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中医医案——肝硬化腹水(九)

中医医案——肝硬化腹水(九)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疏肝解郁、利湿健脾法治愈臌胀病案:汪某,女,50岁。

主诉及病史:曾患肝炎多年,近半个月出现黄疸,腹胀如鼓,肝脾大而作痛,肝功能异常。

诊查:脉弦滑数,舌质红,苔白厚。

辨证:肝脾不和,湿热熏蒸,三焦不化,为黄为胀。

处方:柴胡9g 枳实9g 赤芍9g 茵陈31g 茅术12g 云苓12g 广香6g 虎杖31g 田基黄31g 金钱草31g 满天星31g 大腹皮12g 过路黄31g二诊:自觉各症均有好转,黄疸腹水仍重。

前方加滑石15g,车前草24g,求其湿与热下趋为顺。

三诊:药后诸候均有好转,腹水渐消,黄疸渐退,惟小溲仍不畅利,脘闷纳差。

脉弦滑,舌苔白厚,较前稍薄。

湿热未净,肝脾未和,再以前法加减。

处方:柴胡9g 茵陈31g 枳实9g 滑石15g 木通9g 生草6g猪苓15g 泽泻15g 大腹皮15g 青藤香24g 金钱草31g 满天星31g 冬葵子31g四诊:腹水已消,黄疸亦退,精神稍好,二便已畅,惟中脘1痞闷,脉来濡滑,舌苔白厚已退。

肝脾未和,肝郁则气滞,脾虚则湿阻。

拟四逆散合平胃散加减。

处方:柴胡9g 枳实9g 甘草6g 白芍12g 广香6g 法夏9g 陈皮9g 茯苓12g 茵陈31g 茅术9g 厚朴9g 莱菔子9g 虎杖31g 五诊:诸候已愈,腹水全消,黄疸全退,胃纳增加,二便已调,查肝功与火箭电泳均恢复正常。

再拟疏肝理气,健脾渗湿以善其后。

处方:柴胡12g 枳实9g 生草6g 白芍12g 泡参15g 白术9g 云苓12g 广香9g 藿香12g 降香9g 虎杖31g 金钱草31g 茵陈31g 川楝子12g随访1年,患者状况良好。

按语此例患者在初诊时,病情较重,腹胀如鼓,黄疸很深,精神委靡不振,舌苔白厚而腻。

抓住黄疸色鲜明如桔与苔白厚而腻,故自始至终均以渗湿利胆、清热疏肝为法,方用柴胡舒肝汤与茵陈五苓散加减,并加入金钱草、满天星、过路黄等清肝利胆之品,收效甚速,且维持疗效1年有余。

最新: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至以肝脏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形成、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阶段,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当腹腔内出现过多游离液体(〉20OnII)时称为腹水。

肝硬化常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疾病,药物或化学毒物,寄生虫感染,循环障碍等,我国目前仍以慢性乙型肝炎为主,但酒精性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所致肝硬化比例也逐渐增加。

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是腹腔内液体的产生与吸收失去动态平衡的结果,可由多个因素联合作用导致,门静脉高压是腹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始动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衡及低蛋白血症在腹水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腹水是肝硬化自然病程进展的重要标志,据调查中国南方地区住院肝硬化患者中腹水发生率为55.6%o腹水的出现也提示肝硬化预后不良,一旦出现腹水,1年病死率约为15%,5年病死率为44%~85%。

肝硬化腹水以腹部胀满、小便短少,甚则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鼓胀”范畴。

中医药治疗对促进腹水消退、预防腹水复发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12、2017年发布了《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o随着肝硬化腹水中医药研究的进展,有必要对该诊疗共识意见进行更新,以满足临床诊治和科研的需要。

本次修订,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23年11月在北京牵头成立了《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专家共识》起草小组。

小组成员依据循证医学的原理,广泛搜集循证资料,参考国内外共识制定方法,并先后组织国内脾胃病、肝病专家就“肝硬化腹水”的证候分类、辨证治疗、名医经验、循证研究、诊治流程、疗效标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形成本共识意见初稿,然后按照德尔菲法分别于2023年4月、2023年8月、2023年10月进行了3轮专家投票,逐次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

万方数据
・870・
jE京生医药垫12生!!月筮31鲞筮!!期
旦£垭醒jQ婴迥煎旦趟迫Q趔一C—hinese—Medicine,November,2012.V01.31,No.11
应用健脾调肠,化湿解毒法i22,231。中药灌肠可选用大 黄、芒硝、附片、厚朴、桃仁、牡蛎、泽泻、乌梅等。 (2)中药敷脐治疗:脐中为神阙穴所在,冲脉循 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暖神阙可温下元消寒积,行 气利水,散结通滞。利用中药敷脐疗法辅助治疗肝硬 化腹水,用量少,吸收快。敷脐中药可选用甘遂、炒黑 白丑、沉香、木香、肉桂、附子等研末以醋(黄酒)调, 加冰片外敷于神阙穴,4-6 h后取下,每日1次[.捌---z'O。 贴敷后也可用红外线照射神阙穴,2 h后取下。 (3)肝病治疗仪(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生 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能有效改善肝脏微循环,增 加肝组织修复和再生能力,有利于腹水的吸收和消 退。治疗时间为每次30 min,每天1—2次。 (4)药浴(熏蒸床全身浴):通过熏蒸透皮吸收给 药,使蒸汽中有效的药离子渗透皮肤,使局部血管扩 张,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可起到活血化瘀、利 水消肿的作用。常用羌活、麻黄、苍术、忍冬藤、当归、 益母草、丹参、绞股蓝、牛膝、川芎等。每次熏蒸30 min,每天1次。 (5)耳穴疗法:常用穴:腹胀区、肝、脾、肾、角窝 中、交感、内分泌、三焦、胆等。一般采用常规消毒后 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于耳穴上,每日按5~7遍, 每次每穴按压15—20次。每次贴压单侧耳穴,3天, 次,两侧交替使用。换贴10次为1个疗程。 5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评定 采用综合疗效、证候疗效、Child—Pugh评分、 MELD评分等指标对肝硬化腹水进行全面疗效评 估。 5.1综合疗效评价标准 (1)临床缓解:腹水及肢体水肿完全消退,B超 检查阴性;主要症状消失,每日尿量1200ml以上, 体重、腹围恢复至腹水出现前水平,并能稳定三个月 及以上。 (2)显效:腹水及肢体水肿大部分消退,B超检 查腹水减少≥50%;症状明显改善,腹胀明显减轻, 每日尿量1000mL以上,体重减轻2kg以上,或腹围

