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案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案例1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只不过是教学形式的一种和教学手段的一种,语言文字的揣摩运用和深入挖掘才是最重要的内容和目的,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而有效运用,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我们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实践、交流、改进、提高。

勇于实践是关键,不断学习是重点,使用恰到好处是核心。

不可为运用而运用,也不可“好事多事”而舍近求远、本末倒置。

现结合具体案例介绍本人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一些尝试和初步认识。

一、案例简述本文将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十一课《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作为案例来简单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问题,也将结合本在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来抒发自己的观点。

这是一篇采用故事形式的书刊推介文章,题目本身就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

选取这个题目,当学生看到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一下的疑问。

首先,这个课题强调这本书是“必读”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书,如此重要,列入了“必读”的范围?这是第一个疑问,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第一个地方。

其次,“男孩子必读”。

为什么单单指定男孩子必读?女孩子就不一定要读了么?是不是故弄玄虚?这就使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最后,为什么要以这个为题,写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要我们学习什么?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已经深深的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阅读、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因为这篇文章已经包含太多的信息,作为教师该如何围绕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来构思、讲解这节课并且还要保持文章对学生的吸引力?这是一个难题。

如果,我们不借助现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只是运用老旧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师自己不断的在黑板板书,通过自己文字表述与学生就课本内容回答自己的提问来讲解课文,那样避免不了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到毫无新意,也不能很直观的讲解课文,分析课文题目所包含的信息,也不能保持课文对学生持续的吸引。

爱莲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

爱莲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

02
本研究主要关注了教学方面的效果,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思维品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影响。
03
本研究仅关注了短期的教学效果,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 长期教学效果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生角色转变
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任务完成者和自主学习者。
05
实施效果及分析
实施效果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学生能够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学习知识,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理解能力增强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特别是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模型。
3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爱莲说》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研究问题和目标
研究问题
《爱莲说》学习中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
研究目标
探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爱莲说》学习效果的影响,为文言文学习提供可借鉴的整合模式。
研究方法和范围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
狭义上
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把各种信 息技术作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校务管理的工具及环境构建的工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依据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学习过 程是通过自身的感官系统把外界信息传递 到大脑,经过分析处理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的过程。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效果分析

融合式教学实践研究案例(3篇)

融合式教学实践研究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融合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强调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融合式教学实践研究的具体案例。

二、案例概述某中学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于2018年开始实施融合式教学。

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以学科教学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了融合式教学模式。

以下是融合式教学实践研究的一个具体案例。

三、案例实施过程1. 确定融合式教学目标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校教育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融合式教学的具体目标。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融合式教学,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空间想象、问题解决等能力。

2. 整合教学内容根据融合式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相结合。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内容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展网络阅读、电子写作、语音互动等活动。

3. 设计融合式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融合式教学活动。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网络文学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文学创作,提高写作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

4.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融合式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平台、虚拟现实等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评价融合式教学效果对融合式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评价。

通过评价,发现问题,不断优化融合式教学模式。

四、案例实施效果1. 学生方面(1)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融合式教学使学生接触到更多元化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2)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三篇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三篇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三篇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1亲爱的各位老师们,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中公教师特此整理了《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使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二)新授:一、信息(出示课件图片1)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答)(出示课件图片2-4)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生分别回答)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二、信息的获取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出示课件图片)(生答)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生回答)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在了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现状与发展的基础上,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基本理论;通过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例分析,掌握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常用模式;通过结合具体学科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真正运用到具体学科教学实践中去。

该课程主要教授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背景与意义及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发展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及理论基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及信息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各种教学模式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

相关思政元素:立德树人二、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技术及新技术的发展,理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的作用与意义。

2.了解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建设内容和发展现状。

3.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

4.了解信息化教学环境,掌握常用的信息化教学工具。

5.了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常用模式,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

