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
初中语文7~9年级常用【修辞手法】详解+练习(含答案),基础分必须拿到手☞一上|☞二上|☞三上|☞四上|☞五上|☞六上☞一下|☞二下|☞三下|☞四下|☞五下|☞六下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高文章的表达效果,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活泼生动。
在阅读和写作中,也都会涉及到对修辞的赏析或应用。
修辞手法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基础知识之一。
01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将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
常是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为人所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令人生疏的事物。
2.三个要素(1)本体: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3.常见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等。
4.典型例句(1)云彩好似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
(2)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02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2.表达效果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感到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典型例句(1)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03排比1.定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2.表达效果(1)用排比来说理,可起到条理分明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运用特定的语言手段,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初中语文教材中经常出现各种修辞手法,今天我们就来归纳一下初中语文课程中常见的修辞手法知识点。
1. 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明确的对比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句子结构。
通过比喻,我们可以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他是一只奔跑的猎豹",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速度非常快。
2. 拟人拟人是指用人的动作、情感等特点来描写非人的事物,给非人事物以人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通过拟人,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事物的情感。
比如,"夜幕低垂,大地沉默了",用来形容夜晚的黑暗和宁静。
3. 夸张夸张是指为了突出某种感觉或者效果,故意把事物的特征或情况形容得异常强烈或者离奇。
通过夸张,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并且引起读者的注意。
比如,"他的胃口大得能吃下一头牛",用来形容一个人的食量极大。
4. 反问反问是指作者在陈述某种观点的时候,故意问出一个结果明显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通过反问,可以增加语言的亲和力和说服力。
比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吗?",通过这样的反问,可以使读者深思自己是否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
5. 排比排比是指在句子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词语来表达连续的意思,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通过排比,可以使句子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且加强表达的力度。
比如,"他是勇敢的、聪明的、善良的,是一个完美的人"。
6. 比照比照是指通过比较来表达某种观点或者意境。
通过比照,可以更好地形容事物和情感,并且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月亮如闪亮的银盘,高悬在夜空中",通过将月亮比喻为银盘,形容了月亮的亮度和夜晚的美丽。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合理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的总结修辞手法(1)比喻:比喻的构成(此构成为大众有特殊的):本体+喻体+比喻词。
值得注意的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具备一定的相似点。
运用比喻的好处: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具有很大作用。
它不但可以使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而且可以节省笔墨,使语言精练明快。
通常比喻分为3种:明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
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比喻句称之为明喻。
例:太阳像个大火球。
太阳:本体;像:比喻词;大火球:喻体。
两者的相似点:热。
暗喻:构成:本体+比喻词+喻体。
不明显看出来。
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景色:本体;简直:比喻词;山水画:喻体。
两者相似点:绿,都是景色。
借喻:只有喻体。
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必须注意:一、用来做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你说话的对象所熟悉的。
二、与被比喻的事物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事物,不能用来做比。
三、比喻必须爱憎分明,富有感情色彩。
(2)拟人,是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得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
拟人是把一些动植物和无生物给它一个人格化,使说话或作文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更鲜明。
例如:(5)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朱自清:《春》(6)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杨朔:《荔枝蜜》实例证明,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说话作文,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死板的事物活跃起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抒发思想感情。
如果运用得恰当,无疑是会增强表现效果的。
但是,也应注意几点;(一)同样的一个事物,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同,可能有几种拟人。
(二)拟人一般都是根据事物的本体的特征给以人格化的。
(3) 夸张,是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夸张除了能夸张说话人的语言气氛外,还能启发对方的想象力,从而突出要说的意思。
初中语文考点: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务必识记】知识点一、初中生应掌握的常见修辞手法(八种)(《大全》第122页-125页)知识点二、初中生应了解的修辞手法(《大全》第125页-126页)1.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2.把握常见修辞手法答题公式,分析其表达效果。
