水套,并使其与发动机冷却系连通,让冷却液在进气歧管的水套内循环流动。气道燃油喷射式发动机的进气歧管无需加热。 3.谐振进气系统 由于进气过程具有间歇性和周期性,致使进气歧管内产生一定幅度的压力波。此压力波以当地声速在进气系统内传播和往复反射。如果利用一定长度和直径的进气歧管与一定容积的谐振室组成谐振进气系统,并使其固有频率与气门的进气周期调谐,那么在特定的转速下,就会在进气门关闭之前,在进气歧管内产生大幅度的压力波,使进气歧管的压力增高,从而增加进气量。这种效应称作进气波动效应。谐振进气系统的优点是没有运动件,工作可靠,成本低。但只能增加特定转速下的进气量和发动机转矩。

车架设计指南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底盘部设计指南 编制: 审核: 批准:

1、架的主要功能: 车架是整个汽车的基体,汽车上绝大多数部件和总成都是通过车架来固定其位置的。如: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架、转向、驾驶室、货箱和有关操纵机构。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零部件,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2、车架的类型: 主要类型 目前,汽车车架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有三种: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或称脊骨式车架)和综合式车架。其中以边梁式车架应用最广。 边梁式车架由两根位于两边的纵梁和若干根横梁组成,用铆接法或焊接法将纵梁与横梁连接成坚固的刚性构架。通常用低合金钢板冲压而成,断面形状一般为槽形,也有的做成Z字形或箱形断面。其结构特点是便于安装驾驶室、车厢及一些特种装备和布置其它总成,有利于改装变型车和发展多品种汽车。被广泛采用在载货汽车和大多数的特种汽车上。近代轿车为了保证良好的整车性能,尽量降低中心和有利于前后悬架的布置,把结构需要放在第一位,兼顾车架加工工艺性,所以车架形状设计的比较复杂而实用。 中梁式车架只有一根位于中央贯穿前后的纵梁,因此亦称为脊骨式车架,中梁的断面可以做成管型或箱型。这种结构的车架有较大的扭转刚度。使车轮有较大的运动空间,便于布置等优点因此被采用在某些轿车和货车上。 综合式车架比较复杂,应用比较广,一般轿车上使用。 车架的几种结构 车架主要有以下结构形式: 1.箱横梁和发动机支撑梁 横梁总成支撑发动机、水箱、保证车身的扭转刚度 发动机支撑梁和水箱横梁均有钢板冲压焊接而成,发动机支撑梁为封闭断面。 发动机支撑梁与车身连接处通常装有橡胶缓冲块。

材料:支撑梁上下体材料常采用为SAPH440其它BH340 表面处理为电泳。 2.车架 副车架带控制臂总成承受前轴载荷、支撑车身、动力总成、转向机、前悬挂、制动器等 副车架、控制臂均为钢板冲压焊接而成为封闭断面。 控制臂与副车架连接处采用橡胶衬套,起到改善行驶性能和舒适性。 材料:副车架上下体材料为常采用SAPH370(370为抗拉强度)其它为SPHE、SPHC,表面处理为电泳 3、纵梁 发动机纵梁总成支撑动力总成 1、动机纵梁总成均由钢板冲压焊接而成,为封闭断面。

转向系统设计

标题 转向系统设计与优化 摘要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要按照驾驶员的意志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汽车转向。用来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对转向系统进行优化,从而使汽车操作起来更加方便、安全。本次设计是EPS电动转向系统,即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该系统是由一个机械系统和一个电控的电动马达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动力转向系统。EPS系统主要是由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驾驶员在操纵方向盘进行转向时,转矩传感器检测到转向盘的转向以及转矩的大小,将电压信号输送到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根据转矩传感器检测到的转距电压信号、转动方向和车速信号等,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使电动机输出相应大小和方向的转向助力转矩,从而产生辅助动力。汽车不转向时,电子控制单元不向电动机控制器发出指令,电动机不工作。该系统由电动助力机直接提供转向助力,省去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所必需的动力转向油泵、软管、液压油、传送带和装于发动机上的皮带轮,既节省能量,又保护了环境。另外,还具有调整简单、装配灵活以及在多种状况下都能提供转向助力的特点。因此,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是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械系统,扭矩传感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减速机构,电子控制单元。 概述 汽车在行使过程中,需要经常改变行驶方向,即所谓的转向。这就需要有一套能够按照司机意志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它将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动作转变为车轮的偏转动作,这就是所谓的转向系统。转向系统是用来改变汽车的行使方向和保持汽车直线行使的机构,既要保持车辆沿直线

