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典数学思想比较
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比较PPT课件
展必然带来独立的思想、社会的进步、政治的 改革创新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而统治者为 了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对变革和创新总是充 满恐惧。
-
21
• 强调道德价值,反对“奇技淫巧”。
-
8
西方的科技探索道路
-
9
古希腊人的科学与理性
• 古希腊人的科技成就举世皆知。当时学 科的分工还不明确,希腊人将各种科学 知识统称为“哲学”他们在科学研究方 面的许多成就都是开创性的。那些著名 的思想家和科学家们,实际上都是一个 个学科的开山鼻祖。(亚里士多德、德 谟克利特、欧几里德、阿基米德、泰勒 斯、希波克拉底、毕达哥拉斯。)
-
10
古罗马人的传承与发展
• 古罗马人的科学技术在继承了古希腊人成就的 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深入。在科技上,他们注 重实用工程和崇尚实用的精神。他们的科学成 就主要表现在:建筑规划、水利工程、农业技 术、原始机器制造等方面。
• 他们的技术工艺非常发达,但理性思辩的成果 却比较少。古罗马的这些文化特色同古希腊文 化恰好相互补充。
-
6
其பைடு நூலகம்成就
-
7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 注重实用性:注重实用是中国人传统的价值取 向。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没有用的东西是不 会有人去研究的。这和古希腊人探求纯粹的真 理的追求大相径庭。
• 强调整体观:西方科学注重分析,在研究某一 具体事物时,总能够把它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 分离出来,独立地加以研究和分析。而中国人 则重综合,喜欢从总体上去把握。
-
18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 探索
• 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的束缚。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六艺”和“七艺”分别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六艺和西方古典学科的七艺,它们在文化传统和教育体系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对于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和启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教育体系,还可以激发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和探讨。
接下来,我们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我们从“六艺”和“七艺”的起源和概念入手,来进行比较。
中国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传统的学习内容,它们分别代表了礼仪、音乐、射箭、驾驭、书法和数学等领域。
这些学科在古代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维系社会秩序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而西方的“七艺”则是指文法、修辞学、逻辑学、算术、几何学、音乐和天文学,它们是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七大学科,被认为是古代西方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这两组学科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共通之处。
它们都包含了一定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实践的内容。
中国的“六艺”中包含了礼仪和书法等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而西方的“七艺”中包含了修辞学和音乐等内容,反映了西方古代社会的文化传统和学术兴趣。
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
无论是“六艺”还是“七艺”,都不仅是学术学科,更是一种教育方式和社会管理手段,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和维系社会秩序。
与共通之处相比,我们也可以看到“六艺”和“七艺”之间的差异。
它们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
中国的“六艺”更加注重礼仪和人文素养,强调了道德伦理和审美情感的培养;而西方的“七艺”更加注重科学和技术,强调了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的训练。
它们的历史和地域有所不同。
中国的“六艺”来源于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而西方的“七艺”源自中世纪欧洲,是西方古代大学教育的核心领域。
它们的影响和传承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六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了中国的思想、艺术和教育;而西方的“七艺”则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对欧洲文化和全球教育体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进制与《周易》之关系辨析——兼论中西古典数学思想体系
文_250摘要:对17世纪末莱布尼茨创立的二进制算法,国人多有误传误信,其中最典型的一种错误观念即是说二进制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周易》。
然而尽管《周易》的确体现出二元对立的宇宙观,但这种观念并非《易》所独有,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亦有相似理论体系。
中西古典数学思想有其相同之处,但其发展历程与方向截然不同。
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学理论的急速兴起和中国古典文明辉煌后的现代科学理论缺失之对比,恰恰与民族特性所决定的文化选择有直接关系。
关键词:二进制;《周易》;古典数学;相对性自从17世纪末德国数理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二进制以来,二进制已广泛运用于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领域。
计算机的运算模式即以之为基础得以实现,因此,可以说二进制是整个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无独有偶,在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典籍《周易》当中,其以阴阳来解释世间万物并以阴爻和阳爻两种符号进行记录和表达的方式,与二进制思想不谋而合。
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文化的相通性与关联性,然而也导致了一些对《周易》与二进制两者关系的误解。
一、关于二进制的误传:来自《周易》?自二进制理论传入中国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许多学者都做出了二进制思想是受到中国《周易》影响而诞生的猜测,并对此深信不疑。
这种观念出现的原因,一方面因为《周易》中确有体现出基于二进制形式的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则与一部分学者的国家民族情绪不无关系。
遗憾的是,尽管许多人愿意相信奠定西方当代科技基础的二进制理论是来源于中国古代易学,但根据二进制发明者莱布尼茨的手稿史料以及莱布尼茨与传教士白晋的信件往来时间,可以断定二进制的发明过程与《周易》无关。
根据资料,在德国学界为纪念莱布尼茨逝世250周年出版关于二进制算术研究的专集中所附莱布尼茨手稿表明,早在1679年,莱布尼茨已用拉丁文撰写了汉译为《二进制算术》的论文草稿。
此后莱布尼茨与在中国的传教士数次通信,希望传教士能够将二进制介绍给中国皇帝。
直到1703年,莱布尼茨才通过传教士白晋的信件了解到中国传统的伏羲六十四卦图,并用0和1分别代表阴爻和阳爻,将六十四卦对应为0到63共六十四个数字。
中西古代数学发展之异同
中西古代数学发展之异同当前,世界已进入电脑和信息时代,作为一切科学技术基础的数学,更显示出它无穷的威力。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全世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性学科,是人类长期实践,思考的凝结。
今天数学的繁荣昌盛,实得力于千百年来数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但是由于受不同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背景、地域的强烈影响,中国古代数学与西方数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一、中国古代数学黄河的沃土造就了华夏文化,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数学是其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它以自己的算法化和实用性为特征,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走在世界古代数学发展的最前列。
根据它本身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从出土的文物,可以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古老的中国人民已有数的概念。
