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一些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学习一些基本的汉语拼音和汉字;•学习基本的语文知识,如词汇、句型、语法、修辞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愿意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运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语文园地一》是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共12个单元,包括课文、作文、语文常识、语文实践。
教学内容包括:1.课文,共7篇,包括《荷叶杯与茶杯》、《大帆船和小帆船》、《看电影》、《我贪吃》、《书的力量》、《愉快的一天》、《森林》。
通过学习这些课文,学生将能够掌握一些基础语言表达供以后的运用。
2.作文,共5篇,包括《做苹果》、《推销员》、《给小朋友拍照》、《写日记》、《广告》。
通过学习这些作文,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语文常识,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修辞等知识点。
4.语文实践,包括听、说、读、写等活动。
三、教学方法本教学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兼顾“探究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法,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切身感受语言和解读语言的方式。
四、教学过程1.预习(1课时)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师通过拍照片、猜谜语、童谣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预习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课文(10课时)本节课的重点是教授课文知识点,通过一些合适的表达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文。
具体的教学方式包括:听录音训练发音、朗读对比、词语解析、句子拆解等等。
3.作文训练(10课时)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创意和想象,运用所学知识点,写出符合逻辑、连贯、流畅的作文。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计作文练习,让学生在写作中快乐地学习和进步。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与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能够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鉴赏文学作品。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体会其应用上的妙处。
3.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2.体会排比句的好处,掌握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针对两篇类似的文章,同学们有没有好的阅读方法?另外,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特点与好处、分号该如何使用等,都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交流。
二、交流反馈1.师:阅读文章时,在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
那么,具体有哪些方法呢?明确:(1)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比如,阅读《丁香结》。
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丁香花的颜色、样子和气味,这时候,可以联想我们自己在生活中见到其他植物,如桂花、梅花、栀子花,它们都是什么颜色,有什么气味。
(2)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展开联想。
比如阅读老舍的《草原》,我们可以想到老舍的其他作品,或者其他作家写草原的作品;读懂了文中主客聚会的欢快场景,可以联想到如果自己置身于这个场景中会怎样;等等。
2.教师小结:阅读的时候,既要读进去,又要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3.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所读的文章想开去的例子,教师总结。
三、合作探究1.(课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师:读一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2.从课外阅读中找出一两个精彩的排比句进行赏析,体会排比句的好处。
明确: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有时候两2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充沛;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时,要学会根据内容展开联想,在比较和思考中获得新发现、新认知。
2.在词句段的训练中认识排比句和分号的特点及用法。
3.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4.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学会在习作中运用排比句,正确使用分号。
2.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难点】理解《过故人庄》诗句含义,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芦苇和蒲草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绿了;天空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蓝了;云朵倒映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更白了。
(2)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3)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三)你注意过路牌吗?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1.读一读,找规律出门在外总会遇到不认识路的情况,这时路牌就能给我们指明方向。
指路牌是为方便市民出行、导示、辩分方向等,在道路两旁或绿化带上建设的交通设施。
路牌上的汉字不认识的话,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路牌上标注的方向或者是公里路等还可以为我们明确方位和距离。
指路牌主要作用就是引导,疏通,指示,分流的作用,主要是:①提供道路信息,起到道路语言作用。
②指挥控制交通,保障交通安全。
③指路导向,提高行车效率。
④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2.练一练,学运用。
练一练,填一填。
参考答案:3.我拓展,我积累。
路牌中除了标明地点、场所以及方向之外,通常也会有距离的标示,借助这些标示可以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对于路名、地点或者场所中没见过的汉字可以通过路牌的汉语拼音来认识,引导前往目的地的路径。
汉语拼音还可以用来拼写自己的姓名、城市名等,用处很多。
三、学习“日积月累”1.出示古诗。
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 (唐)。
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一
语文园地一学习目标1.通过交流平台,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运用,掌握排比修辞的好处。
3.通过词句段运用,掌握分号的用法。
4.积累山水田园古诗名句。
教学过程:谈话导入针对两篇类似的文章,同学们有没有好的阅读方法?另外,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特点与好处、分号该如何使用等,都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逐一进行交流。
一、交流平台:引入: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如,阅读《草原》,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可以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1. 出示课件,读一读,找规律点拨:阅读文章第一步要做到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就是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首先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其次是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既读进去,又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2. 练一练,学运用。
比较《草原》和《牧场之国》,列出它们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是描写草原上的景色,写出了草原的广阔及一碧千里的特点,都运用到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动静结合,既有静景,也有活动的牛羊的描写。
尤其是静立的牛羊的描写,都是在“思考”“回味”都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白描写法是《牧场之国》写作上的一个特点,主要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描写草原及牛羊,尤其是牛羊的描写比较传神,表达喜爱之情。
《草原》描景、抒情合一:直抒胸臆抒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惊喜、赞叹和离开时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流于笔端;精笔细描写景,细致入微,形神兼备,生动鲜活,传达出作者满心的喜悦与赞叹。
二、词句段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可套用的答题公式➊比喻、拟人(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
❷排比(答题格式):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强调了+对象+特点。
1.读一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这样写的好处。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儿啊!)
