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心理学讲义第一章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教学教材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教学教材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华东师范大学版)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本)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上海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概论华师大讲义.doc

上海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概论华师大讲义.doc

心理学概论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科学性质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以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一)理论心理学。

研究关系到整个心理学的根本性质的理论问题的一个心理学分支,也称体系心理学。

理論心理学主要包括:1.普通心理学。

心理学基本原理原理的研究有两类:一类是心理的实质问题为核心,另一类是心理的结构问题为核心。

2.社会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

4.生理心理学。

5.比较心理学。

6.实验心理学。

(二)应用心理学。

包括: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一)自然科学的性质。

讲究逻辑性,客观性,可重复性和可测量性。

(二)社会科学的性质。

(三)超科学的人文性质。

三个特征:客观性,可验证性,系统逻辑性。

科学研究的目的包括四个层次:1.描述,指可将研究的问题做表明事实的陈述。

2.解释。

不但可以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还可以说出为什么。

3.预测,经过研究发现,了解事情的因果关系。

更好的预测事情的结果。

4.控制,在预测基础上我们可以对事物的发展进行有效控制。

(四)综合交叉的性质。

三.学习,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可以揭示心理现象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依据,使得人们能搞好的领会哲学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一般方法论和研究原则(一)一般方法论。

(二)心理学研究原则。

基本原则为: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伦理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二.具体研究方法。

1.观察法。

根据观察者,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更具观察的场所,可以分为自然场所的现场观察与人为场所的情境观察。

根据观察实践的长短,分为长期观察和短期观察。

2.实验法。

按研究目的的控制或者创造性条件,主动引起或改编被试的心理互动,并对其进行研究的方法。

可以分为:实验室验法与自然实验法。

主要在时隔方面进行控制:一是控制实验情境,尽可能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华中师大发展心理学讲义

华中师大发展心理学讲义

本课程的主要教材是:张莉 编著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主要参考书有:(1)张莉著《学前儿童心理学》,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2)林崇德主编的《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版;(3)陈帼眉、冯晓霞等著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年版。
3、问: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发展的一般规律: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即发展的方向、顺序。这种发展方向和顺序是带有客观规律性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有规律地出现各自特有的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③学前儿童心理的个别差异。学前儿童的心理因人而异,但个别差异的表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专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是必修的主干课。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全面系统的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规律,为学习本业的理论课程打下理论基础,也为学生今后从事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做好理论准备。
学习本门课程必须先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因为没有人体解剖的基本知识,就不可能深入理解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关系;没有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则难以理解本课程中的基本心理学概念。
相互关系:①主客观因素作用的双向性。首先,充分肯定客观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离不开客观因素或客观条件的影响。同时,不可忽视儿童心理的主观因素对客观因素的反作用儿童心理本身不但不是消极接受外界的影响,而且还反过来对它们发生影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儿童心理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儿童心理在一定范围内对其生理活动及成熟发生影响。第二,儿童的心理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儿童的心理活动自觉不自觉的影响周围事物。儿童心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更重要表现在对周围成人心理的影响。而成人又是影响儿童心理的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儿童心理对成人心理的影响,往往是在双方不自觉的情况下进行的。

华中师范大学__心理学知识要点

华中师范大学__心理学知识要点

心理学知识要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观1.心理学的定义p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不仅研究人、也研究动物。

–心理与行为是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两者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目标p5-6描述、解释、预测、控制3.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p8-14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

优点:研究者就在行为发生的地点,即“现场”所观察的行为是亲眼所见,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行为。

•实验法:指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系统地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并观察这种操纵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从而发现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相关法:是了解两种变量(行为、特质、属性或事件)之间关联到什么程度的方法。

调查法:是预先拟就所要了解的问题,让被调查者回答这些问题以获得研究所需资料的方法。

个案法:指对某个人或某团体(一个家庭或一个班级)进行全面深入了解的方法。

个案研究起源于医学。

医生系统地了解一个病人,全面询问病人的症状、生活习惯和病史等等,结合治疗方案和效果的记录分析4.心理学诞生的标志p15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现代心理学的三大派别及其主要观点与代表人物p17-20●行为主义:美国华生(1)、主张将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反对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将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目的是揭示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确定关系,刺激和反应构成行为的共同的基本因素。

