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
临床分析中的血液凝血指标变化与出血风险的关联探究
临床分析中的血液凝血指标变化与出血风险的关联探究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血液凝血指标对临床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血液凝固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凝血系统能够维持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稳定状态,并在受到刺激时迅速形成血栓以防止出血。
然而,当血液内凝血系统处于紊乱状态时,可能会导致血栓形成和出血的风险增加。
本文将就血液凝血指标的变化与出血风险的关联进行探究。
在临床实践中,血液凝固指标的变化被广泛应用于出血风险的评估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血小板计数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能够迅速聚集并在受伤的血管壁形成血栓。
因此,低血小板计数常常与出血风险增加相关。
此外,血小板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血液凝固功能的两个重要指标。
PT主要反映了外源凝血通路的活性,而APTT则主要反映了内源凝血通路的活性。
延长的PT或APTT可能意味着凝血功能的异常,从而导致出血风险的增加。
此外,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也被广泛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除了常规的血液凝固指标,D-二聚体(D-Dimer)是一种检测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指标。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在血管内形成血栓时产生的降解产物,因此其水平的升高常常与血栓性疾病有关。
然而,D-二聚体的升高也可能与其他炎症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等情况相关。
在临床实践中,血液凝血指标的变化与出血风险的关联必须结合具体疾病背景进行分析。
例如,在肝功能受损的患者中,由于凝血因子合成受损,常常出现PT和APTT的延长。
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即使PT和APTT延长,也不能简单地将其解释为出血风险的增加。
相反,在与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的疾病中,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快速降低常常伴随着出血的风险增加。
除了血液凝血指标,炎症指标和体温等病情指标的监测也可以帮助判断出血风险的增加。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王晓雪;张贺洋;潘登;高然;李艳【摘要】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hange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agulation index in patients of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96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who were treated in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from October 2008 to October 2012,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APTT,PT and Fg level were detec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 changes of coagulation index and the gen-eral information,stage of disease,liver function index,the level of M protein was analyzed. Results Among 96 patients,25 pa-tients had prolonged PT alone,5 had prolonged APTT alone,11 had both prolonged PT and APTT. Among 96 patients,36 were included in prolonged PT group,60 were included in non - prolonged PT group,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in gender, age,ALT level,γ - GT level and TBIL level between two groups(P > 0. 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tage of DS, stage of ISS and level of Fg between two groups(P < 0. 05). M protein levels of IgA type patients and IgG type patients in pro-longed P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 - prolonged PT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 05). The level of M protei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T among both IgA type patients and IgG type patients(r = 0. 619 and 0. 664 respectively,P < 0. 05). Conclusion Prolonged PT commonly exists in the 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oloma withⅢ stageof DS and ISS,prolonged PT and high level of M protein commonly exist in IgA type patients and IgG type patients. The level of M protein in thesetwo types of patients with prolonged PT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T.%目的:探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常见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
常见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随着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不断加深,发现癌症与凝血系统紊乱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许多肿瘤患者因恶性疾病和治疗而发生了凝血异常,这种异常进一步加剧了疾病的恶性程度,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死亡风险。
因此,进行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相关性的分析,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与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淋巴瘤淋巴瘤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增生和肿瘤形成为主的恶性疾病,包括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种类型。
