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2则
简短的新闻20字以内
新闻摘抄20字左右
7月3日
1.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7.6比1。
2. 霸王被疑致癌涉三种龙头产品股价跌14%后停牌。
3. 中国无脊髓灰质炎10年之后:脊灰灭活疫苗上路。
7月4日
1、新疆启动富民安居工程,5年内改善70万户农牧民居住条件,打牢致富基础
2、温家宝在湖南考察;
2、第五世德珠活佛转世灵童金瓶掣签仪式圆满完成;
3、南方地区绝大多数损毁公路恢复通行;
4、福建围绕加快恢复灾区农业生产,迅速推进灾后重建;
5、南非世界杯四强全部产生;
7月5日
1. 美国盲人联合会和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计划明年向世人展示一款改装汽车,所配新技术有望帮助盲人独立驾驶。
2.7月5日,京津唐大部区域地表温度达到45-50摄氏度。
谈起高温天气的原因,国家气候中心首席气候专家任福民表示,大陆暖性气团长时间稳定控制和太阳辐射增温是此次高温事件的“幕后真凶”,同时,热岛效应加剧了城市高温事件的强度和发生频率。
3.7月5日晚新疆多地居民看到“不明飞行物”。
7月6日
1. 俄、哈、白三国海关联盟协议自2010年7月6日生效。
2.全国8万余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全部联网。
3.近期全国肉蛋价格齐涨且涨势较明显,主要原因是天热造成牲畜的产量下降所致。
新闻两则-优秀教案
1《新闻两则》教学目标1。
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
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1。
语言的学习与训练。
2。
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教学难点1.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2。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方法“阳光课堂——五步对话”教学模式教学流程一、学习准备——生本对话(一)积累词语: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高屋建瓴.( )瑰.宝()荻.港()锐不可当.()歼.灭()溃.退() 要塞.( )殷.( )绥.靖()阻遏.( ) 鄂.()豫.()2。
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负隅顽抗:悍然拒绝:锐不可当:业已:(二)走近作者:1。
作者:毛泽东。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写作背景: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三)走进文本:学习新闻的文体知识。
狭义:指消息。
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
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
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简洁性:语言简明扼要。
二.交流分享-—生生对话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小新闻20字2则作文四年级下册
小新闻20字2则作文四年级下册
我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了一条令人惊心动魄的新闻,这条新闻就是公交车301爆炸纵火案。
这件事情发生在7月15日
当天傍晚7时46分,广州大道南各站。
这件事情有2人死32人伤。
在301公交车起火之前,乘客们发现一个麻布袋冒烟,乘客提醒了司机,司机听了就连忙打开了前门和后门,乘客们就争先恐后的下车。
但是下了15人之后,车就起火了。
不少市
周围市民纷纷拿起灭火器、消防管去扑灭大火救人。
事发后的16个小时,警方破案,嫌犯“落网”了。
嫌犯是
一个男子,25岁湖南人。
原来他是因为个人输钱,心生不忿,才会这么做。
另外呢,我们大家都要学会怎样逃生,因为生命只有一次!那我就告诉大家遇到这样的"事的逃生方法吧!1、逃生首选通道:车门。
车门能正常开门关门的话,乘客就可以前后下车,
司机在门边疏导、保护。
在逃生时,先让小朋友,老人先离开。
2、逃生重要通道:车。
推拉的正确做法是拉开车窗,迅速出去。
要打破玻璃窗的,可以和安全锤、高跟鞋、钥匙等,但用钥匙的成功率很少。
通过这件事,我感到那些挺身而出去救人的人的行为,真是让人非常的敬佩!。
新闻两则 (2)
新闻两则文章一:中国成功发射自主研发的探月器中国在最近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发的探月器,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里程碑。
该探月器被命名为“嫦娥四号”,是继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之后的第四个月球探测器。
嫦娥四号的任务是在月球背面进行勘探和研究。
这是人类首次向月球背面送探测器,并将为人类探测月球提供新的视角和机会。
据中国国家航天局的介绍,嫦娥四号将进行月球地质、矿产资源和宇宙射线等方面的科学实验和观测。
该探月器的发射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导下完成。
该公司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主要承包商,拥有丰富的航天技术和经验。
嫦娥四号的发射成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实力和独立研发能力。
中国政府对航天事业的强大支持也是这次成功发射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航天事业的发展,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施一系列重大航天项目。
这些项目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地位,并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更大贡献。
嫦娥四号的成功发射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将极大地推动中国航天科技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并为人类探索太空开辟了新的篇章。
文章二:全球各国签署《巴黎协定》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近日,全球各国代表再次齐聚一堂,签署了《巴黎协定》,承诺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