(1)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2)拟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把什么人格化了。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情。
(3)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
语调铿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
(4)设问:概括该修辞手法表现(引出)的内容+引起思考和注意,兴趣(格式:设问手法引出/强调______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激发读者思考。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举例知识点整理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的一种艺术技巧,能够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各种修辞手法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技巧的关键。
本文将从字、词、句和篇章四个层面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一、字的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事物的特征来形容另一个事物,增强描写的效果。
例子:她的笑容好像春风拂面,温暖而迷人。
2. 拟人:赋予非人或抽象事物以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形象生动。
例子:光芒在夜幕下若有若无地面露出微笑。
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突出特点,增强感染力。
例子:她饭量极大,一顿饭能吃掉一头牛。
4. 排比: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类似的词、短语或句子,加强修辞效果。
例子:他要求我们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地学习。
二、词的修辞手法1. 褒义反义词:通过使用具有褒义或反义的词语,对事物进行评价或对比。
例子:在她简陋的房间里,却有一种优雅的气息。
2. 借代: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达到简练明了的效果。
例子:他是一头“狼”,嗜血而冷酷。
3. 倍数修饰:用“倍”、“百”、“千”等词修饰表示数量,强调程度。
例子:孩子们欢声笑语,瞬间让这个小屋充满了百倍的幸福。
三、句的修辞手法1.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陈述或命令,增加表达的冲击力。
例子:你说说,谁能不心动呢?2. 省略:在表达中省去某些内容,使语句简练、生动。
例子:他步履轻盈,告别了繁华。
3. 排比句:通过用语和结构的排比,使句子更有节奏感和冲击力。
例子:时光飞快,日月如梭,转眼已到了放假的时候。
四、篇章修辞手法1.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对立的事物,突出其中的差异,增加文章的张力。
例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烘托出了河山壮丽的景色。
2. 推理:通过列举事实和推理逻辑,引导读者得出某种结论。
例子:这首诗语言精炼,情感深沉,因此可以推断作者是一个有才华且情感丰富的诗人。
初中语文考点之修辞手法分析
初中语文考点之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也称之为修辞方法,是初中语文考察的重难点。
修辞手法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
我们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对偶、引用、双关。
一、比喻1、比喻是通过表达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述另一种事物的方法。
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构成。
2、通常比喻分成三类:明喻、暗喻、借喻(1)明喻:本体+比喻词+喻体。
例如: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妹妹的脸蛋像个红苹果...。
其中,“月亮、脸蛋”是本体,“像”是比喻词,“小船、红苹果”是喻体。
这类比喻词包括“像、似、宛如、仿佛、犹如、像......一样”等等。
(2)暗喻(隐喻):本体+比喻词+喻体。
只是比喻词换成“是、变成、构成”等隐晦性词语。
例如: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其中,“广场、她”是本体,“成、是”是比喻词,“海洋、夜明珠”是喻体。
(3)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比喻词统统省略。
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厚障壁”是喻体,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
他摇曳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
“蓬草”是喻体,用来形容凌乱的头发。
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但又具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才可以,否则就不是比喻句。
二、拟人把不是人的事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情感和生命,使语言更加生动活泼。
例如: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笑弯了腰、脸红”更加形象生动。
三、夸张针对事物的某些方面特意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从而达成突出食物特征的效果。
1、夸大:这辆车开起来就像飞机一样快。
(夸大车速)我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夸大蹦起的高度)2、缩小:班里静的,连针掉都能听见。
(强调教室静)我住的房间只有巴掌大。
(强调房间小)四、排比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修辞手法是语言运用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它可以增加语言的表现力,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修辞手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形象地表达某种含义。
比喻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表现力,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1. "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使用了比喻手法来形容眼睛的明亮程度。
2. "他是一只脱颖而出的孔雀",利用比喻来表达一个人特别突出或出类拔萃。
二、夸张夸张是一种为了强调效果而将事物描述得过分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1. "他高兴得像获得了全世界的宝藏",通过夸张手法来强调一个人的极度高兴。
2. "她哭得像个泪如雨下的小河",通过夸张描述来表达一个人的悲痛之情。
三、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作者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命力,增加情感共鸣。
例如:1. "风儿呼啸着在树林中奔跑",通过拟人手法,将风与奔跑联系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风的力量。
2. "花儿低声细语,跳跃着迎接春天的到来",通过拟人手法,让花朵具备了说话、跳跃的行为,增添了春天的喜悦氛围。
四、比较比较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其中的差异或相似之处的修辞手法。
比较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事物的特点。
例如:1. "他如一只孔雀般自信,像一只猎豹般迅速",通过比较手法来形容一个人自信和行动敏捷。
2. "她的笑声如清泉般悦耳,如夏日午后的蝉鸣般动听",通过比较来描绘一个人的笑声的美妙和动听。
