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素在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表达及意义

合集下载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进展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进展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 进展
contents
目录
• 乙肝相关性肾炎概述 •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诊断 •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治疗进展 •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预防与护理 • 展望与未定义与分类
定义
乙肝相关性肾炎是指由乙型肝炎病 毒(HBV)感染引起的肾脏疾病, 属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一种。
膜增生性肾炎
肾脏病理表现为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性增生, 内皮细胞和肾小球囊脏层细胞增生,免疫复合物沉 积。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肾脏病理表现为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部分病例可见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 物沉积。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有乙肝病毒感染史,同时出现肾炎综 合征或无症状蛋白尿、血尿,并排除 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
03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治疗进 展
药物治疗进展
01
02
03
抗病毒药物
针对乙肝病毒的抗病毒药 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 酯等,可以有效抑制病毒 复制,减轻肾脏损伤。
免疫抑制剂
如糖皮质激素、环孢素等, 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减轻 肾脏炎症。
新型靶向药物
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药物, 如针对TNF-α、IL-6等细 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为 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病理诊断
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显示肾小球存在 乙肝病毒相关抗原沉积,或乙肝病毒 DNA阳性。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无乙肝病毒感染史,肾小球无乙肝病 毒相关抗原沉积,乙肝病毒DNA阴 性。
其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有各 自相应的病因和临床特征,肾小球无 乙肝病毒相关抗原沉积,乙肝病毒 DNA阴性。
临床治疗展望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乙肝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 研发更有效的靶向药物,提高治 疗效果。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摘要】: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属于是慢性感染疾病,临床表现为免疫复合物介导肾小球疾病。

在其治疗中通常需要实施抗病毒治疗,本文则结合相关参考资料,探析目前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关键词】: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抗病毒;治疗在出现乙肝病毒感染之后会对患者全身多个气管和组织造成侵犯,最常见的肝外表表现则为肾小球损伤,在临床上被称为是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1]。

自从一开始发现此类疾病到现在,关于具体的临床治疗方案还不明确,但是抗病毒治疗是其最基本的治疗方式。

一、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病理机制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的肾脏病理类型比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膜性肾病。

在我国成人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肾病综合征,出现浮肿以及中度蛋白尿等等,严重的话可以导致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2-3]。

如果成人患者的病毒没有得到彻底清除,最终也就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肾病[4]。

目前关于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诊断主要是将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阳性和肾脏活体组织检查出现乙肝抗原,两者作为临床诊断依据,但是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中还没有具体的统一诊断标准,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治疗中主要是将发现乙肝抗原作为最基本的条件[5]。

二、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抗病毒治疗(一)干扰素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临床治疗中,干扰素主要应用在儿童患者中。

早期有研究对临床激素治疗无效的MN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儿分别实施支持治疗以及干扰素治疗,两组患儿在进行3个月治疗后,干扰素治疗组患儿的蛋白尿缓解效果明显优于支持治疗患儿[6]。

另外曹春蕊等[7]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治疗实施meta分析,其结果显示干扰素能够对患者蛋白尿总缓解率达到53%,其OR值则为6.358,区间在(3.033,13.330)患者达到95%,因此也就得出结论干扰素能过对可控制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蛋白尿实施有效的治疗作用。

(二)核苷酸类药物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核苷酸类药物成为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患者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的安全有效抗病毒药物。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何光向;郑宋明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8(18)6
【摘要】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肾脏是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最常受累的肝外器官之一。

与HBV有关的肾脏损害包括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血清病样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肾小管酸中毒、肝肾综合征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血尿和/或尿蛋白。

其中最常见的是HBV-GN。

HBV-GN患者的血循环中存在低水平的HBeAg-clc,不伴肾损害的HBV携带者血循环中不存在HBeAg—clc。

提示HBV.GN患者可能存在T细胞等细胞免疫缺陷,对HBV的清除力下降。

因此,正确诊断和治疗是HBV—GN康复的关键所在。

【总页数】2页(P358-359)
【作者】何光向;郑宋明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丽水,323000;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丽
水,32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2.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62例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3.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4.恩替卡韦联合霉酚酸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疗效
5.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的开题报告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的开题报告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的开题
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是全球范围内最严重的
慢性病之一。

HBV感染后,可引起肝细胞损害、肝硬化和肝癌等一系列
疾病。

除了常见的肝脏疾病外,HBV感染还可导致其他器官的损害,如
肾脏、胰腺、神经系统等。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RN)是乙型肝炎的一种并发症,是一种以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的损害为主的肾病。

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在
不断上升,已成为我国肾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HBV-RN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
对HBV-R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治疗及预防该病的发
生都至关重要。

二、研究目的及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讨HBV-R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并比较HBV-RN患者
与非HBV-RN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异同。


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HBV-RN患者和普通肾
炎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对其进行比较分析。

三、预期目标和研究意义
通过对HBV-RN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的深入了解,可以为该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依据。

