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一课抵抗弯曲【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弯曲。

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别和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用简单实验说明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大胆假设又能在实验中小心验证。

【教学重难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教学准备】:教师:计算机辅助课件,8本相同厚度的书,尺等;每组学生:一号材料〔垫圈一盒,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二号材料〔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相同的卡纸粘贴而成>〕,实验记录表,直尺,8本相同厚度的书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造房子和修桥梁,请同学们欣赏下面这些房子和桥梁。

〔学生欣赏〕二、探求新知,合作交流:〔一〕、引导学生认识柱子和横梁。

1、他们在形状和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抽生答复,教师点拨。

得出结论:直立的材料称为柱子,横放的材料称为横梁。

2、比拟横梁和柱子谁最容易弯曲?引导学生认识柱子承受的压力是把柱子压短、压碎,横梁承受的压力要把横梁压弯、压断,所以横梁比拟容易弯曲。

所以研究横梁的抗弯曲能力显得比拟重要了。

3、揭题:抵抗弯曲〔媒体出示〕4、猜测:横梁的抗弯曲能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探究纸的宽度与抗弯曲的关系1、师介绍实验方法:〔1〕、今天咱们要用厚纸来做横梁来搭一座桥,首先把纸横梁的两端垫起一定的高度,我们就以四本科学书的高度作为垫起高度,然后把横梁架上去,注意放中间位置,这里有一些垫圈,如何利用它来测试纸横梁抗弯曲能力呢?〔生答复:往纸上放垫圈〕〔2〕、垫圈应该放什么位置?怎样放?〔中间位置,一个一个叠上去轻轻地放〕2、教师演示实验老师现在搭的纸桥梁很容易弯曲,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它的抗弯曲能力呢?3、学生设计比照实验4、出示2倍宽和4倍宽的纸横梁,你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比拟它们的抗弯曲能力?4、小组讨论:为了使实验更科学、更公平,我们应该控制哪些条件不改变?怎样控制?5、改变了哪个条件?〔宽度〕6、预测:2倍宽和4倍宽分别能放几个垫圈?为什么这么想?〔实验前先预测再实测,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关注程度,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思考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教案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教案人教新课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分数的乘除法"。

我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分数的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模型,学具则是大家手中的练习本和计算器。

下面,我们开始进入教学过程。

我会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说,假设我们有2个分数,分别是1/4和3/4,我们想要把它们相乘,我们应该怎么做?讲解完分数乘法后,我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能够即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这些练习题目都是我精心设计的,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分数乘法。

讲解完分数除法后,我又会给大家一些随堂练习,让大家能够即时巩固所学的知识。

我会给大家设计一些作业,让大家能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的内容。

这些作业题目都会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分数的乘除法。

我要强调的是,分数的乘除法不仅仅是一个数学知识,它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真正成为我们的好朋友。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是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是理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我要强调的是理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

在分数乘法中,我们需要将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分数。

而在分数除法中,我们需要将除数的倒数乘以被除数,也就是将除数转化为乘数,然后进行乘法运算。

这个运算规律是解决分数除法问题的关键。

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大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其中。

这些问题涵盖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希望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乘除法。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讲解分数乘除法的技巧和窍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本单元的内容包括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描述简单的路线。

本单元的3个例题,以“台风中心的行进”为背景连续推进,很自然地提出一个又一个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

这样的编排设计,把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使学生在一个大的情境下学习,思路连贯,层层递进,通过自主探索顺利达成目标。

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利用回忆与再现、观察与描述、分析与推理等多种途径,在思考、想象中让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全面地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描述物体的位置教材第19页的内容。

1.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在由实物到绘制坐标图的抽象过程中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能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量角器、直尺、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家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场所吗?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自由汇报)师引导学生: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那些场所在你家的什么方向上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例1。

师:同学们,这是昨晚的天气预报,你从天气预报中知道了哪些信息?师:台风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那么在得知这样的信息后,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呢?(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测算到达的时间)。

师:要测算台风到达的时间,首先要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怎样来确定台风中心的准确位置呢?1.确定方向。