(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
…………
是啊,深情厚意只在淡淡的几句询问农事中,就在这悠然地举杯饮酒,闲谈农事中。
【出示课件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指名读
(2)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出示课件5】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这段话连用了三个“像……那么……”的句式,强调了野花的美丽。)
(二)认识排比,明白作用
1.教师讲解:
【出示课件6】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板书:排比)
2.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1)小组讨论,探究排比句的作用。
(2)教师评价总结,明确:
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二)想一想,认识分号作用。
1.学生议一议,想一想,分号与逗号、句号有什么不同。
2.教师指导讲解:
【出示课件9】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板书: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
语文园地一-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时段读、写、说、听四项基本语言技能。
2.了解课文背景,理解文章意思,感受文学情怀,提升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加强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协作技巧。
4.能够熟练使用汉语拼音,准确快速地阅读拼音出现的生词和词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主题和中心,并恰当地表述出来。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情感色彩。
难点1.掌握“蚕”的相关知识,把握作者通过蚕来表达的意象和情感。
2.增强对唐诗的文化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预习1.请学生完成第一课时的预习,掌握第一课的重要句式和生词。
2.帮助学生了解本文中的“蚕”是什么,让学生聚焦“蚕”,引导学生进行预测,预先构建语文知识体系。
2. 自主阅读1.让整个班级一起朗读课文,帮助学生发现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划下来。
3.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候注意课文的情感,帮助学生从中感受文章的情感。
3. 合作探究1.把学生分为两个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和理解课文的内容。
2.让两个小组进行合作分享,了解从不同群体的角度去理解课文。
3.根据学生讨论的内容开展探究课程,并就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展开讨论。
四、课外拓展1.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获得感官的刺激,引发思考和表达。
2.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深入体验文学阅读带给人的良好体验和思想启示。
五、教学评价1.通过开展课程上的讨论和互动,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通过学生自主创作,实现对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的双重评价。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3.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
4.初步了解地名和人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5.朗读并背诵《过故人庄》,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准备路牌,查找田园诗等。
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导入,回顾课文1.谈话导入:这一单元,我们走进大自然,触摸了山川湖泊的心跳,领略了自然界的奇妙。
行走在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体会到了语言的魅力。
这节课,我们就这个话题,谈谈怎样阅读文章。
2.回顾内容,总结方法。
(1)引导思考。
①我们回顾一下《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②本单元这四篇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2)学生交流回顾。
板块二类比联想,引导交流1.质疑:阅读文章时,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在阅读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2.聚焦“丁香结”。
(1)引导:“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我们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它们又象征着什么?又代表着哪些人生追求?试着填写下表。
(学生交流、总结)课件出示:(2)小结:我们要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3.聚焦“草原”。
(1)引导:读懂了《草原》主客聚会的欢快场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置身于这个场景中会怎样。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样的场景应该如何进行描写?如逢年过节时,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的欢快场景该如何描写?(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表格)课件出示:(3)根据表格所填内容,交流学习收获。
(4)小结: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13篇)篇1: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语文要素】2.体验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3.谈谈分号在句子中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4、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
5、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体会排比句的好处,掌握句子中分号的用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重点)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
(难点)一、交流平台:总结阅读方法1、阅读文章,首先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2、指名反馈。
预设:(1)阅读的时候,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联想也可以围绕课文内容展开。
3、思考:你觉得阅读时用上“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既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创造力。
)二、词句段运用:排比句和分号的用法1、(课件出示文中排比句)师:读一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明确: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
好处:(1)加强语势,更有节奏感;(2)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的强烈感情。
如,第二组句子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连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并列叙述,内容集中,句式整齐,充分表达了对漓江的赞美和喜爱。
2、认识分号并了解分号的用法。
(1)(课件出示第一段话中前一部分)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一》人教部编
1.教学重点
(1)词语积累与应用:学生能熟练掌握《语文园地一》中的重点词语,并能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举例:《扁鹊治病》中的“讳疾忌医”、“对症下药”等成语;《古诗两首》中的“雾凇”、“飞漱”等生僻字词。
(2)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学生能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义,掌握《学奕》、《两小儿辩日》等文言文的内容及寓意。