研究表明,淋巴瘤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异常,如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其中,血小板减少和血小板功能障碍是淋巴瘤患者最常见的凝血异常。
这两种异常可以引起出血倾向,并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
二、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以恶性克隆性造血细胞增殖为主的疾病,大多数白血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凝血异常。
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水平明显下降,导致患者出现出血和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而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则可能出现血栓形成和深静脉血栓等凝血异常。
因此,对白血病患者进行凝血指标的检测和监测,对于提高其治疗效果和改善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血液肿瘤前期疾病,其特点是造血干细胞异常增生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失常。
研究表明,该病患者存在较高的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因子异常,严重者甚至可导致严重的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
因此,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凝血指标的监测,对于预测其疾病进展和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血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与凝血系统异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了解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相关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并有效治疗血液肿瘤以及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于医生来说,加强对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的认识和监测,有助于有效控制和预防患者的凝血异常,并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凝血常规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以及检测凝血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凝血常规可以分析和评估凝血因子的数量和活性水平,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和出血倾向。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凝血常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衡量外源凝血系统的功能,对于评估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和激活状况非常重要。
PT主要用于检测肝脏疾病、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维生素K缺乏、肿瘤和静脉血栓等病理情况。
INR是一种标准化的PT值,常用于国际间的诊断和治疗准则,如学术机构推荐的抗凝治疗指南。
INR大于1.5可能表示凝血功能异常,而INR大于3可能表示严重凝血障碍。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用于评估内源凝血系统的功能,主要应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的活性和合成。
APTT处于正常范围时,表示患者的内源凝血系统处于正常功能状态;而APTT延长可能表明凝血因子缺乏、功能异常或使用了影响凝血的药物等。
3.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的重要凝血因子,参与形成纤维蛋白聚集体,起到止血作用。
FIB水平的异常可以提示纤维蛋白聚集体形成和稳定性的改变,如纤维蛋白原缺乏或纤维蛋白聚集体不稳定,可能导致出血倾向或凝血异常。
4.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体内最重要的止血成分,主要通过粘附在血管壁的损伤处以及聚集形成血小板栓来维持血管的完整性。
PLT的测量能够帮助评估患者的止血功能和血小板生成情况。
PLT过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PLT过高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5.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是血浆中凝血酶形成和止血作用的指标之一、TT的延长可能表示凝血酶生成和功能异常,如可能存在凝血酶因子缺乏或异常。
以上仅是凝血常规中的数个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凝血参数和指标如凝血酶原活动度、抗凝血因子、溶血试验等在特定情况下也有临床意义。
常见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
常见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血液肿瘤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它涉及到血液及其生成的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等。
在诊断和治疗血液肿瘤的过程中,凝血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等。
对于血液肿瘤患者,这些指标的变化往往能够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及治疗的效果。
分析常见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对于实现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血液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1. 白血病与凝血指标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骨髓或者淋巴组织内有原始或初级细胞增殖异常引起的一类恶性疾病。
白血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出血和凝血功能的异常。
研究表明,白血病患者的PT值、APTT 值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通常会显著升高。
特别是在急性白血病的患者中,由于骨髓内原始细胞的激增,常常会导致凝血功能的异常。
对于白血病患者来说,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对于预测患者出血的风险和指导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淋巴瘤是一组涉及到淋巴组织的肿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与白血病相似,淋巴瘤患者也常常会出现凝血功能异常。
研究发现,淋巴瘤患者的PT值和APTT值通常会升高,而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下降。
这些凝血功能的异常往往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除了与疾病的诊断相关之外,凝血指标对于血液肿瘤患者的预后也具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研究发现,血液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程度往往与其预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患者的PT值、APTT值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异常程度往往能够预示患者的预后严重程度。