例如在半坡村遗址出土的五、六千年前的陶器,上面的小孔个数按自然数的顺序排列,并有规则的几何图案。
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然而早在夏代之前很久,我国在几何学方面已展露端倪,对几何工具也有深刻认识。
《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
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已有圆、方、平、直的概念。
商代中期,商代的甲骨文上出现了完整的十进制,据《易·系辞》记载:“伏羲作结绳”,“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其中有十进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这是位值制的最早使用。
公元前一世纪的《周髀算经》提到西周初期用矩测量高、深、广、远的方法;并举出勾股形的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
中西方传统数学思想比较研究及对数学教育的思考
简 肓 之 , 国古 代 的数 学 思 想 注 重 “ 题 解 决 ” 而 古 代 西 中 问 , 方 的数 学思 想 强 调 逻 辑 思 维 能 力 。 从 上 面 我们 可 以 看 到 .这 两 种 数 学 思 想 表 现 出 不 同 的 优 势 和 缺 陷 ,可 以说 中 西 方 传 统 数 学 思 想 是 从 一 个 极 端 走 到 了 另 一 个 极 端 。 这 种 思 想 的影 响 下 . 西方 数 学 教 育 思 想 也 表 在 巾
四百 年 之 久 ,直 至 10 年 意 大 利 传 教 士 利 玛 窦 和 中 国徐 光 启 67 合 译 了欧 几 里得 《 何 原 本 》 才使 得 中西 数 学 开 始 交 流 。 几 , 西 方 传统 数学 的发 源 地 是古 埃 及 和 古 巴 比伦 ,但 从 公 元 前 6 0 开 始 。古 希 腊 数 学 在 西 方 传 统 数 学 中 占据 了 主 导 地 0年 位 。 古 希 腊 时 代 又是 逻 辑 盛 行 的时 代 . 式 逻 辑 由柏 拉 图开 而 形 始 ,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研 究 达 到 极 盛 . 式 逻 辑 的 思 想 方 法 被 运 经 形 用 于 数学 研 究 当 中 。 中最 典 型 的 代 表 是 欧 几 里得 的 《 何 原 其 几 本 》 几 何 原 本 》 反 映 的 思 想 方 法 特 点 主 要 有 : 闭 的 演 绎 。《 所 封 体 系 、 象 化 的 内 容 、 理 化 的方 法 。 《 何 原 本 》 古 希 腊 数 抽 公 几 是 学 思 想 的集 中表 现 , 把 古 希 腊 数 学 的 特 点 发 扬 光 大 了 , 以 它 可 说 是 古希 腊 数 学 的 最 高 成 就 。 少 年 来 , 千 万 万 人 通 过 对 欧 多 千 几 里 得 《 何 原 本 》 学 习 受 到 了逻 辑 的 训 练 , 而 步 入 科 学 几 的 从
中国古代数学中的极限思想[含论文、综述、开题-可编辑]
设计(20 届)中国古代数学中的极限思想所在学院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年月摘要:“极限”是高等数学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概念之一,高等数学中许多深层次的理论及其应用都是极限的延拓与深化。
其中,中国古代数学中的极限思想对整个数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在中国古代数学中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古代极限思想,介绍极限思想的萌芽、发展到完善的整个过程,并对其相应的应用和影响做较为全面的探讨。
我们首先介绍中国古代的极限思想,接着从三个角度对中西方的极限思想进行比较,最后总结中国古代极限思想对后世数学的影响极其在文学、哲学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字:古代数学;极限思想;割圆术;圆周率;微积分The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 Limit Thought Abstract:" Limit "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and most important concepts in the field of higher mathematics, many deep-level mathematics theor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re extension and deepening of limit. Especially the ancient Chinese limit though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during the whole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s. Based on the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 and previous studies, combined with the ancient limit of foreign ideas, in this paper we will introduce the whole process of limit thought from embryonic, development to perfect and make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about its corresponding applications and impact. First of all, we introduce the ancient Chinese limit thought. Then, we compare the Chinese and the west limit thought from three aspects. Last, we summarize the influenc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mathematics limit thought on mathematics and the application in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actual life.Key words:Ancient mathematics; limit thought; the method of cutting circle; π; calculus .目录1 绪论 (1)1.1 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1)1.2 极限相关概念 (2)1.2.1 数列极限 (2)1.2.2 函数极限 (2)2 中国古代的极限思想 (4)2.1 极限思想的萌芽 (4)2.2 关于数π (4)2.2.1 π的来历 (4)2.2.2 π的数值精确度的发展 (4)3 中西方极限思想的比较 (7)3.1 割圆术与穷竭法 (7)3.2 先秦极限观与古希腊极限观的比较 (8)3.2.1 对无穷大和无穷小认识的比较 (8)3.2.2 对无限可分性、连续性以及无穷数和的认识比较 (8)3.3 从中西方哲学传统看微积分的创立 (9)4 对后世数学的影响及其应用 (10)4.1 对后世数学的影响 (10)4.2 极限思想在文学和哲学方面的影响 (10)4.3 极限思想在古代的应用 (11)5 结论 (13)致谢 (14)参考文献 (15)1 绪论1.1 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微积分是近代数学产生的标志之一,而其中极限概念与极限方法是近代微积分学的基础。
中西古代数学异同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并不是一人一
时写人共同劳
动的结晶。大约成书于东汉初年
(公元一世纪)。
《九章算术》采用问题集形式。全书分为九 章,例举了246个数学问题,并在若干问题之后,
叙述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几何原本》
亚历山大前期大数学家欧几里得 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工作—— 把以实验和观察而建立起来的经
东 方 九 章 西 方 原 本
中 西 古 代 数 学 异 同
中西古代数学之异同
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古代数学思 想以及数学结构形式的差异。 中国古代数学偏向构造性与机械性的算法体系,
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则侧重于逻辑演
绎体系。
一般来讲,中国的数学成果较古希腊为迟。
中国数学的经典之作是《九章算术》。 西方数学以古希腊数学为代表的经典之作是《几何原本》。
刘徽是这样的(1) ×2,(2) ×5,得:
(4)-(3),得:
21y=20
内容差异
《几何原本》主要涉及现今的初等几何
, 涉及到代数部分如比例运算等亦以几何处理 。
在直角三角形中以斜边为 边的正方形面积等于以两直角 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之和(两 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的平方 )。 即勾股定理。
与实际的联系
《九章算术》中的每一问题均为日常生活 中的实际问题, 如田地丈量、钱粮分配等。 《几何原本》与外界几乎毫无关系, 开始给 出定义、公设和一般概念, 然后根据它们去解 决一个个命题。
可以说《九章》是开放性的,而《原本》是封闭的。
具体与抽象
《九章算术》中的问题是具体的。
《几何原本》中的问题却是很抽象的。
对教学的启示
在教学过程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中西方古代数学发展之异同(1)
中西方古代数学发展之异同数学是人类长期实践与思考的智慧结晶,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受不同文化传统的强烈影响,所以中西方古代数学存在很大的差异。