范绍荣主任医师治鼓胀病案一则

范绍荣主任医师治鼓胀病案一则

1g生地 1g虎 杖 1g桃 仁 1g桔梗 。g 白术 3g 白 2 2 2 0 1 0 0
芍 3g六月雪 1g 0 5 上方进药 1 剂 , 5 患者经治后小便 通利 。
【王 3 华 范 】 建民 盒匮墨略导 M. 呙 . 谚【】 北摩; 军医出 丰20 版辛; 8 0:
14 8 .:
腹胀减轻, 腹围明显缩小 , 纳食增加 , 下肢浮肿减轻 , 脉象较 前和缓有力 。守方佐入破血消瘀之品, 调治 1 月余 , 腹水告
愈。
哳】 : 现代医学认为, 肝硬化腹水是由肝炎、 酒精等多
种原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起的肝脏慢性 、 进行性 、 弥漫性损 害, 腹水多为肝硬化 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 通
使膀胱气化得 以运行 , 水得气化 , 则小便通利, 此即“ 提壶揭
师、 安徽省 中任委员 、 安徽 省杰 出青 年中医 、 马鞍山市优秀专家 , 行
医三十余年 , 熟读经典之外 , 注重现代医学研究 与中医的结
合运用 , 主张“ 西医断病 , 中医治病 , 中西并重 ” 今将其治 。
参考文献 。 。 【 清・ 光 辑, 农本草经【】 : 1 顾观 】 神 I' 学苑出版 g0:9 I 非事 { 社 0 l 04 王 华范建民. 金犀霹略导 M. 京: 军医出版 20 读[】E 民 j 社, 8 0}
3 9 一
茅根 3 g泽 兰 1g 猪 苓 3g泽泻 1g生草 6 川牛 膝 0 0 0 0 g
常伴有食欲不振 心欲吐 、 恶 精神萎靡 、 面色萎黄等。 中医据 其腹部鼓胀命名 为“ 臌胀 ” 。范师认为, 肝病 日久而成臌胀 。
在于肝病及脾 , 脾虚运化失调, 水湿 内停 , 湿与瘀互结而成 。 当属本虚标实 。 治疗时遵仲景“ 见肝之病 , 知肝传脾 , 当先实 脾” 之要 旨, 重用参 、 、 、 芪 术 草补脾益气 、 培土以荣 木, 健脾 以护肝 。 此处以太子参入 药而不用党参 , 因此病宜补不宜 是

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实用内科学》,《2009 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结合本科优势病种“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常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证候:(1)气滞湿阻证:主症: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胀甚,得暖气、矢气稍减;舌苔薄白腻。

次症: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脉弦。

(2)气虚血瘀证主症: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胀甚,得暖气、矢气稍减;舌苔薄白腻。

次症:下肢水肿;小便短少;脉弦。

(3)湿热蕴结证主症: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

次症: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脉弦数。

(4)肝肾阴虚证主症: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舌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

次症: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脉弦细数。

(5)脾肾阳虚证主症: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星呈白;便溏;畏寒肢冷;舌体胖,质紫,苔淡白。

次症:脘闷纳呆;浮肿;小便不利;脉沉细无力。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和肝硬化腹水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其它原因如肾病、内分泌病变及结核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五)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肝功能、肝胆脾超声、凝血功能、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肾功能、电解质、乙肝五项、HBV-DNA定量、血液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血糖;心电图、胸部CT。

鼓胀中医病历

鼓胀中医病历

鼓胀中医病历【原创版】目录一、鼓胀中医病历的概念与特点二、鼓胀中医病历的诊断方法三、鼓胀中医病历的治疗方法四、鼓胀中医病历的预防与调护五、鼓胀中医病历的病例分析正文一、鼓胀中医病历的概念与特点鼓胀中医病历是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医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对鼓胀病进行的一种病历记录。

鼓胀病是指腹部胀满,按之不实,无疼痛的一种病症,常见于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

鼓胀中医病历的特点是注重整体观察、脏腑辨证、病因病机分析以及证候辨析,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

二、鼓胀中医病历的诊断方法鼓胀中医病历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精神状态等;闻诊闻诊主要是听患者的呼吸、咳嗽等声音;问诊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疾病发展过程等;切诊主要是通过脉象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状况。

通过四诊合参,明确鼓胀病的病因病机和证候。

三、鼓胀中医病历的治疗方法鼓胀中医病历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饮食调养、针灸、推拿等。

中药治疗是根据患者的证候,选用相应的方剂进行治疗;饮食调养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给予合理的饮食搭配;针灸和推拿则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达到调理脏腑功能、缓解症状的目的。

四、鼓胀中医病历的预防与调护预防鼓胀病的发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饮食有节制等;其次要避免情志不畅,保持心情舒畅;最后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对于已经患有鼓胀病的患者,要注意调护,如避免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适当参加锻炼等。

