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9课时 练习课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1)(教学反思)
第9课时小数的近似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在教学时,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
在引入环节,在超市买菜时,总价是8、52元,而售货员只收8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8、52这个小数的近似数。
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5、76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课堂存在的问题:个别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还是分不清精确到哪一位,十分位是保留几位小数,百分位是保留几位小数。
还有个别学生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
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不知道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就不能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提升有巨大潜力的学生了。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3课时,含教学反思)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 (1)第2课时小数的读法 (4)第3课时小数的写法 (7)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1) (8)第5课时小数的性质(2) (11)第6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12)第7课时小数点的移动(1) (15)第8课时小数点的移动(2) (17)第9课时解决问题 (19)第10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1) (21)第11课时小数与单位换算(2) (24)第12课时小数的近似数(1) (26)第13课时小数的近似数(2) (28)第1课时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它们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米尺、彩带、磁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还会用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一估,课桌面的长度是多少?2.你们估计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用直尺来验证一下。
3.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学生汇报预设:学生1: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20厘米。
学生2:我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是1米2分米。
教师:课桌的长度如果以米为单位就是1.2米。
(1)在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
这时常用小数表示。
(2)认识小数吗?在哪儿见过小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的意义。
二、尝试探究,理解意义1.认识一位小数。
教师:出示1米长的彩条,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长?把1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分数怎么表示?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想法。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1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的内容:小数的性质【学情分析】小数的性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8、59页的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
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为后面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四则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对于整数的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了解,对于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会引起整数大小的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小数的性质却与整数不一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因此,整数的这部分知识,会对小数性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法与学法】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自作课件学生:收集的标签彩笔直尺和纸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回忆生活,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生:2、00元,师:是多少钱呢?生:2元。
生:3、50元。
师:是多少钱?生:3元5角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三色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北京市)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统计营养午餐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十单元总复习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5.7,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8.7%。
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
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
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统计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9课时 小数的近似数
知识回顾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886534≈89万 78791≈8万
31200 ≈3万
60047≈6万
596010 ≈60万 54870 ≈5万
0、1、2、3、4
5、6、7、8、9
整数中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我们用的是 “四舍五入”的方法。
(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海豹比海豚重多少千克? 0.35t=350kg 350-228=122(kg) 答:海豹比海豚重122千克。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由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时,低级单位 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由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时,高级单位 乘以进率,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
探究新知 李芳在运动会中的跳远成绩是2.984米, 你知道他跳远成绩的近似数是多少吗?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或保留两位小数)
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根据指定位数求小数的近似数?
保留整数: 就是精确到个位。
1
2.984 ≈3 大于5,向前一位进一。
一找 二看 三入
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根据指定位数求小数的近似数?
80cm 1m45cm 1.32m 0.95m 132cm 95cm
因为:1m45cm>132cm>95cm>80cm 所以:1m45cm>1.32m>0.95m>80cm
填一填。 0.3kg=( 300 )g 2.63km=( 2630)m
0.86 m² =( 86 )dm² 3.7t=(3700)kg
课堂练习
1.豆豆身高0.984米,我们可以说豆豆大约高﹎﹎﹎﹎米。 (你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九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意义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乘除法进行计算3.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学习新课(1)乘除法的意义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5. 课后作业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明确,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本单元是学生在四年级〔上册〕初步教学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根底上学习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有以下的特色:1、选择适宜的呈现方法,援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1〕联系现实素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顺序。
〔2〕以已有的运算顺序为依据,通过演绎推理解决稍复杂的混合运算。
2、进一步开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新课程解决实际问题不是不讲数量关系,恰恰相反,新课程十分重视数量关系。
《标准》明确指出:“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学生掌握数量关系是伴随着对四则计算意义的理解和对实际问题的“数学化〞思考完成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刻,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究与发觉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地开展!师:怎么量?〔师量出夹角约为30度〕那应该怎么说呢?〔A地在O点的东偏北30度〕师:还有别的说法吗?为什么不说是〔A地在O点的北偏东60度〕3、小结: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所以应该说东偏北30°C。
