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要点解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解读PPT课件
针对高风险人群,采取药物治疗(如双膦酸盐、地诺单抗等)、生活方式干预(如增加钙和维生素D摄入、进行适量运动等)等措施降低骨折风险。
采用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综合措施控制疼痛。
疼痛管理
通过康复锻炼、辅助器具使用、生活环境优化等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生活质量改善
02
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椎体压缩性骨折会导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脆性骨折
03
指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如从站高或小于站高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发生脆性骨折的常见部位为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X线平片:可观察骨皮质厚薄及骨小梁形态判断骨质疏松最简易的方法,缺点是灵敏度差,一般在骨量丢失30%以上时,X线才能有阳性所见。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指南更新主要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流程、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更加符合当前临床实际和患者需求。
更新内容
本次更新有助于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减少漏诊和误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意义
发展趋势
未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包括基于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的精准诊断和治疗策略的发展。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应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测、预防和治疗也将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指南汇集了国内外最新的临床证据和专家意见,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通过规范的诊疗和管理,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要点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要点【摘要】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联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质疏松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和老年常见临床问题防控技术综合示范研究课题组,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指南制订标准化方法与步骤,组建多学科指南制定专家工作组,基于近5年发表的国内外老年骨质疏松症相关研究证据,围绕《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梳理的临床问题,结合新调研确定的临床问题,采用GRADE 方法对系统评价的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分级,对其进行更新,旨在更好地规范和指导我国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治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8)》涵盖老年骨质疏松症风险筛查、骨折风险评估、诊断、基础措施、治疗及疗效监测等方面。
为确保指南推荐的质量及时效性,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联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质疏松病学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骨质疏松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和老年常见临床问题防控技术综合示范研究课题组,基于近5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2018指南》进行更新。
本指南更新包括以下内容:基于《2018指南》的临床问题,如发现临床研究证据的质量优于≪2018指南》的相关证据,则对证据进行更新,并对相关推荐进行再评估,以决定原有推荐意见是否需要更新,或增加新的推荐;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最新的临床热点问题进行推荐。
1老年骨质疏松症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指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
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型I老年骨质疏松症(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症。
2022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1条
2022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1条临床问题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推荐1: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治疗难度大(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A)。
临床问题2: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推荐2: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症状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可能出现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等骨折专有体征,但也有患者缺乏上述典型表现(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3: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选择哪些影像学检查?推荐3: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首选X线检查,必要时可行CT、MRI、ECT等检查,进一步明确骨折情况并行鉴别诊断(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4:骨密度检查是否为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必须检查?推荐4:确诊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根据骨折的临床症状、专有体征和影像学等检查,对拟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建议行骨密度检查(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5: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推荐5:骨质疏松性骨折可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等多种病因所致,必须与恶性肿瘤、结核以及能导致骨折的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相鉴别(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6: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推荐6:复位、固定、康复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治疗原则。
应根据骨折部位、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和患者全身状况等进行个性化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A)。
临床问题7:如何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推荐7:患者年龄及病史,尤其是轻微外伤后出现胸腰部疼痛、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变形或活动受限是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重要参考(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8: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推荐8: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应根据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及患者需求等选择保守治疗、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推荐强度:GPS)。
临床问题9: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策略?推荐9: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需根据骨折类型、年龄、全身状况、预期寿命等尽早采用手术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第一部分
3.7%
男性骨密度检测比例为3.2%
城市骨密度检测比例为7.4%
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 比例为3.7%
女性骨密度检测比例为4.3%
农村骨密度检测比例为1.9%
50岁以上人群中, 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为3.7%, 其中男性为3.2%, 女性为4.3%, 城市为7.4%, 农村为1.9%
我国骨质疏松症整体知晓率、诊疗率低
务体系等内容
程等多种疗法
16. 分级诊疗
更新:增加了近年国内积极实践和实质性推进产出的相关研究 数据
刚实施分级诊疗,尚处于探索阶段
目录
01 概述 (定义、分类、流行病学)
02 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 03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及临床表现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工具、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临床表现)
04 骨质疏松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 05 骨质疏松症诊断及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基本检查项目、酌情检查项目)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
