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歧义句剖析及真题点拨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分析之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中考语文分析之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5、重新造句。例: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可改写成“巴勒斯坦游击队早就做好了进攻以色列的准备”。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可读“hái”,指“仍旧”;也可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进攻”的施事者是谁?可以理解为巴勒斯坦,也可以认为是以色列。
(3)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他对他笑了笑,改成“当他把证书发给小钱时,小钱对他笑了笑”。
(4)咬死了猎人的狗。
本例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 狗被咬死了;
又可视为偏正结构,表示狗咬死了猎人。
小结
总之,修改歧义句要认真开动脑筋,巧用修改方法。修改歧义句的重点和难点是寻找病因。对具体的句子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不要简单套用某一病因。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做脑筋急转弯题
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
(“错”)
2、猜字谜
“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
(“子”“一”)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歧义类型
1、多音字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字有多种读音,那么在书面表达上可能有歧义。例如:
(1)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还”可读“hái”,指“仍旧”;也可读
2、增设语境。
给歧义句增设上下文,可以消除歧义。
例如:我看到你那年才六岁。
可改成“我看你那年才六岁,而你当时已是成年人了”。
怎样消除歧义,使语句表意明确呢?
3、调整语序。
把句内有关词语的位置改动一下,歧义即可消除。
如例:把“几个学校的领导” 改成“学校的几个领导”,表意就明确了。

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病句分析之歧义句

公务员考试行测指导:病句分析之歧义句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两种可能的句⼦,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

例题:三个学校的学⽣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

总结歧义句的分类 1、多⾳字造成的歧义句 2、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 3、停顿引起的歧义句 4、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 5、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 6、结构切分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句 多⾳字造成的歧义句 例1:到2008年底,他还⽋款5000元。

例2:这个⼈好说话 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 例1:天⾊渐暗,⾃⾏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例2:北京图书馆收藏者章太炎的书。

例3:县⾥通知说,让赵乡长本⽉15⽇前去汇报。

解析:“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前”做动词,表往前⾛之意,则只能在15⽇这⼀天去县⾥ 停顿引起的歧义句 例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了两家银⾏。

解析:“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解析: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份等因素)”。

(3)⽼胡看到我们⾮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解析: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是“⽼胡看到我们/⾮常惊讶”,⼀是“⽼胡看到/我们⾮常惊讶”。

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 例1:欣赏⼀⾸好诗不容易,创作⼀⾸好诗更不是⼀件简单的事,⼩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做了不少的努⼒。

解析:“这⽅⾯”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 (2)不⼏天,刘备领⼤军到了零陵。

零陵太守刘度派⼤将邢道荣和他的⼉于引兵出战。

解析:“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3)⼩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赛的⽔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起去青岛旅游了。

解析:“她”可指代⼩倩,也可指另外⼀⼈ 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 例1:⼀个外商投资的⽊材加⼯⼚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歧义语句分析

歧义语句分析
A、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 犬、狂犬的决定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 烈拥护和支持。
例6、他原来住在这里。
[不同理解] “原来”既可作时间名词,也可作副词。
词性不同造成歧义
例7、他的笑话讲不完。
“笑话”可指能引人发笑的谈话或故 事,也可指供人当作笑料的事情。
例8、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可指颜色,也可指内容不健康。
词义不同造成歧义
例9、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 来,他手里还提着一篮水果。
2、妈妈,我想起来了。
这句话中的“起来”有两种读法,两种意 思。轻重音造成歧义,可以利用异读法消除歧 义,“起来”一重读qǐlái,一轻读qilai。结构 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可以利用增删法消除歧义, “想起来”可以改写为“想起床”,或者“想 起这件事来”。
3、连鸡也不吃。
这句话有两种理解,一种意思是食品不 好,另一种意思是胃口不好。语义关系不 明造成歧义,可以利用语境法消除歧义。在 “连鸡也不吃”前加一句话“这东西丢在 地上”,或者在“连鸡也不吃”之后加上 一句“难怪人长得这样瘦”,有了语境, 歧义自然消失。
有两种或多种意义的语句
歧义语句
一、造成歧义的原因
例1、这个人好说话,你去找他说吧。
[不同理解]“好”既可读作hào,“爱好”、“喜 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易于”、“便于”
例的意2、思。这个人头发长得怪。
[不同理解]“长”既可读作zhǎng,“生长”的意 思;也可读作cháng,“长度长”的意思。
4、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和家里 赌气跑到北京来打工,这是她的不对 。
“她”指代不明,可以指三妹,也可以指 葛姐。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可以利用改换法 消除歧义,“她”改为“自己”,或者改为 “葛姐”。