及时的监测和调整凝血功能指标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 凝血指标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在血液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凝血功能的监测也显得尤为重要。
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手段可能会对凝血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及时监测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于调整治疗方案和避免治疗相关的出血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血液凝血检验与解读
血液凝血检验与解读血液凝血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以及诊断凝血相关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凝血检验的相关内容,包括常用的凝血指标、检测方法以及结果的解读等。
一、血液凝血指标的介绍血液凝血指标是用来评估凝血功能的参数,包括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指标及其参考范围:1. 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是评估凝血外路径功能的指标,它反映了凝血因子II、V、VII、X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PT的参考范围为11-14秒。
延长的PT可能表明肝脏疾病、维生素K缺乏或使用抗凝药物等。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评估凝血内路径功能的指标,它反映了凝血因子VIII、IX、X、XI、XII和前凝血酶等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APTT的参考范围为25-36秒。
延长的APTT可能表明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陷,或者使用了抗凝药物。
3. 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参与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的形成的物质,它反映了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
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的参考范围为2-4 g/L。
增高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能表明炎症、肿瘤或失血等情况。
二、血液凝血检验的方法血液凝血检验的方法主要包括常规凝血法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1. 常规凝血法常规凝血法是一种传统的血液凝血检验方法,包括PT、APTT、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的检测。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特殊试剂盒和仪器进行操作,要求手动实验操作技巧高,操作过程较为繁琐。
2.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是一种快速、准确的血液凝血检验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凝血指标。
这种方法不需要手动操作,只需要将样本放入仪器中即可自动完成分析过程,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三、血液凝血检验结果的解读血液凝血检验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血液凝血异常及其可能的解释:1. PT延长如果PT延长,可能表示凝血因子II、V、VII、X的功能异常。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
ee纤 维 蛋 白 原 降 解 产 物 Oea7呈 负 相 关 血 细 胞 凝 集 块 形 成 时 间 !与 部 分 凝 血 活 酶 时 间 )a****
呈正相关与纤维蛋白原O-#aQ* 呈负 相 关血 细 胞 凝 集 块 形 成 速 率 ,与 O-#aQ* 呈 正 相 关与 )a** ** 呈负相关血凝块最大强度N)与 O-#aQ* 呈正 相 关与 ** 呈 负 相 关凝 血 综 合 指 数 V-与 O-#aQ*
文 章 编 号 $'/."3$.(%($+(3"(33."(4
文 献 标 识 码 )
$%&&'92)*%+2+29/5*5.')A''+)6&%7.'925)%L&272+4(%2L392)*%+ )'5)2+4892)'9')(%3+)*+82)*'+)5A*)6 729*L+2+))37%&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月第.0卷第3期-8<PQDG NB>OBG:@D:J%($+R;?&.0S;&3
# 33. #
论著临床研究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
吕 自 兰$ 王 宾 琳% 张 阳$ 郭 变 琴$ 龙 波$ 王 晓 华$ 吴 立 翔$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市肿瘤医院检验科重庆 3(((.(
呈正相关与 )a** 呈 负 相 关!(&(4 其 中 O-#aQ* 与 N) 的 相 关 性 最 高@2(&'$$(&434 并 得 到 *Ub 各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Ub 检测阳性人数明显少于凝血功能检测阳性人数! (&(4*Ub 与凝血功能参数在肝癌乳腺癌和胰腺癌患者间有一定差异结论*Ub 与 aQ* 常 规凝 血检 测
恶性肿瘤相关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9), 2180-2184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9329恶性肿瘤相关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张跳,杨卫卫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陕西延安收稿日期:2020年9月4日;录用日期:2020年9月18日;发布日期:2020年9月25日摘要恶性肿瘤在进展的时候,往往伴随着凝血功能的异常。
肿瘤细胞通过影响机体内凝血与抗凝血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进一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侵袭、转移。
其中,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三项指标在临床中不仅容易获取,而且特异度较高。