难点解释:学生容易混淆成语、谚语、俗语的意义,难以在实际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正确运用。
(2)文言文句式和词义的理解: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词义,从而理解文言文的内容。
难点解释:文言文句式和词义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学生容易产生阅读障碍。
(3)古诗意境的体会:学生需要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诗人情感,进而体会古诗的意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成语和谚语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成语和谚语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成语的用法和谚语的含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成语或谚语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成语接龙游戏。这个游戏将演示成语的基本用法和变化。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一》人教部编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部分“日积月累”,通过学习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等,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第二部分“读读写写”,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词语的用法,提高写作能力;第三部分“口语交际”,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第四部分“趣味语文”,旨在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具体内容包括以下课文:1.《扁鹊治病》;2.《文言文二则》(《学奕》、《两小儿辩日》);3.《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感悟、运用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完美版教案1
第四组这些题目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练一练【课件3-5】
记忆中,我第一次走进商店时,大概四岁。一进门,就被满柜台可爱的糖果吸引住了。我贪心地要了一大堆各式各样的糖果。售货员是位态度亲切的阿姨,她问我:“你有这么多钱吗?”
“我有许多钱。”我伸出了紧握着的拳头,将一大把的硬币放在她的手中。
2.别看他个不大本领可不小;它装有4台摄像机,能够搜索上下、左右、前后的情况。(×)
(“别看他个不大本领可不小”,后面句子是对前面句子的解释,所以应该用冒号或者破折号,而不是使用分号。)
小结
分号的用法:1.用于复句中并列分句的停顿。
2.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同学们,赶快尝试一下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八 人教部编版
A.学生思考。
B.显然第二个句子用分号更准确,为什么呢?(太阳晒着地面,吸收热量多的地区空气就热,吸收热量少的地区空气就冷,这是说的太阳晒地面的两种不同情况。同样也是并列关系,所以第二个句子更准确。)
3.分号的用法二: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1)比如:这次班会的任务是:选举班委会成员;制定班级条约;拟定学习计划;评选班级文化墙的编委。
1.认真读一读两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2.第一行是修饰词相同,但描写对象不同。第二行是描写对象相同,前面表示范围的词与不同。
3.选择一个词语,注意描写对象与修饰词,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4.小组交流,看谁写得最好,取长补短。
书写提示
出示柳体楷书,领悟字体特点
1.出示作品,学生欣赏。【课件6】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教师补充柳公权及“楷书四大家”资料:【课件7】
柳公权(778年-865年),柳公权(778- 865 )唐代书法家。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官至太子少师。工书,正楷尤知名。初学王羲之,遍阅近代笔法,而得力于颜真卿、欧阳询。楷书骨力遒健,结构劲紧,自成面目,对后世影响很大,与颜真卿并称“颜柳”。书碑很多,以《玄秘塔碑》、《金刚经》、《神策军碑》为最著。书迹有《蒙诏帖》《送梨帖题跋》。
《语文园地一》教案-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
语文园地板块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名师课堂。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辽阔的草原,领略了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观赏了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体会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探访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美景;还欣赏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景象。
行走在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相机出示图片)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语文园地》,继续学习怎样阅读课文,继续积累有趣的语文知识。
(板书课题)板块二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交流平台”,用横线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生反馈)2.回顾课文,体会方法(1)链接《草原》例句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放。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主客相聚)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主客惜别)师:首先来看《草原》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谁来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读句子)生:我从“主客相聚”和“主客惜别”的场景想到佳节团聚后与亲人依依惜别的画面。
方法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场景《草原》主客相聚主客惜别生活经历佳节团聚依依惜别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作用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2)链接《丁香结》例句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师:读一读《丁香结》中的语句,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读句子)生:我从丁香结引发的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想到了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
方法二:联系课文内容想开去植物象征丁香结生活中的愁思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梅花坚韧不拔兰花恣意潇洒更多人对人生的思考竹子不屈不挠菊花与世无争方法联系课文内容想开去作用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人生道理(3)链接《古诗词三首》师:在阅读古诗词时,我们也可以采用“想开去”的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案完整版
“分号的用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分号的概念、书写和作用;2、掌握分号的基本用法。
教学重点:了解分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概念、写法和作用。
1、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两个分句。
(有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
2、分号在类别上属于点号的一种,通常写在田字格的左下角。
3、分号表示的停顿时间比逗号长,比句号短,它的作用可以从它的名字看出来,主要用来分清层次。
二、分号的常见用法。
