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生物]生态系统复习课件 课件 主要用于生态系统复习用讲学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生物复习: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ppt课件

中考生物复习: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ppt课件
有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考点二 群 落
4.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简称群落。 (1)一个区域内有一个群落。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群落中,植物起 主导作用,动物、微生物随着植物的分布而分布。 (2)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植被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 群落。 (3)群落由多个种群组成。有大有小,群落和种群的大小由区域性和人们观察与研究的 需要而定。
14.(8 分)(2010·台州)人类的过度捕捞使鳕鱼资源从 20 世纪 60 年代便开始逐渐减少, 其生存面临巨大威胁。下图为影响大西洋鳕鱼捕获量的因素及其结果的预测图,由图中信息 可知:总体上看,在相同渔捞强度下,鳕鱼种群的相对数量与鱼网网眼大小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鳕鱼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应保持渔捞强度为________%最合 适。
11.生态平衡的破坏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当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被破坏。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泥石流等)和人为因素(如 对森林的过量采伐,对草原的过度放牧等),同时人为因素可以强化自然因素。
考 点 六 人类与生态环境
12.人口问题: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后果。 13.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保护与自然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4)鸟类的主要飞行器官是__________,所以其上的羽毛被油污覆盖后,就无法飞行。 (5)墨西哥湾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将危及数百个物种的生存。由此可见,保护________ 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6)如果没有迅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消除污染物,可能导致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受到严 重破坏,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PT优秀课件3

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PT优秀课件3

293 12.5
2.1 29.3
微量 5.0

固 定
单位(焦/厘米2 ·年)
分解者 14.6
【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PT教学 课件3
未利用 327.3
【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PT教学 课件3
假设 你像 鲁滨逊 那样流落在荒岛上,只有
15Kg玉米和一只母鸡可以食用,那么使自己维 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的办法是:

4.继承着法国高级女装的传统,始终 保持高 级华丽 的设计 路线, 迎合上 流社会 成熟女 性的审 美品味 ,象征 着法国 时装文 化的最 高精神 。

5.多年过去了,这个名字依然引领着 世界的 流行时 尚。然 而在这 些辉煌 的业绩 后面, 我们所 看到的 是一个 活生生 的,他 充满着 深情, 极为害 羞,又 极为幽 默,他 便是永 远的。

6.迪奥的设计,注重的是服装的女性 造型线 条而并 非色彩 。他的 时装具 有鲜明 的风格 :裙长 不再曳 地,强 调女性 隆胸丰 臀、腰 肢纤细 、肩形 柔美的 曲线, 打破了 战后女 装保守 古板的 线条。 这种风 格轰动 了巴黎 乃至整 个西方 世界, 给人留 下深刻 的印象 。

7.服装与其他名牌做法不同,它从不 将任何 “”或 “”等 明显的 标志放 在衣服 上,而 衣标上 的字样 ,则是 其唯一 的辨识 方法。
想 一 想
生 态 系 统 能 量 流 经 流 动 示 意 图
【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PT教学 课件3
能 量 流 经 第 二 营 养 级 示 意 图
粪便
分 解 者 利 用
呼 吸 作 用 散失

遗体 残骸
初级消费者 摄入

最新中考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复习课 优质课件

最新中考一轮复习 生态系统复习课 优质课件
同学们来自再思考一下:最少需要消耗草多少克呢?
解题思路:草乘以20%(等于蝗虫体重)再乘以20%等于青蛙 体重增加10克。
250克
考点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 有益的部分。例如:农田除草、灭虫
(2)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例如:秸秆做饲料喂牲畜,让牲畜的粪便进入沼 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做燃料;桑基鱼塘等
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 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考点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不能逆向流动或循环流动,图中看出能量 流动是单方向的不可逆的;
考点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生物所处 的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个体的数量就越少。
考点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一块农田中,蝗虫吃植物,青蛙吃蝗虫,蛇吃青蛙,这种营养关系形成的食物链 是(B ) A.蛇→青蛙→蝗虫→植物 B.植物→蝗虫→青蛙→蛇 C.植物←蝗虫←青蛙←蛇 D.阳光→植物→蝗虫→青蛙→蛇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链书写原则:
①起点是生产者;②箭头方向是由
考点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
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考点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考点三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来源(输入): ①生产者体内能量来源:太阳能。 ②第二三营养级体内的能量来源:前一营养级。
(2)去向(传递和散失): ①一是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一是通过分解者分解作用; ③一是通过食物链流入下一营养级。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一个生态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pt课件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pt课件