这个协定被认为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国际环保协议之一。
《巴黎协定》旨在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气温上升2°C以上。
根据协议的要求,各国将采取相应的行动,通过减少碳排放、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以及改善环境保护措施等方式来应对气候变化。
这次签署协定的行动表明了全球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意愿。
在协定中,各国同意加强国际合作,共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此次签署协定的全球行动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积极反应。
许多国家和地区表示将积极履行协定中的各项承诺,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和方案。
然而,尽管《巴黎协定》是一项重大的国际环保里程碑,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今日新闻摘抄十条2O字
今日新闻摘抄十条2O字
1、23日,春运第7天,全国预计发送旅客2644万人次。
2、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22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了带妆彩排。
3、最新的农情调度显示,近期的雨雪天气对小麦安全越冬十分有利。
4、生态环境部通报,2021年全国共下达环境行政处罚决定书13.28万份,罚没款数额总计116.87亿元。
5、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占比首次超越日元升至第四。
6、教育部等八部门修订规定,明确职业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向学生收取实习押金。
7、湖南印发通知,明确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比应不低于70%。
8、深圳发布通知,新能源汽车在城市道路停车位停放,享有每日免首2小时路边临时停车位使用费
9、北京:在设置奥林匹克专用车道的道路上,同时设有公交专用车道的,在奥林匹克专用车道使用时段,机动车可以借用公交专用车道通行。
10、天津:今天起,2022年度第一期积分落户申报工作正式开始。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作业本答案
江西省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新闻两则》作业本答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作业本答案(全)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作业本答案(全)第一单元1课新闻两则1.(1)歼(2)窜(3)纤(4)泄(5)塞(6)遏2.(1)文中指敌军溃败退却。
(2)文中指人民解放军锐利无比,不可抵挡。
3.(1)阻遏(2)阻隔4.不能去掉。
因为“至发电时止”说明该路解放军还在继续渡江,人数在不断增加,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5.指“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6.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7.不能。
因为扬中等广大地区已解放,所以用“占领”一词;而江阴要塞还没攻下来,不过敌军不能任意活动,所以用“控制”一词;江阴已被我军控制,敌军想从长江逃走已无办法,所以用“封锁”一词。
8.北大西洋上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件,“不会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船身破了一道大裂口后,载着1000多人沉入了大海。
10.(1)、泰坦尼克号的防水舱没起作用,表达了作者的讽刺。
(2)、泰坦尼克号的安全工作没有做到位,表达了作者的讽刺和对死者的惋惜。
11.阿斯特上校、船长、船上大多数工作人员(包括乐队)和他们的妻子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12.略(要求具备新闻的基本要素。
)2课芦花荡1.(1)提(2)趴(3)疟(4)噤(5)蹿(6)仄2.(1)滴落(2)浮动(3)飘撒3.(1)说的话做不到,让人笑话。
(2)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4.老头子用竹篙痛砸十几个鬼子的脑袋。
5.不能去掉。
这是老头子机智的表现。
他这样做是为了麻痹敌人,使敌人误以为他是偶然闯到这里的,为下面的战斗作准备。
6.写出了老头子撑船技术娴熟,镇定自若的特点。
7.老头子在心里狠狠地想着:小鬼子,继续转吧,继续转吧,我今天不把你们弄趴下我就对不起大家!8.表明划船速度由慢到快。
通过声音描写达到使读者身临其境的效果。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范本(2篇)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范本学习《新闻两则》这篇课文中,我只是一个引导者,很多问题都是引导学生从课文里寻找答案,然后再让学生当堂完成相关练习题,加强理解记忆。
我先让学生通过课下预习解决生字词,课堂上加强训练,当堂完成《检测题》上的基础知识题目;重点讲解新闻的六要素、五部分和特点。
我让学生根据课后习题中的有关介绍,引导他们找出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五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补充了新闻特点,并且拿出当日报纸,让他们判断新闻标题和导语等简单知识点。
由于是学生自己动脑子找到的知识点,所以当我给他们五分钟时间,找出课文里的六要素、五部分时,大多数学生都兴致高涨,很快就能及时反馈。
尤其是当我讲到新闻背景时,很多学生都开始自己查找参考书,寻找相关知识。
趁热打铁,我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检测题》中的《课内文段阅读》习题。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已经激发出来,很多学生都能动手做题。