因此,尽早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对诊断恶性肿瘤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就恶性肿瘤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恶性肿瘤,血小板,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Advances in Research on Coagulation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MalignantTumorsTiao Zhang, Weiwei YangDepartment of Onc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Received: Sep. 4th, 2020; accepted: Sep. 18th, 2020; published: Sep. 25th, 2020AbstractMalignant tumor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abnormal coagulation function. Tumor cells further af-fect the proliferation, invasio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tumor cells by affecting the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Among them, platelet, fibrinogen and D-dimer are not only easy to obtain in clinic, but also have high specificity. Therefore, early detection of张跳,杨卫卫coagulation dysfunc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iagnosis of malignant tumor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malignant tumor is reviewed. KeywordsMalignant Tumor, Platelet, Fibrinogen, D-Dimer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近年来,虽然人们健康体检意识提高了,但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仍逐年递增。
凝血指标变化诊断肿瘤相关易栓症的意义和评价
凝血指标变化诊断肿瘤相关易栓症的意义和评价倪孝慈【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4(018)021【总页数】2页(P181-182)【关键词】凝血指标;D-二聚体;肿瘤;易栓症【作者】倪孝慈【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老年康复医院,江苏南通,22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4获得性易栓症是指因存在包括肿瘤在内的相关危险因素或获得性抗凝蛋白、凝血因子、纤溶蛋白等异常而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的一种常见疾病或并发症。
1865年Trousseau首次提出胃癌患者易发血栓形成,人们开始发现肿瘤患者血栓形成并发症,严重影响肿瘤患者预后,肿瘤细胞通过多种途径与止血系统相互作用,导致血液易栓状态,早期诊断肿瘤相关易栓症至关重要。
本文报道65例易栓症患者血浆凝血指标的变化,分析肿瘤相关的易栓状态。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无血栓性疾病组:来自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25例,男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2岁。
病例组65例,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组23例,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岁;肿瘤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66岁,其中食管癌6例,胃癌3例,肺癌5例,淋巴瘤4例,宫颈癌2例,卵巢癌1例;肿瘤伴发DVT组16例,男6例,女10例,平均年龄61岁,其中卵巢癌1例,胃癌2例,子宫肌瘤4例,直肠癌2例,乳腺癌2例,胰腺癌1例,食管癌1例,淋巴瘤2例,头皮癌1例。
1.2 方法收集患者静脉血3 mL至枸橼酸钠抗凝管中,经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全部标本均经全自动血凝仪(STAGO Compact)上机检测。
采用磁珠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Glass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浓度(试剂均购自STAGO公司)。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软件分析,PT、APTT、TT、FIB数据统计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 D-D数据变异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以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 H 进行统计,组别间分析采用方差分析。
常见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
常见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血液肿瘤和凝血指标之间的关联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凝血指标是用来评估机体凝血功能状态的指标,而血液肿瘤则是一类以血液系统为起源的恶性肿瘤。
研究发现,血液肿瘤与凝血功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血液肿瘤中较为常见。
血液肿瘤患者往往会伴随着凝血功能的异常,常见的表现包括凝血因子浓度的改变、血小板功能异常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化等。
在白血病患者中,常常存在凝血因子浓度的降低,导致凝血功能的减弱;而在淋巴瘤患者中则常常会出现血小板减少,导致凝血功能的异常增强。
凝血指标的异常可以作为血液肿瘤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凝血功能的异常常常与血液肿瘤的临床表现相关。
血液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常常会导致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易出血、血栓形成等。
凝血功能的异常也与血液肿瘤的类型和分期有关。
一些研究发现,在某些血液肿瘤患者中,凝血功能的异常可以作为预测患者预后和生存率的一个独立因子。
凝血功能的异常对血液肿瘤治疗的影响也得到了研究。
血液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可能会对治疗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化疗过程中,凝血功能的异常可能会增加治疗相关的出血风险;而在抗血栓治疗过程中,凝血功能的异常可能会增加血栓风险。
在血液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凝血功能的监测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血液肿瘤患者中较为常见,并与血液肿瘤的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相关。
对血液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监测和调整,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预测预后并优化治疗方案。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
表1 两组血清指标比较(珚x±s)组 别n hs-CRP(mg/L)TNF-α(μg/L)IL-10(pg/ml)对照组30 9.57±2.04 12.53±2.39 14.36±2.97观察组30 4.68±1.93 7.69±2.48 18.26±2.11t值9.537 7.697 5.863P值0.0000.0000.0003 讨 论脑梗死是临床上脑梗塞、脑血栓等疾病的总称,该病受外界多种因素影响且病因复杂,主要由血栓及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梗塞坏死面积越大,梗死部位持续发展,患者神经功能及病情将随之加重[4]。
急性脑梗死的发生是由于脑组织长期缺氧而坏死,其主要发病机制与血液成分改变、静脉血流缓慢、疾病血管壁病变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因素存在显著关系[5]。