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 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1994 WHO)
Normal
Osteoporotic
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 骼疾病。骨强度反映骨密度与骨质量
上海社区椎体骨折患病率
20% 15%
17.0%
17.3%
10%
5%
0% 男性
女性
上海和全国的数据均提示中老年男性椎体骨折的患病率与女性相当,椎体骨折的防治在男女两性同等重要
近年来我国髋部骨折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1990-1992 2002-2006 25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定义和分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lH)将其定义为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
依据病因,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骨质疏松症(II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青少年型)。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老年骨质疏松症一股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尚未明。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或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本指南主要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更新要点1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治疗难度大(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A)简述: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是由于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而在受到低能量外力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
“低能量外力”相当于人体从站立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产生的作用力。
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同于普通创伤性骨折,具有以下特点: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急性、进行性骨丢失,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症骨重建异常、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同一部位及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及固定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内外固定物稳定性差,固定物或植入物易松动,易发生植骨吸收多见于老年人群,常合并其他系统基础疾病,全身状况差, 麻醉风险大,手术并发症多诊断更新要点1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首选X线检查,必要时可行CT、MRE ECT等检查,进一步明确骨折情况并行鉴别诊断(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简述:影像学检查中,X线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也可以判断骨质疏松的情况,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解读
㊃指南解读㊃[收稿日期]2023-08-23[作者简介]任国伟(1985-),男,河北沧州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研究生,从事骨外科疾病诊治研究㊂*通信作者㊂E -m a i l :z h e n g z a i n i n g m e n g@163.c o m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解读任国伟,耿林丹,任 栋,姚双权,王鹏程*(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河北省骨科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河北石家庄050051) [摘要] 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被称作 沉默的杀手 ,随病情进展,可出现疼痛㊁脊柱畸形,进而并发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之后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但目前对骨质疏松症的知晓率㊁诊断率㊁治疗率仍然很低㊂本文结合国内外指南意见,对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进行解读,旨在提升医生和患者对骨质疏松症及骨折风险的认知和理解,从而提高该病的早期预防㊁诊治和管理水平㊂ [关键词] 骨质疏松;脆性骨折;指南解读 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7-3205.2024.04.001 [中图分类号] R 6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05(2024)04-0373-05骨质疏松症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往往在第一次发生骨折时才被发现㊂骨质疏松性骨折(m a j o ro s t e o po r o t i cf r a c t u r e s ,MO F s ),即脆性骨折,是指受到轻微撞击(不会损伤正常骨骼)而造成的骨折[1]㊂骨质疏松症及脆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造成全球医疗资源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㊂2050年全球预计超过50%的MO F s 将发生在亚洲[2],这将对医疗保健行业和政府资源产生巨大压力㊂虽然目前有许多骨质疏松症诊治的专家循证指南,但仍有相当数量骨折风险极高的患者在发生骨折之前没有得到诊断和治疗,因此,我国多学科领域专家结合国内外多年的探索研究,从骨质疏松症流行特点㊁发病机制㊁危险因素㊁诊断及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规范骨质疏松症的综合管理,以提升医生和患者对骨质疏松症及骨折风险的认知,进行早期预防㊁诊断及治疗,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㊂本文结合国内外指南意见,对我国‘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进行解读㊂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及流行病学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类健康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其概念被定义为: 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特征是骨量减低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3]㊂骨质疏松症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71%的MO F s 发生在女性[4]㊂一项针对亚太地区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及相关骨折发生率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年龄<40岁的女性患病率<10%;70岁以上的女性>10%,多数为20%或更高;大多数男性的患病率<15%㊂而针对我国的研究表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20%~40%,男性<10%,5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骨质疏松症相关骨折发生率为每10万人年数百例[5]㊂但因为年龄涵盖范围及评测项目较广,骨质疏松症的真实患病率很难认证㊂2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骨组织是一种处于动态代谢变化的矿化结缔组织,它的完整性由骨重建来维持,即破骨细胞吸收旧骨,成骨细胞生成新骨㊂骨细胞是骨骼细胞中的主要细胞,感受骨的机械变化后将感知的信号传递给破骨细胞㊁成骨细胞等,调节骨重建的位置和速度[6-7]㊂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复杂,是遗传㊁环境㊁炎性㊁氧化应激㊁内分泌失衡及衰老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雌激素缺乏是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㊂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核因子κB活化体受体配体(r e c e pt o ra c t i v a t o r o fn u c l e a r f a c t o r -κB l i ga n d ,R A N K L )的表达增加,激活破骨细胞,加速骨质丢失[8]㊂健康的绝经前妇女的骨量稳定,从绝经前1~3年到绝经后5~10年,每年骨质流失率约2%㊂之后骨密度每年下降0.5%㊂因此,女性在80岁时平均已经失去30%的峰值骨量[9]㊂脆性骨折的本质是骨骼结构减弱,如骨量或矿物质密度减低㊂脆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包括椎体㊁前臂远端㊁髋部㊁肱骨近端和骨盆等,也称主要MO F s,其中椎体骨折最为常见[10]㊂既往发生过脆㊃373㊃第45卷第4期202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V o l .45 N o .4A pr . 