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生命关于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确 ,科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证性和功利性 , 至少其最终成果需要有很强的实证依据 ,并且最 好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于是 ,需要大量的实验 、 论证 、数学推导和演算 ,等等 ,这在很大程度上属 于形而下的技术层面的东西 ,是人们容易看到的 。 但是 ,科学绝对不是可以简单地依靠实证和功利 这两个“齿轮”运作的机器 ,而是由无数具有极高 品位和素养的人 (科学家) 所参与的极富创造性的 活动 。这些人带着什么样的理想 、信念和观念 ,怀 着什么样的探索动机 ,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 和心灵体验 ,最终碰到并抓住了什么样的历史机 遇 ,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东 西 ,它与人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密切相关 ,是人们不易觉察的 。
[ 关键词 ] 教育 ;生命 ;生命哲学 [ 作者简介 ] 孟建伟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
100049)
当今之教育存在着一种实证化 、功利化 、技术 化和模式化的倾向 :教育活动的中心似乎只是实 证化和功利化的知识 ,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教育的 过程仿佛是过度技术化和模式化的生产流程 ,而 不是对人的全面而充分的培养 。于是 ,一方面 ,我 们惊喜地目睹教育的巨大发展和进步 :教育的规 模在日益扩大 ,知识量和信息量在不断增加 ,基础 设施在大大改善并正在走向现代化 ,越来越多的 高学历毕业生正走向社会 ,加入现代化建设的行 列 ;另一方面 ,我们也非常担忧地看到 ,教育似乎 正在变得越来越外在化和空心化 ,越来越离开人 的内心世界 ,离开人的活生生的生命 。这显然不 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也有悖于教育的 本质 、宗旨和使命 。
尽管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现代新儒家的文化 观同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科学观的立场截然相 反 ,但是 ,前者同样对科学做了狭隘的实证主义或 功利主义的理解 。在他们的视野中 ,似乎科学世 界是完全形而下的 ,而人文世界则是纯粹形而上 的 ,因此 ,只有人文世界才是真实的生命存在 ,科 学世界不但没有实在的意义 ,反而同人和人的生 命是相对立的 。于是 ,当它们将科学置于人文的 对立面予以批判的同时 ,实质上也从根本上否认 了科学与人文之间的深刻关联 ,切断了包括科学 在内的所有文化的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之间
另一方面 ,人文作为一种文化 ,也同样有形而 上和形而下两个层面 。我们不妨以艺术为例 。尼 采说 “, 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 上活动”。④海德格尔说 ,一切艺术“在本质上都是 诗”, ⑤而“诗是真正地让我们安居的东西”。⑥这 显然都是从形而上层面来理解艺术 。其实 ,艺术 也存在着技术性很强的实证的和功利的层面 。在 这个形而下层面上 ,艺术强调的是实验 、技法 、技 艺和功用 ,等等 ,这与科学非常相似 。要是没有形 而下层面 ,艺术就不可能成为艺术 。
总的说来 ,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 ,都有形而下 和形而上两个层面 ,前者是体 ,后者是魂 。如果 说 ,前者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技术层面上的精 湛和高超 ,那么 ,后者则在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精 神层面上的深奥和高远 。然而 ,这两个层面和两 种价值取向又是相辅相成 、浑然一体和不可分割 的 。没有体的魂只是空洞而抽象的魂 ,因而不可 能有活的生命 ;反之 ,没有魂的体则只是死亡而僵 硬的体 ,同样没有生命 。正是这种体和魂高度有 机的结合 ,才使得科学与人文成为活生生的生命 有机体 ,充满着丰富的人性和不竭的创造力 ,因而 充满着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 。
3 本文系中国科学院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科学文化哲学研究”(人教字[ 2002 ]90 号) 和中国科 学院创新文化专项基金项目 (项目批准号 : ZKYWMB2006 - 2) 的研究成果之一 。
—3 —