发动机进气系统布置指南

8.1 进气系统简介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 第 8 章进气系统布置 90 8.1.1 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总成的功用 进气系统包含了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软管、节流阀体、进气歧管、 进气门机构等,是发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给发动机提供燃烧所必须的空气。 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在满足空气吸入量的情况下过滤掉最微小的杂质颗粒,保护发 动机。不同的地区因土壤,气候及道路的情况不同,空气中含有的尘土等杂质成分和含 量也有所不同,就其化学成分来说,多数是二氧化硅。当它们进入发动机气缸的摩擦表 面时,就会刺破润滑油膜,加剧发动机气缸的磨损,缩短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安装空气 滤清器能减少气缸、活塞和活塞环等零件的磨损。据有关资料报道:轿车如不安装空气 滤清器,气缸磨损将增加 7 倍,活塞磨损增加 3 倍,活塞环磨损增加 8 倍。因此,现代汽车发动机都在化油器或电喷发动机的节流阀体前部装有空气滤清器。另外,优质空气 滤清器能有效降低发动机吸入空气时的噪音。 8.1.2 涡轮增压、中冷技术简介 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动机的排气来推动涡轮的叶片,以使发动机吸入更多 的空气加速燃烧效率,从而达到提高性能的技术。但是发动机的排气温度非常高,也就 导致了涡轮的温度更高,如果没有中冷,那么发动机吸入用于燃烧的气体温度也会很高,不但燃烧效率低(空气的温度越低,含氧量越高),而且对于发动机温度的控制也非常不利。所以中冷其实是在涡轮把空气吸进来以后,通过大型叶片的散热器把温度降低,提 高涡轮增压的稳定性,延长寿命,而且对功率也有提升! 据实验显示,在相同的空燃比条件下,增压空气温度每下降10摄氏度,柴油机功率 能提高3%-5%,还能降低排放中的氮氧化合物(NOx),改善发动机的低速性能。因此,也就产生了中间冷却技术。 柴油机中间冷却技术的类型分两种,一种是利用柴油机的循环冷却水对中冷器进行 冷却,另一种是利用散热器冷却,也就是用外界空气冷却。当利用冷却水冷却时,需要 添置一个独立循环水的辅助系统才能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这种方式成本较高而且机构 复杂。因此,汽车柴油机大都采用空气冷却式中冷器。 中间冷却技术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过热无效果白费工夫,过冷在进气管中形成冷 凝水会弄巧成拙。因此要将中冷器和涡轮增压器进行精确的匹配,使得压缩空气达到要

知名汽车公司转向系统设计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6 知名汽车公司换挡系统设计 2.1 简述 汽车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使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使时,还要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驾驶员通过操纵转向系统,使汽车保持在直线或转 弯运动状态,或者使上述两种运动状态相互转换。 2.2 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形式和特征 2.2.1 转向系的基本形式 可根据转向轮、转向器、转向杆系布置以及动力转向能源进行分类。 表 2.1 2.2.2 电动转向系统 电动转向系统直接利用电动机完成转向助力功能,它由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控制器、电动机、电磁离合器和减速机构等组成。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7 根据电动机布置的位置分为转向轴助力式、齿轮助力式、单独助力式及齿条助力式 四种形式。 a)转向轴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固定在转向轴一侧,由离合器与转向轴相连接,直接驱动 转向轴助力转向。如下图中所示。 b)齿轮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离合器与小齿轮相连,直接驱动齿轮助力转向。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8 c)单独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离合器固定在齿轮齿条转向器的小齿轮相对另一侧,单 独驱动齿条助力实现转向动作。 d)齿条助力式 该电动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和与齿条为一体,电动机转动带动循环球螺母转动,使齿 条螺杆产生轴向位移,直接起助力转向作用。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9 2.2.3 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组成 液压式助力转向系统由:转向机、转向管柱、动力转向储液罐、转向泵、以及转向 管路等几部分组成。 储液罐转向泵 转向管柱 转向机 转向管路 图 2.1 2.3、布置设计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1)应满足整车最小转弯半径要求。 2)传动效率高,力矩波动小。 3)在发生碰撞的过程中能尽量保护乘员安全。 2.4、布置设计过程 2.4.1 转向梯形的确定 一般而言,在平台沿用的基础上,转向机构转向直拉杆点 B、C 的位置,直拉杆 外点 A、D 的位置,优先考虑的是沿用原有平台车型的相关数据。如下图 2.2 中所示。