立德树人: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教师职能一、案例(材料)简介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在教育领域都有类似的讨论,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能否取代教师? “网络教育的出现是否取代学校”,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又引发了类似的讨论,那么人工智能能否取代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什么影响呢?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工智能教师可以承担教师的部分工作任务,成为教师教学中的得力助手,如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制定教学设计;可以智能辅导学生,根据学生的反应生成个性化评价报告;还可以生成精准的学习报告,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完成得更加出色。

尽管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了巨大变革,但学校和教师的地位依旧无可撼动。

教育是人的事业,”教育在本质上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的生命价值活动”,教学不是冰冷的教学,而是师生之间无时不在的情感交流,“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三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三篇

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课堂转型,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教学并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 传统教学中的优势应在传承中发扬光大.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才能使课堂锦上添花.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以供大家参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摘要教师引导学生将学校的历史与文化重新梳理,学习设计制作尚德纪念册,送给宋平同志本人,以表达对校友最深情的挂念和最真挚的祝福。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尚德“小主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合作、创新实践的能力,在活动中升华尚德学子爱师、爱校、爱伟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身为尚德人的自豪感。

关键词微视频;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案例呈现[教学背景]青岛上海路小学始建于1920年,原名“胶澳商埠中华基督教私立尚德小学校”,是一所有着优秀历史传统,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的百年老校。

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同志就是我们尚德人的校友,今年4月就是他百岁寿辰了。

借此契机,学校将组织尚德学子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我将引导学生将学校的历史与文化重新梳理,学习设计制作尚德纪念册, 送给宋平同志本人,以表达对校友最深情的挂念和最真挚的祝福。

[教学目标]问题解决能力学习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资料进行梳理;了解纪念册组成及特点,通过表格明确设计思路和制作方式。

责任担当能力小组合作通过自主学习资料,观察表格完成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动脑,敢于动手的探究习惯,激发学生对母校历史与发展的兴趣。

价值体认能力培养学生爱师、爱校、爱伟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身为尚德人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思维导图梳理设计主题,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方案[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播放微视频一一学校宣传片,提醒学生仔细观看。

(一)明确课题,交流前期准备师前期,大家通过老师发的开题微课,初步了解了本阶段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设计尚德纪念册”(板书)。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三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三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一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参与度;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联系生活,体验知识生成;及时巩固新知。

一、教学目标1、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三篇)。

2、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白板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教案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

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以《松鼠》教学教案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该教案为存储于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

课文朗诵配上松鼠的照片和生活习性,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以GIF小动画作点缀,营造生动的画面效果。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切换到讨论系统bbs、在线测试、E-mail帮助上。

为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索,教案提供了丰富完整的教学资源。

运用网络自主探究知识和协作研究问题的能力,加速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也能解决个体差异的教学问题,即能满足不同基础不同水平,甚至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线测试,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及时地按要求调整学习,自由进退,自主构架,从网络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需要的学习材料,实现真正的个别化教学,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主体。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5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5篇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5篇总结汇报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纳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1《新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沟通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社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形式和手段,语言文字的揣摩运用和深度挖掘是内容和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而有效运用,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渡融合”。

1.信息技术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有效把握拼音的用法、读法,对于学生日后的认字能力、阅读能力都有帮助。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刚刚接触拼音的时候,很难马上把握要领。

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它使拼音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将抽象的拼音教学转化为直观的动态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比如:“zhe”这个音节的教学,需要将声母“zh”和韵母“e”的课件在课前做好,授课时,首先展现“e”,然后在展现小女孩举着“zh”走到“e”旁边的画面,教会小学生声母“zh”和韵母“e”组到一块可以拼出一个“zhe”。

最后,连贯的将这个动画场面播放几遍,同时带领学生读声母“zh”和韵母“e”,着重强调声母“zh”发音需要翘舌,而读韵母“e”的时候需要声音洪亮。

两个部分的连读要连贯,快速。

在边讲解边展现画面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简洁的把握拼读要领。

2、信息技术在学生熟悉字教学中的应用小学阶段,认字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小学生认字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爱好,同时也有利于基础教育与素养教育的整合,学生通过这样新鲜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想象力、规律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拓展。

