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压强教育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篇一:初中物理压强教案】《压强》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5、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事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3、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活动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有效组织好探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真正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一、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验直接呈现,让学生直接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给学生产生对压强的直接的感受,及引起他们的兴趣二、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发表观点,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三、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四、强化方法:介绍公式后,通过在课中强化练习和课后作业来加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课时设置】一个课时【教学设计思路】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教学时,本着贴近生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出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参与的意识,提高参与能力;通过准备教具,亲历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及时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巩固提高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软毛巾一块,木盒一个,钥匙串,一个三角尺,一支铅笔。

(学生)课前认真进行预习。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提问:1.大家都知道,在雪地里行走,脚很容易陷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的脚不但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这是为什么?2.同学们观察过自己的书包带子吗?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3.请大家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没三角板的用铅笔代替,按书中图的方法做一做.感受有什么不同,知道是为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最新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5篇

最新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5篇

最新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5篇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精选篇1)一、地位和作用:是压强概念的巩固和延伸,也为下一章学习“气体浮力”作必要的准备。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了压强,液体的压强的基础上进行的,为某些知识的转移和类比作了铺垫。

本章内容的编排是在认识大气压强存在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因此符合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和大纲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从实验研究思考获得知识的能力。

思想目标:让学生掌握由实验探讨物理知识的认识过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1.大气压强的存在是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的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学生基础和思维水平。

处理:做好演示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存在。

2.托里拆利实验及原理是难点。

依据:教材只要求像课本中那样简单说明大气压强支持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就行,而学生难于理解和接受。

处理:利用演示实验与水柱类比突破此难点。

四、教材的看法:课本以马德堡半球实验引入新课,尽管故事很吸引人,但是由于文中已解释原因,对部分预习过的学生来说,已经失去神秘感,没有了悬念。

如果教师以此实验引入,这部分学生满足于已有的答案,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因此我采用取硬币的思考题,由于学生没见过,因此每个同学都积极思考,却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因此好奇心更大,观察实验更仔细、认真。

五、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多媒体、启发式引导等多种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双边活动,每一个结论都让学生参与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__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范文5篇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压力的概念;懂得压力垂直于受力面。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帕斯卡;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解释简单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3)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途径。

重点、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难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准备实验器材:教师用:砖二块、泡沫塑料,学生用:图钉(每人一个)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一、感受压力的效果组织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图钉(或一只一头削尖的短铅笔),两个手指的感觉怎样呢?问:为什么感觉不相同呢?引导学生观看图11-2滑雪图,问: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雪中,而且能够在雪上滑行呢?讲述:事实上,图钉对手指、滑雪板对雪地都有力的作用。

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强调压力的方向,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安排两名学生完成图11-3所示的实验。

问:实验结论是什么?学生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听讲、思考分析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联系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明确压力不一定都是重力产生的明确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两个二、压强的计算讲述: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P=F/S,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米2,P的单位是N/m2称为帕斯卡,符号为Pa。

讲述: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 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

讲述:请同学们利用公式计算课本24页例题讲评、指正。

讲述:请同学们估算自已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并思考怎样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学生听讲、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思考、记忆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形象地理解Pa的大小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压强的增大与减小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增大压强?问:从压强的公式看,我们怎样减小压强?问:课本图11-8、11-9、11-10、11-10、11-11是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的?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例子?小结:组织学生小结学生回答:当F一定时减小S,当S一定时增大F。

初二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初二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总结概括的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各自独立的。
对学到的知识进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min
1min
12min
5min
10min
1.说出含义:一名中学生站在地上,对地面有1×104Pa的压强?
2.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物体的受力面积,比较作用效果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提问: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验证有什么关系,需要做三次实验。
做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1.保持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压强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好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压力、压强概念;会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
整理课上的四道练习题在作业本上
学生进行练习
口头回答问题
学生在本上作答
学生进行总结
学生做练习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检验学生学习成果
巩固知识
8min
2min
教学特色与反思
特色:1.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的思维介入,参与探究过程,这样才能体现出其主体地位的落实。在教师适当引导下,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利用自制的实验器材,参与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通用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压强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

