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七章 幼儿的思维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七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和发展
一、学前儿童思维的发生 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 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二、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直觉行动思维 (二)具体形象思维 (三)抽象逻辑维过程。 比较既可以是同中求异,也可以是异中求同。
2.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
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1.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 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 征的思维过程。
讨论:对人的认识?
2.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 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使 之普遍化的思维过程。
试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反思你的思维 能力的各个品质的发展状况。
思维的分类:
(一)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 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分为: 1.经验思维 2.理论思维
(二)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 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以分为
1.直觉思维 2.分析思维
(三)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不同,可将思维 分为: 1.聚合式思维(求同) 2.发散式思维(求异)
C.说出总数
要求儿童需把数过的物体作为一个总体来认识, 即能理解数到最后一个物体,它所对应的数词就 表示这一组物体的总数,即回答“一共是几个” 的问题。
D.按数取物
按一定的数目拿出同样多的物体。 这是对数概念的实际运用。按数取物首先要求儿 童能记住所要求取物的数目,然后按数目取出相 应的物体。
如:听口令取物
直觉行动思维也称直观行动思维,是凭借直 接感知,伴随实际行动进行的思维活动。
第七章幼儿的思维PPT课件

(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 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思维的事物的 一般属性和联系的概括是通过语言的词汇 来实现的。如,“车”一词概括了各式各 样的车。同样,思维的表达与交流也是借 助于言语活动实现的。所以,发展幼儿的 语言能力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很重要。
(二)思维的特征
– 间接性: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它能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 的事物为媒介,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加以 认识。
• 1.思维是幼儿生活活动的基础。 • 2.幼儿思维的发展标志着幼儿认识水平的提
高。 • 3.思维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幼儿情感、意志
和社会性的发展。 • 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是智力活动的核
心。思维的发展使幼儿的整个心理水平不 断得以提高。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 (一)直观行动思维 • 儿童最初的思维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直
• 兼有逻辑推理能力和直觉能力。 • 14%的人可以两个方向都能看见. 男女性各
占一部分人群。
第一节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思维与幼儿 心理的发展 什么是思维? 当幼儿提出: “是什么?” “为什么?”时
(一)思维的概念:
•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 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 识,是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容 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是人认识的 高级形式。
创造性思维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
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 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过程。 •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新颖性、独创 性、流畅性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式
创造思维 逆向思维 打破思维定势 发散性思维
什么是思维定势
行为活动 重复行为活动 再次重复行为活动
思维定势
《幼儿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幼儿的思维

第三节 幼儿期思维的发展
一、超越感知运动阶段 二、“自我中心”方式 的思维方式 三、单维度思考 四、具体形象的思维 五、思维的情绪化 六、简单转换式的推理 七、逻辑思维的萌芽
第四节 幼儿思维特点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
一、理解与引导 1、理解 2、引导
二、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1、各种感知运动经验 2、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识 3、提供适宜的交往机会
概念、判断、推理 四、思维品质:
敏捷性、深刻性、灵活性、流畅性、新异性、自 我监控
第二节 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感知运动性思维 2、感知运动阶段的特征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1、象征性思维 2、象征性思维与感知运动思维 的区别 3、象征性思维能力的进步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四、正式的运算阶段(11岁以后)
第七章 幼儿的思维
学习目标 1、懂得思维的心理学定义 及其本质特征 2、从六个方面分析思维的品质 3、理解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 4、针对幼儿的思维特点,教师应采取的态度和行为。 重点概念:思维 概念 判断 推理 思维品质
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自我中心”
第一节 思维的基本概念
一、思维的心理学定义 二、思维与解决问题 三、思维活动的形式:
《幼儿心理学教案》

《幼儿心理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幼儿心理学简介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
