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常识读后感

合集下载

最新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精彩4篇

最新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精彩4篇

最新梁文道的常识读后感精彩4篇常识梁文道著读后感篇一书名曰《常识》,正如梁氏自言:“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

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对人的绝对尊重是我们的常识底线我特别喜欢张-五-常老师的文章,文笔又好,娓娓道来。

两次短期出家,真剃头,但是头也不用太怎么剃,换一个袈裟过那种沙弥的生活,在寺院呆九天十天。

因为我学南传佛教所谓小乘,他们这些国家泰国、缅甸很习惯年轻人都去当几天和尚,很常见的。

主持人:我觉得这也是对日常生活的一个算是难得的醒察的机会。

为人的评价:他会双手给路人递名片哪怕成名之后,他第一次致电给人还会自我介绍:“你好,我姓梁,我叫梁文道。

”有人夸他,他听完总是说“想不到我写的这点东西都会有人看,真感谢你”。

梁文道在见面会上给十几岁的小朋友们名片,也都一一双手递过。

他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开卷8分钟》片尾处,梁文道说完就走,那种潇洒自信和戛然而止绝尘而去的感觉为粉丝津津乐道,彷佛一个好电影的结局。

他自己说,这不是表演,节目都完了还坐在那里假装看书才是表演。

他坚持观点但没有戾气人们都批评王朔时,只有梁文道说大家误解了王朔。

全民禁烟时,他公开表示欣赏抽烟。

哪怕在《一虎一席谈》这种气氛白热化的辩论节目里,只有他依然能保持慢条斯理。

你甚至忍不住想要挑战,这个人情绪底线会在哪里?他永远很认真据说梁文道每日睡五六个小时,有时候3天才睡10小时,所以才有办法做节目、开讲座、办免费杂志、写专栏,现在又出书,他对每件事都很认真。

但最讨人喜欢的,还是他很认真和你说话、很认真听你讲话的感觉。

他懂得等待窦文涛曾戏说,自己轻薄,许子东刻薄,梁文道渊博。

粉丝也爱拿《锵锵三人行》三者作比较,偶尔会先“不忿”其他嘉宾喜欢抢话,接着便带出,梁文道总是耐心听完,再发表自己的评论他是个明白人知道和明白是两个境界。

资深电视人王巍说:“中国公共知道分子和文化名人就五个明白人,王朔、陈丹青、长平、梁文道和80后韩寒。

常识梁文道读后感3篇

常识梁文道读后感3篇

常识梁文道读后感3篇《常识》主要是收集其发表于报端的杂文集,篇篇千余字数,短小精悍,针砭时弊。

大家读了之后会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小编来看看常识梁文道读后感吧!常识梁文道读后感篇一:中国有一句古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然而,当这个世界被连成一体,当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局中时,是不是就意味着再没有人能有一双清明的眼睛?很庆幸,当我读完《常识》一书时,我可以肯定地说,并不是。

至少,还有这样一个人,即便身处世界大局中,依然可以犀利地看到一切的本质,他就是梁文道。

时评,顾名思义,是对于时代现象的评论,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生命短暂的报刊,好像过了这段时期,时评就显得落后而毫无价值了。

真的是这样么?就拿《常识》中的一篇《城管死于抽象的市容概念》一文做例,在我们都对于全国各地城管的野蛮执法口诛笔伐时,梁文道却用短短几百字犀利地点中了这一现象的根源—抽象的市容概念。

说白了,就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碰擦,当我们一心一意打造现代化大都市,当我们的政府下大力整治那些所谓的“非法小贩”时,理想主义蒙蔽了他们的眼睛,让他们不管不顾现实中市民的心态:如果有一个地方的商品能更便宜,我为什么不去买呢?事实上,我们的领导将人看成了那些城市规划图上冷冰冰的模型,他们遗忘了人性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让我们再想一想,这种理想主义真的只体现在这一个方面吗?其实不然,小到那些随口一说的承诺,大到某个领导的信誓旦旦的发展计划,哪一个不是可笑的理想主义的产物?为什么中国每年的GDP增速让全世界都羡慕不已却至今无法摘去发展中国家的帽子?我们在高速的发展中越来越忽视现实的重要性,我们躺在理想主义的摇篮里,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现在,你还认为时评没有长久的意义吗?时评和那些文学名着一样,都充满了对于时代的反思。

所不同的是,时评以更现实的角度,更贴近生活的现象,更凝练的文字来揭示和批驳当世的种种问题,也许时评中的事件是时效性的,但其中蕴涵的思想决不会过时。

《常识》的读书笔记个人收获

《常识》的读书笔记个人收获

《常识》的读书笔记个人收获《常识》的读书笔记个人收获1尽管这只是一本小册子,但里面的内容足够有分量,其承载的历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有人称这本书是美国独立革命的教科书,在独立战争中,美军屡屡败退,士气低落,但此书一出,就立刻改变了当时的战争情况,以致于在1776年取得了特仑屯战役的胜利。

