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义句

合集下载

歧义句例子20句

歧义句例子20句

歧义句例子20句歧义句是指一个句子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让人们难以真正理解,厘清其真正的意思,有时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20个歧义句的例子:1.苹果可以吃,也可以用来玩。

2.它有足够的智慧去做出正确的决定。

3.这种鞋可以用来穿和玩。

4.这条裤子可以穿在身上或者放在桌子上。

5.他说他会做,也会不做。

6.她来到房间,看到画框里放着一张照片。

7.这块衣服既可以穿,也可以放在抽屉里。

8.他从书架上把书拿了下来,然后放回去。

9.她把箱子放在桌子旁,把书放进去。

10.他正在穿这件衣服,也在穿着其他衣服。

11.他出去玩了,又回来了。

12.把这只猫放在椅子上,也可以放在地上。

13.他不想吃这个,也不想吃那个。

14.把水倒在玻璃杯里,也可以倒在金属杯里。

15.你可以把它挂起来,也可以放在桌上。

16.我可以让他做这件事,也可以不让他做。

17.苹果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比喻别的东西。

18.我可以把它放在桌上,也可以放在抽屉里。

19.他有一双漂亮的鞋,可以穿也可以挂起来。

20.他在问我是不是去过那个地方,我当时就回答是否定的。

歧义句是构成语言及其用法的一部分,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特定的歧义句,它们是语言学家、语言教师和翻译人员面临的一个挑战。

鉴于此,理解歧义句的工作并不容易,因为它们有多种含义,其表面的意思可能会让人误解。

此外,由于歧义句的存在,人们在理解和翻译文字时也很容易出错,可能会引起很多误解,甚至产生民意冲突。

这就是歧义句的特点,它们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问题,而且它们的多种含义也使人们难以理解。

因此,在使用歧义句时要特别小心,不要因为歧义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在进行语言学习时,也要特别注意歧义句,以免受其影响。

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歧义句,我们还需要了解它的内涵,如双关语、泛指词、逆反话、反复提示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专业的研究,以及使用歧义句的文字材料来学习,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

因此,对于歧义句,在学习、研究和使用上,应该格外谨慎,除了深入研究它们的含义,更要注意歧义句可能引起的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以免产生一些不良影响。

歧义句

歧义句

歧义句1解释说明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有多重理解方式的句子。

如:1、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一说是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心碎,如果理解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那可真是件令人心碎的事。

2、我叫他去。

“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

3、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

4、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

“对他的批评”可以理解为学校领导批评他,也可以理解为他批评学校领导。

另外还有许多:很搞笑!1、“他背着媳妇做了不少事”这句话中的“背”就有不解之缘,读“bèi”可以理解为他做不让爱人知道的事;读“bēi”就是说明他的媳妇是残疾人。

下面是几个人命关天的句子。

咬死了猎人的狗。

开刀的是他父亲。

鸡不吃了。

鸟不打了。

总之,歧义句就是一个句子没有固定的意思,有两种或多种理解和意思。

2歧义句:“在蒋王庙前一站下车”乘某路公交车访友新居,称“在蒋王庙前一站下车”,本人在未到达蒋王庙的前一站(蒋王庙-1)下车,结果错了,该人说的是过蒋王庙后的一站(蒋王庙+1)下车。

更正是有一定困难,但如果对一些常见的歧义,进行一些约定,应该还是有好处的。

这种约定,也许本身没有太多绝对的理由,但它可以诱导人们渐渐地统一认识,形成新的语义习惯,从而重理解上消除语义。

若干年后,大家就很自然地只接受一种理解,排斥另一种边缘的理解法。

上述关于“前后”的词语,有些是时间、空间双表的,容易产生歧义,针对他们就需要约定,如:“前头、前面、往前”。

有些词语则只表示时间,或空间,一般就没有歧义问题。

表时间的如:“之前”、“先前”、“前期”等。

表空间的如:“前方”、“前进”。

他们没有歧义,不需要特别约定。

约定可以是类似这样:1)“往前翻”:指时间顺序,不指空间顺序,即时间退后(-)的意思,因为我们一般说“往后翻”都是指向后面的、未来的方向(+),又如“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后面的更精彩”等等。