高考语文歧义考查题型例析

高考语文歧义考查题型例析

高考语文歧义考查题型例析近几年语文高考试题对歧义的考查占有一定的比例。

解答此类题固然可凭语感,但是如能在语感的基础上了解歧义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消除歧义的方法,无疑会提高解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分析高考试题可以看出,歧义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某些语句孤立地看可以有不同理解,表达意思不明确;但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意思明确,没有歧义。

例如1989年全国高考第17题“我要妙肉丝”一句,既可理解为“我需要的是炒肉丝这样菜”,又可理解为“我将要炒肉丝了”.但是在“我要炒肉丝,你把油拿来”中语义明确。

另一种是一些语句不论孤立地看,还是放在一定的语境中都有歧义。

例如,1992年“三南”试题中“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一句中的“手上提着一个黑色皮包”,不仅孤立地看,谁提着一个黑色皮包不得而知;就是在原句中,既可以是张原,又可以是老人,仍有歧义。

前一种叫做合理的歧义,而后一类叫做不合理的歧义。

高考对合理的歧义考查常用的题型有:辨识歧义语句,写出歧义语句表达的不同意思和消除歧义等。

而不合理的歧义往往是由于语法上或逻辑上的错误而造成,是属于不通顺、不清晰的病句,所以高考时往往把它放在句子正误辨析,对病句原因的分析和修改病句等题型中。

下面我们就以高考对歧义检测的各类题型中的典型题为例,具体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并由此概括出消除歧义常用的方法。

先来分析对合理歧义检测的题型。

1.辫识歧义语句。

例题l(成人高考1990年试题)有的短语只表示一个意思口山西\燕生贤题型例析高考语文歧义考查(如“读报”),有的短语可以表示两个意思(如“炒白菜”可以是一个菜名,也可以是一种动作),下面每个短语只表示一个意思的一组是:A.翻译小说学习文件B.运行李给小王一本书C.主要的演员和导演高一和高二年级的部分学生D.做好事对敌人的进攻分析:题干要求辨识哪些短语是单义的即没有歧义,哪些短语是多义的即有歧义的。

要正确辨识短语有无歧义,首先要求考生明确歧义短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短语的结构关系不同,其次要求考生对所列每个短语作结构关系上的正确分析。

高考语文歧义句知识点

高考语文歧义句知识点

高考语文歧义句知识点语文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很多学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语文考试中,歧义句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歧义句是指在语义上具有多种不同理解方式的句子,给人带来困惑和疑惑。

掌握歧义句的知识点,有助于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准确理解句子的意义,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获取高分的机会。

一、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是指在句子中某个词汇的用法具有多义性,导致句子的含义不明确。

这种歧义可以出现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类词汇中。

例如:他在车前停下了。

这句话中的“停下”一词具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停在车前,二是停下他的车。

考生需要根据句子的语境,仔细推敲句子的意义。

二、结构歧义:结构歧义是指句子在语法结构上的不明确性,导致句子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方式。

例如:她伸出玉手。

这句话中的“玉手”可以被理解为她用玉石做的手,也可以被理解为她的手比喻为玉石般美丽。

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句子的具体含义。

三、语序歧义:语序歧义是指句子中的词语顺序导致句子意义不明确。

例如:推着车的是他亲弟弟。

这句话中的“是他亲弟弟”可以表达两种含义:一是他是推车的人的亲弟弟,二是推车的是他的亲弟弟。

考生需要仔细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解决这种歧义。

四、上下文歧义:上下文歧义是指句子所在的上下文环境使得句子的含义模糊不清。

例如:我把她打了一记。

这句话中的“打了一记”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打了她一个耳光,二是记住了她一件事。

考生需要通过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来判断句子的具体含义。

掌握以上四类歧义句的知识点,对于考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歧义句经常出现在阅读理解题、填空题和翻译题中,对考生的理解和翻译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考生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提高自己对歧义句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除了掌握歧义句的知识点,考生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注重词汇积累,熟悉常见词汇的多义性。

多读多练,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对于理解句子的语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要善于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语法,理解句子的成分和关联关系。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种类及练习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种类及练习

病句分析之歧义句种类及练习一、常见的歧义句式(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2)造成歧义的原因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