每一种文化系统都有其独特的数学发展模式与构造模式。
因此可以说,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方古代数学思想以及数学结构形式的差异,也就是说文化传统往往规定了数学发展的必然取向。
中西方古代数学是两个完全不同体系,中国古代数学偏向构造性与机械性的算法体系,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则侧重于逻辑演绎体系。
古代希腊的数学,自公元前600年左右开始,到公元641年为止共持续了近1300年。
前期始于公元前600年,终于公元前336年希腊被并入马其顿帝国,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驱典附近;后期则起自亚历山大大帝时期,活动地点在亚历山大利亚;公元641年亚历山大城被阿拉伯人占领,古希腊文明时代宣告终结。
而中国数学起源于遥远的石器时代,经历了先秦萌芽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200年);汉唐始创时期(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000年),元宋鼎盛时期(公元1000年到14世纪初),明清西学输入时期(十四世纪初到1919年)。
一、最早的有关数学的记载的比较最早的希腊数学记载是拜占庭的希腊文的手抄本(可能做了若干修改),是在希腊原著写成后500年到1500年之间录写的。
其原因是希腊的原文手稿没有保存下来。
而成书最早的是帕普斯公元三世纪撰写的《数学汇编》和普罗克拉斯(公元5世纪)的《欧德姆斯概要》。
《欧德姆斯概要》一书是以欧德姆斯写的一部著作(一部相当完整的包括公元前335年之前的希腊几何学历史概略,但已经丢失)为基础的。
中国最早的数学专著有《杜忠算术》和《许商算术》(由《汉书·艺文志》记载可知),但这两部著作都已失传。
《算术书》是目前可以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也是一部比较完整的数学专著。
这部著作于1984年1月,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大批竹简中发现的,据有关专家认定《算术书》抄写于西汉初年(约公元前2世纪),成书时间应该更早,大约在战国时期。
中西方古典数学的比较及其认识
中西方古典数学的比较及其认识摘要:上了一学期的《中西方文明比较》课,听老师讲了很多内容,收获颇丰,了解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正如老师所说,中西方文明比较,重点在文明,然而何为文明呢,很难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词典是这样解释文明的: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表现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
应该有些道理吧。
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我想,数学应该是文明的一个重要侧面吧。
而数学史研究的任务在于,弄清数学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史实,再现其本来面貌,同时透过这些历史现象对数学成就、理论体系与发展模式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说明与评价,进而探究数学科学发展的规律与文化本质。
数学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很多研究者根据一定的原则把数学史分成若干时期。
目前学术界通常将数学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1.数学萌芽期(公元前600年以前);2.初等数学时期(公元前600年至17世纪中叶);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20年代);4.近代数学时期(19世纪2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5.现代数学时期(20世纪40年代以来)。
纵观上述数学史,可以发现数学是个是个很宽泛的范畴,有着博大精深的内容。
只言片语是说不清楚的,所以,学生就此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选取其中的一个片段,对中西方的古典数学做了一些粗浅的比较,并附带一些自己的拙见,望批评指正。
关键字:古希腊数学中国古典数学代表作数学教学中西方古典数学的比较及其认识在人类数学发展的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特点迥异的数学,即古希腊数学与中国古典数学,前者致力于数学理论的研究,创建了几何公理演绎体系,后者则以问题为中心,以算法为本,着重于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两种数学研究倾向均对后世的数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这两种数学倾向的特点及优劣性作一些比较和认识。
一、古希腊数学与中国古典数学的比较1、数学产生的自然、社会背景不同。
古希腊由希腊半岛和一群多岩石岛屿组成,土地贫瘠,农业落后,但其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十分有利于航海贸易,航海旅行扩大了各种文化的交流,使其可以学习各地文化的精华,并通过展开讨论研究,发展起自己的科学理论体系。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中西方古典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而中西方古典课程中的“六艺”和“七艺”更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两个课程体系在各自的文化传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对于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学识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当今世界,中西方古典课程之间的比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各自的文化传统,同时也可以启发我们在教育领域中进行更好的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从中西方古典课程的历史渊源、内涵特点以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中西方古典课程中的“六艺”和“七艺”。
在中国古代,儒家提出了“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科,这些学科对于培养士人的修养和素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在西方,古希腊传统中则提出了“七艺”,包括文法、修辞、逻辑、音乐、算术、几何、天文,这七种学科成为了西方古典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两种课程体系都包含了文学、音乐、数学等多个学科,都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和学识素养。
它们也在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中各自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体系和思想传统。
我们要对中西方古典课程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是历史渊源方面,中国的“六艺”始于春秋时期,承袭并发展自上古至周代的教育制度,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核心内容。
而西方的“七艺”则起源于古希腊,成为了古典时代西方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内涵特点方面,中国的“六艺”强调的是礼乐教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修养,也包括了书法、数学等科目,是一种全面的教育体系。
而西方的“七艺”则包括了文法、修辞、逻辑等严谨的学科,强调的是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学术素养。
最后是当代教育的启示方面,中西方古典课程都体现了对全面发展学生的关注,注重了品格修养和学识素养的培养。
在当代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和吸收中西方古典课程的优点,构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综合性教育体系。
在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研究中,我们需要做到客观公正、全面深入。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在中西方古典教育中,有着各自独特的核心课程。
“六艺”是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基本课程,而“七艺”是西方古典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比较中西方的六艺和七艺,探讨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启示。
一、六艺和七艺的概念和起源1. 六艺六艺指的是古代中国儒家提出的六门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它们被视为古代中国教育的核心内容。
礼,即礼仪之道,是指人们的行为、思想和交往的规范;乐,是指音乐、舞蹈、声乐等艺术形式;射,是指射箭这种军事技能;御,是指驾驭车马的技能;书,是指汉字的书写和阅读;数,是指数学和计算。
这六门学科的教育目标是培养人们的品德、技能和学识,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 七艺七艺是指古代西方古典教育中的七门学科,分别是文法、修辞、逻辑、天文、音乐、算术和几何。
