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

合集下载

暑期阅读手记1读张文质生命化教育

暑期阅读手记1读张文质生命化教育

2008暑期阅读手记(一)读张文质《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一)将触动自己的文字摘录下来,细细品味,若加以联系实际作些思考,就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看过张文质先生的随笔集《教育的十字路口》和《幻想之眼——一个教育者的内在冲突》之后,对先生提倡与努力实践的“生命化教育”有了一些理解,更多的则是敬佩和感动。

在此基础上,细细阅读先生的《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理解更深,感触更多,深觉这也是自己要追求的方向和努力的境界。

下学期准备带领老师们一起来了解“生命化教育”,认识“生命化教育”,实践“生命化教育”。

现将自己理解的“生命化教育”的实质用摘录和点评的形式记录下来,或许能促进大家一起来研究、讨论、实践着这扎根于乡村,坚守“草根情怀”的生命教育实验。

要实践“生命化教育”,首要条件是每一位从事生命化教育实验的朋友是轻于名利、高度自觉,时时审视、反省自己的。

在《必须经常自我询问的六个问题》里,他们这样问道:1、我们是否滥用了授予我们的权力,时常逾越了道德的底线?2、我们是否出于对权利的恐惧或难以抵挡的功利的诱惑,扭曲自己的行为,伤害儿童的心灵,并辜负了孩子们的质朴、珍贵的信任?3、我们是否因为同情的匮乏,情感的冷漠,时常有意无意忽视了那些最需要我们注视、关爱与呵护的心灵?4、我们是否因为生活的重荷,而变得日趋势利、鄙俗;缺乏生活热情,毫无梦想,毫无真善美的信念?5、我们是否因为失去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而使得课堂变得极其平庸、乏味、毫无激情、毫无创造力?6、我们是否已经不再适合担当教师这一角色,甚至这样的自我询问也被遗忘,或者我们几乎就没有这样的自我自我询问的勇气?回答这些问题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清醒的自我认识,待仔细梳理了“生命化教育”的要义之后,我将作个回答。

也希望对“生命化教育”产生兴趣的教师朋友们不妨试着询问一下自己,看看自己还能否安之若泰?。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书体会:爱让生命教育之花怒放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书体会:爱让生命教育之花怒放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书体会:爱让生命
教育之花怒放
回忆上学期曾听过的肖川教授的报告,至今余音回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他思维敏捷,妙语连珠,让我们感受到了他那质朴、率真、睿智与宽厚集于一身的学者风范,特别是他那颗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之心,正如书中所说一样“我保证我的笔底永远有热血在涌动,我保证‘我以我血荐轩辕’,文中字字句句见证了这一点,特别是这次假期认真拜读了他《教育的使命与责任》一书时,见证他对教育的执着追求,特别是他对生命教育的解读,更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阳光的感觉,让我们的思想“渐行渐宽”,受益匪浅。

读《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时,正基于我们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爱与责任,因此首先吸引我的是封面上的一段话: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

我们不停地跑,争取领先,但是总有一刻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这条路是通向梦想还是通向深渊?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

使命与责任赋予教育以高度和灵魂。

这一段话,我反复读了好几遍,仔细品味着,每次都会有新的认识,虽然对它的理解不是很深入,但他引领着我细
细的读了下去,同时让自己心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多了一份心颤颤的教育感动。

全书包括《序》《跋》共9部分,整整佰十篇文章,有长有短,内容不一,读上去,各自成文,如一篇篇孤立的小文章,但“文散形不散”,由一条爱的主线与灵魂,贯穿着全文,那就对于学生爱的教育,生命的教育(也就是肖川先生所说的成全教育),我想这就是我们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与使命吧。

《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读后感

《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读后感

《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读后感《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读后感《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读后感正文:读《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是一本与教育有关的书,张文质老师以犀利的笔触,真实地展现了自己教育经历,文中所写并非都是美的场景,确更能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共鸣。

看完《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应该说有很多震撼,我不知道能否用文字表达我内心的这种震撼,只是读着那些充满着温情的文字,我的生命的确就被滋润着,有一种很温暖很潮湿的感觉涌遍全身。

书中“教育是慢的艺术”这一重要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老师对此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说:“即使是知识的获得,经常也是困难、艰苦、缓慢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曲折、艰苦,有自己的规律,一点也勉强不得。

有时候我们简直就没有办法使一个人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也没有办法让他迅速形成所谓‘良好的’习惯,我们经常无法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恰当的判断,也无法洞悉一个成长中的儿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地保护和帮助他。