谢谢
初中生物:《生态系统》 (ppt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定义
02
食物链和食物网
03
生态系统的组成:
04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 能力
定义
定义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①生产者: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可以制造有机物,
01
供自身和其他生物的生存,如绿色植物。
食物链的书写
食物链表示了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书写食物链时,注意从生产者开始,箭 头指向捕食者,到某种没有被其他生物吃掉的生物为止,就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变化着,但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 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其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 系统就会破坏。 (3)稳定的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误区警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自身的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 坏。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主要决定于其结构的复杂性和生物的多少,若生物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就越稳定, 反之,易遭到破坏。
在右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②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侧编辑区输入内容
③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如腐生的细
03
菌和真菌。
(2)非生物部分:如阳光、水、空气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
概念
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复杂的营养关系。

【新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PT精美课件1

【新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PT精美课件1
提高产蛋率。
【新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 PT精美 课件1
【新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 PT精美 课件1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例3 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
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 其结群或远离农田。
例4 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
有害动物种群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 物的破坏。
【新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 PT精美 课件1
行为信息
[案例3 ]
在繁殖季节,公鸡 “抖抖大红冠
子花外衣”来引诱母鸡交配 。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_同__种_或异___种_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 信息,即生物的_行__为___特__征__可体现为行为信息。
【新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 PT精美 课件1
【新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 PT精美 课件1
资料分析
资料3
许多动物都能在 特定时期释放用 于吸引异性的信 息素,用来传递 性信号。
作用:通过信息传递,植物能开花,雌雄个体能相互识
别、交配 。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
【新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 PT精美 课件1
【新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 PT精美 课件1
9.蓟的刺
11.蜜蜂跳舞
【新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 PT精美 课件1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新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PT精美课件1
资料分析
? 分析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
资料1
资料2
莴苣种子萌发率与光的波长的关系
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新教材】人教版初中生物生态系统P PT精美 课件1

《生态系统》中考复习生物课件

《生态系统》中考复习生物课件
第6页
(2)食物网: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从起点 (生产者)到终点(最高级消费者)才算作是一条食物链,顺着箭 头计算从起点到终点的通路,食物网中有几条通路就有几条 食物链。
3.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具体过程如下: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转化为化学能, 再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给消费者。能量在传递过程中逐 级递减。物质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排泄物被分解者 分解,物质完成循环。
子吗?很多人称它为“吊死鬼”,它叫国槐尺蠖,胡蜂是它
的天敌。与此相关的食物链是
()
A.国槐→国槐尺蠖→胡蜂
B.阳光→国槐→国槐尺蠖→胡蜂
C.国槐←国槐尺蠖←胡蜂
D.国槐→国槐尺蠖→胡蜂→细菌
第 12 页
解析: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 物部分;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食物 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国槐树是绿色植物,属 于生产者;国槐尺蠖以国槐树叶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胡 蜂是国槐尺蠖的天敌,以国槐尺蠖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 所以正确的食物链为国槐→国槐尺蠖→胡蜂。
(1) 生 态 系 统 是 由 __生__物___ 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非生物 环境除了图中的阳光、空气外 还包括__水__、__土__壤___等因素。
第 28 页
(2)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___吃_与__被__吃_的____关系形成的
链条式联系叫食物链。该生态两系统中有_____条食物链,请
第 31 页
13.(2020·南充)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关系示意图, 其中甲、乙、丙为该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生物成分,A、B、C、 D是乙中存在吃与被吃关系的四种生物,①②③④代表某些 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生态系统课件(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生态系统课件(精品)

(二)典图分析
D
1.图中有 5 条食物链;
2.图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如鹰和蛇之间的关系是 竞争和捕食 。
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3.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则需要补充的 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 。
生物是 腐生细菌和真菌 。
4.若某种生物的数量增加或减少,其他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①短时间内②长时间
【典图分析】
丙→甲→乙→丁
丙→乙→甲→丁
A.图①:丙→甲→乙→丁 C.图③:丁→甲→乙→丙
生产者

乙 丙Leabharlann 甲→丁B.图②:丁→甲→乙→丙 D.图④:戊→乙→丙→甲→丁
【复习任务三】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分析:自然状态下假如草长得繁茂,兔的数量短期内会 怎样变化?兔的数量会不会无限制增加呢?一段时间 后哪?为什么?

最根本的措施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
【复习任务二】食物链、食物网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
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
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动
的反映了不同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
关系。你能根据这句谚语书写一条
食物链吗?
树蝉
螳螂 麻雀
注: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植物
回归课本19-31页,自主复习(5-8分钟)。 1.重要概念: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组成 3.书写食物链应注意什么问题? 4.生态系统中物质是怎样循环的? 5.能量流动的特点 6.为什么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7.什么是生态平衡?说明了生态系统具有什么能力? 8.生态系统有哪些种类?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联系实际:20世纪中期人们用一种DDT的农药喷洒农业害虫, 到20世纪70年代南极企鹅体内居然发现这种物质,说明什么 问题?