(1)加方向标。

师:方向标加在哪里?(A市)师:加方向标的好处是什么?(容易说方向)师:说说台风中心在什么位置?(在A市的东南方向)(2)测量角度。

师:知道台风中心在A市的东南方向就可以确定了吗?生:不能,因为A市的东南方向范围很大,台风运动的路线不够明确。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二单元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和理解各种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并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特征。

学生将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和发现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如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的对角线性质、圆的半径和直径等。

2. 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图形的周长、面积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和掌握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特别是三角形和圆的性质。

2. 解决与平面图形相关的问题,如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图形模型、尺子、圆规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引发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推理等方法,探索和发现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板书设计1. 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2. 内容: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和特征3. 示例: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展示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作业设计1. 练习题:设计一些与平面图形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2. 探究题:提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让学生探索和发现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在课后,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和练习题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进行一些拓展和延伸,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课程主题: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理解方向和距离是描述位置的重要概念。

–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在空间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激发学生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的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展示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的示例。

2.板书:整理课堂重点内容,便于学生复习。

3.课堂练习题:为学生提供合适难度的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

–提出方向和距离对于描述位置的重要性。

2.讲解:–通过示例向学生介绍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一个点的位置。

–解释常用的方位词和描述距离的单位。

3.练习:–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练习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的能力。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4.拓展:–提出一些挑战性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鼓励学生思考更多关于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的应用场景。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的方法。

•强调练习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应用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的方法,并写下你的想法。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方向和距离描述位置展开,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概念。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存在一些困难,下节课需要加强练习和拓展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堂教学设计方案2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1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习过程】一次备课复习回顾(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怎样确定方向?设问导读一、阅读课本第19页,回答下面各题。

1.目前台风中心在位于A市东偏南()度的方向、距离A市 ( ) 千米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每小时沿直线向A市移动。

2.东偏南30度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确定台风的具体位置吗?3.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二、阅读课本第20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怎眼确定方向?2.怎样表示距离?3.在例1的图表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4.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每小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自我检测一、我会填。

1.表示位置时,必须知道在参照物的、。

2.距离一般用来表示。

3.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

4.晚上面对着北极星,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

二、画一画。

1.用量角器画一个70°角。

2.用量角器画一个120°角。

三、看图回答问题(1)小方家在学校的()偏()()度的方向上。

(2)小亮家在学校的()偏()()度的方向上。

(3)小虎家在学校的()偏()()度的方向上。

(4)小明家在学校的()偏()()度的方向上。

巩固练习看图回答问题,以学校为观察点:①邮局在学校北偏( )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②书店在学校( )偏( ) 的方向上,距离是( ) 米。

③图书馆在学校( )偏( )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④电影院在学校( )偏( )的方向上,距离是( )米。

拓展延伸某勘探队在A城南偏西50°方向上约60千米处发现稀有金属矿。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3课《位置与方向(例3)》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位置与方向(例3)》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并学会利用工具(如指南针、测距仪等)进行实际操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位置和方向的经验,他们对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存在着观察不细致、表述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正确使用指南针和测距仪进行实际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难点: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观察、描述物体的位置。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2.准备指南针、测距仪等工具。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校园平面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并提出问题:“你们能用什么方法告诉老师学校操场的位置吗?”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实际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如果要找到小明家的位置,我们应该怎么办?”引导学生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用指南针和测距仪确定物体的位置。

首先,教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工具。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2.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的位置的“数学化”过程,初步感知数学知识建构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观察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的位置。
教学难点
掌握角度的测量方法,能确定物体的方向,能用较规范的语言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主备教师
授课教师




1.结合具体实例能够根据描述,在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
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4.归纳总结:描述物体所在位置需要方向(角度)和距离两个条件。
教师强调:描述台风中心的方向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东偏南30°或南偏东60°)但在生活中我们一般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小)的方位。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
四、基础训练,延展提升。
第二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1.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3.根据路线图描述路线及根据描述绘制路线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根据平面上一个点的位置说出它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让学生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预设: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简单的数学位置与方向概念,掌握使用文字和图形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比较物体位置与方向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数学位置与方向的基本概念。