202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0篇

202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0篇

202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0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一、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是时代趋势,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技能(一)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表现力,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笔者一改以往思想教育课讲道理多易枯燥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网络找到相当多的案例视频等生动的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像看电影一样从听觉、视觉上充满兴趣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的课堂专注性大大增强了。

(二)多媒体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视听功能,增强感染力: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这是作为现代教师一项新的能力,越来越被重视。

笔者本人在多媒体教学中十分注重课件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教学中,设计课件时,注意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对人体各种感官的冲击和刺激作用,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课堂变成学生精神的丰盛大餐。

(三)多媒体是辅助教学而不应是教学的全部手段:多媒体教学中最主要的媒体,不是计算机,不是图片,不是视频,而是教师本人。

多媒体本身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全部,不然的话就会本末倒置、物极必反。

所以多媒体教室中,演示的屏幕位置不能取代黑板,应该给黑板一个完整的空间,而屏幕应是教学内容的补充,真正符合其“辅助”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直观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原本觉得枯燥、难懂、抽象的问题感到生动、有趣和具体,从而爱学、乐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的愉快。

(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引起学生对学习问题观察的兴趣和注意;能够增大观察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能够突出观察对象的重点和本质特征,提高观察效率;还可以对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剪辑,使之更集中、更典型,因而更有代表性,往往可以使学生获得比在现场观察还要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1500字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1500字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1500字教案主题:通过信息技术提升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效果教学目标:1.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学科成绩;2.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使用和共享意识。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诗词阅读与创作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中国古代诗词的视频,并进行简单介绍。

2.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对古代诗词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介绍中国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

2. 教师解释古代诗词的构成要素,并引导学生分析古代诗词的表达意境。

3. 教师介绍古代诗词的分类和常见的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三、诗词鉴赏(30分钟)1.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等,让学生品味其中的美。

2. 学生分组进行诗词鉴赏,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诗词背后的意境,研究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四、诗词创作(40分钟)1. 学生使用电脑或平板电脑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技巧。

2.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自由创作一首古体诗或词,并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

3.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古代诗词的表达方式和构成要素。

2. 学生将自己的诗词作品上传到教室的专属网络平台上,与同学分享并互相点评。

板书设计:中国古代诗词- 唐诗宋词元曲-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 修辞手法教学反思: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初中语文学科的学习成绩。

此教案通过展示PPT、使用电子白板和网络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诗词的过程中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诗词创作环节,学生通过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了解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技巧,并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作和共享,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线性方程的解法;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线性方程的解法。

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个真实生活中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市场上款手机的价格每天降低10%,学生要计算这款手机在一段时间内的最低价格是多少?学生们可以自由地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拓展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Excel表格,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以使用Excel的电子表格功能进行价格计算,并且可以通过改变降价比例,观察价格的变化情况。

3. 实践阶段:学生们分组合作进行实践操作。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并利用电子表格来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的例子,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一段时间后,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使用Excel进行计算和图表绘制。

4.总结阶段:学生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通过学生们的展示和讨论,教师可以进一步强调线性方程的解法,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数学原理。

5. 拓展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如:决定一个城市的出租车费计价方式,学生可以使用Excel的函数和公式来模拟并计算不同距离的出租车费用。

教学评价:对于教学内容的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解决方案和展示来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可以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学习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具备更多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

同时,学生们在小组中的合作学习也能够促进他们的交流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信息化教学实践案例(3篇)

信息化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初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素养。

为了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以下是具体案例。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网络平台进行英语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善于交流的品质。

2. 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4 What’s the matter?为例,本单元主要围绕“寻求帮助”这一主题展开。

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阅读。

3. 教学方法(1)网络平台辅助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如英语学习网站、在线阅读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2)翻转课堂:课前,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预习课文,了解文章背景;课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阅读任务,提高阅读能力。

4. 教学过程(1)课前预习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课文内容、背景资料等,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课堂活动①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阅读理解: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文章的主题、人物关系、情节发展等。