五、鼓胀中医病历的病例分析患者,男,45 岁,因腹部胀满、不思饮食前来就诊。

经过望、闻、问、切四诊,诊断为鼓胀病,证属脾胃虚弱、湿邪困脾。

给予中药治疗,选用六君子汤加减方,并嘱咐患者注意饮食调养、保持心情舒畅。

臌胀(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

臌胀(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

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流程及表单病种: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脾胃病科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免疫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学毒物或药物损伤、长期胆汁瘀积以及隐源性等引起或演变的肝硬化腹水(1-2 级)的患者.1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1.1 适用对象1.1.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1.1.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 编码:K74+R18)1.2 诊断依据1.2.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 13 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2010 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结合本科优势病种“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常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证候:1.3.1肝气郁结证 (含肝胃不和、肝脾不调)[主要症候] (1)胁肋胀痛或窜痛.(2)急躁易怒,喜太息.(3)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4)脉弦.[次要症候] (1)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2)便溏. (3)腹胀.(4)嗳气. (5)乳房胀痛或结块. [证型确定] 具备主证2项(第1项必备)加次证2项.1.3.2水湿内阻证[主要症候] (1)腹胀如鼓,按之坚满或如蛙腹.(2)胁下痞胀或疼痛.(3)脘闷纳呆,恶心欲吐.(4)舌苔白腻或白滑.[次要症候] (1)小便短少.(2)下肢浮肿.(3)大便溏薄.(4)脉细弱.[证型确定] 具备主证2项(第1项必备)加次证1项.1.3.3肝肾阴虚证[主要症候] (1)腰痛或腰酸腿软.(2)胁肋隐痛,劳累加重.(3)眼干涩.(4)五心烦热或低烧.(5)舌红少苔.[次要症候] (1)耳鸣、耳聋.(2)头晕、眼花.(3)大便干结.(4)小便短赤.(5)口干咽燥.(6)脉细或细数.[证型确定] 具备主证3项,或主证2项加次证2项.1.3.4 脾肾阳虚证[主要症候] (1)腹部胀满,入暮较甚.(2)脘闷纳呆.(3)阳痿早泄.(4)神疲怯寒.(5)下肢水肿.[次要症候] (1)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2)大便稀薄.(3)面色萎黄或苍白.(4)舌质淡胖,苔润.(5)脉沉细或迟.[证型确定] 具备主证3项加次证1项,或主证2项加次证2项.1.3.5 瘀血阻络证[主要症候] (1)胁痛如刺,痛处不移.(2)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3)腹壁青筋暴露.(4)肋下积块(肝或脾肿大).(5)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6)唇色紫褐.[次要症候] (1)面色黎黑或晦黯.(2)头、项、胸腹红点赤缕.(3)大便色黑.(4)脉细涩或芤.(5)舌下静脉怒张.[证型确定] 具备主证2项加次证1项.2 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结合本科优势病种“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常规.2.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鼓胀病(肝硬化腹水)1-2 级.2.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3 标准住院日为≤21 天.4 进入路径标准4.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和肝硬化腹水(1-2 级)(ICD-10 编码:K74+R18)的患者;4.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4.3其它原因如肾病、内分泌病变及结核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径.5 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6 入院检查项目6.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2)尿常规(3)便常规+潜血(4)凝血功能(5)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6)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7)血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8)血糖(9)心电图(10)胸部X线片(11)肝胆脾超声(12)肝功能Child-pugh分级6.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氨、HBV-DNA 或H CV-RNA 定量、肝胆脾C T 或M RI 平扫+增强等.(2)腹腔穿刺术及腹水检查:根据病情需要可行腹腔穿刺术,对腹水量不大或肥胖患者行超声腹水定位,并选择腹水常规、生化、腹水细胞培养及病理检查等.7 治疗方法7.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7.1.1 肝气郁结证治则:疏肝理气. 方药: 柴胡疏肝汤加减.加减: 兼脾虚证者加四君子汤;伴有苔黄,口干苦,脉弦数,气郁化热者加丹皮、栀子;伴有头晕、失眠,气郁化热伤阴者加制首乌、枸杞、白芍;肋下刺痛不移,面青、舌紫者加元胡、丹参;精神困倦,大便溏,舌质白腻,质淡体胖,脉缓,寒湿偏重者加干姜、砂仁.7.1.2 水湿内阻证治则:运脾化湿,理气行水.方药: 实脾饮加减.加减:水湿过重者加肉桂、猪苓、泽泻;气虚明显者加人参、黄芪;胁满胀痛加郁金、青皮、砂仁.7.1.3肝肾阴虚证治则:滋养肝肾,活血化瘀.方药: 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加减: 内热口干,舌红少津者加天花粉、玄参;腹胀明显者加莱菔子、大腹皮;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低热明显者加青蒿、地骨皮;鼻衄甚者加白茅根、旱莲草.7.1.4脾肾阳虚证治则:温补脾肾. 本科多年临床实践应用协定处方“疏肝化臌饮”系采用补肾健脾、祛湿利水之法.组成:党参、白术、赤芍、枸杞、首乌、木香、茯苓皮、陈皮、山萸肉、熟地、炙鳖甲、丹参、茵陈各12g,当归、炒柴胡、炙甘草各6g,大枣5枚.如面色灰暗,畏寒神疲,脉细无力加巴戟天、仙灵脾;如腹壁青筋显露加赤芍、桃仁.根据我科张和顺主任医师经验方整理的协定处方“疏肝化臌饮”疗效总结,该证型占证候分布的16.25%,多见于肝硬化失代偿后中期,以腹部胀满,神疲怯寒,纳呆便稀为辨证要点,治以补肾健脾、祛湿利水为主,用药温补,忌苦寒.7.1.5瘀血阻络证治法:活血行气,化瘀软坚. 方药: 膈下逐瘀汤加减.加减:瘀积明显者加炮山甲、蟅虫、水蛭;腹水明显者加葶苈子、瞿麦、槟榔、大腹皮;若兼见气虚者加白术、人参、黄芪;兼见阴虚者加鳖甲(研末冲服)、石斛、沙参等;兼见湿热者加茵陈、白茅根等.在辨证治疗的同时,应注重针对不同病因的辨病治疗.7.2 外治法(1)中药脐敷疗法(2)结肠透析疗法(3)艾灸疗法7.3 护理与调摄8 出院标准(1)患者病情相对稳定,一般情况良好.(2)腹胀症状缓解.(3)腹围减小,B 超示腹水减少.(4)体重稳步下降.(5)无严重电解质紊乱.(6)中医临床评估属疗效判定标准中“好转”及“好转”以上者.9 出院指导:出院后中医养生、康复指导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肝硬化腹水的出现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的痛苦和生活的不便,因此,肝硬化腹水患者除了进行积极地治疗外,还要注意日常饮食.合理的营养与饮食,也是辅助治疗的一个重要措施.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水,在饮食上应严格控制水分和盐的摄入量;饮食原则:三高一低,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同时更强调,因人而宜,提供多样化的饮食类别和均衡良好的饮食内容.食物要新鲜可口,柔软易消化,无刺激性;严格禁酒禁烟.这样才能有助于腹水和浮肿的减轻.①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饮食忌粗糙,应食用菜泥、肉沫等软食,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咽下的食物宜小且外表光滑.多用蒸、煮等烹调方式,药物应磨成粉沫服用.②肝硬化腹水患者总热量的计算.一般按1克蛋白质能产生4千卡热能,1克糖4千卡、1克脂肪9千卡热能计算,对卧床不起者每日总热量不应少于2000千卡,能坐起来者2500千卡左右,能起床自由活动者3000千卡左右.合理应用优质蛋白质.每日每公斤体重供给蛋白质1.5—2.Og,多食用以酪蛋白为基础的饮食,如奶酪、鸡、鱼、瘦肉等.高蛋白饮食有利于保护肝细胞功能,促进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但病人有肝功显著损害或肝昏迷前兆时,限制或禁食蛋白质.③限制脂肪供给肝硬化病人每日的脂肪摄入量以40—50g为宜,宜选用易消化油类.肝硬变时,肝细胞功能减退,胆汁合成及分泌减少,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受到阻碍,过食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脂肪肝.④保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350—450g/d多食用蜂蜜等.⑤肝硬化患者有水肿或轻度腹水的情况,应给予低盐饮食.每天摄入食盐量不超过3g,每天进水量应限制在1000ml.严重水肿时,应用无盐饮食,钠应限制在每天大约为500mg.少食用味精等含钠较多的食物.如系重度顽固性腹水,此时病人往往食欲极差,无盐饮食常常难以接受,常规静脉输液量又不能过多,因此,热量一般无法保证,此时可行静脉高营养以代替口服饮食.⑥供给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A、B、C、E及K等对保护肝细胞、抵抗毒素损害有重要作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各种维生蒙、矿物质、微量元素等,以每日供给700—900g为宜,新鲜的蔬菜、水果,可榨汁饮用.⑦特殊饮食及禁忌:肝硬化伴有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时,注意给柔软易消化少渣食物,禁止食带骨带刺的坚硬食物,少食粗纤维食品,限制产气食品.禁饮酒及酒精性饮料,禁辛辣食物.10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退出本路径.(3)出现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性胸水、慢性重型肝炎等并发症者,退出本路径.(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二、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住院表单(TCD 编码:BNG050、ICD-10 编码:K74+R18)患适用对象:第一诊断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 天实际住院日:天。