3. 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内容1.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活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理解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幼儿心理发展的案例,学生分析并解释其背后的心理规律。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幼儿心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2. 掌握幼儿感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3. 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 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2.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3. 幼儿记忆的发展4. 幼儿思维的发展5. 幼儿语言的发展6. 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三、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认知发展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引导学生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过程。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幼儿感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幼儿认知发展的案例,学生分析并解释其背后的认知规律。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幼儿认知发展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六章: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2. 掌握幼儿情感、社交技能和道德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3. 探讨幼儿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幼儿心理学》课件 主题6 幼儿的思维

知识殿堂
一 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用来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掌握事物之间的 关系。思维是个体所具有的一种认识能力,它表现人的思考过程,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越来越多的 思维活动也逐渐促使了思想的产生和深化。思维是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
知识殿堂
四 思维的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是思维的3种重要表现形式。
概念
概念以词语掌握为标志,是人脑在表象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也是个体 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表现。
判断
判断是个体断定事物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或者思维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 程。需要注意的是,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例如,穿着朴素的人都是穷人,这个判断显然是 错误的。Fra bibliotek组织性
对原有经验进行重组和改造,以发现 事物的新特征和新关系。
推测 总结 改造
知识殿堂
3~6岁是幼儿言语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能用语言来描述周围的环境、事物,以及与他人交往的情况。 但该阶段幼儿的大脑仍处于发育阶段,思维方式较为简单,对事物及现象的判断和理解往往比较片面,做 不到综合考虑。幼儿的思维有如下特点。
演绎推理
从一般到个别,从普遍性原理推导出特殊性结 论的过程
由鸟有羽毛,而蝙蝠没有羽毛,推出:蝙蝠不是鸟
类比推理
根据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推断出其他两个类
由“大象和熊猫”这个示例,在“狮子、青蛙、燕子、金鱼、喜鹊”
似事物之间关系的过程
幼儿心理第七章-思维精PPT课件

思维的工具:感知与动作
v 直行观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 这 种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 为突出。3~4岁儿童身上有所表现。
17
ppt精选版
❖例:
❖ 如,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别人玩球又要玩球。 一旦动作停止,对该动作的思维也就停止了 。
❖ 如,请一个2岁的小朋友把放在桌子中央的玩具 拿下来?儿童没有任何“想”的表现,而是马上 去“拿”。他伸长胳臂、踮起脚尖,拿不到;偶 尔扯动桌布,桌子上的玩具移动了一点,儿童马 上用力拉,玩具就到手边。儿童最早的思维就是 这样依靠动作进行的。
❖ 一块=一百
29
ppt精选版
❖(6)固定性 思维缺乏灵活性,常常“认死理”。 例:
❖ 孩子=小孩 ❖ 小明争抢小强一个玩具,老师拿来一个同
样的玩具给小明,小明说什么也不要。
30
ppt精选版
(三)抽象逻辑思维(6、7岁以后)
1 定义:是指运用概念(词),根据事物逻 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幼儿期,特别是5岁以后,明显地出现了抽 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如:老虎是一种动物。 鱼会游泳 蜜蜂不是小鸟。
会觉得很痛,甚至难以忍受。
19
ppt精选版
2.直观行动思维的特点
⑴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⑵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思维只能 在动作中进行,表现为 “先做后想”、“ 边做边想”、“做就是想”动作停止,思维 也结束。
⑶思维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也不 会预见行动的后果。
20
ppt精选版
(二)具体形象思维(3~6、7岁)
❖早期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 已经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 理由来说明。
❖孩子懂得了“5”、“8”这些数字可以是 任何事物的数目,“5”既可以是5个苹果, 也可以是 5张桌子或5把椅子。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一、导入你有没有想过,小朋友的思维是如何发展的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而有的小朋友却需要更多的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幼儿思维的发展》,希望通过进修能够更好地了解小朋友的思维发展过程。
二、目标1. 了解幼儿思维的特点和发展阶段。
2. 掌握增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指导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进修内容1. 幼儿思维的特点2. 幼儿思维的发展阶段3. 增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和技巧四、进修过程1. 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对幼儿思维的理解,并分享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观看视频:观看一段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的视频,了解一些相关的案例和实例。
3. 听取讲解:老师向同砚们讲解幼儿思维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帮助同砚们更好地理解。
4. 分组活动:老师将同砚们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些增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活动方案。
5. 实践操作:同砚们根据小组活动方案,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表现。
五、总结通过今天的进修,我们了解了幼儿思维的特点和发展阶段,也学会了一些增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和技巧。