这七门学科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知识和艺术修养,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1. 共同点六艺和七艺都是古代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们都包括了人文、科学和艺术方面的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技能和学识,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 差异在内容方面,六艺注重礼仪、音乐和军事技能的培养,强调的是品德和技能的同时培养;而七艺注重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知识的培养,强调的是学术和艺术的同时培养。
在教育目标方面,六艺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技能,使其成为有用的人才;而七艺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和科学方面的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才华的人才。
三、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1. 课程设置2. 教育目标古代中西方的古典教育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即培养学生的品德、技能和学识,使他们成为有用或有才华的人才。
这表明,古代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全面的、多方面的,注重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3. 启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告诉我们,古代的教育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和传承的。
(完整版)中西方中小学数学教育比较
中国与西方中小学数学教育比较一直以来,我心中都存在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中国学生可以屡屡在国际数学奥赛上取得辉煌的成绩,却少有人在数学界取得突破,至今也没有一个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
“钱学森之问”让我们不禁深思,为何中国一直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此我仅对中西中小学数学教育进行比较分析,希望能有所启发。
一·关于教育目的的比较同:无论中国还是美国,国家兴办教育,都是培养接班人,促进国家发展。
异:1、从社会来看,在我国的学校教育被迫让位于为着分数的纯学科教学这个现状下,中国的数学老师多认为,教数学知识最重要,教数学思想方法最重要。
尽管国家一直坚持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在考试分数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与前途时,德与体便退居其次了,很多教师便将自己的学科教学与学生的道德教育割裂开来,将学生的道德教育完全推给“品德”课程。
相反,西方美国教师认为教学是为教育服务的,“人的教育首先是公民教育”,他们认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懂得感谢,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学会问为什么,让学生懂数学。
他们认为教育的三大目标是坚持学术追求、维护社会公正、尊重多元文化。
学科教育仅是教学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
我一直以为美国的课堂是人声鼎沸的、热闹的、纪律难以调控的。
但是一个美国留学生告诉我美国的课堂是安静的、有秩序的,即便是学生的课余活动也是如此,从中我看到了学生自幼形成的对公共环境秩序的尊重。
我还了解到当学生刚入学时,美国教师通常会用一段时间(一般是一个月)教学生在学校应遵循的行为规则——这些规则与学生的家庭教育、成年后在工作环境中所应遵循的规则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
这些规则为整个社会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应遵循的道德底线奠定了基础。
对照美国的这些值得借鉴的做法,我国中小学数学教师目前最缺乏的是教育意识,是教学为教育服务的意识。
我们要思考: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高分学生吗?存在脱离社会活动的素质教育吗?2、从家庭来看,由于普遍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中国家长对子女教育寄予厚望,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的个别关注较多,管教较严。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中西方文化中都有古典课程的概念,而其中比较著名的便是中国的“六艺”和西方的“七艺”。
在两者之间,除了一些明显的区别,还有一些相似之处和交集。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比较,以及对中西方教育的启示。
一、“六艺”和“七艺”概述1. “六艺”“六艺”是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基本课程,最早由孔子及其弟子所创立。
它包括礼仪、音乐、射箭、御礼、书法及算学六门学科。
其中,礼仪指的是行为礼节和秩序规范,音乐指的是古代音乐的演奏和创作技能,射箭指的是弓箭技术,御礼指的是驾车的技能,书法指的是汉字书写技能,算学指的是数学知识和技能。
“六艺”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通过对这些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培养人的整体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七艺”是西方文化中的概念,它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被称为七种自由艺术(Liberal Arts)。
它包括三门文科学科:文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以及四门理科学科:算学、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学。
不同于“六艺”,“七艺”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而“七艺”也是中世纪欧洲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它让人们获取了全面的知识并发掘了自己的才能。
1. 学科数量“六艺”包括了六门学科,而“七艺”包括了七门学科。
从学科数量的角度来看,“七艺”比“六艺”多了一门学科。
2. 学科内容尽管有着不同的学科数量,但“六艺”和“七艺”的学科内容与目标是非常相似的。
在“六艺”中,礼仪、音乐、书法等课程对人的品格修养、审美能力、语言表达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在“七艺”中,文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则涉及到语言表达的技巧和逻辑思考的能力,算学、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学则涉及到自然规律、审美和数学思维等方面的培养。
3. 教育目标虽然“六艺”和“七艺”在学科上有所差异,但它们的教育目标都非常相似。
它们都希望通过学科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成为有价值的人才。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古代中西方都有各自的传统教育体系,其中包括了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经典课程。
在中西方古典教育中,有“六艺”和“七艺”这两种教育体系,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启示。
通过比较中西方古典课程,可以发现两种教育体系的异同,也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对现代教育有启示的地方。
首先来介绍一下“六艺”和“七艺”。
在中国古代,儒家提倡的教育体系包括了“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这六艺分别是礼仪、音乐、射箭、驾驭、书法和数学。
这些课程是古代贵族子弟必须学习的内容,旨在培养其全面的修养和才能。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也有类似的教育体系,即“七艺”,它包括了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
这些课程涵盖了文字、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
中西方古代教育体系的比较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教育的目的。
在中国,“六艺”强调礼仪、音乐等文化素养的培养,旨在造就“君子”,即有德行、有修养的人。
而在西方,“七艺”强调文字、语言、逻辑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从这个角度看,中西方古代教育的目的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
其次是教育内容和形式。
在中国,“六艺”强调的是礼乐教育,包括了一些文化技艺的学习和修养,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对人文精神的培养。
