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用

合集下载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古诗词赏析

苏轼《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古诗词赏析

【导语】《浣溪沙》是苏轼43岁(1078)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那年春天,徐州发⽣了严重旱灾,作为地⽅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的⽯潭求⾬。

得⾬后,他⼜与百姓同赴⽯潭谢⾬。

这组词就是在赴徐门⽯潭谢⾬路上写成的。

下⾯是分享的苏轼《浣溪沙·徐门⽯潭谢⾬道上作五⾸》古诗词赏析。

欢迎阅读! 《浣溪沙·徐门⽯潭谢⾬道上作五⾸》 苏轼 《其⼀》 照⽇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叟聚睢盱。

麋⿅逢⼈虽未惯,猿猱闻⿎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其⼆》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

⽼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村⾹。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麦少]软饥肠。

问⾔⾖叶⼏时黄。

《其四》 蔌蔌⾐⼱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古柳卖黄⽠。

酒困路长惟欲睡,⽇⾼⼈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家。

《其五》 软草平莎过⾬新,轻沙⾛马路⽆尘。

何时收拾耦耕⾝。

⽇暖桑⿇光似泼,风来蒿艾⽓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

【创作背景】 这组词是苏轼43岁(1078年)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了严重旱灾,作为地⽅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的⽯潭求⾬。

得⾬后,他⼜与百姓同赴⽯潭谢⾬。

这组词就是当年初夏在赴徐门⽯潭谢⾬路上写成的。

【注释】 1、浣溪沙:词牌名。

2、徐门:⼀作“徐州”。

3、与泗⽔增减清浊相应:指⽯潭的⽔与泗⽔相通,⽔的涨落清浊常常是⼀致的。

4、乌:乌鸦。

5、黄童:黄发⼉童;⽩叟:⽩发⽼⼈;睢盱:喜悦⾼兴的样⼦。

6、麋⿅:⿅类的⼀种。

7、猿猱:猿类的⼀种。

8、旋:⽴即;使君:词⼈⾃称。

9、棘篱:以荆棘围成的篱笆。

10、茜:茜草,此处指代红⾊;罗裙:丝绸裙⼦。

11、收麦社:麦⼦收过之后举⾏的祭神谢恩的活动。

12、乌鸢:乌鸦、⽼鹰;赛神:⽤仪仗⿎乐迎神出妙、周游街巷等活动,称之为塞神。

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原文翻译及其赏析

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原文翻译及其赏析

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原文翻译及其赏析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浣溪沙原文翻译及其赏析,一起去看看吧,希望大家能喜欢!浣溪沙[宋] 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

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释】莎:莎草,多年生草木,长于原野沙地。

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

泼:泼水。

形容雨后的桑麻,在日照下光泽明亮,犹如水泼其上。

蒿(hāo)艾(ài):两种草名。

薰:香草名。

元是:原是。

我原是农夫中的一员。

【翻译】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薄薄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

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熏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

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赏析】此词是作者徐州谢雨词的最后一首,写词人巡视归来时的感想。

词中表现了词人热爱农村,关心民生,与老百姓休戚与共的作风。

作为以乡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这首词之风朴实,格调清新,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有宋一代词风的变化和乡村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片首二句“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而且写出作者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

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

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

”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

二人因见世道衰微,遂隐居不仕。

此处“收拾耦耕身”,不仅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诗词翻译及鉴赏

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诗词翻译及鉴赏

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诗词翻译及鉴赏《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是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求雨后到石潭谢雨途中所作,主要写作者途中所见、所闻与所感,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苏轼《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诗词翻译及鉴赏,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诗词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诗词翻译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潭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儿童和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

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

这样的盛况回家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注释①徐州——一作徐门。

②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是指石潭的水与泗水相通,水的涨落清浊常常是一致的。

③乌——即乌鸦。

④睢盱(suīxū)——犹言聚观、喜悦之貌。

⑤麋(mí)鹿——鹿科动物,也称犴(hān)。

古人因为它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身似驴而非驴,蹄似牛而非牛,故名曰“四不象”。

⑥猱(náo)——猿类,身轻捷善攀。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诗词鉴赏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经过农村。