遇到不会的也很少有抄答案现象,而是主动询问同学或老师。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意识到,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能一味的用看似高深的知识单纯的炫耀自己的学识,更要从简单入手,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语文并不困难。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少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多说多练,并且多动手加以强化训练,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性。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范本(2)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可以传递信息、展示事件,同时也涵盖着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立场。
因此,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教学反思更显得重要。
下面我将就两则新闻进行教学反思,并探讨如何从教学的角度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
第一则新闻是关于一家科技公司发布了最新款的智能手机,并在短短几天内销售一空的新闻。
这则新闻是典型的商业报道,着重于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情况。
然而,在教学的角度上,我们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新闻报道是否在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和技术细节方面做得足够好?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教导学生们在进行新闻报道时,要尽量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和技术细节,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产品的特点和优势。
时政新闻摘抄2则
时政新闻一2022.31、农业农村部:猪肉供应阶段性过剩,3、4月猪价或跌至每斤6元谷底;2、吉林省12日单日新增本土感染者超2000例,官方:对疫情形势研判不准;3、深圳:全市开展三轮全员核酸检测,自3月14日至20日期间,公交地铁停运,社区小区等封闭式管理,居家办公,暂停生产经营活动,确需离深须阴性证明;长春: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或推诿急诊患者;上海:客运站自今日起将全部暂停营运;4、武汉大学:今年樱花开放期间校园封控不开放,开通网络云赏樱;5、13日,已有外卖平台上线新冠病毒抗原自测产品,1人份自测盒售价约为30元;6、韩东部山火,在历经213个小时43分钟的连续扑救后,主要火势已扑灭,持续时长创历史纪录,此次山火受损土地面积达24940公顷;7、日首相岸田文雄表达对宪法第九条修改意图,原内容为"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利";8、外媒:刚果(金)卢阿拉巴省发生火车脱轨事故,有十节车厢掉入了河沟,已造成至少60人,事发时该货运列车上有大量人员;9、英媒:95岁的英女王健康问题正在恶化,连续退出了重要活动,甚至无法遛狗,现在能否走路都成了问题;10、外媒:当地13日凌晨,来自伊朗的"12枚导弹"落在美驻伊拉克领馆附近,未造成美方人员伤亡。
以媒:击中了以色列在埃尔比勒的秘密情报基地,并造成人员伤亡;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宣布负责:目标是"以色列秘密基地";11、武契奇:塞尔维亚不会加入北约,塞人民永远忘不了1999年北约曾经给塞尔维亚带来的伤害;12、外媒:一美国记者13日在基辅郊区被枪杀。
乌媒:俄军应对此负责。
俄网站:被俄军打死的消息不实;13、外媒:当地12日,沙特当天一天内对81人执行死刑,系该国数十年来规模最大一次,罪行包括谋杀和宣誓效忠恐怖组织等;14、外媒:俄军空袭亚沃洛夫斯基训练场造成至少35死,该地有外国军事教官工作。
也是乌招募外援军团的集结地,北约的武器装备,都会集聚在这里;15、俄方: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期望与乌方签署文件,乌方:会尽快推动泽连斯基同普京会晤;时政新闻二2022.31、国家卫健委:14日新增本土3507例、无症状1647例,3月以来本土疫情累计报告超1.5万例,波及28个省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新闻两则设计2节
题目
新闻两则
总课时
3
学校
星火一中
教者
邵国利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语文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2011年8月29日—8月31日
教
材
分
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人教版版初一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取得胜利后,毛泽东主席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揭示了“冲破敌阵,横渡长江”的深刻含义。
学情分析
学生新接触新闻,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做细致的讲解,耐心的做好辅导。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新闻的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五部分,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重
点
1.把握消息的结构要素。理解新闻内容和新闻的特点,把握战争的主题。
2.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难
点
理解文中议论的作用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课前对新闻有一定的了解。
2.认真看电视中的新闻联播。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12篇)
《新闻两则》教案(精选12篇)《新闻两则》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同学自学了解新闻的特点、结构、语言。
2、初步学会分析新闻。
3、激发同学阅读新闻的爱好。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引导、启发、组织同学自己设问答问。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一、[投影]新闻(动画)二、[老师引导]你平常在哪里能够发现新闻?[同学沟通]:报纸、电视、广播、网上三、[老师引导]你想了解新闻的哪些学问?[同学沟通]待定四、[投影]老师建议1、阅读预习提示1、2两小段。