歧义句子

歧义句子

1、你为什么打他? (89全国卷) ①你为什么打他?(打他的不应该是你,应是他人) ②你为什么打他?(打他的理由是什么!) ③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 ④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2、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89全国卷) ①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 ② 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 重音落在“就”字上,表示生产太少了;重音落在 “五百台”上,则表示生产太多了。 十一、重读的字不同易产生歧义
1、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章太炎的书”既可指章太炎写的书,也可指他收 藏的图书。 2、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有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修车的”既可以指车主,也可以指修车师傅。 3、开刀的是他爸爸。 (开刀的:1、病人;2、医生) 六、有“的”字的短语引起歧义。
1、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04全 国卷Ⅳ) 例句“数百名死难者的亲属”中的修饰语“数百名” 既可以修饰“死难者”,也可以修饰“亲属”,并 且两种情况两种意思:修饰前者是说“死难者有数 百名”,修饰后者是说“亲属有数百名”。 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斯的工作一定 要有新的起色。 “几个”放在“学校”之前,是与“学校”承接呢, 还是与“(同一个学校的)领导”承接? 3、采访这位先进工作者的是三个报社的记者。
2、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当我们想起他的时候才发现他已经走了一个多钟 头了。 B尽管家里可以上网,但每个星期,他还是会背着 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放学途中到网吧里聊天、玩 游戏。 C有人认为把金庸小说拿给中学生读一读,没有什 么不好。也有人担心,将这些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 的武侠戏、江湖情纳入课堂教学,会在学生心中增 加暴力文化的“因子”。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D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军圆满完成军队体制编 制调整改革方案确定的任务,如期裁减员额20万。

汉语歧义句

汉语歧义句

汉语歧义句1、多音产生歧义2007年,他还欠款1500元。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

2、多义词和多义短语产生歧义这批书送北大图书馆。

(赠送、运送)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离开、行走)天色渐暗,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自行车主、师傅)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章太炎的书。

(章太炎写的、章太炎收藏的)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

(核销、报废)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比赛。

(看不到、瞧不起)他的故事讲不完。

(关于他的故事、他讲的故事)他想不起来了。

(忘了、不起床)3、兼类词产生歧义我要热饭。

(形、动)这辆车没锁。

(动、名)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了两家银行。

(连、介)他爬过山没有?(助、动)4、施事者不明产生歧义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

我去上课。

鸡吃过了。

小王租小周两间房子。

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5、结构切分不确定产生歧义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明天会有大到暴雨。

(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浙江和江苏/的部分地区)院子里有许多孩子种的花。

(许多/孩子种的花、许多孩子/种的花)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参加了会议。

(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学生家长都来齐了。

(学生/家长、学生(的)家长)有的作品写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

(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年轻的妻子死了丈夫/发誓再不结婚)6 、语义指向不明产生歧义妈妈要和王玲和她的同学一起去。

(妈妈、王玲)当他把钱还给美兵时,他对他笑了笑。

(他、美兵)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学校。

(两边、一边)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

(我、妈妈)我在屋顶上发现了小明。

(我、小明、我和小明)他在火车上写了几个字。

(火车里、火车外)他们早已经喝完了酒。

(酒、喝酒)这次不进门就问他们。

(进门就问、进门)7、省略不当产生歧义我看到你那年才6岁。

(你、我)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李大伯、孩子们)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书包。

辨析歧义句

辨析歧义句

辨析“歧义”句的常见方法歧义句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句子。

自2004年起,歧义句的理解与辨析便成为高考的热点。

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辨析方法。

一、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音。

例如:⑴这里房间本来就多,空房间做什么用?【解析】一个句子中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

例句中“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

例如:⑵她看不上这种级别的明星演唱会。

【解析】一个句子中如果某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那么,这个句子就可能是歧义句。

例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看不到”。

三、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兼类。

例如:⑶我的自行车没有锁。

【解析】句子中有些词语由于兼有两种词性,在使用时可能引起歧义。

例句中“锁”可以是名词,表示自行车没有安装锁,也可以是动词,表示自行车装了锁,但没有锁上。

四、分析句子重音是否可以落在多处。

例如:⑷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解析】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表示不同的意思。

例句中重音如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少;重音如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多。

五、分析句子是否能在不同位置停顿。

例如:⑸我看病一定能很快治好。

【解析】一句话停顿的位置不同,句子的意思有时就会不同。

例句如果在“看”后停顿,则表示“我对病情的一种估计”;如果在“病”后停顿,则表示“我医术高明”。

六、分析修饰词语能否修饰不同成分。

例如:⑹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刘伟的表哥。

【解析】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如果能够同时修饰后面的成分,则有可能产生歧义。

例句中“前几天才认识的”既可作“刘伟”的修饰语,也可以作“刘伟的表哥”的修饰语。

七、分析句中代词指代成分是否明确。

例如:⑺我看见刘小明扶着王大伯过马路,他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

【解析】在某一个句子中,如果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句子往往会产生歧义。

歧义句辨析

歧义句辨析

歧义句辨析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

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先说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有两种以上的理解,用在句子中就可能造成歧义。