汽车总布置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 I 摘要 .............................................................. I II 第1章、汽车形式的选择 . (1) 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 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 1 1.1.2质量系数ηmo ............................................ 1 1.1.3整车整备质量m o ......................................... 1 1.1.4汽车总质量m a ........................................... 1 1.2汽车轮胎的选择 ............................................... 2 1.3驱动形式的选择 ............................................... 2 1.4轴数的选择 ................................................... 3 1.5货车布置形式 ................................................. 3 第2章.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4) 2.1发动机最大功率 max e P (4) 2.2选择发动机 ................................................... 4 第3章、汽车主要参数选择 .. (7) 3.1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7) 3.1.1外廓尺寸 ............................................... 7 3.1.2轴距L .................................................. 7 3.1.3前轮距B 1和后轮距B 2 ..................................... 7 3.1.4前悬L F 和后悬L R ......................................... 8 3.1.5货车车头长度 ........................................... 8 3.1.6货车车箱尺寸 ........................................... 8 3.2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的计算 ..................................... 8 第4章.传动比的计算和选 .. (13) 4.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0i 的选择 (13) 4.2变速器传动比 g i 的选择 (14) 4.2.1变速器头档传动比 1 g i 的选择 (14) 4.2.2变速器的选择 .......................................... 14 第5章.动力性能计算 (15) 5.1驱动平衡计算 (15) 5.1.1驱动力计算 ............................................ 15 5.1.2行驶阻力计算 .......................................... 15 5.1.3力的平衡方程 .......................................... 17 5.2动力特性计算 (17) 5.2.1动力因数D 的计算 (17)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 第1章绪论 1.1 汽车转向系统简介 汽车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它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组成。 转向系统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汽车的转向特性、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目前汽车转向技术主要有七大类:手动转向技术(MS)、液压助力转向技术(HPS)、电控液压助力转向技术(ECHPS)、电动助力转向技术(EPS)、四轮转向技术(4WS)、主动前轮转向技术(AFS)和线控转向技术(SBW)。转向系统市场上以HPS、ECHPS、EPS应用为主。电动助力转向具有节约燃料、有利于环境、可变力转向、易实现产品模块化等优点,是一项紧扣当今汽车发展主题的新技术,他是目前国内转向技术的研究热点。 1.1.1 转向系的设计要求 (1) 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任何车轮不应有侧 滑。不满足这项要求会加速轮胎磨损,并降低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2) 汽车转型行驶后,在驾驶员松开转向盘的条件下,转向轮能自动返回到 直线行驶位置,并稳定行驶。 (3) 汽车在任何行驶状态下,转向轮都不得产生共振,转向盘没有摆动。 (4) 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共同工作时,由于运动不协调使车轮产生 的摆动应最小。 (5) 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具有迅速和小转弯行驶能力。 (6) 操纵轻便。 (7) 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8) 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9) 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 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 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轮与转向盘转动方向一致。 -1-

进气和排气系统

进气和排气系统 进气和排气系统 技术参数................................................................20-1 就车检测(KV6 汽油) 油门接线检查和调整...................................................20-2 空气滤清器检查........................................................20-2 拆卸和组装 进气系统拆卸和组装................................................... 20-3 排气系通拆卸和组装....................................................20-4由南方汽车维修技术论坛提供 http://www.nanfangqx.net