教育其实就是一种互相寻找、发现,彼此增进理解的过程。

经常,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进,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他需要你针对他这个具体的人给予的帮助,即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舞,恰当的提醒。

也许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就是耐心、敏感、克制、清醒的边界意识,同时要有乐观的态度,积极恰当的行为能力(一种临场智慧)。

”——这是一段很让我感动的文字。

从中我感到的,是对教育的甘苦的深切体会和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

还谈到“我们的教育往往过于急切地盼望着出成效、成正果,能够‘立竿见影’,缺乏期待与从容,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顺其自然,什么时候应该保持沉默,什么时候最好不介入,什么时候应该什么都没有看到。

”读到这些,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

真诚地反思自己身上的反教育现象,感慨颇多。

凭心而论,自认为是一个富有教育良知的教师。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读后感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

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塑造、精神的传承。

在读完《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本书之后,我对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自身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书中提到,教育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操和价值观。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教育经历。

我曾在一所注重全面教育的学校就读,学校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十分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

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开设相关课程,学校成功地培养了我们热爱祖国、尊重他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这样的教育方式,让我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智慧。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教育者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以及与学生平等相处的态度。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位老师。

他不仅授课认真,而且十分关心我们的成长。

他总是耐心地倾听我们的困惑,给我们提供指导和建议。

他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和责任。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老师,我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这本书还让我意识到,教育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事业。

作为教育者,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这关乎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

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昂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努力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它不仅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还让我明白了自身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时刻牢记书中的教诲,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奋斗。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生命化教育》读后感儋州市新州中学陈海莲当看到《生命化教育》这本书最喜欢的是它的圭寸面“绿色”绿色代表的生命的气息,封面上有一段话“以人为本的时代,呼唤教育向生命的回归,走向生命化教育;生命化教育,让教育成为生命关怀的事业;生命化德育,让道德的生命自主成长;生命化学校,让学校成为生命的乐园;生命化课程,让课程成为生命的经历和体验;生命化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和创造;生命化班级,让班级洋溢生命成长的气息;生命化教师,追寻生命的意义和幸福。

”读了这段话也就体会到这本书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生命化,使教育实现生命的诗意栖居”。

在本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生命化教育”这个关键词。

那么什么是“生命化教育”呢?有人说,生命化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在“融化”生命的教育,把生命的本质、特征和需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之中,使教育尊重生命的需要,完善生命的发展,提升生命的意义。

生命化的教育,是真正的“人”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也是最体现人性关怀的教育。

生命化教育,以生命为基点,关注生命,创造生命适宜成长的条件,使教育真正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地。

“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的栖居” ,是生命化教育核心的表达,也是生命化教育的最高境界和追求。

生命化教育的几个关键点是1、直面生命,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人的生命不仅是自然的,而且是社会的、文化的。

人的本能的发展和成熟只是人的自然生命的发展。

一个自然生命体要发展成为社会生命体的人,就必须在其生命体的基础上,获得文化、智慧、道德和人格等精神方面的发展,教育显然是社会遗传的有效途径,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根本使命,换言之,生命的成全,必须要教育。

2、在生命中,尊重生命的特征生命化教育当以个性的认可为前提,使教育适合每一个儿童的独特性,成为一种个性化的教育。

为此,教育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划一,给学3、生以自主选择的空间,创造一个崇高开放、多元的环境。

为了生命,享受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人生:教育需要使人们明了人生的意义,追求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人生。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导读: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一)今年来,中心小学开展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德育活动,看到“生命教育”这个词,我想到了以前看到过的一个报告: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冯建军教授作的《教育,为了生命的事业——生命化教育的理念》报告。

生命教育的提出及推行:美国学者杰。

唐纳。

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在加州创立了“阿南达学校”,实践生命教育思想。

我国的台湾、香港开设生命教育的课程,辽宁、上海2004年由教育厅启动中小学生命教育工作。

生命教育的目标:认识生命之可贵;珍惜生命之存在;欣赏生命之美好;提升生命之意义;实现生命之价值。

生命教育中的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教书已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应成为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的形式。

为此教师应努力成为自觉创造自身职业生命的主体,成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自我主体,唤醒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成为“具有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自主成长型教师”。

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自我生命成长的体察、反思中,才能善于从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中获得一种生命体验与满足,一种生命的创造和成长,感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得到生命的一份满足和升华。

教师自身生命价值和意义也要在其中得以体现和延伸。

教师才能感受到在奉献中的快乐。

生命化教育读后感(二)《生命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用手写出来的文字,而是一本用身体实践出来的好书。