阿替普酶是临床上治疗脑梗死常见处方药,注射后可导致纤维蛋白降解,溶解血块,其优点在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使其残基结合纤维蛋白酶将酶原转变,只作用于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对血管进行疏通,加强酶在整个血管中的作用,有效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6]。
尤瑞克林是一种来自人尿液的提取物,由糖蛋白组成,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发育及再生,选择性对病变部位起到舒张作用,降低脑梗死面积的扩张,减轻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改善病变及供血不足处,同时,还对脑梗死范围进行控制,具有保护缺血部位及内皮细胞的作用,促进角质细胞移动[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hs-CRP及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阿替普酶与尤瑞克林两者联合使用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控制疾病发展,有效提高治疗效果[8]。
[参考文献][1] 李小裴,周盛年.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血清IL-10、TNF-α、hs-CRP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06):785-788.[2] 余敏燕.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ACI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03):239-241.[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S].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89-90.[4] 黄丹,黄影柳,赵仲艳.葛酮通络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08):1 888-1 892.[5] 于丽君,邱学荣,强家奇,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疑难病杂志,2015,14(04):346-348,352.[6] 史哲,卫景沛,张茗,等.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近期疗效观察[J].北京医学,2015,37(05):498-499.[7] 王卫红,孟兰芳,季玉红,等.尤瑞克林与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7,16(09):873-876.[8] 陶红.尤瑞克林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评价[J].河北医药,2017,39(24):3 797-3 798,3 801.[收稿日期]2018-12-16DOI:10.16096/J.cnki.nmgyxzz.2019.51.02.027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 程琳琳(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检验科,河南南阳 473000)[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测、血小板计数间的相关性。
血液凝血功能分析在血液病理研究中的意义
血液凝血功能分析在血液病理研究中的意义血液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多种血细胞和血浆成分,而血液凝固则是血液维持正常循环功能的关键之一。
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往往与多种疾病相关,因此,血液凝固功能分析成为了血液病理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血液凝固功能分析在血液病理研究中的意义。
一、诊断血液疾病血液凝固功能分析作为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可用于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各种血液疾病。
例如,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异常活性与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通过凝血功能分析,可以对凝血因子缺乏进行定量和定性测定,从而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此外,凝血功能分析还可用于评估血友病等血液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二、预测血液病理变化血液凝固功能分析还可以预测血液病理变化。
例如,血栓形成是血液病理过程中的一种常见情况,与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疾病密切相关。
通过血液凝固功能分析,可以检测到血液中凝血因子活性的改变,进而评估患者罹患血栓疾病的风险。
这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减少患者的疾病风险。
三、监测血液病理治疗效果对于已经确诊的血液疾病患者,血液凝固功能分析可以作为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例如,在抗凝治疗中,如华法林或肝素的应用,可通过凝血功能分析监测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治疗剂量,确保达到理想的抗凝效果。
此外,对于血栓疾病患者,血液凝固功能分析可以评估抗凝治疗的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研究血液病理机制血液凝固功能分析在血液病理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血液凝固功能的测定,研究人员可以进一步了解血液病理机制,探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例如,在血小板功能研究中,可以通过凝血功能分析来评估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和释放功能。
这有助于揭示血小板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总结而言,血液凝固功能分析在血液病理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用于诊断血液疾病、预测血液病理变化、监测治疗效果以及研究血液病理机制。
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改变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相关性分析
肝 硬化 患 者诊 断 均 符合 中华 医学 会 制 定 《病 毒 性 肝炎 防治 方案 》的诊断 标准 [6],排 除患 有心 脑血 管 疾 病 、内分 泌系 统疾 病 、肝 癌 、糖尿 病伴 严重 感染 、凝
血 功 能障碍 及 近半 年来 服用激 素 类及其 他 能够影 响 凝 血 功能 的相 关药 物 的患者 。 1.2 方 法
分析 2014年 1月一2016年 12月 在 我 院 收治 的 122例 (观 察组 )肝 硬 化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其 中男 性 患 者 74例 ,女性 患 者 48例 ,年 龄 范 围 42—68岁 ,平 均 年龄 (56.7±14.5)岁 ,按 照 Child—Pugh分 级 :A 级 29例 ,B级 52例 ,C级 41例 。同时 选取 131例 在 我 院进 行健 康检 查 的正 常 人 群 为 对 照组 ,其 中男 85人 ,女 46人 ,年龄 范 围 41—64岁 ,平 均 年 龄 (54.2 ±12.9)岁 。两 组研 究对 象在 一般 临床 资料 比较 上 , 差 异均 无统 计学 意义 (P>0.05),组 间具有 可 比性 。
CA125含 量 升 高 可 能 与 肝 功 能 减 退 有 关 口 ]。