连华盛顿也承认这本书在很多人心里,包括他自己在内,引起了一种巨大的变化。

很多历史学家也发现,在《独立宣言》里强调的那些民主原则早已在《常识》这本小册子里面得到了强调和阐述。

在序言里,潘恩就言辞激烈而慷慨的称:凭借火和剑将一个国家夷为荒原,公然挑战人类共同的与生俱来的权利,意欲消灭人类权利的捍卫者,这是每个人拥有感情与理智的人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在书的开头,作者并没有大肆号召人民起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而是通过阐述政府的起源和构成的常识,组建政府的各项原则,然后推及到英国政体的缺陷,认为英国的君主制和世袭制不是体现平等的思想,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安全。

所以他认为所谓的论争已经毫无意义,只能拿起武器来解决这个问题,才会开启一个新的`政治时代和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只有独立,也就是建立一种大陆形式的政府,才能保障这个大陆的和平并确保她免受内战影响”。

并且他还通过债务数据和装备的计算,对未来制度的描述,以及各种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美洲取得独立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困难,我们有取得胜利的实力和动力。

这个激进主义者的这一番言辞这大大鼓舞了士气,对于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常识》的读书笔记个人收获2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而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马克思称它开创了资产阶级的新纪元。

仅仅过去了二百多年,这个新纪元就牢牢地引领国际秩序,它的霸道使其他国家基本上缺少平等对话的可能。

尽管如此,新任总统特朗普还在强调美国利益,“美国第一”的呼声贯彻他就职演说的全过程。

一个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国家凭什么迅速崛起并称霸世界?在它的源头究竟注入了哪些神奇的基因?美国立国的文武星宿,武将是华盛顿,他领导大陆军取得独立战争的最后胜利;文臣叫托马斯.潘恩,他是美国独立理论的奠基者,他的《常识》提出了建立新世界的理想,这个新世界脱胎于英国光荣革命后当时已算先进的君主立一体,成长为一个全新的共和理念,它为美国《独立宣言》的诞生铺平了道路,并影响了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正如他所说:“北美的目标就是全人类的目标。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梁文道的《常识》一书,以其敏锐的观察、犀利的笔锋和深厚的人文关怀,引发了我诸多思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跟随作者一同审视社会万象,重新思考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常常忽视的“常识”。

书中开篇,梁文道就指出了“常识稀缺”的现象。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各种观点和言论层出不穷,但真正基于常识的理性声音却往往被淹没。

人们在纷繁复杂的表象面前,容易迷失方向,失去对基本事实和价值的判断。

比如,在面对一些热点事件时,公众往往被情绪所左右,而忽略了事件背后的逻辑和常理。

这让我不禁反思,我们在追求快速获取信息的同时,是否忽略了对信息的甄别和思考?梁文道在书中还谈到了政治常识。

他认为,政治不应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而应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对政治抱有一种冷漠或者误解的态度。

他们认为政治只是政客们的游戏,与自己无关。

但实际上,从政策的制定到公共服务的提供,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例如,教育政策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未来;医疗政策的调整关乎着每个人的健康。

我们不能对这些政治问题视而不见,而应该积极参与,用常识去判断和推动政治的良性发展。

谈到媒体,梁文道也有独到的见解。

他指出,部分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不惜夸大事实、制造噱头,导致新闻失去了真实性和客观性。

这种现象不仅误导了公众,也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基础。

我们应该明白,媒体的责任是传递真实、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利益或者情绪而扭曲事实。

作为受众,我们也要培养自己的媒体素养,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以常识为依据去判断媒体所提供的内容。

在文化方面,梁文道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们常常追逐外来文化,却忽略了本土文化的瑰宝。

然而,只有扎根于自己的文化土壤,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同时,对于文化的创新也不能脱离常识和传统,否则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书中还涉及到许多社会现象,如教育公平、环境保护、道德困境等。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在阅读梁文道的《常识》这本书时,仿佛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深入而又平实的对话。

书中所谈及的诸多话题,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触及却又容易被忽视的“常识”。

梁文道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习以为常的观念和现象。

他的文字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堆砌,而是以贴近生活的实例和通俗易懂的论述,引发读者的思考。

在书中,梁文道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剖析令人印象深刻。

他谈到了公共舆论的形成与作用,指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容易被片面的信息所误导,从而失去了对事物全面、客观的判断。

比如在一些热点事件中,网络上的舆论常常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人们在未了解全部真相之前就急于发表激烈的言论。

而这正是因为缺乏对常识的坚守,没有经过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梁文道还关注到了教育领域。

他认为,当前的教育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

我们过于强调应试成绩,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使得很多学生在走出校园后,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时,显得无所适从。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启发式的,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谈到政治,梁文道强调了公民意识的重要性。

他指出,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每个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而不是对政治冷漠或者盲目跟风。

公民应该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合法的途径表达自己的诉求,推动社会的进步。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对政治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认为那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这种观念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的民主发展和进步。