希望同砚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指导幼儿思维的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下次课程我们将进修更多关于幼儿发展的知识,敬请等候!六、作业1. 思考一下,你认为增进幼儿思维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2. 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帮助幼儿提高思维能力,并写下实施计划。
七、扩展阅读如果你对幼儿思维的发展还有更多疑问,可以阅读《幼儿思维的发展》相关书籍,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知识。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一、导入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思维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思维能力不仅影响着他们的进修和生活,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个性和行为。
因此,了解幼儿思维的发展规律对于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盘绕幼儿思维的发展展开探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目标1. 了解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2. 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表现;3. 认识到幼儿思维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引导幼儿的思维发展。
三、导入活动1. 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描述幼儿在平时生活中的思维表现;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他们的思维是如何发展的?四、知识讲解1. 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幼儿思维具有直观性、片面性、主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2. 幼儿思维的发展规律:从感性认识到观点形成的过程,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3. 不同年龄段幼儿思维的特点和表现:0-2岁时期的感觉和运动阶段、2-7岁时期的前运算阶段、7-12岁时期的具体运算阶段。
五、思维活动1. 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讨论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思维特点和表现;2. 角色扮演:模拟幼儿在平时生活中的思维活动,加深对幼儿思维的理解;3. 游戏互动:设计一些启发幼儿思维的游戏,如连连看、拼图等。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幼儿思维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幼儿思维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同时,也认识到了引导幼儿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在平时教育中更好地引导幼儿的思维发展,增进其全面发展。
七、作业安置1. 思考:你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幼儿的思维表现?请写下你的观察和体会;2. 阅读:阅读相关文献或书籍,了解更多关于幼儿思维发展的知识;3. 实践:尝试设计一些启发幼儿思维发展的活动,并在家庭或社区中实践。
八、拓展延伸1. 邀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幼儿思维发展的相关话题;2.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活动,与幼儿接触互动,观察幼儿的思维表现;3. 开展家庭作业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增进交流和进修。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七章 幼儿的思维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一)直观行动思维
儿童最初的思维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1.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2~3岁的孩子直观行动思维表现非常突出,3~4岁幼儿身上也常有表现。这种思维更多依赖一定的具体情境,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对动作的概括。处于这种思维水平的孩子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例如,当手里有一个娃娃时,她就会想起抱娃娃并玩娃娃家的游戏,当娃娃被拿走以后,她的游戏也就结束了。
(一)幼儿的思维以其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1.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幼儿初期,即3岁左右,思维仍保留很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情动商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赖于自身的行动。
2.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具体性。
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幼儿在思考问题时,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
3~6岁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指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例如,这个阶段的幼儿在开展游戏活动、扮演各种角色、遵守规则时,主要是依靠头脑中的有关角色、规则和行为方式的表象。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思维对幼儿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幼儿的认识方面,它还渗远透到幼儿的情感、社会交往和个性等方面。思维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幼儿的情感深刻化;使幼儿通过对情况的判断做出决定,并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增强责任感和自制力:对他人需要的理解使得幼儿学会同情、关怀、谦让、互助: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使幼儿知道自我,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
幼儿园儿童思维培养教案 幼儿园思维培养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成长阶段,幼儿园思维培养教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孩子的认知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幼儿园儿童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教案的制定原则和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份针对幼儿园儿童思维培养的示范教案。
1. 幼儿园儿童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在孩子成长的初期,特别是在幼儿园阶段,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和未来的社会生活。
而最佳的思维培养时机,正是幼儿园这个评台。
通过系统的思维培养教案,能够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2. 幼儿园思维培养教案制定的原则在制定幼儿园思维培养教案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确保教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应当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芳龄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要注重因材施教,不厚此薄彼,因势利导,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教案的制定应当注重系统性和连贯性,帮助幼儿在学习中形成系统性的思维框架和思维方式。
