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学考试重点
森林生态学考试知识点
![森林生态学考试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bf9c57f16fc700aba68fc44.png)
森林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海克尔(Haeckel 1896)首先对生态学作了如下界定: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3.森林:是以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
构成这个群落的成分处了乔、灌木外,还包括其他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其所居住的环境。
4.生境: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5.光补偿点:当光照强度增加,植物光合速率随之增加。
光合作用吸收CO2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6.光饱和点:当光照强度超过光补偿点继续增加,光合速率随之增加,到一定水平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光合速率达到光饱和时的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7.光周期现象:是指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8.耐荫性:树种的耐荫性是指树种能够忍耐庇荫的能力,或树种在浓密林冠下更新和生存的能力。
9.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温周期现象。
10.土壤结构;指土壤颗粒的排列方式。
11.种群:是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集合群。
12.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内个体的年龄分布状况,即各年龄或年龄组的个体数占整个种群个体总数的百分比结构。
13.赤潮:是水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近海,又称红潮。
14.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态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渐稳定地扩展,这种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15.最后产量衡值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都是一样的,即最后产量衡值法则。
16.生态型:在生态特征上有差异的不同个体类型。
生态型主要有以下3大类: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17.生活型:是植物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特别是能反映特定气候区内各种植物的越冬方式。
陆生植物的5类生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1年生植物。
林学专业《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考试重点
![林学专业《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e6ed3348d7c1c708a145d2.png)
《森林生态学》习题及答案一、名次解释1.生态梯度:生物群落沿一环境梯度的变化序列称为群落梯度,环境梯度与群落梯度的综合称为生态梯度。
2.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冬季或旱季休眠并可存活到下一个生长季节)之间的关系。
3.最小面积:包含群落中最大物种数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4.蒸发散:土壤水经植被蒸腾和地表水分蒸发进入大气,植被的蒸腾和蒸发作用称为蒸发散。
5.竞争排斥原理:又称为高斯(Gause)假说,指生态位相同的两个物种不能同时同地生活在一起,一个物种必将取代另一个物种。
6.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7.生物群落:在某一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
8.温室效应:由于CO2、CH4、H2O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大气阻挡了地球表面的长波辐射,而使地球表面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之内,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9.生态趋同: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受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10.三向地带性:随着地球表面各地环境条件的规律性变化,植被类型呈现有规律的带状分布,这种规律表现在纬度、经度和垂直方向上,称为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
11.净生产力:除去呼吸消耗以后而剩余的有机物的积累速率称为净生产力。
1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态系统内部化学元素的交换,其空间范围一般不大,植物在系统内就地吸收养分,又通过落叶等归还同一个地方。
13.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14.食物链: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结构。
15.生物量金字塔:表示各营养级生物体的生物量的金字塔图形叫生物量金字塔。
森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64f9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6.png)
森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试题一:1. 什么是森林生态学?2. 简要介绍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3. 解释“森林演替”概念。
4. 说明森林对环境的重要性。
5.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答案一:1.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及其内部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态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涉及森林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研究如何维持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 森林生态系统由森林植被、动物群落、土壤和微生物组成。
森林植被包括不同层次的植物,如大树、灌木和草本植物。
动物群落包括不同物种的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水分和养分,同时也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地。
微生物在土壤中发挥着分解有机物和营养循环的关键作用。
3. 森林演替是指森林群落随时间的推移发生的变化过程。
它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级演替发生在没有土壤或极少有土壤的地区,由先锋植物如苔藓和地衣开始,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森林生态系统。
次生演替发生在已经存在的森林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后,新的植物开始重新占领空间,并逐渐恢复原来的森林群落。
4. 森林对环境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能够保持土壤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和沙漠化。
其次,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许多动植物物种依赖森林提供的栖息地和资源。
另外,森林通过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森林还提供木材、药材和食物等资源,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人类的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许多影响。
森林砍伐和森林火灾是最常见的人为干扰因素。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侵蚀增加。
森林火灾不仅破坏了植被和动物栖息地,还引发了大量的空气污染。
此外,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也会导致森林退化和土壤贫瘠。
因此,合理管理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试题二:1. 解释森林群落的概念。
森林生态学考试重点
![森林生态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bed3d680eb6294dd886cb4.png)
小结(2-5章)名词解释: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在诸多生态因子中,限制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活动以及分布等的关键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Liebig最小因子定律:在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中,供给量最少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某种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时,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
这一概念被称为shelford耐性定律。
适应:是生物在环境中,经过生存竞争而形成的一种适合环境条件的特性与性状的现象,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适合度:是衡量一个个体存活和繁殖成功机会大小的尺度和指标。
基因型:是个体的遗传组成。
表型:是各个有机体,它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生态幅:生物对一种环境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称为生态幅。
趋同适应(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生活在相同环境中,受到某种主导因子的长期作用,产生相同的或相似的适应方式。
趋异适应(生态型):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长期生活,产生了不同的适应方式,而形成的多种多样的生态类型。