③拓展阅读: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④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

⑤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3)课后巩固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案例实施1. 教师培训为了确保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实施,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网络平台应用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 网络平台建设学校购置了英语学习网站、在线阅读平台等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04 案例四:信息技术在化学 课程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模拟实验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化学模拟实验, 无需担心实验危险和材料消耗问题。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化学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进行。 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化学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和结果 ,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这种模拟实验方法不仅安全 ,而且可以重复进行,方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反应模拟
总结词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帮助学生理 解化学反应的原理。
详细描述
通过计算机软件,可以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学生可以 通过观察模拟的反应过程,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 。这种模拟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 提高学习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数据分析
05 案例五:信息技术在历史 课程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历史事件模拟
总结词
通过信息技术模拟历史事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 历史背景和事件发展过程。
详细描述
利用三维动画和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历史事件的发生过 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这种模拟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远程实验
总结词
通过远程实验,学生可以在本地计算机上远 程控制物理实验设备,进行实时观测和数据 采集。
详细描述
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远程实验的功能,学生可 以通过网络远程控制物理实验设备,如望远 镜、光谱仪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家中 或其他地方进行实验,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 行学习。同时,远程实验还可以实现多人同 时进行实验,提高实验效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分析内容
4.1 信息技术与语言课程整合的案例分析 4.2 信息技术与其他文科课程整合的案例 4.3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案例分析
4.4 信息技术与其他理科课程整合的案例
4.1 信息技术与语言课程整合的案例分析
“识字、阅读、写作”三结合的小学语文教学 作文整合教学 以交际为中心的小学英语口语教学
网上协作 课题小结 网上测试 课题延伸
➢ 教师指导学生进入测试网页——智能学习题库 ➢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与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测试题,独立完成测试 ➢ 测试题分为达标级、综合级、评价级和竞赛级等四个不同层次
➢ 课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访问与透镜有关的网站,阅读课外知识,扩大 知识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
⑵教学过程评价 利用整体感知,高效解决
课标 合理利用资源,重点突出 贯彻语言运用为中心押思
想深化课标要求,实现跨 越目标
4、课文课型的教学过程
第 情境 一 创设 课 引入 时 新课
整体 感知 初读 课文
自主 识字 拓展 阅读
巩固 生字 指导 写字
确定 主题 网络 留言
评点 反馈 鼓励 修正
第 情境 二 创设 课 复习 时 引入
4.1.2 作文整合教学
1、小学各阶段作文整合教学过程
⑴看图 作文整 合过程
创设 情境 激发 写作 兴趣
指导 观察
口述 训练
打写 成文
⑵拼图 网络
组合
指导
看境
输入
作文整
查询 选择
画面 创设
观察 弄清
描述 训练
作文 及时
合过程 图片
情境
图意
语言
辅导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和练习朗读。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课前画自己喜欢的季节)
No
这节课在设计中有以下特点:


一、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二、努力开掘语文学习的丰富资源 三、改革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七 《雨铃铛》