•理解如何使用文字和图形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2.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上一节所学内容,在实际问题中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材。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粘贴纸、小纸盒等。

3.其他:教学课件、课堂活动设计、实例练习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一节所学内容,巩固对位置与方向的基本概念。

•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授新知识(20分钟)•介绍文字描述物体位置和方向的方法。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第三步:操练与训练(3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情境问题,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分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第四步:总结与作业(10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念。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延伸•提供更多实际场景的问题,让学生继续进行位置与方向的练习。

•分层巩固训练,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不同难度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思考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教学方式。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以便更好地进行下节课教学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本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数学位置与方向概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学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够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本单元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方位概念和距离的测量,但部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仍较模糊,对实际应用的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2.学会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2.难点:理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原理,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位置与方向的概念。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相关的生活情境和实例。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设计的练习题。

3.教学道具:如卡片、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情境,如在公园里找某个景点。

让学生思考如何告诉别人景点的位置。

通过这个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并举例说明。

如(2,3)表示在第2列第3行的位置。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用数对表示课件中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练习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并引导学生总结数对表示位置的规律。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11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11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精选11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一春去夏来,今年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个年级,对学生的知识传授的教育十分重要,为了使本人的教学工作能做的更好现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严格遵循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正确传授学生知识,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想教育,培养其成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认真培养其数感,提高其计算能力,培养其空间观念,并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较多。

本班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农村,从去年一年的教学情况来看这个班的学习习惯较差,特别是作业习惯和自习习惯,困此须对其进行培养。

另外,还有少数学生的家长到外地打工等,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看,这样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因此对学生的关心和思想教育也十分重要。

三、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主要任务目标是: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4、使学生初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5、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的选用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6、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在完成本册数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1、能结合具体情境,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整理复习》主要是对之前学习的位置与方向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巩固和加深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位置与方向的概念,对基本的方位词、角度和距离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对复杂情况下的位置确定还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同时,学生对于坐标系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进行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灵活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熟练使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够利用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2.难点:在复杂情况下,如何快速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坐标系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

通过实际的例子和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位置与方向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平面图、坐标纸、指示箭头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复习基本方位词和角度。

b.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的?2.呈现(10分钟)a.出示一些实际情境的图片,让学生尝试确定物体的位置。

b.引导学生发现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总结出: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3.操练(10分钟)a.让学生在平面图上练习确定物体的位置。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二)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和运用“位置”与“方向”的概念,解决相关问题;掌握“左右、前后、上下”等方位词的使用方法;能够在空间中进行简单的方向寻找和描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空间中方向判断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游戏等方式加深对“位置”与“方向”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掌握“左右、前后、上下”等方位词的用法。

2.能够在空间中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三、教学难点1.利用方位词描述位置时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2.在复杂的空间环境中准确判断和描述位置。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复习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左右、前后、上下”等方位词的用法。

2.让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方式回顾并总结方位词的意义和特点。

第二节:新课讲解1.引入新课“位置与方向(二)”,向学生解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通过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如何利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3.讲解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第三节:活动实践1.分发活动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形式,让学生练习利用方位词描述位置和方向。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尝试新的解决方法。

第四节:课堂讨论1.结合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经验。

2.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探讨解题方法的有效性,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方位词描述位置与方向的重要性。

2.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数学问题,勇于尝试新的解题方法。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上未完成的活动题目。

2.自主设计一个小游戏或挑战,利用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辨别不同角度的方向,掌握简单的方向词,例如东西南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方向词,如东西南北。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位置的能力。

难点1.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不同方向的角度。

2.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方向词来描述位置关系。

三、教学内容1. 方向与角度1.概念引入:向学生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东西南北方位。

2.示范操作:老师示范用手指指向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方向词。

3.练习:让学生结对练习,要求他们相互指向不同的方向,并说出正确的方向词。

2. 位置关系1.概念引入:给学生展示几幅图片,让他们描述图片中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2.示范操作:老师示范用语言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描述。