中考生物考点梳理第第二章第二讲生态系统课件

中考生物考点梳理第第二章第二讲生态系统课件
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一般输入到某 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基础梳理 1.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 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一般来说,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 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__强____,如森林生态系统比湿地、草 原等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强。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___有__一__定__限__度___的;当外界 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生物是 最高营养级(最后端)的消费者,如上图食物网中,猫头鹰体内 积累有毒物质最多。
4.一种生物的数量增加 ―导―致→
被其捕食的生物数量减少 其天敌的数量增加
5.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自阳光,有机物最终来自生 产者。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富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基础梳理 1.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所有的__生__物____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物圈的范围:主要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 _岩__石__圈__的__表__面___。 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具有全球 性。 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生__物__圈______。
第二讲 生态系统
考纲内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生态系统的类型 3.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6.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实验: 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资料,结合本地 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

最新九年级复习:生态系统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九年级复习:生态系统教学讲义PPT课件
1、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系统中,狼 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的是( A )
A
B
C
D
比一比
哪个生态系统较为稳定? 为什么?
总结规律:生态系统的自动调 节能力与该系统的生物种类和 数量有关。一般来说,生态系 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 物链和食物网就越复杂,生态
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1、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 节能力就越强。下表为某科研人员对4个生态 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根据
点拨
• 食物链的书写:起点是(生产者);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 的方向,指向( 取食者);不包括(分解者 )和(非生物部)分。
• 数食物链的时候,要(从起始端)数起,每条链必须 (数到底),不能漏数
•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量沿食物链(单向) 流动,逐级(递减)
• 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不断(富集)。
为属于草的应该是 F (填字母),受害最重的生物是 A 填
字母)。
(3)该生态系统中,鹰与蛇存在的关系 捕食 。若某种原因导
致鼠灾的发生,一段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狐、鹰和蛇的数量会随
之增加,而随着上述几种动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
鼠的数量也会随之 减少 ,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明生态 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 能力。
考查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的流动特点
1、2011年3月,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地震 并引发海啸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发生和泄漏事故,最近从日本近海海水中 检测出放射性铯,在“硅藻→浮游动物→ 鲱鱼→鳕鱼”这条日本近海食物链中,铯 含量最高的生物是(D ) A硅藻 B浮游动物 C鲱鱼 D鳕鱼
考查生态平衡概念

中考生物复习 生态系统课件

中考生物复习 生态系统课件
第二(dì èr)讲 生态系统
第一页,共十四页。
考点1:生态(shēngtài)系统的组成和类型 1.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_______与生__物__(_s_hē_n所gwù) 环境
形成(xíngchéng)的统一整体。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其组成如下:
动物 非生物部分
答案:B
第十页,共十四页。
突破3:生态系统(xìtǒng)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 越强,但所有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都是有限度的,当超过
这个限度就会被破坏(pòhuài)或退化。
第十一页,共十四页。
【例4】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 tǒnɡ)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则( ①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 tǒnɡ)的成分越复杂 ②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 tǒnɡ)的成分
考点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shēngwù)的 __数__量______和 ___比__例___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 能力。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限__度__的_,当外界干 扰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遭到了_______破_。坏
第五页,共十四页。
突破1:判断生态系统
检查(jiǎnchá)所描述的是否具有生态系统的各部分成分:生物部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例1】下列(xiàliè)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答案: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的重要意义。
公司治理
杨文杰 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公司治理
第一讲 引言 第二讲 公司治理概论 第三讲 公司治理基本理论 第四讲 公司治理结构 第五讲 公司治理机制 第六讲 公司治理专题
2021/1/9
20
第三讲 公司治理基本理论
• 第一节 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 • 第二节 公司治理的流派
是很难做到的。”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理问题在公司制企业
中并不突出,因而人们也并不关注这一现象。直到1932年,伯利和米恩
斯在其代表作一一《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中提到“在所有权充
分细分的情况下,经营者持有的股份即使无足轻重,它也会因此成为自
我永存的实体。这种控制形态可以被恰当的称为‘经营者控制’。”
消费者
生产者
2、食物链
• 植物→ 吃植物的昆虫 → 吃 昆虫的鸟
① 食物网中,各种生物 的数量有没有差别?
三、生态平衡
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 稳定的状态。
三、生态平衡
2、生态平衡的原理:生态系统 具自动调节能力。
• 实例分析:某地区有人大肆捕食 农田中的青蛙,结果造成农作物 严重减产,为什么?
第一节 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