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和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压强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

因此,搞好压强的教学是抓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拿出一海绵,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压,提问: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投影展示图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对地面的压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却陷入不多,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回顾:瓶子放在海绵上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压强的影响因素,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压强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1. 压强公式的运用。

2.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压强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利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内容:1. 压强的概念:介绍压强的定义,解释压强公式。

2. 压强的计算:讲解如何根据公式计算压强,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压强的影响因素:探讨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4. 实例分析:运用压强知识分析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5.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进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压强公式。

3. 分析压强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作用。

4. 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5.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例,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收集学生反馈。

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对压强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实例分析:评价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为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实例分析:展示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实例,探讨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启动课堂知识回顾: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

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初中物理压强试讲示范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试讲示范教案

初中物理压强试讲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踩在沙滩上的脚印、捏笔时手指的不同感觉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

环节二:探究压强定义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压力概念,复习压力的计算公式。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量化压力的作用效果,引入压强的概念。

4. 学生学习压强的计算公式,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

环节三:实验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1.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环节四:应用压强知识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踩在沙滩上的脚印会消失、为什么穿高跟鞋容易累等。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如推门时如何用力等。

环节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享学习收获。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计算压强的方法,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知道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八年级《压强》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压强》教案、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尊重他人、分享成果。
5.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压强》这一章节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力的概念、单位及简单计算,熟悉了面积的计算。但在压强概念的理解、公式应用及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此外,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对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尚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方面: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的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学生对压强概念的兴趣。
3.通过以上讨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压强》。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向学生介绍压强的定义,即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
2.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力,A表示受力面积。通过实例解释公式中的各个参数,使学生明确压强的计算方法。
8.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别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本章内容。
9.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气球、砖块、木板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品在用手挤压时,有的容易变形,有的却很难?”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中感受到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初二物理压强教案4篇通过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压强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篇1)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垂直接触面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物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压力和重力相等。

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压强:物体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物理意义: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少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①液体受到重力②液体具有流动性一、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③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④在相同深度内,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二、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三、连通器特点: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液体不流动且连通器内是相同液体)大气压强一、大气压强的存在证明大气压的存在:①马德堡半球②实验覆杯实验二、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1×105Pa=760mm水银柱=10m水柱→等效替代法大气压与高度、天气有关:晴天气压高,阴天气压低在海拔3000米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惯性是啥(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没有直接关系,只有在没有返回(即向着一个方向运动)的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一定是相同。

除此之外,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影响压强的因素3. 压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2. 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压强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压强的概念。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压强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3. 学习影响压强的因素:通过实验、图片等资源,让学生观察、分析影响压强的因素。

4. 应用压强知识:让学生举例说明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注意压强的计算及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压强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压强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计算公式的熟练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压强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访问工厂、实验室等,观察压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反馈意见,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压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完整)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完整)初中物理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知道压强的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3、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5、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事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有关因素3、学习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研究问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经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活动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用压强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有效组织好探究活动归纳出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真正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一、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验直接呈现,让学生直接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给学生产生对压强的直接的感受,及引起他们的兴趣二、讨论法: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发表观点,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三、讲授法: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容易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四、强化方法:介绍公式后,通过在课中强化练习和课后作业来加强学生对压强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课时设置】一个课时【教学设计思路】在设计活动和组织教学时,本着贴近生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出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参与的意识,提高参与能力;通过准备教具,亲历探究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及时的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巩固提高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软毛巾一块,木盒一个,钥匙串,一个三角尺,一支铅笔。

(学生)课前认真进行预习。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提问:1.大家都知道,在雪地里行走,脚很容易陷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的脚不但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这是为什么?2.同学们观察过自己的书包带子吗?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3.请大家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没三角板的用铅笔代替,按书中图的方法做一做.感受有什么不同,知道是为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形变效果)的物理量。