鼓胀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2008

鼓胀中西医结合诊疗规范2008

鼓胀中西医诊疗方案2008【病名】一、中医病名;鼓胀二、西医病名:(各种原因)肝硬化失代偿期【中医诊断依据】(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5版)(一)本病相当中医于中医的“积聚”、“鼓胀”范畴。

(二)腹内结块,或胀或痛。

腹部臌胀如鼓,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

【中医辨证分型】(一)气滞湿阻[主证]: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痛,纳差嗳气,食后作胀,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弦缓。

[ 证候分析]:因情肝气郁滞,脾运不健,湿阻中焦,浊气充塞,故腹胀不坚。

肝失条达,络气痹阻,故胁下胀满疼痛。

气滞中阻,脾胃运化失职,故食少易胀,嗳气不适。

气壅湿阻,水道不利,故小便短少。

苔白腻,脉弦缓为肝郁湿阻之象。

(二)肝脾血瘀:[主证]: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面色黯黑,面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不欲饮,大便黑,舌质紫红或有瘀斑,脉细涩。

[证候分析]:瘀血阻于肝脾脉络之中,隧道不通,致水气内聚,,故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腹刺痛。

瘀蕴阻下焦,病邪日深,入肾则面色黯黑,入血则面颈胸臂见血痔,手掌赤痕,唇色紫黯褐。

水浊聚而不行,则口渴不欲饮。

大便色黑,乃阴络之血外溢。

舌质紫红或有紫斑,脉细涩,乃血瘀停之征。

(三)脾肾阳虚:[主证]:面色晦暗,神倦体怠,畏寒肢冷,胁肋胀痛,下肢浮肿,腹部胀满,按之不坚,便溏,舌质淡,苔薄自,脉弦细弱。

[证候分析]:由于脾之运化失职,清阳不升,水谷之精微不能输布以奉养他脏,浊阴不降,水湿不能转输以排泄体外,病延日久,肝脾日虚,进而累及肾脏亦虚,肾阳虚,无以温养脾土,使脾阳愈虚,而形成本证。

脾肾阳气不足,阳气不能敷布于内外,故神倦体怠,畏寒肢冷。

若水湿下注则下肢浮肿,肝失条达,阻于胁络,故见胁肋胀痛。

脾胃不健,故面色晦暗。

肝脾不和,气滞湿阻,水寒之气不行,故腹部胀满,按之不坚。

肾阳不足,积液不行,故便溏。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弱,均为脾肾阳虚,内有瘀血之象。

(四)肝肾阴虚:[主证]:面色枯槁,消瘦乏力,两颧泛红,口干苦,心中烦燥,手足心热,低热持续,鼻衄齿衄,腹大胀满,小便黄短,大便干结或溏而不爽,舌质红绛,苔少或无,脉弦细数。

老中医治疗肝腹水的4张验方

老中医治疗肝腹水的4张验方

老中医治疗肝腹水的4张验方小编导读肝腹水属于临床疑难病症,如果只是插管引流,腹水很快又会出现,反反复复难以长期控制。

中医药对于肝腹水有着特别优势,内服和外敷都有缓解肝腹水良方。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位行医50余年的老中医,是如何辨证分型有效治疗肝腹水的。

本组39例患者全部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39例患者经B超检查均有肝脾肿大、腹水等症状,全部为近几年来门诊就医的病人。