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如:我想起来了。

(“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如: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

(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

例如: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

例如: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好)这苹果/不大好吃。

(苹果味道不好)我们五人/一组。

(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我们/五人一组。

(每五个人分为一组)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

例如: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

例如:这场足球我不赢。

变换分析法分析歧义句的例题

变换分析法分析歧义句的例题

变换分析法分析歧义句的例题以《变换分析法分析歧义句的例题》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媒介,也是人们表达思想的工具。

由于不同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人们在表达时会存在一定的歧义现象。

而歧义句的出现也常常会使得语言的表达失去了效率,甚至会引起误解。

因此,研究歧义句在语言中的出现及消除歧义句至关重要。

歧义句中,有指代歧义和多义歧义。

指代歧义就是指实体在文中指代多个,由于指代不明确导致文意混乱。

多义歧义就是文中所包含的意义可能有多种,也可能指向多个实体,使得语义扑朔迷离。

变换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进行歧义句的分析。

这种方法通过改变句子的形式,来消除歧义,从而将歧义句解释的更清晰,更容易接受。

具体来说,变换分析法包括四种方式,分别为平行结构,转换口型,变换语序和解析复句。

首先,平行结构是指两个或多个句子之间有着相同的句型,从而使得意思更加清晰。

例如:“朋友们喜欢看电影和买书”这句话中,存在多义歧义,经过变换,可以将句子变为“朋友们喜欢看电影,又喜欢买书”,多义歧义就避免了。

其次,转换口型也可以用于解决歧义句的出现。

例如:“孩子们在操场上跑步”,这句话可以改为“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由于改变了句子中的词,消除了多义歧义。

此外,变换语序也可以用于歧义句的解析。

例如:“孩子们吃饭”,这句话可以变为“吃饭的是孩子们”,从而消除指代歧义。

最后,解析复句也是一种经常使用的变换分析法。

将复句分解成几个简单句,从而使得句子的意思表达更加清晰,便于消除歧义句。

通过以上示范,可以清楚地看出,变换分析法在解析歧义句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变换分析法非常实用,可以帮助人们清楚地认识句意,提高语言交流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句子结构。

然而,变换分析法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有时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歧义句的出现。

因为变换分析法是依靠句子的形式来解决歧义句,而这可能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歧义句中的具体问题。

此外,变换分析法还受到语言特点的限制,不同的语言在表达方式及句式上也是相当不同的,而变换分析法是以英语为主,因此在其他语种中的应用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语文基础知识:歧义句辨析

语文基础知识:歧义句辨析

语文基础知识:歧义句辨析歧义句辨析在地方公务员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中时常出现,考生要想快速有效地提高答题的正确率,首先要知道歧义句有哪些类型。

行测考试中,歧义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即语法歧义和语义歧义。

一、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结构关系不同,例如:1. 学习材料进口彩电这两个短语可以是动宾关系,也可以是偏正关系,这样就产生了两种意义。

这是由于动词“学习”可以支配名词“材料”,也可以修饰“材料”做定语(“进口彩电”可以作同样分析)。

动词和名词组合时,如果动词既可以支配名词也可以修饰名词,这样就容易产生歧义。

2. 学生家长医院食堂这两个短语可以是偏正关系,也可以是并列关系,这样产生两种意义。

“学生”既可以修饰家长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和“家长”并列,表示并列关系(“医院食堂”可以作同样的分析)。

名词与名词组合时,如果前一个名词既可以修饰后一个名词,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和后一个名词构成并列关系,这样也容易产生歧义。

3. 经济困难思维科学这两个短语可以理解为偏正关系,也可以主谓关系,这样就产生了两种意义。

“经济”可以修饰“困难”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作主语和“困难”构成主谓关系(“思维科学”可以作同样的分析)。

如果一个名词可以跟它后面的词语(这个词语词性不确定)可以构成偏正关系,也可以构成主谓关系,那么这个短语就有歧义。

(二)层次组合不同,例如:1.一个工人的建议一个工人的建议︳偏︳︳正︳︳偏︳︳正︳︳偏︳︳正︳︳偏︳正︳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关于工人的建议,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工人提出的建议,产生了两种意义。

这是由于层次组合不同而产生的歧义。

2. 我们三个一组我们三个一组︳主︳︳谓︳︳主︳︳谓︳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我们每三个人分成一组,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就三个人,我们分成一组。