同时,对于了解HBV在肾脏损害
中的作用及机制,也有助于深入探究肾脏疾病发生机理及治疗措施。


对于提高人们对HBV感染的认识、防范乙肝相关并发症,以及推进我国
肾病学领域的科学研究都有积极的意义。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进展ppt课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诊断及治疗进展ppt课件
脏负担。
生活方式调整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等,有助于改善病情。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 持和辅导,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 郁等情绪问题。
最新研究与临床试验
细胞免疫疗法
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细胞进行免疫调节,以清除病毒和受损细胞, 为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提供新的思路。
流行病学
地区分布
乙肝相关性肾炎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但亚 洲地区发病率较高。
人群特征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预防与控制
疫苗接种是预防HBV感染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疾病进展至关 重要。
02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病理诊断
病理学特征
肾小球病变
乙肝病毒可引起多种肾小 球病变,包括膜性病变、 系膜增生性病变和局灶性 节段性病变等。
分类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乙肝 相关性肾炎可分为多种类型,如 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 炎等。
发病机制
01
02
03
HBV直接感染
HBV可直接感染肾脏细胞 ,引发肾脏炎症反应。
免疫机制
HBV感染后,机体产生针 对HBV的免疫应答,导致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脏, 引发肾小球肾炎。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乙肝相关性肾 炎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 用,特定基因型与疾病易 感性相关。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建立和完善诊断标准 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建立和完善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断标准,以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 研究成果和资源,有助于推动乙 肝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深入探究病理机制
进一步深入研究乙肝相关性肾炎 的病理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 疗靶点,为治疗方法的研发提供 理论支持。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简称乙肝相关性肾炎,是指HBV感染人体后通过免疫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导致肾小球损伤的疾病。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HBV相关肾炎主要表现为膜性肾病及膜增生性肾炎。

一般认为膜性肾病是由于小分子的HBe抗原先种植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襻的上皮下,带阳性电荷的抗HBe抗体再与预先种植在上皮下的HBe抗原相结合而引起的原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所致;膜增生性肾炎则是由于大分子的表面抗原(HBsAg)及其免疫复合物经由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的机制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内皮下沉积所致。

三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起病多为儿童及青少年,男性居多,临床表现多样。

1.肾脏表现HBV相关性肾炎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肾炎综合征。

起病多隐匿,有不同程度水肿和疲乏无力。

所有病人均可出现镜下血尿或蛋白尿,部分病人以肾病综合征起病,部分病人有大量腹水。

40%有血压升高,20%肾功能不全。

2.肾外表现大多数病人肝功能正常,部分病人可合并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肝炎甚至肝硬化而出現相应的临床表现。

几乎所有病人血中HBsAg阳性,60%~80%HBeAg阳性。

部分病人肝功异常和转氨酶升高。

极少数可出现低补体血症和冷球蛋白血症。

3.肾脏病理学特点HBV相关性肾炎的病理类型多样,最常见的为HBV相关性膜性肾病,其次为HBV相关性膜增生性肾炎。

HBV相关的膜性肾病有其特点:光镜下除可见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钉突外,增厚的基底膜还常呈链环状,并伴有明显的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免疫荧光检查除了IgG及C3呈颗粒样沉积外,也常有IgM、IgA及C1q沉积于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电镜检查可见大块电子致密物呈多部位分布,见于上皮下、基底膜内、内皮下及系膜区。

根据上述表现,有人认为这种HBV相关的膜性肾病在某些方面既具有特发性膜性肾病,又具有系膜增生性肾炎的病理特点,也有作者称之为非典型膜性肾病。

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性肾炎(HBV-GN)1例

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性肾炎(HBV-GN)1例

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性肾炎(HBV-GN)1例【关键词】乙肝相关性肾炎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0岁,已婚。

因“纳差、乏力、腹胀伴尿黄一周”于2007年12月17日入院。

2007年12月10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下降,进食少,厌油腻饮食,恶心无呕吐,全身疲乏无力,腹部胀满不适,伴尿色深黄,如浓茶样,尿量可,双下肢无水肿,无畏寒、发热,无腹痛腹泻等不适。

入院前一天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

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今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病毒性肝炎病因未定急性黄疸型”收住我科。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其他特殊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

个人史:无抽烟史,偶有饮酒。

婚姻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T36.6℃、P6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神清,急性痛苦病容,步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黄染,未见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巩膜明显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咽无红肿,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双肺呼吸运动对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及胸膜摩擦音。

心界不扩大,心率6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在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cm,质软,边缘光滑,微触痛。

Murphy征(-),脾在左肋缘下未及。

肝区叩击痛,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2006年12月18日):血常规:WBC 3.41G /L NEUT#2.314G/L LYMPH#0.662G/L MONO%9.1%EO%2.1%BASO%1.8%RBC 5.14T/L PLT 134G/L。

小便常规示:GLU:(+-),PRO:(+++)BIL:(++)BLD:(+++)肝功能提示:TBIL 166.7umol/L,DBIL 72.7umol/L,KLT 1242U/L,KST 1878U/L,GGT52U/L,ALP:191U/L,ALB 36.1g/L A/G 1.3;TCH:3.16mmol/L。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研究进展