其中男患者28例,女患者11例;年龄最小者38岁,年龄最大者77岁;病程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11年;辨证属脾气虚弱,水湿困脾型12例;肝脾血瘀、水湿停留型11例;肝肾阴虚、气虚血滞型9例;脾肾阳虚、气虚血瘀型7例。

1.治疗方法脾气虚弱,水湿困脾型,用自拟1号方组方:白术30g,黄芪30g,西洋参10g,何首乌20g,茯苓15g,鹿茸1g(研细末,冲服),香附10g,鳖甲10g,杭芍10g,鸡内金10g,炒山楂15g,山药15g,炒扁豆15g,猪苓20g,大腹皮20g,车前子20g(包煎),水煎服,每日一剂。

肝脾血瘀,水湿停留型,用自拟2号方组方:白术40g,黄芪30g,西洋参10g,何首乌20g,三棱6g,鹿茸1g(研细末冲服),丹皮12g,大黄10g,制鳖甲10g,海螵蛸10g,赤小豆10g,车前子20g(包煎),白茅根20g,猪苓20g,水煎服,每日一剂。

肝肾阴亏,气虚血滞型,用自拟3号方组方:白术30g,黄芪30g,西洋参10g,女贞子15g,熟地15g,首乌20g,山萸肉10g,制鳖甲10g,制龟甲15g,白芍15g,阿胶珠12g,木瓜10g,菟丝子15g,车前子15g,水煎服,每日一剂。

脾肾阳虚,气虚水停型,用自拟4号方组方:白术30g,黄芪30g,西洋参6g,首乌20g,附片10g,鹿茸1g(研细末,冲服),桂枝10g,紫河车15g,橘红10g,车前子30g,金钱草20g,泽泻10g,茯苓皮30g。

有胸水者在相应分型中加入葶苈子12g,桔梗15g,甘遂6g(冲服),大枣10枚。

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

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

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2018 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的住院患者。

一、酒精性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水鼓病)(TCD编码: BNG05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ICD-10 编码: K70.3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2018 年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8 年版)》。

2.疾病分期和分型临床上根据腹水的量可分为 1 级(少量)、2 级(中量)、 3 级(大量)。

(1)1 级或少量腹水(2)2 级或中量腹水(3)3 级或大量腹水分型诊断(1)普通型肝硬化腹水(2)顽固(难治)型肝硬化腹水3.证候诊断参照《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8 年版)》。

气滞湿阻证水湿困脾证水热蕴结证瘀结水留证阳虚水盛证阴虚水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鼓胀(酒精性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诊疗方案(2018 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并伴有腹水。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21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酒精性肝硬化并伴有腹水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重点观察腹胀、乏力、纳差等症状改变及尿量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项、腹部超声、甲胎蛋白、病原学筛查(乙肝、丙肝等)、尿常规、便常规、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检查、电子胃镜、肝脏瞬时弹性测定、寄生虫检查、遗传学检查、上腹部CT或 MRI等。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辨证施护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辨证施护

2012年8月*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肝胆内科(646000)2012年6月22日收稿摘要: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收治的108例鼓胀病(肝硬化腹水)的病人,在护理上根据患者的不同辨证证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同时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指导,使我们对鼓胀病(肝硬化腹水)的病人使用辨证施护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生命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辨证施护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6-0155-02鼓胀病(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辨证施护陶英*廖琴*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其主要临床表现有:腹部膨隆如鼓,皮肤绷紧,扣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

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齿鼻衄血,或在颈胸壁等处出现红痣血缕及手掌赤痕,或四肢瘦削、神疲乏力、纳少便溏,或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皮肤出现瘀斑等症状。

若嗳气、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如按气囊,鼓之如鼓,多为气鼓;若腹部坚满,按如蛙腹,振动有水声,按之如囊裹水,多为水鼓;若内有癥积,按之胀满疼痛,腹上青筋暴露,面、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多为血鼓。

1临床资料我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鼓胀病(肝硬化腹水)的病人108例,其中男89例,女19例,男女之比约5∶1;年龄20~70岁,其中20~30岁2例,31~40岁16例,41~50岁37例,51~70岁53例。

湿热蕴结,水湿内停证46例;脾气虚血瘀证25例;肝肾阴虚血瘀证27例;其他分型10例。

2一般护理2.1情志调护2.1.1中医认为,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1]。

七情不可为过,过激会损伤脏器,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之说。

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本病多因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虫毒感染或黄疸、积聚病后续发所致。

鼓胀的病变部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腹中而致。

初起损在肝脾,迁延日久,可由气及血,且瘀血亦可化水,使水湿更盛;晚期及肾,正气亏虚,气、血、水相互交结,则神昏、痉厥、出血等变症丛生。

根据本病表现,现代医学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属本病范畴,包括血吸虫性、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

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游离液体,当腹腔内积聚的游离液体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

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门脉高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淋巴液形成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等。

腹水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慢性肝病自然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提示肝硬化失代偿、预后不良。

初次出现的腹水经治疗较易恢复,但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腹水治疗困难。

一、诊断标准1. 中医诊断要点:(1)本病常有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虫毒感染或黄疸、胁痛、癥积等病史。

(2)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

继而腹部胀满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常见体征有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

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2. 西医诊断标准(1)病史明确的肝硬化病史及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常见病因有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与血吸虫肝病等,其他病因有酒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毒物或药物性损肝伤、胆汁淤积、代谢性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水、大便溏薄或便秘、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等肝硬化失代偿期症状; 少量腹水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餐后腹胀。

臌胀病的中医诊疗经验

臌胀病的中医诊疗经验

臌胀病的中医诊疗经验摘要:臌胀病是为现代肝硬化腹水或难治性腹水的中医病名,诊疗过程中,多次遇到经过西医院或经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来诊,结合所了解的信息加以运用,效果倍感欣慰,再沿师指之路逐一查阅,原来树有其根,水有其源,前辈们共有其范。