2024性骨折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非常高㊂一些疾病(如糖尿病㊁终末期肾病等)或药物(例如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应用)会对骨密度造成不良影响,增加脆性骨折的风险[11]㊂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家族髋部骨折病史㊁女性㊁高龄㊁绝经后状态㊁体重过轻㊁既往跌倒史㊁吸烟和酗酒等[4]㊂研究发现,脆性骨折后的第1年,60岁及以上女性接受诊治的比例仅占24%[12],然而第一次脆性骨折若正规诊治后,再次发生骨折的概率可降低一半[13]㊂3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评估工具指南指出,世界卫生组织(W 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i z a t i o n,WHO)推荐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 r a c t u r e r i s ka s s e s s m e n t t o o l,F R A X)来作为评估患者未来10年髋部及MO F s骨折发生率的骨折风险预测工具㊂F R A X预测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概率ȡ3%或MO F s概率ȡ20%的骨折高危患者,需接受药物治疗㊂MO F s患者短期内再次骨折的风险很高,将首次脆性骨折后2年内再次发生的骨折称为迫在眉睫的骨折(i mm i n e n tf r a c t u r e)[14]㊂而F R A X计算方法没有考虑到再次骨折经过的时间㊂针对迫在眉睫的骨折风险(i mm i n e n tf r a c t u r e r i s k),国外研究应用比利时F R I S B E E(F r a c t u r e R i s kB r u s s e l s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E n q u i r y,F R I S B E E)迫在眉睫预测模型来计算2年内可能发生MO F s 的概率[15]㊂F R A X工具使用8个临床风险因素(c l i n i c a l r i s k f a c t o r s,C R F s)来预测10年内的骨折风险,迫在眉睫骨折模型仅使用5个变量(年龄㊁骨密度㊁并发症㊁跌倒史和中心骨折作为指标骨折),其中3个变量(并发症㊁跌倒史和发生骨折的部位)在当前的F R A X中未涉及㊂由于一线药物治疗方案昂贵,针对再次骨折风险非常高的患者,必须应用合适的评估工具才能严格控制适应证以降低治疗成本,所以预测迫在眉睫骨折的比利时F R I S B E E模型比F R A X更具优势㊂4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干预阈值2003年WHO重申了1994年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并已被广泛接受[16]㊂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 u a l e n e r g y X-r a y a b s o r p t i o m e t r y,D X A)被认为是测量骨密度的 金标准 ,通常采用股骨近端股骨颈区域或腰椎进行测定㊂指南指出,对于绝经后女性㊁50岁及以上男性,将D X A测量骨密度转换为T-值用于诊断,正常,T-值ȡ-1.0;骨量减少,-2.5<T-值<-1.0;骨质疏松,T-值ɤ-2.5;严重骨质疏松,T-值ɤ-2.5+脆性骨折㊂2020年美国国家骨健康联盟工作组将既往脆性骨折作为诊断标准及干预阈值的一个标准指标[17]㊂5骨质疏松症的筛查及间隔骨质疏松症最佳的筛查标准尚不明确,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㊁骨骼健康和骨质疏松基金会及美国临床内分泌学家协会/美国内分泌学会推荐如下:所有65岁及以上的女性㊁或绝经后女性和有MO F s 临床危险因素的65岁以下女性进行D X A筛查㊂骨骼健康和骨质疏松基金会建议对70岁及以上的男性进行筛查[18]㊂最佳筛选间隔尚不清楚㊂基于T-值评分,建议对于严重骨量减少(T-值,ɤ-2.0至>-2.5)或存在导致持续骨质流失的危险因素的个体,每2年复查一次骨密度㊂对于无危险因素个体,中度骨量减少(T-值,ɤ-1.5至>-2.0),可5年复查骨密度;若T-值ȡ-1.49,建议10~15年复查,筛查间隔不能仅凭T-值,应结合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7,19-20]㊂6骨质疏松症的防治6.1基础治疗诊断为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应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并进行规律负重和增强肌的体育活动同时预防跌倒摔伤㊁停止吸烟和避免过量饮酒㊂营养补充疗法包括钙和维生素D㊂主要有两种来源:膳食和补充剂㊂补钙可阻止骨骼中钙离子进入血液,减少骨吸收,减缓骨质流失㊂钙补充剂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种简单的一线疗法㊂骨健康与骨质疏松基金会(T h eB o n e H e a l t ha n d O s t e o p o r o s i sF o u n d a t i o n, B HO F)及医学研究所(I n s t i t u t eo fM e d i c i n e,I OM)对于钙摄入量的建议如下:19~70岁男性和19~50岁女性1000m g/d;ȡ71岁男性和ȡ51岁女性1200m g/d[21]㊂钙摄入量是指补充物中元素钙的毫克数,当膳食钙无法满足需求量时,应使用钙补充剂㊂年龄ȡ50岁的成年人每日通过膳食的钙摄入量平均为600~700m g/d,每天摄入1200~ 1500m g以上的钙会增加高危人群罹患肾结石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2]㊂钙补充剂最常见的形式是碳酸钙和柠檬酸钙,碳酸钙含有40%的元素钙,柠檬酸钙含有21%,选择及服用补充剂时应防止高钙血症[23],所有类型的钙剂最好在约500m g或更少的剂量下服用㊂㊃473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4期维生素D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必需营养素,可促进钙的吸收,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促进骨矿化,抑制骨吸收[24]㊂指南建议为维持骨健康,血清25O H D水平保持在20μg/L以上㊂B HO F建议50岁及以上的成年人每天摄入800~ 1000U的维生素D,保持血清维生素D充足(ȡ30μg/L,ɤ50μg/L)[21],定期监测血清25O H D以指导维生素D补充量㊂在健康个体中,血清25O H D 水平ȡ20μg/L即可,对于已知或疑似代谢性骨病的人群应ȡ30μg/L㊂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对骨骼产生不利影响,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25-26]㊂维生素D的主要膳食来源包括强化牛奶和早餐谷物㊁咸鱼(如鲑鱼㊁金枪鱼)和鱼肝油㊂6.2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有3个适应证:①骨密度测定诊断为骨质疏松症;②骨密度测定为骨量减少,且F R A X计算10年内髋部骨折概率ȡ3%或MO F sȡ20%;③既往发生过脆性骨折㊂依据药理机制将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㊂第一类为 骨吸收抑制剂 ,通过靶向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而减少骨吸收,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骨形成,改善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但不能修复骨小梁结构㊂停药后治疗效果便开始减弱㊂此类药物包括双膦酸盐㊁地舒单抗㊁降钙素㊁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㊂第二类为 骨形成促进剂 ,通过靶向作用成骨细胞产生新骨,显著增加骨密度,此类药物包括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如特立帕肽和阿巴洛肽;硬骨抑素单克隆抗体,如2019年批准上市的罗莫佐单抗㊂维生素D本身没有活性,经肠道吸收入血液后经肝中的25-羟化酶生成25-羟基维生素D3[25 (O H)D3],再经肾近曲小管中的1a-羟化酶作用,转变为具有很强生物活性的1,25-二羟维生素D3(1, 25-(O H)2D3)㊂25(O H)D3是血浆中维生素D3的主要存在形式㊂1,25-(O H)2D3与靶向组织中维生素D受体(v i t a m i nDr e c e p t o r,V D R)结合发挥作用,在合适血浆浓度下增加肠道钙吸收,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降低骨折风险[24,27]㊂对于血清25 O H D充足的患者,由于强烈负反馈机制㊁肾功能减退及药物等原因,单纯补充普通维生素D并不能产生更多的1,25-(O H)2D3来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症,因此研发了多种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并应用入临床㊂临床常用的药物有骨化三醇(c a l c i t r i o l, 1,25-(O H)2D3),阿法骨化醇(a l f a c a l c i d o l,1α羟维生素D)及艾地骨化醇(e l d e c a l c i t o l,E L D)㊂骨化三醇是最早应用于临床的活性维生素D3,服用后不需要经过肝和肾脏羟基化,可直接提升血清1,25-(O H)2D3水平,该药物治疗量不当可产生高钙血症,因此,通过修饰维生素D的分子结构,新开发了多种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它们既明显降低了药物对血钙的影响,又保留了1,25-(O H)2D3的生理特性,如阿法骨化醇,进入血液后经过肝脏羟基化后即可具有生物活性,适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㊂2020年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艾地骨化醇获批准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治疗㊂多项M e t a分析表明,艾地骨化醇较阿法骨化醇(或联合双膦酸盐),在提升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风险方面效果更好[28]㊂活性维生素D的具体服用剂量依个体而定㊂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服用量,指南建议如下:骨化三醇剂量为0.25μg/次,1~2次/d;阿法骨化醇剂量为0.25~1.0μg/次,1次/d;艾地骨化醇剂量为0.50~0.75μg/次,1次/d㊂为保证治疗的安全,治疗期间应每3~6个月监测血尿钙水平,特别是同时补充钙剂者,根据其水平调整药物剂量,以避免高钙血㊁尿钙的发生㊂6.3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关注问题6.3.1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分层选择治疗患者的骨折风险决定了初始治疗方案,骨折高风险的患者应使用抑制骨吸收药物治疗并可减少髋部骨折的风险,包括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特别是阿仑膦酸钠㊁利塞膦酸钠或唑来膦酸㊂骨折风险极高的患者,尤其是近期发生过骨折的患者,应使用促进骨形成的药物治疗[29]㊂大多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可显著降低绝经后妇女椎体骨折的风险㊂与口服双磷酸盐相比,唑来膦酸(静脉注射用)和地舒单抗可以显著降低椎体骨折风险,而对髋部骨折风险无影响[30-31]㊂双膦酸盐㊁地舒单抗㊁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和罗莫佐单抗均可降低非椎骨骨折的风险㊂双膦酸盐和地舒单抗减少髋部骨折风险的疗效显著,所以被认定为大多数骨折高风险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32],地舒单抗作为二线治疗药物,适用于有双膦酸盐禁忌证或有不良反应的患者[33-34]㊂促进骨形成的药物能促进骨骼快速生长,并对骨折风险极高(尤其是椎体骨折)患者的疗效较好㊂研究表明,与口服双磷酸盐相比,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和罗莫佐单抗在预防临床和椎体骨折方面更有效[30-31]㊂罗莫佐单抗具有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的双重特性㊂最新的治疗指南已推荐将罗莫佐单㊃573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4期抗应用于治疗骨折风险极高的患者[35]㊂6.3.2骨质疏松症二级预防的骨折联络服务(f