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成为光合有效辐射。
光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固定的CO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相等时的光照强度。
光饱和点:当光合产物达到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光周期:每天光照与黑夜交替称为一个光周期。
光周期的类型:长日照植物:较长日照条件下促进开花的植物,日照短于一定长度则不能开花或推迟开花。
又称为短夜植物。
短日照植物:较短日照条件下促进开花的植物,日照超过一定长度便不能开花或推迟开花。
又称为长夜植物。
中日照植物:花芽形成需要中等日照的植物。
日中性植物:完成开花和其他生命史阶段与日照长度无关的植物。
森林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
![森林生态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升本](https://img.taocdn.com/s3/m/b36747f031126edb6e1a1034.png)
《森林生态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生态学上通常把生物生存的、和称为温度的三基点。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在生态学上称为。
3、华北绣线菊与栓皮栎相比为对策种,而与野菊花相比则为对策种。
4、生态交错区内物种多样性特别高的现象称为。
5、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是、和。
6、生态学按照生物分类类群主要分为生态学生态学、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等。
7、生态学中的环境一般以为主体,而环境科学中的环境一般以为主体。
8、胡枝子与麻栎相比为对策种,而与狗尾草相比则为对策种。
9、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和。
二、不定项选择题1、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提出并定义的。
A.HaeckelB.OdumC.TansleyD.Darwin2、下列因子中,()是竹子北移的限制因子。
A.日照时数B.降水C.温度D.湿度3、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 )。
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4、()是水生生物最重要的限制因素。
A.水温B.光照C.溶解氧D.盐度5、逻辑斯蒂种群增长方程中的K代表()。
A.瞬时增长速率B.内禀增长率C.环境阻力D.环境容纳量6、群落在不同的年份,一些数量特征发生变化称为()。
A.竞争B.分化C.发展D.波动7、在植物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由另一个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叫()。
A.共生B.演替C.生态平衡D. 波动8、典型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通常包括()。
A.草本层B.灌木层C.乔木层D.层外植物E.地被物层9、下列主要元素中,属于气态循环(gaseous cycles)的为()。
A.CB.NC.OD.SE.P10、在森林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中,属于生物成分的是()。
A.植物B.草食动物C.有机物质D.细菌E.真菌11、贝格曼定律和阿伦定律都是描述()环境的适应。
A.恒温动物对高温B.恒温动物对低温C.植物对高温D.植物对低温12、某城市所在地比泰安市高3个纬度,那么通常情况下,该市气温大约降低()。
861森林生态学必考论述题
![861森林生态学必考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9736719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47.png)
861森林生态学论述题
8.群落交错区的主要特征和生态意义: 特征:群落交错区是 2 个或多个群落(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群落交错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 具有相邻群落的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特征。群落交错区种的数量及一些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即边缘效 应。 生态意义:目前人类正在大范围地改变着自然环境,形成许多交错带,如工矿的建设 ,土地的开发,这 些新的交错带: ①可以控制不同系统之间能量物质与信息的流通 ②有利于对生态系统交错区的生物多样性,能流物流及信息流的研究 ③有助于了解生态交错区对全球气候变化、土地利用、污染物的反应及敏感性 ④有助于掌握在变化的环境中怎样对生态交错地带加以管理
在林分中林木间的竞争,林冠层中优势种减少了其他竞争者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太阳辐射,这种对光的 竞争也影响到根部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的能力,也就是说,林木之间的竞争中,根竞争与枝竞争有相互作 用。
861森林生态学论述题
7.通过竞争排斥机制和生态位理论的概念,解释自然群落物种共存的原因:
竞争排斥原理又称高斯假说。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共存, 最后导致一个种占 优势,一个种被淘汰,这就是竞争排斥原理。
89.演6替1顶级森学说:林生态学论述题
单元顶极论,多元顶级论和顶级–格局假说 (1)单元顶级学说: 代表人物:美国 Clements 克莱门茨 主要观点:一个气候相当一致的区域内,如果给够足够的时间,最终将被一种连续和整齐 一致的植被普遍覆盖着,这就是单元顶级群落,也叫气候顶级群落。在同一个气候区域内, 无论演替初期条件如何,经演替最终都停止在一个最适 应当地气候的群落上,只要气候不变,人为或其他因素不干扰,此群落一直存在,一个气候区只有一个气候顶级群落,区域内其它生境给予充分的 时间,最终都会演替到气候顶级,且不会出现新的优势种群。 (2)多元顶级论 代表人物:英国 Tansley 坦斯利 主要观点:①如果一个群落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终结了演替过程,就可以称为顶级群落。 ②在一个气候区内,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不一定都汇聚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级。 ③在一个气候区内,除顶级群落外,还存在同等重要的土壤顶级、地形顶级、等,同时还可能存在一些复合型顶级。 (3)顶级–格局假说 代表人物:美国 Whittaker 怀梯克 主要观点:在任何一个区域内,环境因子都是连续不断地变化的。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 各种类型的顶级群落如气候顶级、土壤顶级等,不是呈离 散状态,而是形成连续的顶级类型,构成一个顶级群落连续变化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分布最广泛且通常位于格局中心的顶级群落叫做优势顶级。
861森林生态学必考点梳理
![861森林生态学必考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8d5e2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ac.png)
861森林生态学重要考点梳理1.森林:森林(Forest)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其他生物,具有一定的密度,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的复合体。
2.海克尔首先对生态学做了界定,第一次把生态学的概念应用于植物学的是尤舍·瓦尔明,因此,瓦尔明被公认为植物生态学的奠基人。
1935 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这一科学概念。
3.森林的三大效益:(1)经济效益:木材收获,果实、花等林副产品,猎物捕获,采收生活必需品(2)生态效益:防风固沙、水土保持、防噪减尘、净化空气、固 C(3)社会效益:旅游观光、修身养性、教学科研4.环境:指生物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包括生物的生存空间及维持其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
5.生物圈(biosphere):指地球上生活物质及其生命活动产物所集中的部位,包括整个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上层(风化层)及大气圈下层(对流层)。
6.植被:某一地区或整个地球表面全部植物群落的总和称为植被。
7.生境(habitat):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各种植物的生境质量有高有低,如云杉、冷杉在阴坡生长较好,而在阳坡不能生长或生长不良。
各种植物的生境,可以重叠、连续或交叉或分离。
例如不同山体的阴坡或阳坡,都可为不相连接的,但都是相同的阴坡生境或阳坡生境。
8.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定义: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如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等。
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
9.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某一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10.限制因子:植物的生长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长、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森林生态学试题集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试题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3698f0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6.png)
森林生态学试题集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森林生态系统中,以下哪项不是植物的主要功能?A. 光合作用B. 分解作用C. 营养固定D. 水分循环答案:B2.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动物通常被认为是顶级捕食者?A. 昆虫B. 鸟类C. 狼D. 鹿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A. 碳储存B. 水净化C. 疾病传播D. 土壤侵蚀控制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4.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哪些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答案:A, B, C, D5.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A. 气候变化B. 病虫害C. 人类活动D. 土壤肥力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6.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越高,其抵抗力稳定性也越高。