进气和排气系统 20-1 技术参数 进气和排气系统 技术参数

20-2 气和排气系统 就车检查 (KV6汽油) 油门接线 检查 1. 油门踏板踩到底检查节气门是否全 开。必要时用调整螺栓A 进行调整。 A T3020003 2. 检查油门拉线游隙。 游隙:0.04~0.11 in (1~3 mm) 3. 必要时用螺母A 进行调整。 A V2020003 空气滤清器 检查 1. 检查空气滤清器的损坏或堵塞,必要 时清洗或更换。 参考 用压缩空气时右滤清器内侧到外侧,从上到下进行清洗。 A V2A20001

进气和排气系统 20-3 拆卸和组装 进气系统 拆卸和组装 1.按图示数字顺序拆卸。 2.检查进气系统部件必要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3.按拆卸的相反顺序组装。 A V2020001 (1)空气管(3)空气流量传感器 (2)空气滤清器总成(4)进气管总成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修改稿)

整车总布置设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原则、规定及应满足的有关法规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开发时的整车总布置设计。 2.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490-2000:主图板 QC/T576-1999:轿车尺寸标注编码 GB/T17867-1999: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GB14167-1993:安全带固定点 GB11556-1994 :A、区 GB11565-1989:B区 GB11562-1994:前方视野 GB/T13053-1991:脚踏板 SAEJ 1100:头部空间、上下左方便性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整车总布置 明示所有总成的硬点、关键的参数的布置图 3.2设计硬点 轮距、轴距、总长、总宽、造型风格、油泥模型表面或造型面、人体模型尺寸、人机工程校核的控制要求、底盘等与车身相关零部件对车身的控制点线面及控制结构,都称为设计硬点。 4.整车总布置图上应确定的参数 4.1整车的外廓尺寸; 4.2轴距和前、后轮距; 4.3前悬和后悬长度;

4.4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 4.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 4.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 4.7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 4.8前簧中心距; 4.9后簧中心距; 4.10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 4.11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 4.12前簧作用长度; 4.13后簧作用长度; 5.参数确定原则及设计的一般程序 5.1参数确定原则 以设计任务书和标杆样车为基准,按设计任务书上规定的或标杆样车上测定的参数进行总布置,如确实不能满足的,需提出经上级领导批准后方能更改。 5.2设计的一般程序 1)总布置设计人员在接到新车型的开发任务后,首先要进行整车构思,并参与市场调研和样车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总的设计原则和明确设计目标; 2)各专业所建立标杆样车的3D数模,并提供给整车布置人员; 3)总布置设计人员将各专业所提供的数模装配好; 4)对各总成的匹配和布置关系等进行分析,明确它们的优点和不足; 5)各专业所建立拟采用的总成的数模,不提供总布置人员; 6)总布置人员对新的数模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7)对方案进行评审; 8)评审后对各总成进行修改或开发; 6.主要尺寸参数的确定

进气系统设计计算报告

密级: 编号: 进气系统设计计算报告 项目名称:力帆新型三厢轿车设计开发 项目编号: ETF_TJKJ090_LFCAR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1 进气系统概述 (2)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2) 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 2 进气系统结构的确定及设计计算 (2) 进气系统设计流程 (2) 进气系统流量的确定 (3) 拟选定空气滤清器的允许阻力计算及设计原则 (4) 滤清效率要求 (7) 空滤器滤芯面积确定及滤纸选用 (8) 进气系统结构的确定 (9) 进气系统管路阻力估算 (10)