虽然他们没有用到“公司治理”这一词,但是,他们认为所有权和
控制权的分离在美国已经特别的明显,这可能会导致管理者对公司进
行掠夺。由此,经济学家们开始研究公司的所有者应该如何实施对经
营者的激励和监督的问题,公司治理研究的序幕正式拉开。

公司治理的理论流派根据学者所站的角度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
司剩余索取者,但是由于公司是有限责任制的,股东承担的不是全部风
险而是其中一部分的风险。而在股东利益至上的理念下,公司的所有
剩余收益全部归股东所有,这就造成了股东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不
第一节 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
• (二)利益相关导向 • “利益相关者导向”观点认为企业在把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目标的同时还应
该考虑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包括企业的股东、 债权人、管理层、一般雇员、消费者、供应商、政府部门、社区、媒体、环 境保护主义者等个人和团体的投入与参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这些利益 相关者投入的一些专用性投资(哪些人是利益相关者?)。 • 企业在做出决策和安排公司架构时,必须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强调企业 应该追求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持“利益相关者导向”的观点的代 表人物主要有Blair、glitz等。Blair(1995)认为利益相关者之所以应该参与 公司治理并享有公司的剩余索取权,是因为他们将人力资本作为专用性资产投 • 入了公司,并因此承担了相应的剩余风险(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理论基 础);Stiglitz(1995)不同意“股东利益至上”的观点,因为这一观点把问题简 单化了,从而忽略了包括政府在内的许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反“利益相关 者导向”却能够为厂商理论提供更好的模型。
类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这类理论流派经历了从古典管
理理论到委托代理理论再到现代管家理论的转变,而另一类则是以利
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出发点的,这类便是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一节 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
• 一、公司治理的两种视角

公司的所有者是谁,公司治理的利益出发点应该是谁,这是公司治
理研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自1932年Berle和Means发表公司治理理
论的开山之作以来,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的观点成为公司治理理论的
主流,因而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便是股东利益最大化。然而在20世纪
80年代美国兴起的公司之间“恶意收购”的浪潮对传统的“股东利益
至上”的逻辑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人们开始关注公司的雇员等利益相
关者的利益,由此,"利益相关者导向”的观点逐渐兴起。时至今日,两
备所导致的剩余风险。公司的控制权按照“剩余风险与控制权相对应”
的原则自然而然的就属于了股东。因此公司的董事会和经理层作为股
东的代理人,应该对股东负责,将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公司经营的最终
目标。施莱佛(Shleifer)、维什尼(Vishny)和Tirole等都是“股
东利益至上”观点的坚定支持者。(股东利益至上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

公司治理思想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776年,当时亚当斯密在其
《国富论》中提出了关于股份公司中由于经营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利益
不一致而可能产生的代理问题,“在钱财的处理上,股份公司的董事
为他人打算,而私人合伙公司的伙员,则纯是为自己打算。所以,要想
股份公司董事们监事钱财用途,像私人合伙公司伙员那样用意周到,那
• 分析结果:青蛙是蚜虫 等农业害虫的天敌,大 肆捕食青蛙,使农田中 的蛙的数量减少,就会 使农业害虫的数量剧增, 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造成农作物减产。
三、生态平衡
• 3、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 4、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本节小结
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2、生态平衡的概念和保持生态平
[中考生物]生态系统复 习课件 课件 主要用于
生态系统复习用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植物 ——生产者
生 生物部分 动物 ——消费者
态 系
细菌,真菌 ——分解者

非生物 部分
——阳光、空气、水等
• 练习:1、指出图中的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各是什么。
• 2、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消费者
分解者
种观点孰优孰劣的争论依旧不曾停止。
第一节 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
• (一)股东利益至上

依据现代企业理论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理论,谁拥有剩余
索取权、剩余控制权,谁就是企业的所有者,企业的目标就应该为其制
定。而在传统公司理论中,公司的雇员、债权人等非股东利益相关者
领取的是固定的合同收入,而股东获取扣除同时还承担着因合同不完
第一节 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
• 二、两种视角的评述

(一)对股东利益至上的评价

20世纪以来,以“股东利益至上”为利益导向的英美治理模式成
功,足以说明“股东利益至上”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完全以“股
东利益至上”为导向的话,又会不可避免地给公司治理带来一些问题。

(1)股东自身动机的缺陷。虽然股东承担了公司的剩余风险,是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