()答案:正确7. 森林砍伐不会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8. 简述森林生态系统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答案:森林生态系统在水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森林的植被能够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大气中的水分,促进降水的形成。
其次,森林土壤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的水分,减少地表径流,有助于维持地下水位。
此外,森林还能够通过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
9. 描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过程。
答案: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矿物质养分,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消费者通过食用植物或其他消费者获取能量和养分。
分解者如真菌和细菌将死亡的生物体分解,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形式,从而使养分重新回到土壤中,供植物再次利用。
五、论述题10. 论述森林生态系统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及其面临的主要威胁。
答案: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
通过光合作用,森林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存储在植物体内或土壤中。
这一过程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对抗全球气候变化。
然而,森林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包括非法伐木、森林火灾、病虫害、城市化扩张以及气候变化。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森林生态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82a4a0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f.png)
森林生态学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森林:森林是由其组成部分——生物包括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与周围环境光、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3、森林生态学:简单地说是研究以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群落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4森林生态系统学:把森林作为森林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统一体来研究;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演变;研究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转化过程;系统输入和输出的动态平衡..5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6生境habitat:是指植物或群落生长的具体地段的环境因子的综合 ..7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 ..8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等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9春化作用:低温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10火因子:林火行为火强度、火焰高度、蔓延速度等特性对森林生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11林火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火源..12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13光合有效辐射: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14温周期:植物对温度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的反应称 ..15生理干旱:指植物因水分生理方面的原因不能吸收土壤中水分而造成的干旱..16光补偿点:在微弱的光照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弱;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刚好与呼吸作用的消耗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的称为光补偿点..17光饱和点:在光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逐渐提高;并超过呼吸强度;于是植物体内开始积累干物质;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光合产物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时的光照强度..18根瘤:在植物根系上生长的特殊的瘤;因寄生组织中建成共生的而形成..用来合成自身的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等19菌根:真菌和高等植物根系的共生体;真菌从高等植物根中吸收碳水化合物和其他有机化合物;或利用其根系分泌物;而又供给高等植物氮素和矿物质..20温室气体: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21:种群:同一物种占有一定空间和一定时间的个体集合群..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22群落: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23:生态系统:狭义: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广义: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体;该整体具有一定的大小和结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形成具有自组织和自调节功能的复合体..24生态入侵:外来物种对生态环境入侵..25:出生率: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产生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26生态出生率:指在实际环境条件观察到的种群的出生率..27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密度改变时;就必定会对相邻个体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28:林木分化:群落中的不同植株;即使种类、年龄都相同;也必然会在形态主要指高度和直径、生活力和生长速度上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现象在森林群落中称为林木分化..29他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30生态型:指同一物种内因适应不同生境而表现出具有一定结构或功能差异的不同类群..31竞争排斥原理高斯假说: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共存;最后要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种被淘汰..32自疏现象:在植物播种密度增加而导致的一些植株死亡现象 ..33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34边缘效应: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或其他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可能是物质、能量、信息、时机或地域或系统属性的差异和协合作用而引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如种群密度、生产力和多样性等的较大变化;称为边缘效应..35森林群落“自然稀疏”:竞争的结果;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36旱生演替:开始于裸露岩石、沙地等干旱基质上的原生演替称为旱生演替 ..37林德曼定律十分之一定律:能量沿营养级的移动时;逐级变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十分之一左右..38性比: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数目的比例..年龄结构:指中群内个体的年龄分布状况..39群丛:植物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40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和它们所组成的系统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 个层次 ..41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称为优势种..42建群种:优势层乔木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种群的作用;常称为建群种.. 43生活型:不同种类的生物生长在相同的生境条件下;形成相同或相似外貌的物种群被归并为同一生活型..二、简答题1、生态因子的种类及其作用特征生态因子分为五类;分别是: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作用特征:1、综合性: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A一个因子变化会引起另一个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B一个因子的生态作用需要有其它因子配合才能表现出来;同样强度的因子配合不同;生态效应不同.. C不同生态因子的综合;可产生相似或相同的生态效应..2、非等价性:组成生境所有的生态因子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所必需;但在一定条件下必有一个或两个起主导作用.. 