在文化方面,梁文道批判了当下的文化消费现象。

大量快餐式的文化产品充斥市场,人们追求短暂的娱乐和刺激,而忽略了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真正的文化应该是能够滋养心灵、启迪智慧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感官的享受。

他呼吁我们要回归对经典文化的阅读和欣赏,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梁文道在书中对于媒体的责任也有深刻的见解。

他认为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应该坚守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而不是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而制造噱头、夸大事实。

读梁文道先生《常识》有感

读梁文道先生《常识》有感

读梁文道先生《常识》所记梁文道先生是一位香港评论家,专注于撰写艺评、文化及时事评论,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为《南方周末》及《南方都市报》等中国内地、香港及马来西亚十余份报刊杂志专栏作家,斯文而不失风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讲的事情其实并高深,只是常识,至少是现代文明的常识。

本书就是他平素发表在各类报纸期刊上作品的合集,书名《常识》是来自美国立国时期的托马斯•佩恩的同名书,这位给自己取名“痛苦”美国之父,难以接受社会对个人的不公,英国对美洲的欺凌,写出了这本不到50页的小册子《常识》,却卖出了50万册(当时北美不过200万人口),它唤起了北美民众独立的信念,在今天这本小册子依然被列为“改变美国的20本书”中第一本。

梁文道先生说过:“常识”是我很关心的一个概念。

所谓“常识”,就是一个国家、社会的游戏规则,是大家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东西。

他又说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文章的措词用得好,对世事的讲评也很客观,通读全书,我们可以感受到梁文道先生很高的文学素养,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认识。

他谈了许多现在看来是颇为敏感的话题,文章中他展示的冷静而富有理性的观点,对于我们而言,是一剂清热解毒的凉茶,就例如“日本问题”。

“日本”问题可以说是非常让当今中国人异常敏感的话题:当今时代,反日本的激进分子的数目呈现有增无减的趋势,在他们看来,日本犯下的罪行是不可原谅的,不把日本置于死地就不罢休。

就像当时无聊人士疯传于QQ群的反日宣传的邮件一样,把日本人民说得个个都充满了邪恶。

他们没有弄明白历史是什么和自己所要反对的对象是什么,所以他们就盲目激进,盲目地反对日本。

其实,历史是可以记得但不能记恨的东西。

我认为历史上种种人类无知所犯下的罪行,我们可以记住,可以了解背景了解精神层次的东西,但我们不可以把历史上别人犯下的罪行发展成为对他们国家一切的仇恨。

历史的日本是曾犯下滔天罪行的,现在的日本也不消停,我们依然应该记得,应该看清楚。

常识读书心得800字5篇范文

常识读书心得800字5篇范文

常识读书心得800字5篇范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常识读后感1中国有一句古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然而,当这个世界被连成一体,当我们每个人都身在局中时,是不是就意味着再没有人能有一双清明的眼睛?很庆幸,当我读完《常识》一书时,我可以肯定地说,并不是。

至少,还有这样一个人,即便身处世界大局中,依然可以犀利地看到一切的本质,他就是梁文道。

时评,顾名思义,是对于时代现象的评论,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生命短暂的报刊,好像过了这段时期,时评就显得落后而毫无价值了。

真的是这样么?就拿《常识》中的一篇《城管死于抽象的市容概念》一文做例,在我们都对于全国各地城管的野蛮执法口诛笔伐时,梁文道却用短短几百字犀利地点中了这一现象的根源—抽象的市容概念。

说白了,就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碰擦,当我们一心一意打造现代化大都市,当我们的政府下大力整治那些所谓的“非法小贩”时,理想主义蒙蔽了他们的眼睛,让他们不管不顾现实中市民的心态:如果有一个地方的商品能更便宜,我为什么不去买呢?事实上,我们的领导将人看成了那些城市规划图上冷冰冰的模型,他们遗忘了人性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让我们再想一想,这种理想主义真的只体现在这一个方面吗?其实不然,小到那些随口一说的承诺,大到某个领导的信誓旦旦的发展计划,哪一个不是可笑的理想主义的产物?为什么中国每年的GDP增速让全世界都羡慕不已却至今无法摘去发展中国家的帽子?我们在高速的发展中越来越忽视现实的重要性,我们躺在理想主义的摇篮里,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现在,你还认为时评没有长久的意义吗?时评和那些文学名着一样,都充满了对于时代的反思。

所不同的是,时评以更现实的角度,更贴近生活的现象,更凝练的文字来揭示和批驳当世的种种问题,也许时评中的事件是时效性的,但其中蕴涵的思想决不会过时。

当我们生活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你需要一本《常识》这样的书来擦亮你浑浊的眼睛,没埋没的思想,让你能身在局中却仍旧清醒。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观点和言论所包围,有时甚至迷失在其中,难以分辨是非对错。

而梁文道的《常识》就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帮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忽视的常识。

梁文道在书中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触,对社会、文化、政治等诸多领域的现象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他的文字既不高高在上,也不故弄玄虚,而是以一种平等、真诚的态度与读者交流,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警醒。