用法一、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例句:漓江的水的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这句话写出了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而分号的使用体现了句子的内部层次,表明复句内部之间是并列关系。
用法二、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例句:下列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一)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二)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三)招牌、广告用字;(四)企业事业组织名称;(五)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这个例子就是表示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的几种情况,表示分行列举之间就用分号。
三、习题巩固。
例题1、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在这个习题中阐述了艺术的两个来源分别是理想和幻想,这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所以用分号隔开。
例题2: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
在这个句子中,冒号引出的并列短语小令、中调、长调用于各项内容之间的分项列举,为了使分项的性质显得突出,就用分号隔开。
从上面两句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分号结尾的句子比逗号结尾的句子停顿时间更久,表达意义更多。
因为分号的停顿时间长于逗号而又短于句号。
四、注意事项。
1、如果分句里没有逗号,便不能直接使用分号,应将分号改为逗号。
2、使用了分号的分句、句号、问号和叹号等。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总结和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阅读课文题目,结合课文内容探讨这样拟题的好处,并能为自己的习作拟出精彩的题目。
3.发挥想象,感受词语的表达效果,选择词语写一段话。
4.欣赏柳公权的楷书书法作品,感受书法之美。
5.积累鲁迅的名言,感受其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1.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把握不同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题材拟出恰当的标题。
3.积累鲁迅先生的名句,懂得大概意思,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记忆,感悟鲁迅的崇高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总结、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并针对不同的文章灵活运用。
2.读不同的课题,感受拟题的好处,并学会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引导阅读。
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不少阅读方法。
今天我们就要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交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其实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很多方法了,比如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抓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等,这些其实都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
请同学们先仔细默读课本上的文字,可以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学生交流课本中提到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预设:可引导学生交流他们在阅读中画出的重点语句。
如“了解了文章每个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连起来”“文章的题目有时能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很有帮助”这些句子提到了三种方法。
教师可根据学生汇报的不同句子小结、概括出方法。
小结:课本上提到了三种方法:①段意合并法;②标题扩充法;③句子摘录法。
3.结合具体的课文,交流、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方法。
(1)段意合并法。
①课件出示具体方法。
具体方法:先分段并概括出各段段意,然后把段意串联起来。
(先写出每段话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课程名称:语文园地一课时:第二课时年级:六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中的意思,感受文章中的感情。
2. 能够默记好词好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3. 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思维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情感。
2. 学会默记好词好句。
教学难点:1. 如何感受文章情感。
2. 如何运用好词好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教学准备:教学PPT,课前准备好好词好句的讲解,以及带有情感的朗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播放一些有关山水之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
然后向学生出示由苏轼所题的两幅山水画,“黄山怪石图”、“送友人”。
让学生试着去感受这两幅画的情感。
二、讲解(25分钟)(1)默记好词好句教师播放PPT,为学生讲解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要重点强调“芦花深处”、“水云间”、“白虹贯日”。
学生们应该反复朗读这些好词好句,并且扎实默记下来以备复习。
(2)阅读文章,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教师为学生朗读并展示文章,讲解文章的大致情节和主题。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尝试去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并表达出来。
回答一些问题的同时,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练习(20分钟)(1)师生互动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老师可以提问一些情感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及文中的信息进行回答。
(2)个别回答让一些愿意表达的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下,介绍自己的感受。
(建议让更多学生发言)四、梳理(5分钟)与学生梳理整个教学过程,重点总结默记好词好句和感受文章情感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好词好句增强语言感染力。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回顾本课重点内容。
2. 默记文章中的好词好句,通过摘抄、背诵等方式加深记忆,提高语言感染力。
3. 适量阅读名家散文及小说,从文中感受情感,实现情感表达。
教学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情感,学会自己表达出来。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语文园地一1-部编版
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体会分号的用用介于句号和逗号之间,怎么区分句号、分号、逗号的作用,正确使用句号、分号、逗号是一个难点。
难点分析
学生平时运用句号、逗号的频率较高,在习作时,时常忽略分号的使用。导致句号、分号、逗号使用随意,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
教学方法
1、通过例句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号的作用。
2、通过对比,体会句号、分号、逗号的不同作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刚刚我们学习完排比句,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留心观察标点符号?细心的孩子一定会注意到这三个排比句分别使用了不同的标点符号来表示停顿。(逗号、分号、句号)
2、这节课我们重点讲解分号的作用。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分号在什么时候使用呢?