主导因子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间、空间、植物种类、同种植物不同发育阶段而变化..3、不可代替性和互补性:前面提及各个生态因子作用的非等价性;但对生物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因子量的不足;可由另一因子增加而得到调剂或补偿;仍会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然而;生态因子之间又是不可代替的;温度再高也决不能代替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土壤养分再丰富也绝对代替不了植物对水分的需求..4、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中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5、直接作用性与间接作用性..2、光照强度的生态作用1、光合作用:植物必须通过光合作用的生产足够的糖类以弥补呼吸作用的消耗..当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其它生态因子都保持恒定时;生产和呼吸这两个过程之间的平衡就主要决定于光强..2、叶片适光变态:叶片是树木直接接受阳光的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特征上受光的影响最大;对光具有适应性..由于叶片所在生境光照强度的不同;其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往往产生适应光的变异..3、光照强度对森林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1充足的光照能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形成较大的根茎比率..2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营养积累;促进林木的开花结实..3、日照生态类型有哪些1长日照植物:指日照长度超过其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通常需要14h以上的日照时间才能开花..如落叶松、杨树、柳树、榆树、樟子松、油松、凤仙花等..2短日照植物:指日照长度短语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一般需要10h小时以下的日照时间才能开花..如卷耳草、牵牛花、紫杉等..3中日照植物:指昼夜长短比例近于相等才能开花的植物..如甘蔗中的某些品种;开花需要12.5h..4中性植物:指开花受日照长短影响较小;只要其他条件适宜便能开花的植物..如蒲公英、黄瓜、四季豆、番茄等..4、树种耐阴性的鉴别途径和影响因素鉴别途径:1根据树种的更新特性进行鉴别;能够在空旷地或采伐迹地上更新的树种判别为阳性树种;能够在林冠下完成更新树种为耐荫树种 ..2从外部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 ..3生理特征:根据树种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判断树种的耐荫性是现代植物生理生态学常采用的方法..利用现代植物光合作用测定仪;在短时间内可以测定供试植物的光响应曲线;求出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根据各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排序;可以比较树种的耐荫性..影响树种耐荫性的因素:1年龄:一般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幼苗阶段耐荫性较强;尤其是壮龄后需光较强的光照..2气候:温暖湿润条件下树木的耐荫能力较强干旱、寒冷条件下的强..3土壤:同一树种生长在湿润肥沃土壤耐荫性较强;而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上耐荫性较差..5、低温造成的危害1寒害又称冷害;指气温降至 0℃以上植物所受到的伤害..2 冻害温度降低到冰点以下;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称冻害.. 冰点以下;植物细胞间隙形成冰晶;冰的化学势、蒸气压比过冷溶液低;水从细胞内部转移到冰晶处;造成冰晶增大细胞失水..3霜害4冻举又称冻拔;是间接的低温危害;由土壤反复、快速冻结和融化..经过几次冰冻、融化的交替;树苗会被全部拔出土壤..遭受冻拔危害的植株易受风、干旱和病原危害..冻拔是寒冷地区更新造林的危害之一;多发生在土壤粘重、含水量高、土表温度容易剧变的立地.. 变温环境-低温危害5冻裂下午太阳直射树干;入夜气温迅速下降;由于干材导热慢;造成树干西南侧内热胀、外冷缩的弦向拉力;使树干纵向开裂..受害程度因树种而异;通常向阳面的林缘木、孤立木或疏林易受害..冻裂不会造成树木死亡;但能降低木材质量;并可能成为病虫入侵的途径..6、高温造成的危害1生理干旱:这是另一种与低温有关的间接伤害..冬季或早春土壤冻结时;树木根系不活动..这时如果气温过暖;地上部分进行蒸腾;不断失水;而根系又不能吸水加以补充;时间长了就会引起枝叶干枯和死亡称为生理干旱..夏天中午浇花2高温危害:直接伤害:破坏细胞膜;蛋白质变性等..间接伤害:代谢异常;植物逐渐受害..3皮烧强烈的太阳辐射;使树木形成层和树皮组织局部死亡..多发生于树皮光滑树种的成年树木上;受害树木树皮呈斑状死亡或片状剥落;给病菌侵入创造条件..4根颈灼伤土表温度增高;灼伤幼苗根茎..松柏科幼苗当土表温度达40℃就要受害..夏季中午强烈的太阳辐射;常使苗床或采伐迹地土表温度达45℃以上;而造成这种危害..灼伤使根颈处产生宽几毫米的缢缩环带;因高温杀死了输导组织和形成层而致死..7、水生植物的生态类型A水生植物1)沉水植物2)浮水植物3)挺水植物B陆生植物1)湿生植物2)中生植物3)旱生植物8、风对植物的影响详见课本48页1风影响植物的生长、生理活动于形态..2风影响植物繁殖3风的破坏力9、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1坡向主要影响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并引起温度、水分和土壤条件的变化..南坡植物多为喜光的阳性植物;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旱生特征;北坡植物多为喜湿、耐阴的种类..2坡度的陡缓;控制着水分的运动;控制着物质的淋溶、侵蚀的强弱以及土壤的厚度、颗粒大小、养分的多少;并影响着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形态..3坡位不同;其阳光、水分和土壤状况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讲;从山脊到坡角;整个生境朝着阴暗、湿润的方向发展..4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的光照强度、气候、土壤按一定规律发生变化;并对生物的类型和分布产生相应地影响..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垂直地带谱越复杂、越完整;其中包括的动植物类型也越多..10、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主要特征必考K-对策者的慢速发育、大型成体、数量少但体型大的后代、低繁殖能量分配和长的世代周期以提高竞争能力;是以“质”取胜;有的学者将之称为“保守主义者”r-对策者具有所有使种群增长率最大化的特征:快速发育;小型成体;数量多而个体小的后代;高的繁殖能量分配和短的世代周期;以“量”取胜;有的学者将之称为“机会主义者”11、森林群落发生、发育的一般进程1森林群落发生的进程:包括:迁移、定居、竞争、反应——迁移从繁殖体开始传播到新定居的地方为止;这个过程..繁殖体包括种子、孢子及其他又繁殖功能的器官..繁殖体的形态特征、迁移能力和数量特征影响着迁移效果..——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三个环节..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和生境特征决定定居的成败..——竞争适者生存..个体大小、适应性和生长速度影响着生存地位..——反应原来的生境条件发生改变;新的迁移开始..v 群落中的不同植株;即使种类、年龄都相同;也必然会在形态主要指高度和直径、生活力和生长速度上表现出或大或小的差异;这种现象在森林群落中称为----“林木分化”..v 林木分化反映出竞争能力的强弱;而剧烈的生存竞争;必然加速分化的进程..v 竞争的结果;使森林群落随年龄的增加单位面积上林木株数不断减少;即谓森林群落“自然稀疏”..2森林群落的发育时期:先锋群落阶段发育初期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一些生态幅度较大的物种侵入定居并获得成功..v 群落建群种的良好发育是一个主要标志..由于建群种在群落发展中的作用;引起了其他植物种类的生长和个体数量上的变化..v 群落的发育初期;种类成分不稳定;每种植物个体数量的变化也较大;群落的结构尚未定型;主要表现在层次分化不明显;每一层中的植物种类也不稳定..v 群落所特有的生境正在形成中;特点还不突出..同时;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和植物的物候进程都还没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表现..郁闭未稳定的阶段发育盛期随着群落的发展;生长条件逐渐得到改善..资源的利用逐渐由不完善到充分利用..物种之间竞争激烈;通过竞争;各物种之间逐渐达到相对平衡..v 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定型;相对的比较一致;这些种类在同一类型的其他群落中;分布也是均匀和具有其一致性;从而有别于不同类型的其他群落..v 其次;这一时期中群落的结构已经定型;主要表现在层次上有了良好的分化;每一层都有一定的植物种类;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结构特点..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及季相变化;以及群落内生境都具有较典型的特点..v 如果群落的建群种是比较耐荫的种类;则在发育盛期还可以见到它们在群落中有良好的更新状况..v 促进旺盛生长;进行抚育采伐郁闭稳定的阶段发育末期§物种由竞争转入协调进化;使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有效..发展成为与当地气候相一致的顶极群落;这时群落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也较为复杂..§在一个群落发育的整个过程中;群落不断对内部环境进行改造..最初;这种改造作用对该群落的发育起着有利的影响..但当这一改造作用加强时;则被群落改变了的环境条件往往对它本身发生不利的影响;表现在原来的建群种生长势逐渐减弱;缺乏更新能力..§同时;一批新的植物侵入和定居;并且旺盛生长..由于这些原因;到了这个时期;植物种类成分又出现一种混杂现象;原来群落的结构和生态环境特点也逐渐发生变化..