所获心得与同道分享,不足之处寄希望于前辈及同道们不吝指导。

文章主要以臌胀病的理论来源、现代治疗经验及个别案例分析进行系统性介绍,以期有助于诊疗。

关键词:腹胀臌胀病中医诊疗一、概述臌胀病是临床上很难治疗的疾病。

从祖国医学角度上看,引起臌胀病的因素有不节酒食、情志所伤、虫毒所侵或黄疸、胁痛、癥积所变,从现代医学角度上看,主要有病毒性肝炎(从疾病预防控制局得知,近年来我国病毒性肝炎人数超过百万)、药物及肝毒性物质、细菌及寄生虫、脂肪肝、酒精肝、自身免疫性肝病、代谢异常、遗传、创伤及其他等因素。

发病机理上可以概括为一切因素在岁月及时辰过程中作用于机体,引起的类似于臌胀病样表现的损害。

如果从肝硬化腹水的病理临床表现上看,可以概括为肝组织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损伤、缺血缺氧和内毒素血症[1]等综合因素作用下出现的肝硬化腹水,继而并发难治性腹水、肝癌、消化道出血、肝衰竭、肝性脑病等临床表现,治疗上无不是解除或对抗病因、限盐、利尿、放水,腹水回输、转流、门体分流、人工肝、移植。

临床上遇诊的臌胀病多源于经过西医反复治疗或中西联合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患者。

在医疗、经济优越情况下,改善后可以维持一定的时间,否则也只能无可奈何地死去(向燕[2]及杨靖[3]等对肝硬化死亡关系研究得出,肝硬化死亡高,根据各自研究数据性质不同,个别选组对比数据得出死亡率高的达到40%以上)。

臌胀病(肝硬化腹水)为中医四大难症之一。

二、理论来源如《灵枢经》水胀鼓胀: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肤胀者,腹大,身尽肿,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变)等,色苍黄,腹筋起。

《中藏经》论水胀脉症生死候:水有十名,黄水者,其根起于脾,其状先从腹肿;风水者,根于胃,状先四肢起至腹满大而通身肿;风中有五生死论:脾风之状,一身通黄,腹大而满,不嗜食,四肢不收持。

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鼓胀(乙肝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出版)[1]拟定。

(1)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

(2)初期脘腹作胀,食后尤甚,叩之如鼓。

继之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常伴有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征象,可见皮肤、巩膜黄染、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有疫毒感染病史,或黄疸、积证久病不愈等病史。

2.西医诊断标准2.1参考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发布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2017年10月发布的《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3]拟定。

(1)主要条件:①明确的HBV 感染证据,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测HBsAg、抗-HBc阳性,HBeAg 阳性或阴性,HBV DNA检测阳性或阴性;②存在肝硬化腹水证据,腹部影像学如: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或核磁共振(MRI)提示肝脏形态失常,有门静脉高压表现,腹腔可见腹水。

(2)次要条件:①腹胀、乏力、食欲减退、双下肢水肿、少尿等表现;②移动性浊音阳性;③腹腔穿刺抽取适量腹水;④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即血清白蛋白与同日内测得的腹水白蛋白之间的差值)≥11g/L;⑤排除结核性腹膜炎、缩窄性心包炎、腹腔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等。

同时存在主要条件2项、次要条件⑤,加或不加其他次要条件,即可诊断为乙肝肝硬化腹水。

2.2腹水的分级标准:临床上根据腹水的量可分为1级(少量),2级(中量),3级(大量)。

1级或少量腹水:只有通过超声检查才能发现的腹水,患者一般无腹胀的表现,查体移动性浊音阴性;超声下腹水位于各个间隙,深度<3cm。

2级或中量腹水:患者常有中度腹胀和对称性腹部隆起,查体移动性浊音阴/阳性;超声下腹水淹没肠管,但尚未跨过中腹,深度3~10cm。

鼓胀诊疗指南

鼓胀诊疗指南

1 鉴别诊断 . 2 1 . 水肿 鼓胀 主要为肝脾 肾受损 ,气 血水互结于腹 .1 2 中; 以腹 部胀大为主 ,四肢浮肿不甚 明显 :晚期方伴 肢
※基金项 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药标准 化专题 项 目
【 o:Z Y FT 3 2 0 】 N Y XI 3 — 0 8 /
体浮肿 ,每兼见面色苍 黄或晦暗 ,面颈部有血痣赤缕 , 胁 下瘕积坚硬 ,腹 皮青筋 显露等 。水肿主要为肺 、脾 、 。 肾功能失调 ,水湿泛溢肌 肤。其浮肿多从眼睑 开始 ,继 则延及头面及肢体 ;或 下肢先肿 ,后及全身 ,每见面色 咣 白、腰酸倦怠等 ,水肿较甚者亦可见腹胀满 。 1 . 肠蕈 肠蕈 为下腹 部的肿块 ,早期肿块局 限于 下 .2 2 腹部 ,大如鸡卵 ,以后逐 渐增大 ,可如怀胎之状 ,按 之 坚硬 ,推之可移 ,无水液 波动感 。鼓胀初起 ,腹部 尚柔 软, 叩之如鼓 ,晚期腹部坚满,振动有水声 。 1 . 积 证 、痞满 鼓胀 主症 为腹 胀大 如鼓 ,兼 见腹 .3 2 部脉络 显露 ,颈、胸血 痣 ,吐血、便血 、黄疽 、发烧 、 烦 躁 、神 昏,可伴 有胀 急 。积证 主症 为腹 中结块 或胀 或痛 ,兼 见胁 痛 、恶心 、纳呆 ,胀满 而无 胀 急 。痞 满 主症 为腹 中 自觉有胀满 之感 ,兼见恶 心、呕 吐、纳呆 , 不伴有 胀急 。 2 辨证论治 鼓胀初起属肝脾 失调 , 以邪 气盛为主 ,病程相对 较 短;久病肝脾 肾损伤 ,正虚为主 。邪盛标实者须辨气 、 血、水之偏盛 。本虚 者当分阴阳之不 同。标实者 ,用 行 气、活血 、利水或攻逐 等法;本虚者 ,用温补脾 肾或 滋 养肝 肾法 ;本虚标实 ,错杂并见者 ,当攻补兼施 。 21 气 滞湿 阻证 证 候:腹胀按之不坚 ,胁下胀满 或疼 . 痛 ,饮食减 少,食 后胀甚 ,得嗳气 、矢气稍减 ,小便短 少 ,舌 苔薄 白腻 ,脉弦 。病机 :肝郁气滞 ,脾 运不健 , 湿浊 中阻。治法 :疏肝理气 ,运脾利湿 。方药:柴胡疏 肝散加减 :柴胡 1g 0 ,枳壳 1 g 5 ,香 附 1g 0 ,大腹 皮 1g 5, 厚朴 1g 0 ,郁金 1g 0 ,川芎 1g 0 ,车前子 ( 包煎 )1g 5, 白术 1g 5 ,白芍 1g 5 。加减 :胸脘痞闷、腹胀 、 噫气 为快 , 属气滞偏甚 ,加佛手 1 g 0 ,沉 香 ( 后下 )1 g . ,木香 6 5 g 以调 畅气机 ;尿少 ,腹胀 ,苔腻 ,加砂仁 ( 后下 )6 , g