毒感 染肾组织后并不直接损伤 肾脏细胞 , 而是 通过细胞 免疫 介导或一系列细胞 因子 引起 肾组 织损 伤。崔敏 等 研究 表 明 , HB — N患者 中的肾小球 内皮 细胞 、 在 VG 系膜 细胞 和 肾小 管上皮 细胞中均能检出 H V D A; B N 此外 , H V D A外 , 除 B N 肾 组织 中亦 能检 测到 H V cc N 表 明在 肾组织 中存在 H V B cD A, B D A复制 , N 同时研究表 明 HB N V D A的检 出率与 临床 表现轻 重有相关 性 。D n e g等 研 究 认 为 HB N 和 T FB 在 VD A G 。 HB — N发病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 , VG 特别 是在介 导 肾小 管上皮 细胞凋亡过程 中发挥重 要作 用 。动 物实验 已经证 实 肾小管 上皮细胞可 以表 达 HBA 、 B A , s g H c g 而这 些抗 原 本身 就 能激 发补体介导 的炎症反应并进 一步促使 免疫 复合物形成 。 3 B .H V感 染导致的 自身免疫损伤 : 研究证实 , V感染 HB 后体 内可 出现多种 自身抗体 ( 包括抗一 N 抗一 D A、 细胞骨架 、 抗一 平滑肌 、 细胞膜 特异 脂蛋 白等 ) 同 时还发 现 H V G 抗一 , B . N患 者常有血 清 c 3下 降、 I CC增 多 等 免 疫 异 常 表 现 , 外 此 等 研究 发现 H V— N与狼疮性 肾炎在 病理 表现上 十分 相 B G 似, 提示两者在发病机制上相 似。这种 自身 免疫 发生 的具 体 机制 尚不清楚 , 能与抗 原 的交叉 反应 以及 T细胞 、 可 B细 胞 的功 能紊 乱有 关。
4 .机体 细胞免疫 缺陷 : V可直接侵犯 T、 HB B淋巴细胞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伴大量蛋白栓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伴大量蛋白栓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 , 余未见异常。临床诊断: 肾病综合征。 1. 2 方法 取 3 例患者肾穿刺标本( 例 1 为南京军区总医 例 2 和例 3 为外院穿刺标本) 石蜡包埋, 切片后 院穿刺标本, PAS / PAMMasson 染色, 行 HE、 采用免疫组化 EliVision 法对 IgG、 IgA、 IgM、 C3d、 C4d、 C1q、 Fib ( 纤 维 蛋 白 原 ) 、 CD68 ( PMGM1 ) 、 CD61 ( 血 小 板 抗 原) 、 HBsAg、 HbcAg κ 链、 λ 链、 进行染色; 例 1 送检肾穿标本同时行透射电镜检查 。 免疫组 IgA、 IgM、 Fib、 化染色所用一抗 IgG、 κ 链、 λ 链和 C1q 均购自 Dako 公司, C3d 购自 Abcam 公司, C4d 购自 Biomedia 公司, CD68 ( PMGM1 ) 、 CD61 ( 血 小 板 抗 原 ) 、 HBsAg、 HBcAg 和 EliVision 试剂 盒 购 自 福 州 迈 新 公 司 。 IgG、 IgA、 IgM、 C3d、 C1q、 Fib 染色采用 0. 01 mol / L pH 6. 0 柠檬酸盐缓冲液高温 高压加胰酶消化修复抗原; 其余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 2 结果 病理检查 例 1 光镜: 肾小球肿大, 弥漫性系膜中度增
glomerulonephritis,HBVGN) 伴有毛细血管内蛋白栓的病理 学及免疫学特点。方法 果 蛋白栓的病理学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 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 大量蛋白栓位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内 。 镜下示匀质粉 少数乙型 HBcAg、 IgG、 Fib、 C3d、 呈团 块 状。 免 疫 表 型: HBsAg、 红色, C4d 和 IgM 均( + ) , CD68 和 CD61 ( - ) 。 结论 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可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大量 HBcAg、 IgG、 IgM 和 Fib 混合性蛋白栓, 蛋白栓, 属于 HBsAg、 不属于冷球蛋白栓或微血栓 。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蛋白栓; 免疫荧光; 免疫 组织化学 中图分类号: R 692. 3 ; R 5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7399 ( 2012 ) 12 - 1394 - 03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rel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 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肾损伤, 以膜性肾病 属继发性肾损害, 与 和系膜毛细血管型肾小球肾炎最常见, 相应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相比, 并无太多特殊性。本文报道 GN 伴大量蛋白栓现象在原发性肾炎中未发现, 的 3 例 HBVGN 的诊断提供帮助。 希望这一现象的发现对 HBV1 1. 1 材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45 岁, 例 1 男性, 因尿检异常 14 年, 肌酐升

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Meta分析

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Meta分析

是最早应 用的抗 HB V药物 , 已经 有一些 治疗 乙肝 肾的临床 报
道, 因此 我 们 对 干 扰 素 治 疗 乙 肝 肾 的 临 床 实 验 进 行 了 Me t a分 析, 以评 价 干 扰 素 治 疗 乙肝 肾 的 效 果 , 临 床 选 择 治 疗 方 案 提 为 供 较为合理的依据。
1 资 料 与 方 法
O R齐性 , 采用 固定效应模 型 M— H法做合 并效应 量估计 。如 果
O R非 齐 性 , 采 用 随 机 效 应 模 型进 行 分 析 。 异 质 性 检 验 时 , 则 以 P < .5认 为 资 料 具 有 异 质 性 。 00 14 发 表 偏 倚 的评 估 . 以纳入 分析 的各研究 的 O R值 为 横 坐
的可能 。中药治疗 乙肝 肾 目前 也缺乏循证 医学 的证据 。 目前 ,
乙 肝 肾 的 治 疗 已 经 转 变 为 以 抗 病 毒 治 疗 为 主 , H V 的 药 物 抗 B 主 要 包 括 两 大 类 , 干 扰 素 类 和 新 的 核 苷 ( ) 似 物 , 扰 素 即 酸 类 干
标 , g R值为纵坐 标绘 制漏 斗 图 , lO o 根据其 对 称性 评估 发 表偏
倚 , 以 E gr 倚 线 性 回归 方 法 分 析 发 表 偏 倚 。P >0 0 并 ge 偏 . 5提
示 无发表偏倚 。
2 结 果
1 1 文献 纳 入 标 准 及 排 除 标 准 文 献 以 随 机 对 照 实 验 、 . 队列
虽 能 控 制 尿 蛋 白 , 长 期 应 用 , 肝 病 毒 复 制 增 加 , 加 重 肝 炎 但 乙 有
E gi nlh限制 。 中文 检 索 词 为 干扰 素 、 肝 相 关 性 肾 炎 、 机 对 s 乙 随 照试验 和临床对照试验 。 13 异 质 性 检 验 . 采 用 S A A 90软 件 进 行 分 析 。对 各 研 究 T T . 组 的尿 蛋 白 好 转 率 的 优 势 比 ( R) 进 行 异 质 性 检 验 。如 果 O 值