书中提到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对“专家”的重新审视。

在当今社会,我们似乎对专家的言论过度依赖,认为他们的意见就是权威和真理。

然而,梁文道提醒我们,专家也并非全知全能,他们也可能受到利益、偏见和思维局限的影响。

我们不能盲目地听从专家的意见,而应该保持自己的思考能力,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让我想起了一些所谓的“健康专家”,他们一会儿说某种食物对身体有益,一会儿又说有害,搞得人们无所适从。

其实,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实际经验,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专家的言论左右。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话题是关于媒体的责任。

如今的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往往追求轰动效应,而忽略了事实的真相和报道的客观性。

梁文道指出,媒体应该承担起传递真实信息、引导公众舆论的责任,而不是为了点击率和收视率而不择手段。

这让我反思了自己在浏览新闻时的态度,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匆匆浏览标题,就轻易地相信了所看到的内容,而没有去深入探究其真实性和背后的动机。

我们应该学会对媒体的报道保持警惕,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梁文道还谈到了公众的冷漠和麻木。

在面对一些社会问题时,很多人选择了视而不见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他呼吁大家要关注身边的不公和不义,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因为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这让我想起了那些在公交车上对小偷行窃熟视无睹的乘客,以及对摔倒老人不敢伸出援手的路人。

我们不能总是抱怨社会的冷漠,而应该从自己做起,用行动去传递温暖和正能量。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梁文道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作家和评论家,他的作品《梁文道常识》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读物。

在这本书中,梁文道通过对各种各样的话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向读者展示了他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方式。

阅读完《梁文道常识》后,我深受启发,对很多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梁文道在书中强调了对知识的重视。

他认为,知识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在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我们必须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和追求,不断地学习和充实自己的头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梁文道在书中还谈到了对待生活的态度。

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们应该用一颗平和的心去对待生活中的得失和挫折。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功和成就。

此外,梁文道还对人际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

只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获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总的来说,梁文道的《梁文道常识》是一部非常有启发性的读物。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学会了用一颗平和的心对待生活中的得失,也更加重视了人际关系的建立。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同时,我也会用一颗平和的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我会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在社会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和成就。

感谢梁文道的《梁文道常识》,让我受益匪浅,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更美好的人生。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梁文道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知识分子,他的《梁文道常识》一书,深受读者的喜爱。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对梁文道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梁文道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人生和社会的常识,这些常识看似简单,却贯穿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他提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他认为真诚、善良和宽容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相处原则。

这些常识虽然简单,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忽略的,读完这些常识,我深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做一个真诚善良的人。

其次,梁文道在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社会现象和人性的思考。

他对社会现象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而人性则是社会现象的根源。

他指出了很多社会问题的本质,让我对社会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比如,他提到了“人情世故”这个词,他认为在现实社会中,人情世故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学会在其中游刃有余,不被其左右。

这些观点让我深感启发,让我对社会现象和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最后,梁文道在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学习和知识的观点。

他认为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才能不断进步。

他还提到了很多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建议,比如,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要有恒心和毅力。

这些观点让我深有感触,让我对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梁文道的《梁文道常识》一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对学习和知识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我相信,这些常识将会伴随我一生,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引和助力。

感谢梁文道,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读梁文道的《常识》,就像是在一个阳光正好的午后,与一位睿智又风趣的老友闲聊。

没有高深莫测的理论,没有晦涩难懂的词句,有的只是对生活中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却又常常忽视的“常识”的犀利洞察和幽默解读。

梁文道在书中提到了各种各样的话题,从政治到文化,从社会现象到个人修养,每一个观点都像是一把小锤子,轻轻地敲打着我们思维的外壳,试图让我们从固有的认知中探出头来,重新审视这个世界。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对于“专家”的看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专家”这个词似乎有着一种神奇的魔力,只要被贴上这个标签,他们的言论就好像拥有了绝对的权威。

然而,梁文道却提醒我们,不要盲目地迷信专家。

他说:“专家就像厨房里的调料,用得好能增色添香,用得不好就会坏了一锅粥。

” 这话说得太有意思了!想想看,我们是不是经常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各种各样所谓的专家,他们口若悬河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可有时候却让人觉得云里雾里,甚至是荒唐可笑。

就拿健康养生来说吧,一会儿有专家说要多吃肉,一会儿又有专家说要吃素;一会儿说每天要喝八杯水,一会儿又说喝太多水也不好。

搞得我们这些普通人都不知道该听谁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我妈妈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一个“养生专家”的讲座,据说这个专家能治百病,还能让人长生不老。

我妈妈那叫一个激动啊,拉着我就去听。

到了那地方,只见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眼镜,看起来很有学问的人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

什么“磁场疗法”“气功排毒”,听得我是一头雾水。

我妈妈却听得津津有味,还不停地做笔记。

讲座结束后,那个专家开始推销他的“神奇产品”,什么按摩椅、保健品,价格贵得离谱。

我妈妈当时就心动了,非要买一套回家。

我赶紧劝她:“妈,这东西不靠谱,别花冤枉钱。

”可我妈妈却说:“这是专家推荐的,肯定错不了。

”我真是哭笑不得,最后好说歹说,才把妈妈劝住了。

后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那个所谓的专家,发现他根本就没有什么资质,就是个江湖骗子。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梁文道的《常识》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探讨了社会中诸多被我们忽视或误解的“常识”。