而在西方,“七艺”注重的是语言、数学、音乐等具体学科,强调技能和知识的传授,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
在教育形式上,中西方古代教育都强调了师生互动和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再者是教育的影响和启示。
中西方古代教育在其时代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六艺”教育思想影响了中国古代教育几千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而西方的“七艺”教育思想则成为了西方教育的基础,对整个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教育的体系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当代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
中西方数学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
中西方数学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中西方数学教育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1.中国数学教育发展历程数学教育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周时期,数学已作为“六艺”之一,成为专门的学问,唐初国子监增设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使用李淳风等编纂注释的《算经十书》为教材。
明代算科考试也是以这些教材为准。
近代的初等数学教育,可以说是在晚清颁布癸卯学制,废除科举,兴办小学、中学后才开始的。
当时小学设算术课,中学设数学课。
民国初年,公布了壬子癸丑学制,中学由五年改为四年,数学课程不再讲授簿记。
执行时间最久的是1922年公布的壬戌学制,将小学、初中都改为六年,各分初高两级,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初高中皆三年。
初中数学讲授算数、代数、平面几何,高中数学讲授平面三角、高中几何、高中代数、平面解析几何,这个学制基本沿用到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小学的教育进行了改革,学制大都改为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初中逐步取消算术课。
50年代高中数学一度停授平面解析几何,后又恢复并增授微积分初步以及概率论和电子计算机的初步知识。
中国近代高等数学教育,也是从清朝末年开始的。
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67年开始向中等专科学校转变。
设代数、几何、平面和球面三角、微积分等课程,可以认为,这是向中国学生较系统地传授西方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的开始。
1898年戊戌变法中,京师大学堂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国立大学。
1902年,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
辛亥革命后,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首创数学门,1919年改称数学系,这是中国的第一个数学系。
此外,1912~1915年间,还成立了多所大学,并都成立了数学系,各校建系初期,实施的数学教育差别很大,后来教育部才对必修课作了原则规定。
主要授课教师多半是归国留学生所用教材,除少数自编者外,多数是外文本或其中译本。
从课程设置看,高等院校的数学教育水平不低,但各校的教学质量差异不小。
数学系学生,每校每年级一般都只有少数几个人。
中西方古代数学文化比较
中西方古代数学文化比较国营13-4班向越嘉摘要:中西方数学各有其独特的历史成就、文化历程。
中国古代数学在文化传统中的价值取向就是在筹算运演机械重复的条件下尽力构造简明的运演方法,准确迅速地解决实践提出的具体问题;西方对于数学的认识不在于得出结论,而是在于如何去证实这个结论,或者说就是完全已经脱离实用目的,是以秀智商为基本诉求的一种智力竞赛。
对世界数学的发展都有其重要贡献,各有其优缺点,不存在孰优孰劣。
关键词:数学科学、西方数学、中西方数学文化、毕达哥斯拉学派、筹算一、中西方数学文化差异的背景谈起数学,我们这一代人都不会陌生,因为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花了人生中的十二年时光,六年小学和六年中学,有幸的还要加上一年大学的高等数学,可以说是饱受数学的摧残,但是我们却只知道数学是敲开大学校门的一块敲门砖,甚至把数学这个东西当做是我们人生中最痛苦的经验,屡屡在或抱怨或呐喊着,“删了这个东西好不好”,“数学滚出高考好不好”之类的话。
殊不知,若当你有心去深入数学这个领域,了解数学背后的故事、历史,你会惊讶的发现到,数学这个东西的魅力是如此的光芒万丈,它吸引了无数的智力卓绝的人,为了去构建它,了解它,捍卫它而做出多少奉献,花费多少精力,甚至于献祭出多少生命,关于数学背后的文化历史是多么的波澜壮阔。
数学科学作为以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及客观现象为研究对象,必然成为了人类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一定的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相适应;而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就一定有属于这个文化的数学。
古代西方的数学和中国传统数学都有辉煌的成就、优秀的传统。
但是,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古代西方和古代中国的不同政治文明孕育了不同的数学。
在西方,小亚西亚海岸新兴的商业城市、希腊本土、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海滨,由于海上贸易和战争的刺激使得人们的思想活跃,商品贸易发达,对计算要求的提高,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非实用”的理论研究。
中西方哲学观比较与分析
中西方哲学观比较与分析笔者当今研究与思考的对象,即西方与东方哲学。
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思想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哲学思想流派,有些文化学者说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文明。
在具体形式上,两种思想流派差异很大,但仔细研究起来,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共同的概念和思想的。
本文主要探讨和总结了西方和东方哲学的主要特征,以及这两种思想之间的联系与对比。
首先,我们来看看西方哲学。
一般而言,西方哲学通常被认为建立在科学、宗教以及实用主义思想之上,以柏拉图的理想主义为代表,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去研究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以及解释它们的形成原因。
西方哲学的主要著作有:《苏格拉底查究》、《尼各马论》、《枢密院》等。
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想有:宇宙的运动群既是历史的运动,它们的本质由因果、真理和正义构成;唯物主义、根据数学方法推断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进步认识人类行为的基础;游牧社会主义等。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东方哲学。
一般而言,东方哲学被认为建立在佛教、道教以及大乘佛教思想之上,以孔子为代表,从形而下学的角度去研究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以及解释它们的形成原因。
东方哲学的主要著作有:《论语》、《庄子》、《道德经》等。
东方哲学的主要思想有: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是自然界的完整性;儒家思想,“仁义礼智”的实践、仁慈与忍耐的行动以及追求安和的修养;天人合一等。
总体来说,西方哲学认为人类可以研究自然界,把握它的客观规律,以数学方法推断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改进现有的社会秩序,具有进步的性质。
东方哲学则认为自然界是由大道被普遍的遵循的,遵循大道的道理,以慈爱仁慈的态度,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归于大道的道德精神来实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之间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归根结底,两种哲学思想流派有着相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基础,他们共同追求普遍真理的探寻,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贡献。
古代东西方教育比较
古代东西方教育比较一、东方古代教育史1教育发展进程。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主要发源于四个文明古国即两河流域、埃及、印度、希伯来,它们是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产生了最早的文字、科学知识及学校的萌芽,在奴隶制时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
两河流域早期教育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品剩余,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阶级和国家,产生了苏美尔文字学习语言,书写和翻译,天文学数学,医学建筑学取得重大成就。