3 结论 (12) 4 参考资料及文献 (12) 1进气系统概述 1.1 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在国内外同挡次同类型轿车的进气系统结构深入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选型,系统设计满足发动机获得高的充量系数,尽可能低地降低发动机的功率损失.此外为了适当降低发动机的进气噪声,在管路中布置谐振腔. 1.2 系统的基本组成 进气系统一般由空气滤清器入口管,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出口连接管,节气门体,怠速控制阀阀体等组成. 2系统结构的确定及设计计算 2.1 进气系统流量的确定 LF7160选用的发动机为宝马型电喷发动机,发动机对进气系统流量的要求取决于发动机本身的因素,即发动机的排量和发动机的工况要求,不同的工况有不同的流量要求.在进气系统流量满足的情况下,发动机实际充入的空气取决于自身的因素,首先,初步确定发动机最大功率工况点进气流量。 式中: V——发动机排量3m; n——最大功率点转速min /r; η——充量系数; 1 η——汽缸数效率; 2 τ——冲程数,四冲程取2,二冲程取1 上式中发动机参数

车架设计指南

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底盘部设计指南 编制: 审核: 批准:

上汽集团奇瑞汽车有限公司 1、架的主要功能: 车架是整个汽车的基体,汽车上绝大多数部件和总成都是通过车架来固定其位置的。如: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架、转向、驾驶室、货箱和有关操纵机构。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零部件,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2、车架的类型: 2.1 主要类型 目前,汽车车架的结构形式基本上有三种: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或称脊骨式车架)和综合式车架。其中以边梁式车架应用最广。 边梁式车架由两根位于两边的纵梁和若干根横梁组成,用铆接法或焊接法将纵梁与横梁连接成坚固的刚性构架。通常用低合金钢板冲压而成,断面形状一般为槽形,也有的做成Z字形或箱形断面。其结构特点是便于安装驾驶室、车厢及一些特种装备和布置其它总成,有利于改装变型车和发展多品种汽车。被广泛采用在载货汽车和大多数的特种汽车上。近代轿车为了保证良好的整车性能,尽量降低中心和有利于前后悬架的布置,把结构需要放在第一位,兼顾车架加工工艺性,所以车架形状设计的比较复杂而实用。 中梁式车架只有一根位于中央贯穿前后的纵梁,因此亦称为脊骨式车架,中梁的断面可以做成管型或箱型。这种结构的车架有较大的扭转刚度。使车轮有较大的运动空间,便于布置等优点因此被采用在某些轿车和货车上。 综合式车架比较复杂,应用比较广,一般轿车上使用。 2.2车架的几种结构 车架主要有以下结构形式: 1.箱横梁和发动机支撑梁 横梁总成支撑发动机、水箱、保证车身的扭转刚度 发动机支撑梁和水箱横梁均有钢板冲压焊接而成,发动机支撑梁为封闭断面。 发动机支撑梁与车身连接处通常装有橡胶缓冲块。 材料:支撑梁上下体材料常采用为SAPH440其它BH340 表面处理为电泳。

02进气系统教案

A 组织教学学生考勤填写日志 B 课前提问 C 导入新课 第二节进气系统 (一)进气系统的组成与型式 进气系统是测量和控制汽油燃烧时所需要的空气量的。其组成是由测量空气流量的方式决定的,根据测量空气流量的方式不同,进气系统有质量流量式的进气系统(用于L型EFI 系统)、速度密度式的进气系统(用于D型EFI系统)和节流速度式的进气系统三种。 (二)进气系统主要零部件的结构 1、空气滤清器 电控汽油喷射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与一般发动机的空气滤清器相同,注意安装方向。 2、空气流量计 目前汽车上所用的空气流量计主要有叶片式空气流量计、卡门涡旋式空气流量计、热线式空气流量计和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等四种。 (1)叶片式空气流量计 图1-6所示是叶片式空气流量计的结构,图1-7所示是叶片式空气流量计的空气通道,图1-8所示是叶片式空气流量计的电位计部分结构。 叶片式空气流量计由测量板(叶片)、缓冲板、阻尼室、旁通气道、怠速调整螺钉、回位弹簧等组成,此外内部还设有电动汽油开关及进气温度传感器等。 当吸入空气推开测量板的力与弹簧变形后的回位力相平衡时,测量板即停止转动。用电位计检测出测量板的转动角度,即可得知空气流量。 叶片式空气流量计电位器的内部电路如图1-10所示,电位计检测空气量有电压比与电压值两种方式。在VB端子上加有蓄电池电压而形成电压VC,那么,检测出来的是VB-E2与VC-VS的电压比。如表1-1中的图所示。电压值的检测方法为:吸入空气量∝随电位计动作变化的电压值。 当在VC点加上一定的电压(+5V)时,电位计滑动触头的动作随吸入空气量变化,VS-E2间的电压变化直接作为吸入空气量信息,把滑动触头电压值送入电控单元并进行A/D变换,即可以数字信号输出检测结果。滑动触头电压与吸入空气量成正比,呈线性关系。 表1-1为以电压比与电压值两种检测方式的对比表。