这组《浣溪沙》词即纪途中观感,共五首。

这是第一首,写傍晚之景和老幼聚观太守的情形。

首句写到潭鱼。

西沉的太阳,格外红而大,也染红了潭水。

由于刚下过雨,潭水增多,大约也涌进了不少河鱼,它们似乎贪恋着夕照的温暖,纷纷游到水面。

鱼之婉然若现,也写出了潭水的清澈。

与大旱时水浊无鱼应成一番对照。

从石潭四望,村复一村,佳木茏葱,只听得栖鸦的啼噪,而不见其影。

不易见的潭鱼见了,易见的昏鸦反不见了,写出了农村得雨后风光为之一新,也流露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苏轼诗词《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诗词《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下⾯是分享的苏轼诗词《浣溪沙·簌簌⾐⼱落枣花》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浣溪沙·簌簌⾐⼱落枣花》 宋代:苏轼 徐门⽯潭谢⾬,道上作五⾸。

潭在城东⼆⼗⾥,常与泗⽔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古柳卖黄⽠。

(缲通:缫) 酒困路长惟欲睡,⽇⾼⼈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家。

【译⽂】 枣花纷纷落在⾏⼈的⾐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古⽼的柳树底下有⼀个⾝穿粗布⾐的农民在叫卖黄⽠。

路途遥远,酒意上⼼头,昏昏然只想⼩憩⼀番,太阳正⾼⼈倦⼝渴好想喝些茶⽔解渴。

于是敲开野外村民家,问可否给碗茶? 【注释】 徐门:即徐州。

谢⾬:⾬后谢神。

簌簌:纷纷下落的样⼦,⼀作“蔌蔌”,⾳义皆同。

缫车:纺车。

缫,⼀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抽出蚕丝。

⽜⾐:蓑⾐之类。

这⾥泛指⽤粗⿇织成的⾐服。

《汉书.⾷货志》有“贫民常⾐⽜马之⾐”的话。

漫思茶:想随便去哪⼉找点茶喝。

漫,随意,⼀作“谩”。

【赏析】 这⾸《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了严重旱灾,作为地⽅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的⽯潭求⾬。

得⾬后,他⼜与百姓同赴⽯潭谢⾬。

苏轼在赴徐门⽯潭谢⾬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这是第四⾸。

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

艺术上颇具匠⼼,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如话,⽣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

此词上⽚写景,下⽚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的画⾯,⽽是通过传⼊⽿⿎的各种不同的⾳响在诗⼈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这⾸词是苏轼在徐州(在今江苏省)作官的时候写的。

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个关⼼农事的地⽅官,天⼤旱,要向“龙王爷”求⾬;下了⾬,⼜要向“龙王爷”谢⾬。

苏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原文、注释、译文

苏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原文、注释、译文

苏轼《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浣溪沙-旋抹红妆看使君
苏轼
旋抹红妆看使君(1),
三三五五棘篱门(2),
相排踏破茜罗裙(3)。

老幼扶携收麦社,
乌鸢(4)翔舞赛神(5)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6)。

注释:
(1)〔使君〕是古代人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2)〔棘篱门〕用树条黍秸等编织的篱笆门这显示了典型的古代农村环境。

(3)〔茜罗裙〕红色的罗裙。

(4)〔鸢 (yuān)〕俗称老鹰。

(5)〔赛神〕也叫迎神会,是农村的一种迷信礼俗,用仪仗、鼓乐、杂戏迎神出庙,周游街巷。

(6)〔卧黄昏〕表明祭神活动持续了一天。

译文:
乡村姑娘临时匆忙地梳妆打扮一下去看知府,
她们三个一团,五个一伙,拉拉扯扯紧靠着家门,
相互拥挤,以至于把身上的红罗裙都踏破了。

村民们老幼相扶去参加庆祝丰收的祭神活动,
在摆满祭品的供桌上空,乌鸦在盘桓飞翔,
还有一位老翁,也许因为多喝了几盅,竟然卧在路旁,悠悠入睡了。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诗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诗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译文枣花纷纷落在衣襟上。

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穿牛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

艳阳高照,无奈口渴难忍,想随便去哪找点水喝。

于是敲开一家村民的屋门,问:可否给碗茶?《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注释徐门:即徐州。