(3)、主张客观法,反对内省法。

(4)、行为是环境作用的结果,环境的差异导致行为的差异。

反对遗传作用。

(5)、了解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将其应用与预测和控制人与动物的行为。

●精神分析: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1)、研究对象:人的潜意识。

(2)、目的:了解人当前的观念和行为(特别是异常行为或症状)的潜意识根源。

华中《心理学》教学资料 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华中《心理学》教学资料 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什么是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既研究个体的心理现象,也研究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

与物理、化学等现象不同,心理现象不具形体性,它发生于人的内心世界,他人无法直接进行观察,但是其发展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

因此,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简述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任务就是要探索和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1、确定心理事实2、揭示心理规律3、揭示心理的机制4、揭示心理的本性三、请列举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分为: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心理测量学5、生理心理学(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分为:1、临床与咨询心理学2、教育与学校心理学3、工业与组织心理学4、广告与消费心理学5、法律与犯罪心理学四、试述在心理学发展中影响较大几个学派的基本现点。

(一)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提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和动物行为,而较简单的动物行为比复杂的人类行为更具有根本性。

华生坚决反对冯特提出的意识和内省这两个基本概念,认为只有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只有客观的研究方法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格式塔学派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家认为,直覺并不完全决定于外界事物,而是由人脑中的一些力量把它们组织起来的。

学习和解决问题也像知觉一样,是通过整体进行的。

(三)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的。

本我是人先天具有的,其唯一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机体的紧张以获得满足和快乐;超我是内化了的道德标准,竭力压抑本我的盲目冲动;自我介于二者之间,负责理智地调节本我、超我和外界三者的关系。

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仅仅是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位于表层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无意识才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主体,处于心理的深层。

发展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师学习课件)[可修改版ppt]

发展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师学习课件)[可修改版ppt]

横断研究
在短的相同时间断内,140
同时考察不同年龄组 120
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 100
特点和发展水平,并 80
进行横向比较,以了 60
解岁年龄增长被试组 40
间的心理变化。
20
0
8岁 12岁 20岁 40岁 60岁
纵向研究(追踪研究)
在较长的时间系列 140 内对被试个体或同 120
一被试组群进行定 100
婴儿的思维为直觉行动思维
• 直观性和行动性; • 间接性和概括性; • 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 • 思维的狭隘性; • 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发展。
言语的发展
言语发展的理论
后天学习理论
• 强化说以操作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正、负强化等概念来解 释言语的获得。代表人:斯金纳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
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 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 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 促进了社会交往的发展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 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
展 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 头尾原则 • 远近原则 • 大小原则
从胎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身体比例发育,从 中可看出“头尾律”和“近远律”。
感知觉的发展 记忆的发展 思维的发展 言语的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
研究方法的突破
• 习惯化范式(habituation paradigm) • 优先注视范式(preferential looking
paradigm)
习惯化范式
最强反映
新刺激
反Leabharlann 应 强标准线度(最强反应的1/2)
0 1 2 3 习惯4 化与5去习6惯化示7 意图8 9

(完整版)基础心理学讲义

(完整版)基础心理学讲义

(完整版)基础⼼理学讲义⼼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第⼀章基础⼼理学知识(讲义)⽬录解读⼀、绪论⼆、⼼理活动的⽣理基础三、基础⼼理学内容1、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和想象意识和注意2、需要和动机3、情绪、情感和意志4、能⼒和⼈格第⼀节绪论第⼀单元基础⼼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理学概述1.⼼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发⽣、发展、活动规律的学科,动物也有⼼理,猩猩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基础⼼理学:是以正常成⼈的⼼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理活动最普通、最⼀般⼼理学的基础学科。

对⼼理学各个分⽀的研究具有⼀定指导意义。

⼆、基础⼼理学的内容1、认知是指⼈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于⼈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信息加⼯的过程。

认知包括四个⽅⾯的内容:①感觉和知觉、②记忆、③思维、⾔语和想象、④意识和注意等。

2、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从事⼼理活动的内部动⼒)3、情绪、情感和意志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外界事物作⽤于感觉器官的时候,⼈们总要认识它,在认识它的同时,⼈们⼜会产⽣对它的态度,引起⼈们的情绪,激发⼈们的⾏动,这就是说⼈的认识情绪情感和意志活动⼀体的。

4、能⼒和⼈格(能⼒是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理条件,⼈格由⽓质和性格组成。

)⽓质相当于平常说的脾⽓秉性,它是⼼理活动动⼒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的⼈格特征,⽐如有⼈暴躁,有⼈温顺,有⼈活泼。