五、排比排比是将同类词、短语、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并列的修辞手法。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而修辞手法则是语言中的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初中语文学习中,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还能够提升我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对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以便初中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不同却具有相似特点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法。
比喻手法常见于文学作品中,并且可以通过对比喻物的描写来深化人物形象、加强情感表达等。
比如说,“他像一只孤狼般狂奔”,这句话通过将他与孤狼进行比较,形象地表达了他的独立和勇敢。
二、拟人手法拟人是指赋予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以人的属性或行为的手法。
通过拟人手法,作者可以使作品更具生动感,增强读者对事物的感受力。
比如说,“花儿在微风中轻轻地笑”,这句话中的“花儿笑”就是一种拟人表达,使得花朵具有了人类的情感。
三、夸张手法夸张是指对事实或形象进行程度上的放大或缩小,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产生特殊的效果。
夸张手法常见于幽默作品或夸张修辞中,可以使作品更加有趣。
比如说,“他长得高得能摸到天空”,通过夸张的方式来形容他的身高高大,这样的描述就更加生动有趣。
四、对比手法对比是指通过将两个或更多的事物进行对照,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共同点。
对比手法常用于强调某一特点或思想,使作品更加深入。
比如说,“黑夜过后是黎明”的对比,通过对黑夜和黎明的对立来传递希望与光明的主题。
五、排比手法排比是指将意义相近或意义对立的词语或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排比手法常用于修辞和写作中,可以使文章更加流畅和有力。
比如说,“既是读书人,又是活动家;既是英雄,又是普通人”,通过排比将不同的身份和特点进行并列,以表达多重层次的含义。
六、反问手法反问是指作者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抒发情感,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对方作出回答。
反问手法常用于修辞和辩论中,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力。
语文阅读8大修辞手法总结
初中8 大修辞手法1.比喻即用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构成。
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喻体指用来打比方的事物,比喻词即联系本体、喻体二者的词语,如“像”“好像”“似”“如”“仿佛”等。
【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例】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2.比拟即把物当作人写、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写的修辞手法,比拟一般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例】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例】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
【例】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3.排比即将三句或三句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例】生活是一团麻,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4.夸张即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故意言过其实,对事物的形象、特征等刻意作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例】他吼一嗓子,十里外都能听见。
【例】他胃口不好,仿佛吃粒绿豆就能饱。
【例】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是桃儿、杏儿、梨儿。
5.反复即根据表达需要,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修辞手法。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例】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例】谁知那只白蝴蝶缓缓地、缓缓地在树叶上蠕动呢!6.对偶即将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密切相连的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来表达相关或相对的意义的修辞手法。
【例】名扬四海声震八方【例】惜花春起早爱月夜眠迟【例】缕缕轻烟芳草渡丝丝微雨杏花村7.反问即用疑问的句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修辞手法,只问不答。
肯定句用反问的语气叙述出来,表达的是否定的内容;否定句用反问的语气叙述出来,表达的则是肯定的内容。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中的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修辞手法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技巧,可以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修辞手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以便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总结:1.比喻: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通过共同点来体现出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加读者的理解和感受。
例: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清澈而明亮。
2.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具有生气和活力。
例:花儿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一个害羞的姑娘。
3.借代:通过借用其他事物来增强表达的力度和形象。
借代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夜色如墨,星星点点,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例:一轮红日缓缓升起,给人一种新的希望和力量。
5.对比: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性。
对比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和有趣,增加表达的层次和变化。
例:他如初春阳光,温暖而明媚;她如秋天雨露,清冷而坚定。
6.排比: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和结构,使文章更加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排比可以增加表达的力度和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例:天空的云朵在风中飘荡,白绵绵的,轻轻的,在高空中自由飞翔。
7.对偶:通过在同一句子中使用成对的词语或短语,形成对称的结构。
对偶可以增加表达的幽默感和美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吸引人。
例:他说:当时的我义无返顾,此刻的我并不悔悟。
8.设问: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文章的引人入胜和氛围感。
设问可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加关注和思考。
例:你知道那天的风为什么如此温柔吗,请你感受那微风的柔情蜜意。