产生这两种理解也是由于层次组合不同而引起的。

3. 发现敌人的哨兵发现敌人的哨兵︳动︳︳宾︳︳定︳︳中︳︳定︳︳中︳︳动︳︳宾︳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发现”了“敌人的哨兵”,也可以理解为“发现敌人”的“哨兵”,这两种意思也是由于层次组合的不同而引起的。

歧义句式类型及详细解析

歧义句式类型及详细解析

常见的歧义句式类型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5、动词的施受对象不明造成歧义。

6、动词的支配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7、介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8、连词的管辖范围不明造成歧义。

9、介词或连词词性不明造成歧义。

10、修饰语层次不明造成歧义。

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

⏹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

(¡°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o,¡°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

¡°易于¡±¡°便于¡±的意思)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如果在¡°15日¡±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那天去汇报;如果在¡°15日前¡±后停顿,意思是应该在15日以前去汇报)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迁移练习)⏹①我们三个人一组。

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前面提到¡°搜集史料¡±、¡°鉴定和运用史料¡±两个方面,代词¡°这¡±指代什么不明确。

)4、主语不明造成歧义。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辨析歧义句的常见方法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辨析歧义句的常见方法

辨析“歧义”句的常见方法歧义句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句子。

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辨析方法。

一、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音。

例如:⑴这里房间本来就多,空房间做什么用?【解析】一个句子中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句中“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

例如:⑵她看不上这种级别的明星演唱会。

【解析】一个句子中如果某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那么,这个句子就可能是歧义句。

例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看不到”。

三、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兼类。

例如:⑶我的自行车没有锁。

【解析】句子中有些词语由于兼有两种词性,在使用时可能引起歧义。

例句中“锁”可以是名词,表示自行车没有安装锁,也可以是动词,表示自行车装了锁,但没有锁上。

四、分析句子重音是否可以落在多处。

例如:⑷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解析】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句中重音如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少;重音如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多。

五、分析句子是否能在不同位置停顿。

例如:⑸我看病一定能很快治好。

【解析】一句话停顿的位置不同,句子的意思有时就会不同。

例句如果在“看”后停顿,则表示“我对病情的一种估计”;如果在“病”后停顿,则表示“我医术高明”。

六、分析修饰词语能否修饰不同成分。

例如:⑹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刘伟的表哥。

【解析】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如果能够同时修饰后面的成分,则有可能产生歧义。

例句中“前几天才认识的”既可作“刘伟”的修饰语,也可以作“刘伟的表哥”的修饰语。

七、分析句中代词指代成分是否明确。

例如:⑺我看见刘小明扶着王大伯过马路,他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

【解析】在某一个句子中,如果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句子往往会产生歧义。

例句中“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的人,有可能是“刘小明”,也有可能是“王大伯”。

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言语理解题之歧义句

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言语理解题之歧义句

辽宁中公教育: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liaoning/ 【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题中的歧义句是众多考点之一。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言语理解题之歧义句。

一个句子产生歧义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停顿、标点歧义【例】“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解析】“晚”和“上”连读,意与“白天”相对;“上”和“来”连读,意即“后上来的”。

2.词汇多义【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解析】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收看不上”,也可以理解为“瞧不起”。

3.修饰不定【例】“刘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

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解析】句中的“部分”,可直接限定“福利院”,也可理解为限定“孤儿”,从而造成歧义。

4.指代不明【例】“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解析】句中“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包含两个内容,因此,后一分句中“此”就指代不明,不知道指代前面的哪个内容。

5.关系含糊【例】“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

”【解析】句中肯定是“警方表示愤慨”,但“愤慨”的对象,一种是“报案者”,一种是“围观者”。

或者说“愤慨”的原因,一种是因为“报案者说了些不实的话”,另一种是因为“围观者坐视不管”。

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提供行政能力测试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借鉴!以上内容来自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备考提供备考指导,供大家学习参考!。

歧义句辨析

歧义句辨析

歧义句辨析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先说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有两种以上的理解,用在句子中就可能造成歧义。

比如:1、我叫他去。

“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

2、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

3、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

“对他的批评”可以理解为学校领导批评他,也可以理解为他批评学校领导。

从以上三个例子来看,由于一词多义,造成了歧义句。

因此阅读时,遇到一词多义的词或短语,要根据上下文认真分析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看是否有歧义。