2、阅读106页《写消息》。
3、结合书下解释阅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划出你要把握的有关新闻的内容。
五、[投影]老师指导在纸上写上你所不懂的问题,请教别人。
设计一个好题目考考你的小组长或课代表。
[同学沟通]六、[投影]强调要点特点:真实性(真)简明性(简)时效性(新)结构:标语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语言:简明、精确。
以记叙、描写为主七、[力量训练]投影网上新闻美发觉可能属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碎片新华网北京2月24日专电据法新社23日报道,美国官员称,搜寻人员日前在内华达州又发觉一块可能属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碎片。
目前,这块碎片的数字照片已被送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进行确认。
有关部门此前认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起落装置的一部分就坠落在内华达州的沙漠地带。
本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降落过程中突然爆炸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美国有关部门随即绽开大规模的搜寻行动,盼望找到更多的航天飞机残骸,以便彻底查明事故缘由。
(完)要求同学分析新闻结构,谈谈通过阅读新闻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八、[结束语]课后盼望同学多读新闻增长最新学问,作出理智推断。
九、[作业]网上阅读新闻,进行沟通。
《新闻两则》教案篇2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录音新闻,同学对此比较生疏。
由于录音新闻既不同于一般广播稿,又不同于同学常见的电视新闻。
为了让同学更好的理解课文,把握录音新闻的特点,可采纳听录音新闻或模拟播音的方法。
《新闻二则》练习二
1.新闻两则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溃.退()歼.灭()督.战()芜.湖()签.订()取缔.()对峙.()要塞.()1、根据拼音写汉字。
堵sè()阻è() suí靖()欢dù春节()3、本文首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最后写东路军。
对这一叙述顺序的安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路军先发起进攻的时间最早。
B、东路军所遇之敌最为顽强,所以作为重点在最后来写。
C、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所以,放在中路军之后来写。
D、中路军在24小时内30万人全部渡过了长江。
4、新闻的六要素是、、、、、;新闻在结构上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
5、在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6、“我们在所有的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里采用了的修辞方法。
形象地表明了。
二、课内阅读训练。
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③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军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④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⑤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军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⑥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⑦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1、“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答:2、“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答:3、“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答: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答:5、把“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改为“我已歼灭一切抵抗之敌”或“我已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可以吗?为什么?答:6、第6句“占领”“控制”“封锁”三个词能互换使用吗?为什么?答:7、上面文字分为两层,正确的一项是()A、① / 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 / ④⑤⑥⑦C、①② / 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 / ⑥⑦三、为下面这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8上1第01课-2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学习目标
• 体会新闻的特点,继续熟悉新闻结构的五 部分。 •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在阅读中筛选要 点的能力。 • 体会两则新闻不同的语言风格。 • 感受人民解放军战无不胜的气魄,明白正 义之师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
字词积累: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wãn ) 阻遏( â ) 阌乡(2、理解重点词语ຫໍສະໝຸດ 含义感悟升华 心灵碰撞
学完了《新闻两则》,除了感受到人 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正义之师必胜之外 ,其实,我们更应感慨的是“记住历史, 热爱和平”。如今的世界上,还能不断地 听到爆炸声,看到鲜血淋漓的场面,而此 时的你我他正幸福的生活在革命烈士用自 己的鲜血为我们换来的和平时代,让我们 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让和平 的白鸽飞到全世界!