比如:1、我叫他去。

“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

2、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

3、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

“对他的批评”可以理解为学校领导批评他,也可以理解为他批评学校领导。

从以上三个例子来看,由于一词多义,造成了歧义句。

因此阅读时,遇到一词多义的词或短语,要根据上下文认真分析其在此语境中的意义,看是否有歧义。

在写作和说话时,也要谨慎地使用一词多义的词,要在上下文中使此词在这儿的意义固定,明确起来。

其次说说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

看下面例子:1、消灭了敌人的士兵。

在“的”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消灭了敌人”;在“了”后面停顿,此句的意思就是“士兵被消灭了”。

这的关键是“敌人的”这个词语是随下与“士兵”组成偏正短语,还随上与“消灭了”组成动宾短语。

2、东风牌汽车、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博览会上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的”后面停顿,让“东风牌汽车与解放牌汽车”构成并列短语,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两种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好评。

若在“东风牌汽车”后停顿,就成了“东风牌汽车”与“解放牌汽车的换代产品”得到了好评。

3、三个学校的学生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

若在“的”后停顿,就是三个学校的众多学生参加了活动,若在“三个”后停顿,这样“三个”与“学校的”共同做“学生”的定语,此句就成了“三个来自学校的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

”对于这种不同的停顿造成的不同结构组织而形成的歧义句,要仔细分析辨认,可以试着在不同的地方停顿一下,句子结构形式变了,句子意思是否改变,来判断是否歧义句。

歧义句

歧义句

歧义句本文是关于歧义句,感谢您的阅读!歧义句歧义就是一句话可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

1、多义词引起歧义。

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如: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可指颜色,也可指色情而言。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2、多音词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就可能有歧义。

(口头表达不一定出现歧义。

)例如:这个人好说话。

(“好”可读“hao4”,指爱好,喜欢;也可读“hao3”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但书面反映不出来,故存在歧义。

)这人头发长得怪。

(“长”可读“chang2”,指长度大;也可读“zhang3”是“生长”的意思。

书面也有歧义。

)3、同音词引起歧义。

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书面表达上没歧义)例如:这是致癌物质。

这是治癌物质。

(“致、治”都“zhi4”听起来有不同理解,口头表达有歧义。

)产品全部合格。

产品全不合格。

(“部、不”都读“bu4”,听起来意思正好相反。

)4、结构划分不同形成歧义。

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在语法结构上划分不同就会产生歧义。

例如:他们是两个高中的学生。

(即可以理解为两个高中学校,也个以理解为同一学校的两个学生)“我要炒肉丝”。

(“炒肉丝”,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也可理解为是一菜名,是一个名词。

)咬死了猎人的狗。

(此短语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

”)5、语义不明引起歧义。

说话中某些词或短语语义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

例如: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加点短语可指章太炎所著的书,也可指章太炎所收藏的书。

)开刀的是他父亲。

(“开刀的”可指医生,也可指病人。

)6、指代不明出现歧义。

例如: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也可指李大伯。

歧义句

歧义句

“歧义句”例说一、一词多音而引起歧义(1)、这个人好说话。

(2002年包头市模拟卷D项)【分析】:在一个句子中,由于某一个词多音,因而在书面表达时有可能造成歧义。

这时可用创设语境法来消除歧义。

“好”是一个多音字,既可以读“hǎo”,又可以读“hào”。

读“hǎo”时是“易于”的意思;读“hào”时是“喜欢、爱好”的意思。

但在书面表达上反映不出来,所以可用创设语境法修正。

可改为“这个人好(hào)说话,经常爱老师批评。

”或“这个人好(hǎo)说话,大家都喜欢她。

”二、音同口述而引起歧义(2)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2001年通辽市模拟卷A项)(3)常饮酒能治病常饮酒能致病(2002年黄冈市模拟卷C项)【分析】:汉语中有许多同音字,这些同音字使一些句子在口述时易于产生歧义,这时可用停顿法或填字法来消除歧义。

(2)、(3)句用书面表达时较为清晰,若再通过电话转述时就会产生歧义,故句(2)采用停顿法可改为: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句(3)采用填字法可改为:常饮酒能治(好)病常饮酒能(导)致病.三、因一词多意而引起歧义(4)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2003年全国卷第6题C项)(5)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1998年全国卷第7题B 项)【分析】:一个句子中,由于某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这个句子就可能是歧义句。

句(4)中“看不上”有歧义,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看不到”,故表意不明。

句(5)中“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 有歧义,可以理解为“送给嘉宾的礼品”也可以理解为“为嘉宾送人的礼品”。