教案的制定也需要注重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
3. 幼儿园思维培养教案的具体内容针对幼儿园思维培养,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启发思维: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发幼儿的思维,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逻辑思维:引导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游戏,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鼓励创造力:提供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幼儿进行自由创作和想象。
(4)多元智能培养: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培养幼儿的各种智能,挖掘他们的潜能。
(5)情感态度培养:通过情境式教学,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态度和学习态度,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4. 幼儿园儿童思维培养的示范教案以下是一份针对幼儿园儿童思维培养的示范教案,仅供参考:主题:鼓励创造,培养想象力教学内容:(1)教学活动1:绘画角活动目标:通过绘画活动,鼓励幼儿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8第七章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有答案版)

故选A。
(3)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活动。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可以直
接感知的玩具和活动材料;为幼儿提供各种活动的机会;活动的开展坚持直观性原则;善于为
幼儿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幼儿思维水平的不断发展。故选ABCD。
(4)思维的基本特点有间接性和概括性。故选BC。
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 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
象逻辑思维。 • 6、儿童最初的思维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的。 • 7、3~6、7岁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 8、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的特点有:具体性、形象性、经验性、拟人性、
表面性、固定性。 • 9、幼儿掌握概念的三个阶段:直指型、列举型、功用型 。 • 10、从3、4岁开始,幼儿经常会问问题,好奇、爱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 • 11、比较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较是进行分类的前提。
不能按客观逻辑进行推理和判断。
知识点精讲
例4(单选题)幼儿掌握要领具有年龄特点。幼儿初期时,幼儿所掌握的实物概念主要是
他们想象的事物,给物体下定义多属于( )
A.实物型
B.列举型
C.直指型
D.功用型
【答案】C
【解析】幼儿初期时,幼儿所掌握的实物概念主要是他们想象的事物,给物体下定义多属
于直指型。
例5(单选题) 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 )
真题再现
案例1(参考答案) 请分析: (1)莉莉父母的态度和行为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说明理由。 (2)请为莉莉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解析】 (1)莉莉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是不对的。幼儿初期的思维还带有较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 思维离不开直接感知和行动,行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很差。莉莉正处于幼儿初期,她的行为 正好符合这一特征,因此是正常的。莉莉父母不了解幼儿初期思维的这一特点,提出了过高 的要求,莉莉是很难达到的。 (2)对莉莉父母的教育建议: ①依据心理发展规律,正确理解幼儿初期思维发展的特征。 ②创设情境,丰富玩具并提供实际操作机会。 ③循序渐进地提出行动目的性和计划性要求。 ④抓住合理时机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教案

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1.1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1.2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3 幼儿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4 幼儿心理学的重要性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2.1 幼儿感知觉发展2.2 幼儿注意力发展2.3 幼儿记忆力发展2.4 幼儿思维能力发展2.5 幼儿语言发展第三章: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3.1 幼儿情绪与情感的种类3.2 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特点3.3 幼儿情绪与情感的调节与管理3.4 情绪与情感对幼儿的影响第四章:幼儿社会性发展4.1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4.2 幼儿人际关系发展4.3 幼儿道德发展4.4 幼儿社会行为规范4.5 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影响第五章: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5.1 幼儿心理健康概述5.2 幼儿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5.3 幼儿教育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5.4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5.5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第六章: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6.1 幼儿个性发展的基本理论6.2 幼儿性格特征与发展趋势6.3 幼儿自我概念与自尊心的发展6.4 幼儿社会性技能的培养6.5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对幼儿的影响第七章:幼儿心理评估方法与技术7.1 幼儿心理评估的基本原则7.2 幼儿心理评估的方法与技术7.3 幼儿心理测量的工具与运用7.4 幼儿心理评估案例分析7.5 幼儿心理评估在教育中的应用第八章:幼儿心理干预与辅导8.1 幼儿心理干预的基本概念8.2 幼儿心理干预的理论与技术8.3 幼儿心理辅导的方法与策略8.4 幼儿心理问题的常见类型与处理8.5 幼儿心理干预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九章:幼儿家庭教育与心理发展9.1 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9.2 父母教育方式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9.3 家庭环境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联9.4 家庭教育中心理健康的促进策略9.5 家庭教育中的心理问题与解决方法第十章:幼儿教师心理素养与专业发展10.1 