尽管从表面看 ,科学与人文是两种非常不同 的文化 ,但在本质上它们却有着十分相似的结构 。 一般说来 ,无论是科学还是人文 ,大致都可以分为 两个层面 :一个是形而下的 ,也可以说是外在的 ; 另一个是形而上的 ,也可以说是内在的 。如果说 , 前者属于倾向于外部世界的实证的和功利的层面 的话 ,那么 ,后者则属于倾向于内心世界的思想的 和精神的层面 。这显然不难理解 ,因为文化是人 创造的 ,而人的创造活动本身就可大致分为两个 层面 :一个是面向外部世界的 ,形而下的 ;另一个 则是面向内心世界的 ,形而上的 。当然 ,这两个层 面的划分只是粗略的和相对的 ,在二者之间并不 存在截然分明的界线 ,而是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和 相互贯通的 。也正是二者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渗 透和相互贯通 ,才使得人和文化保持积极的进取 精神和旺盛的生命力 ,才能让我们领悟到人和文 化的活生生的生命及其二者之间的深刻关联 。

教育能否真正切入并融于人的生命 ,首先取 决于教育的内容是否真正具有生命力 ,是否真正 切入科学与人文之魂 ,切入科学与人文之精神 ,也 就是切入科学与人文之生命 。
科学与人文是人类最高尚和最富有创造性的 两种文化 ,因而也是人类教育的永恒主题 。当然 , 这里所说的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是广义的 ,诸如 技术和工艺等层面也应分别属于这两种文化 。如 Fra Baidu bibliotek将这两种人类最富有创造性的文化通过教育传 授给学生 ,这需要从两种文化的结构说起 。
魂 ,也就是说 ,没有从根本上真正切入活生生的科 学与人文文化 ,切入科学与人文之魂 。

要对教育做生命哲学的探讨 ,须涉及三种生 命 :一是以上所说的关于科学与人文的生命 ,实质 上也就是科学家 、艺术家 、哲学家等关于科学与人 文文化创造者的生命 ;二是关于教育者即教师的 生命 ;三是关于受教育者即学生的生命 。从生命 哲学的最深刻的意义上说 ,教育的过程实质上就 是这三种生命之间不断交流 、不断对话和不断融 合的过程 。正是这三种生命的不断交流 、对话和 融合 ,构成“教育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 ,教育者 是关键 ,是联接三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起着主导 作用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人们常说 “, 教师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要真正肩负起“人类灵魂 的工程师”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 ,这显然不仅仅 只是一个关于教育技术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 ,这是 一个关于生命哲学的问题 。
虽然关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已经 深深触及到了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问题 , 但似乎还没有完全切入问题的实质 :教育真正切 入并融于人的活生生的生命 。只有真正切入并融 于生命的教育 ,才能体现教育的生命 ,才有可能成
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才有可能从根本 上避免或纠正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问题 。 因此 ,有必要对教育与生命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对 教育的生命本体论问题做一些深度研究和思考 。 本文试图从教育内容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三个角 度来探讨教育与生命的契合问题 。
的内在关联 ,因而 ,不仅切断了科学的生命 ,而且 也切断了人文的生命 。
还有 ,正在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也存 在着严重的缺陷 :它在本质上是解构性的 ,而不是 建构性的 。它在批判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同 时 ,也从根本上解构了所谓大写的“真”、“善”、 “美”,解构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解构了科学与 人文的生命 ,甚至解构了人和文化本身 。
爱因斯坦认为 ,凡是造诣较深的科学家都对 科学怀着一种“宗教感情”,这种“宗教感情所采取 的形式是对自然规律的和谐所感到的狂喜的惊 奇 ,因为这种和谐显示出这样一种高超的理性 ,同 它相比 ,人类一切有系统的思想和行动都只是它 的一种微不足道的反映 。只要他能够从自私欲望 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这种感情就成了他生活和工 作的指导原则”①。在他看来 ,自然科学家同画
2007 年第 9 期 (总第 332 期)
EDUCA TIONAL RESEARCH
No . 9 ,2007 General ,No . 332
教育与生命 3
———关于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思考