在书中,梁文道以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许多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

他让我们看到,常识并非是那些显而易见、无需言说的东西,而是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思考、去重新审视的。

梁文道谈到了媒体的责任与角色。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的力量不容小觑。

然而,有些媒体为了追求点击率和收视率,往往会夸大事实、制造噱头,甚至传播虚假信息。

这不仅误导了公众,也破坏了社会的信任基础。

他呼吁媒体应当坚守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承担起传播准确信息和引导正确舆论的责任。

因为一个健康的社会,需要有负责任的媒体来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让公众能够基于正确的认知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关于政治,梁文道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政治不应只是少数人的游戏,而应是关乎每一个公民的切身事务。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对政治抱有一种冷漠的态度,认为那与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

但实际上,从政策的制定到公共资源的分配,政治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梁文道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政治讨论,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用自己的声音和行动去推动社会的进步。

在教育方面,梁文道指出了当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比如过度注重应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应仅仅是培养会考试的机器,更应该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个体。

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模式,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梁文道还谈到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一些古老的技艺、习俗和价值观念逐渐被遗忘。

但他强调,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我们应当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的需求进行创新,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书中也涉及到了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问题。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

常识梁文道读书笔记最近读了梁文道的《常识》,这可真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书。

梁文道在书中讲了好多好多我们生活中习以为常,但又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常识。

就拿其中关于“媒体与舆论”的部分来说吧。

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新闻,电视、报纸、网络,信息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可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些新闻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些事情能成为头条,而有些事情却被忽略了?比如说,前段时间有个小区里的事儿,小区门口的一家水果店突然关门大吉了。

这要是放在平常,可能大家也就随口抱怨两句:“哎呀,以后买水果不方便了。

”可没想到,这事儿在小区业主群里居然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开始,只是有人在群里问了一句:“那水果店咋关了?我昨天还想去买香蕉呢。

”这一句话就像一颗小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有人说,肯定是生意不好做,房租又贵,撑不下去了。

还有人说,可能是水果质量不行,大家不愿意买。

这时候,有个平时就很活跃的大姐跳出来说:“我听说啊,是那老板得罪了旁边超市的人,被人使了绊子。

”这一下可不得了,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大家纷纷开始猜测,到底是怎么得罪的?是价格竞争太激烈?还是抢了人家的客源?各种版本的故事在群里流传,越传越离谱。

没过多久,居然有人说那老板是因为赌博欠了一屁股债,跑路了。

还有人说他是被黑社会威胁,不得不关门。

这时候,一个平时不太说话的大哥发了条语音:“大家别瞎猜了,我那天路过,看到门口贴了张纸条,说是家里老人病了,要回去照顾,所以暂时关门。

”可这时候,大家的热情已经被点燃,根本没人在意大哥的话。

还是继续讨论着那些不靠谱的猜测。

我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心里真是觉得又好笑又无奈。

这不就是梁文道在书里说的那种情况吗?我们总是急于对一件事情下结论,根据一点点蛛丝马迹就开始编造各种故事。

却很少有人愿意去真正地了解事情的真相。

再比如说,有一次我在公交车上,听到两个大妈在聊天。

其中一个大妈说:“现在的孩子啊,真是太娇气了,吃不了一点苦。

”另一个大妈马上附和道:“就是就是,我们当年哪有这么好的条件,还不是照样过来了。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梁文道的常识文字不浮躁,但平实中给人思考的空。

梁文道的常识读完,身心被涤荡,感悟颇丰。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梁文道常识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篇一“比起许多同行同道,我的环境比较宽松,我的信息来源比较多元,我冒的险比较小,我怕的事也比较少。

”“只有一种情况能使时事评论不朽,那就是你说的那些事老是重复出现。

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

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

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

”以前中国人辩论是很温柔的。

你看陆象山朱熹鹅湖辩论,好得不得了,明明南辕北辙,问题是大家态度很好,不像我们今天在网上特别多批一个作家,那个书一上来不同意几句骂得他狗屎不如,大家怎么那么狠呢?特别今天的态度,你刚才讲不敬畏不谦虚,我个人经验,我记得我小时候读书读不明白、不同意、你会先觉得是不是我有问题,是不是我能力不够,是不是我学养不够没读懂,今天一本书没读懂,作者什么玩意儿写的什么东西?据说梁文道每日睡五六个小时,有时候3天才睡10小时,所以才有办法做节目、开讲座、办免费杂志、写专栏,现在又出书,他对每件事都很认真。