在写作和说话时,也要谨慎地使用一词多义的词,要在上下文中使此词在这儿的意义固定,明确起来。

其次说说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看下面例子:1、消灭了敌人的士兵。

在“的”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消灭了敌人”;在“了”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被消灭了”。

这的关键是“敌人的”这个词语是随下与“士兵”组成偏正短语,还随上与“消灭了”组成动宾短语。

2、东风牌汽车、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博览会上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的”后面停顿,让“东风牌汽车与解放牌汽车”构成并列短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两种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好评。

若在“东风牌汽车”后停顿,就成了“东风牌汽车”与“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了好评。

3、三个学校的学生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

若在“的”后停顿,就是三个学校的众多学生参加了活动,若在“三个”后停顿,这样“三个”与“学校的”共同做“学生”的定语,此句就成了“三个来自学校的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对于这种不同的停顿造成的不同结构组织而形成的歧义句,要仔细分析辨认,可以试着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一下,句子结构形式变了,句子意思是否改变,来判断是否歧义句。

歧义句类型分析及练习

歧义句类型分析及练习

歧义句类型分析及练习歧义句类型分析及练习一、误用兼类词造成例: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

(“锁”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这句话可理解为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没有“配锁”。

消除办法:将兼类词改为要固定表意的词类。

)改正:1、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配锁。

2、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住。

二、不慎用多义词造成例: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个多义词,既可指颜色,又可指内容。

消除办法:将多义词化为一目了然的单义词。

)改正:1、这本书是黄颜色的。

2、这是一本淫秽不堪的黄色书。

三、施事受事不明造成例:开刀的是我父亲。

(“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又可以是受事者。

消除办法:明确施事、受事。

)改正:1、我父亲为病人开刀。

2、医生为我父亲开刀。

四、含混使用数量词造成例:两个学校的老师都来了。

(“两个”既可表人,又可表物。

消除办法:确定是表人或表物。

)改正:1、学校的两个老师都来了。

2、他们是来自两个学校的老师。

五、语言结构(短语结构)有歧义造成例:咬死了猎人的狗。

(既可理解为偏正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

又可理解为动宾短语:咬.死了猎人的狗。

消除办法:肯定结构,用“把”字句或“被”字句。

)改正:1、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2、狗把猎人咬死了。

六、语意含混造成例:他谁都瞧不起。

(这句话可理解为“他瞧不起所有人”,又可理解为“所有人都瞧不起他”。

)消除的办法有二:1、用反问。

(1)、谁瞧得起他?(2)、他瞧得起谁?2、变语序。

(1)、他瞧不起谁。

(2)、谁都瞧不起他。

七、标点与本意不一致造成例:“人多病少财富”就可有两种标点:1、人多,病少,财富。

2、人多病,少财富。

消除办法:明确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标点。

如:为“稿件不用退回”标点。

1、意在退稿:稿件不用,退回。

2、意在不退稿经作者:稿件,不用退回。

练习:1.今天来了几个出版社的编辑。

2.李玲同学生日那天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

3.他知道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

4.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5.两个学校的全体学生举行了联欢晚会。

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巧解歧义句题(下)

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巧解歧义句题(下)

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巧解歧义句题(下)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导语】在事业单位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题中的歧义句题是考试的一类题型。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考生带来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答题技巧:巧解歧义句题。

一、技巧讲解
4.语序词汇变换
应试者可以调整语序、变换词语来识别歧义句。

如:“两个球队的教练”可分别改为“一个球队的两位教练”,或者“两个球队各自的教练”。

5.结构调整
应试者可以通过调整句子的结构,判断是否有歧义。

如:“这是一位知识十分渊博的王老师的学生”,可改为“王老师知识十分渊博,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或者“这是王老师的一个学生,他知识十分渊博”。

6.标点增改
应试者可以通过标点的更改或添加来辨析歧义句。

如:“电视机不要退回”,可改为“电视机不要,(可)退回”,或“电视机,不要退回”。

二、例题点拨
【例题】小王不认为上星期六晚上不去看音乐剧而去看他喜爱的足球队的比赛是不明智的行为。

这个长句的意思是()。

A.小王上星期没去看足球比赛
B.小王认为去看足球比赛是明智的
C.小王认为去看音乐剧是明智的
D.小王认为选择足球比赛而不是音乐剧是不明智的
【解析】 B。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小王不认为去看他喜爱的足球队的比赛是不明智的行为。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所以,小王认为去看他喜爱的足球队的比
赛是明智的行为。

