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综合辨析题

合集下载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3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3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3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正确答案:错误。

这是一种外铄论的主张,夸大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影响。

它一方面忽视了遗传、成熟等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忽视了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观能动作用。

实际上,人的发展是内外因交互作用的产物,教育只是给个体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矛盾的。

正确答案:错误。

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

没有全面和谐的发展,就不会显示出完美的个性,也不会有个性很好的发展。

德、智、体等各种素质在个体身上的和谐发展。

正是个性完美发展的表现。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矛盾。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即培养“劳动者”、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发展。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二者并不互相排斥。

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指德、智、体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知识模块: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3.在黄炎培看来,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正确答案:错误。

黄炎培是著名的职业教育家,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奠基人。

他奠定了职业教育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黄炎培对职业的本质和教育功能的分析是其职业教育思想建立的理论基础。

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是谋个性之发展,二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是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是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因此,命题说法错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教育学辨析题集

教育学辨析题集

辨析题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答:错。

就教育的最一般意义而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但作为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广义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从古至今,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职能。

答:错。

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各个方面。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尤其是18-19世纪期间,随着大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相形之下,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则变得隐蔽起来,这些变化明显地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制的实现及近代学制的形成上。

3、学校教育制度只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答:错。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不仅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受到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受到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4、义务教育已经在世界各国完全普及。

答:错。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代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5、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答:错。

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

教育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学辨析题汇总

教育学辨析题汇总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4)13.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教了几十年书,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2013-2014.1 (4)3.有的老师说:“只要有专业知识,就能上好课,何必还要学习教育学。

”2013-2014.2,2016-2017.1 (4)1.把几十个年龄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的学生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班集体。

2013-2014.2 (4)8、教育从一产生起就具有阶级性。

2014-2015.1 (5)14.现代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2015-2016.1 (5)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5)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5)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 (5)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5)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

(5)6、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

(5)7、教育学实际上就是教育实践经验的汇编。

(5)9、《论语》中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部较为完善的教育学论著。

(6)10、教育现象也可以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6)11、教育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自觉的教育、指导和学习就已经普遍地存在于动物界。

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只不过继承和改进了动物界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使其获得了一些新的性质而已。

(6)12、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

(6)第二章教育的功能 (7)1、教育只有正向的功能,没有负向的功能; (7)一、教育与个体发展 (7)1.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

()2012-2013.2 (7)2. 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八九岁时已能运用六国语言,并通晓数理化学科,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十四岁获得博士学位。

教育学考试 辨析题

教育学考试 辨析题

辨析题二、辨析题1、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即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具有不同于人类总体认识的显著特点:(1)间接性,主要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2)引导性,需要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认识,而不能独立完成;(3)简捷性,走的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2、学生在掌握系统知识的同时,也就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智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

学生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既是人类知识长期积累和整理的成果,又是人类智力和智慧的结晶,它本身蕴藏着丰富的人类知识的方法。

对学生来说,掌握知识的过程也是智力运用的过程。

只有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原理和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并善于把它创造性地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和实际中去,才能逐步发展自己的智力,形成自己的创造才能。

(2)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的智力发展。

因为人们的智力同样是人们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只有那些智力发展好的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才强;学习效力才高;而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中则有较多的困难。

可见,发展学生的智力是顺利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特别是在迅猛发展的现代,教学内容迅速增多,程度不断提高,难度不断加大,尤其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3、教学就是教育。

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和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教育学辨析题

教育学辨析题

实用文档.辨析绪论1、辨析下面五句话: 1生物起源说2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不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3兽类教育与人类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样的根底4野兽也有教育5教育源于人的本能 答:错误 1 完全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2也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是不科学的观点 2、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答:错误 1将教育这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混淆于无意识的模仿 2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 3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4也是不科学的第一章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的需要 答:正确 1必须有教育的传递,让年青一代掌握生产和社会经验 2社会文明不断延续和开展,必须有年长一代把这种后天的经验传递给年青一代。

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过了现实条件答:正确 1猿脑变成了人脑,即有了意识产生的生理根底。

2劳动产生了语言为教育提供了工具 3劳动中积累了经验,便构成了教育的内容第二章1、经济对教育开展只有促进作用答: 错误 既有促进作用又有阻碍作用,科学兴旺经济对教育有促进作用,落后有阻碍作用。