r a c t u r e l i a i s o ns e r v i c e s,F S L)骨质疏松症预防包括初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骨质疏松症患者初次或再次脆性骨折㊂脆性骨折一直被低估,全世界每年记录的骨折总数中,有9万例是骨质疏松症引起的脆性骨折,显著增加了病死率和残疾率[36],治疗老年患者脆性骨折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也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㊂初级预防计划很难在大众水平上大规模实施㊂相比之下,推行脆性骨折的二级预防计划可行性更高㊂目前全世界多采用跨学科治疗方式,如建立F L S模式㊂F L S模式是指在三级医院内建立的多学科功能协调结构,核心人员是1名医师㊁1名骨折联络协调员和1名护士长㊂F S L识别近期因骨质疏松而发生脆性骨折并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建立档案,专有诊疗团队负责沟通和协调各专业医疗人员,为患者提供便捷的骨质疏松症相关护理㊁诊断和规范化治疗,同时统筹各级医院间患者的诊治及转院,降低已遭受脆性骨折患者的再次骨折风险及相应医疗资源[37-38]㊂目前国外许多研究也表明, F L S模式的实施改善了骨质疏松症患者诊断和治疗效果[39]㊂F L S模式是骨折后医疗诊治及护理的典范,其宗旨是从国家公共卫生角度出发来治疗骨质疏松症,并通过医疗卫生人员和行政部门协同提供无缝衔接的诊疗护理服务㊂F L S模式具有更高的诊断率和治愈率,并将显著减少骨折后期的资源损耗㊂长远来看,随着我国F L S模式的具体化㊁普及化及规范化,脆性骨折相关发病率㊁病死率和社会卫生保健经费损耗均会逐步下降㊂7小结骨质疏松症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早期常缺乏明显临床表现,诊断时往往已伴有较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健康㊂诊疗指南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规范诊疗行为,加强综合管理,使患者能够及早进行风险评估和个体化方案防治㊂相信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及长期规范化筛检㊁诊疗和管理,越来越多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会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同时社会医疗负担会得到有效的减轻㊂[参考文献][1]S n c h e z-R i e r aL,W i l s o nN.F r a g i l i t y f r a c t u r e s&t h e i r i m p a c to no l d e r p e o p l e[J].B e s tP r a c tC l i nR h e u m a t o l,2017,31(2):169-191.[2] M i t h a lA,B a n s a lB,K y e rC S,e ta l.T h ea s i a-p a c i f i cr e g i o n a la u d i t-e p i d e m i o l o g y,c o s t s,a n db u r d e no 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i n i n d i a2013:ar e p o r to f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o s t e o p o r o s i sf o u n d a t i o n[J].I n d i a n J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4,18(4):449-454.[3] N o a u t h o r s l i s t e d.C o n s e n s u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n f e r e n c e:d i a g n o s i s,p r o p h y l a x i s,a n d t re a t m e n t o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J].A mJM e d,1993,94(6):646-650.[4] U SP r e v e n t i v e S e r v i c e sT a s kF o r c e,C u r r y S J,K r i s tA H,e t a l.S c r e e n i n g f o r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t o p r e v e n t f r a c t u r e s:u s p r e v e n t i v es e r v i c e s t a s kf o r c e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s t a t e m e n t[J].J AMA,2018,319(24):2521-2531.[5] C h a n d r a n M,B r i n d'A m o u rK,F u j i w a r aS,e t a l.P r e v a l e n c e o fo s t e o p o r o s i sa n di n c i d e n c eo fr e l a t e df r a c t u r e si nd e v e l o p e de c o n o m i e s i n t h eA s i aP a c if i c r eg i o n:a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2023,34(6):1037-1053.[6]王鹏程,张英泽,陈百成,等.牵拉应力对三维培养的成骨样细胞的生物学效应[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2):54-57.[7] G o p i n a t hV.O s t e o p o r o s i s[J].M e dC l i nN o r t hA m,2023,107(2):213-225.[8] W a n g L T,C h e n L R,C h e n K H.H o r m o n e-r e l a t e da n dd r u g-i n d u c e do s t e o p o r o s i s:ac e l l u l a ra n d m o l e c u l a ro v e r v i e w[J].I n t JM o l S c i,2023,24(6):5814.[9] N o a u t h o r s l i s t e d.M a n a g e m e n t o 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i np o s t m e n o p a u s a lw o m e n:t h e2021p o s i t i o ns t a t e m e n to ft h eN o r t hA m e r i c a n M e n o p a u s eS o c i e t y[J].M e n o p a u s e,2021,28(9):973-997.[10] M e r l i j nT,S w a r tKM,v a nS c h o o rNM,e t a l.T h ee f f e c to f as c r e e n i n g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p r o g r a m 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o ff r a c t u r e s i no l d e rw o m e n:a r a n d o m i z e d p r ag m a t i c t r i a l[J].JB o n eM i n e rR e s,2019,34(11):1993-2000.[11] E b e l i n g P R,N g u y e n HH,A l e k s o v a J,e t a l.S e c o n d a r yo s t e o p o r o s i s[J].E n d o c rR e v,2022,43(2):240-313.[12] N oa u t h o r sl i s t e d.O s t e o p o r o s i s p r e v e n t i o n,s c r e e n i n g,a n dd i a g n o s i s:A C O G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e g u i d e l i n eN o.1[J].O b s t e tG y n e c o l,2021,138(3):494-506.[13]v a nO o s t w a a r d M.O s t e o p o r o s i sa n dt h en a t u r eo ff r a g i l i t yf r a c t u r e:a n o v e r v i e w[M]//H e r t z K,S a n t y-T o m l i n s o n J.F r a g i l i t y f r a c t u r en u r s i n g:h o l i s t i cc a r e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o ft h e o r t h o g e r i a t r i c p a t i e n t.C h a m(C H):S p r i n g e r,2018:1-13.[14] W o n g RMY,W o n g P Y,L i uC,e t a l.T h e i mm i n e n t r i s ko f af r a c t u r e-e x i s t i ng w o r l d w i d e d a t a: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m e t a-a n a l y s i s[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2022,33(12):2453-2466.[15]I c o n a r u L,M o r e a u M,B a l e a n u F,e ta l.R i s k f a c t o r sf o ri mm i n e n t f r a c t u r e s:as u b s t u d y o f t h eF R I S B E Ec o h o r t[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2021,32(6):1093-1101.[16] N o a u t h o r s l i s t e d.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 o fo s t e o p o r o s i s[J].W o r l d H e a l t h O r g a n T e c h R e p S e r,2003,921:1-164.[17] K a n i sJ A,M c C l o s k e y E V,H a r v e y N C,e ta l.T h en e e dt od i s t i n g u i s h i n te r v e n t i o nt h r e s h o l d sa n dd i a g n o s t i c t h r e s h o l d s㊃673㊃河北医科大学学报第45卷第4期i n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2023,34(1):1-9.[18] H a r r i sK,Z a g a rC A,L a w r e n c e K V.O s t e o p o r o s i s:c o mm o nq u e s t i o n s a n d a n s w e r s[J].A m F a m P h y s i c i a n,2023,107(3): 238-246.