苏美尔衰落后,巴比伦兴起,教育实行分级教育,初级教育教授读写,高级教育学习文法,文学,祈祷学,数学,天文医学以及炼金术等。
古埃及教育,文化与科学:文字的产生,腓尼基字母和希腊字母的创造,草纸的产生;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数学,取得较大成就,医学成就斐然,提出大脑,建筑艺术达到极高水平。
反应了统治阶级的要求,反应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教育制度相对完善出现了不同分类的学校宫廷学校,士官学校,僧侣学校,文士学校。
教学内容①宫廷学校教学无法考证②僧侣学校重科学教育(天文学,数学,建筑学,水利学,医学),是传授高深知识的学府。
③职官学校教学普通文化课及专门职业教育。
④文士学校教授书写,计算,律历,以及数学,天文,地理。
古印度教育,社会概况:奴隶制的产生,文字的产生,等级阶级的产生。
婆罗门时期教育,教育事业掌握在婆罗门手中,只有婆罗门等高级种姓才能接受教育,且必须贯彻婆罗门教义。
教学内容:早期以婆罗门神学为主,维持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然后发展到家庭教育为主的,后来“古儒学校”出现学习《吠陀》,六科。
后期为佛教教育,教学内容:根植于婆罗门讲因果轮回,也有区别佛教反对种姓主张平等。
社会概况,印度进入列国时代,战火频繁,婆罗门势弱,佛教教义与世相和。
古印度教育的宗教色彩比较重。
影响:佛教教育对印度乃至东方各国的教育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包括对中国书院教学制度有过重要影响;其精深的哲理也推动了思辨哲学的发展;佛教教育还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广大下层民众,扩大了教育对象,故有其进步的一面;但所宣传的悲观厌世思想也有不可低估的消极作用。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
“六艺”和“七艺”:中西方古典课程的比较及启示1. 引言1.1 文化传统的重要性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它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智慧、传达了价值观念。
文化传统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纽带,是人们认识自身身份和历史渊源的重要途径。
文化传统不仅是一种精神财富,更包含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价值观念,它承载着民族的情感、信仰、习俗和精神精髓,帮助人们在不同时空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文化传统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维系社会秩序的基石,它有助于建立和传递价值观念,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道德觉悟,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通过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指导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不忘历史、传承文明,为社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力量。
文化传统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每个个体和社会群体的精神财富。
我们应该珍视、传承和弘扬文化传统,让其在当今社会中绽放光彩,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2 中西方古典课程的起源中西方古典课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古代中西方文明都有其特有的传统教育体系。
在中国,六艺被认为是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这些六艺内容涵盖了礼仪、音乐、弓箭射击、驾驭车马、书法、数学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以及实用技能。
而在西方,古希腊的七艺则包括文法、修辞学、逻辑学、算学、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
这些七艺内容侧重于语言、数学、科学和音乐等领域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科学知识。
中西方古典课程的起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对比六艺和七艺的概念和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西方古代教育的异同之处,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六艺和七艺的概念和内容六艺和七艺是中西方古典课程中的两种不同体系,代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思想和传统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古典数学思想比较摘要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历程总结出中国古典数学思想的特点,第二部分通过介绍古希腊三大数学学派的思想总结概括西方古典数学思想的特征,第三部分就是对中西方古典数学思想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1.引言我们熟知,中西方数学的发展都有很长的历史由来,而且对于世界数学的发展和进步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力,但是在数学产生、发展的古典时期,中西方数学又都各自表现出鲜明的个性.数学在近代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通过揭示中国古典数学思想及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古典数学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寻求二者之差异及引起差异的根源、表现及特征,对于理解科学在中西方的发展,进而揭示中国数学与科学发展的深层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2.中国古典数学思想数学是中华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最早有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殷商时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14世纪,上下3000多年之间,我国在数学科学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人类的科学文化做出辉煌贡献.2.1早期萌发的数学思想我国史前传说中,与数学思想和数学起源、发展有关的首先是结绳.这种用简单的方式来表示复杂事物的举动,也是基于人类在早期认识中就有的一种十分自然的观念——对比.早期的数学思想,是与人类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知道结绳记事虽然还不能说是懂得了抽象的数,但它为人类能进一步得到抽象的数提供了科学的思路,是往后对数进行研究的重要起点.我国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形成了十进制,到了商代已经有了完整的十进制体系,以后就一直沿用.自然地,运算就应用而生,运算离不了加减乘除,除不尽而造成了分数的产生,减不了便产生负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正负数加减法的国家,并且很快应用到解方程中.中国在几何学方面的思想萌芽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了思想萌芽.考古发现,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和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是圆形和方形.为了画圆作方,确定平直,人们还创造了规、矩、准、绳等作图与测量工具.2.2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己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是世界数学名著.例如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等,水平都是很高的.其中方程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法则在世界数学发展上是遥遥领先的.就其特点来说,它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九章算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采用按类分章的数学问题集的形式;算式都是从筹算记数法发展起来的;以算术、代数为主、很少涉及图形性质;重视应用,缺乏理论阐述等.这些特点是同当时社会条件与学术思想密切相关的.中国古代数学突出强调其应用性方面,要为确立和巩固封建制度,以及发展社会生产服务.应当说,《九章算术》通篇以实际生活当中的事例为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确实与当时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但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偏离了数学之抽象本质,背离了数学理性的内在驱动,与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名家和墨家重视名词定义与逻辑的讨论完全的不同,由此开始,中国数学思想的发展真正形成了不同于西方数学的传统.