2、经济对教育开展具有促进作用 答:正确1经济开展的规模合速度制约着教育开展的规模合速度2经济开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开展的结构和布局3经济开展通过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设定4经济开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方式方法手段和教学组是形式 5经济开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挥在那的物质根底3、政治对教育只有决定作用答:错误 1实质是政治制度对教育有决定作用 2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4、政治对教育局有决定作用 答:正确1决定了教育的社会性质和目的 2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3决定了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权利 4决定了局部的教育内容 5决定了教育的管理体制5、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答:正确1教育是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一个简单劳动力训练成一个复杂的劳动力 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开展6、教育现代化指教育设备的现代化答:错误 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设备的现代化,还包括1教育观念现代化2教育目标现代化3教育内容现代化4教育方法和手段现代化5教师队伍现代化7教育管理现代化8教育制度现代化第三章1、龙生龙,凤生凤 遗传决定论 答案:错误1遗传素质是人的开展的生理前提,但是对人的开展不起决定作用2认为人的开展是有遗传素质决定,是不正确的2、环境决定论答:错误 1环境对人的开展虽然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但不能决定人的开展 2人是环境的消极产物,人的开展为环境所决定,就会滑入“环境决定论〞的错误之中‘3、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无条件的 教育万能论 答:错误1只有遵循人的开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开展2要正确处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第四章 1、教育目的的制定不能凭人们的主观愿望和臆断答:正确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2人的自身开展特点与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3制定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 2、社会生产方式是确立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答:正确1教育目的受社会生产力的制约2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3、全面开展是指平均开展答:错误 全面开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开展;此外,也包括人的道德的开展。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9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9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9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智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

正确答案:错误。

智育是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

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整体,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对智力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

智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感觉、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要发展兴趣、动机、需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智育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的掌握程度。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有机的统一活动过程。

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智力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非智力活动是一种情意活动,教师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2.智育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

正确答案:错误。

智育是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

学生的心理是一个整体,智力活动是非智力活动的基础,非智力活动对智力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

智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感觉、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要发展兴趣、动机、需要、情感等非智力因素。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对智育的理解,以及学生对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几种关系的掌握程度。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包含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有机的统一活动过程。

它们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智力活动是一种认识活动,非智力活动是一种情意活动,教师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知识模块:教育学原理3.智育就是教学。

正确答案:错误。

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施,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

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施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施途径。

教育学辨析题大全

教育学辨析题大全

1.动物界也有教育。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活动。

动物界的所谓“教育”,像老猫教幼猫捕鼠等只是基于生存需要的本能活动,它们是无意识的。

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和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如课堂教学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社会活动。

(3)因此,动物界没有教育,题干说法错误。

2.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教育活动。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参观博物馆是属于广义的教育。

所谓广义的教育是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参观博物馆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能够拓宽知识、影响品德发展等。

(3)因此,参观博物馆是一种广义的教育,题干说法是正确的。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只有文字产生后,才有可能建立起专门进行教育、组织教学的主要场所——学校,才会出现专门从事教育和根据文献资料传授知识的人——教师。

文字的出现和学校的产生是有直接联系的。

而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是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

(3)综上所述,题干说法是错误的。

4.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的。

(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这是高尔顿的观点,是典型的遗传决定论。

它片面夸大了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环境和学校教育的作用,特别是主观能动性在其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3)综上所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5.人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之故。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这是教育万能论的观点,属于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

片面夸大了外部力量对人的作用,忽视了遗传素质,特别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3)综上所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6.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所以教育必须被动地迁就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的和特点。

2024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2024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2024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教育学辨析题总结:
1. 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过程和教育事业的学科,其特点包括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

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包括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和影响等方面。

其内容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等多个学科。

3.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学科,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育学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分析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发展和教育效果等问题。

4.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关系: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都是研究教育过程的学科,但教育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学习、发展和教育心理的过程和机制,而教育学则更加关注教育的目标、方法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5. 教育学与教育管理学的关系: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管理学关注教育组织和管理的问题,而教育学更加关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6.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比较研究和文献研究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教育学者深入理解和解决教育问题。

7.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教育学的研究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育学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教育学-辨析题

教育学-辨析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教育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发展而发展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P10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两大教育思潮√4、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没有阶级5、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最终实现教育的真正平等。

×共产主义6、教育只有正向的功能,没有负向的功能;×教育既有正向功能也有负向功能7、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了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已经实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

×并未实现1.培养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培养目标就是教育目的。

×广义的培养目标才是教育目的2.教育目的着重对人才培养基本要求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而教育方针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3.教育目的既体现为社会教育目的,又体现为个人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可以分为社会教育目的和个人教育目的4.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而制定的。