[19] P a r kH,Y a n g H,H e o J,e t a l.B o n em i n e r a l d e n s i t y s c r e e n i n gi n t e r v a l a n dt r a n s i t i o nt oo s t e o p o r o s i s i n A s i a n w o m e n[J].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S e o u l),2022,37(3):506-512.[20] D o s h iK B,K h a nL Z,W i l l i a m s S E,e t a l.B o n em i n e r a l d e n s i t yt e s t i n g:i s a T s c o r e e n o u g h t o d e t e r m i n e t h e s c r e e n i n gi n t e r v a l[J].C l e v eC l i n JM e d,2013,80(4):234-239.[21] L e B o f fM S,G r e e n s p a nS L,I n s o g n aK L,e t a l.T h ec l i n i c i a n'sg u i d et o p 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J].O s t e o p o r o s I n t,2022,33(10):2049-2102.[22]J a c k s o nR D,L a C r o i xA Z,G a s sM,e t a l.C a l c i u m p l u s v i t a m i nDs u p p l e m e n t a t i o na n dt h er i s ko ff r a c t u r e s[J].N E n g lJM e d,2006,354(7):669-683.[23] P l u d o w s k iP,H o l i c k M F,G r a n t W B,e t a l.V i t a m i n Ds u p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g u i d e l i n e s[J].JS t e r o i dB i o c h e m M o lB i o l,2018,175:125-135.[24] H o uY C,W uC C,L i a o M T,e t a l.R o l eo f n u t r i t i o n a l v i t a m i nD i no s t e o p o r o s i s t r e a t m e n t[J].C l i nC h i m A c t a,2018,484:179-191.[25] B i s c h o f f-F e r r a r i HA,D a w s o n-H u g h e s B,O r a v E J,e t a l.M o n t h l y h i g h-d o s e v i t a m i nDt r e a t m e n t f o r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o ff u n c t i o n a ld e c l i n e:a r a n d o m i z e d c l i n i c a lt r i a l[J].J AMAI n t e r n M e d,2016,176(2):175-183.[26]S a n d e r sKM,S t u a r tA L,W i l l i a m s o nE J,e ta l.A n n u a lh i g h-d o se o r a l v i t a m i nDa n df a l l s a n d f r a c t u r e s i no l d e rw o m e n:a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J].J AMA,2010,303(18):1815-1822.[27] B i s c h o f f-F e r r a r iH A,D a w s o n-H u g h e sB,S t a e h e l i n H B,e t a l.F a l l p r e v e n t i o nw i t h s u p p l e m e n t a l a n d a c t i v e f o r m s o f v i t a m i nD:a 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 r a n d o m i s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 s[J].B M J,2009,339:b3692.[28] L i u H,W a n g G,W u T,e t a l.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o fe l d e c a l c i t o lf o ro s t e o p o r o s i s:a 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d t r i a l s[J].F r o n tE n d o c r i n o l(L a u s a n n e),2022,13:854439.[29] N o a u t h o r s l i s t e d.S u mm a r y f o r p a t i e n t s: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t r e a t m e n to f p r i m a r y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o rl o w b o n e m a s s t op r e v e n t f r a c t u r e s i na d u l t s[J].A n nI n t e r n M e d,2023,176(2):124.[30] B a r r i o n u e v o P,K a p o o r E,A s i N,e t a l.E f f i c a c y o f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 t h e r a p i e sf o r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o f f r a c t u r e s i np o s t m e n o p a u s a lw o m e n:an e t w o r k m e t a-a n a l y s i s[J].J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9,104(5):1623-1630.[31] A l b e r tS G,W o o d E.M e t a-a n a l y s i so fc l i n i c a lf r a c t u r er i s kr e d u c t i o n o f a n t i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d r u g s:d i r e c t a n d i n d i r e c tc o m p a r i s o n s a n dm e t a-r e g r e s s i o n s[J].E nd o c rP r a c t,2021,27(11):1082-1092.[32] E a s t e l l R,R o s e n C J,B l a c k D M,e t a l.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a lm a n a g e m e n to fo s t e o p o r o s i si n p o s t m e n o p a u s a l w o m e n:a ne n d o c r i n es o c i e t y*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J].J C l i nE n d o c r i n o lM e t a b,2019,104(5):1595-1622.[33] Q a s e e m A,H i c k s L A,E t x e a n d i a-I k o b a l t z e t a I,e t a l.P h a r m a c o l o g i c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r i m a r y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o r l o wb o n em a s s t o p r e v e n t f r a c t u r e s i na d u l t s:a l i v i n g c l i n i c a l g u i d e l i n ef r o mt h eA m e r i c a n c o l l eg e o f ph y si c i a n s[J].A n n I n t e r nM e d,2023,176(2):224-238.[34] A y e r sC,K a n s a g a r aD,L a z u r B,e t a l.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a n d s a f e t yo f t r e a t m e n t st o p r e v e n tf r a c t u r e s i n p e o p l e w i t hl o w b o n em a s s o r p r i m a r y o s t e o p o r o s i s:a l i v i n g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n e t w o r km e t a-a n a l y s i s f o r t h eA m e r i c a nc o l l e g e o f p h y s i c i a n s[J].A n n I n t e r n M e d,2023,176(2):182-195.[35] C a m a c h o P M,P e t a k S M,B i n k l e y N,e t a l.A m e r i c a na s s o c i a t i o no fc l i n i c a le n d o c r i n o l o g i s t s/A m e r i c a n c o l l e g e o fe n d o c r i n o l o g y 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sf o r t h e d i ag n o s i s 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 p o s t m e n o p a u s a lo s t e o p o r o s i s-2020u p d a t e[J].E n d o c rP r a c t,2020,26(S u p p l1):1-46.[36] N u t iR,B r a n d i M L,C h e c c h i a G,e ta l.G u i d e l i n e sf o r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 a n d f r a g i l i t y f r a c t u r e s[J].I n t e r nE m e r g M e d,2019,14(1):85-102.[37] N o o r d i nS,A l l a n aS,M a s r i B A.E s t a b l i s h i n g ah o s p i t a l b a s e df r a c t u r el i a i s o n s e r v i c e t o p r e v e n t s e c o n d a r y 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f r a c t u r e s[J].I n t J S u r g,2018,54(P tB):328-332.