9.夸张:夸张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形象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夸张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例:他的笑声如雷霆万钧,犹如炸雷一般响亮。
例:他的坚持和毅力,如同岳飞临安的忠诚和勇敢。
以上是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希望对大家在语文学习和写作中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读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解读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中考语文 修辞 常用八种修辞手法
三、夸张 (1)概念:夸张是运用远远超过客观事实的说法,故意对人或事物做扩 大或缩小的描写。 (2)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 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②缩小夸张。 例如: 芝麻粒儿大的事, 不必放在心上。 (“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 ③超前夸张。 例如: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3)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 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反复 (1)概念:反复是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某种结构。 (2)作用: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 (3)举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 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 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七、设问 (1)概念: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2)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3)作用:用于提醒读者注意,引导思考,并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
②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 例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 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作用: 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 鲜明;是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3)反问的形式: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 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 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4)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
初中现代文阅读理解之修辞手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节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用于各种文章或应用文,在语言写作时表达方法的集合。
一、比喻比喻,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
通常比较完整的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喻事物),喻词(表明比喻关系的词)和喻体(比喻事物)。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1)比喻的分类1.明喻本体+明显性喻词+喻体,三者缺一不可;喻词必须是“像”“如”“似”“犹”“若”“如同”“好比”“仿佛”等明显性的喻词。
【例句】①残月(本体)像(喻词)一片薄冰(喻体),飘在沁凉的夜色里。
・・—・・2.暗喻本体+暗示性喻词+喻体,暗喻有时可以不使用喻词;暗示性喻词大多是“是”“做”“成”“为”“等于”“当做”等,暗示性比较突出。
【例句】①汗水在他那络腮胡根上聚成了一粒粒晶亮的露珠。
(有暗示性喻词)②胡宗南这个志大才疏的饭桶,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舍不得,结果把一切都丢得精光。
(无)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
【例句】晚妆新,高绾起乌云。
(把乌黑的发髻比作乌云)(2)比喻的作用4个作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褒贬分明地表达感情;含蓄深刻,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答题规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再写上比喻的作用。
、比拟比拟是故意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把此物当做彼物来描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比拟的分类1.拟人故意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情感和性格。
例:货轮放慢速度在河上滑行。
马达犹犹豫豫地喘息着。
2.拟物故意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例句】①尤其是县政府豢养的警察、警备队、差役这般恶狗,他们怕下乡,下乡也不敢再敲诈。
(把人当做物来写)②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吼”“咆哮”是猛兽震怒时发出的叫声)(2)比拟的作用3个作用:使叙述形象生动;使感情褒贬分明;使气氛更加浓郁。
答题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初中语文8个常考【修辞手法】讲解
初中语文8个常考【修辞手法】讲解修辞手法讲解8个手法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归纳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归纳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为作品增添趣味和艺术性,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修辞手法,下面我将对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归纳和解析。
1. 比喻:把一个事物和另一个具备某种特点或特征的事物进行类比。
通过比喻,可以使文学作品形象、生动。
比如:月亮像一只银盘悬挂在天空中。
2. 拟人: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
通过拟人,可以使作品更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比如:小草欢快地向我招手。
3. 夸张:对客观事物进行夸大描述,以达到强调或引起读者注意的效果。
比如:这个菜又大又圆,能装满一桌子。
4. 暗喻:通过隐晦、间接的方式表达某种含义,增加作品的深度和想象力。
比如:他是校园里的一颗明星,每天都有一群追随者。
5. 反问:提出问题,实际上无需回答,用于强调语气或引发读者思考。
比如:你以为这里是你家吗?6. 排比:通过重复使用同一结构、形式的词语或句子,使句子更加有韵律感,突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比如:我爱你,在日光下的阳台上,我爱你,在硕大的书架前,我爱你,在温暖的阳光下。
7. 过渡修辞:通过加入一个或多个连词或介词,使句子或段落之间进行衔接、转变。
比如:前一句提到炎热的夏天,后一句使用“而”来引导,说到凉爽的秋天。
8. 比较:通过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不同特点。
比如:父母的爱如同大海一样无边无际,而朋友的爱则如同清泉一般甘甜。
9. 对仗:句子中的词语在结构、形态上相对应,形成一种平衡切换。