作为中国古代数学史上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与儒家有着密切的关系.后人研究认为,《九章算术》的编集与东汉初年经古文学派的儒士有密切的关系,如果对于中国古代数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九章算术》,其结构和实用性的特征是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那么,整个古代数学的发展与儒家文化的密切联系,也就不言而喻的了.2.3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魏、晋时期出现的玄学,不为汉儒经学束缚,思想比较活跃;它话辩求胜,又能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义理,这些都有利于数学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但这一时期中国古典数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对《九章算术》的各种注释、补充和解读上.当然,在这些补充当中,也体现出了很多值得注意的新成就,其中以赵爽与刘徽为代表者.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与推导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他提出了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和解勾股形的五个公式;在“日高图及注”中,他用图形面积证明汉代普遍应用的重差公式,赵爽的工作是带有开创性的,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刘徽大概与赵爽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名家和墨家的思想,主张对一些数学名词特别是重要的数学概念给以严格的定义,认为对数学知识必须进行“析理”,才能使数学著作简明严密,利于读者.刘徽创造割圆术,利用极限的思想证明圆的面积公式,并首次用理论的方法算得圆周率为157/50和3927/1250.刘徽还用无穷分割的方法证明了直角方锥与直角四面体的体积比恒2:1,解决了一般立体体积的关键问题.在证明方锥、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时,刘徽为彻底解决球的体积提出了正确途径.东晋以后,中国长期处于战争和南北分裂的状态.这时候最著名的数学工作来自祖冲之父子.他们的数学工作主要有: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一3.1415927之间;提出祖(日恒)原理;提出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等.祖冲之这一工作,使中国在圆周率计算方面,比西方领先约一千年之久.隋唐时期,宫廷建筑及战争的需求,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分工、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上,如唐初王孝通的《缉古算经》,颇具代表.唐初则在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并以《算经十书》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明算科考试亦以这些算书为准,这些对于保存数学经典著作、为数学研究提供文献资料方面是很有意义的.唐中期以后,商业繁荣,数字计算增多,迫切要求改革计算方法,从《新唐书》等文献留下来的算书书目,可以看出这次算法改革主要是简化乘、除算法,唐代的算法改革使乘除法可以在一个横列中进行运算,它既适用于筹算,也适用于珠算.2.4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北宋时期,印刷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同时,也为数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比如,此时第一次印刷出版了《算经十书》.宋元是经过“五代十国”动乱之后进入的一个大统一时期,认为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秦九韶、李冶、杨蝉和朱世杰的在数学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宋元科技的发展被以宋元数学四大家《算术启蒙》与《四元玉鉴》两部杰作为代表,是中国古代筹算系统的顶峰,为代数知识的普及起了推动作用,为西方数学的引入及接受做了准备工作.中国古代计算技术改革的高潮也是出现在宋元时期.宋元数学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传统数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此外,数学家们的科学思想与数学思想也是十分重要的.宋元数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理学家的象数神秘主义.秦九韶虽曾主张数学与道学同出一源,但他后来认识到,“通神明”的数学是不存在的,只有“经世务类万物”的数学;莫若在《四元玉鉴》序文中提出的“用假象真,以虚问实”则代表了高度抽象思维的思想方法;杨辉对纵横图结构进行研究,揭示出洛书的本质,有力地批判了象数神秘主义.所有这些,无疑是促进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2.5中国古典数学思想内核纵观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经历的如此之长的历史时期,可以看到,儒家,道家、墨家等这些哲学思想恰恰正是我国古代数学的思想内核.整体上来说,儒家思想在我国古典数学中的渗透,使中国古典数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经世致用”的数学思想传统.它以应用为主,当然,这是我国古代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几乎所有古代数学都与当时社会实践、经济生活有密切关系.“九章算术”全书共246道应用题,按性质分为九大类即组成九章,每章为一卷,其顺序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所列内容多是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这充分体现出《九章算术》的编制体例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儒家的自然观是直观性和思辨性,对待自然科学的观点是注重实用,偏向实践经验,对理论抱着“适可而止”的态度.作为先秦显学的墨家,一向以张扬科学研究与科学精神为传统,这为后世那些专业于学术而无所他求之人提供了基础或铺垫.刘徽对墨家思想采取的是应用与发挥的态度,把墨家逻辑的核心概念与内容充分应用到他的《九章算术注》.墨家的逻辑思想与方法对刘徽和刘徽的《九章算术注》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周知,《九章算术注》对中国传统数学之影响是十分巨大而深远的,《九章算术注》不仅在其后很长时期代表了中国传统数学甚至世界数学的最高成就,而且《九章算术注))的理论范式和研究范式都一直为后世数学和数学家所效仿、模拟和遵从,形成了中国传统数学的两大传统之一,即数学传统,把数学当作学术,“总算术之根源”,“以阐世术之美”.从一定程度上看,墨家逻辑通过《九章算术注》对中国传统数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3.西方古典数学思想西方数学史的发展历史也很长,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但严格意义上来讲,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数学才进入到了现代的发展阶段.不过从数学思想的意义上讲,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的完成,标志着西方古典数学思想的初步形成,出于考察西方古典数学思想的目的,对西方古典数学的考察,我们将范围限定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这一段时期之内.西方古典数学思想与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比较著名的是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的思想.3.1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思想在古希腊数学家之中,毕达哥拉斯是最为人们所熟悉、出类拔萃的大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为本原的本体论思想,形成了宗教神秘主义、唯心主义以及科学哲学思想相结合的奇特理论体系,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学的贡献主要反映在对数学本身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上的突破,该学派对数学的观念带有浓厚的原始文化的神秘色彩.他们认为“数”是真实物质的终极组成部分.这种“万物皆数”的观点构成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核心观念,奠定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基础.该学派认为,数是现实的基础,是严整性和次序的根据,是在宇宙体系里控制着天然的永恒关系.“数”是世界的法则和关系,是主宰生死的力量,是一切被决定事物的条件.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谐音的研究对于其核心观念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发现,弹弦音质的变化来源于弦长短的数量变化,而两根绷得同样紧的弦,如果它们的长度成整数比,那么就会发出谐音.