谢雨:雨后谢神。

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缫车:纺车。

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牛衣:蓑衣之类。

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汉书.食货志》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

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

漫,随意,一作“谩”。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赏析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

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

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在今江苏省)作官的时候写的。

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

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衣巾落枣花”,按照文意本来应该是“枣花簌簌落衣巾”。

苏轼宋词《浣溪沙·渔父》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宋词《浣溪沙·渔父》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全词虽属隐括词,但写出了新意。

所表现的不是⼀般⾃然景物,⽽是黄州、黄⽯特有的⾃然风光。

所表现的不是⼀般的隐⼠⽣活情调,⽽是属于苏轼此时此地特有的幽居⽣活乐趣。

下⾯是分享的苏轼宋词《浣溪沙·渔⽗》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浣溪沙·渔⽗》 宋代:苏轼 西塞⼭边⽩鹭飞,散花洲外⽚帆微。

桃花流⽔鳜鱼肥。

⾃庇⼀⾝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

斜风细⾬不须归。

【译⽂】 西塞⼭江边⽩鹭在飞翔,散花洲外江上⽚⽚⽩帆船在轻轻地飘动。

桃花⽔汛期鳜鱼长得肥胖。

⾃有遮护全⾝的青⽵壳⽃笠,与⽃笠相伴的还有绿蓑⾐。

斜风夹杂着细⾬,过着乐⽽忘归的渔翁⽣活。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为词牌名,⼜名《浣溪纱》、《⼩庭花》等。

双调四⼗⼆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所常⽤。

西塞⼭:⼜名道⼠矶,今湖北省黄⽯市辖区之⼭名。

散花州:鄂东长江⼀带有三个散花洲,⼀在黄梅县江中,早已塌没。

⼀在浠⽔县江滨,今成⼀村。

⼀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岛,当地⼈称之为“吴王散花滩”。

该词中所写散花洲系与西塞⼭相对的浠⽔县管辖的散花洲。

鳜(guì)鱼:⼜名“桂鱼”,长江中游黄州、黄⽯⼀带特产。

庇:遮盖。

箬(ruò)笠:⽤⽵篾做的⽃笠。

蓑(suō)⾐:草或棕作的⾬⾐。

【赏析】 上⽚写黄州、黄⽯⼀带⼭光⽔⾊和⽥园风味。

三幅画⾯组缀成⾊彩斑斓的乡村长卷。

“西塞⼭”配上“⽩鹭飞”,“桃花流⽔”配上“鳜鱼肥”,“散花洲”配上“⽚帆微”。

这就是从船⾏的⾓度⾃右⾄左依次排列为⼭—⽔—洲的画卷。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青、蓝、绿配上⽩、⽩、⽩,即青⼭、蓝⽔、绿洲配上⽩鹭、⽩鱼、⽩帆,构成⼀种素雅恬淡的⽥园⽣活图,这是长江中游黄州、黄⽯⼀带特有的⽥园春光。

下⽚写效法张志和,追求“扁⾈草履,放浪⼭⽔间,与渔樵杂处”(《答李端叔书》)的超然⾃由的隐⼠⽣活。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原文译文赏析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原文译文赏析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原文|译文|赏析《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这组词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在题材上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具有开拓性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原文宋代:苏轼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喜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译文及注释译文阳光照入潭水中形成深红色,暖暖的潭水中能见鱼儿游,潭四周树木浓密可藏乌鸦,儿童和老人喜悦地聚观谢雨盛会。

常到潭边饮水的麋鹿突然逢人惊恐地逃避,猿猱听到鼓声不用呼叫而自来。

这样的盛况回家应告诉未能目睹的采桑姑。

注释乌:乌鸦。

黄童:黄发儿童;白叟:白发老人;睢盱(suī xū):喜悦高兴的样子。

麋鹿:鹿类的一种。

猿猱(náo):猿类的一种。

《浣溪沙·照日深红暖见鱼》赏析这首诗写谢雨路上所见之景:丽日、碧溪、游鱼、树木、黄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电影镜头,连续将客观景物一个个展现在读者面前。