但最讨人喜欢的,还是他很认真和你说话、很认真听你讲话的感觉。

他熟练地掌握了与大众交流的技巧,不会故做晦涩,精英知识分子的专业用语到了他的嘴里就成了直白通俗的大众化语言,偏偏他关注的重点又是与公共生活、公共空间密切相关的问题,注定与公众有太多的相遇机会。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篇二一本厚厚的《常识》,读了一个月,挑挑拣拣的也就读了三分之一,一方面因为这是一本时评集,很多话题已经没有新鲜感了,就没有去读,另一方面老梁的风格有点“闷”,不是我喜欢读的那种“喜怒笑骂”风格的杂文,实在没有一口气读完的欲望,连续读多了会犯困。

这样说并非《常识》写的不好,恰恰相反,梁文道的文章,完全可以用“静水深流”来形容,文字上波澜不兴,却很值得细细琢磨。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梁文道是当今中国最知名的文化评论家之一,以其深刻的见解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为人所熟知。

他的作品涵盖文化、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并在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中获得高度赞誉。

《梁文道常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对各个方面的常识问题进行深入解读,让我们对世界、对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阅读《梁文道常识》这本书时,我深刻感受到了作者的博学多才以及深邃的思考能力。

他的文章始终紧扣主题,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析了各种复杂的概念和事物,让人耳目一新。

每篇文章都富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读后令人受益匪浅。

同时,梁文道在书中广泛涉猎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和历史,让我对异域风情和文化背景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此外,我认为《梁文道常识》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世界。

梁文道在书中讲述的各种常识问题,其实都是我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日常事物。

但是通过他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其背后蕴含的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以及与之相关的哲学思考。

这为我们重新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所处的这个时代。

最后,我认为《梁文道常识》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创新的思考和观点。

梁文道在书中追求真正的思考自由,没有为了迎合社会和公众口味而做出妥协。

他独具慧眼、胸怀宽阔,勇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和发人深思的观点,这在当今满是浅薄和八卦的媒体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

总的来说,读完《梁文道常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知识和思考的热爱。

他的深邃见解和幽默风格极富吸引力,让我在阅读中倍感愉悦和惊喜。

此外,这本书还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所处的世界,并寻找到了新的认知和思考方式。

相信只要大家了解了这本书的精髓,也能够像我一样受益无穷。

读常识有感

读常识有感

读常识有感《常识》一书为凤凰卫视评论员梁文道,近年发表在两岸纸媒上的专栏评论汇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梁文道所著常识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梁文道所著常识的读后感篇1梁文道这个名字,坦白而言,本人两个月前还从未耳闻。

不过,自从在豆瓣网上看到有人介绍陈冠中的《盛世中华—2013》之后,了解到《开卷八分钟》这个节目之后,才开始关注这个名字。

后来又看见有人推荐他的《常识》,更是有想了解此人的冲动。

前不久,在书店闲逛的时候,看到他的《读者》摆在橱窗上。

翻看了几页之后,就感觉此人真是博学多才,涉猎的广度让人感到惊异。

于是,决定把书买下来,仔细地品味一下。

每天下班吃完饭之后,就开始翻阅此书。

越看越觉得梁文道不仅涉猎的范围颇广,而且也颇有深度。

虽然他并不是专业的学者,可是他的分析评论却丝毫不缺乏专业水准。

也许这就是他所说的国际化的媒体评论员应该有的水平(就像financial times以及New York times 的专栏记者的专栏评论一样)。

根据书中的描述,梁文道起初是主要关注哲学和人类学的。

梁文道对于哲学史的了解从书中可以得到反映:他曾经在书中提到过笛卡尔习惯于躺着思考,而虽然笛卡尔是因为由于身体不适而在为瑞典女王讲授哲学期间病死的,但是他年轻时身体却很好。

而马基雅维利(即《君主论》的作者)则习惯于站着看书,而且是身着盛装。

这些虽然是小事,但是如果不是对于哲学史的细节了解透彻的人是绝对不会关注到的。

谈到人类学,书中也谈到了吉尔兹。

谈到文学,梁文道也是毫不含糊。

记得在书中梁文道曾经谈到阿南达.杜尔,这个印尼的“差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左派作家。

可能相比较而言,知道智利的聂鲁达的还稍微多一点。

此人写过一篇《中国文学在印度尼西亚》,而且还说中国文化在印尼影响最大的是《梁祝》。

吴兴华这个号称“民国三大才子”(另外两人似乎是陈寅恪和钱钟书)之一的人物也是在他的书中第一次看到,吴也是被谢迪克认为是最具天赋的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常识》这本书是香港作家梁文道先生的著作,极具讽刺意义。

那么,来看看店铺精心为你整理梁文道常识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篇一这几天看梁文道的《常识》,觉得写得挺好。

