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2(1)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1-2章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1-2章

发现 式学

(二) 教育系统的结构
1.教育系统从整体上区分为学校教育与非学 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 一定社会服务的人。非学校教育主要指家 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教育系统从性质上区分为制度化教育和 非制度化教育
(1)制度化教育:主要是受学校教育制度规 范的教育。
(2)非制度化教育:指学校教育之外的广义 上的教育。 学校教育也称正规教,非制度化教育也 称非正规教育。
教育经验是指符合 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
教育经验是教育规 律的实践形态,成功 的教育经验必定反映 着教育规律,教育规 律则潜藏于教育经验 之中。因此,教育学 研究的另一任务就是 总结教育经验,从中 找出教育规律,以更 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一) 古代中国 1.《论语》
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勒图尔诺 (Charls Letourneau,1831--1902)和英 国的沛西· 能(Thomas Percy Nunn, 1870--1944)。
二、心理起源论
美国教育家孟禄 (Paul Monroe, 1869—1947)为这 一观点的代表人物。 认为“原始社会的 教育方法从头至尾 都是简单的无意识 的模仿。”
1.教育者及其施教活动五大特点
• (1) 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 播者
• (2) 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 授者
• (3)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 者和实施者
• (4) 教育者是受教育者学习与发展的指 导者
• (5) 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教育能力 的学习者
2.受教育者及其学习活动五大特点
3.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与和谐发展教育:体 育、德育和智育。

(教师考编)教育学原理

(教师考编)教育学原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5、教育起源于劳动(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又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1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教育原理有哪些

教育原理有哪些

教育原理有哪些
教育原理是指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和应用教育原理,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原理涉及到众多方面,下面就几个重要的教育原理进行介绍。

首先,个性差异原理。

这是指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能力、性格和学习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其次,激励原理。

激励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它可以是外部的,比如奖励和惩罚,也可以是内部的,比如自我激励和成就感。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树立学习的目标和动力。

再次,适应性原理。

这是指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比如对于小学生,可以采用游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形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对于大学生,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他
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最后,社会互动原理。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里的课堂教学,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形式。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教育。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与学生的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总之,教育原理是教育实践的指导原则,了解和应用教育原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研究教育原理,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做出贡献。

现代教育原理02任务形考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02任务形考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17 道试题,共34 分。

)1. 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A.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B. 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 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D.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E.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2.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A. 人口数量B. 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D. 社会文化E. 法律制度3. 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

A. 教育目的B. 教育内容C. 教育发展规模D. 教育结构E. 教育质量4.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 社会生产力B. 政治经济制度C. 上层建筑D. 科学技术E. 人口质量5. 受教育权利是受()制约的。

A. 社会生产力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 时代D. 社会历史形态E. 社会文化6. 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A. 人口数量B. 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政治经济性质D. 社会文化本体E.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7. 教育产业作为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中具有()的产业地位。

A. 基础性B. 全局性C. 先导性D. 迟效性E. 可持续性8.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多元的目标,其内容包括()。

A. 教育观念现代化B. 教育内容现代化C. 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D. 教育管理现代化E. 教师素质现代化9. 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等各方面。

A. 教育目的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C. 教学内容D. 教学方法、教学设备E. 教学组织形式1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 环境B. 遗传C. 教育11. 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稳定性B. 顺序性C. 阶段性D. 不平衡性E. 个别差异性12.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教育学原理 第二章 课程开发