4、距离表达引导:这样就能确定A点的位置吗?(师在此方向上再任意点一点)生:还必须说距离是多少.师:只了解一段为500米,不了解这里到底有多长的距离,你能估量一下吗?5、小结。
三、尝试练习: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迎战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巡洋舰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鱼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离雷达站千米。
2、做一做:注意:选择夹角小的来量角度、注意单位长度。
还要注意量角的方法。
置的方法。
1、了解以“小夹角〞描述方位的方法。
2、了解用量角器确定角度的方法。
3、了解以单位长度来计数实际距离的方法。
4、能通过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020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 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教案
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教学目标:学会把较大的整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并会取相似数。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并会取相似数。
2、难点:把较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并取相似数时,简易丢掉计数单位或单位名称。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为了读写便当,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二、学习新知1、学习例2:出示数据和问题:地球与月球的距离是多少万千米?(1)提问:把384400 km改写成用“万千米”作单位的数,应该用多少来除?(2)应该把384400缩小多少倍?(3)小数点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几位?说明:为了简易只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板书:384400千米=38.44万千米(4)启发提问:既然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万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再写上单位“万”,那么要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应该怎么办?2、学习例3:出示数据和问题: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是多少亿千米(保留一位小数)?(1)独立完成,并说出改写方法。
778330000 km=7.7833亿千米(2)如果要求保留一位小数怎么办?说出保留一位小数的方法7.7833亿千米≈7.8亿千米3、完成做一做。
4、区别对比。
例2、例3的学习中,有的数需要把它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的则还需要求相似数,它们有什么区别?应该注意什么?5、小结:(1)求相似数需要省略某位后面的尾数。
保留整数,表示精准到个位,就要看十分位是几,然后按照“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求出的是相似数,应用“≈”表示,在保留的小数位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丢掉。
最后要注意别忘记写单位“万”或“亿”,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
(2)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求的是确凿数,就在“万”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遇有单位名称的要写上单位名称,应用“=”表示,并写上单位“万”或“亿”。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优秀9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运算定律》篇一一、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凑数游戏。
师:我先说一个数,你们再说一个数,你们说的数与我说的数的和或差是整百数。
师生游戏。
同学们玩得真棒!凑整是简便计算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
(二)探索发现1、出示教材第21页例4情境图。
提问: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
想一想:怎样计算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2、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3、汇报展示。
指名汇报,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汇报预设:方法一:先用总页数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168-34=一三4(页)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然后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66+34)=234-100=一三4(页)方法三:先用总页数减去今天看的34页,再减去昨天看的66页,最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234-66-34=234-34-66=200-66=一三4(页)4、拓展提高。
第9课时练习课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教案(人教版)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2.知识方面:学生在数字的认识方面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能够识别和书写1-10的数字,但对于数字之间的排序和比较还有待加强。在简单的加减运算方面,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加减法,但理解和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力方面: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练习来培养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交流方面,学生需要通过互动和讨论来提高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学生需要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主练习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新意识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在应用能力方面,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简单的加减运算: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简单的加减运算,能够进行基本的加减运算计算,能够解决简单的加减运算问题,能够应用加减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如“大于”、“小于”、“等于”等基本的数学概念,能够正确使用这些概念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4.数学思维: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能够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创新和创造。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新课讲授】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3)列式为:1956-1142=814(km)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
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
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第9课时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算盘的使用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标题:第9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和算盘的使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到计算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算盘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计算工具的认识: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包括算盘、计算器、电脑等。
2. 算盘的使用:讲解算盘的基本结构,教授算盘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提问:“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算盘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算盘、计算器、电脑等计算工具。
2. 教师详细讲解算盘的基本结构,包括上珠、下珠、梁等部分。
3. 教授算盘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摆放算盘、如何定位、如何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等。
三、实际操作(15分钟)1. 教师示范算盘的使用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演示。
2. 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个算盘,进行实际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算盘的使用,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大家回去后,用算盘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2. 学生记录作业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算盘的使用情况。
2. 在下一课时开始时,提问学生关于算盘使用的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备注:本课时所需教具为算盘,每组一个。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际操作”部分。
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学生将亲自动手使用算盘进行计算,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熟练掌握算盘的使用方法。
以下是对这个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4单元 小数的性质
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本小节内容包括教材P38~42的5个例题和练习十。