(1)小草虽那般柔弱,却有着梅一样的幽香(,)有着竹一样的气节(,)有松一样的气质。
(2)母爱,像一缕清风,即使冲破了重重的围墙,也依然凉爽温馨(。)母爱,像一阵及雨,即使滋润了久旱的万物,也依然和蔼多姿。
(3)事实上许多职业并不要求人们具有很高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方面的才能(;)相反,许多工作往往需要人们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运动能力等。(例句二)
(4)他们思虑着:哪些溪涧在山洪到来时不好通过,就架起一座座石桥和板桥(;)哪些人家离河太远,就在散居的村舍边,挖下一口口水井(;)哪些水井靠近大路,又在水井上加井盖。(例句一)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标点——分号,了解了它的用法和好处,希望同学们在习作中学会运用。
(这段话是讲地区之间吸收热量多少不同而形成风这个道理的。两个分句分别讲两种相反的情况。)
2、分号与句号、逗号的区别。
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号表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一1.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交流“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启发学生懂得:在阅读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联想,体悟文章表达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能体会排比句的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习运用排比句把景物写生动、写具体。
3.体会分号的作用,学习分号的用法。
4.认识路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5.背诵并积累古诗《过故人庄》,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同学之间的美好情感。
重点1.回顾本组课文,学习“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2.体会排比句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3.感悟古诗《过故人庄》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1.在阅读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内容进行联想,体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插图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
1.交流平台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这一原则,在“交流平台”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阅读时要‘读进去’‘想开去’”,即在阅读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联想,从课内联想到课外。
2.词句段运用把握教材特点,挖掘课本资源,让学生在诵读、品味、讨论、探究和仿写多个环节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分号的用法,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愉悦,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1)多种形式地朗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尝试仿写排比句,把句子写生动、写具体。
(2)通过对比朗读含有分号的句子,体会分号在排比句和说明性文字中不同的用法。
(3)“语文即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路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3.日积月累“日积月累”重在朗读指导,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这首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熟练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意,领悟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
1.预习提纲(1)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观察花卉,搜集老舍先生写的文章以及其他作家描写草原风光的作品读一读。
(2)学生走上街头,认路牌,拍下印象最深的路牌,准备在课堂上交流。
2.多媒体课件各种花卉和路牌照片,古诗《过故人庄》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习“读进去,想开去”的读书方法。
领悟文章表达的特点以及这样表达的好处。
2.能体会排比句在文章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学习运用排比句把景物写生动、写具体的方法。
3.体会分号的作用,学习分号的用法。
4.认识路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一、交流平台1.自由读“交流平台”,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3.同桌讨论交流,全班展示:把你的阅读成果和大家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学生交流后,教师归纳。
课件出示:阅读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以《草原》为例)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主客相聚)……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主客惜别)4.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小组内讨论、交流。
5.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交流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选代表全班交流汇报。
6.全班交流,评价。
(表达是否清楚、完整)7.教师小结:阅读时,不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想。
课件出示:阅读时,要从所读内容联想到更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8.你还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阅读时,要从所读内容联想到更多:(以《丁香结》为例)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
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9.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你还联想到了哪些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等)先小组内讨论,再全班交流。
10.教师小结:阅读时,不仅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还要能从课文内容中联想到更多。
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景物更加有生气、有神韵。
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还了解了写景时融入自己的感受的方法,可以运用到今后的习作中。
课件出示:1.阅读时,要从所读内容想开去。
2.从课内联系到课外。