§采伐、更新、抚育12、六大林业工程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意义在于发挥森林作为“大自然总调度室”的作用;同时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蓄积量;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具体为: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建设工程..13构成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他们如何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都是由两部分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四种成分组成: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非生物的物质CO2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因此;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主要以捕食关系紧密联系成食物链或食物网;不仅保证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畅通进行;而且消费者还能借助食物链网有效地控制生产者的数量;使之维持在无机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另外;消费者的活动还有助于生产者的传粉、受精和种子传播等;消费者自身的代谢活动还促进了物质循环的进行;分解者由于它能够将生产者的残枝败叶;消费者的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保障了物质循环的畅通进行.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生产者也不会长久地生存下去..14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什么意义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或保持平衡或稳态;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变化..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①已退化的生态系统;经人为修复使其负反馈系统恢复正常;生态系统就能得到修复②在生态系统的利用中;不能超过其生态阈值;否则负反馈作用下降;生态系统将遭到破坏..③生物多样性愈高;结构愈复杂;负反馈功能就愈强;生态平衡就愈稳定..因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很重要..15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类型与机制详见课本193页(1)地球化学循环:指元素在不同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的迁移与交换..1)气态循环2)沉积循环a气象途径b生物途径c地质水文途径(2)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指生态系统内各组分之间化学元素的交换..1)植物对养分的吸收a从土壤溶液中吸收b菌根营养2)植物体内养分的分配3)植物体内养分的损失A雨水淋失B食草动物的取食C生殖过程消耗D凋零物损失的养分4)凋零物分解5)林下植被的作用3生物化学循环:植养分在生物体内的再分配..16热带雨林特征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植物多木本a. 单位面积种数多;最小面积大..b. 高等植物:45000种以上;多木本a. 热带雨林;50×50㎡b. 常绿阔叶林;20×20㎡c. 针叶林及落叶林;10×10㎡d.灌丛; 5×5 或 10×10㎡ e.草地; 1×1 或 2×2㎡2群落结构复杂;群落层次复杂而不明显乔木层第1层:>30~40米例第2层:>20第3层:>10 幼树灌木层草本层3与植物根共生的真菌发挥了作用..4乔木的特殊构造a 板状根、气生根、支柱根;独木成林、滴水叶尖、老茎生花、结果 b乔木叶子在大小、形状上非常一致;全缘、革质、中等大小;幼叶多下垂;具红、紫、青等各种颜色..c裸芽d茎花e多昆虫或鸟类传份5无明显的季相交替零星凋落;零星添新叶多四季开花功能性特征6高位芽植物数量占绝对优势7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能流与物质流的速率都很高;但呼吸消耗量也很大..三、论述题1、森林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详见课本14页1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是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2森林能够有效控制污染和酸沉降;改善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3森林能够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4森林能够有效地防治土壤流失和退化..5森林可以涵养水源..6森林可以有效防治土地荒漠化..7森林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维护全球碳循环..8森林能够防灾减灾;保护农牧业稳产高产..。
森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e814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c.png)
森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以下哪个因素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A. 水分B. 温度C. 光照D. 土壤答案:D. 土壤2.森林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具有以下哪些重要功能?(可多选)A. 碳循环B. 水循环C. 气候调节D. 生物多样性维护答案:A. 碳循环、B. 水循环、C. 气候调节、D. 生物多样性维护3.森林的地上和地下生态系统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两个重要部分,它们之间通过何种过程相互联系?A. 光合作用B. 蚀变作用C. 分解作用D. 循环作用答案:D. 循环作用4.以下哪个层次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单位?A. 林分B. 森林C. 植物单株D. 叶片答案:A. 林分5.下列哪种动植物是森林群落的典型代表?A. 熊猫B. 长颈鹿C. 铁杉D. 秧鸡答案:C. 铁杉第二部分:填空题1.森林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____、____和____。
答案:森林群落、森林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系统2.森林动态是指森林在不同____和不同____条件下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答案:时间、空间3.____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优势种群的自发变化过程。
答案:演替4.森林土壤是从地表向下发展而形成的,通常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从上到下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
答案:枯枝层、腐殖层、矿质土层、基岩层5.大气通过以下途径进入森林生态系统:____、____和____。
答案:降水、大气沉降、风传入第三部分:简答题1.解释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并说明其组成要素。
答案: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由森林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其组成要素包括森林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群落以及大气、水体、土壤和光照等非生物因素。
2.描述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路径。
答案: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路径主要是由光合作用开始的。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形成有机物质。
动物通过摄食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化学能。
森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f6b7d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10.png)
森林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是主要的生产者?A. 昆虫B. 鸟类C. 树木D. 哺乳动物2. 森林生态系统中,以下哪种作用不属于能量流动?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捕食作用D. 物质循环3. 森林的垂直结构通常包括哪几个层次?A.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B. 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C. 乔木层、灌木层、苔藓层D. 乔木层、灌木层、腐殖层4. 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哪种生物?A. 顶级捕食者B. 初级消费者C. 次级消费者D. 初级生产者5. 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是次级消费者?A. 树木B. 昆虫C. 鸟类D. 哺乳动物6.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物种数量B. 物种分布C. 物种功能D. 所有选项7. 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物质循环最为关键?A. 水循环B. 碳循环C. 氮循环D. 磷循环8. 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对土壤形成有重要作用?A. 昆虫B. 鸟类C. 树木D. 哺乳动物9.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哪个层次?A. 乔木层B. 灌木层C. 草本层D. 地被层10. 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作用是生物间能量转移的主要方式?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捕食作用D. 分解作用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______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2. 森林生态系统的______结构决定了其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
3. 森林生态系统的______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础。
4. 森林生态系统的______层是生物量最大的层次。
5.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______是能量流动的主要途径。
6. 森林生态系统的______层对土壤的保护作用至关重要。
7. 森林生态系统的______是生物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体现。
8. 森林生态系统的______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9. 森林生态系统的______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森林生态学复习要点
![森林生态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eca9260783e0912a2162ae2.png)