鼓胀病

鼓胀病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酒精中毒、病毒性肝炎、免疫紊乱、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化学毒物或药物损伤、长期胆汁瘀积以及隐源性等引起或演变的肝硬化腹水(1-2 级)的患者。

一、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鼓胀病(TCD 编码:BNG050)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 编码: K74+R18)(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临床常见证候:气滞湿阻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肝脾血瘀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鼓胀病(肝硬化腹水)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33-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鼓胀病(肝硬化腹水)1-2 级。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鼓胀病(T C D 编码:BNG5)和肝硬化腹水(1-2(ICD-10 编码:K74+R18)的患者;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3、其它原因如肾病、内分泌病变及结核等,所引起的腹腔积液患者,不进入本路 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3)便常规+潜血 (4)凝血功能(5)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6)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 (7)血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 ) (8)血糖 (9)心电图 (10)胸部 X 线片 (11)肝胆脾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氨、HBV-DNA 或 H CV-RNA 定量、肝胆脾 C T 或 M RI 平 扫+增强等。

鼓胀优势单病种诊疗方案

鼓胀优势单病种诊疗方案

鼓胀(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诊疗常规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病名1.1中医:鼓胀(TCD编码:BNG050)1.2西医: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 ICD10编码K74.101)2.定义鼓胀是以腹胀如鼓,腹皮青筋显露,肤色苍黄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3.西医诊断依据3.1定义:指由于肝脏疾病导致肝脏反复炎症,纤维化及肝硬化形成后由于多种病理因素,如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等引起腹腔内积液的临床症状。

3.2.主要指征①内镜或食管吞钡X线检查可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②B超提示肝回声明显增强、不均、光点粗大;或肝表面欠光滑,凹凸不平或呈锯齿状。

或门静脉直径≥1.4cm; 或脾脏增大,脾静脉直径≥1.0cm.。

③腹水,伴腹壁静脉怒张。

④CT显示肝外缘结节状隆起,肝裂扩大,尾叶/右叶比例>0.05,脾大。

⑤腹腔镜或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诊为肝硬化.3.3.分期和分级判断依据①分期凡具有较明显的肝功能损害(血浆白蛋白降低,直接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及门脉高压表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水等)者,为失代偿期. Child(Child-pugh)评分7-10分;B—C级.3.4西医鉴别诊断①由于肝静脉阻塞或回流不畅引致的腹水②由于肿瘤引起的腹水或者巨大腹腔囊肿③由炎症引起的腹水④肥胖或肠胀气引起的腹部胀大⑤由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腹水4.症候分类4.1气滞湿阻: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嗳气后稍减,尿量减少,舌白腻,脉弦细。

4.2寒湿困脾: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精神困倦,怯寒懒动,食少便溏,尿少。

舌苔白滑或白腻,脉缓。

4.3湿热蕴结: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灰黑而润,脉弦数。

4.4肝脾血瘀: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肋刺痛,面色黯黑,面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不欲饮,大便色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病科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本病多因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虫毒感染或黄疸、积聚病后续发所致。

鼓胀的病变部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腹中而致。

初起损在肝脾,迁延日久,可由气及血,且瘀血亦可化水,使水湿更盛;晚期及肾,正气亏虚,气、血、水相互交结,则神昏、痉厥、出血等变症丛生。

根据本病表现,现代医学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属本病范畴,包括血吸虫性、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

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游离液体,当腹腔内积聚的游离液体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

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门脉高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淋巴液形成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等。

腹水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慢性肝病自然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提示肝硬化失代偿、预后不良。

初次出现的腹水经治疗较易恢复,但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腹水治疗困难。

一疾病诊断:(一)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指南》(ZYYXH/133-2008)(1)主症:腹部胀满如鼓,皮肤绷紧,叩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

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鼻衄齿衄,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常见体征有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

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二)西医诊断标准(1)病史明确的肝硬化病史及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常见病因有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与血吸虫肝病等,其他病因有酒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毒物或药物性损肝伤、胆汁淤积、代谢性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水、大便溏薄或便秘、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等肝硬化失代偿期症状; 少量腹水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餐后腹胀。

中、大量腹水表现为明显腹胀,餐后尤甚,可伴尿少、双下肢水肿。

(3)体征少量腹水体格检查常不能发现; 中等量腹水可见全腹饱满或微隆,腹水量>1 000mL时,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大量腹水可见全腹隆起或呈蛙状腹,出现液波震颤,可并发脐疝。

并可伴见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

严重患者可出现黄疸、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可出现腹部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等。

(4)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有贫血,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白细胞降低明显;肝功能试验转氨酶可升高,胆红素常升高,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球比例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其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增高。

腹水检查对初发的腹水、腹水治疗效果不佳或怀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原则上应腹腔穿刺,行腹水检查。

观察腹水外观,进行腹水常规和生化检查,包括比重、细胞分类及计数、腹水蛋白测定等,以区分腹水为漏出液、渗出液或癌性腹水。

可疑感染时,应进行腹水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怀疑肿瘤时应行腹水肿瘤标志物和细胞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检查或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三)证候诊断1. 气虚血瘀证: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头颈胸臂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