发动机排气系统布置指南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96 第 9 章排气系统布置 9.1 概述 本布置指南制订了汽车排气系统布置流程及其要求,适用于奇瑞公司所有车型的排 气系统布置。 9.2 排气系统基本组成结构: 对一个完整的排气系统,从前到后,一般布置次序是:预催化器、补偿器(波纹管)、主催化器、前消声器、后消声器。排气管用于连接以上不同部件。排气管分段以及连接 方式主要根据安装和维修方便确定。图一是S12+472车型排气系统布置: 图9.1 9.3 布置原则及间隙要求 9.3.1 布置原则 对于满足欧Ⅱ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排气系统,由于欧Ⅱ标准不涉及冷启动阶段的排放 限制,所以一般可不采用预催化器而只采用一个主催化器。对于满足欧Ⅲ及以上排放标 准的排气系统,一般在排气歧管出口处布置预催化器(即CCC,Closed Couple Catalyst) 或者在预催化器前的排气管段采取良好的保温措施。主催化器一般布置在车身底板下, 所以又叫底板下催化器(Under Floor Catalyst)。消声器有一级、二级、三级之分。二级 消声应用最多,SUV、跑车等追求动力性的车辆一般才采用一级消声器。对于二级消声, 我们将其分别称为前消声器和后消声器。根据声学原理,消声器摆放在不同的位置,将 产生不同的消声效果,一般地,推荐如下的消声器摆放位置(见图9.2):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97 9.3.2 周边间隙要求 各相邻部件耐温在150℃以下的越远离排气系统越好,相对产生运动部件最少保证与 排气系统的间隙大于25mm。 9.4 试验验证 9.4.1 温度场试验 三元和排气管周边非金属件及管路的温度,均需要在温度场试验中进行验证,要求 温度在其材料使用温度上限以下。各部件的温度限值如下表:

整车部设计手册总布置图

第一章整车集成 1.1总布置图绘制 1.1.1意义 根据新产品规划和概念设计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然后再绘制总布置草图,然后开始进一步的 造型设计。其中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对后期的开发设计起到依据和指导作用。 1.1.2总布置草图的绘制 1.1. 2.1第一版总布置图-概念草图 1.1. 2.1.1相关输入及流程 为了给造型提供工程依据和下一步设计提供指导,绘制出总布置概念草图。总布置草图的绘制 开始于项目预研阶段,根据新产品的规划,对竞品车进行扫描分析,根据发动机舱初步布置数据得 出初步的整车限制尺寸和人机工程目标;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并根据现有产品尽可能的考虑 通用化的前提下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 总布置概念草图的绘制时间及相关流程见图1-1所示。 图1-1总布置草图绘制时间及流程 1.1. 2.1.2总布置草图内容 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主要是对造型的输入,体现总布置的基本硬点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是H 点的位置,H点是整车的设计参考点,必须在早期准确地确定,一旦更改将对整个前期的布置设计 及项目进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中,主要体现如下内容: 1、H点坐标,人机内部空间等相关参数; 2、整车外廓尺寸,包括长、宽、高、轮距、轴距、前悬、后悬; 3、法规要求及设计目标; 4、COP零件的状态; 5.三种载荷状态的地面线; 6、各种限制面; 7、其他,如车门形式、玻璃曲率等。 1.1. 2.1.3绘制概念草图步骤 在绘制概念草图之前,是在已经了解项目定位、对项目有了初步策划方案,并且对竞品车或对 标车进行了大量分析的前提下开始绘制。 通常,概念草图的绘制需要如下步骤: (1)首先建立车身坐标系,“国标”定义的“整车坐标系”。通过空载或设计载荷时车轮中心(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及地板门槛纵平面来确定整车坐标系。然后摆放车姿,如图1-2所示。 图1-2 (2)确定踏板和踵点位置,如图1-3所示。 踏板组 后踵点 前踵点 图1-3