教育学原理 第二章  课程开发

(3)表现性目标取向
表现性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学生在课程情境中的种种“际遇”, 即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艾斯纳通过考察学校课程目标,区分了课程计划中存在的两种不同 的教育目标: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艾斯纳认为,教学性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现成的文化工具。它是在 课程计划中预先规定好的,这种规定明确指出了学生在完成一项或 几项学习活动后,所应习得的具体行为,如技能、知识条目等。它 通常是从既有文化成果(如各种学科)中引出,并以适合于儿童接受的 方式进行表述。
水平组织的标准:水平组织是指将各种课程要素按横向(水平)关 系组织起来。不论从学习者的经验的性质,还是从社会生活以及 学科知识本身的性质,都可以得出课程的水平组织的基本标准: 整合性。
拓展:课程内容的组织主要处理课程内容的排列秩序和统合, 课程理论家泰勒提出课程内容编排和组织的三条逻辑规则: ○连续性(CONTINUITY) ○顺序性(SEQUENCE) ○整合性(INTEGRATION)
当课程以适应或改进社会生活为目的、围绕主要的社会问题组织起来的 时候,这种课程组织即为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
这种课程组织取向认为,课程是为学习者适应或改进社会情境做准备的, 课程内容应源于某一社会、某些社会或整个世界的状况和情境。学习者 通过课程研究社会的特征,如社会机构的功能、社会生活中的主要活动、 人们面临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等等。
1、课程目标的来源
学科的发展 社会的需要 学生的需要
2、课程价值观 围绕这三个目标和来源,基于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形成以下 课程价值观:
○学科本位课程 ○社会本位课程 ○儿童本位课程
3、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及表述方式
○行为目标取向 ○生成性目标取向 ○表现性目标取向

教育原理2(1)

教育原理2(1)

教育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演变: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3、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

4、教育的发展包括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形态教育、古代社会教育和现代社会教育。

5、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系统。

6、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7、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

a.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的以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

b.受教育者指的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具有主观能动性。

c.教育中介是指那些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

教育中的物质中介是指教育中的器物。

意识形态中介表现为教育内容、及一些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等,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也是教育活动的意识中介。

8.我国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同时传授一些天文,医学方面的知识。

西欧教会学校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作为主要内容,而在世俗封建主的学校中一“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作为主要内容。

第二章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就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原理专题二作业

教育学原理专题二作业

教育学原理专题二作业1.社会生产力在哪些方面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又在哪些方面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答: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质量规格;产力发展的水平对培养人的规格,提出一定的要求,要求受教育者必须具有某种程度的文化水平和生产上所需的知识技术,生产力的发展也必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

设立什么样的学校、专业,各级各类学校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间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教育与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等物质条件作保证。

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条件,并要求教育有相应的发展,为物质生产提供所需的人才。

如果教育跟不上生产力发展要求,则经济发展将因人才欠缺受到影响;反之,如果教育发展超过了生产力的承受能力,占用过多的人力、财力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教育不仅为社会生产力所决定,而且也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教育结构。

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引起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分配结构的变革,与此相适应,教育结构也将随之出现新变化。

如大、中、小学的比例关系,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的关系,全日制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关系,高等学校中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类之间的比例关系,都要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否则,就会出现教育结构比例失调的问题、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经济要求的问题,或者出现人才过剩现象(4)生产力的发展也制约着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化。

从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内容的角度来看,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知识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促进人们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进而促进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不断改进与更新。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目的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目的



【参考观点】 (1)该案例中的悲剧源于对应试教育的无奈和无助的消极反抗。应试教育是一种 立足于“选拔尖子”的教育,这种教育只以分数衡量和评价学生,以升学率作为评 价根本目的。这种教育模式异化了教育的本义和根本目的。 (2)该案例中的悲剧也启示我们必须要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史面向全 体学生的教育,它不只是着眼有升学希望的学生,而是把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目 标。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既是德、智、体、美、劳的全 面发展,也包括学生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的素质发展。实际上,学习成绩的好 坏,只反映了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其他方面均 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如果一味强调智力发展,而忽视其他素质发展,即使升学率得 到了提高,而最终培养出来的仅仅是单向度的人才,而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 教育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实际上,人是千差万别的,培养人不能用一 个模子,比如说,成绩差的学生,也不排除其在其他方面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四)生活本位论 教育目的为未来生活做准备。 (五)社会与人的辩正统一论 教育目的考虑社会与人的发展需要。
三、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1.哲学观念。 2.人性假设。 3.人格理想。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1.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第二章 教育目的
章前导读 1.理解教育目的的意义。 2.了解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以及不同价值取向教育目的论。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发展变化。 4.掌握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和全面发展的教育内容。 5.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 6.探究推进素质教育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第二章 教育目的