以下是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欢迎阅读。

(一)教学目的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二)教具演示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细砂、玻璃杯。

学生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由实验室准备)。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和图10—1,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

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

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章压强液体的压强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二、进行新课1.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2.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评讲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

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10—3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

(1)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

首先照图10—3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

初中压强的教案

初中压强的教案

初中压强的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的因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过程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举重时的压力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提到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等。

2. 生成新知:(1) 教师介绍压强的概念,解释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

(2) 教师演示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一: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实验二: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观察压强的变化。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主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3. 巩固知识:(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如:为什么步行时脚下的压力会感到舒适,而举重时压力会感到巨大?(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应用拓展:(1) 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

如:为什么汽车在泥泞的道路上容易打滑?为什么冰面上的压力会导致冰裂?(2)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并讨论交流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压强的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

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5篇)初中物理《压强》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对液体的压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熟悉使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让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设疑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固体的压强,提出问题:液体内部是不是也有压强呢?环节二:新课讲授过渡:学生列举生活中能体现出液体压强的事例。

1.潜水员必须穿潜水服潜水;2.科学实验表明,水下100多米的深度连罐头也被压爆;3.很多鱼类无法在深海生存;4.水库大坝上窄下宽。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一)液体压强的特点演示1: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橡皮膜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演示2: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橡皮膜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演示3:把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橡皮膜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讨论交流橡皮膜总会发生形变,并且总是向外凸出。

总结: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我们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么它的压强大小又如何呢?压强的大小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我们假想在液体内部深度h处有一很薄的小液片,小液片的面积为S。

小液片要受到它上面液体的压力F,这个压力就等于上面液体的重力G,而重力G大小与质量m有关,质量m与液体密度ρ和体积V有关。

利用上述物理量,能否计算出小液片受到的压强?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说明:(1)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初中物理认识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认识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认识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压强的概念,学会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压力的概念、压强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2. 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站在同一片雪地上,站在滑雪板上的同学浮在雪面上,穿自己鞋子的小朋友却陷进了雪里。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因为他们穿的鞋子不同。

- 教师追问:鞋子不同为什么就相差这么多?那蚊子为什么能用口器很容易刺破皮肤,体型大的骆驼为什么不会陷进沙地里?通过追问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压强。

2. 生成新知:- 教师讲解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总结。

3. 应用拓展:- 教师出示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现象。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 教师总结并强调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4.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生活中与压强相关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

3. 撰写一篇关于压强的科普文章,分享自己的见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压强,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压强》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验来帮助他们理解,但感觉效果并不理想。我意识到,对于这类抽象的物理概念,可能需要更多的生活实例和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
其次,学生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表现得相当积极,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操作实验时,对变量的控制不够严格,导致实验结果与预期有较大偏差。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如何科学地设计实验,严谨地对待实验数据。
最后,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疑问,我会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压强这一物理概念。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压强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探究不同压力和受力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压强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压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四章《压强与浮力》的第一节“压强”。

详细内容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压强的基本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方法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强计、压力计、演示用方块、细线、钩码、尺子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计算器、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一个气球,用手轻轻挤压气球,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形情况。

(2)提问:为什么气球会变形?这是因为什么原因?2. 讲解压强的概念(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压强?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一个物体受到10N的压力,受力面积为0.5平方米,求压强。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列出计算公式,求解。

4.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2)教师挑选部分学生进行解答,并给予评价。

5. 分组实验(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受力面积下的压强。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2)教师讲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2. 压强的计算公式:P=F/A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4.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物体受到20N的压力,受力面积为1平方米,求压强。

(2)一个气球受到5N的压力,气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2平方米,求气球的压强。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10章第2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2. 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力计、海绵、尺子、水、容器、石头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挤压海绵,观察海绵的形变,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作用点、方向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概念,介绍压强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压强的意义。