“照日深红暖见鱼”,深红温暖的夕阳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红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鱼儿欢快游玩,清晰可见,染红了的潭水、欢快游动的鱼儿都是春旱过后、大雨降后的情景,词人虽未点出春旱之时的情景,但读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干枯、鱼儿无处寻觅,这样的前后对比之中、温馨的画面之中隐含了词人欣喜的心态。

“连溪绿暗晚藏乌”,沿着石潭向四处望去,看见成阴的绿树接连一片,而深藏其中的乌鹊发出鸣噪的声响,动静结合,更显幽静。

“黄童白叟聚睢盱”,以黄童、白叟代称所有聚集的人群,词人看到他们都呈现出喜悦兴奋的神态。

上片中红、绿、黄、白等色彩和谐搭配,动景、静景巧妙结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运笔灵动、构思精巧。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词作品。

这组词是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求雨后到石潭谢雨的路途中所作,主要写作者途中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用形象生动的笔触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的情绪,为农民的喜悦而欣慰,对农民的痛苦寄以同情。

这首词文风朴实,格调清新,不取艳辞,不采僻典,在语言上也清丽自然,洗尽华靡见真淳。

以诗的句法入词,是其主要艺术特色。

这组词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为农村词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文风。

它将农村题材带入北宋词坛,给词坛带来了朴素清新的乡土气息,对词的题材,有开拓意义。

作品原文:浣溪沙苏轼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作品注释:⑴浣溪沙:词牌名。

⑵徐门:即徐州。

谢雨:雨后谢神。

⑶簌(sù)簌:花落的声音,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

⑷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

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⑸牛衣:蓑衣之类。

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汉书·王章传》“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

宋程大昌《演繁露》卷二《牛衣》条:“案《食货志》,董仲舒曰:‘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然则牛衣者,编草使暖,以被牛体,盖蓑衣之类也。

”此处指卖瓜者衣着粗劣。

或谓本作“半依”,如曾季貍《艇斋诗话》:“予尝见东坡墨迹作‘半依’,乃知‘牛’字误也。

”⑹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

漫,随意,一作“谩”。

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

苏轼《偶至野人汪氏之居》:“酒渴思茶漫扣门”,与此两句意同。

皮日休《闲夜酒醒》:“酒渴漫思茶”,盖即此语所本。

⑺野人:农夫。

作品译文:簌簌枣花飘落在行人的衣巾上,家家户户传出轧轧的缫车声。

《浣溪沙》苏轼注释

《浣溪沙》苏轼注释

《浣溪沙》苏轼注释
《浣溪沙》苏轼注释:
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浣纱溪”“小庭花”等。

⑵徐公君猷:徐君猷,名大受,东海人,当时任黄州知州。

见过:来访。

⑶覆块:谓麦苗覆盖田垄。

块,土块。

⑷临皋:临皋亭,在黄冈南长江边,苏轼被贬黄州时曾居住在此。

烟景:云烟缭绕的景色。

⑸雪床:指霰粒。

⑹轣(lì)辘:车轮转动之声。

⑺扶头:一种酒,因易醉得名。

⑻圃:菜园。

翠羽:形容菜叶的鲜嫩。

⑼须:花蕊。

⑽“雪里”句:用苏武典故,不取守节不屈之意,意在比喻黄州生活的贫穷。

例姓苏,照例姓苏。

⑾为回车:为我调转车行的方向,指专程登门。

⑿飞:传送。

鹗表:代指荐表。

鹗,大雕。

⒀“报恩”句:用隋侯之珠典故,反其意而用之,意谓自己不须用世俗的方式感谢徐君猷。

⒁苏:草。

⒂渚:小洲。

一时:片刻间。

⒃“湿薪”句: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谓“楚国食贵于玉,薪贵于桂”。

后以“米珠薪桂”表示物价昂贵,生活艰难。

⒄捻髭须:搓胡须,表示苦吟。

⒅苏:苏醒。

⒆翠袖:绿色的衣袖,这里代指舞女。

柳絮:柳树吐的花,这里代指雪。

⒇樽:酒杯。

镊:捋。

霜须:白须。

《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

《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

《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字词解释:簌(sù)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