(移情体验,融入感受)【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这一环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阅读的方法:阅读文章时,要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要能从课文内容中联想到更多。
在学生交流学习的收获时,有意识地由课本延伸开去,从一篇到多篇,从课内至课外,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实践中提高,把学生真正引导到读书的快车道上。
二、词句段运用(一)排比句1.自由读题,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3.品读第一句,课件出示: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1)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有什么特点?从中你发现了什么?(2)说一说:每个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在全班交流,学生评议是否恰当。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归纳: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三个结构相同的短语构成排比句,诗人借花来表达人间真挚美好的情感。
(3)议一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交流。
预设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表面上看是写芳香的花儿,实际是诗人借花喻人。
预设2:诗人用花的语言写了花的用途,排比句使语言描写更生动,更富有诗意。
……(4)教师小结:诗人纪伯伦用排比的句式来叙述花,写出了花是人类纯洁和美好感情的寄托,使得语句更形象、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气势。
4.品读第二句,课件出示:对比读:①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②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
(1)对比读,议一议: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第一句是排比句,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2)出示课前收集的漓江的图片,图文印证,概括漓江水的特点。
(静、清、绿)(3)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品读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好处。
(4)教师小结: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更形象、具体地描绘出了漓江水的特点。
(5)仿写:在品读中相机进行仿写训练。
课件出示:仿写:校园的花真多啊,;校园的花真艳啊,;校园的花真美啊,。
5.品读第三句,课件出示: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1)学生自学,做批注,和同学讨论感受,体会排比句的精妙之处。
(2)全班交流,教师归纳小结。
(排比句,突出了野花的美和多)(二)分号1.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1)读一读:自由读句子,把句子读通顺。
(2)想一想:这两个句子分别写了什么?(3)议一议:句中的分号有什么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1)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
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评价对分号的理解是否正确。
4.教师相机归纳:第一句是排比句,分号表示一个停顿,分隔两个或三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分句。
第二句写了风形成的原因,所以用分号把两种并列的现象“空气热、空气冷”分隔开。
(三)路牌1.课件出示:2.学生自由认读路牌,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预设1:路牌的作用是告诉人们地点。
预设2:路牌由拼音、汉字和路程公里数三部分组成。
预设3:路牌的每个拼音字母都是大写。
……4.联系自己的生活,说一说,你见过的路牌是什么样的?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路牌的照片,同桌互读,还可以请别的同学一起来认一认。
5.比一比:看谁认得的路牌多。
6.想一想:我们的姓名该怎样写呢?学生讨论交流。
师指名发言并归纳:姓名的首字母要大写,其他的字母小写。
7.教师小结:路牌清楚地告诉了人们地点,认识路牌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读路牌。
注意路牌的拼音字母全部要大写,写自己的名字的时候只需要首字母大写就行了。
【设计意图】词句段运用的环节设置了三道题目,分别指向“排比句”“分号”和“路牌”。
前两道题目,旨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具体,熟练运用分号把并列关系的分句分隔开,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这一环节,重在教会学习的方法,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在自读自悟中,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分号在并列句式中的作用,最后在“读写结合”的环节中,让学生学以致用。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指向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第三道题目,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认路牌,构建语文与生活联系的桥梁,达到训练的目的。
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联系生活实际或借助插图理解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初步体会诗中对仗句的特点。
3.通过朗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朋友之间的美好情感。
一、揭题解题,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写景名诗。
诗人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写出了旅途中的愁思。
让我们一起背一背吧!(学生诵读古诗《宿建德江》。
)2.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孟浩然的名篇——《过故人庄》,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呢?从这首诗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让我们走近孟浩然,追随他的脚步去看一看吧。
3.释题:“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过:拜访。
故人:老朋友。
“过故人庄”即到村庄拜访老朋友。
这首诗是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做客时写的。
【设计意图】由学过的古诗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
让学生在读题、释题的过程中,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把学生引入古诗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①借助拼音自由地朗读古诗《过故人庄》,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①把不懂的词语圈出来,借助注释想一想它们是什么意思。
③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自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