幼儿教师心理素养的重要性10.2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升10.3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10.4 幼儿教师心理压力管理与自我调适10.5 幼儿教师在心理教育中的角色与职责第十一章:幼儿游戏心理与教育11.1 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1.2 幼儿游戏的心理特征与类型11.3 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策略11.4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实例11.5 游戏心理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第十二章:幼儿艺术心理与教育12.1 艺术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12.2 幼儿艺术表现的特点与形式12.3 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2.4 艺术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应用12.5 艺术教育中的心理辅导与支持第十三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13.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13.2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13.3 幼儿心理健康维护的实践方法13.4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措施13.5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第十四章:特殊需要幼儿的心理教育14.1 特殊需要幼儿的定义与分类14.2 特殊需要幼儿的心理特点与教育需求14.3 特殊需要幼儿的教育策略与支持系统14.4 特殊需要幼儿的心理干预与辅导14.5 特殊需要幼儿教育的案例分析第十五章:幼儿心理学研究与发展趋势15.1 幼儿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挑战15.2 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与技术15.3 幼儿心理学领域的新理论与发展15.4 幼儿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前景15.5 幼儿心理学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展开,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幼儿心理学教案-幼儿的思维

(五)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1.对事物的理解主要依靠具体事物的形象
2.对事物的理解表面化、简单化、刻板化
课堂小结
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一)直觉行动思维在幼儿期继续发展
(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
(三)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四)判断和推理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1.以直接判断为主,间接判断开始出现;
讨论:妈妈做法错在哪?如何做有益儿童思维发展?
案例3
听同事说“芭比娃娃”非常好玩,于是,贝贝妈也给女儿买了一个。果真见女儿抱着芭比娃娃非常高兴,一边给她梳头,一边给她穿衣,一边不停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娃娃?”妈妈刚开始很耐心地告诉她“这是芭比娃娃。”可是,这一天下来,她竟然问了十几次同样的问题。妈妈有些不耐烦了,冲着她大声地说:“告诉你,这是芭—比—娃—娃,记住了吗?”
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D创造性思维
3.“燕子低飞要下雨”反映了思维的()。
A直观性B间接性C概括性D创造性
4.“气象学家通过卫星云图和仪器检测等科学方法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这体现了思维的()。
A具体性B概括性C间接性D行动性
课后作业
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件具体事例,分析自己的思维过程。
3.思维与言语
思维离不开言语,思维主要借助言语来实现,言语是思维的主要载体。
言语也离不开思维,只有通过思维,言语的各种功能才得以实现。
(二)思维的特性
1间接性:思维活动不反应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映。
2.概括性: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幼儿心理学》

《幼儿思维的发展》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增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一、导入引导(5分钟)1. 通过展示幼儿的思维活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幼儿思维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幼儿思维的理解和看法。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什么是幼儿思维?- 幼儿思维是指幼儿在认识、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
2. 幼儿思维的发展特点- 幼儿思维具有感性、形象性、片面性、不可逆性和非逻辑性等特点。
3. 幼儿思维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进修经验等都会影响幼儿思维的发展。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30分钟)1. 案例一:小明在做拼图游戏时,总是无法正确组合。
- 请学生分析小明的思维特点,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法。
2. 案例二:小红在进修数字时经常健忘数数的顺序。
- 请学生讨论小红的思维发展情况,思考可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思维拓展活动(15分钟)1. 通过游戏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思维挑战任务。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幼儿思维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思考,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六、作业安置(5分钟)1. 安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幼儿的思维表现,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2. 提醒学生复习本课内容,准备下节课的进修。
七、课后反思(5分钟)1. 整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的地方。
2. 记录学生的表现及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准备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对幼儿思维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掌握增进幼儿思维发展的方法和策略,为其未来的进修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

《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课程简介:《幼儿心理学》课程是一门面向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及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阐述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
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