2.3 观 察 组 患 者 血 清 肿 瘤 标 志 物 CEA、CA125与 凝 血 功 能 指 标 相 关 性 分 析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学术界对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异常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众多研究指出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血液高凝是诱发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关注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状况,加强凝血功能监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保证抗肿瘤效果的同时,减轻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能够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综合分析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资料,从恶性肿瘤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凝血功能异常与肿瘤治疗的关系角度出发,综合分析现阶段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中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提供科学指导,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标签: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异常关系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异常表现,如血液高凝、易发生血栓,其中血栓是恶性肿瘤疾病的主要并发症,是引发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
各种抗肿瘤治疗也会对患者的凝血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恶性肿瘤凝血功能异常展开研究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做以下综述。
一、恶性肿瘤于凝血功能异常的关系关于恶性肿瘤与凝血功能之间的关系早已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关注。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50%恶性肿瘤患者、90%恶性肿瘤转移患者有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主要表现为凝血因子相关指标明显升高,D-二聚体、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表达水平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
郭欣在研究中指出恶性肿瘤恶化程度越高,凝血功能异常表现越明显,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与恶性肿瘤的生长、转移、浸润密切相关[2]。
肿瘤对凝血功能造成影响的主要机制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机体凝血、抗凝纤溶系统失衡,引发血液高凝。
其具体机制如下:(1)机体内部发生急性相互反应、血流动力学改变、蛋白代谢异常等改变了血流的粘滞度,诱发血液高凝;(2)肿瘤细胞能够釋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溶解坏死因子、促凝活性物质,凝血机制被激活;(3)肿瘤导致血管壁发生异常改变,内皮细胞功能不全、内皮细胞受损、抗凝特性发生改变,血浆凝血蛋白及纤维蛋白过度积聚,增加了血栓的形成风险;(4)恶性肿瘤作用下,机体的血小板、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互相影响,促凝、抗凝平衡被打破。
临床分析中的血液学指标与疾病关联性研究
临床分析中的血液学指标与疾病关联性研究在临床实践中,血液学指标是评估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血液学指标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其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本文将探讨血液学指标在临床分析中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一、红细胞计数及相关指标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内红细胞的数量。
通过对红细胞计数及相关指标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贫血类型以及程度。
临床上常用的相关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
研究发现,红细胞计数过低常常与贫血相关,而红细胞计数过高则可能与骨髓增生异常有关。
二、白细胞计数及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内白细胞的数量。
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对不同细胞的计数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等情况。
白细胞分类及计数是血液学指标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例如,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增加可能与过敏反应或寄生虫感染相关,而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可能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三、血小板计数及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是指单位体积内血小板的数量。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研究发现,血小板计数过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过高则可能与血液栓塞相关。
对血小板计数及相关指标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肝脾功能等状况。
四、血液蛋白及电解质测定血液蛋白及电解质是体内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成分。
临床上常用的检测项目包括血清白蛋白、总蛋白、钠、钾、钙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肾功能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等情况。
例如,低血清白蛋白水平常常与营养不良或肝功能不全相关。
五、炎症标志物测定在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炎症反应常常是伴随的。
炎症标志物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
常见的炎症标志物包括C-反应蛋白、血沉等。
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炎症状态的评估,以指导治疗和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综上所述,血液学指标与疾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通过对血液学指标的分析和研究,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据此判断疾病的类型和进展情况。
凝血指标与肺癌患者病情相关性研究
A s a tObet e T x l et orl inb tentebodcaua o n el e o vryp t ns b t c : jci oepo ec r a o e e lo og l ina dt vl f ee t ai t r v r h et w h t h e s i e
统计学意义 ( 0 0 ) P< .5 。结论
中图分类号 : 7 4 2 R 3 .