故B选项正确。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anhui/。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歧义短语(句子)的辩析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歧义短语(句子)的辩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以下是为您推荐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歧义短语(句子)的辩析。

如果一个短语(句子)表示二种或以上的含义,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是误解,那儿这个短语(句子)就叫做歧义短语(句子)。

语言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二类:一、词语歧义;二、语法歧义。

如果我们根据歧义产生的原因和其具体结构分析,可以大致将具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中心词是一个名词,前面有二个定语,而第一个定语既可修饰限定第二个定语,又可修饰中心词而造成歧义。

如“出席会议的有三个学校的代表”、“桌子上放着许多朋友送来的礼物”等。

2、一个表修饰限定的词语连着一个并列的名词性短语,修饰词既可以修饰前一个名词,也可理解为修饰整个并列的名词短语。

如“拿着篮球的老师和同学们站在操场上”就是一例。

与此近似的情况还有一个并列的名词短语连着一个名词的情形。

如“他哥哥和妹妹的三个朋友参加了他的生日晚会”。

3、一个成份既可属前,也可属后造成歧义。

如“在北大的图书馆”、“你们三人一组”等。

4、一个动词连着一个由名词(代词)修饰限定的偏正短语,动词的支配对象既可理解为偏正短语的中心词,也可理解为偏正短语的限定词。

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关心自己的孩子”等短语。

5、二个动词加一个名词,后面的名词可作为任一动词的支配对象造成歧义。

如“我正在考虑修改方案”。

6、由一个词多重的词性或意义造成歧义。

如“学习文件”、“进口机电产品”、“我倒了一杯茶”、“小马的问题”等短语(句子)。

7、有一些短语(句子)的主语既可作为动作的承受者(承事者),又可作为动作的发出者(施事者)造成歧义。

如“鸡不吃了”、“小王去打针了”等句子。

歧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干扰了社会交际中的信息交流。

因此,我们在话语交流和写作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消除歧义短语(句子)的存在。

消除歧义的办法主要有五种:1、更换或增添词语。

高考歧义句歧义成因分析苏教版

高考歧义句歧义成因分析苏教版

高考歧义句歧义成因剖析江苏省新沂市第一中学姚芹明(221400)歧义句是指一个句子同时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对完好的意思。

高考考察歧义句辨析的频次较高,综合最近几年高考考察歧义句种类,剖析其形成歧义的原由,主要有以下几种:1、停留不确立惹起歧义例:这一桩发生在一般家庭中的杀人惨剧在亲戚中间也有着不解和谈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04全国卷Ⅰ)剖析:说话或朗诵时,需要在句子中间作或大或小的停留,停留的地方不一样,常常会惹起意义上的差异,致使歧义。

例句后半部分因为停留地点不确立,既能够理解成“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也能够理解成“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近似的例子还有:山上的水可贵,我们把它留给夜晚来的人喝。

(05天津卷)“晚”和“上”连读,意与“白日”相对;“上”和“来”连读,意即“后上来的”。

2、重音不一样产生歧义例:a 你为何打他?(应当好好教育嘛!)b你为何打他?(该打的是我呀!)(89全国卷)剖析:重音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语法重音,一种是逻辑重音,我们平时所说的重音往常指逻辑重音。

重音不一样,语意的重视点常常不一样。

例句 a 要表达“应当好好教育”的意思,“打”字要重读,例句 b 表达的是“该打的是我”之意,“他”字应重读,。

近似的例子还有: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太少了!)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真许多!)(89全国卷)重音落在“就”字上,表示生产太少了;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则表示生产太多了。

3、多义词惹起歧义例:独联体国家看不上 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03年全国卷)剖析:一个词或短语经常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义项不一样会致使对句子意义理解不一样。

例句“看不上”既能够理解为“小看”、“瞧不起”,也可理解为“看不到”、“收看失败”。

近似的例子还有: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 15日前往报告。

(94全国卷)“前”字既能够理解为名词“从前”,指报告的时间不可以超出 15 日;也能够理解为动词“前往”,指规定报告的时间为 15日当日。

全国高考卷Ⅰ卷语言运用新考点梳理总结分析讲解(二)句法16

全国高考卷Ⅰ卷语言运用新考点梳理总结分析讲解(二)句法16

全国卷Ⅰ卷语言运用新考点梳理总结分析讲解(二)句法语病新考点·句法歧义“词类不同产生的歧义”“句法结构相同、层次不同引起的歧义”“层次相同、句法结构不同引起的歧义”“层次和句法结构都不同引起的歧义”一、词类不同产生的歧义主要指兼类词,即能充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词类的词。