现代教育原理02任务形考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02任务形考答案

现代教育原理02任务形考答案一、多项选择题(共17 道试题,共34 分。

)1. 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叨 A.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B. 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n C.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0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n E.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2.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A.人口数量,B.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D. 社会文化E. 法律制度3. 人口增长率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教育因素()A. 教育目的B. 教育内容C. 教育发展规模‘ D.教育结构'E.教育质量4.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 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 上层建筑D. 科学技术E. 人口质量5. 受教育权利是受()制约的。

A. 社会生产力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 时代D. 社会历史形态E. 社会文化6. 教育内容受如下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A. 人口数量,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C. 社会政治经济性质,D.社会文化本体E.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7. 教育产业作为其他非育人产业共同需要的上位产业、前提产业,决定了其在社会大系统中具有()的产业地位。

基础性B. 全局性“ C.先导性D. 迟效性E. 可持续性"A.教育观念现代化丿 B.教育内容现代化丿 C.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D. 教育管理现代化丿 E.教师素质现代化9.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等各方面。

A. 教育目的,B.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教学设备E. 教学组织形式1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同 A.环境'B.遗传n C.教育11.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A. 稳定性B. 顺序性C.阶段性“ D.不平衡性E.个别差异性12.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 (2)信息社会需 要教育融合文化, 信息化为教育融合 文化提供技术支持。
• (3)人员往来和 教育内容交流是发 挥教育融合文化的 主要途径。
4.教育的文化创 造功能
• (1)教育作为文 明进步的灯塔,不 能没有文化创造功 能。
• (2)按社会发展 需要,遵循文化的 时空特性,构建新 的文化特质和体系。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四)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体个性化的统一 1.个体社会化是其个性化的基础 2.个体个性化是其社会化的基础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1.教育赋予学生知识或技能,使个体习得谋生本领 2.教育把潜在劳动力再生产为现实劳动力 3.教育使个体习得社会角色行为规范及其意识,适应新的环境
习过程的情意发展;培育积极个性倾向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个性特征优势, 完善个体心理生活。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1.个体社会化即个体由自然生物体到社会活动主体的变化过程
(1)学习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学习内容是个体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 习惯和各种思想观念。 (2)社会欲达到的目的:个体认同或践行社会期望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行为规范;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遵循行为要求。 (3)个体社会化的标准:掌握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认同社会文化;习得社 会性发展目标;学会身份认同。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发生于 教育活动内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即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培养的人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发生的功能,是教育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 生,也叫工具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要受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 社会性质制约。

教育学原理第2讲

教育学原理第2讲
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
3
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引导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划和自我发展,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问题
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地区间、城乡间、校际间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大。
解决方案
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提高信息化设施设备配置水平;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 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缩小教育差距。
06
教育学案例研究
案例一: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发展的影响。
03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课程设计
01
02
03
04
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的教育目的,确保课 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与目标相一
致。
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需求和学科特点,选 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注重内容
的深度和广度。
课程组织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 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
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调整。
课程评价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课程 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课程改
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在线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将更加普及,并逐渐深入到
各个领域,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教育中的应用
03
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
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原理2 题库

教育原理2 题库

1[单选题]首次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描述和探讨的教育家是()A孔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亚里士多德我的答案 : C解析:2[单选题]教育现代化的最高目的是实现()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人的现代化我的答案 : D解析:3[单选题]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A传播文化B生产功能C培养人才D人口功能我的答案 : C解析:4[单选题]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A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B杜威、洛克C杜威、孔德D涂尔干、赫尔巴特我的答案 : A解析:5[单选题]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A德育工作B智育工作C教学工作D学生我的答案 : C解析:6[单选题]教学中“拔苗助长”、“陵节而施”违背了()。