转向系统设计规范

转向系统设计规范 1规范 本规范介绍了转向系统的设计计算、匹配、以及动力转向管路的布置。 本规范适用于天龙系列车型转向系统的设计 2.引用标准: 本规范主要是在满足下列标准的规定(或强制)范围之内对转向系统设计和整车布置。 GB 17675-1999 汽车转向系基本要求 GB11557-1998防止汽车转向机构对驾驶员伤害的规定 GB 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9744-1997载重汽车轮胎 GB/T 6327-1996载重汽车轮胎强度试验方法 《汽车标准汇编》第五卷转向车轮 3.概述: 在设计转向系统时,应首先考虑满足零部件的系列化、通用化和零件设计

的标准化。先从《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猎取新车型在设计转向系统所必须的信息。然后布置转向传动装置,动力转向器、垂臂、拉杆系统。再进行拉杆系统的上/下跳动校核、与轮胎的位置干涉校核,以及与悬架系统的位置干涉、运动干涉校核。最小转弯半径的估算,方向盘圈数的计算。最后进行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的计算与匹配,以满足整车与法规的要求;确定了动力转向器、动力转向泵,动力转向油罐匹配之后,再完成转向管路的连接走向。 4车辆类型:以EQ3386 8×4为例,6×4或4×2类似 5 杆系的布置: 根据《产品开发项目设计定义书》上所要求的、车辆类型、车驾宽、高、轴距、空/满载整车重心高坐标、轮距、前/后桥满载轴荷、最小转弯直径、最高车速、发动机怠速、最高转速,空压机接口尺寸,轮胎规格等,确定前桥的吨位级别、轮胎气压、花纹等。考虑梯形机构与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第四轴之间的轴距匹配及各轴轮胎磨损必需均匀的原则,确定第一前桥、第二前桥内外轮转角、第一垂臂初始角、摆角与长度、中间垂臂的长度、初始角、摆角,确定上节臂的坐标、长度等 确定的参数如下 第一、二轴选择7吨级规格 轮胎型号:12.00-20、轮胎气压 0.74Mpa、花纹 第一轴外轮转角 35°;内轮转角 44°

进气系统设计计算

进气口位置: 进气系统的设计须满足以下条件: ●避免机舱内热空气吸入 ●避免雨滴和雾气直接吸入 ●避免排气灰尘吸入 ●从空滤器至涡轮增压器入口之间的进气管必须由耐蚀材料制成 ●进气系统使用的分离式接头(如罩与空滤器外壳的接头)必须位于空滤器上部 ●进气系统必须能够进行定期维护,且进行维护时不需要打开空滤器和涡轮增压器之间进气系统的任何部件 ●尽可能低的系统阻力,以保证最大限度的利用柴油机功率 ●进气系统部件之间的接头和其它接合处,比如与空压机的接头,必须保持有效密封,避免灰尘或其它污染物进入过滤空气中。 进气口尺寸应设计得足够大,且没有锐弯和面积改变,为减小阻力,还应有平滑的转换导管来与进气管相连。发动机舱应充分通风,来发散出这些热量。为保护热敏元件,发动机连续运转时机舱内的最高温度不允许超过(推荐) 空滤器的选择及布置: 一、根据发动机厂家推荐在2200rpm是所需空气流量为1500m3/h,结合以下计算: 1发动机性能参数: 发动机型号:L340 额定功率Ne(kW):2505 额定转速n(r/min):2200: 排量Vh(L):8.9(C系统8.3) 空滤器流量VG(m3/h)的确定 ⑴增压后发动机所需的空气流量V(m3/h)的确定 V=Vh×n/2×60/1000=8.9×2200/2×60/1000=587.4(m3/h) ⑵发动机所需理想状态空气量Vo(m3/h)的确定(汽车设计理论) V o=ε×(ToT)0.75×V×ηvo×ψs 式中:V o-发动机所需理想状态空气量(m3/h) 大气环境温度(k)取313(273+40);T-增压中冷后气体温度(k)取333(273+60)(要求不高于环境温度的20);ηvo-充气效率取0.87(推荐);ψs-扫气效率取1.05 ε-增压比2.18 V o=2.18×(313333)0.75×587.4×0.87×1.05=1116.67(m3/h) ⑶空压机流量Vk(m3/h)的确定(推荐为320L/min) bVk=Vkh×nk×601000 式中:Vkh-空压机公称排量(L);nk-空压机的转速(r/min); Vk=0.229×1400×601000=19.2(m3/h) ⑷空滤器流量VG的确定(空滤器流量上述设计的储备流量) VG=1.066×(V o+Vk)=1.066×(1116.67+19.2)=1212(m3/h) L考虑到以后布置功率加大380马力发动机 结合两者得出按照发动机厂家的推荐空滤器流量≥1500 m3/h5 二、流通面积的确定 在确定了空滤器容积大小的同时,还应校核一下系统中所允许的气流流速。进气系统内的气流流速不宜超过30m/s,因为过高的气流流速会产生很大的流阻和进气噪声,对发动机会造成过大的功率损失。依据这一原则,在结构设计前先要确定空滤器进口、出口及连接管等部位允许的最小流通面积。 最小流通面积Smin=V o/(3.6×Vmax)×10-3(m2)