√教育目标就是指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而培养人的方向和规格又是由教育目的所决定的,所以,教育目标是很据教育目的制定的5.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

√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因此,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1、教师要爱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有没有严格要求是无关紧要的。

×因为这是作为一名教师的义务,教师不仅要爱护学生,而且还要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因此在一些涉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时,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2、教师的职责是传授知识。

×因为这是由教师职责所决定的。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7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7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7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在全球化的今天,培养“世界公民”已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正确答案:错误。

教育是有国别的,教育总是要为本国培养各种人才的。

我们只能说教育要培养人的世界意识、世界视野、世界水平和世界胸怀,但不能说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世界公民”。

解析:本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教育的整体把握程度。

全球化确实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球化要求人们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等。

但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归根结底要受到国家的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制约,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培养人首先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和国家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再培养人的国际视野。

知识模块:教育与社会发展2.课程标准就是教学大纲。

正确答案:错误。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我国原来的教学大纲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得更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教学大纲就是课程标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不只是名称上的变化,而是关于课程、教学理念的深层次变革。

我们应该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高度来理解课程标准。

知识模块:课程3.唐代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

正确答案:正确。

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是唐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特点之一。

中央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政府机构——国子监。

唐代的教育管理模式是分级管理,中央官学由国子监祭酒负责,地方官学由专职官员长史负责管理;统一管理和对口管理并举,以统一管理为主。

中央设国子监,负责统一管理教育事业,另一方面又将一些专科性质的学校,如医学、天文学等划归到各个对口的部门中去,由各专职部门对其所办的学校进行对口管理。

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及答案

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及答案

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及答案在教育学基础领域中,辨析题是一种常见的考查形式,旨在考察学生对教育学相关概念、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解答辨析题,学生能够加深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下面将给出一些典型的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及其答案,以供参考。

1. 辨析题一:“教育”和“教学”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请给出你的理解和解释。

教育和教学是教育过程中两个关键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教育是指对人的综合发展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和培养过程,旨在使个体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是一种综合性、长期性的过程,它包括了课堂教学、校外活动、社会交往等方方面面。

而教学则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和方法。

教学是具体教育行为的过程,是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塑造品德的活动。

教育和教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

2. 辨析题二:“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区别是什么?请给出你的理解和解释。

教育目标和教学目标是教育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区别。

教育目标是指教育活动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体差异所确定的培养目标。

教育目标通常是宏观的、抽象的,是对被教育者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而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具体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所确定的具体目标。

教学目标通常是微观的、具体的,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进行具体要求的表达。

教育目标注重培养个体的整体素质,而教学目标则注重在具体教学环节中达到确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

3. 辨析题三:“授课教师”和“教育家”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请给出你的理解和解释。

授课教师和教育家都是教育工作者,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区别。

授课教师是指在教育机构中从事具体教学工作的教师,他们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引导思维。

授课教师通常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科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教育学辨析题

教育学辨析题

一、观点辨析题1、《论语》中提出了“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部较为完善的教育学论著。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论语》中虽然有众多对教育的论述,但是对教育的认识有一定的概括和总结,但这种概括和总结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

在前教育学阶段,虽然对教育活动的论述已经不少,但是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对现象的描述、形象的比喻和简单形式逻辑的推理上,即使有些论述比较深刻,也显得比较零散,没有系统的理论论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

2、教育现象也可以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不正确。

所谓教育现象,指的是存在于社会中的有关教育活动的一种客观实在。

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能被人们意识到,因为教育现象是存在于社会客观现实之中,但是这些教育现象有时和其他社会现象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人们并没有把它当作是教育现象。

既然不把它当作是教育现象,就谈不上将它作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而且教育现象即使被意识到,也不是所有的教育现象都是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因为现代教育学更关注的是现代社会的教育,更关注的是教育的现代特性。

3、教育不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早在人类出现之前,自觉的教育、指导和学习就已经普遍地存在于动物界。

从动物界分化出来以后,人类只不过继承和改进了动物界业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使其获得了一些新的性质而已。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虽然看到了人类教育与动物界类似教育行为之间的相似性,但其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教育行为之间的差别,把动物为适应环境、求得生存而进行的本能性活动作为人的教育的基础,把复杂的社会现象简单地、机械地还原为生物现象,忽视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本能性生物行为之间客观存在的本质区别,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4、甲说:“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乙说:“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你认为呢?这两种说法都不完全正确。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4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4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4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