穿孔素在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表达及意义

穿孔素在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表达及意义

穿孔素在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表达及意义【摘要】目的:通过探测PFP在HBV相关性肾炎的肾组织的表达,以了解PFP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HBV GN发病中的意义.方法:10例HBV GN活检肾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Elivision)的方法检测HBV GN肾活检组织中的perforin的表达.结果:在HBV GN肾组织内perforin在2/10的肾小球表达,3/10在肾小管阳性表达,7/10肾间质表达.Perforin在肾小球与肾间质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5).肾间质病变轻,中,重度间得Perfor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 GN的发病过程中,CD8+CTL介导的perforin途径,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关键词】穿孔素乙型肝炎病毒肾小球肾炎0引言目前HBV病毒在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 relatedglomerulonephritis,HBV GN)发病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倒大家的重视.杀伤性T细胞是乙肝发病过程中引起病理损伤的重要免疫活性细胞,穿孔素(perforin,PFP)是免疫活化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主要介质之一.研究发现CD8+CTL特异的细胞毒效应,由穿孔素介导,可以引起感染细胞损伤和死亡.如果在肾组织中发现PFP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则能反映活化免疫细胞与肾损害的关系,我们通过检测穿孔素在HBV GN肾组织中分布,初探穿孔素在HBV GN致病过程中的作用.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所有病例均来自200402/200411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0(男7,女3)例,平均27.5岁.均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HBV GN者.同时排除了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HBV GN的诊断标准如下:①血清HBV标志物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③肾组织切片中可找到HBV抗原(必备条件).此标准符合《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座谈会纪要》的标准.另取5(男3,女2)例正常对照肾组织,来自因组织配型不合不宜移植的供肾体.1.2试剂鼠抗人PFP单克隆抗体为NovocastraLaboratories公司产品(产品编号:141002).即用型第二代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广谱试剂盒和DAB均购自福建迈新生物技术公司.1.3免疫组化法(Elivision)检测肾组织内PFP表达4μm冰冻切片,吹干,PBS冲洗3×3min,3mL/L双氧水室温下孵育10min,PBS冲洗3×3min;2mL/L 羊血清处理切片,室温下30min,吸取羊血清,分别加入Ⅰ抗体(PFP 稀释度1∶20),室温下孵育1h,PBS冲洗3×5min;每切片加50μL 聚合物增强剂,室温下孵育20min,PBS冲洗3×3min,吸干PBS;加入Ⅱ抗,室温下孵育30min;PBS冲洗3×3min;DAB室温下显色5-10min;苏木精复染核,脱水,透明,封固.阴性对照片用PBS代替Ⅰ抗.1.4结果判断perforin抗体阳性细胞表现为胞浆内棕黄色点状或环状分布,分为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区域,随机计算5个肾小球横切面内表达perforin的阳性细胞数然后取平均值,即为肾小球横切面平均阳性细胞数;在肾小管间质区域随机计算5个高倍镜视野(400×)内表达perforin 的阳性细胞数然后取平均值,即为该区域平均阳性细胞数.阳性强度分为0~3级(分别评分0~3分).0:无细胞着色为阴性.1:<0.25细胞明显着色为弱阳性.2:0.25~0.5为阳性.3:>0.5为强阳性.阴性对照组织无上述阳性反应.1.5肾小管间质活动性指数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半定量积分参照Austin[2]标准.肾小管间质病变包括:①肾小管变性、坏死;②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以上病变根据范围及严重程度分别记0~3分.按无、轻、中、重度记0,1,2,3分.无明显病变记0分,小灶性(≤0.25)记1分,片灶性(>0.25,≤0.5)记2分,弥漫性(≥0.5)记3分.肾小管间质活动性指数为(1)(2)项积分之和.轻度肾小管间质病变为1~2分,中度肾小管间质病变为3~4分,重度肾小管间质病变为5~6分.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免疫组化半定量所得数据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等级分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Perforin在正常的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均无表达(图1).perforin在HBVGN的肾脏组织内2/10在肾小球表达,但阳性表达较弱,半定量分析以0~1分为主(图2),3/10在肾小管阳性表达(图3),阳性表达半定量评分均为:2分;7/10在肾间质表达(图4),棕黄色阳性颗粒主要表达在肾间质细胞浆内,阳性表达半定量评分中位数为2,四分位数间距为0.Perforin在肾小球与肾间质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livision×1000.014,P<0.05).肾间质轻,中,重度兵病变间Perfor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讨论HBV GN指临床上出现肾炎的表现,同时肾组织中找到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等其他继发性因素的一类肾小球肾炎.目前HBV病毒在HBV GN的发病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倒大家的重视,冯江敏等[3]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在26例肾活检组织中,发现8例HBV DNA阳性,并且发现阳性者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浆内、肾小球内皮细胞、肾间质小动脉壁平滑肌细胞浆及某些浸润的炎性细胞浆内均可见茶色粗颗粒沉积.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肾组织上不仅有HBV Ag,还有HBVDNA存在,而且揭示了HBVDNA可以存在于肾组织细胞浆内,这种浆形HBVDNA是单股DNA,是HBVDNA复制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据此推测HBVDNA在肾脏有原位复制的可能.同时发现肾脏HBVDNA阳性的细胞周围75%的病例伴大量细胞浸润,与阴性组相差显著,并可见成簇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提示HBV诱导了细胞免疫的发生.Chisari等[4]用HBV基因转移小鼠模型作体内研究证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在肝内是通过复合抗病毒免疫反应途径清除肝内HBV.穿孔素(PFP)是一种存在于CTL和NK细胞胞浆细胞毒颗粒中的糖蛋白[5],是CTL杀伤靶细胞的主要毒性蛋白,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之一就是通过穿孔素途径引起靶细胞的坏死.有研究发现:在慢性乙肝的肝损害中,穿孔素介导的杀伤性T细胞毒作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细胞毒性T细胞(CTL)在慢性乙肝发病过程中能够引起病理损伤,细胞毒性T细胞(CTL)应答的广度和力度决定病毒感染短暂或持续、肝细胞损伤轻微或严重,而且CD8+CTL特异的细胞毒效应,可由穿孔素介导,引起感染的细胞损伤和死亡[7].马路等[8]发现HBVMN的患儿的肾间质存在局灶CD4+和CD8+阳性的细胞浸润.我们的研究发现中,perforin的表达主要在HBV GN的肾间质,在肾小球及肾小管的表达较弱.肾间质的穿孔素的表达较肾小球强.以上的结果提示在HBV GN的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中,存在着CTL 炎细胞的浸润.在HBV GN的发病过程中,CD8+阳性的CTL介导的perforin途径,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perforin在HBV GN的肾间质损害过程中的作用,仍需增加样本量后进一步的观察.【参考文献】[1]RapaniJA,SmythMJ.Functionalsignificanceoftheperforin/granzymecelldeathpathway [J].NatRevImmunol,2002,2(10):735-747.[2]王均玉,李幼姬,叶任高,等.68例狼疮性肾炎的肾小管间质病变探讨[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9,15:82-84.[3]冯江敏,周希静,任青,等.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对肾组织的致病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5,11(2):107-109.[4]ChisariV.HepatitisBvirustransgenicmice:insightsintothevirusandthedisea se[J].Hepatology,1995,22:1316-1325.[5]RochelN,CowanJA.DependenceofthelyticactivityoftheNterminaldomainofhumanperforinonmembranelipidcompositionimplication sforT cellself preservation[J].EurJBiochem,1997,249(1):223-231.[6]CernyA,ChisariFV.PathogensisofchronichepatitisC:Immunologicalfeaturesofhepati cinjuryandviralpersistence[J].Hepatology,1999,30(3):595-601.[7]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2-153.[8]马路,潘涛,杨琪,等.小儿乙肝相关膜性肾病患者小管间质改变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3):159-160.。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组织穿孔素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组织穿孔素表达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其蛋白分泌的影响
i n p e i r p h e r a l b l o o d a n d t h e i n t r a —a n d e x t r a - h e p a t i c l e v e l s o f h e p a t i t i s B p r o t e i n s i n p a t i e n t s wi h t c h r o n i c h e p a t i t i s B.M e t h o d s T h e h e p a t i c b i o p s i e s we r e p e r f o r me d i n 4 7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ro h n i c h e p a t i t i s B.T h e e pr x e s s i o n o f p e fo r r i n a n d t h e s e c r e t i o n o f HBs Ag a n d HBc Ag i n l i v e r t i s s u e s we r e d e t e c t e d b y i mmu n o h i s t o c h e mi s t r y , a n d he t s e r u m HBV DNA l o a d s a n d HBe Ag l e v e l s we r e a l s o d e t e r mi n e d i n p e ip r h e r a l b l o o d s a mp l e s .Re s u l t s 3 7 c a s e s o f l i v e r is t s u e s m p a l e s p r e s e n t e d p o s i t i v e er p fo r i n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1 3