(3)对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影响:
当使短波光占优势并增多氮素营养时,促使碳素朝向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当提高光强度并使长波光占优势时,碳素向糖类的转变的过程加强,从而促进糖类的合成。
2.3.3太阳辐射强度的生态效应
太阳辐射以光谱组成、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影响森林植物。
温度与伤害
低温危害
1.寒害:又称冷害,指气温降至0度以上植物所受到的伤害。
热带、亚热带植物,在气温0-10度左右就能受到寒害。
原因:低温造成植物代谢紊乱,膜性改变和根系吸收力降低等。
2.冻害: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
原因:冰点以下,细胞间隙形成冰晶,导致细胞失水而死亡。
3.冻举:又称冻拔。土壤反复冻融,使树苗被完全拔出土壤。是寒冷地区更新造林的危害之一。多发生在土壤粘重、含水量高、地表温度容易剧变的立地。
2.4.1.2温度变化规律
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
•空间变化决定与纬度、水陆分布和海拔
•时间变化有昼夜、季节和长期变化。
温度的空间变化
纬度:影响太阳入射高度角、昼夜长短、太阳辐射量。随着纬度增高,太阳辐射量减少,温度逐步降低。
海陆分布:影响气团移动方向。
地形和海拔
逆温:在对流层内,有时上层空气比接近地面的空气更暖。
林业上,提高森林光能利用率或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保持、调整森林结构和提高光合强度
具体做法:广泛提高森林覆盖率,在森林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保证森林的适宜密度和叶面积指数,以充分利用光能。
森林经营活动中较易控制的是光强。
森林植物对光照强度具有适应性。
林业上,提高森林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
2.4温度因子
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86d4f11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47.png)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1.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碳的主要储库是()。
A.土壤B.岩石C.水体D.大气正确答案:[D]用户答案:[D] 得分:2.002.物种丰富度涵义包括()。
A.生物遗传性状变化的数量B.形态特征变化的数量C.生物个体的数量D.生物物种的数量正确答案:[D]用户答案:[D] 得分:2.003.波长短于290nm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
A.伤害作用B.补偿作用C.修复作用D.耐受作用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A] 得分:2.004.生态学的任务是解开()之谜。
A.竞争B.环境C.适应D.生存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B] 得分:0.005.单元演替顶级学说认为一个气候区中植物群落演替朝向该气候作用下的()。
A.最旱生的稳定群落B.最水湿的稳定群落C.最中性的稳定群落D.最简单的不稳定群落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D] 得分:0.006.地衣是()。
A.高等植物的共生体B.植物和动物的共生体C.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D.高等动物的共生体正确答案:[C]用户答案:[C] 得分:2.007.森林是地球之肺的提法主要是想说明森林具有()特性。
A.涵养水源B.保持水土C.生物多样性D.光合作用正确答案:[D]用户答案:[D] 得分:2.008.捕食者—猎物在协同进化过程中()。
A.“负作用”倾向增强,不利于物种共存B.“负作用”明显,物种灭绝C.“负作用”压力大,对二类物种生存都不利D.“负作用”倾向减弱,利于物种共存正确答案:[D]用户答案:[D] 得分:2.009.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也可称为()。
A.第二性生产B.第一性生产C.次级生产D.高级生产正确答案:[B]用户答案:[B] 得分:2.0010.林德曼定律是指能量沿营养级移动时,逐级变小,后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只能达到前一营养级能量的()左右。
A.10%B.1%C.90%D.80%正确答案:[A]用户答案:[A] 得分:2.00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0道题】1.生态学研究的组织层次主要包括()。
森林生态学期末考试重点
![森林生态学期末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3dbca35f111f18583d05a60.png)
第一章1.Forest ecology: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中乔木树种之间、乔木树种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与其所处的外界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Ecology: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或学科。
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首先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3.生态学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四个阶段: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萌芽时期: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期建立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50年代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也可称为经典生态学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生态学自身的学科积累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4.生态学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萌芽时期: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期。
人类在和自然的斗争中,已认识到环境和气候对生物生长的影响,以及生物和生物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标志:《诗经》里动物关系的描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动物不同栖息地的描述,都孕育着朴素的生态学思想,中国古代书籍《本草纲目》、《齐民要术》的出现都标志着朴素生态学思想的萌芽。
建立时期:17世纪到19世纪标志:鲍尔1670年发表了大气压对动物的影响效应的试验,是动物生理生态学的开端。
法国雷莫发表了6卷昆虫学著作,记述了许多昆虫生态学的资料;马尔萨斯发表了著名的《人口论》,阐明了人口的增长与食物的关系。
Liebig发现了植物营养的最小因子定律,达尔文发表了著名的《物种起源》;海克尔提出了生态学的定义,后来德国的摩比乌斯提出了生物群落的概念;1896念斯洛德首先提出了个体生态学和群体生态学的概念。
这些开创性的工作为现代生态学奠定了基础。
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50年代标志:20世纪初,亚当斯的《动物生态学研究指南》,可以说是第一部生态学教科书。
这个时期生态学的发展已不再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而是着重于解释这些现象;同时数学方法和生态模型也进入了生态学,这时最有名的数学模型有竞争、捕食模型(洛特卡和V olttera)、昆虫寄生模型(Thompson)、水质模型及传染病模型。
森林生态考试试题及答案
![森林生态考试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65e78d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b8.png)
森林生态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森林是地球的①“肺脏”,是氧气的主要来源,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哪个选项最能概括森林的重要性?A. 保持气候平衡,防止气温过高或过低B. 提供了足够的木材和纸张C. 维持了复杂的生态系统,促进了物种多样性D. 制造了许多美丽的景观,吸引游客2. 森林生态系统是由许多不同的生物组成的。
以下哪个生物是典型的森林中的一级消费者?A. 狮子B. 鲨鱼C. 草食性昆虫D. 蛇3. 森林火灾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以下哪个选项能最有效地减少火灾的发生?A. 定期进行清理和修剪,消除枯落物和干草B. 大规模砍伐森林,减少可燃物的数量C. 增加人工灌溉,使土壤湿润D. 引进更多的大型哺乳动物,增加对火灾的抵抗力4. 下面哪个行为最有可能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A. 回收利用废纸和塑料B. 拍摄和分享森林照片C. 放生大量外来物种D. 在森林中进行有节制的采摘和捕捉5.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环境,也有利于人类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哪个选项能最好地体现此理念?A. 划定特定区域为自然保护区,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B. 扩大木材和纸浆产业规模C. 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和娱乐设施,以吸引游客D. 建造大型城市,以提供更多的住房和就业机会二、简答题1. 解释什么是森林生态学。
森林生态学是研究森林及其与其他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关注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以及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的保护和管理。
森林生态学对于理解森林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间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2. 举例说明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
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许多相互关系,例如食物链。
食物链描述了食物的能量传递过程,其中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被传递给食草动物,然后再被食肉动物捕食。