一、激发学习兴趣。 1、设计优美的过渡语,将学生引入情境。 2、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文章的内 容设计课件,向学生展现雨中的情景,使学生 体会春雨的美,使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的刺激, 产生兴趣。 3、用游戏的形式来巩固识字。 4、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 行记字:如拍手歌、编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二、自主自学合作探究 1.选择学法:在教师提供的学法资源库中了 解学习的几种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 适的方法自学。 2.合作交流:组内交流段中最欣赏的语句, 说明原因,把自己的体会向全班同学讲解。 3.朗读指导 4.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在课件画面的引领下, 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叙述的前后顺序,体会 文字的优美。 5.指导背诵 6.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二、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戏剧语言的揣摩, 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 力。一个周朴园就令人捉摸不透,更何况其他 人物呢?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有 点说不清的伟大杰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 杂性和丰富性。 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阅读《雷 雨》全剧,细细揣摩人物语言,读出一个属于 你心中较完整的周朴园或其他人物。
三、教材内容分析
《胡同文化》是一篇极具人文特色的文章。它是“
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但不是平常意义上 的序言。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现在这样一篇充分 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而这篇小品文带给我 们的是一种文化气息,一种健康的休息。像这类文 章最适合学生作为课外知识拓展来阅读。我们不仅 仅学习文章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对其它 信息的接收。所以我们要了解北京的胡同,还需了 解北京的文化,这大大地拓宽了学习本课的视野, 也为学生了解更多胡同知识、北京知识以及胡同文 化提供了一次契机。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十个案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每四人小组一份实验报告单、四组小棒:① 6厘米、7厘米、8厘米 ②5厘米、5厘米、5厘米 ③4厘米、5厘米、 9厘米 ④3厘米、6厘米、9厘米
三、教材内容分析
《胡同文化》是一篇极具人文特色的文章。它是“
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序”,但不是平常意义上 的序言。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现在这样一篇充分 显示作者个性风格的小品文。而这篇小品文带给我 们的是一种文化气息,一种健康的休息。像这类文 章最适合学生作为课外知识拓展来阅读。我们不仅 仅学习文章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学习过程中对其它 信息的接收。所以我们要了解北京的胡同,还需了 解北京的文化,这大大地拓宽了学习本课的视野, 也为学生了解更多胡同知识、北京知识以及胡同文 化提供了一次契机。
二、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戏剧语言的揣摩, 初步了解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 力。一个周朴园就令人捉摸不透,更何况其他 人物呢?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有 点说不清的伟大杰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 杂性和丰富性。 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阅读《雷 雨》全剧,细细揣摩人物语言,读出一个属于 你心中较完整的周朴园或其他人物。


教学基本思路
教学材料分析
教学建议
九 《简谐运动》
教学目的: 1、知识:知道机械振动、简谐运动、回复力
的概念;能正确分析弹簧振子振动过程中各物 理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 2、技能:进一步了解计算机在研究物理问题 中的作用。 3、方法:巩固用图像法分析物理过程,学会 对物理现象的归因分析。 4、情感: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及科学的 态度
二、自主自学合作探究 1.选择学法:在教师提供的学法资源库中了 解学习的几种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合 适的方法自学。 2.合作交流:组内交流段中最欣赏的语句, 说明原因,把自己的体会向全班同学讲解。 3.朗读指导 4.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在课件画面的引领下, 学生进一步理清文章叙述的前后顺序,体会 文字的优美。 5.指导背诵 6.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技术融入教学实践案例(3篇)

技术融入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旨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提高教学效果,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探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概述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语文课堂为例,探讨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该课堂以《庐山谣》一文为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和在线平台,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互动性和趣味性。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庐山风光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对庐山美景的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庐山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用文字描绘庐山之美?2.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庐山相关资料,如庐山历史、文化、传说等。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庐山的背景知识,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3.合作探究环节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在线平台进行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庐山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变迁等,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总结。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课堂展示环节各小组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探究成果以PPT、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5.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庐山之美融入自己的写作中?学生通过在线平台,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互相学习、交流。

6.总结评价环节教师对课堂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素养。

四、案例分析1.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和在线平台,教师可以将庐山的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引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庐山的背景知识,为深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多技术融合教学实践案例(3篇)

多技术融合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我国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这种背景下,多技术融合教学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本文以语文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翻转课堂”与“移动学习”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实现多技术融合教学。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在语文学习中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2. 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草原》一课为例,设计教学活动。

3.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草原》一课的课文、作者介绍、相关图片等资料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线上讨论,分享课前学习心得。

(2)课堂活动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学生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观看《草原》一课的微课视频,了解课文内容。

同时,通过线上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共同完成以下任务:①分析课文结构,提炼文章主题;②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作用;③比较不同版本的《草原》课文,了解文学作品的多样性。

4)成果展示各小组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制作PPT或短视频,展示小组合作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并给予反馈。