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研究进展

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研究进展

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研究进展作者:林美英李灿来源:《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年第01期[摘要]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GU)是指由乙肝病毒所致肾功能损害,是临床上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

其发病机制不明,起病隐匿,无特征性症状积极肾脏病理学表现,易与各型肾小球肾炎相混淆,且治疗上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长期存在争议。

[关键词]乙肝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治疗[中图分类号]R22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18(2017)01-262-01乙型肝炎病毒(HBV)属于DNA病毒。

我国HBV相关肾炎发病率高。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并发肾小球疾病常迁延不愈,预后较差。

难治l生表现在:肝、肾同病,药物应用禁忌多;病毒感染与免疫介导并存,治疗矛盾多;对HBV-GU发病机制的认识主要倾向于病毒直接攻击及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两方面。

临床检测的新进展有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核心抗原(HBeAg)可阴性,且HBV-GU與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等可同时存在,另外部分学者认为HBV可能是某些原发病肾小球肾炎的病因[2],因此现诊断HBV-GU的主要依靠病理活检是否找出HBsAg、HBcAg及HBV-DNA。

一、治疗新进展HBV-GU的治疗主要为抗病毒及免疫抑制治疗两方面,抗病毒药物有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免疫抑制治疗有糖皮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等。

1.抗病毒治疗1.1干扰素:干扰素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机制包括直接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抗增值作用。