3.练习:让学生配对练习,让其中一个学生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另一个学生根据描述找到对应的物体。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步骤一:教师向学生展示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方位,引导学生讨论东西南北方向。

•步骤二:老师示范用手指指向不同的方向,让学生说出对应的方向词。

2. 梳理与讲解•步骤一:让学生结对练习,相互指向不同的方向,并说出正确的方向词。

•步骤二:给学生展示几幅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

3. 练习与巩固•步骤一:老师示范用语言描述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描述。

•步骤二:让学生配对练习,一个学生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另一个学生找到对应的物体。

4. 总结与拓展•步骤一: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强化记忆。

•步骤二: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拓展知识点的应用范围。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方向与位置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方向词和描述位置关系的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一、教学目标1. 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理解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基本计算方法。

2. 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分数乘法的简单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应用。

2.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通过实例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计算方法。

2. 通过小组讨论、实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 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分数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计算方法。

2. 新课学习:讲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应用。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

3. 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

2023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7篇)

2023最新-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7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整理的7篇《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一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共有学生19人,学生五年级数学基础较差。

从总体上看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

反应比较慢的有5个,这5个同学在学习时比较吃力,学习效果也不佳。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分为五大板块:(一)、数与运算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一单元“圆”。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化”。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三)、统计与概率第五单元“统计”。

(四)、综合应用1、数学与体育。

2、生活中的数。

(五)、整理与复习三、学期教学目的和任务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的关系。

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画曲为直”的思想。

2、能利用百分数有关知识或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或作对称轴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4、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

5、认识并会运用复式(条形、折线)统计图。

6、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四、教学改革方向重点及其措施1、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况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五、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表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二现状分析本小组四名教师都为青年教师,有两位教师教过毕业班,教师们责任心强,工作态度端正,教研组教师团结互助,学习气氛浓,理念新,工作认真、踏实。

经过两年的专题学习,教师们专题研究的理论知识有所提升,并很好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3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3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3篇一、教材简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

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

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

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今年我担任六(1),六(2)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从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看,两班学生优秀生少,学困生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学目标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整组备课一、教材分析: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位置与方向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感,他们对位置与方向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在不断地提高。

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十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而且通过第几行、第几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一个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以及会用量角器测量角。

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基础,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作用。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方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

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认识事物。

在这个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

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学生认识事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大胆地与同伴进行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价值观: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学习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路线。

2.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准备:电脑课件,直尺,三角尺,量角器五、教学安排:1.位置与方向(一).........................................1课时2.位置与方向(二).........................................1课时3.练习五...................................................1课时4.单元测试和评讲............................................3课时第1课时学习内容:位置与方向(一)学习目标: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学习重、难点:1.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学习准备:电脑课件,直尺,量角器学习过程:一、情景导入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1)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2)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 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题例1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1)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 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3)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二)教学例题2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1)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3)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 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200÷40=5(小时)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总结:(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三、反馈练习: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1)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2)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2)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3)交流画图的方法。

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五、作业:练习五1、2题。

六、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一)确定观测点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八、教后反思:第2课时学习内容:位置与方向(二)学习目标:1.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学习准备:量角器,三角尺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二、探索新知(一)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

(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了km,到达A市。

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偏30度方向移动了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2)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①定下出发时的位置。

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就是图上每一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3题。

这道题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测量,体会观测点的不同,引起方向的不同,从而懂得物体位置的方向是相对的。

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哈尔滨的位置;(2)分别以北京和哈尔滨为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3)连一连,量一量;(4)说一说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5)你发现了什么?(物体位置方向是相对的)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1)先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

通过这个小题,让学生巩固画路线图的方法。

(2)再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方向和路。

通过这个小题,感受物体位置方向的相对性。

四、全课小结。

师生通过交流总结:知道了如何描述路线图,并根据路线图画出示意图,知道了物体的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五、作业:练习五第4、5题。

六、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㈡描述路线: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定下出发的位置。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画路线图的方法: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七、教后反思:第3、4课时单元测试详见第二单元测试卷第5课时试卷评讲详见批改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