正确答案:错误。

教学评价的内容和对象是很多的。

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其评价的对象之一。

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也是教学评价的对象,课程有时也作为教学评价的对象进行评价。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2.双轨制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学制的标准。

正确答案:错误。

这种观点脱离了经济条件来评价和区分教育制度。

(1)学制是具有客观性和历史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和演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状况。

双轨制是在18—19世纪社会经济、政治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形成的,并且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双轨学制正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演变,所以双轨制并不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学制的标准。

(2)学制性质由多种因素决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本国学制发展历史和所借鉴的外国学制经验等,并不能单从表面是否是双轨学制来区分学制性质。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3.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应以社会规范的学习为核心。

正确答案:正确。

社会规范学习是区别于认知学习和技能学习的特殊学习,是以情感为核心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行为学习的整合。

所谓认知学习,指规范意义与内容学习,获得规范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形成道德观念与道德认知能力;所谓情感学习,指形成与规范相一致的情感体验与需要状态。

所谓行为学习指通过规范操作性经验的积累,获得与规范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

社会规范学习是在三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道德自主活动的反复实践,构建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行的一体化结构,形成对人对己的基本态度,从而获得参与社会生活的交往性经验。

因而,品德的形成是在社会规范学习中形成的。

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应以社会规范学习为核心,这也是学校有可能通过系统干预来实现对品德形成过程的有效控制的条件。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4.西周时期所谓的“乡学”就是设在农村中的学校。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辨析题)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1.教育就是智育。

正确答案:错误。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智育是对智力因素,包括个人的思维品质、元认知和创造力等的培养和开发。

智育只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还要包括人在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

把教育等同于智育,就会造成只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德育等其他几个方面,这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也不会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

涉及知识点:教育与人的发展2.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正确答案:正确。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

万能的方法是没有的,只依赖于一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无疑是有缺陷的。

每个教师都应当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表现自己的教学艺术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3.教学方法就是教师的教法。

正确答案:这种说法是不全面的。

教学方法不仅包括教师的教法,而且还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力法,是教授法和学习法的统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但不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法,否则会因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涉及知识点:教育学原理4.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

正确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环境,特别是对年青一代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能排除和控制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给人以更多的正面教育,使人按照一定的思想政治方向发展,使年青一代健康成长。

②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他们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熟悉教育内容,懂得教育的规律和方法,能自觉地促进学生的思想、学业、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

教育学辨析题集

教育学辨析题集

辨析题1、教育就是指学校教育。

答:错。

就教育的最一般意义而言,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但作为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广义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从古至今,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唯一职能。

答:错。

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具体体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内容、对象、方法等各个方面。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尤其是18-19世纪期间,随着大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确立和资产阶级政权的巩固,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相形之下,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则变得隐蔽起来,这些变化明显地表现在普及义务教育制的实现及近代学制的形成上。

3、学校教育制度只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答:错。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不仅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还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受到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受到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4、义务教育已经在世界各国完全普及。

答:错。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代世界上有近三分之一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5、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答:错。

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的教育。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

教育学(辨析题,案例分析有答案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 )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 )。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 )。

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C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 )。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8.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 )。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9.“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 D )。

A.强迫性B.民主性C.基础性D.阶级性10.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11.学校教育产生于(B )。

教师招聘试题:《教育学》常考辨析题

教师招聘试题:《教育学》常考辨析题

教师招聘试题:《教育学》常考辨析题_一、辨析题1.“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教师心态说明其处于生涯低落阶段。

1.【答案】该说法错误。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出现在稳定和停滞阶段。

这一阶段教师只做分内的工作,不会主动追求教学专业的卓越与成长,但求无过,不求有功,可以说是缺乏进取心、敷衍塞责的阶段。

而生涯低落阶段是准备离开教育岗位,打算“交棒”的低潮时期。

故以上说法错误。

2.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这是指教师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2.【答案】该说法错误。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强调的是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这是教师的主要知识素养,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也是教师用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备基础。

广播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应该具备的普通文化知识也必须广博,应兼通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人文素质。

故以上说法错误。

3.师范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3.【答案】该说法错误。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有: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等,其中师范教育即通常说的教师职前教育,是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自我教育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

这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故以上说法错误。

4.各国在学制上都会有一些特殊规定,比如设置特殊学校和特殊班级,这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4.【答案】该说法错误。