其主要抗病毒作用把HBV-DNA的复制阻断;干扰素还可以诱导蛋白激酶表达的,通过磷酸化失活真核细胞的起始因子,使该蛋白不能进行翻译。

此外与激活细胞内的相关梅结合,清除被感染细胞。

据研究干扰素治疗在某些程度上可有效控制尿蛋白,疗效确切,长期随访,效果稳定,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1.2拉米夫定:是临床上批准用于抗HBV的第一个药物,在HBV-GU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有学者在LAM在有效抑制HBV-DNA复制的同时可缓解蛋白尿,但跟抗病毒药物相比,其已发生耐药,连续使用发生HBV耐药率每年上升20%。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和中西医干预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和中西医干预
为应用干扰 素或核苷类药物抗病毒 , 糖皮质激素和免 疫抑制剂 应用有 争议 。中医干 预的策 略包括重
视辨证分 型论 治 、 辨证选药辅助抗病 毒 、 减轻治疗药 物不 良反应 、 结合慢 性肾脏病分期进行治疗 、 继 承 老 中医经验等 。结果和结论 H B V—G N仍是肾脏病 医生 的巨大挑战 , 其西 医诊 断和治疗还存在较 多
( E S R D) 。 中医在 乙型 肝 炎 和慢 性 肾脏 病 的 治疗 中
应抗体 形成 的循 环免疫 复合 物是 主要致 病原 因 , H B V感染 对 肾脏 的影 响 与 H B V 相关 的免 疫 复合 物 分子 量 大小 、 沉 积 于 肾小 球 部 位 等 密 切 相 关 。H B . s A g和 H B c A g 分 子量 较 大 , 与 其 相 应抗 体 形 成 循 环 免 疫 复合 物 , 沉 积 于 肾 小 球 系膜 区 , 激 活 补 体 造 成 免 疫损 伤 。 由于儿 童 患 者 J H B e A g分 子 量 较 小 , 其
1 9 7 1 年C o mb e s 等 … 首次 报道 一例 因输 血后 导
致 持 续 性 乙肝表 面 抗 原 ( HB s A g ) 血症 的 5 3岁 男 性
患者 , 表 现 肾病综 合 征 , 肾脏 病 理 诊 断 为 膜 性 肾病 , 且发现肾小球 内有 H B s A g沉 积 , 提 出 了 乙 肝 病 毒 ( H B V) 抗 原 可 能 引 起 肾脏 损 害 。近 期 研 究 表 明 中 国乙 H B V携 带者 数量 7 . 1 8 %, 而大 量 研 究 证实 , HB V是一 种 泛 嗜性 病 毒 , 不仅能感染 肝细胞 , 而且 在 肾、 胰、 骨髓 及外 周 白细 胞 也 发 现 H B V—D N A存 在, 其 中肾损 害 常 见 , 国外 的统 计 该 病 的 发 生 率 占 乙型 肝炎 患者 的 1 0 %~ 2 0 % 。在 东亚 HB V—G N是 最 常见 的继 发 性 肾小 球 肾 炎 。作 为 一 种 常 见 的 继发性 肾炎 , 部 分 患 者 可 进 展 至 终 末 期 肾 衰 竭

α-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α-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

α-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观察探讨α-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 4月至2011年4月56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干扰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1.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α-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降低尿蛋白,缓解临床症状,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

【关键词】干扰素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是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一个简称。

指的是乙肝病毒和机体所产生相应的抗体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免疫复合物,然后沉积在肾小球内,继而引起的一系列肾脏疾病。

我国属于HBV感染的高发地区,而HBV-GN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传统上一般使用常规的抗凝及保肝等治疗,近年来,临床上应用α-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取得满意效果,干扰素(IFN)是由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能抑制HBV的活跃复制,减少HBV在肾小球的沉积,减轻其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导致的免疫损伤[1]。

因此,能够有助于抑制病毒的复制,降低血清中的转氨酶ALT水平,降低尿蛋白,改善临床症状。

本文通过观察探讨α-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 4月至2011年4月56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患者,男30例,女26例,年龄在17~58岁,平均年龄为28.7±9.4岁,均符合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1)血清HBV抗原阳性;(2)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狼疮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肾组织病理中找到HBV抗原或HBV-DNA。

乙肝病毒导致的相关性肾炎

乙肝病毒导致的相关性肾炎

乙肝病毒导致的相关性肾炎
全世界大约1/3的人群存在既往或现症感染乙肝的血清学证据,尤其我国是乙型病毒肝炎的高发地区。

那么乙肝病毒感染后,是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肾炎?乙肝造成的肾炎在人群中的表现是一样的吗?
乙肝病毒感染的病情和自然病史在人群中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免疫力。

目前还不能预测哪些乙肝病毒感染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肾脏病。

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来看,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临床可以表现为血尿到轻重程度不一的蛋白尿,同时患者血清中存在目前或既往乙肝病毒感染的证据。

故当患者因肾病就诊时,肾脏专科医生会要求您抽血检测乙肝病毒,必要时还要检测乙肝DNA滴度水平。

这一检查对于初筛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是很有帮助的。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大多表现为膜性肾病及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是由于乙肝e抗原的免疫复合物经由原位肾炎的机制在肾小球上皮下沉积所致。

膜增生性肾炎是由于乙肝表面抗原及其免疫复合物经由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的机制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皮下沉积所致。

在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断中,在肾脏病理切片中找到HBV抗原为最基本条件,缺此基本条件则不能诊断。

在确诊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后,治疗原则是降低尿蛋白、防治再发、保护肾功能及延缓肾脏病进展。