这些文字,没有一句灰色的理论,在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真挚的教育情怀与理性思考,因为,没有对教育的一种悲悯之爱,便无法让教育成为自己的宗教,没有一种对师生的慈父般的情怀,便不可能有那种跨越时空的漫步和建设性的思考与策略。

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教育的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生命:教育的原点。

读《生命与教育》有感

读《生命与教育》有感

读《生命与教育》有感读《生命与教育》有感篇1教育是什么?我们为学生的素质提高做了什么?当读完郭思乐教授的《教育激扬生命》,身为人师的我们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会有新的思索和新的领悟,读《教育激扬生命》有感。

《教育激扬生命》是郭思乐教授《教育走向生本》后的又一力作,是向师本教育一次有力的出击,它建立了先进的生本教育理念。

读完全书,"生本"二字深深印入了我的脑海,我不禁为自己过去的教学行为感到汗颜。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我走进课堂无数次,无数次面对我的学生,我又有多少次带着"生本"的理念进入课堂的?看看身边的同事们和同仁们,我们是不是更多的把教育当作一种普通的职业,一种生存的方式来做?这些,绝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者。

《教育激扬生命》让我们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又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书中提出:"对于学生生命体,教师应是一个牧者,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应该是为了学生自主有效地活动。

"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示学习方法,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自己则要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平等的对话,鼓励、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由主角退而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将教学活动寓于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学生应把学习变成自己的生活。

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小学语文教师》上面乔能俊老师听的一堂课。

一位年轻女教师执教《自然之道》一课,教学从听写生字开始,然后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讲解重点词语,读后感《读《教育激扬生命》有感》。

乔老师问坐在他身边的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或奇怪的地方。

男生问:"当海鸟啄幼龟的时候,它们为什么不把脖子缩进壳里去?"女生说:"这个向导很奇怪,他是生物学家,非常懂海龟的生活习性,但他为什么还是把幼龟扔到海里呢?"乔老师最后发表感叹:这是篇可以给学生思维情感带来极大冲击的课文,却被老师上的僵化教条、寡淡无味,从两名学生对文本的关注点看,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需求完全不在同一条轨道上。

生命化教育培训感想

生命化教育培训感想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旨在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生命化教育培训,收获颇丰,感触颇深。

首先,生命化教育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质。

过去,我们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情感需求。

生命化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生命成长,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在这次培训中,我认识到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其次,生命化教育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我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生命化教育让我意识到,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生命化教育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学生沟通。

在培训中,专家们强调了师生沟通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我认识到,作为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意见。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此外,生命化教育还让我认识到了教育评价的重要性。

过去,我们过于依赖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命化教育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在这次培训中,我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总之,生命化教育培训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践行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我对生命化教育的几点感悟:1. 生命化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情感需求,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 生命化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生命成长,使教育更加具有人性化。

3. 生命化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因责任与梦想而灿烂
——读《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随笔听过张文质老师有关生命化教育的讲座,而今再读《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应该说有很多震撼,我不知道能否用文字表达我内心的这种震撼,只是读着那些充满着温情的文字,我的生命的确就被滋润着,有一种很温暖很潮湿的感觉涌遍全身,很惬意,很幸福。

当这两天走进张老师涌生命写就的那些文字时,我真的完全被“生命化教育”感动了。

我有太多太多的真情想要诉说,我有太多太多的震撼需要表达。

我在想,为什么张文质老师会给这本书取名为“生命化教育的责任与梦想”?我是这样理解的。

这群实践“生命化教育”的追梦人不顾世俗偏见坚守“草根情怀”勇于担待。

面对现实,他们不作懦弱的逃避,而是守住一方心灵圣土肩负责任对每一个生命做出郑重承诺;面对现实,他们不作无用的抱怨,而是点燃教育的激情怀抱教育梦想执着而无悔的前行。

责任,让他们立足现实的土壤,早就一批未来的栋梁;梦想,让他们的精神获得升华,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丰富而高贵的灵魂。

而在责任与梦想背后,我看到了屹立着的一群中华民族的脊梁!我感慨:生命,因责任与梦想而灿烂!未来的人生路上,我会视教书育人为天职,勇于担待,肩负一份责任;同时,我会坚守一份承诺,让教育这片园地开出我的梦想之花!
祝所有实践生命花教育的追梦人一生平安,一生幸福!也愿你们的生命因为责任与梦想而更加灿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