首先说书名吧,我是这样理解的,常识,顾名思义一般人应该知道,而作者在书中讲的一些道理恰恰是当下很多人“不知道”的,原因或者是麻木,或者是装不知道。

正如鲁迅笔下曾经描述的,我们这个社会有太多麻木的“看客”。

起名“常识”,我理解是想唤醒民众的意识。

其次,我觉得作者的语言挺讲究技巧,可能是资深媒体评论员的缘故,说话比较有分寸,既点到了问题的实质,又不过头,也为自己赢得了生存的空间。

所以,他才可以继续评论,这大概也是今天许多媒体评论员应该学习的地方。

再有,从作者身上我看到了一种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点,在当下尤为珍贵。

关于“知识分子”,前一段时间,看到黄万盛的一篇《西方知识分子的困境和理论》文章,其中介绍到,“康德曾经认为,所谓知识分子,是自觉地将人类进步的责任和道义扛在肩上的人。

”而在我们国家,一段时间知识分子被误解为是“有一些知识的人”,“毛泽东在1957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文章中认为,凡是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都是知识分子。

也就是说,他把知识分子和文化程度的高低联系在一起。

”这两种解释的本质显然不同。

这就难怪从当下的一些“知识分子”身上很少看到社会责任感了,一些“知识分子”不是自觉地将人类的进步和道义扛在肩上,因此,一些有点知识的专家、学者成为某个政党、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也就不足为怪了。

反思我们的教育、医疗、住房改革以及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曾经走过的曲折道路,不能不让我们对一些所谓的“知识分子”提出批判。

而所有这些,都源于当下的一些“知识分子”太过于功利化了,太过于缺乏社会责任感了!言为心声,文以载道。

读梁文道的文字,不觉让我为之一震,大呼过瘾。

然而,感觉当下这样的文字太少了,读这样文字的人也太少了!梁文道常识读后感篇二书的表皮外说道:本书所集,卑之无甚高论,多为常识而已。

若觉可怪,是因为此乃一个常识稀缺的时代。

确实,打开书的目录,我们会发现文道先生大部分谈的都是我们常会谈到的问题却也一直存在一直没解决的问题。

书名取《常识》即讽刺又意义深远,书名是来自美国立国时期的托马斯• 佩恩(Thomas Paine)的同名书,这位给自己取名“痛苦”美国之父,难以社会对个人的不公,英国对美洲的欺凌,写出了这本不到50页的小册子《常识》,却卖出了50万册(当时北美不过200万),它唤起了北美民众独立的信念。

在今天这本小册子依然被列为“改变美国的20本书”中第一本。

打开书的首页是作者的自序,其中作者引用人类学家吉尔兹“常识是一种文化体系”,他自己说道"虽然同在一国,虽然同是华人社会,一个香港人心中的常识未必是其他人所不能认同的。

身为港人,我似乎背负了沉重的原罪,不时遇到读者批摘我‘不懂国情’,进而归罪于‘殖民地子民那挥之不去的洋奴意识’”。

其实这也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梁文道先生看似谦虚的说法暴露出我们大陆人对港人会有一些看法,总感觉他们不了解我们,其实有时候觉得梁文道虽然是香港人,但却有时候比我们所谓的“自己人”更了解我们,更了解我们国家的国情以及一些“常识”。

而且身为一个文人,梁文道通过开卷八分钟这个节目向我们介绍世界各地好书,希望我们要不时回归书本,多听听内心的声音。

他在作客锵锵三人行时每每有一些荒.唐可悲的事情如小月月,动车事件,都能听到梁先生气奋又无奈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总是不断分析,不断探讨,就能感觉到其身为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对国家的一份责任。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要随意说一些“殖民地子民那挥之不去的洋奴意识”。

此书不同于后来发表的《我执》《噪音太多》等书,本书为梁文道先生近两年来撰写的时评文字结集,谈及政治、民主、民族、教育、新闻自由、公民道德等社会诸多方面,时评一般是攻讦时弊的,而时弊反复出现以致成为“常识”算不得好事。

为此作者又善意的谦虚道:如果时事评论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现实,那么现实的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了。

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他的文章若是总有现实意义,那是种悲哀。

除非他那作者的自我要大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志趣;江山不幸诗家幸。

本书《“港台腔”错在哪里》就在为粤语讨说法。

意思是要求公平,普通话如果不应带入港台腔,那么也请少一点“东北味”。

而最近的“孔庆东、王八蛋”事件也正是大家对一些“常识”问题的不认识。

在书的上篇也谈到了我们常说的“大局”,大局究竟是什么,其中说到“中国人好谈政治,往往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政府的位置,常常以当局的利益及视角为“大局”,乃至于诡异的忘却自身,居然很乐于牺牲自己的权益去配合“大局”,十分的无私。

中国文人更有当国师的传统欲望,尤其容易养成这种不把自我当回事的大局观,有时还不限于策论,更要主动充当政府发言人,体官抚民”。

当然这好像是我们从以前留下的,我觉得他说的是很对,但是我们的民族好像就是这样的,从小学就学到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果断服从集体利益,至今政治课本还是这样的,我们好像就是这样从小被洗脑的,自己好像很少考虑到底对不对,只是在执行。

本文写到在部分四川震灾灾民群聚法院打算告政府的失职导致子女魂断校舍,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和钱刚先生发表文章都劝说或批评他们不识大局,说这些人甚至破坏和谐。