四、结构划分不同而引起歧义(6)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2003年全国卷第6题A项)(7)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2004年全国卷第6题A项)【分析】:同一个短语或句子,由于划分出结构的不同,自然就形成不同的意义,形成了句(6)这样“语义不明”的病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分类:1、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2、多音字、多义词(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3、结构切分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句4、停顿引起的歧义句5、标点符号不当造成歧义1、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1)代词表意不明例如:开刀的是我父亲。

“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持手术刀为别人开刀),又可以是受事者(被人开刀),因而造成歧义。

消除办法:明确代词为施事或受事。

A 我父亲正在为病人开刀。

(施事)B 医生正在为我父亲开刀。

(受事)例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解析:“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

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

解析:“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解析:“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2)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例如:两个学校的教师都来了。

这句话既可理解为两个学校,又可理解为学校的两个教师。

消除办法:选择语义明确,修辞正确的量词。

A 两所学校的教师都来了。

B 学校的两位教师都来了。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分析:“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例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解析:“一个”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例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例3: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解析:“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或女儿钱瑷”整个内容,有歧义。

(3)兼类词造成如: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配锁”。

消除办法:将兼类词固定为所要表意的词类。

A 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锁住。

B 我这辆自行车没有配锁。

2、多音字、多义词造成歧义例如: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个多义词,既可指颜色,又可指内容,因而形成歧义。

消除办法:将多义词化解为单义词。

A 这本书是黄颜色的。

B 这是一本淫秽不堪的黄色书。

3、结构切分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句例如:咬死了猎人的狗。

这个句子可以划分为动宾结构,又可划分为偏正结构。

消除办法:动宾结构用被字句,偏正结构用用把字句。

A 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B 狗把猎人咬死了。

例2:他们两个是高中的学生。

解析:既可以理解为两个高中学校,也可以理解为同一学校的两个学生。

例3:我要炒肉丝。

解析:“炒肉丝”既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是菜名,是一个名词。

4、停顿引起的歧义句例如,“人多病少财富”就有意思截然不同的两种标点。

A 人多,病少,财富。

(大吉大利)B 人多病,少财富。

(倒霉透顶)消除办法:根据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标点。

例如:他谁都瞧不起。

这句话既可理解为“他瞧不起所有人”,又可理解为“所有人都瞧不起他”。

消除办法:改为语意明确的反问句。

A 谁瞧得起他?B 他瞧得起谁?例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解析:“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解析: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解析: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5、标点符号不当造成歧义辨析病句要认真,雾里看花莫慌神;基础知识先到位,再察病源记类型。

语序颠倒结构乱,搭配失调意不明;成分残缺或累赘,逻辑荒唐理不真。

辨识从来有标准,合符规范当乎心。

或凭语感漫审读,多年经验不可轻;或将枝干勤疏理,删繁就简看得清;或造样句多类比,伪装识破现原形;或推事理查判断,偶向逻辑求救兵。

见到长句莫心急,定状叠加有章程;见到短句莫大意,赘语多从此处生;见到“是”“否”找对应,小心双提与单承;见到“无”“不”快相乘,多重否定迷宫深。

语修逻上功夫到,确保辨句不失分。

考点复习1、词的多义导致歧义(1).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2).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

(“年轻学科带头人”具有多义性: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的带头人)(3).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4).其中只有极少数的译作真正译出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

( “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既可理解为“风格”和“语言”都要保持与原作的一致,也可理解为“风格”与“语言”之间要保持一致。

)2、停顿歧义(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4)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

(“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针对饮水很少的人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一是针对饮水过多的情况说的,如在运动后大出汗的情况下,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3、指代不明:(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

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

(“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 “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4)电影《英雄》上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

(陈述对象混乱,“其”指代不明,容易让人误解为指代的是“李冯的同名小说”)(5)从清理结果看,全省地、厅级干部,住房面积在规定标准以下的、在标准范围以内的和超过标准的各占三分之一,其中严重的占百分之八。

(“其”指代不明。

“严重的占百分之八”存在歧义。

全句可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超标者的百分之八”,或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全省地、厅级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八”。

)4、修饰两可(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一个”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 “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3).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70大寿刚过不久,在一个阳光照耀的正午失足跌人6米深的井里。

(“著名航天专家”是“梁启超”的定语,还是“粱思礼”的定语、不明确)(4).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或女儿钱瑷”整个内容,有歧义)方法总结(1)“数量词+名词”检查是否患句意歧义。

(2)望见有和(或)连接的成分,检查是否患歧义。

(3)望见多定、多状、多补,检查是否患歧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