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我的答案 : A解析:7[单选题]教师的根本任务是()A教学工作B班主任工作C德育工作D教书育人我的答案 : D解析:8[单选题]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互补性D个别差异性我的答案 : A解析:9[单选题]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A课程设置B学科顺序C课时分配D学年编制我的答案 : A解析:10[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是在()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我的答案 : C解析:11[单选题]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是在()。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初期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D现代社会我的答案 : B解析:12[单选题]“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A《学记》B《师说》C《论语》D《春秋》我的答案 : B解析:13[单选题]教育同生产劳动从脱离到逐步结合的转变发生在()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我的答案 : C解析:14[单选题]在小学生的各生理系统中,发育最早的是()A身高体重B骨骼肌肉系统C循环和呼吸系统D神经系统我的答案 : D解析:15[单选题]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A原始社会初期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初期D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我的答案 : C解析:16[单选题]教师进修提高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A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B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C参加自学考试D脱产学习我的答案 : A解析:17[单选题]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D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我的答案 : B解析:18[单选题]人类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A自然环境B社会生产C人口状况D政治制度我的答案 : B解析:19[单选题]教学的基本任务是()A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基础知识B促进学生智力与能力的发展C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D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我的答案 : A解析:20[单选题]班级授课制创始于()A15世纪初B16世纪初C18世纪D19世纪初我的答案 : B解析:21[单选题]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我的答案 : B解析:22[单选题]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是()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考试成绩我的答案 : B解析:23[单选题]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时间是()A35125B35186C31898D32660我的答案 :A解析:24[单选题]学校教育产生于()。

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第一二节

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第一二节

教育学原理(马工程)绪论: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2教育学原理又称“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原理”是一门教授和学习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关于教育的一般原理的课程。

3教育学的产生:人类教育活动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但关于教育活动理论的产生是春秋时期和古希腊时期的事情,且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则出现在17世纪4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在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方面为教育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石。

第一节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人的教育活动)一教育学与教育科学: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追求教育价值的科学教育科学: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诸多学科的总称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多要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客观的,普遍的,本质的联系(最基本的内容)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人的教育活动)1.具体个人的教育活动2.人类社会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个体层次上的教育活动是教育学研究最具体,最基本的研究对象5.现实性和理想性的对立统一三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校教育其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学校教育是教育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教育学对学校教育的研究最为详细也最为深入学校教育是教育学研究对象中最为专门化,最为典型的一种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伴随着近代化形态的学校教育而产生于17世纪的欧洲一教育学的产生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学术界通常被称之于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发端。

(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教育学前科学化发展(萌芽)阶段作品1830年法国哲学家孔德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认为人的发展遵循“神学”,经“形而上学”到“实证的科学”三个发展阶段,社会学是最后一个阶段应当发展的科学1895年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又称涂尔干)出版的《社会学方法之规则》19世纪7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常设的心理学实验室20是世纪初实证主义,将社会研究的科学化推到了一个新阶段教育学科学化过程阶段作品康德的学生林可整理了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的讲义并于1803年出版了《康德论教育》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这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科学化时期(这也标着着现代意义上科学教育学的开端)赫尔巴特将教育学定性为一门“科学”,他说“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独立形态的教育学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特征的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他的主要内容也是围绕学校教育渐次展开并延伸至学校以外的其他教育现象。

教育原理有哪些内容

教育原理有哪些内容

教育原理有哪些内容教育原理是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它包括了对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规律等方面的研究。

教育原理的研究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教育原理中包括哪些内容。

首先,教育原理包括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教育的本质是指教育活动的内在属性和特点,包括了教育的社会性、个别性、系统性和发展性等方面的内容。

而教育的目的则是指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导向,包括了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其次,教育原理还包括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教育的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包括了启发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而教育的手段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工具和资源,包括了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教学、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