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研究在什么情况下两个小数是相等的,它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但由于学生还没有学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所以教材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十进复名数来进行教学。
小数大小的比较并不难,它与整数大小的比较在方法上相同,都是从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
但学生在初学小数时,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如误认为0.2<0.19,5.29>5.3。
因此,比较小数的大小主要应解决两个问题:①明确比较方法:从高位起,相同数位上的数相比较。
②提醒学生注意,比较小数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
1.利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通过直观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2.使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3.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4.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5.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重点】理解小数的性质;会用小数性质化简小数;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难点】利用小数的性质正确地化简小数,能正确地比较小数的大小。
第课时小数的性质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知道化简小数和改写小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难点】小数基本性质归纳的过程。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学习单。
1.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2.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3.5.6里面有()个1和()个0.1。
4.2.4里面有()个0.1,0.46里面有()个0.0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课时练习课(1)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6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第9课时练习课(1)【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六”第6~13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说出商的位数,并能正确地计算,培养学生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试商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
62÷31720÷8084÷4212×525×875÷152.判断,教材“练习十六”第6题。
先判断对错,再独立改正。
3.回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法则,怎样试商?怎样判断商的位数?二、指导练习1.教材“练习十六”第8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回忆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明确此题是已知路程和4种交通工具的速度,求时间,要用除法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选择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指名汇报结果。
(3)集体订正。
2.教材“练习十六”第9题。
(1)先说出每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2)你是怎样确定商的位数的?3.教材“练习十六”12题。
知道商是一位数,说明被除数的前两位数比除数大还是小?商是两位数时又说明了什么呢?□里填几才符合要求?有几种填法?(1)小组内讨论交流。
(2)分工计算。
(3)选代表汇报结果。
(4)教师集体订正后进行归纳小结。
教师可适时提示:要使商是一位数,则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要使商是两位数,则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除数。
4.教材“练习十六”第13题。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想一想:先要求出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三、课堂练习教材“练习十六”第11题。
(1)学生独立练习,看谁计算认真细心,正确率高。
(2)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素材积累】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
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1【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1.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
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整理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
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
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
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
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
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
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归纳提高】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
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 ),偶数有( ),是3的倍数有( ),是5的倍数有( ),同时是2、5、3的倍数有( )。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二: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9课时练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二: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9课时练习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二中,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9课时的练习是一道非常有趣的题目。
这道题目涉及到儿童的生活经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填写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名称和特征。
这样的练习,既能够增加儿童的生活经验,又能够培养其观察力、认知能力和记忆力,是一道非常有益的数学练习题目。
在这道题目中,要求学生描述不同形状的名称和特征。
对于圆形,学生需要知道圆形是由一条弧线和一条直线组成的封闭图形,特点是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对于三角形,学生需要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特点是有三个角,三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对于长方形,学生需要知道长方形是由两个对边平行的矩形面组成的封闭图形,特点是对边长度相等;对于正方形,学生需要知道正方形是由四条相等的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特点是四个角是直角,对角线相等。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这些知识需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体验来进行。
家长可以在孩子日常生活中,让孩子通过观察、摸索、感受等方式来认识这些形状。
例如,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游乐场、超市等地方,教孩子如何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孩子感知特定形状的特征和属性。
同时,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做手工活、玩具等,可以增强孩子对这些形状的认识和理解。
学习这些基本的形状知识,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形状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需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体验来认知这些形状,理解它们的特征和属性,从而提高其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二中的这个题目,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也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些形状的属性和特征,提高其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二中的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9课时练习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们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让孩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来认知这些形状,让孩子在实际运用中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征和属性,提高其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综合素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9课时复习课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9课时的复习课。
这节课程是为了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数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 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 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商业活动、经济交换和货币意义等概念的理解。