(3)课后拓展教师将课堂活动中的微课视频、讨论记录等资料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后复习。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关注草原文化、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拓展学习内容。

三、案例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草原》一课的课文、作者介绍、相关图片等资料上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线上讨论,分享课前学习心得。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 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古文《木兰辞》的阅读和理解
教学步骤:
1. 介绍《木兰辞》的背景和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表演或者分析角色特点。

3.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使用电脑、平板或手机等设备查找关于《木兰辞》的背景知识和
相关资料,同时利用搜索引擎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4.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找到的资料和理解,团队内讨论并形成共识。

5. 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例如制作PPT、演示文稿、视频、博客等方式,展示
他们对《木兰辞》的理解和创造力。

6. 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7. 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教学评价和反馈:
1. 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评价:教师和同学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展现自
己的创造力和想法。

2. 学生自评和反思:学生对自己参与小组合作和个人表现进行自评和反思,反馈给教师。

教学资源:
1. 《木兰辞》的电子版或打印版;
2. 计算机、平板、手机等信息技术设备;
3. 搜索引擎和其他教学网站;
4. PPT制作软件、视频制作软件、博客平台等。

教学时长:3-4课时。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案例《太空生活趣事多》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案例《太空生活趣事多》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教学案例《太空生活趣事多》畅想发表《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案例背景:人类已进入高信息社会,我们正面临世界新科技的挑战,为培养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探索培养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的新型教学结构,不仅要构建以现代知识为内容的现代教育体系,而且要利用先进的科技,实现教育手段现代化。

那么,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无疑是得到了人们的关注。

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

因此,许多专家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合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鉴于此,笔者也非常重视语文学科的整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探索。

其中《太空生活趣事多》是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

二、教学设计思路“太空”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词汇,宇航员,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太空中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课文题目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巧妙地交待了造成“奇特”的原因。

全文共分六个自然节,从“睡觉、走路、喝水、洗澡”四个方面向人们介绍了鲜为人知的太空趣事,条理清楚。

小学生好奇心强,太空中的生活“趣事”对他们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此,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组织他们收集有关太空的资料,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同时配上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

适时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及爱祖国的教育。

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新奇、有趣的语气。

3、初步了解一些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太空常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我的祖国》
《我的祖国》
—小学六年级网上语文实践活动课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准确表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用网上资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
4.了解祖国的风景名胜、民族风俗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1.导语引入,激发兴趣
向学生说明本学期的网上语文实践活动课的主要内容是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了解祖国。

本堂课的话题仍旧是围绕着我们的伟大祖国展开。

对学生提出,通过上次活动,你对祖国还有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

提问学生还对祖国哪方面感兴趣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提炼为两个方面,即风景名胜和民族风俗。

2.学生上网,收集信息
学生上网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祖国风景名胜或民族风俗信息,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并请同学们在网上介绍自己的信息。

教师在学生上网浏览时,可以通过网络和学生个别交流,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合作完成。

3.信息交流,互相补充
(1)风景名胜
视频:九寨沟、恒山、天山、武夷山、桂林山水……
文字:泰山、杭州、日月潭、长白山、珠穆朗玛峰……
(2)民族风俗
视频: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

文字:介绍我国少数民族、介绍民族风俗。

图片:各少数民族服饰。

4.网上习作,师生评价
写一篇短文,向朋友介绍祖国的风景名胜或民族风俗。

整个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监控、辅导。

学生通过网络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5.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对自己收集的信息和网上作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评析,概括总结,并要求学生将习作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老师或朋友的信箱里去。

评述:通过上面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这堂语文实践活动课采用了由导语引入,激发兴趣;学生上网,收集信息;信息交流,互相补充;网上习作,师生评价;师生总结,布置作业等五个教学环节所形成的教学结构来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试验。

其中第2,3,4环节的设计均可使学生进入主体的角色,1,5等环节主要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这堂课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注意把握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抓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中心环节,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进行了彻底的改革,较好地建构了一个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主导—主体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