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为⽅式上的⼈格特征。

第⼆单元⼈的⼼理本质⼈的⼼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理是脑的机能⼈的⼤脑是最为复杂的物质,是物质发展的最⾼产物,⼼理是脑的机能,脑是⼼理的器官。

⼼理现象随神经系统的产⽣⽽出现,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发展。

⽣物⼼理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觉阶段:环节动物开始有⼼理现象,开始形成条件反射(只具有某种感觉)——蚯蚓、蚂蚁、蜘蛛需要和动机能⼒、⼈格(⽓质、性格)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想象、意识、注意⼼理特性⼼理过程⼼理现象情绪、情感、意志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有了知觉的⼼理现象,能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对物体产⽣了整体认识(有各种感觉器官)——青蛙、⽼⿏3、思维的萌芽阶段:有知觉的⼼理现象,能够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有简单的思维能⼒)——类⼈猿、⿊猩猩4、⼼理发展的最⾼阶段: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进⾏抽象思维)——⼈类.⼈类有了语⾔,能进⾏抽象思维,⼈的⼼理能反映事物本质和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所以只有⼈的⼼理才能叫思维、意识、和精神。

华师心理学讲义第一章

华师心理学讲义第一章

华师心理学讲义第一章心理学欢迎大家进入心理学课堂准备学习心理学问题:如果你的身旁有一位据说是心理学家的陌生人,你认为他是...请在你准备的纸上写下你对他的猜想第一章心理学概观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第二节心理学的方法第三节心理学的历史第四节心理学专业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涉及的主题。

因为,其实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

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如,人的感觉是怎么工作的?人怎么识别各种事物?人怎么能记住各种经验?人是怎样理解语言,又是怎样组织和表达语言的?人是如何在信息加工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所谓人那么有“个性”是怎么回事?人的情绪和脾气又是怎么回事?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吗?人的意识是怎么回事?意识之外又有些什么?还有梦?人的智力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成分?如何测量?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的成功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人会按照现在的方式思考、感觉和行动?是什么使你与其他人有所不同,但为什么你又常常象其他人那样去行动?人是被遗传塑造还是在更大程度上其实是被个人经历塑造?攻击和利他、爱和恨、疯狂和创造性为何能在人身上同时存在?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这一定义意味着:心理学不仅研究人、也研究动物。

心理与行为是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两者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二、心理学的目标描述——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的描述行为解释——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预测——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控制——采取措施,使事物朝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第二节心理学的方法一、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程序科学方法:就是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对关于事物之间关系的命题进行证实或证伪。

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一)确定研究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假设:关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命题假设的类型:因果关系相关关系如:一个团队凝聚力的高低影响团队的整体满意度。

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一、名词解释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导论完整PPT精品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导论完整PPT精品文档
• 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 种元素
•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 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
•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 于部分之和
12
• 格式塔心理学 • 由德国心理学家魏
特海默(M. Wertheimer)、柯 夫卡(K. Koffka) 和柯勃(W. Kohler)所创立 • 较行为主义稍早一 年
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原理诊断及治疗心理异 常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2
三、 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 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观察法 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 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 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 观察法有两种方式,一是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过 程,成为其中的一个成员;另一种是在旁观察而 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理 学一样
学 主 要 的 研
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注意力等,
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社会科 学性质
究 (二) 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研究
领 心理学不仅是一门基础科学,同时 域 又是一门应用科学
21
二、 心 理 学 的 分 类
(一) 普通心理学 研究正常成年人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学科 (二) 生理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 (三) 发展心理学
• Gestalt为德文, 含有“形状”或 “组型”之意
13
精 神 分 析
• 精神分析理论主要有三个部分组 成:用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 和力必多(Libido)等观念来解释 人的行为动力
• 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 伏期、性征期以及恋父、恋母情 结等来解释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 及其特征
• 用本我、自我、超我来解释人格 结构,并以焦虑和各种心理防御 机制解释在三个“我”之间的矛 盾冲突