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

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牛衣:蓑衣之类。

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

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

漫,随意,一作“谩”。

因为十分渴,想随便喝点茶,所以不管哪个人家,都想去敲门试问。

野人:农夫。

作品翻译:衣巾在风中簌簌作响,枣花随风飘落。

村南村北响起纺车缫丝的声音。

穿着麻布衣裳的农人坐在老柳树下叫卖黄瓜。

我酒意上心头,一路上都昏昏欲睡。

艳阳高照,又使人口渴难忍。

敲敲一家农人的院门,看他可否给一碗浓茶解渴。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今属江苏)任太守时所作。

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题为“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皆写初夏农村景色,此为其中第四首。

作品赏析:此词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

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簌簌衣巾落枣花”从枣花落到衣巾上的声音开端,反映了一位关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对雨后农村新景象的喜悦之情。

作者在“谢雨道上”,经过长途跋涉,加之酒意未消,日高人困,不免有些倦意。

突然,“簌簌”之声传来耳际,并好像有什么东西打在身上和头巾上。

这时,他才意识到:这是枣花落在身上。

枣花落在衣巾上的声音是轻微的,但在作者的耳里却是那么真切。

宋词: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译文赏析

宋词: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原文译文赏析《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代: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细雨斜风天气微寒。

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

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

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刘倩叔:名士彦,泗州人,生平不详。

南山:在泗州东南,景色清旷,宋米芾称为淮北第一山。

媚:美好。

此处是使动用法。

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

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

漫漫:水势浩大。

“雪沫”句:谓午间喝茶。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午盏:午茶。

蓼(liǎo)茸:蓼菜嫩芽。

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

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

”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细雨斜风天气微寒。

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

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

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辉。

俨然成了一幅淡远的风景图画了。

一个“媚”字,尤能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

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

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豪气的表现,精神境界的高人之处。

《浣溪沙》全文赏析 苏轼(13篇)

《浣溪沙》全文赏析 苏轼(13篇)

《浣溪沙》全文赏析苏轼(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浣溪沙》全文赏析苏轼(13篇)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端午,是时,东坡被惠州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在端午节这个团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送给她。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诗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诗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译文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注释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布谷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鉴赏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不安的诗句,但当生活安顿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心,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

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

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恶浊,没有市朝的尘嚣。

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

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

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

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

《浣溪沙》苏轼表达的情感

《浣溪沙》苏轼表达的情感

《浣溪沙》苏轼表达的情感
《浣溪沙》是苏轼的一首爱情词,表达的是他深深爱着的女子,但由于种种原因,二人无法在一起,他不禁感到十分痛苦和无奈。

在词中,苏轼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他复杂的情感。

他感叹缘分的无奈:“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他批判了社会传统的束缚:“乱了红罗小袖,却羞涩脸如酥。


同时,苏轼对于爱情的执着和坚定也得到了体现。

他明确地表示了自己对少女的爱:“一点斜阳,紫陌红尘,人情味千条。

”他的爱情之深,让人感受到他的眷恋与无奈。

总的来说,苏轼在《浣溪沙》中表达了强烈的爱情情感,同时也关注了社会传统所带来的束缚和矛盾。

这首词展示了苏轼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情感洞察力。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苏轼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

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

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作品原文:浣溪沙⑴苏轼游蕲水⑵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⑶,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⑷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⑸?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⑹唱黄鸡⑺。

作品注释:⑴浣溪沙:词牌名。

⑵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清泉寺:寺名,在蕲水县城外。

⑶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⑷潇潇: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⑸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⑹白发:老年。

⑺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作品译文: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

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蕲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

《东坡志林》卷一云:“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

”这里所指的歌,就是这首词。

作品鉴赏: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

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

《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细雨斜风作晓寒)注释

《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细雨斜风作晓寒)注释

《浣溪沙》苏轼词作鉴赏(细雨斜风作晓寒)注释【作品介绍】《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朝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健胜进取的精神。

【原文】浣溪沙⑴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⑵游南山⑶。

细雨斜风⑷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⑸。

入淮清洛⑹渐漫漫⑺。

雪沫乳花浮午盏⑻,蓼茸⑼蒿笋试春盘⑽。

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⑴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⑵刘倩叔:名士彦,泗州人,生平不详。