孟建伟
[ 摘 要 ] 教育不仅要强化技术层面的训练 ,更要切入生命层面 ,包括科学与人文的 生命 、教育者的生命和受教育者的生命 。正是这三种生命的不断交流 、对话和融合 ,构成 “教育的生命”。对教育的生命哲学的探索 ,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教育的本性 、宗旨和使命的 认识 ,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纠正教育的过度外在化和空心化倾向 ,使教育真正切入并融于 人的活生生的生命 。
首先 ,教育者应真正切入教育内容之生命 ,也 就是切入科学与人文文化之生命 ,这是关于教育 的生命本体论的第一层涵义 。
在教育所涉及的三种生命当中 ,关于教育内 容的生命 ,即科学与人文文化之生命或许是最难 以把握和切入的 ,因为一般说来 ,在整个教育过程 中 ,似乎只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种生命出席 ,而 代表科学与人文文化之生命的科学家 、艺术家 、哲 学家等创造者的生命是隐匿的 ,往往并不在场。 人们课堂上所学的往往只局限于按某种教学大纲 精心编制的教科书 ,科学家 、艺术家 、哲学家等创 造者们所创造的原始性东西很少涉猎 。因此 ,事 实上我们充其量是在用第二手材料进行教学 。当 然 ,教科书有其突出的优点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也 许是永远不可或缺的 。它浓缩了人类知识的精 华 ,并对其做了分门别类的整理 、概括和总结 ,最 终以近于公理化的逻辑体系呈现给大家 ,似乎让 人们能够一步一个台阶地进入知识的殿堂 。要是 没有教科书 ,整个教育有可能出现无序状态 ,难以 找到范围 、目标 、步骤 、方法和方向 。然而 ,应当看 到 ,教科书也有其明显的缺陷 ,即过度简约化 、逻 辑化和体系化 ,以致将人类活生生的科学与人文
所谓生命 ,有两层涵义 :其一 ,它是活的东西 ; 其二 ,它是有灵魂的东西 。所谓教育要切入科学 与人文的生命 ,也有两层涵义 :其一 ,教育要切入 活生生的科学与人文文化 ;其二 ,教育要切入科学 与人文的灵魂 。当今教育所存在的实证化 、功利 化 、技术化和模式化的倾向 ,其最大的缺陷和偏颇 之一就是 ,只重视科学与人文的形而下层面 ,而忽 视其形而上层面 ,当然更不可能关注二者之间的 有机结合 ,于是 ,在教育内容上往往只有体而没有
要全面 而 深 刻 地 理 解 科 学 与 人 文 这 两 种 文 化 ,须从根本上克服并超越当代流行的各种狭隘 的科学观和文化观 ,特别是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 的科学观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现代新儒家的文 化观 ,还有正在兴起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观 。
狭隘的实证主义和功利主义科学观的最大缺 陷在于 ,它们只对科学做了狭隘的实证主义或功 利主义的理解 ,因此 ,只看到其实证的或功利的一 面即形而下层面 ,而看不到其思想的和精神的一 面即形而上层面 。当它们强调科学世界与人文世 界的截然区分 ,并竭力拒斥“形而上学”的同时 ,实 质上也从根本上否认了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 值 ,切断了科学的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之间 的内在关联 ,从而切断了科学的生命 。
一旦克服并超越上述各种狭隘的科学观和文 化观 ,我们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就会有全新的 理解 ,特别是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对科学世界与 人文世界所做的所谓事实与价值 、认识与体验 、外 在与内在 、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间那种截然对立的 僵硬的思维方式 。
事实上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 ,既有实证的和功 利的一面 ,更有思想的和精神的一面 ,它本身就体 现着关于事实与价值 、认识与体验 、外在与内在 、 形而下与形而上之间有机的统一 。正是形而下与 形而上这两个层面的高度有机的统一 ,科学文化 才像一个生命有机体 ,展现着蓬勃的生命力 。
—4 —
家 、诗人 、思辨哲学家有类似的“探索的动机”“: 人 们总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 悟的世界图像 ;于是他就试图用他的这种世界体 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 ,并来征服它”② ,只不过各 自采用的方式不同 。探索的过程同时也是“感情 和思想的一种净化”,于是 “, 人们才有他们所能有 的那些最微妙的 、最高尚的乐趣 :对艺术创造和思 维的逻辑秩序的美的乐趣”。③爱因斯坦在这里所 描述的是关于科学的形而上层面的东西 ,正是在 形而上层面的最深处 ,我们深切地感悟到科学家 的生命和科学的生命及其二者之间的同一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