大量的兼类词给我们的判断带来了多种可能,如“有没有建议”中“建议”兼属动词和名词,当动词讲时指说话者问听话者有没有去建议一下;当名词讲时指说话者问听话者或其他人有没有什么建议。

二、句法结构相同、层次不同引起的歧义指短语的句法结构相同,但其内部可划分为不同层次,如“城市中小学校长”可划分为“城市中/小学校长”和“城市/中小学校长”两种类型。

三、层次相同、句法结构不同引起的歧义指句法的内部层次相同,但结构不同,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既是主谓结构,又是偏正结构;“出口材料”“进口设备”既是偏正结构,又是动宾结构。

四、层次和句法结构都不同引起的歧义指句法组成成分的内部层次和结构都不同。

如“老师和姐姐的妈妈”可分为定中结构“老师和姐姐的/妈妈”和联合结构“老师和/姐姐的妈妈”两种。

语病新考点·语义语病“搭配不当”“语义不明”“语义矛盾”“语义重复”一、语义搭配不当符号与符号在搭配时具有语义上的选择性,如“我喝饭”语义上不搭配,“喝”一般与“粥”处于同一语义场的词搭配,“吃”则与“饭”处于同一语义场的词搭配。

“词的语义特征不协调”“句法成分在语义选择上不搭配”(一)词的语义特征不协调首先指词的语法——语义特征,如单、复数,阴阳之类,汉语中的词没有这种特征,暂且不论;其次指词的理性意义,即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是词内在的本质特征;最后指词的色彩意义,有风格色彩、感情色彩之分。

词的语义特征不协调主要分为两类。

1、理性义失调①由于六号线北碚站只开了一个出入口,看热闹的人一多,把进站的闸机道口都堵了,电梯上的人也是层层叠叠。

2021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考点:歧义句分析

2021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考点:歧义句分析

2021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考点:歧义句分析歧义句分析所谓歧义句就是指一句话能够让人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而导致句子表述的意义不明确。

常见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指代不明主要指的是代词指代不明,代词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示代词,比如此,这,这方面等,二是人称代词,如自己,我,他,她等。

1. 妈妈要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

(妈妈的同学,也能够指王玲的同学)2. 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理解他吗?”(指代不明。

“他就说”中的“他”究指张青,还是指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3.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皮包。

(指代不明。

张原和老人,谁的手里提着提包?)4.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应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绝大部分文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指代不明。

“这”指代搜集史料,还是鉴定和使用史料?)5.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第一个“她”指代不明,是指“三妹”还是“葛姐”;此外,“哭泣”“遭遇”动宾搭配不当。

“哭泣”的后面不能接宾语,这里用“哭诉”更好。

)(二)句子歧义6.这个同学好说话。

(好,读三声,指这人比较随和;读四声,这个同学爱好说话,经常说话)7.这个人头发长得怪。

(读chang,形容头发过长,让人感觉奇怪;读zhang,形容头发生长的奇怪)8.走进客厅,只见主人坐在太师椅上,一边站着一个小孩。

(仅仅一边,还是一边各站一个?)9.院子里有很多孩子种的花。

(很多修饰花,也能够用来修饰孩子)10.大红皮箱拿来了。

(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歧义句剖析及真题点拨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

一、语音歧义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

句子的轻重音、停顿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1题)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

A.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B.我们计划请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来我校作报告C.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D.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因停顿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A 项“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与“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停顿的不同,造成两种意思;B项“著名”是用来修饰“学者”还是“教育家”还是两者兼有,不明确;C项“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与“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可有两种理解。

只有D项是没有歧义的。

故选D。

例题2.(2003年山东省第22题)下面的四句话中有一句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请把这个有歧义的句子找出来( )。

A.捉住老鼠的花猫B.袒护孩子的妈妈C.残害百姓的匪徒D.审判罪犯的法官【解析】语句停顿在“袒护”后面和“的”的后面产生不同的意思,前者是个动宾短语,表示对“孩子的妈妈”有“袒护”,而后者则表示“妈妈”在“袒护孩子”。

故选B。

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大多都是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3题)请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