课程目标1:掌握幼儿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如幼儿心理发展趋势、思维发展的特点等)和基本理论(如各心理学流派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等),对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记忆、描述、解释。
(支撑毕业要求3)课程目标2: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并按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能够了解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和基本规律,学会创设有效教学基本技能。
通过课下自学养成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听课、小组讨论、完成课下任务等形式培养反思能力,能够通过小组成果报告等培养交合作能力(支撑毕业要求2)课程目标3:在《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中,注重师德师风教育,突出课堂育德、典型树德、规则立德;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尊重幼儿的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立德树人。
(支撑毕业要求6)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教学内容、重难点和课时安排第一部分幼儿心理学总论(绪论、第一章)教学重点:心理的实质教学难点: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实验/实习/实训项目:无教学学时:理论6学时;实验/实习/实训0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理解心理的实质及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
课程思政目标:引导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幼儿心理学研究遵循的最高指导原则。
同时,在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中特别强调教育性原则,即遵守最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所有的有关幼儿心理发展的研究都不能损伤幼儿的身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固定性。
幼儿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认死理”
3.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幼儿初期,由于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局限,只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但到了幼儿晚期,不少幼儿开始能够对事物的一些本质特征进行初步认识。
(三)幼儿的概念,判断与推理的发展
概念、判断与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幼儿思维基本形式的发展特点也体现出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第七章幼儿的思维
第一节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物学家在某个地区发现了一-些海洋化石后,他们能够分析推测出这个地区几百万年以前曾经是海洋,或者离海洋很近。
为什么天上能下雨,雨水是从哪里来.....
因此,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不断发展。
三、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
从3、4岁开始,幼儿经常会问“是什么?”或“为什么?”的问题,好奇、爱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具体表现。
提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表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提问,对幼儿的提问“闻问则喜”,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气氛,培养幼儿思维的热情。
总之,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品好力活动的核心。思维的发生和发展使幼儿的整个心理水平不断得以提高。
二、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
(一)直观行动思维
儿童最初的思维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直观行动思维是指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的思维。直观行动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1.思维依赖于一定的情境
2~3岁的孩子直观行动思维表现非常突出,3~4岁幼儿身上也常有表现。这种思维更多依赖一定的具体情境,依赖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和对动作的概括。处于这种思维水平的孩子离开了实物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例如,当手里有一个娃娃时,她就会想起抱娃娃并玩娃娃家的游戏,当娃娃被拿走以后,她的游戏也就结束了。
(1)思维与感知觉。
思维与感知觉一样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想一想:思维与感知觉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区别:感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产生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它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规律性。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思维则是对事物本质特征及内在规律间接、概括的反映。
(4)拟人性。
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人来对待。他们赋予小动物或玩具以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想感情,和它们说话,把它们当作好朋友。他们认为太阳公公能看见小朋友们在玩,他们还提出许多拟人化的问题,如“风是车轮放出来的吗”?
(5)表面性。
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质联系。比如,一个5岁的孩子注视着阿姨给小婴儿喂奶,看到奶水从阿姨的乳房里流出来,他认真地问:“阿姨,那里面也有咖啡吗?”由于幼儿的思维只是从事物的表面出发,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幼儿思维常常具有片面性。如给幼儿出示两个一样大小的橡皮泥球,让幼儿确认它们是样大小的。然后,老师把其中的一个泥球变成长条。这时,幼儿就认为这两块橡皮泥不一样多了。
幼儿概括水平比较低,直接影响到幼儿对各无念的掌握。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幼儿的这一特点,这是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幼儿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该理解幼儿的概括能力的发展特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
二、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
2.直观行动思维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这个思维阶段的孩子,其思维只能在动作中进行,常表现为先做后想,边做边想,动作一旦停止,他们的思维活动也就结束。如正在画一条线,他说是虫子,可是所画的线一弯曲,他就又说画的是香肠。这个阶段的思维特点就是行动没有事先计划和预定的目的,也不会预见行动的后果。
(二)具体形象思维
四、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一)幼儿初期思维的直观现行动性与幼儿的活动
想一想:幼儿初期思维特点是怎样的?在实际中应该如何对待?