当患者存在乙肝病毒活动复制的证据时,会给患者积极抗病毒治疗。

部分患者在乙肝病毒复制转阴后,蛋白尿可以减轻甚至转阴。

目前我国已全面推广乙肝病毒疫苗接种,预防远重于治疗,相信未来我国乙肝相关性肾炎的患病率会越来越低。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穿孔素表达的临床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穿孔素表达的临床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穿孔素表达的临床研究朱传武;钱峰;李明;罗湘蓉;王海燕;张雪华;常建国;叶建中【期刊名称】《世界感染杂志》【年(卷),期】2007(7)1【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穿孔素的表达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集35例CHB病人和12例健康对照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技术(ABC法)检测PBMCs 中穿孔素的表达.同期检测病人的血清ALT、AST,HBV DNA载量和HBV免疫学标志物.结果 35例CHB病人PBMCs中穿孔素表达的均值为(7.87±4.60)%,12例健康对照为(0.87±0.44)%,CHB病人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病人PBMCs中穿孔素的表达与血清ALT和AST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482,P<0.01和r=0.455,P<0.01;与病人HBeAg是否阳性无关,但与血清HBV DNA载量呈显著负相关,r=-0.372,P<0.05.结论 CHB病人PBMCs中穿孔素的表达与乙肝的发病有关,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活动性状态和肝脏损害的程度,较高表达的穿孔素可能有助于乙肝病毒的清除.【总页数】3页(P29-31)【作者】朱传武;钱峰;李明;罗湘蓉;王海燕;张雪华;常建国;叶建中【作者单位】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苏,苏州,215007;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苏,苏州,215007;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苏,苏州,215007;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苏,苏州,215007;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苏,苏州,215007;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苏,苏州,215007;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苏,苏州,215007;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江苏,苏州,215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R-33【相关文献】1.抗人CD134单抗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穿孔素mRNA表达的影响 [J], 李鸣;张源潮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穿孔素表达水平研究 [J], 杜朝阳;李虎;张薇薇;叶辛;谷明莉;徐玉莲;邓安梅;钱宝华3.穿孔素在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周晔;邓安梅;谷明莉;陈燕;陈波;陈孙孝;仲人前4.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微小RNA-155、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3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的相关性 [J], 刘宏伟;王玉华5.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穿孔素基因表达 [J], 唐翠兰;周舟;陈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治概述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治概述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诊治概述【摘要】目的总结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治方法。

方法搜集前人研究结果,分析总结。

结果乙肝相关性肾炎需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确诊,并给予抗病毒、激素、保护肾功能及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结论乙肝相关性肾炎临床特点以肾组织中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采用抗病毒联合保护肾功能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疗效较好。

关键词: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诊断治疗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发区,肾脏是乙肝最常受累的肝外器官之一。

乙肝病毒感染者并发肾小球疾病常预后较差,目前尚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乙肝相关性肾炎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

其难治性主要表现在:1.肝肾同病;2.病毒感染与免疫介导并存;3.公认的抗病毒药物疗效差;4.病毒虽已清除但肾病仍持续存在的患者治疗报道少;5.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的不统一等。

[1]目前乙肝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主要有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致免疫损伤以及乙肝病毒直接致病,治疗原则亦存在抑制免疫和抗病毒上的分歧,很多乙肝相关性肾炎患者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存在抵抗或者诱发病毒复制,加重肾病和肝病,而抗病毒治疗对于乙肝相关性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尚缺乏足够证据。

本研究通过搜索国内外文献对其现有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HBV-GN 在国际上无统一的诊断标准, 国内目前仍沿用1989 年北京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座谈会建议标准:①血清中HBV 抗原阳性。

② 肾组织活检证实有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③ 除外其他类型的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EB 病毒等。