作者说道这些经历至亲的人在这种时候仍然要他们忍气吞声,回去默默流泪,无异于在公众面前删除他们的声音,在新闻构成的历史中抹掉这一段不好看的记忆。

其实这一切在我们看来是很正常的,我们并不去关注那些的“个人利益”的,会一起自动的想“集体利益”的,不知道我们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们总是忽视那些弱小的势力,那些真正需要得到关心的人。

而后他谈到城管的问题时说的话总是这么一针见血,说是常识,确真是一个常识缺失的年代。

梁文道常识读后感篇三坦白说,我之前对于时事评论之类的文章并不十分感兴趣,或许是因为我自身对于政治这类需要大量“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权术的行为活动并不感冒。

因此对于梁文道之前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但也正可以说该感谢我之前的一无所知,因此接触梁文道,接触《常识》,我也便不会有先入为主的任何个人情感,也能更好读好《常识》,理解梁文道的常识。

梁文道,在开始读《常识》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的著书人。

其他人著书立作,对于自己所作的书,无不小心翼翼,逐字逐句仔细斟酌,但求留下能使自己满意,遍寻好友名人推荐,但梁先生却在自序中提到只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本“小册子”,推广一些人人应该尽知的知识,并在同时能够纪念之前的先辈托马斯·潘恩的《常识》,以表敬意。

梁文道在自序中说了自己的出色,得益于时代的顺风以及两岸的差异,正乃其自序所提及“江山不幸诗家幸”。

可以说《常识》的火得益于广东的高考作文题目虽是不无道理的,但是一本书,一个作家(暂且称梁先生为作家,虽他自己不曾确定)的相关的书籍出现大卖,我也想必有其精妙之处。

果真在我第一次阅读《常识》时,之前对于这类评论集子不感任何兴趣的我对于梁文道那些辛辣的评论,竟然感到莫名的激动。

如柏拉图所说:人的灵魂其实早就认识众理,包括最高的善,而教育就是把蒙在这知识之上的灰尘所掸去的动作。

或许这就是梁所说的所期望的那些叫之为常识(common sense)的东西,在我的心中被激发了的缘故吧。

读《常识》,自己会感慨这些常识真是common sense?为何之前自己不曾想到过,有时心里不禁默默感叹梁先生的高妙之处,着实让自己获益匪浅。

然而转念一想从梁先生的《常识》中获得常识,真是件可喜又可悲的事情。

可喜自然自己知道先前不曾料想的观念,但可悲的便是正如梁先生所讲的这些乃为常识,吾辈为何之前竟然浑然不知?又不知偌大一个中国茫茫几亿人对于《常识》的趋之若鹜难道不正体现了我们这一代缺失常识的现象?不禁想起了海子的:“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一本《常识》给人的实在太多,我不敢大言不惭的说自己明了梁先生如何的良苦用心,抑或是对于这种种我已了然于胸。

读过《常识》,特别是在开始阅读先前的几篇短论,对于梁先生的希望国人了解的一个常识我却印象颇深,这个common sense便是不要将一切简单化,妄图将一切都归结为完全对立的两方面。

梁先生在文章中说到了汉奸问题,说到了反日反X的等等问题,这些可以说都是我们国人习惯性思维中那些忠奸立辨的思维的影响,我们都习惯的把一个抑或一个群体的人钉上好或坏,黑或白的标签。

但我们都不曾细考过这黑与白之间是否有交集,对于这片灰色的区域能有这个心去考虑审视的又有几个人呢?想到这儿,突然想起了之前阅读过的牛大勇先生关于中美之间学生教育的不同的一篇文章。

文章中提及中国的孩子们接受的大多是灌输式的教育,孩子坐在课堂上,认认真真的接受所有老师提供的“知识”,而且从来这些知识即是真理,孩子们接受的都是真理。

如今联系梁先生的《常识》,这两者不是正有关系吗?我们国人已经习惯了接受真理,忘记了知识是如何真正得到的过程,我们都默认从这世界非黑即白,于是诸如你是好人,你是坏人,好人就该一直好到底,而坏人则是罄竹难书等等的思维便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心中。

曾记得先前国内有人笑话西方人只会将一切两分,而我们国人则懂得太极阴阳调和。

但如今一想国人不也成为了这幅样子,对于我们不也只会将一切系统的简单化,于是社会上便会出现了之前一个官员被大家赞赏,却被检查出大量贪赃的事实后,将其一切抹杀的奇怪现象,似乎是坏人所作的只有坏事。

可笑,有时我们还常常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话挂在嘴边规劝“坏人”回头是岸,如今却如此决绝的将一个人永久的钉于民族的耻辱柱之上,受尽世人的唾骂。

最后,我真诚的期望世上能再有些梁文道这样的人,毕竟真话真的很重要,正如皇帝的新衣有时虽很荒.唐,但你我却都不会表示异议,只有那些勇敢的人才会说出心中的话让这常识被大伙所了解普及,这很累,我知道,但我相信终会有人说出的,因为文明的进步正是这样一步一步得来的,我们的历史也正是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