· · · · hào ) 歼灭( jiān ) 襄阳(xiāng ) 聿(yù 消耗( · · · · suí ) 逃窜( cuàn ) 绥靖( 禧( xǐ ) · · ·
歼灭:消灭(敌人)。 阻遏:阻止。 绥靖:安抚,平定。 惨败:惨重失败。
潢川(huáng )
鄂( â ) )
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筛选信息,划分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层(“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 当即占领南阳”):导语,概述解放南阳。
第二层(“南阳为古宛县……多是出生于南阳一 带”):讲背景,用史料说明南阳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在过去一年中,……已全部为我解 放”):说背景,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 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新闻两则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执教:袁峰
中原我军 解放南阳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2-教学教案学习重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l、了解消息的一般特点,把握新闻的诸种要素。
2、探究本文是如何谋篇布局,一气呵成的。
3、理解消息的语言特点,体会本文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语言。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1、阅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全文内容。
2、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中国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3、学习写作消息,报道身边小事。
知识讲解:一、基础知识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
阌乡wén襄阳xiāng绥靖suíjìng鄂豫区è高屋建瓴líng荻港dí歼灭jiān溃退kuì杜聿明yù宋希濂lián2、辨识下列词语的字形、意义并学会运用。
气势磅礴回肠荡气高屋建瓴锐不可当阻遏前行负隅顽抗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高屋建瓴:从房顶上往下泻水,比喻居高临下的形势。
磅礴:盛大。
诸:众,许多。
遏:阻止。
绥靖:安抚,平定。
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二、重点分析1、“渡江战役”背景及写作本文意义。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
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
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攻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的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
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主席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2、本文是一篇新闻(消息),如何把握全文内容?第一,要知概况——先看标题(标题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
从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可知人物及数量、地点及场面,可以感受到战役的空前壮阔、历史罕见,想象到江南人民看到此消息的激动和振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新闻两则课件(2)
八年级语文上册
走进新闻
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 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 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 是指消息。
新闻文体的主要特点:
一是事实说话。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 义,就是新近产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对于新 闻学的基本观点》 二是迅速及时。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 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合适需要。
第三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背景: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产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 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建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诞生于南阳一 带。
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找同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 对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 成对照;《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 南阳所产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 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 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 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1)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第一超出安庆,芜 湖线,到达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 十万人。
2)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第一突破安庆,芜 湖线,渡至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1)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 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 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 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 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 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 北岸的江边,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 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 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 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 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 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慢慢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 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食粮、蔬菜送到 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 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 再见了!”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人教版部编1《消息二则》名师教案(第2课时)
《新闻两则》名师教案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新闻的六要素(见学习目标详解):二、合作探究1、找出这则新闻的六要素2、找出这则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3、“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电”在新闻中叫什么?有何作用?4、“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中,“风平浪静”完全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吗?5、找出文章的时间副词,它们在文中有何作用?6、理解新闻语言准确性的特点a、“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b、“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三、问题探究:如何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见学习目标详解)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看导语。
①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看主体。
①划分层次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②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以上小组讨论,可以参考练习二;教师参与)四、品味语言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二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2.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3.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获得信息一般通过什么途径?我们要知晓国内外的大事,一般得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