[38] P e n n e s t rìF,C o r b e t t aS,F a v e r o V,e ta l.F r a g i l i t y f r a c t u r ep r e v e n t i o n-i m p l e m e n t i n g af r a c t u r el i a i s o ns e r v i c ei nah i g hv o l u m eo r t h o p e d i c h o s p i t a l[J].I n tJ E n v i r o n R e s P u b l i cH e a l t h,2019,16(24):4902.[39] O b e r t hür S,L e n d e c k e lA,Jäc k l eK B,e t a l.Af r a c t u r e l i a i s o ns e r v i c e f o r t h e s e c o n d a r yp r e v e n t i o no f o s t e o p o r o s i s:a s i n g l e-c e n t e ro b s e r v a t i o n a ls t ud y[J].D t s c h A r z te b l I n t,2023,120(12):211-212.(本文编辑:赵丽洁)㊃773㊃任国伟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解读。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给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给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既往,《中华骨科杂志》于2008年和2017年,先后发布了两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 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订,在2017年版的基础上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策略进行更新,部分内容摘抄如下:一、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应根据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及患者需求等选择保守治疗、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推荐强度:专家建议)。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常用的微创治疗是椎体强化手术,包括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目前对微创手术与非手术治疗OVCF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尚无定论。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和美国内分泌学会2020版指南建议:考虑到对整体疼痛获益的不确定性和邻近椎体潜在增加的骨折风险,不推荐将PVP和PKP等微创手术作为OVCF的一线治疗。
2014年美国介入放射等学会推荐:保守治疗是OVCF传统的一线治疗方式,若PVP应用于骨质疏松相关的椎体骨折,则需用于保守治疗失败或不耐受保守治疗的患者。
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最优化研究所2003年指南认为:OVCF患者正规保守治疗至少4周后,采用PVP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2011年指南认为:不建议无神经损伤的急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强推荐);PKP对无神经损伤的急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选择(弱推荐)。
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2019年指南认为,对急性症状性OVCF可行PVP(强推荐)或PKP(弱推荐)。
综合分析,本指南强调根据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以及患者诉求(如要求更快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等)选择合适的干预手段,使患者得到最佳预后。
保守治疗适用于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轻中度椎体压缩骨折,症状和体征较轻,24h镇痛治疗后能恢复活动;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支具及药物、早期活动、康复锻炼等方法,但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评估,了解椎体压缩是否进行性加重。
原发性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和价值
提供规范化诊疗流程
该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规范化诊疗流 程,有助于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
强调早期诊断和治疗
指南强调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延缓 病情进展,减少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多学科协作
促进规范化诊疗
指南的制定和推广有助于规范原发性骨质疏松的 诊疗流程,减少诊疗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 。
加强患者管理
通过指南的指导,医务人员可以更加科学、有效 地管理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预后。
指南的适用范围
适用人群
指南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原发 性骨质疏松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包 括骨科、内分泌科、妇产科等相关科 室的医生。
其他药物
如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 受体调节剂等,通过调节 内分泌系统,减缓骨质流 失。
非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
适量的运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和 增加肌肉力量,有助于预防和治 疗骨质疏松。推荐的运动包括散
步、太极拳、瑜伽等。
物理疗法
如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等物 理治疗方法,可以促进骨骼生长
和修复。
康复治疗
• 治疗与管理:治疗原则包括调整生活方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应用抗骨质 疏松药物等。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可考虑使用降钙素等药物。此外,定期 随访和监测骨密度变化对评估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同时,老年人原发性骨质疏 松的预防也至关重要,包括保持适量运动、均衡饮食、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等 健康生活方式。
06
诊断与评估
通过骨密度测定、X线检查、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等手段 进行诊断与评估,同时需排除其他继发性骨质疏松病因。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解读PPT课件
提高生活质量策略分享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对骨质疏松症 患者至关重要。建议增加钙和 维生素D的摄入,如牛奶、豆 制品、绿叶蔬菜等。同时,减 少盐、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以降低钙流失的风险。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骨骼力 量和平衡能力,降低摔倒和骨 折的风险。推荐的运动包括散 步、太极拳、瑜伽等低强度运 动。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
营养补充剂使用建议
01
钙剂补充
适量补充钙剂可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建议每日钙 摄入量为1000-1200毫克,分次服用效果更佳。
02 03
维生素D补充
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建议每日摄入量为400800国际单位。同时,适当晒太阳也有助于提高体内维生 素D水平。
注意事项
营养补充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摄入导致不良 反应。
06
并发症处理与康复管理
常见并发症识别和处理方法
骨折
疼痛
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骨 折,尤其是髋部、脊柱和腕部骨折。 对于疑似骨折的患者,应及时进行X 线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方法包 括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牵引等) 和手术治疗(如内固定、关节置换等 ),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年龄、骨折 类型和身体状况综合评估。
1 2
运动类型选择
推荐进行负重运动、抗阻运动和平衡运动,如步 行、太极拳、瑜伽等,以增强骨骼质量和肌肉力 量。
运动强度与频率
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强 度运动,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负荷。
3
注意事项
运动前需进行充分热身,避免空腹运动,运动过 程中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寻求专业指导。
1 2
3
规范诊疗行为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是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领域的权威指南,是指导临床医生进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治疗和预防的重要依据。
该指南于2024年发布,其中包含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全面内容。
下面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根据指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表现包括身高减少、背痛、体位性脊柱变形等。
而影像学检查主要是通过骨密度检测(如DEXA)和骨折类型(如脊椎骨折)来确定。
2.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目标是减轻疼痛、修复骨折、预防再骨折和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的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体位矫正、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补钙剂、维生素D、双磷酸盐类药物、雌激素、骨形态发生蛋白类药物等。
其中,对于高危骨折患者,强烈推荐使用抗骨吸收剂。
