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与流行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与流行特征
云中杰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副主任医师
边建朝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导师
一、地方性氟中毒的概念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主要是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它是以侵犯牙齿和骨骼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对于牙齿的损伤叫氟斑牙,对于骨骼的损伤叫氟骨症。统称为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
二、地方性氟中毒的危害
地方性氟中毒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之一。它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在牙齿和骨骼上。过量的氟不仅对牙齿、骨骼等硬组织有损伤作用,还可损伤其他软组织器官。氟对牙齿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氟斑牙,氟离子可破坏牙釉质的正常结构,使牙齿表面失去光泽,呈现粉笔样的白色,称为白垩;或出现着色,牙釉质呈黄色或褐色;牙质变脆,出现缺损或过早脱落。氟斑牙是在牙釉质形成期摄入过量的氟引起的。主要危害7~8岁以下的婴幼儿,一旦形成残留终生,轻则影响牙齿的美观,重则由于严重缺损、磨损或过早脱落,影响咀嚼消化功能,危害健康。氟离子对骨骼损害的主要表现是骨硬化、骨疏松、骨软化和骨周软组织及关节韧带骨化,引起氟骨症,使骨及骨关节麻木、疼痛、变形,出现弯腰驼背等功能障碍,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乃至瘫痪。氟离子可使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变性,脊髓和椎管内韧带异常骨化,致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可引起疼痛或瘫痪。氟可使肌肉蛋白合成受到障碍,造成肌纤维数减少,肌肉萎缩,也可因骨质增生压迫神经系统,引起继发性肌肉损伤。氟可使钙调节激素发生紊乱,血钙降低,引起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高,使骨代谢紊乱。体内的氟主要通过肾脏排出,故可对肾脏产生损伤,使肾功能降低。高氟还可引起动脉血管中层钙化,可发生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高氟能抑制许多酶的活性,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特别是对抗氧化物和自由基的影响使抗氧化能力降低,加重机体损伤。
由于地氟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不仅给病人造成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使病区形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严重制约着病区的经济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障碍。
三、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概况
地方性氟中毒是全世界分布最广的地方病之一,在全球五大洲的50多个国家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如印度、中国、朝鲜、前苏联、保加利亚、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南非、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在美国的新泽西州水氟含量高达30mg/L,是西半球水氟含量最高的,其次澳大利亚南部水氟也高达20mg/L,并且发现有绵羊氟中毒。全球大约有地氟病人7000多万。
我国是世界上地方性氟中毒分布最广、病情及其严重的国家之一,除上海市与海南省外,其他各省(市、区)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病区类型复杂,有饮水型、燃煤污染型、饮茶型。我国自上世纪30年代发现地方性氟中毒,60年代开展了局部地区的调查,8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进行病情普查。截至2004年,全国统计有病区县1308个,占全国总县数的46.45%,受威胁的病区村人口1.16亿,有氟斑牙患者3950万,氟骨症患者288万(其中残废性氟骨症病人有20多万人)。
山东省是全国受地氟病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区省份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我省以氟斑牙为线索进行了饮水含氟量测定和系统的定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我省属于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高氟饮用水源大多数为浅层地下井水,部分为深层地下井水,少数为温泉水。根据水源性质和地理分布特点,我省高氟地区可分为五种类型:①盆地浅层地下水型:主要分布在鲁东地区的胶莱盆地,是全省最为严重的病区,最高含氟量为20mg/L;
②平原浅层地下水型:分布在鲁北山前倾斜平原和鲁西南冲积平原的低洼地区,病区范围较大,中毒情况严重,最高含氟量为16.4mg/L;③平原深层地下水型:主要分布在鲁北冲积平原,最高含氟量为6.2mg/L;④山区浅层地下水型:分布在鲁中南山区和鲁东丘陵的山间平原或谷地,病区散在,最高含氟量为4.5mg/L;
⑤温泉型:集中在胶东半岛地区,含氟量在2.9~14.8mg/L。2000~2002年全省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省地氟病病区涉及17个市、113个县(市、区)、11 656个村,病区村总人口979
万余人,其中轻病村7102个、601万余人,中病村3840个、320万余人,重病村714个、57万余人;据推算,目前8~12岁儿童氟斑牙患者有20余万人。我省的病区县、村和人口均占全国病区县、村和人口的1/10以上,仍属于全国受地氟病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区省份,且病区有扩大、病情有上升的明显趋势。
四、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概况
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60年代开始在我国建立了地方病防治管理体系。根据先重后轻、民办公助的原则,采取国家、集体、个人共同筹集资金的办法,在全国部分中、重病区的防治措施得到落实。至2004年统计,全国已改水的病区村有50617个,占病区村的44.51%,受益人口达4064.55万,占病区人口的49.92%,其中中、重病区村已改水27173个,占中、重病区村的64.70%;80年代以前的改水工程由于质量、地质变化、管理不善等诸多原因,水氟含量逐渐回升,有的工程已经报废,已建改水降氟工程正常使用率比较低,仅为74.47%。在燃煤污染型病区自1986年开展改炉改灶降氟以来,已完成203.11万户的改灶任务,占病区总数的25.42%,受益人口达806.67万,占病区人口的23.52%,但巩固率较低,为83.02%。对饮茶型氟中毒的防治,国家也非常重视,于1999年组织专家对四川阿坝和内蒙呼盟饮茶型氟中毒病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砖茶含氟量卫生标准”。
山东省的改水降氟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已投资近5.5亿元,兴建各种类型的改水降氟工程近6000处,完成了7 800余个病村的改水任务,占全部病区村的68%,总受益人口达650余万人。由于种种原因,仅有70%的工程运转基本正常,30%的工程已停用报废,不能发挥作用。据调查,目前我省仍有1/3的病村尚未改水,1/3的改水工程停用报废,部分改水工程水氟严重超标,约有650余万人仍然遭受高氟的危害,我省的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