这种食物链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维持了生物群落的稳定。
森林生态学要点
![森林生态学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5efebbb0717fd5360cdcbe.png)
第二章森林与环境1.叶片适光变异:叶片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往往产生适应光的变异。
2.光周期现象的作用:植物主要是诱导花芽形成和转入休眠,动物主要是调整代谢活动和进入繁殖期。
3.陆生植物有湿生、中生、旱生4.林内雨量:滴落量、茎流量、穿透雨量之和称为林内雨量。
5.土壤:岩石圈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6.根瘤是一种根瘤细菌,从根毛浸入后发育成瘤状物。
7 根菌是土壤中真菌与树木根系的共生体。
8 说明树种耐荫性的鉴别途径和影响因素。
A林冠下能否完成更新过程和正常生长B根据树种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影响取决于树龄、气候、土壤等。
9 试述树种耐寒性和抗高温性的机理。
形态方面,植物的芽及叶片经常有树脂类物质保护。
生理方面,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类和色素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
10 森林对土壤的影响森林土壤含有大量依赖于森林生存的土壤生物;影响土壤肥力的变化;根系可防止水土流失。
第三章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 生态密度:分布局中最适生长的区域的个体数量。
2 生态出生率: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产生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率。
3 动态生命表:根据对同年出生的所有个体存活数目进行动态监测的资料编制而成的生命表。
4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年龄分布的调查。
5种群有哪些重要的特征种群密度、种群的空间结构、年龄结构和性比、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6 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k-对策种群竞争性强,数量较稳定,一般稳定在k附近,大量死亡或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但一旦受危害造成种群数量剧烈下降。
R-策略死亡率甚高,但高r值使种群能迅速恢复。
第四章群落种内与种间关系1 种内竞争与种间竞争有何异同点不同点:种内竞争:同种个体间利用同一资源而发生的相互妨碍作用.种内竞争的实质是密度效应.种内竞争通常较种间竞争激烈.种间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为了争夺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各方面都力求抑制对方,结果给双方带来不利影响,谓之竞争.相同点:都是为了争夺同样有限资源和空间,给双方带来不利影响.2什么是竞争排斥原理?举例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共存,最后导致一个种占优势,一个种被淘汰。
森林生态学复习
![森林生态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64e4bee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0d.png)
森林生态学复习1.森林一个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其他生物,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混合体。
2.森林环境是指森林生活空间(包括地上空间,地下空间)和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3.树种的耐阴性是指树种能够忍耐庇荫的能力。
4.森林涵养水源作用森林起到蓄存降水,补充地下水和缓慢进入河流或水库,调节河川径流量,在枯水期仍能维持一定量的水位的作用。
5.森林抗性在污染物的影响下,能尽量减少受害,或受害后能很快恢复生长,继续保持旺盛活力的性。
6.疏透度林带纵断面的透光面积与纵断面积的比。
7.根瘤从根毛侵入后发育成瘤状物的根瘤细菌。
8.菌根菌丝侵入树木根的表层细胞壁或细胞腔内形成一种特殊结构的共生体。
9.森林凋落物一年中降落到地表的叶片,小枝,花,果,树皮以及森林其他残体的统称。
10.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的发展的过程称为生态入侵。
11.森林自然稀疏同龄纯林中,郁闭的林分随年龄的增长,单位面积林木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
12.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面朝不同方向进化获得的生存对策。
13.自然增长率种群的实际增长率。
不考虑种群的迁入和迁出,由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减计算出。
14.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结构的种群,在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环境中没有天敌,并在某特定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等的环境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
15.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内分布型)种群内个体在生存空间的分布方式或配置特点。
16.生态型同种植物中生态学特性具有某些差异的类型。
17.他感作用(异株克生)通常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8.捕食者功能反映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捕食者可以捕获更多猎物或较快的捕获猎物,直到最大的现象。
19.寄生是指一个种寄居于另一个种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物质获取营养而生存。
森林生态学考试重点
![森林生态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785add4a7302768f993965.png)
1、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森林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着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两个方面。
环境和干扰是密切相关的。
3、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受破坏,使基质和物理环境的有效性发生变化的一种离散的事件(Pickett,etal. 1985)4、森林的干扰可分为:自然干扰(natural disturbance)和人为干扰(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两大类。
5、以对森林的作用的程度,可将干扰分为:重干扰(major disturbance)和轻干扰(minor disturbance) (Oliver,etal.1990)以干扰的作用方式来说,可分为:外源干扰(exogenetic disturbance)和内源干扰(endogenous disturbance)6、森林干扰的生态意义:干扰可影响到森林各个层次的结构动态,以至生存死亡。
(1)、从个体角度,干扰表现为对全部或部分个体的破坏,使其受到伤害或造成死亡。
(2)、从种群来说,干扰影响到种群的发生过程,并因而影响到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结构、遗传结构及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
(3)、干扰造成森林演替,有时为次生演替,有时为空隙动态。
(4)、干扰对环境条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5)、干扰还与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7、干扰强度:不同干扰的区别还表现在干扰对生态客体影响程度的大小上。
这通常称之为(disturbance intensity),它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一定时间和一定面积上某种干扰因素的物理力;(2)另一种是指某一种干扰因素对有机体、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8、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和种的构成三个方面。
9、植物群丛(plant association):它是指具有一定植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是植物群落划分的一个基本单位。
森林生态学复习范围
![森林生态学复习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e63b3f0803d8ce2f006623b9.png)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哪些研究方法开展生态学研究?2、森林具有哪些特点?什么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森林三大效应)请举例说明森林生态系统的三大效应。
4、什么是森林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包括了哪些主要的研究内容?第二章森林生物与森林环境一、名词解释生态因子、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趋同适应、趋异适应二、问答题1、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特征及作用方式,在森林生态学中通常将生态因子归纳为哪些?2、谈谈你对生态因子作用一般特点的理解。
(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3、你是如何理解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曲线图?4、谈谈你对生态幅的理解。
(概念、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曲线生态幅具有哪些特点)5、生物对环境适应的哪些适应类型?(主要有形态结构的适应、行为适应、生理适应和营养适应四大方面)第三章森林能量环境一、名词解释光补偿点光饱合点、树种的耐荫性、地形逆温现象 Bergman定律(贝格曼定律)阿伦定律(Allen定律)二、问答题1、光照强度的变化特征?阳性树种(列出3个)、耐荫树种(列出3个)、2、森林中从林冠到林地光因子是如何变化的?(光强、光质、光照时间)3、光强对植物形态的影响表现在哪几方面?4、请谈谈“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的适应。
5、请你根据光强对森林植物的作用解释林下苗木致死的原因?6、从光质角度分析不同波长范围的光具有哪些生态作用?7、为什么森林的光环境具有高度异质性?森林内的光强、光质是如何变化的?8、森林群落内温度如何变化(变化特点)?为何会产生变化?9、植物如何适应高温变化?(适应高温有哪些对策?)10、你是如何理解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节律性与非节律性)三、判断分析题;1.在热带与亚热带山地,不宜在山地下部和谷地种植,否则易受冻害。