常规凝 血指标可 以作 为肺 癌的诊断 、 治疗监测 和预后指标 , 评估病情发展趋向。
文章编号 :0 6 10 (0 2 0 -2 10 10 —7 3 2 1 ) 50 6 —3
关键词 : 癌 ; 肿瘤 ; 凝血指标 肺 文献标识码 : A
l t ny 1 ( T l )i p t nsa d 3 el ot l w r eet .R sl h ls a l e f a zme 1 A —l n ai t n 0 hat cnr s e d t e ne I I e h o e cd eut T e p m e l o s a vs
t e( T , at l dc aua o m A y i m P ) p r bo og l i t e( I )l ee zm , bioe m FB) — i e n ni au o tn i 】 i ny e f r gnt e( I ,d dm r da t og - v i n i 0 2年 1 O月 第 1 第 5期 9卷
2 61
凝 血 指 标 与 肺癌 患 者 病 情 相 关性 研 究
常见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
常见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血液肿瘤是一类以异常增生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而凝血指标是指用以判断凝血系统功能是否正常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等。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将就这一话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我们需要了解血液肿瘤对凝血系统的影响。
血液肿瘤可以导致凝血系统功能异常,表现为出血或血栓等临床症状。
肿瘤细胞自身也可以产生各种促凝和抗凝物质,影响凝血系统的平衡。
血液肿瘤的治疗也会影响凝血系统,如化疗、放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手段都可能引起凝血系统功能异常。
凝血系统异常与血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研究表明,肿瘤患者中凝血系统异常的发生率明显较高。
一些凝血指标如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等可以作为预测肿瘤患者预后的指标。
而且,一些肿瘤患者在诊断时就伴有凝血系统的异常,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等,这些情况都与肿瘤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
凝血系统异常还可能影响血液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血栓形成是肿瘤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而凝血系统异常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凝血系统异常还可能导致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血液肿瘤患者,及时的凝血指标检测和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监测凝血指标,可以及时了解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择和调整,并且对于诊断和评估肿瘤的预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患者出现出血倾向时,通过评估凝血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凝血系统功能异常,进而指导针对性的处理和干预。
一些凝血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在肿瘤患者的预后评估中也有一定的价值,相关研究表明INR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通过对凝血系统功能的监测和评估可以更好地指导血液肿瘤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深入探讨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对血液肿瘤患者的治疗水平和预后。
凝血四项、D-二聚体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83JOURNAL OF RARE AND UNCOMMON DISEASES, MAY. 2023,Vol.30, No.5, Total No.166【第一作者】武 欣,女,主管技师,主要研究方向:流式细胞术,凝血。
E-mail:**************【通讯作者】武 欣·论著·凝血四项、D-二聚体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武 欣 刘燕飞濮阳市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 (河南 濮阳 457000)【摘要】目的 探讨凝血四项、D-二聚体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urie-Salmon(DS)分期系统判定患者疾病临床分期,并分为Ⅰ期、Ⅱ期及Ⅲ期三组,统计患者基线资料、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值及其他实验室指标,采用双变量Kendall的tau-b(K)直线相关性分析凝血四项、D-D值与MM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结果 根据DS分期法,70例MM患者中临床分期Ⅰ期31例(44.29%),Ⅱ期24例(34.29%),Ⅲ期15例(21.43%);Ⅰ期MM患者FIB、D-D、β2-MG、CRP值低于Ⅱ期、Ⅲ期MM患者,且Ⅱ期患者FIB、D-D、β2-MG、CRP值低于Ⅲ期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变量Kendall的tau-b(K)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FIB、D-D、β2-MG、CRP值与MM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P <0.05)。