另外,教育原理还包括了教育的规律和原则。

教育的规律是指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和规范,包括了学习规律、发展规律、教学规律等多种规律。

而教育的原则则是指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包括了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地施教等多种原则。

最后,教育原理还包括了教育的评价和改革。

教育的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估和反馈,包括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态度、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评价内容。

而教育的改革则是指对教育活动进行改进和创新,包括了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创新等方面的改革内容。

总的来说,教育原理涵盖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手段、规律、原则、评价和改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教育原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希望本文对教育原理有哪些内容这一问题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
练、卫生保健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 而进行的迁移和信息搜寻等形式。 教育不仅是消费,也是投资:
教育作为投资活动,对个人而言,可以增加
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人所得;对社会而言, 培养人才、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一个人的教育水平愈高,工资收入愈高。
2、筛选理论
认为,教育的根本功能并不是提高人
的生产能力,而是造成人的不同个性 品质,与现存社会经济结构和等级秩 序相适应。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
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四、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教育对人的地位的提升
教育发现人的价值 教育发掘人的潜能 教育发挥人的力量 教育发展人的个性
四、教育发展个性的途径—素质教育
素质:自然特点与后天获得的一系
列稳定的社会特点的有机结合。 自然素质 心理素质 社会素质 素质教育的目的:做人——成才


素质教育 身体素质教育
人性:人的本性、本质,由先天的
自然本性与后天的社会本性构成。 个性: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表现。 既反映人的共同性,也反映其差别 性。
个性的组成
世界观:认识、、享受、发展的需要
兴趣:人的趋向与选择
智力与能力
气质与性格
三、教育与发展个性
3、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初期兴起
否认教育与工资收入正相关
认为: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
它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次要劳动力 市场,与教育程度并不直接相关,教 育只是决定一个人在哪一个劳动力市 场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绪论: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二、简答题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

2、教育学的主要发展趋势有哪些?答:(1)教育学研究呈现与众多科学交叉发展的趋势:(2)教育学的研究视野突破学校教育的框架面向更加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扩展,研究者越来越倾向于从整体上系统地、综合地、全面地认识人类教育现象:(3)教育学领域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出信息化、国际化和全球化等时代特征。

3、简述毛泽东在1957 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以及邓小平在1985 年重申该教育方针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答:(1)教育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补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历中与现牢意文,"二个面向”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战略方针,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教育界批起了一轮又一轮大规模教育改革的浪潮。

三、论述题结合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和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试述如何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和理论创新。

答:(1)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世界观,是我们所学习和研究的教育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2)解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教育问题最基本的思想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最重要的科学理论;(3)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中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教育学理论的重要行动指南;(4)在具体教育实践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认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运用对这类规律的认识来正确开展教育活动,成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科学指南。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立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面对依法治教、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教育创新等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有中国特色的教育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想方法,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和教育理论,独立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探讨和教育科学研究,就一定能够继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不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原理2(1)教育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演变: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3、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

4、教育的发展包括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形态教育、古代社会教育和现代社会教育。

5、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系统。

6、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7、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

a.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的以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

b.受教育者指的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具有主观能动性。

c.教育中介是指那些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

教育中的物质中介是指教育中的器物。

意识形态中介表现为教育内容、及一些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等,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也是教育活动的意识中介。

8.我国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同时传授一些天文,医学方面的知识。

西欧教会学校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作为主要内容,而在世俗封建主的学校中一“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作为主要内容。

第二章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就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学之父”的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①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论语》孔子、《理想国》柏拉图、《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②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爱弥儿》卢梭、康德的《康德论教育》,1806年《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被誉为第一步科学形态的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③教育学的多样化阶段:《人的教育》福禄培尔、1861年《教育论》斯宾塞、1916年《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中学做起”、1939年《教育学》凯洛夫;④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1963年《教育过程》布鲁纳——提出了“学科基本机构”的观点,强调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重要性、1975年《教学与发展》赞科夫、1972年的《教学与发展》赞科夫、1972年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把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原则,创造性的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研究中加以具体化、1970年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针对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针对学历社会)的概念、1972年埃德加·富尔的《学会生存》3、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a.类比方法、归纳方法与演绎方法b.比较方法与分类方法c.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d.系统方法e.自下而上的方法和自上而下的方法。