3. 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探索数学知识背后的奥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将复习本单元的所有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日常生活中的商业活动与货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进行买卖交易,包括购买食品、用品和其他各种商品。
货币在这种生意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明确货币的定义和作用,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商业活动,掌握计算货币和找零的方法。
2. 简单的货币交换对于年幼的学生而言,货币的重要性和交换价值的概念还很抽象。
通过这节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货币交换,并且可以进一步理解货币的作用。
3. 面值、单位和面额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面值、单位和面额的概念,并且掌握如何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
4. 同离陪练和组合运算同离陪练和组合运算是本单元中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并掌握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开始课程老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有关货币和商业交流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过哪些货币?货币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商业交换?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商业活动呢?2. 复习课程内容老师可以通过回顾讲授和课堂练习的方法,帮助学生复习本单元的课程内容。
例如,老师可以用简单的例子来演示货币的加、减、乘、除运算,同时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回答问题。
3. 教授新知识老师可以通过讲授、练习和实践的形式,教授同离陪练和组合运算等新知识。
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用现实生活中的小例子来理解同离陪练和组合运算是如何工作的。
4. 结束课程在课程结束时,老师可以总结所教授的知识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取得的成果。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教案5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教案5【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32~33页例1和“做一做”,第36页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小数是在实际生活中产生的,并有着广泛的应用,认识整数、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2.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体会到小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类推迁移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米尺、多媒体课件、立方体教具。
【教学过程】一、【课前铺垫、创设情景】教师通过展示自己的个人资料,既满足了学生想进一步地了解老师的好奇心,又达到了复习铺垫的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创造小数的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小数世界的求知欲望。
二、【新课讲授】1、认识一位小数今天的学习,我们借助一样学具~米尺,大家认识它吗?现在我们把它搬到大屏幕上!(出示米尺课件)学生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教学例1。
教师提问:一起来数数,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学生一起数,得出结论(10份)。
提问:因为1米=10分米,所以这一份是多长?学生观察后回答:1分米小结: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了10份,每一份是1分米。
提问: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1)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米。
)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教师强调0.1米表示的意思:(0.1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0.1米)想一想:0.1米的长度和米的长度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相等的关系)由此得出:米=0.1米(2)这样的3份是几分米?(这样的3份是3分米。
)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分数表示是米。
)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0.3米。
)提问:谁能说说0.3米表示什么意思?同样,可以得出:米=0.3米(3)这样的7份又是多长呢?(这样的7份是7分米。
第9课时《练习课》教案 (高效课堂)2022年小学最新版
第4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9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掌握口算、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正确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整理和复习让学生打开教材第四单元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二、复习口算乘法计算。
20×60 90×30 80×80 15×20700×30 80×40 50×70 400×20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后,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全班一起订正,并让学生选题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教师总结:为了简便计算整十数和整百数相乘,两位数乘整百数,我们可以先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三、复习口算和笔算让学生看教材第58页的第1、2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认真看懂题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学生说出题意、计算过程和结果,集体订正。
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看清问题是什么,根据问题从题中或图中找出数据信息,再列式解答。
四、巩固练习1、直接写出得数。
40×72= 600×300= 30×23= 13×20= 53×30= 20×700= 100×70= 22×40= 23×20= 80×90= 50×20= 60×70= 2、笔算。
58×29 67×13 47×54 31×1424×13 33×11 65×28 52×363、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9课时练习
课人教版
第9课时
练习课复习内容:练习十二第4~9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各数的改写和综合练习,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的进率和各数的改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重点:各数改写的依据和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系统梳理
1.填空。
45 cm=(
)m
2.3 km=( )m 4.5元=( )分 3250
g=( )kg 7.5 t=( )kg
2.回顾梳理。
在上述练习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复习:将高级单位的数改写为低级单位的数,是用高级单位的数乘单位间的进率;将低级单位的数改写为高级单位的数,是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二、针对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4题。
学生独立填写后在小组内交流改写方法,并互相检查、订正。
教师对学生的改写方法给予归纳总结。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比较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6题。
教师依次用投影出示四个画面,让学生了解画面内容及数据,借机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接着提问:要把它们按照从快到慢的顺序排列,应该怎样想?学生小组交流排列顺序。
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再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7题。
(1)让学生出示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数据,统一后先填出各种教科书的单价,再独立填写10本、100本、1000本的价钱。
(2)指名汇报填写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再集体订正。
四、拓展延伸
1.一辆汽车每分钟行驶800
m,从甲地到乙地,这辆汽车行驶了2小时。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小时=120分
800×120=96000(m)
96000 m=96 km
2.甲、乙两数的差是225,如果把乙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两数相等。
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乙:225÷(10-1)=25
甲:25×10=250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8、9题。
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内容,回答问题。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从梳理知识点入手,让学生一步步回忆起所学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了解相应知识的具体应用。
不足之处:生活中的小数练习量过大,忽略了对低级单位与高级单位之间转换
题目的练习。
教学建议:在练习把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的
题目上会有学生出现各种问题,需要多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