汽车总布置设计毕业设计(含外文翻译)

摘要 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机工程学、空气动力学在汽车上的应用,车身总布置也在飞速的变革与发展。车身总布置设计是经验和原理方法的结合,是在考虑整车形式、车身与底盘的关系、以及总布置和造型传递给车身内部布置的一些约束条件下,进行车室内部布置,是基于功能和约束的方案寻求最优的过程。一个与众不同的驾驶空间:开阔的视野,舒适的座椅布置,布置紧凑的仪表以及伸手可及的操作元件,能给人充分的心理满足和安全感。人机工程学、空气动力学和现代化制造方法的发展促使汽车车身总布置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传统与创新艺术风格的有机结合也影响着车身总布置的美学实践。然而,每一款新车型的问世都离不开车身总布置和它的设计工具,汽车车身总布置是汽车概念设计阶段的一项相当重要的方案设计工作。 本次设计主要内容是根据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在汽车上实际应用的分析,进行总布置设计。本文介绍汽车总布置设计工具人体模型,眼椭圆。提出了综合考虑驾驶员舒适性、视野性、腿部操纵空间、方向盘、顶盖等因素的H 点区域法。利用CATIA进行总布置设计,CATIA对于提高车身总布置的质量,以及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具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车身总布置设计;人机工程学;人体模型;眼椭圆。

Abstract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auto industry, and ergonomics, air dynamics in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general arrangement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reform. Body: the layout design experience and the principle of method is combined, is considering vehicle body and forms, the chassis layout, and transfer to body shape and some internal layout constraints on car interior ministry decorate, it is based on the function and constraints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optimal process. A special driving space: open vision, comfortable seat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ation and arrangement, compact and operating components, can give a person to fully satisfy the psychology and security. the modern automobile body is always arranging also in the rapid transform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The man-machine engineering, the aerodynamics and the modernized manufacture method development urges the unceasing renewal and the consummation which the automobile body always arranges, traditional and the innovation artistic style organic synthesis is also affecting esthetics practice which the automobile body always arranges.However, each section new vehicle being published cannot leave the automobile body always to arrange and its design tool, the automobile body total arrangement is an automobile conceptual design stage quite important project design work. T he main content of the theory is based on ergonomics in car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alysis, the layout design. Introduces the layout design tool car body model, elliptic. Puts forward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pilot, leg vision comfortableness, manipulation of space, the steering wheel, the above factors zone method H. To improve the CATIA layout of quality, body and shorten the development cycle has very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body layout design, Ergonomics, Human model, Eye ellip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