各国在学制上都做出一些特殊的规定,允许智力超常学生跳级,实行特殊招生,设立特殊学校与特殊班级,使特殊教育成为教育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说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调整教育结构和建立学制的依据之一。

经济的发展为学校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并提出了相应的客观需求。

故以上说法错误。

5.在我国,义务教育就是基础教育。

5.【答案】该说法错误。

义务教育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而基础教育是指实施普通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是提高我国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学会做人的基础和学会生存的基础等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基础综合辨析题集(未完待续)1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教育根本起不了作用荀子提出了"性恶论",但他并未否定教育的作用。

相反他十分重视环境与教育对人的影响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荀子否定了孟子的"性善论",指出孟子之所以言人性善是因为他不了解"性""伪"之分的缘故.1)根据"性伪之分"论证了教育的必要性."性"与"伪"是素材与加工的关系,两者是互为条件的,没有素材就不可能加工,不经过加工素质就不可能发展.2)根据"性伪之合"论证了教育的可能性.对于恶的素质如何转化成善的素质,他提出了"涂之可以为禹"与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道理相通,表达出每个人都可以受教育的平等观念. 3)在阐述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后,荀子最终指出在现实性上要达到善必须化解人性中的恶端,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人为的力量达到善的境界.为此,他提出了"化性起伪",阐述了教育的作用.4)简评:荀子强调人的社会性最终是善还是恶,不取决于先天的生物因素,而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遗传、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因此,此观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2 .墨家的“素丝说”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发展起主要影响孟子的"素丝说"阐述了环境与教育对人性形成的影响.他以染丝为例"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士亦有染"所以"染不可不慎也"这就是著名的"素(染)丝说"在他看来先天的人性,不过如待染的素丝,有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就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既然教育对所有的人都有用,那么教育的作用到底发挥在哪呢?孟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主张,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立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

因此,通过教育使天下人“知义”,从而实现社会的完善,这就是教育的社会作用。

他的“素丝说”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环境特别是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要作用3《学记》是“教育学的雏形”。

这道题,我在山大出的辅导书第十页查到:《学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教学经验,论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的作用、目的、任务、教师的地位、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及其程序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长善救失、藏息相辅,教学相长,尊师重道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的主张和原则等,是最早的教育专著。

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5在《师说》一文中,韩愈表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有严格的界限,教师权威不可侵犯。

韩愈提倡尊师重道,是为了维护儒家的道统,也是针对当时的种种流弊而提出的.他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因而应该尊师,再者从维护统治的角度上说就是能尊师,就能尊君,教师是代表皇帝的旨意来教学生的.但他并没有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有严格的界限也没认为教师权威不可侵犯。

相反他认为应建立合理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他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贤与弟子"强调师生相互学习,把师生关系看成是道和业的平等关系,可以相互转化,也可以说对师道尊严的一种否定.第六题我认为是对的4科举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完全是积极的。

这道题相对简单,命题是错误的,只需说出它的消极意义就解题了6宋元时期蒙学教材的编写非常注重儿童的心理特点。

7东林书院秉承了书院的讲学传统,是一个纯粹的文化学术中心,对政治从不过问。

答:东林书院原为北宋理学家杨时讲学之地,后由该学派顾宪成等复创.书院秉承了书院的讲学传统,如教学形式比较开放,注重自学的培养,采取问难辩论式,提倡切磋讨论,讲究身心涵养等.它是当时一个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还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但它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化学术中心,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密切关注社会政治,将讲学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它的门联就是生动的写照:"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8王守仁“随人分限所及”的观点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

答:所谓分限是指人的认知发展水平和限度.他认为教学是应考虑儿童的能力发展水平,按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水平教学,如果不顾儿童的实际能力,教给他们高深的知识,就象用一桶水倾注在幼牙上,对儿童毫无益处.因此这个观点是正确的.8王守仁“随人分限所及”的观点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

“随人分限所及”包含两层意思。

1对不同的人来说,即是“因材施教”。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邋等”,施教的分量内容以及方法都要因人而异,一道“益精其能”的效果。

2对每个人而言,意指“循序渐进‘。

教学的分量要照顾到学生原有的基础及其接受能力,在“分限”内恰到好处地施教。

9京师大学堂既是教学机构,又是教育行政机构。

答:京师大学堂是应维新运动而产生,它的<京师大学堂章程>中对学堂的宗旨、课程、入学条件等都有详细的规定。

其中总则规定它是全国最高学府,也是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

因此,这种说法是对的。

10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深受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两者对于生活和教育、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如出一辙。