比如:春雨洗涤大地,春花点缀园林。
10. 借代:用一种事物代替另一种事物,以便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或引发读者的聪明才智。
比如:你是我的阳光,照亮了我的人生。
11. 象征:用一个具体事物来代表或象征一种更深层次的含义。
比如:白色鸽子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象征着和平与宽容。
12. 借景抒情:通过描述美丽的自然景色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心情。
比如:明媚的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缝隙,洒在大地上,恰似漫天金色的花瓣。
初中语文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类型归纳
初中语文九种常见修辞手法初中语文九种常见修辞手法一、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明、深刻的印象。
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组成。
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一)比喻的种类(一)比喻的种类(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
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有的像奔马,有的像狮子。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代乙。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二)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二)运用比喻应注意的问题(1)、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是两个具有相似点的不同类别的事物,而且喻体必须常见、易懂,能使人清楚地了解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喻和被比喻的关系。
、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2)、比喻要贴切,紧紧抓住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
、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比喻要有感情色彩,应当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比喻运用不恰当常常表现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没有相似点,或者喻体表达的思想感情不恰当,在运用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
初中语文8种修辞手法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反复
为了抒发强烈的情感,有意地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或句群
连续反复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① 说理文、记பைடு நூலகம்文:强调论点、分清条理
② 文艺作品:表现强烈真挚的情感,强调主旨思想,增强韵律美
间隔反复
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缩小夸张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她的腰身纤细地一粒奎宁丸吞到肚子里就像怀孕。
超前夸张
他还没有端起酒杯,就醉了。
我看着满桌的荤腥,就饱了。
对偶
数字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相对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关、相反或相连的意思
正对: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称、相补的对偶形式。
蒋介石十分高兴,下令速押南京,他准备在这位救过他命的黄埔军校一期学生的身上,做一篇绝妙的反共文章
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丰沛,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鲜明
反话正说
你真的是太聪明了!
引用
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方式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境也。
反问
为了增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文中有答案)
有问无答
(肯定表否定 or否定表肯定)
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有呢?
① 增强语气,有助于表达鲜明强烈的感情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初中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课标与教材对修辞手法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2.在阅读过程中能判断常用修辞方法的种类并理解其表达作用;3.在交流和写作实践中能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
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修辞手法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转喻:转喻不是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而是用与之相关的东西来代替。
作用:能突出形象,使形象具体生动。
夸张:夸张是指为了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的有意扩大或缩小。
功能:烘托气氛,增强联想,启迪人心。
能唤起丰富的想象力,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点,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排比: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的组合。
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思路(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讲解
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用排比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
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远处传来少女银铃般的声音。
生动形象的表现的少女的声音
2.拟人
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将风写活了,使风与文章变得栩栩如生
3.夸张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4.排比
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更加形象的表现了心灵给作者的感觉
5.变向
对不起啦!找不到,也听不懂。
6.反问
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类养活栽种的吗?更加强调掉了文章的中心意义
7.引用
在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是文章更有说服力。
生则天下歌,死则天下哭。
看起来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便于记诵
9.顶真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文章读起来更铿锵有力,易记
10.借代
天上的银盘皎洁明亮。
使文章更有想象空间
11.对比
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
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
凸现出人类是具有智慧的生灵,却不如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