3.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包括非药物预防和药物预防。
非药物预防主要包括增加体力活动、改善营养、戒烟限酒等。
药物预防主要包括补钙剂、维生素D和抗骨吸收剂等。
根据指南,对于50岁以上有骨质疏松风险因素的女性和男性,强烈推荐进行骨折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中的特殊人群:指南还针对特殊人群即妊娠期、青少年、高龄等人群给出了特殊的诊疗建议。
对于妊娠期妇女,根据指南,应合理控制钙的补充,并且避免长期补充维生素D。
对于青少年,应重视骨密度的监测,并及时进行治疗。
对于高龄人群,应该进行个性化的骨折风险评估,并针对性地给予治疗和预防。
综上所述,2024年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面介绍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于临床医生进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管理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
希望通过该指南的广泛应用,能够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治水平,减少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版)第二部分
非典型性股骨骨折(AFF)
• AFF在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患者中,绝对风险非常低(3.2-50例 /100,000人年)
• 其发生可能与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疗程时长有关 • 一旦发生AFF,应立即停用双膦酸盐等骨吸收抑制剂,停药后AFF风险
药品名 适应证
鲑降钙素 NMPA批准用于预防因制动引起的急性骨丢失及创伤后痛性骨质疏松症
疗效
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及非椎体骨折风险
用法 注意事项
鲑降钙素鼻喷剂,2mL(4400IU)/瓶,鼻喷200IU,每日或隔日一次 鲑降钙素注射剂,50IU/支,50IU皮下或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或100IU皮下或肌肉注射,隔日一次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钙参考摄入量
年龄段 <6月 7-12月 1-3岁 4-6岁 7-10岁 11-13岁 14-17岁 18-49岁 >50岁 孕早期 孕中晚期、哺乳期
膳食钙参考摄入量(mg/d) 200 250 600 800 1000 1200 1000 800 1000 800 1000
不同钙剂元素钙含量
化学名 碳酸钙 磷酸钙 氯化钙 醋酸钙 枸橼酸钙 乳酸钙 葡萄糖酸钙
元素钙含量(%) 40
38.76 36
25.34 21
18.37 9.3
• 使用活性维生素D或其类似物并不能纠正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 • 不建议一年单次口服较大剂量普通维生素D的补充
1. *引自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速查手册,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出现面部潮红、恶心等不良反应,偶有过敏现象,可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确定是否 做过敏试验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
发病机制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及风险评估
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
• .不可控因素 • 包括种族、增龄、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等。
• 2.可控因素 • (1)不健康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吸烟、过量饮酒、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过量饮
用含咖啡因的饮料、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高钠饮食、体重过低等。 • (2)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包括性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多种内分泌系统疾病、
• 2.脊柱变形 • 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或脊柱驼背畸形等,导致脊髓神经受压,或影响心肺功能及腹部
脏器功能异常,出现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不适
• 3.骨折 •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或受到轻微外力时发生的骨折。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为椎体(胸、腰
• 调整生活方式:加强营养,均衡膳食;充足日照;规律运动;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 酸饮料;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采取避免跌倒的生活措施。
• 钙剂: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元素钙400 mg,故尚需补充元素钙约500~600 mg/d。
• 维生素D:对于存在维生素D缺乏危险因素人群,有条件时应监测血清25OHD和PTH水平以指导 维生素D补充量。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者可首先尝试每日口服维生素D3 1 000~2 000 IU,对于 存在肠道吸收不良或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可考虑使用维生素D肌肉注射制剂。(20 ng/mL(50 nmol/L)《血清25OHD《150 ng/mL)
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使用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临床关注问题
• 关于根据骨折风险分层选择治疗药物
• 骨质疏松症主要治疗目标是降低骨折发生风险,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已逐步转为依据骨折风险分层的治疗策略。 可参考以下情况对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骨折风险分层,以选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要点解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主要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人群。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1-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所致的残疾及死亡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群的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然而,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为减少其带来的严重危害,国内同仁在骨质疏松症防治领域完成了大量重要工作。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分别于2006年、2011年、2017年发布了三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成为我国不同时期骨质疏松症防治领域的重要学术经典,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骨质疏松症防治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理念、治疗药物等不断推陈出新,且我国骨质疏松症相关流行病学数据也进行了很多更新[3]。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更好地适应学术前沿进展、做好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工作,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于2022年12月发布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下文简称“指南”),现对指南要点进行解读,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更新我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数据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2018年公布的全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5],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为32.1%,男性为6.9%;65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32%,其中女性为51.6%,男性为10.7%。
据此估算,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约为9000万,其中女性约为7000万。
同时,我国40岁以上人群椎体骨折的患病率男性为10.5%,女性为9.5%[3]。
虽然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低于女性,但男性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却与女性相似,这警示我们同样需关注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2、强调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筛查多数骨质疏松症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在发生明显脊柱压缩变形或脆性骨折后才被诊断,因此指南进一步强调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筛查的重要性,特别是患者的自我筛查和基层医疗机构的筛查。
推荐采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骨质疏松症风险1分钟测试题、亚洲人骨质疏松症自我筛查工具(OSTA)、世界卫生组织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等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筛查工具[6],以及早识别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做好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防控。
3、重视X线在椎体骨折筛查中的地位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骨折的患病率高,但约半数椎体骨折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体征,需通过相关影像学检查诊断[7]。