华中师大教育心理学笔记

华中师大教育心理学笔记

华中师大教育心理学笔记(佐斌)第 1 讲教育心理学的视野导言: 知识的价值1 教育心理学的价值1-1 好教师的条件(1)教师的角色(2)关于教师的隐喻(3)角色凸显理论:教师与学生教师的角色:灵魂的工程师、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知识经验的传授者;学生的楷模/榜样;学生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管理者;学生身心健康的保健员;纪律制定者;警察/法官……关于教师的隐喻:水桶、蜡烛、园丁、铺路石、太阳……教师是人,是这样的人:传递者、引导者、创造者、朋友与伙伴、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研究者、生活者、成长者、收获者、健康者1-2 成功教学的要素1-3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社会进步:教师是社会的精英,是大众的科学导师,是思想的旗手,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军。

(2)学校教育:学校发展,教育思想,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学生成长(3)个体发展:丰富智能,完善人格,激荡思想,珍惜人生。

2-1 界定: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的科学领域。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主要研究学习的心理学规律。

人的心理与行为现象的特点:结构复杂,功能巨大,发展难逆,差异显著,动力莫测,行为变化。

2-2 教育心理现象的特点除与人的其它心理现象有共性外,还有其特殊性: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方向性;(教育目标导向)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可塑性;(变化与促进)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学习相关性;(学生的学习为中心)2-3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学科(1)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概括社会实践各个方面的心理现象的共同规律,教育心理学则专门研究教育领域中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

它们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2)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关系非常密切。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儿童与青少年又大多是在校学习的学生。

华南师范大学现代心理学课件(0609)1

华南师范大学现代心理学课件(0609)1

现代心理学
曹梅静
人类面临着三种关系: 人类面临着三种关系: 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 人与人; 人与人; 人与自我
现代心理学
曹梅静
人类从事着两种活动: 人类从事着两种活动: 1、认识、适应、改变物质世界,实现生 物质世界, 认识、适应、改变物质世界 存的安全与舒适——科学技术 存的安全与舒适——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 2、了解自我及他人与自我的关系、改变 了解自我及他人与自我的关系、 内在精神世界 内在精神世界,获得生活的意义与价 精神世界, 值——哲学与宗教 ——哲学与宗教
现代心理学
曹梅静
(2)心理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 人不但能认识客观规律, 人不但能认识客观规律,并能利用规 律为自己服务。 律为自己服务。 地心说→ 地心说→日心说 引水上山、 引水上山、发射飞船 心理的自我调节和控制 ……
现代心理学
曹梅静
四、心理学的发展 (一)心理学的创立 “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 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 史。” 1879年 德国哲学家、 1879年,德国哲学家、生理学家冯特 W.Wundt) (W.Wundt)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心理实验室。由此, 一个心理实验室。由此,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 一门独立的学科。 一门独立的学科。
现代心理学
曹梅静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反映什么 反映什么?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反映什么? 例1、狼孩的故事
现代心理学
曹梅静
1920年 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的一个丛林中,发现了两个由 19日,在印度的一个丛林中,发现了两个由 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8 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8岁,年幼的一岁半。大概都是 在生后半年被狼衔去的。两人回到人类世界后,都在孤儿院 里养育,分别取名为卡玛拉与阿玛拉。她们的言语、动作姿 势、情绪反应等方面都能看出很明显的狼的生活痕迹。 她们不会说话,发音独特,不是人的声音。不会用手, 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两脚或两手、两膝爬行。 她们惧怕人,对于狗、猫似乎特别有亲近感,其次是小孩。 白天她们一动也不动,一到夜间,到处乱窜,象狼那样嚎叫, 人的行为和习惯几乎没有,而具有不完全的狼的习性。 这两个狼孩回到人类社会以后,辛格牧师夫妇俩为使两 个狼孩能转变为人,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没有充分的 计划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欢迎大家进入心理学课堂准备学习心理学⏹问题:如果你的身旁有一位据说是心理学家的陌生人,你认为他是...请在你准备的纸上写下你对他的猜想第一章心理学概观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第二节心理学的方法第三节心理学的历史第四节心理学专业第一节什么是心理学一、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是现代生活中人们最广泛涉及的主题。