3. 实验观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作用下海绵的形变程度,引导学生分析压力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4. 实例分析:让学生举例说明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压力受力面积压力大小形变程度受力面积单位:Pa七、作业设计1. 完成实验报告单。

2. 请举例说明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压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工程、医学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向是竖直向下还是与板面垂直
这四个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ﻫ引出压力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
作用点:受力物体表面
方向:垂直于受力表面,指向受力物体。
提问:压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等于施力物体的重力吗?
教师展示ppt上几种物体受力
1.盒子放在水平面上
2..将物体放在斜面上
3老师将手指压在黑板上
4.手托物体压房顶
由生活实际入手,引发学生思考。
3min
提问1:同学们看图:人在雪地上走,人对雪地有力吗?力的作用点?方向?跟雪面有什么关系?
提问2:人坐在沙发上,人对沙发有力吗?作用点?方向?与椅子面有什么关系?
提问3:钉钉子时,钉子对墙壁的力的作用点?方向?
实践4:同学们拿出一支笔和一把尺子,模仿跳水运动员。感受人压跳板时人对跳板的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对比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于压力的作用效果,用一个新的物理量:压强来表示。
压强是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作用效果明显,压强大。字母P表示。
压力相同,比受力面积;受力面积相同,比压力。那么如果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同时怎么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1.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比值定义法
2.公式:P=F/S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获得对压强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好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压力、压强概念;会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
学生实验
学生回答问题:作用点?方向?
学生听讲并积极思考什么是压力
学生回答问题
压力等于重力
压力由重力提供
压力还由重力提供吗?
学生画压力的示意图,几名学生来黑板画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进行猜想并根据所给器材制定实验步骤
学生观察实验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学生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学习对象是八年级的初中学生。考虑到学生在上一章中已经学习过怎样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一些力,因此在活动中对于作图不用费心,主要是为压力概念的形成提供场景,通过分析教科书图片的共同点来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在活动的探究与体验的过程中,根据初二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探究水平,通过教师引导和提示,然后由学生按控制变量的思想来自主完成实验、交流合作、评价,得出结论。
3.单位:(由公式推导)N/m2
帕斯卡,简称帕,用Pa表示
1N/m2=1Pa
4.1Pa大概有多大?读书94页第二段
5.1Pa的含义:先换算成1N/m2
每平方米的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N。
6.生活中常见增大、减小压强的办法
切蛋器上装有很细的钢丝
铁轨上铺枕木
压路机上沉重的碾子
学生回答问题:力的作用点在雪面上,方向垂直于雪面,指向雪面内部
展示开始上课时的雪地和跳水图片,
提问:这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发生形变
拿出一支笔,用两只手顶住笔的两端看两只手有什么不同。
手指的形变程度不同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有关?
猜想:受力面积(不是接触面积,演示:接触面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压力的大小
器材:面粉、装水量不同的两矿泉水瓶、
根据学生制定的计划做实验
步骤:1.控制受力面积一定,改变物体的压力大小,比较作用效果。
2.教学难点:理解压强概念,会应用压强式进行计算。
教学方式与策略
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
复习引入
一.压力
二.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
三.压强
练习
小结
作业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min
复习提问:
同学们,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学生回答: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物体的受力面积,比较作用效果
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提问: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验证有什么关系,需要做三次实验。
做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1.保持压力不变,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保持受力面积不变,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学生听讲
并记笔记
学生听讲并记录笔记
学生推导公式
学生练习说出1Pa的含义
学生举例生活中增大、减小压强的办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压力、压力的大小和方向。
(2)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知道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初二物理压强教学设计
———————————————————————————————— 作者:
———————————————————————————————— 日期:
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压强
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二
时长
1课时
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共有三个主要内容,分别是“知道什么是压力”“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什么是压强”。“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获得多样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设置了应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压强的计算”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压强公式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