答: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的理论受杜威的直接影响。

但两者对于生活和教育、学校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却完全不同。

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陶行知认为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通过生活才成为真正的教育。

而杜威认为是教育即生活,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生活,学校更不能。

那么教育就必须与儿童的生活溶为一体,教育的本质是让儿童适应生活,可以说,陶行知比杜威更强调生活;在学校和社会之间,陶的提法是“社会即学校”意思是社会含有学校的意思,因为到处是生活,那到处是教育,那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那也就是说整个社会也是教育的场所。

陶行知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时中国缺少教育的国情,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教育普及的思想,而杜威认为“学校即社会”他是想学校办成一个小型的社会,主要从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人。

是从实用主义考虑的。

因此,他们的理论的虽有极深的渊源,但在这两个问题是观点却是不同的。

11.西方教育史上的教育科学化历程就是教育心理学化的过程.教学科学化过程是随着自然科学的逐步发展所提出的。

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蓬勃兴起,人们开始进行按照自然科学模式去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的尝试。

在这种背景下,教育学家特别是带有唯科学主义倾向的教育学家,一直试图严格按照自然科学的标准与典范来进行教育研究,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构建“科学”的教育学,即实证──实验教育学,并以之取代超经验的思辨哲学的教育学。

而教育心理学化的过程是随着教育学与心理学相互结合、渗透形成的。

裴斯泰洛齐首先提出“教育学心理学化”,之后赫尔巴特受到裴斯塔洛齐思想的影响,认为教育方法应以心理学为基础。

所以我认为,这两个过程虽然有交叉,但应该是互相独立的。

12.杜威强调儿童中心的思想不利于培养儿童的社会性杜威是在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提出“儿童中心主义”思想的,也就是说,是在“破旧”中“立新”的。

在杜威看来,在传统教育那里,“学校的重心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唯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和活动之中”,教科书“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是使学生和教材有效地联系起来的机体,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言人”。

因而,传统教育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传统教学的计划实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外部的灌输。

它把成人的标准、教材和方法强加给只是正在逐渐成长而趋于成熟的儿童。

差距是如此之大,所规定的教材、学习和行动的方法,对于儿童的现有能力来说,都是没有关联的。

……尽管优秀的教师想运用艺术的技巧来掩饰这种强制性,以减轻那种显然粗暴的性质,它们还是必须灌输给儿童的。

”由于传统教育把教育的“重心”放在教师和教科书上面,而不是放在儿童的本能和活动中,于是,儿童只能受到“训练”、“指导和控制”以及“残暴的专制压制”。

去除这种弊病的出路是使教育实现重心的转移。

“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

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

”把教育的重心从教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这就是杜威倡导的“新教育”(或“进步教育”),也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杜威的“儿童中心”思想并不漠视教育的社会层面。

在这一问题上,许多人是误解他的,他说:“我认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

”“儿童的社会生活是其一切训练或生长的集中或相互联系的基础。

””“他还说:“社会是教育的目的,是远的方面;儿童就是教育的本身,是近的方向,都是应该知道的、注重的,”可见杜威考虑教育问题时并没有忘记社会的需要,也没有忽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社会目标的追求。

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不只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而且也是为民主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但旧教育由于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那么儿童“必然是温良的、顺受的和服从的”,也就是说,旧教育是与民主社会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为了建设民主社会,必须“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反对从上面的灌输”等等,这恰恰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新教育所主张的。

我认为,杜威思想的缺陷在于,他没有意识到教育最终的影响因素-社会物质生产方式。

而不是说,他是完全抵制社会性的。

13.教育的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和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答:这个说法不全面。

(1)教育民主化是个体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并受到越来越充分的以自主和合作为特征的民主形式的教育和教育制度不断转向公正、开放、多样的演变过程。

(2)教育民主化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侧面。

命题只讲了一个侧面(3)为了实现教育民主化,一方面要做到教育普及化,另一方面要达到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

教育民主化必然要求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

而要求师生关系同权威型转向以独立性、互相负责和交换意见为特征的民主型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还要求教育方式,教育评价,教育管理都做相应改革。

14.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的变量。

所谓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它对实验不是真的无关,它只是研究实验中不打算研究的变量,在一定程序上影响实验的结果,因而在实验中需要对无关变量加以控制.所以,这个命题是错误的.13卢梭的自然人就是指完全脱离社会的自由生活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