④ 肾组织中有HBV抗原成分存在。

近年来对此诊断标准存在的争议点:血清HBV 标志物是否应为必备条件?血清学检查HBsAg 阴性患者亦可出现肾组织HBV 抗原沉积,导致乙肝肾的发生。

其可能① 由于HBV 隐性感染或低水平HBV 复制,应用普通酶联免疫吸附方法难以检出血清中HBV 感染,②与血循环一过性乙肝病毒感染后HBV 直接感染肾组织引发免疫反应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穿孔素在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表达及意义【摘要】目的:通过探测PFP在HBV相关性肾炎的肾组织的表达,以了解PFP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在HBV GN发病中的意义.方法:10例HBV GN活检肾组织,冰冻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Elivision)的方法检测HBV GN肾活检组织中的perforin的表达.结果:在HBV GN肾组织内perforin在2/10的肾小球表达,3/10在肾小管阳性表达,7/10肾间质表达.Perforin在肾小球与肾间质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5).肾间质病变轻,中,重度间得Perfor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 GN的发病过程中,CD8+CTL介导的perforin途径,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穿孔素乙型肝炎病毒肾小球肾炎
0引言
目前HBV病毒在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 relatedglomerulonephritis,HBV GN)发病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倒大家的重视.杀伤性T细胞是乙肝发病过程中引起病理损伤的重要免疫活性细胞,穿孔素(perforin,PFP)是免疫活化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主要介质之一.研究发现CD8+CTL特异的细胞毒效应,由穿孔素介导,可以引起感染细胞损伤和死亡.如果在肾组织中发现PFP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则能反映活化免疫细胞与肾损害的关系,我们通过检测穿孔素在HBV GN肾组织中分布,初探穿孔素在HBV GN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所有病例均来自200402/200411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0(男7,女3)例,平均27.5岁.均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HBV GN者.同时排除了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患者.HBV GN的诊断标准如下:①血清HBV标志物阳性;
②患肾小球肾炎,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③肾组织切片中可找到HBV抗原(必备条件).此标准符合《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座谈会纪要》的标准.另取5(男3,女2)例正常对照肾组织,来自因组织配型不合不宜移植的供肾体.
1.2试剂
鼠抗人PFP单克隆抗体为NovocastraLaboratories公司产品(产品编号:141002).即用型第二代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广谱试剂盒和DAB均购自福建迈新生物技术公司.
1.3免疫组化法(Elivision)
检测肾组织内PFP表达4μm冰冻切片,吹干,PBS冲洗3×3min,3mL/L双氧水室温下孵育10min,PBS冲洗3×3min;2mL/L 羊血清处理切片,室温下30min,吸取羊血清,分别加入Ⅰ抗体(PFP 稀释度1∶20),室温下孵育1h,PBS冲洗3×5min;每切片加50μL 聚合物增强剂,室温下孵育20min,PBS冲洗3×3min,吸干PBS;加入Ⅱ抗,室温下孵育30min;PBS冲洗3×3min;DAB室温下显色5-10min;苏木精复染核,脱水,透明,封固.阴性对照片用PBS代替Ⅰ抗.
1.4结果判断
perforin抗体阳性细胞表现为胞浆内棕黄色点状或环状分布,分为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区域,随机计算5个肾小球横切面内表达perforin的阳性细胞数然后取平均值,即为肾小球横切面平均阳性细胞数;在肾小管间质区域随机计算5个高倍镜视野(400×)内表达perforin 的阳性细胞数然后取平均值,即为该区域平均阳性细胞数.阳性强度分为0~3级(分别评分0~3分).0:无细胞着色为阴性.1:<0.25细胞明显着色为弱阳性.2:0.25~0.5为阳性.3:>0.5为强阳性.阴性对照组织无上述阳性反应.
1.5肾小管间质活动性指数
肾小管间质病理改变半定量积分参照Austin[2]标准.肾小管间质病变包括:①肾小管变性、坏死;②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以上病变根据范围及严重程度分别记0~3分.按无、轻、中、重度记0,1,2,3分.无明显病变记0分,小灶性(≤0.25)记1分,片灶性(>0.25,≤0.5)记2分,弥漫性(≥0.5)记3分.肾小管间质活动性指数为(1)(2)项积分之和.轻度肾小管间质病变为1~2分,中度肾小管间质病变为3~4分,重度肾小管间质病变为5~6分.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免疫组化半定量所得数据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描述,等级分组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Perforin在正常的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均无表达(图1).perforin在HBV GN的肾脏组织内2/10在肾小球表达,但阳性
表达较弱,半定量分析以0~1分为主(图2),3/10在肾小管阳性表达(图3),阳性表达半定量评分均为:2分;7/10在肾间质表达(图4),棕黄色阳性颗粒主要表达在肾间质细胞浆内,阳性表达半定量评分中位数为2,四分位数间距为0.Perforin在肾小球与肾间质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livision×1000.014,P<0.05).肾间质轻,中,重度兵病变间Perforin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HBV GN指临床上出现肾炎的表现,同时肾组织中找到乙型肝炎病毒抗原,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等其他继发性因素的一类肾小球肾炎.目前HBV病毒在HBV GN的发病中的作用愈来愈受倒大家的重视,冯江敏等[3]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在26例肾活检组织中,发现8例HBV DNA阳性,并且发现阳性者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浆内、肾小球内皮细胞、肾间质小动脉壁平滑肌细胞浆及某些浸润的炎性细胞浆内均可见茶色粗颗粒沉积.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肾组织上不仅有HBVAg,还有HBVDNA存在,而且揭示了HBVDNA可以存在于肾组织细胞浆内,这种浆形HBVDNA是单股DNA,是HBVDNA复制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据此推测HBVDNA在肾脏有原位复制的可能.同时发现肾脏HBVDNA阳性的细胞周围75%的病例伴大量细胞浸润,与阴性组相差显著,并可见成簇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提示HBV诱导了细胞免疫的发生.
Chisari等[4]用HBV基因转移小鼠模型作体内研究证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在肝内是通过复合抗病毒免疫反
应途径清除肝内HBV.穿孔素(PFP)是一种存在于CTL和NK细胞胞浆细胞毒颗粒中的糖蛋白[5],是CTL杀伤靶细胞的主要毒性蛋白,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之一就是通过穿孔素途径引起靶细胞的坏死.有研究发现:在慢性乙肝的肝损害中,穿孔素介导的杀伤性T细胞毒作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细胞毒性T细胞(CTL)在慢性乙肝发病过程中能够引起病理损伤,细胞毒性T细胞(CTL)应答的广度和力度决定病毒感染短暂或持续、肝细胞损伤轻微或严重,而且CD8+CTL特异的细胞毒效应,可由穿孔素介导,引起感染的细胞损伤和死亡[7].马路等[8]发现HBV MN的患儿的肾间质存在局灶CD4+和CD8+阳性的细胞浸润.我们的研究发现中,perforin的表达主要在HBV GN的肾间质,在肾小球及肾小管的表达较弱.肾间质的穿孔素的表达较肾小球强.以上的结果提示在HBV GN的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中,存在着CTL炎细胞的浸润.在HBV GN的发病过程中,CD8+阳性的CTL介导的perforin途径,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perforin在HBV GN的肾间质损害过程中的作用,仍需增加样本量后进一步的观察.
【参考文献】
[1]RapaniJA,SmythMJ.Functionalsignificanceoftheperforin/granzymecelldeathpathway [J].NatRevImmunol,2002,2(10):735-747.
[2]王均玉,李幼姬,叶任高,等.68例狼疮性肾炎的肾
小管间质病变探讨[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9,15:82-84.
[3]冯江敏,周希静,任青,等.用原位核酸杂交技术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对肾组织的致病作用[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5,11(2):107-109.
[4]ChisariV.HepatitisBvirustransgenicmice:insightsintothevirusandthedisease [J].Hepatology,1995,22:1316-1325.
[5]RochelN,CowanJA.DependenceofthelyticactivityoftheN
terminaldomainofhumanperforinonmembranelipidcompositionimplicationsf orT cellself preservation[J].EurJBiochem,1997,249(1):223-231.
[6]CernyA,ChisariFV.PathogensisofchronichepatitisC:Immunologicalfeaturesofhepaticin juryandviralpersistence[J].Hepatology,1999,30(3):595-601.
[7]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2-153.
[8]马路,潘涛,杨琪,等.小儿乙肝相关膜性肾病患者小管间质改变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3):159-1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