A.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无所有的B.去趟西安,他就买了三件礼品回来C.成功是赢得了整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争D.他叔父原来在上海一所不错的中学里当数学教师【解析】“原来”有两层意思,既可以表示“以前”,也可表示“原来如此”,则D项句子既可理解为“他叔父以前在上海当教师”,又可理解为“突然知晓了他叔父在上海当教师”。

故选D。

例题2.(2006年黑龙江省第31题)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

A.门没有锁,咱们进去吧B.雪终于停了,它好像累了C.文先生在苏州的地位让人羡慕D.烟雾中,熊辉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词义的多用导致的歧义。

“锁”既可当名词用,意为锁头,也可当动词用,意为锁门,A项因此有歧义,既可理解为门没有被锁住,也可理解为门没有锁头。

故选A。

例题3.(2005年浙江省第31题)下列各项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他骑车带我到绍兴市公安局B.这个人谁都不认识C.计算机算出的结果也不一定对D.小孙到处联系不好【解析】这道题考查了词的多义造成的歧义。

A项中的“带”是个多义词,有两种解释,一是“带领”,二是“载着”;B项可以理解为“这个人不认识其他人”,也可以理解为“其他人不认识这个人”;D项的“不好”可以表示陈述,也可表示结果,表示陈述时意思是“小孙到处联系的行为不好”,表结果时可以理解为“小孙到处联系的结果不好”。

故选C。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人事考试网专家认为,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

一、语音歧义轻重音、停顿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

句子的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1题)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A.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B.我们计划请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来我校作报告C.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D.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因停顿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A 项“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与“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停顿的不同,造成两种意思;B项“著名”是用来修饰“学者”还是“教育家”还是两者兼有,不明确;C项“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与“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可有两种理解。

只有D项是没有歧义的。

故选D。

二、词汇歧义词汇歧义大多都是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3题)请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A.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无所有的B.去趟西安,他就买了三件礼品回来C.成功是赢得了整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争D.他叔父原来在上海一所不错的中学里当数学教师【解析】“原来”有两层意思,既可以表示“以前”,也可表示“原来如此”,则D项句子既可理解为“他叔父以前在上海当教师”,又可理解为“突然知晓了他叔父在上海当教师”。

故选D。

三、语法歧义语法歧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定语修饰指代不清。

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在语法结构上有不同的划分,指向不同的修饰成分就会产生歧义。

(2)主谓宾搭配歧义。

同一个语言形式,它内部的结构关系可能有多种,不同的机构关系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

(3)指代不明造成歧义。

如“他的笑话讲不完”中的“笑话”既可是关于“他”的,也可理解为是“他”讲的。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2题)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A.没有人相信他的话B.我和小王已经商量好了,下了课去打球C.最后出席会议的教授的弟子作了精彩的发言D.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人【解析】A项相信的对象可能是“他的话”,也可能是“他的行为或其他”,“话”在这里做口头语;C项最后出席会议的到底是教授还是他的弟子,表意不明;D项相信的对象是我们,还是指个人的自信,不明确;B项其实表述也不清楚,“和”既可理解“与”,也可理解为“向”。

相较而言,B项正确。

故选B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例题:三个学校的学生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

专家总结歧义句的分类1、多音字造成的歧义句2、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3、停顿引起的歧义句4、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5、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6、结构切分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句多音字造成的歧义句例1:到2008年底,他还欠款5000元。

例2:这个人好说话多义词或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例1: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例2:北京图书馆收藏者章太炎的书。

例3: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解析:“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停顿引起的歧义句例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解析:“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解析: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解析: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例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解析:“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

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

解析:“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解析:“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例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解析:“一个”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例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例3: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解析:“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或女儿钱瑷”整个内容,有歧义。

结构切分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句例1:咬死了猎人的狗。

解析:本句可以看作动宾结构,表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也可以看成是偏正结构,表示这是一条把猎人咬死的狗。

例2:他们两个是高中的学生。

解析:既可以理解为两个高中学校,也可以理解为同一学校的两个学生。

例3:我要炒肉丝。

解析:“炒肉丝”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是菜名,是一个名词。

专家总结经典练习:1、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广东卷) 解析:“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看了“十天报纸”,还是看了“十天的报纸”?2、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

解析:“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歧义,可理解为“江苏和浙江这两省各自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浙江的部分地区”。

3、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解析:有歧义和重复,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

4、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解析:“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所指不明确。

5、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解析:有歧义,“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

公务员考试语句表达歧义句解析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科信教育专家认为,歧义句主要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语音歧义三种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