而胸椎、腰椎X线检查费用少、辐射小,且易于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是筛查胸椎、腰椎骨折的首选方法。
指南列举了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在不同年龄段行椎体骨折评估的指征及评判标准[6-8]。
采用X线行椎体骨折筛查,可显著提高无症状性椎体骨折的检出率,有利于及早对患者进行干预。
4、提出适合国人的骨代谢标志物参考范围指南仍推荐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和血清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分别作为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的骨转换标志物(BTMs),并首次提出了在不同检测方法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范围[9]。
BTMs虽不能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但有助于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且BTMs可在骨密度等影像学检查出现变化前即发生改变,可用于早期评估药物疗效。
5、重视骨折风险分层的识别骨质疏松症的后果是发生骨折,因此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以降低骨折发生风险为最主要目标。
指南首次提出骨折高风险和极高风险的分类标准,指出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患者均属于骨折高风险人群,而骨质疏松症患者如合并以下7个危险因素之一,即属于骨折极高风险[10]。
危险因素包括:1.近期发生脆性骨折(特别是24个月内发生的脆性骨折)2.接受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期间仍发生骨折;3.多发性脆性骨折(包括椎体、髋部、肱骨近端或桡骨远端等);4.正在使用可导致骨骼损害的药物,如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龙剂量≥7.5 mg/d,用药超过3个月)等;5.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量骨密度T-值<-3.0;6.高跌倒风险或伴有慢性疾病导致的跌倒史;7.FRAX®计算未来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30% 或髋部骨折风险>4.5%。
骨折风险分层在骨质疏松症诊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指南推荐骨折风险分层作为抗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选择的依据,骨折风险分层是抗骨质疏松症治疗后疗效评估的指标之一,也是双膦酸盐类药物能否进入药物假期的重要考量。
6、新增抗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更新部分抗骨质疏松症药物说明指南新增了米诺膦酸、艾迪骨化醇、罗莫佐单抗作为抗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
米诺膦酸双膦酸盐类药物,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用法为口服,1 mg/次,每日1次,其注意事项及禁忌证同阿仑膦酸钠[11]。
艾迪骨化醇新型活性维生素D衍生物,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用法为口服,0.5 μg(或0.75 μg)/次,每日1次,肾结石者慎用;高钙血症、孕妇及哺乳期者为其禁忌证;需特别注意的是,相较于骨化三醇,艾迪骨化醇可显著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因此在常规饮食情况下,可不必额外补充钙剂[12]。
罗莫佐单抗硬骨抑素单克隆抗体,是目前唯一兼具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药物,国内现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美国及欧洲已批准用于存在高骨折风险的绝经后女性,但该药具有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潜在风险,因此具有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病史者为其禁忌证。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于2020年11月16日取消对特立帕肽导致骨肉瘤的黑框警告及24个月的疗程限制[13],但目前我国此药的批准疗程仍为24个月。
此外,指南更重视中医、中药在骨质疏松症防治中的作用,新增仙灵骨葆、骨疏康胶囊、芪骨胶囊、淫羊藿总黄酮制剂4类中成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7、强调依据骨折风险分层选择治疗方案对于高骨折风险者,初始治疗可选择口服类双膦酸盐;若对口服类药物不耐受可选择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
对于极高骨折风险者,初始治疗建议选择特立帕肽、唑来膦酸、地舒单抗、罗莫佐单抗等注射类抗骨质疏松症药物。
对于髋部极高骨折风险者,建议优选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
8、关于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疗程的建议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是长期性的。
目前不同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因存在药物假期或使用疗程限制而具有不同的疗程建议。
双膦酸盐类药物存在药物假期,指南推荐口服类双膦酸盐治疗5年后,如骨折风险不高,可考虑进入药物假期;如骨折风险仍高,疗程可延长至10年。
唑来膦酸盐治疗3年后,如骨折风险不高,可考虑进入药物假期;如骨折风险仍高,疗程可延长至6年。
当用药达到双膦酸盐类药物的最大疗程,而患者的骨折风险仍很高时,则建议应用特立帕肽或罗莫佐单抗等其他机制类药物序贯治疗。
应用地舒单抗治疗5~10年后,应重新评估骨折风险,如风险仍高,可继续地舒单抗或应用其他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双膦酸盐类药物假期一般为1~3年,如在药物假期内出现骨折风险升高,建议结束药物假期,重启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
目前,特立帕肽的批准疗程不超过24个月;罗莫佐单抗的批准疗程不超过12个月;地舒单抗、特立帕肽和罗莫佐单抗均为短效药物,疗程结束或停药后需进行其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序贯治疗。
9、关于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的联合与序贯治疗9.1联合治疗方案骨质疏松症由多种机制共同作用所致,需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方可更好地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不建议联合应用相同作用机制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但如为缓解患者疼痛,降钙素可短期与其他抗骨质疏松症药物联合应用。
推荐的联合治疗方案如下:1.钙剂和维生素D作为基础治疗,可与骨吸收抑制剂或骨形成抑制剂联合使用。
2.阿仑膦酸钠与特立帕肽联用并未获得较特立帕肽单药治疗更多的获益,因此不建议此联用方案。
3.唑来膦酸与特立帕肽联用可进一步增加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但鉴于治疗的成本与效益,此方案可酌情用于极高骨折风险患者。
4.地舒单抗与特立帕肽联用虽可增加髋部和腰椎的骨密度,但因缺乏降低骨折风险的证据,此联合方案可酌情用于极高骨折风险患者。
5.罗莫佐单抗作为兼具抑制骨吸收和促进骨形成双重作用的新型药物,其与骨形成促进剂或骨吸收抑制剂联用,能否带来更大获益,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
9.2序贯治疗方案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才能持续降低骨折风险。
若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失败、出现严重副作用或达到推荐疗程时,需不同药物进行序贯治疗。
指南推荐采用不同作用机制和/或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序贯治疗。
1.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的序贯治疗:①特立帕肽序贯双膦酸盐类药物或地舒单抗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风险,是推荐的序贯治疗模式。
②地舒单抗序贯特立帕肽治疗,早期患者可出现各部位的骨密度下降,之后骨密度逐渐增加,故此序贯模式有待进一步商榷。
③罗莫佐单抗治疗后,推荐序贯双膦酸盐类药物或地舒单抗。
④特立帕肽联合地舒单抗治疗后序贯唑来膦酸治疗,因考虑成本与效益因素,此方案适用于极高骨折风险者。
2、相同作用机制药物的序贯治疗:①口服阿伦膦酸钠序贯唑来膦酸或地舒单抗,此方案可酌情用于口服双膦酸盐不耐受或效果不佳且骨折风险仍较高的患者。
②地舒单抗停药后,推荐序贯唑来膦酸治疗,可明显减少地舒单抗停药后导致的骨量快速丢失及骨折风险升高。
10、关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围术期及再骨折预防的临床措施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发生再骨折的风险较未骨折者明显增高,因此降低再骨折风险尤其重要。
目前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使用常规剂量的抗骨质吸收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或地舒单抗,对骨折愈合无明显不良影响,且尽早行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是预防再骨折的关键。
因此,指南推荐如无禁忌证,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应尽早开始抗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
11、强调实施分级诊疗制度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慢性病,患病率高,需长期治疗,为更好地做好其防治工作,需实施分级诊疗制度。
指南推荐以“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作为骨质疏松症分级诊疗的基本模式,强调做好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慢性病模式管理,且需长期随访。
12、小结与展望总之,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知晓率、诊断率及治疗率低,在骨质疏松症防治领域仍存在许多工作,需广大医务工作者共同努力完成。
指南展示了我国骨质疏松症的最新流行病学数据,首次提出高骨折风险和极高骨折风险两种骨折风险分层,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药物选择、疗程推荐、联合及序贯治疗等都作出了详细说明,对各级医疗机构均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及可操作性,对进一步提高我国骨质疏松症规范化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