因为,其实人的生活首先也主要是由人的心理与行为支撑的。

人们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如,⏹人的感觉是怎么工作的?⏹人怎么识别各种事物?⏹人怎么能记住各种经验?⏹人是怎样理解语言,又是怎样组织和表达语言的?⏹人是如何在信息加工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所谓人那么有“个性”是怎么回事?⏹人的情绪和脾气又是怎么回事?⏹人的所有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吗?⏹人的意识是怎么回事?意识之外又有些什么?还有梦?⏹人的智力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成分?如何测量?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的成功有什么意义?⏹为什么人会按照现在的方式思考、感觉和行动?⏹是什么使你与其他人有所不同,但为什么你又常常象其他人那样去行动?⏹人是被遗传塑造还是在更大程度上其实是被个人经历塑造?⏹攻击和利他、爱和恨、疯狂和创造性为何能在人身上同时存在?⏹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这一定义意味着:⏹心理学不仅研究人、也研究动物。

⏹心理与行为是内在与外在两个方面,两者间有复杂的相互关系。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二、心理学的目标⏹描述——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的描述行为⏹解释——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预测——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控制——采取措施,使事物朝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第二节心理学的方法一、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程序⏹科学方法:就是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对关于事物之间关系的命题进行证实或证伪。

⏹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一)确定研究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假设:关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命题假设的类型:⏹因果关系⏹相关关系如:一个团队凝聚力的高低影响团队的整体满意度。

团队凝聚力与团队的整体满意度呈正相关。

(二)确定研究对象⏹被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样本:所选出来的少数被试。

⏹总体:所有与样本同类的对象。

⏹抽样:从总体中抽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随机抽样: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对象被抽到机会均等。

(三)界定概念及其测量工具⏹变量⏹操作性定义:就是对研究者所要研究的重要变量/概念,予以清楚具体的界定。

如:研究小学生的智力与学科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

(四)选择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及所提假设的类型来选择。

⏹一般研究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相关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五)解释结果并做出推论研究者通过某种方法获得研究结果后,要对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根据严格的统计原理,看结果是否验证了假设,并作出解释。

另外,根据样本情况,还需谨慎地将样本的研究结果推论到总体。

示例:期望效应研究⏹期望效应:如果我们预期某一事物以某种方式发生,我们的期望就会倾向于让它变为现实。

⏹罗森塔尔:在教育教学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潜能的期望会不会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产生积极影响?⏹研究问题:小学教师对学生智力发展有无期望效应?⏹研究假设:小学教师对学生智力发展的期望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显著相关。

⏹研究对象:某小学各年级的教师和学生⏹随机抽样:每年级随机抽取3个班级⏹研究变量:⏹期望:高期望-低期望⏹智力发展:两次I Q测验的分数的差⏹年级:小学1-6年级⏹研究方法——实验法⏹实验组:入选“有潜力名单”的学生,教师将对其期望更高⏹控制组:未入选的学生⏹研究程序⏹全部学生进行I Q测试⏹向教师告知,该测试成绩可以预测学生未来的学业成就。

提供“高分生”的名单。

⏹一个学期后,进行第二次I Q测试。

⏹计算两组学生的两次I Q得分的差⏹用t检验的方法验证I Q增长有无组别差异、年级差异⏹研究结果⏹被教师认为智力发展会有显著进步的学生,I Q平均提高幅度显著高于控制组。

⏹小学低年级的期望效应更明显,而在高年级不存在。

⏹讨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转换为了学生的自我实现。

⏹可能的机制:这种期望会使他们无意识的对那些可能会成功的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一些鼓励和鞭策,使这些学生产生自我实现的预期,变得更加出色。

⏹对于高年级学生,期望效应并不明显。

⏹可能的原因:低年级儿童的可塑性;教师对低年级的影响力;教师向低年级学生传递期望的方式;在低年级时,教师并未形成稳定的印象。

⏹本研究的意义:教师的期望效应对学生的在校表现有长期潜在的影响。

二、主要的研究方法⏹个案法:又称为临床法⏹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拟人化错误⏹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安慰剂效应、实验者效应⏹相关法:(夜间睡眠时间与第二天下午瞌睡程度)两个变量相关的三种意义(例:以儿童观看暴力节目和攻击性相关)⏹观看暴力节目使得儿童本身变得更加暴力;⏹具有暴力倾向的儿童更喜欢看暴力节目;⏹不关心孩子的父母引起相关的两个因素。

第三节心理学的历史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二、现代心理学的派别三、当代心理学的取向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的哲学根源⏹心理学的生物学根源⏹冯特科学心理学,父亲是哲学,母亲是生理学。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E b b i n g h o u r s,1908)冯特(W,W u n d t)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首创系统的实验研究方法⏹研究意识及意识内容⏹内省法(i n t r o s p e c t i o n)心理学的哲学根源心理学是研究心灵的学问。