次症: 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小便不利。

舌脉象: 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2. 气滞湿阻证:腹胀按之不坚; 胁下胀满或疼痛; 纳呆食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减; 舌苔薄白腻。

次症: 下肢水肿; 小便短少; 脉弦。

诊断: 具备主症 2 项加次症 2 项,或主症第 1 项加次症 3 项。

3. 湿热蕴结证:腹大坚满; 脘腹胀急; 烦热口苦; 渴不欲饮; 大便秘结或溏垢; 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

次症: 面目皮肤发黄; 小便赤涩; 脉弦数。

诊断: 具备主症 2 项加次症 2 项,或主症第 1 项加次症 3 项。

4. 脾肾阳虚证: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朝宽暮急; 面色苍黄,或呈白; 便溏; 畏寒肢冷; 舌体胖,质紫,苔淡白。

次症: 脘闷纳呆; 浮肿; 小便不利; 脉沉细无力。

诊断:具备主症 2 项加次症 2 项,或主症第 1 项加次症 3 项。

5. 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 唇紫; 口干而燥; 心烦失眠; 舌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

次症: 时或鼻衄,牙龈出血; 小便短少;脉弦细数。

诊断: 具备主症 2 项加次症 2 项,或主症第 1 项加次症 3 项。

6.肝脾血瘀证:脘腹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据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或见大便色黑,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 气虚血瘀证治法:补中益气,活血祛瘀。

方药: 四君子汤合桃核承气汤,或补阳还五汤加减(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桃仁、制大黄、桂枝、芒硝等) 。

2. 气滞湿阻证治则: 疏肝理气,行湿散满。

方药: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芎、白芍、苍术、白术、厚朴、茯苓、猪苓、陈皮等) 。

3. 湿热蕴结证治则: 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厚朴、枳实、姜黄、黄芩、黄连、干姜、半夏、知母、泽泻、茯苓、猪苓、白术、陈皮、砂仁等)。

4. 脾肾阳虚证治则: 温补脾肾,行气利水。

方药: 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 制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猪苓、茯苓、泽泻、炙桂枝等) .5. 肝肾阴虚证治则: 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方药: 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北沙参、麦冬、生地、当归、枸杞子、川芎、牡丹皮、赤芍、乌药、五灵脂、桃仁、红花、香附等) 。

6. 肝脾血瘀证治法:活血祛瘀,行气利水方药;调营饮加减。

柴胡、赤芍、当归、川芎、玄胡、大腹皮、陈皮、莪术、桑白皮、槟榔、茯苓皮、益母草、泽兰。

(二)中药保留灌肠生大黄20g,虎杖15g,败酱草30g,银花15g,大腹皮30g,丹参2 0g,赤芍2 0g。

腹胀明显者加木香15g,砂仁15g;伴消化道出血者加三七粉15g,白及 2 0g;伴肝性脑病者加栀子15g,石菖蒲15g;伴胸水者加葶苈子2 0g;病久,形体消瘦,五心烦热,伴齿衄、鼻衄者,加龟板2 0g,生龙骨2 0。

(三)穴位贴敷疗法黄芪、当归、生地、熟地、柴胡、桃仁、三棱等研末于肝区、脾区、神阙穴,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

(四)针灸治疗主穴:肝俞、足三里、肾俞、水分、三阴交。

配穴:心悸失眠加内关、神门,尿少加阴陵泉、关元,纳差加胃俞。

若腹部胀剧,用艾条灸腹部,以脐为中心,从左至右,从上至下,进行十字灸,可理气消胀。

(五)护理与调摄1. 心理:理解和同情患者,接触紧张恐惧心理,使患者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嘱家属要多关心病人,照顾好病人,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2. 饮食: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

有腹水的患者每天钠盐摄入量约80-120mmol/L,应用利尿剂的患者,血钠、钾低时可适当补充含钠、钾高的食物。

3. 起居:鼓胀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

要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使患者心情愉快,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4. 腹水护理(1)轻度腹水患者应尽量取卧位。

对腹水量大者,采取舒适体位(如平卧位),以保证呼吸功能的稳定。

,减轻患者呼吸困难和心悸症状。

(2)抽腹水后应缚紧腹带,避免意外情况出现。

(3)定期测体重、腹围、记录出入量。

(4)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环境通风、温暖、舒适,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清洁,注意皮肤的清洁护理。

三难点分析肝硬化患者常有黄疸,且部分患者黄疸难以消退,临床常用茵陈蒿汤,重用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有时不但胆红素未能消退,转氨酶反迅速上升,治疗颇为棘手。

应对策略与思路:中药清利肝胆湿热药加凉血化瘀药有良好的退黄作用。

吴又可“退黄以大黄为专攻”,大黄有清热利胆通腑作用,能减少胆红素肠道再吸收,芒硝有利胆通腑退黄作用,保持稀软大便1~3次/日,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有利于退黄;无便秘者可用小剂量硝黄(如各3~5g)。

四疗效评价(—)评价标准1.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869-871)。

显效:(1)症状完全消失,一般情况良好。

(2)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叩痛及压痛。

有腹水者腹水消失。

(3)肝功能(ALT、胆红素、A/G或蛋白电泳)恢复正常。

(4)以上3项三项指标保持稳定1/2~1年。

好转:(1)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2)肝脾肿大稳定不变,无明显叩痛及压痛。

有腹水者腹水减轻50%以上而未完全消失。

(3)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在50%以上而未完全正常。

无效:未达好转指标或恶化者。

注:单项肝功能指标的疗效判定,同显效、好转、无效中有关规定。

2.其它:观察应用彩色超声或CT测定腹水变化。

(二)评价方法1. 主要症状及体征的评价方法(1)通过四诊对主要症状的改善或加重程度进行评价;(2)通过体重和腹围的测量对腹水的改善或加重程度进行评价;(3)通过B超测量腹水深度对腹水的改善或加重程度进行评价;2. 主要疗效指标的评价方法(1)通过B超和./或上腹部影像学价差(CT、MRI平扫或加强)对肝脾形态学及腹水改变情况进行疗效评价;(2)通过生化检查(肝功、凝血功能等)对肝脏功能进行疗效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