4、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和个案研究法。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a.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人力与时间、b.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财力与物力)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2、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3.人们把知识分为四大类:a.知道是什么(know what),即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b.知道为什么(know why),即关于自然原理和规律方面的科学知识、c.知道怎样做(know how),即关于做事情的技能或能力方面的知识、d.知道谁有知识(know who),即关于知识在哪里的信息4、教育先行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条件下,为了经济发展,必须首先发展教育。

教育先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应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二是在教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要为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兼顾经济建设近期与远期需要。

5、政治对教育的作用:A.政治制约着教育的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具体表现为:a.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在行政机构和管理权限上几乎完全相对应;b.政治制约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B.政治制约着教育制度;C.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的内容。

6、教育的政治功能:宣传思想,形成舆论;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7、政治与教育关系的性质:政治与教育关系的性质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政治与教育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政治与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8、文化的概念:广义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

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仅指精神的或观念性的文化,主要指的是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即人类以社会成员的身份习得的复合型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格和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

9、文化主要有五种表现形态:物质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观念形态文化,活动形态文化,心理、行为形态文化10、文化对教育的作用: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的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社会文化的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11、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发展1、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整体的积极的变化过程。

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也是充满着量变、质变、内容及结构变化的过程。

2、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①个体自身的素质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A.个体的先天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a.遗传因素和其它先天因素,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来自主体自身的足够的、广泛与多样的条件b.遗传因素是造成人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c.遗传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程度与机体具体技能的性质有关d.遗传和其它先天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减弱趋势)B.个体后天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影响个体对环境的选择和作用方式,后天因素影响个体对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和实现。

)②环境因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A.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B.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表现在:a. 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与对象b.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反之分③个体的实践活动在个体发展中的决定性影响。

3、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育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对个体的发展起引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4、教育必须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规律,做到从实际出发,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促进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

第五章教育与人、社会发展关系的历史同一1、教育价值是指教育活动的属性、特点、功能、效果与教育活动主体的需要的关系,也即是教育活动的属性、特点、功能、效果对教育活动主体需要的迎合或满足,是人们有意识地掌握、利用或接受、享有教育时,又对教育有用性的看法和评价。

2、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的结果和作用,即教育在与个体及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作用。

它主要指教育活动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已经产生和即将产生的变化和结果。

它既包括对教育系统内部带来的各种变化、结果和影响,也包括直接影响系统外部其他系统带来的各种变化、结果和影响;既包括直接影响,也包括间接影响。

3、教育目的的落脚点往往着眼于人的发展本身,而教育功能既指向人的发展,也指向社会的发展。

第六章教育目的1. 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1、教育目的的主体包括立法、行政部门和政党,社会团体,教育团体,教育中的当事人。

2、教育目的的要素:教育目的的主体、教育目的的内容、教育目的的中介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各项教育活动的目标。

5、教育目的的作用:协调作用、规范作用、导向作用、评价作用6、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原理:A.教育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B.“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综合取向,C.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共生互补,D.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7、教育目的所规定的人的素质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德、智、体、美等方面”是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素质构成要素;“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素质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发展状态。

第七章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的概念:教育制度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的解释有两个:其一,教育制度是根据国家性质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和设施的总和;其二,教育制度是各种教育机构系统,或者说是一个国家内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2、现代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第八章教师与学生1、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培养人为主要任务的劳动。

教师的劳动的特点:A.特殊的复杂性(a.劳动对象的主体性、b.劳动任务的多面性)、B.独特的创造性(a、因材施教b、对教育原则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处理上c、教育机智)、C.鲜明的示范性、D.显效的长期性2、关于教师专业化的条件首先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良好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