P s y c h o l o g y=p s y c h e+l o g o s心灵、灵魂讲述、解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柏拉图:理性、意志和情欲的人性三因素学说,天赋观✓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来源于后天经验,由感官经验得到资料,经理性处理,即得知识。

《论灵魂》(P e r i P s y c h e s),这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本心理学专著。

心理学的生物学与生理学根源⏹达尔文(C h a r l e s D a r w i n,1809-1882)⏹《物种起源》(1859)⏹进化论(e v o l u t i o n i s m)⏹德国生理学研究二、现代心理学的派别⏹S t r u c t u r a l i s m结构主义⏹F u n c t i o n a l i s m功能主义⏹B e h a v i o r i s m行为主义⏹G e s t a l t P s y c h o l o g y完形心理学⏹P s y c h o d y n a m i c P e r s p e c t i v e精神分析⏹H u m a n i s m人本主义1.结构主义⏹人物:冯特(1879,莱比锡);铁钦纳⏹观点: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由元素构成,强调意识的结构2.功能主义⏹人物:詹姆斯⏹观点:意识是连续变化的,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3.完形心理学⏹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观点: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4.行为主义⏹人物:华生;斯金纳⏹观点: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目标: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确定关系⏹强调环境决定论:个体行为非与生俱来,而是被动学习的结果。

“给我一打健康的人类婴儿,让我在由我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无论他们的天资、能力、父母的职业和种族如何,我可以任意的把他们培养成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或盗贼。

”Watson在1913年发表著名论文,1915年就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年37岁。

实验:情绪化的小阿尔伯特⏹实验被试:11个月大的婴儿⏹实验目的:利用婴儿对敲击声的情绪反应产生对白鼠的恐惧。

⏹实验原理:条件反射要帮助儿童克服恐惧,该怎么做?强化的力量⏹强化:通过某种强化物的作用,来增强某一特定行为的出现。

⏹动物训练⏹学生学习⏹人格是不断强化的结果5.精神分析学派⏹人物:弗洛伊德如果一个人的伟大可以用他所影响的范围来衡量的话,那么无疑弗洛伊德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

⏹观点:人类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的行为⏹行为动力:生本能、死本能⏹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的弟子们⏹F r e u d的生命力在于临床效果,他50年如一日,从1923年患口腔癌后,16年33次手术,说话困难,仍坚持看病,直到逝世前2个月。

⏹弗洛伊德最为器重的两个大弟子阿德勒和荣格后来相继背叛了他,各自建立了新的学派。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研究者抛弃了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强调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作用。

⏹以安娜•弗洛伊德等为代表的正统精神分析学派沿着自我心理学的方向继续发展.6.人本主义心理学⏹批评:⏹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动物、儿童)⏹精神分析:伤残心理学⏹心理学要研究正常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复杂经验)⏹对人性抱持乐观的看法,坚持从人的需要而不是从科学的需要出发来研究人性。

⏹人物:马斯洛;罗杰斯⏹观点:人性本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三、当代心理学的取向⏹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动力观)⏹人本主义(积极心理学)⏹认知观⏹主要研究对象是对认知过程的研究⏹生物学观⏹心理现象与社会现象能够最终依据生物化学过程加以理解⏹文化观⏹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不同学派对攻击行为的解释:⏹精神分析:死本能⏹人本主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行为主义:强化⏹认知观:信息加工,对敌意性的解释⏹生物学:遗传、进化、脑机制⏹文化观;不同文化的影响第四节心理学专业一、心理学家的工作领域二、心理学的分支三、心理学界的女性(自学)一、心理学家的工作领域⏹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学校咨询室、医疗机构、工商企业、政府、其他组织)⏹教学二、心理学的分支⏹基础心理学类⏹应用心理学类⏹⏹普通心理学g e n e r a l⏹发展心理学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学习心理学l e a r n i n g⏹认知心理学c o g n i t i v e⏹人格心理学p e r s o n a l i t y⏹社会心理学s o c i a l⏹变态心理学a b n o r m a l⏹生理心理学p h y s i o l o g i c a l⏹动物心理学a n i m a l⏹实验心理学e x p e r i m e n t a l总结⏹概念:心理学、自变量、因变量⏹心理学的研究目标⏹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三大派别的主要观点与代表人物⏹行为: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