但是,广播、电视、报纸都只是传播媒介,而报导这些事件的文字,才是最主要的,它们被称为"新闻"。
二、介绍新闻: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2.报道迅速及时。
3.简明扼要,在表达上以叙述为主,多用较朴素和概括的语言。
有时(看需要而定)兼有议论(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描写。
一条新闻包含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有时可根据需要省略导语或背景或结语。
新闻多采用记叙手法,因此新闻写作需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三、引入本课: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介绍写作背景并背诵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背景简介:(1)时代背景简介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
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范文(2篇)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范文授《新闻两则》时,在落实新闻内容的概括,以及六要素和新闻结构的明确,尤其是导语的解析,以及新闻的语言品味,体会新闻的三大特点的过程中。
知识点的落实在课后练习来看基本有效,但品味语言环节用时稍微快了点,学生没有多少时间深下心去思考,有些地方因时间关系,我做了代答,这个方面下次得注意。
因《新闻两则》是放在了战争题材的单元,所以还得落实战争主题。
在设计教学时,我引用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诗,通过这个窗口,让学生充分感受胜利豪情,以及让学生体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珍惜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但因时间关系,没有很好的落实。
在我以往的教学中,也会偶尔出现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情况,所以我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强时间调控的能力。
新闻两则教学反思范文(2)新闻教学是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将结合两则新闻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反思。
案例一:学生缺乏主动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进行新闻报道分析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主动性不够,对新闻事件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较弱。
在讲解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和原则后,我选择了一则有争议的新闻事件作为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然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缺乏思考的广度和深度,大多数只停留在表面了解和简单的观点陈述上。
很少有学生能够提出批判性的问题和深入的思考。
教学反思:这个问题可能与我在教学设计和引导学生思考上的不足有关。
首先,我在案例选择上可能不够细致和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
应该根据学生的背景和兴趣选择更具挑战性和关注度的新闻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我在教学引导上应该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除了简单的讨论和观点表达,我应该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例如,我可以问学生关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立场选择、背后的利益考量等问题,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2页~9页。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并能进行简单分析。
2.体会文中语言的准确精练、铿锵有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4.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幻灯片演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体会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3.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难点
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分析本文准确简洁的语言风格。
3.培养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疑点
作者遣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炼、铿锵有力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学习掌握新闻的基本常识。
2.了解两篇新闻的背景资料。
3.准备课堂练习的幻灯(见练习设计)。
◆学生准备
1.搜集几则新闻,准备在课堂上讲述。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和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四、分析本则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初步了解新闻的特点和写法(约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导语: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1~2句)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一、分析本文准确简练的语言风格(约________分钟)
板书设计
本文写作特点:
依时叙事,
详略得当,
叙议结合,
去粗取精,
语言精炼。
第3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板书设计
疑难字词:突破溃退击溃顽强阻遏逃窜
练习设计
1.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回答问题。
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3日电从今天上午10时开始,内蒙古出现大范围大风、扬
沙、沙尘暴天气,其中呼和浩特市地区遭遇强沙尘暴,是今年以来最强的一次。
(1)这是消息的导语部分,根据它来填写消息的标题。
(2)这则消息的来源是哪里?
(3)根据导语部分,写出这则消息的下列几个要素。
时间:
地点:
事件:
辅导练习提示:(1)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可让学生探讨出几个最佳标题。
2.新闻主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插入简要的议论。
本文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军英勇善战,另一方面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辅导练习提示:先区分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找出议论的语句,再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法探讨
1.因本课所选两篇新闻皆是战争题材,所以教学时除了要抓住新闻的特点外,还要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特点。
抓住新闻的特点,就要分析每则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写作特点和它的六要素。
讲解新闻的五个组成部分时,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
2.由于这两则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离今天已有半个多世纪,在教学时对背景资料加以介绍就尤为重要。
在讲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之前,应让学生了解整个渡江战役的情况。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则需要介绍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概况,对转入战略进攻之后的情况要重点介绍。
当学生对背景资料有了了解之后,课文中相关内容理解起来就较为容易。
参考资料
新闻,又叫消息,一般可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评述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电视、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每则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个五部分组成。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包括引题、正题和副题;“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通常用来提示新闻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它就是新闻的导语。
导语的后面就是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是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它的有无视内容而定。
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就是新闻的背景,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可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
新闻的特点是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新闻的写法以叙述为主,有时兼有议论、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