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政策历史演变及未来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就业政策历史演变及未来选择

发表时间:2013-11-14T11:25:43.840Z 来源:《学术月刊》2013年8月供稿作者:张薇商闯侯艳[导读] 建国至今,大学生就业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张薇商闯侯艳

(河北大学,河北保定 071002)

[摘要]大学生就业政策作为我国社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政策的角度解读了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未来选择,使其更好的发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功能。

[关键词]就业政策历史演变未来选择

[作者简介] 张薇(1979-),女,河北保定人,研究生,讲师,就职于河北大学学生处教育管理科,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商闯(1981-),男,河北保定人,研究生,讲师,就职于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侯艳(1988-),女,河北保定人,研究生,助教,就职于河北大学学生处,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39-8041(2013)08-0067-03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0%左右,这意味着今后每年都有不少的大学生将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学校、社会以及家长都开始重视大学生就业这一系统工程,采取许多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从社会政策的角度解读我国就业政策的历史、现状、问题以及未来选择。

一、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

建国至今,大学生就业政策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通包通分阶段(建国初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这一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最主要特征是以政府编制计划与高校实施计划相结合。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生,在当时属于一种稀缺社会资源。为更好地发挥这一稀缺社会资源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中央提出了“统一计划、集中使用、重点配备”和“在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基础上贯彻学用一致的原则”等一系列毕业生分配的方针政策,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地方分配、中央调剂”的分配原则。

(二)由供需见面逐步向双向选择过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

这一阶段是以通过“供需见面”落实“切块计划”,逐步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过渡为主要特征的。选择这一政策的原因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单纯的统一分配制度不能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方面需,以往分配制度的不足日益明显。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文件上:1985年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重大举措之一就是提出对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学生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分配制度。1989年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其中明确提出了在过渡阶段实行以学校为主导向社会推荐就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办法。1993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再次明确了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

(三)以市场为主导的自主就业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这一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总体特点是大学生就业政策与市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以2002年为界,可将这一阶段的就业政策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以毕业生自主就业为主要特征的自主择业时期

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按照这一文件规定,从2000年起,我国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并同时取消了向毕业生发放“派遣证”的做法,将此做法改为向毕业生发放“就业报到证”。同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指出,我们建立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应当是一个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结束了“计划、分配、派遣”的历史,转向了以市场为其导向。

2、以毕业生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主择业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就业政策。比如,国办发[2002]第19号文件规定,从事个体经营和自由职业的大学生要按当地政府的规定,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社会保险登记,交纳社会保险费;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要简化审批手续,积极给予支持。另外,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激发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开拓出更新更广的就业领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还应该开展多种形式创业培训;并发出《关于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指导意见》,以确保大学生在选择灵活就业的同时,没有后顾之忧。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确保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为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政府缺乏优质的服务

现在就业市场往往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战,分别有人事、教育、还有劳动部门举办的人才市场。这就造成了单位和毕业生的重复性“奔跑”,浪费了时间,也没有招到合适的人选或找到合适的单位。这一切都缺乏政府相应的信息服务和宏观调控。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加大服务力度,使人才更好地在市场上实现其价值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共服务。

(二)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2006年以来,国家为提高大学就业率出台了一些列政策,但是,这些优惠政策在某些地方成了摆设。比如,有毕业生反映,申请大学生创业贴息贷款,可是贷款门槛高、程序烦琐,结果跑了两个月也没贷出款来;也有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反映,只是从电视、报纸上了解到现在有大学生就业各项优惠政策,但具体是哪些项目他们都不知道,也没有相关部门到学校做宣传。

(三)政策评估体系不健全

当前只能看到政府出台的关于保障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的政策规划,实施细则等,而没有对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价做任何的交代,这反映了政府对政策的评估重视还不够,即使有一定的评估,也只是政府内部的评估,而没有相应的专家和政府外的评估机构,这样无法反映出客观状况。

三、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未来选择

在分析了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历史演变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就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下面,我们主要从社会政策角度来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政策的未来选择。

(一)政府应确立“就业优先”的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在今后的一个较长时期内我国仍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是由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综观全球,经济扩张的速度越来越落后于就业岗位增加的速度,大多数工业国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就业优先的宏观政策目标。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就业压力,政府应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列入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不仅保证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更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选择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二)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解决经济的持续增长问题。经济繁荣就业易,经济衰败就业难;经济繁荣靠人才,而经济衰退需要“清理人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带动大量就业岗位开发。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必然推动就业结构大幅度调整。首先,第三产业必然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就业比重将从现在30%上升到50%左右,发达国家已达到70%以上,第三产业成了吸收就业的主要领域。其次,非公有制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兴起对高层人才需求旺盛成为就业的重要增长点,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要载体,随着国企改革的逐渐完成,也将使国企大规模储备人才。

(三)政府创造政策环境,改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环境为了改善大学生就业的市场环境,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消除政策壁垒,破除政策性障碍。现在影响和制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各地,特别是中心城市的进入壁垒或地方保护主义政策。

2、拓宽渠道,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真正形成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自由流动、自主创业的良性宏观运行机制。

3、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破除毕业生就业的壁垒和障碍,发挥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培育和完善市场,让市场在就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建立培训机制,增强毕业生的择业竞争力。近年来,毕业后暂时未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呈增多的趋势,国家对此应给予足够重视,弄清楚暂时待业的原因,分门别作采取不同的措施。

5、制定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解除特殊群体的后顾之忧。

(四)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应该将教育方式逐步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给高校较大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自主权,使高校能够根据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大力发展应用型教育和技能型教育,并且要在政策上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这类教育。

总之,大学生就业政策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未来的选择对促进大学生就业至关重要。我们必须立足我国经济基础还不够发达、大学生毕业人数众多的现实,制定好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政策,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续功关于我国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4,(2).

2.董克用.就业问题的公共政策思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4).

3.瞿振元.2001-2003年中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与预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4.高德步,吕致文.新型工业化对我国未来的就业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4).

5.秦玉梅.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评估及其建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3).

6.孙庆斌.高校就业政策调整与就业观念转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6(6).

7.师帅.对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思考[J].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2). (责任编辑:王胜强)

The Evolution and Future Trend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olicy Zhang Wei, Shang Chuang, Hou Yan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social policy in China, the employment policy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olicy, analyses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existing, and probes into the future trend of employment policy of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help the employment policy better promoting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Key words: employment policy; evolution; future tre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