结论 FIB、D-D 与MM患者临床分期有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凝血四项;D-二聚体;临床分期;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733.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3.05.036Correlation between Four Items of Coagulation, D-Dimer and Clinical Stage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WU Xin *, LIU Yan-fei.Institute of Hematology, Puyang People’s Hospital, Puyang 457000, Hen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our items of coagulation, D-Dimer and clinical stage of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MM).Methods 70 patients with MM treated in Puyang People’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Durie-Salmon (DS) staging system,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stage Ⅰ, stage Ⅱ and stage Ⅲ. The baseline data, four items of coagulation [prothrombin time (P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 thrombin time (TT), fibrinogen (FIB)], D-Dimer (D-D) and other laboratory indexes of patients were counted. Bivariate Kendall’s tau-b (K) linear correlat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four coagulation items, D-D value and clinical stage of MM patient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DS staging method, among the 70 patients with MM, there were 31 cases (44.29%) in stage Ⅰ, 24 cases (34.29%) in stage Ⅱ and 15 cases (21.43%) in stage Ⅲ; the values of FIB, D-D, β2-MG and CRP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Ⅰ MM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Ⅱ and Ⅲ MM, and the values of FIB, D-D, β2-MG and CRP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Ⅱ MM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stage Ⅲ MM,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bivariate Kendall’s tau-b (k)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values of FIB, D-D, β2-MG and CR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linical stage of MM patients (r>0, P <0.05). Conclusion FIB and D-D are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stage of MM patients.Keywords: Multiple Myeloma; Four Items of Coagulation; D-Dimer; Clinical Stage; Correlation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B细胞系的克隆性、异质性浆细胞恶性疾病,其发病率在血液系统肿瘤中仅次于恶性淋巴瘤,且多发于中老年人群[1]。
肿瘤导致的高凝原因
肿瘤导致的高凝状态主要与恶性肿瘤细胞分泌促血管生成因子、血小板增多、长期卧床、药物因素、肝硬化等原因有关。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肿瘤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的促血管生成因子,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导致肿瘤患者出现高凝状态。
此外,肿瘤导致的机体组织损伤可以直接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高凝状态下,肿瘤细胞被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的聚合物所包裹,消弱了机体的免疫监测能力,使肿瘤细胞增殖并转移。
化疗也可能导致反应性血小板增多,从而使肿瘤病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此外,长期卧床、药物因素、肝硬化等原因也可能导致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
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必须在积极预防的基础上适度采取抗凝措施方可达到防止血栓形成,延缓肿瘤进展的目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
血液肿瘤是指发生在血液系统或造血组织中的一种恶性肿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
骨髓瘤等。
凝血指标是血液凝固功能的评估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
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
本文将分析常见的血液肿瘤与凝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白血病是一种原发性骨髓异常增生引起的恶性肿瘤,通常伴有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
异常。
研究发现,白血病患者常常具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的
特点,这表明凝血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这可能是由于白血病细胞的侵袭和破坏造
血组织,导致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产生减少,从而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参考文献:
1. Kemkes-Matthes B, et al. Coagulation disorders in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Hämostaseo logie. 2009;29(3):259-64.
2. Chantarangkul V, et al. Hypercoagulable state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Blood Coagul Fibrinolysis. 2013;24(1):18-31.
3. Falanga A, et al. Thrombosis in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Crit Rev Oncol Hematol. 2017;118: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