2.一般说来,生活在低纬度温暖地区的植物的最高温度偏高,而生长在高纬度寒冷地区的植物的最低温度偏低。
3.南种北移易受早霜(秋霜)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森林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森林是一个生态系统,包括着森林环境和森林群落两个方面。
环境和干扰是密切相关的。
3、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受破坏,使基质和物理环境的有效性发生变化的一种离散的事件(Pickett,etal. 1985)4、森林的干扰可分为:自然干扰(natural disturbance)和人为干扰(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两大类。
5、以对森林的作用的程度,可将干扰分为:重干扰(major disturbance)和轻干扰(minor disturbance) (Oliver,etal.1990)以干扰的作用方式来说,可分为:外源干扰(exogenetic disturbance)和内源干扰(endogenous disturbance)6、森林干扰的生态意义:干扰可影响到森林各个层次的结构动态,以至生存死亡。
(1)、从个体角度,干扰表现为对全部或部分个体的破坏,使其受到伤害或造成死亡。
(2)、从种群来说,干扰影响到种群的发生过程,并因而影响到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结构、遗传结构及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
(3)、干扰造成森林演替,有时为次生演替,有时为空隙动态。
(4)、干扰对环境条件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5)、干扰还与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7、干扰强度:不同干扰的区别还表现在干扰对生态客体影响程度的大小上。
这通常称之为(disturbance intensity),它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一定时间和一定面积上某种干扰因素的物理力;(2)另一种是指某一种干扰因素对有机体、群落或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8、森林植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vertical structure)、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和种的构成三个方面。
9、植物群丛(plant association):它是指具有一定植物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是植物群落划分的一个基本单位。
10、生活型:是指植物对于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表现出来的植物类型。
11、自然种群具有三个特征:1.空间特征:不同种类的有机体所需空间性质和大小是不相同的;2.数量特征:用种群密度(population density)或生物量(biomass)表示;3.遗传特征12、生物量:单位面积或空间内所有个体的干物质的重量。
13、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种在群落中的空间地位、生境地位和功能地位。
14、群落掩替:在一定地域内,群落随时间变化,由一种类型变为另一种类型的生态过程15、原生演替( primary succession ): 开始于原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16、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 开始于次生裸地上的植物群落演替。
特点:由外部干扰所引起,速度快。
17、林木更替模型:主要用于模拟天然林演替过程,预测林分组成动态的长期变化。
18、种群中个体在水平空间的分布方式:随机分布、集群分布、均匀分布19、“黑箱”方法:指那些既不能打开,又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起内部的系统。
调查篇(一)1、树干形状:树木可分为树干、树冠、树根三部分,树干的材积占全树的材积50--90%,利用价值大2、树干纵断面的形状:由于把树干横断面看作圆,因此,树干纵断面则是以X 轴为对称的两根对称曲线所包围,而树干则成为曲线绕X 轴旋转而成的旋转体,这两根对称的曲线叫干曲线。
干曲线方程:Y=f(x) 可用积分公式表示材积:3、形数:树干树积与以树干某一固定位置x 处的断面积作底断面积和以其树干高度为高的圆柱体体积之比,称为树干在x 处的形数,记为fxdx V x 20y ⎰•=π式中,V:树干材积,V’:比较圆柱体积,gx:X处的横断面积,h:全树高3、胸高形数:取胸高断面为比较圆住体的横断面的形数4、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称为形率5、胸高形率:树干中央直径(d1/2)与胸径d1.3之比称为胸高形率一、直径的测定测定直径的工具:测定直径的工具种类很多,常用的有轮尺、直径卷尺和检径尺(钓尺)等。
轮尺测径应注意的事项(1)测径时应使尺身与两脚所构成的平面与干轴垂直,且其三点同时与所测树木断面接触。
(2)测径时先读数,然后再从树干上取下轮尺。
(3)树干断面不规则时,应测定其互相垂直两直径,取其平均值为该树直径(4)遇测径部位有节瘤或畸形时,可在其上、下等距处测径取其平均值(5)在上坡方向测检径尺(钩尺):用来测定堆积原木的小头直径工具。
二、树高的测定:1、对于树高的测定,除幼树或低矮树木(一般10 m以下)可以用测竿或特制的伸缩式测高竿直接测定外,—般都是通过使用测高器测定。
2、一类是利用几何学的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原理设计,如克里斯登测高器和铜管测高器;另一类是以三角函数原理设计的测高器,如布鲁莱斯测高器等。
三、树木年龄的测定:1)就地访问2)目测,根据树木的大小高矮颜色等特征3)根据枝节俩推测,有一年长一轮,一年两轮的4)数伐根上的年轮5)用仪器,生长锥测四、树干的近似求积式、伐倒木区分求积式1、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将树干按一定长度(通常1或2m)分段,量出每段中央直径和最后不足一个区分段梢头底端直径。
如图直径和长度的测定误差对材积的影响➢当测量直径和长度有误差时,用其计算材积必然也要产生误差。
➢当直径的测量误差和树高测量误差相等时,直径的测量误差对材积误差的影响要比长度测量误差的影响大一倍。
因此,要更精确地测量直径。
八、树皮材积的测定1、树皮厚度测定树皮厚度可使用树皮测量仪,插入树干皮层、即能测出树皮厚度。
在伐倒解析木测定树干断面时,也可精确测出树皮厚度及树皮材积。
胸高处树皮厚度与带皮胸径之间存在直线关系,可用下式表示:T=aD十b式中T:树皮厚度;D:带皮胸径;a、b:参数2、树皮率计算法:树皮材积与树干带皮材积之比称为树皮率式中PB:树皮率VB:树皮材积;V :树干带皮材积通过样木调查法或查树皮率表求出树皮率,乘以带皮材积。
即得树皮材积九、森林罗盘仪:可以用来测量如距离、水平、高差、坡角等。
同时,可以测定和标定树干任意部位的高度和直径,每公顷胸高断面积、立木形率、区分求积、造材求积等本仪器主要由磁罗盘、水平机构、望远镜及三角支架组成。
调查篇(二)1、生长量的种类:1)按调查因子分,树木生长量分为:直径生长(diameter growth)断面积生长(basal area growth )树高生长(height growth )材积生长(volume growth )2)按分析与计算生长的方法分:现实生长量(current increment)(连年生长(annual increment)公式:Z=Vm+1-Vm定期生长(Periodic increment)总生长(total increment))平均生长量(average increment)(定期平均生长量(periodic annual increment)公式: Q=(Vm+n-Vm)/n总平均生长量(mean annual increment)公式: Q=Vm/m伐期平均生长量(mean annual increment in cuttingage))3)、按树木各部分分:树木生长量(tree increment)树干生长量(stem increment)树条生长量(branch increment)2、生长曲线:用来模拟树木生长的曲线。
树木生长不可能是无限制的,最终必有极限值。
其生长速率一般随年龄增加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而呈S型的曲线:3、树干解析(一)、树干解析的概念将树木伐倒并将树干按照中央断面区分求积方法进行区分;在每个区分段的中央部位截取材干横断面的圆盘,查数各圆盘的年轮数并量测其各龄阶的直径总生长量;由此估测该树的胸径、树高、材积的生长过程(包括它们的总生长量曲线、连年生长量曲线、平均生长量曲线)等。
这种方法称为树干解析。
树干解析是在伐倒木条件下,全面地剖析该树的生长历程.对于树木的生长环境、经营效果及气象变化分析提供原始观测资料。
(二)、树干解析的外业调查1.解析木的选取与生长环境记载2 解析木的伐前测定:在解析木伐倒前,应准确标定该树的根颈和胸径位置;并标记树干的北向,量测胸径(精确到0.1cm)。
3.解析木的伐后测定:将解析木按根颈位置伐倒。
先测定由根颈至第一活枝的长度.然后打去枝丫,在全树干标定它的北向,量测树高和它的/4、1/2、3/4处的带皮和去皮直径。
将上述测定项目记载到解析木卡片上4.截取圆盘:在每个区分段的中央部位截取树干横断面的圆盘,并截取根颈、胸径和梢头底径圆盘,按由根颈至上的顺序分别记力0号盘,1号盘,……。
要求:(1)区分段长一般取2m或1m(干长<10m)。
以2m为段长时,在根颈0、1.3、3.6、5.6、7.6......以及梢底处作标记。
(2)圆盘应尽量与树干垂直,圆盘厚度以2—5cm为宜。
(3)区分段位置的圆盘面为工作面,在其背面标明北向、并用分式的形式书写:分子写标准地号和解析木号,分母写圆盘号及断面高(三)、树干解析的内业计算工作1、查数各圆盘的年轮数(假年轮:产生的原因是气候变化特殊,或虫害使树木生长受阻或某些形成层有节奏的活动每年有几个循回)将圆盘工作面刨光、通过髓心划出东西、南北两条直线,然后查数各圆盘的年轮数并确定该树的龄阶位置a.在0号盘的两条直线上,由髓心向外按龄阶(5年或10年)标出该树各龄阶位置b.在其他圆盘上,由外向髓心按龄阶(5年或10年)标出该树其余各龄阶位置,并记录它的总年轮数和断面高2、各龄阶直径的量测由圆盘外侧向里逐一确定龄阶值,并分别在东西、南北两个方向量测各龄阶直径,取平均数作为该龄阶直径(精确到0.1cm)3、各龄阶树高的计算由于树木年龄与各圆盘的年轮数之差就是树木长至该圆盘断面高所需年数,即可绘制树高生长过程曲。
也可以用内插法调查篇(三):林分调查调查篇(三):林分调查一、林分和森林分子林分是指内部结构特征相同,并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的森林小区,占有一定的面积,同时具有一定数量的林木、灌木和地被物的综合体。
森林分子: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生长发育起来的同一树种、同一年龄世代和同一木在森林生态系统调查中最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有:林分起源、林分年龄、林相、树种组成、平均胸、平均树高、林分密度、立地质量、蓄积量和出材率等级等。
二、林分主要调查因子1、按林分起源不同,可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
人工林又可分为实生林和插条林。
天然林又可分为实生林和萌生林。
萌生林大多为阔叶林或天然林,但有少数针叶树,如杉木也能形成萌生林。
2、林分年龄通常指林分内林木的平均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