幼儿初期的思维特点仍带一定的直现行动性。在组织幼儿开麂备种话动中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特点,才能有效地开展活动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
思维总是由于伴随问题而产生。幼儿阶段常常对许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那些在幼儿的生活和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提出问题的情境。
教师组织的活动能否成为幼儿的问题情境,这与问题的选择有很大关系。如果问题很容易,幼儿不加思索就能解答。那么,这个问题就不能引起幼儿的思考活动。因而,也就不能成为问题情境。
联系:思维与感知觉有着联系,幼儿时期这种联系尤为密切。人的思维是在对事物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如果没有大量的感知材料,思维就无从产生。幼儿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幼儿思维的发展更不可离开感知觉的发展。
(2)思维与语言。
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的,语言中的词都是对事物一般属性和联系的概括。
3~6岁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指儿童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例如,这个阶段的幼儿在开展游戏活动、扮演各种角色、遵守规则时,主要是依靠头脑中的有关角色、规则和行为方式的表象。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词是思维活动必不可少的材料。
思维的表达与交流也是借助于言语活动来实现的。
2.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
(1)思维是对事物间接的反映
思维它不是直接对事物做出反映,而是间接地反映事物。
例如,我们早晨起来发现地上都是湿的,就知道昨天夜里下过雨。我们并没有看见下雨,我们只是通过潮湿的地面,间接地知道昨天夜里下雨了
五、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一)通过观察,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是思维的基本操作过程。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不同的部分或不同的特征,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
思维对幼儿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幼儿的认识方面,它还渗远透到幼儿的情感、社会交往和个性等方面。思维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幼儿的情感深刻化;使幼儿通过对情况的判断做出决定,并能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增强责任感和自制力:对他人需要的理解使得幼儿学会同情、关怀、谦让、互助: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使幼儿知道自我,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
(三)抽象逻辑思维
7岁以后,儿童开始进人逻辑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是指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幼儿阶段只有抽象选择思维的萌芽。
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由直观行动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最后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幼儿的概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概括的内容比较贫乏
2.概括的特征很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
如上述的儿对人,马和虎的概括,是根据它它们的外部特征进行(1)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只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 (2)概括的外延不适当,往往过宽(如“家具”是“用的东西”)或过窄(如“儿子”只是小孩)。
(一)幼儿的思维以其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1.幼儿初期的思维仍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
幼儿初期,即3岁左右,思维仍保留很大的直观行动性。他们的思维情动商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并依赖于自身的行动。
2.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具体性。
幼儿思维的内容是具体的。幼儿在思考问题时,借助于具体事物或具体事物的表象。
1.幼儿对概念的掌握
幼儿掌握的概概念主要是日常的、具体的,熟悉的物体和动作,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动儿晚期还可以掌握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如团结、勇敢。礼貌等。幼儿掌握的概念不太稳定,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此外,幼儿掌握空间概念和数概念都晚于实物概念,面且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2.幼儿对事物判断、推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复习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二、课程内容:
(一)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
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
幼儿主要是对事物的个别或外部特征进行概括,对事物表面具体形象的特征进行概括。
例如,幼儿对人、马和虎的概括是根据外部特征进行的,他们的理由是人、马、虎都有身子、头、脚等。从6岁起,特别是7岁以后,儿童的概括逐渐不以事物的外在形象特征为依据,而是根据人、马、虎都是有生命的、活的、能生长等本质属性来进行概括。这说明幼儿的概括水平主要处于表面的,。具体形象的感知阶段,并开始逐步向对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方面发展。
其次,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
再次,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教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度,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
最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
(二)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
1要通过各种活动丰富幼儿的表象
2.幼儿园开展的活动要坚持直观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