⑶南山:在泗州东南,景色清旷,宋米芾称为淮北第一山。

⑷细雨斜风:唐韦庄《题貂黄岭军官》:“斜风细雨江亭上,尽日凭栏忆楚乡。

”⑸媚:美好。

此处是使动用法。

滩:十里滩,在南山附近。

⑹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

⑺慢慢:水势浩大。

⑻“雪沫”句:谓午间喝茶。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宋人以讲茶泡制成白色为贵,所谓“茶与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宋赵德麟《侯鲭录》卷四记司马光语)。

唐曹邺《故人寄茶》:“碧波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东坡《西江月》:“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

”午盏:午茶。

⑼蓼(liǎo)茸:蓼菜嫩芽。

⑽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白话译文】细雨斜风天气微寒。

淡淡的烟雾,滩边稀疏的柳树似乎在向刚放晴后的沙滩献媚。

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

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

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创作背景】这首纪游词,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

【赏析】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这首词: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 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赏析:作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产生了奇 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 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 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而是应保持一种年 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 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 。作者尾句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 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 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情, 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情昂扬向上,富有 哲理。
4、下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 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 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 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 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 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 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 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 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苏 轼
浣 溪 沙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世人称“苏东 坡”。眉州人,北宋著名文 学家、书画家、诗人,“唐 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 人代表。其诗、词、赋、散 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 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 罕见的全才。作品有《东坡 七集》《东坡乐府》等。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 (1082)春,当时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 团练副使。他在城东一个叫 “东坡”的地方垦荒耕种, 自号“东坡居士”,物质生 活也比较艰苦。虽然这次遭 贬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 一个重大的打击,但他对人 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没 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关 于 词 的 知 识
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 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叫上下片。 (也有单支的小令和三四片的长调。) 2、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因 为词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人们为 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 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3、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 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 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
兰芽浸溪 沙路无泥
上阕 写景 浣 溪 沙 下阕
抒情
环境幽雅
暮雨萧萧 子规轻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老当益壮
自强不息。
课堂练习
1. 词的上阕写景,依次描绘出了哪四个画面? 兰芽浸溪,松间沙路,子规轻啼 2. “暮雨”和“子规”烘托了怎样的心情? 身为贬官,面对暮雨萧萧,子规哀啼,不 禁心生悲凉。 3.下阕抒情,苏轼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了 怎样的道理? 只要保持一种年轻的积极、乐观的心态, 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
上阕重点写了眼前的景物,有哪些?从哪几个 角度描绘了几幅画面?按照什么顺序?能否根 据景物推断出诗人所写的是哪个季节?环境是 静寂还是喧闹的?
1、 兰芽沙路Fra bibliotek暮雨子规
2、视觉、听觉三幅:兰芽浸溪、松间沙 路 、子规啼鸣
3、从低到高顺序
4、时间是早春或三月。兰芽短和子规啼
5、静寂。以动衬静
• 上阕写了什么样的风光和环境? 有什么效果?
这首诗是不服老的宣言, 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 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 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 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 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 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 时间努力学习,同学们,你们 说对吗?”
上阕写景,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 的风光和环境:作者选取几种富 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 、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 ,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 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 什么?
下阕用了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 式。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积 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老当益壮、 自强不息的精神。
唐代诗人白居易《醉 歌》中有“听唱黄鸡与 白日”句,意思是说, 黄鸡催晓,白日西落, 时光流逝,人生易老。 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 白发唱黄鸡”,反用其 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 自伤衰老之叹。
词的大意是:
山下碧绿的兰草芽尖,浅浅地浸入潺 潺流淌的澄澈小溪中,涛涛松林间蜿蜒着 一条黄澄澄的沙石小路,遇雨没有一点烂 泥。暮色苍茫,细雨霏霏,这里传来杜鹃 鸟一声声凄厉的哀鸣。 谁说人老了,不可能重又青春年少?门 前兰溪流淌的河水还能从东向西倒流呢, 因此就根本用不着为自己的白发苍颜而叹 气、伤感,说什岁月无情,时光不再,仅 听听黄鸡的叫鸣声就可以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