既然音乐这种似乎与数毫无关系的现象最终都可以用数来解释,这就极大增强了毕达哥拉斯派用数来解释世界的信心.他们确信整个宇宙的现象完全依附于某种数值的相互关系,也就是存在着“宇宙的和谐”.行星的运动最终也可以通过“天际的音乐”表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离地球越远的行星运动得越快,各个行星则因其离开地球的距离的不同而使发出的声音配成和谐之音.显然,毕达哥拉斯学派这种“数本原”思想具有唯心主义与神秘主义倾向.然而,就其积极意义来讲,这一理论确立了数学对象的抽象特征,使数学研究脱离实物原型的依赖跨出了重要一步,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他们对抽象数及其性质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则摆脱了实验和经验的局限,开始探索用推理去验证数学命题,使数学开始接近于一门纯心智活动的理性学科.3.2 柏拉图学派的数学思想柏拉图的思想是对以前希腊哲学,包括早期自然哲学、智者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苏格拉底的原则和方法的创造性的综合,他的理念论综合了本原论和认识论、灵魂观和伦理观、以及社会政治学说,是希腊哲学第一个完整的、成熟的理论体系.理念在柏拉图的哲学中具有核心的地位.人的认识有感性和理性区分,所以认识的对象也有本原和可感事物.两个世界:理念世界和感觉世界.理念本质上指的是一种类型的个别事物的共同性.两者是分离的,摹仿说、分有说和工匠说,来解释万事万物的原因.其意义在于扩大理性的能力,鼓励人们不应当停留于事物之表面,应当趋向于理性和抽象,进行概念化,才能把握到本质.柏拉图的数学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第一,他区分了概念和判断这两种思维形式,为推理提供了某种程式,这种程式既为亚里士多德创立形式逻辑和逻辑方法论奠定了基础,当然也为数学理论的演绎系统化奠定了基础.在概念思维学说如逻辑方法的基础上,柏拉图提出了要从自身的假设出发进行证明的想法,而这个想法正是古希腊数学思想的最高成就——公理方法的发端,由此就强调把概念作为认识和思维的起点.这是柏拉图理念论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准则,从而柏拉图成为了第一个鲜明地揭示概念本质并举起概念独立和概念思维的旗帜.这就是说,是柏拉图树起了演绎系统化的里程碑,从此开始了彻底的希腊数学时代.而一个完备的科学的结构首先应该是一个演绎系统,具体设计这种结构的是亚里士多德.3.3 亚里士多德学派的数学思想亚里斯多德提出了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的观念,这是他的最高科学,关于宇宙本体的学说,是对最高原则和最终本原的思考.亚里斯多德认为,所有哲学都在寻求世界的本原和原因,但都未达到第一哲学的高度.因此,宇宙间最普遍的就是实体,最高的对象也是实体,事物的所有一切其他性质都是依赖于它本身是实体这一性质的,如关系、地点、时间、数量等,是最高的范畴.和柏拉图不同,亚里士多德把数学更多的放在科学的层面,他尤其重视现实世界的经验和观察,亚里士多德反驳柏拉图的世界理念论,他认为物质是更重要的,是宇宙的主体和源泉,万物的本质在于事物之内,如数和形状只是事物的属性,它们是通过抽象思维为人所认识但它们是从属于事物的,只是事物属性的一部分,其基本观点反映在认识论上即物质第一性,认识来源于感性并经过感性和理性两个阶段.亚里士多德对科学进行严格分类,数学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分来.他认为数学是最精确的科学,他的自然哲学的核心就是按自然类观点—从自然事物本身层面去把握实体.在个体与类的关系问题上,个体作为本质,类是属性,因而他称个体为“第一性的实体”,类为“第二性的实体”.亚里士多德认为,数和几何图形是实物的属性,亚里士多德学派对数学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形式逻辑学.他认为逻辑先行于科学和哲学,相信数学真理早先存在于或独立于物质世界,所以推理不足以保证定理正确,也就是逻辑的作用是第二位的.在数学里他强调演绎证明.认为数学搞的是抽象概念,这在数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数学研究的对象.不但如此,他进一步认为,一般的科学必须研究客观的世界才能获得真理,真正的知识是从感性的经验通过直观和抽象而获得的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应用理性给与加工.总体上看,亚里士多德对于数学演绎体系建设所起的关键作用主要表现在:是他端正了由柏拉图所偏离的对数学的纯理念的解释,提出了数学解释的感性与理性.他认为,几何学研究物质的线,但不是在物质的意义下来研究它的.二是他提出三段论推理法则与形式,创立了形式逻辑,为数学推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三是他给科学的命题分类,创立演绎系统化的工具一一公理方法.而正是公理方法导致产生了科学史上第一门理论形态的科学即近代意义上的科学一一欧几里得几何.4.中西方古典数学思想比较从中西古代数学文化比较意义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古代数学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倾向:逻辑演绎倾向和机械化算法倾向,其作用与构造差异主要是由文化系统赋予的文化层次及其价值取向的差异造成的,这两种倾向的对立统一就构成了数学自身内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动力.具体来说:首先,在古希腊传统中,特别是毕达哥拉斯数本原学说,其“万物皆数”和追求“数的和谐”观念把数学的这两种功能牢牢地结合在一起,并使之运演操作,共同发展.这就使原始数学带有神秘性和数量性的特征.古希腊数学的这种与神秘性相结合的特征,使得他们从宗教、哲学的层次追求数学的绝对性以及解释世界的普遍性地位,这正是古希腊数学完全脱离实际问题,追求逻辑演绎的严谨性的文化背景.由此到了古希腊最有影响的大哲学家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把数学的神秘性及数量性意义演化为一种哲学意义的数学理性,直到亚里士多德认为“数就是宇宙万有之物质”.其次,从中国文化传统意义上看,中国古代是借助于竹棍为特定物进行数字、数学操作运演的民族.在中国文化中,它长于对“形而下”的问题作分门别类的数量的解释,为解决问题而制定各种算法,并常常将“理”寓于“法”中,算理结合、寓理于算的特征赋予筹算解释“形而上”问题的文化功能.因此,数学的价值观念是通过发展技艺实用,而非理性思辨.因此,中国古代数学不仅未形成以宗教、哲学的层次思辨自己的方法、结构形式,而是形成了专司具体数学问题的特征.中国古代数学在文化传统中的价值取向就是在筹算运演机械重复的条件下尽力构造简明的运演方法,准确迅速地解决实践提出的具体问题.中国古典数学的这一价值取向,由此就决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构造模式,这种筹算数学的价值取向保证了中国古代数学机械化特色的发展方向,注重数学实际应用的层次不断发展,机械化的计算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可见,文化价值观的传统特点也造就了一批传播和发展作为技艺数学的群体,这是促进数学机械化发展的人才优势,尤其是在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中,其传统价值观念发挥了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古希腊数学思想主要体现出如下的特征:(1)希腊人将数学抽象化,使之成为一种科学,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值.希腊人坚持使用演绎证明,认识到只有用勿容置疑的演绎推理法才能获得真理.要获得真理就必须从真理出发,不能把靠不住的事实当作己知.从《几何原本》中的10个公理出发,可以得到相当多的定理和命题.(2)希腊人在数学内容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创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平面与球面三角、数论,推广了算术和代数,但只是初步的,尚有不足乃至错误;(3)希腊人重视数学在美学上的意义,认为数学是一种美,是和谐、简单、明确以及有秩序的艺术;(4)希腊人认为在数学中可以看到关于宇宙结构和设计的最终真理,使数学与自然界紧密联系起来,并认为宇宙是按数学规律设计的,并且能被人们所认识的.而中国数学体现出的特征为:(1)中国数学最基本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通观中国古典数学著作的内容,几乎都与当时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九章算术》开始,中国算学经典基本上都遵从问题集解的体例编纂而成,其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某些实际需要,具有浓厚的应用数学的色彩.(2)中国数学教育与研究始终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以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3)中国数学家的数学论著深受历史上各种社会思潮、哲学流派以至宗教神学的影响,具有形形色色的社会痕迹.(4)中国数学是以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的相互渗透表现为形数结合的,是用算筹来计算的.并采用了十进位制.同时,用一整套“程序语一言”来揭示计算方法,而演算程序简捷而巧妙.(5)中国数学理论表现为运算过程之中,即“寓理于算”.中国数学家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数学现象中抽象出深刻的数学概念,提炼出一般的数学原理,作为研究众多数学问题的基础.参考文献[1]巫寿康,刘徽《九章算术》逻辑初探,《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2]李国伟,九章算术与不可公度,《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3]巫寿康,刘徽《九章算术》逻辑初探,《自然科学史研究》,1987.[4]汤彬如,试析祖冲之父了的数学思想,《南吕教育学院学报》,2000.[5]郭金彬,“算经十书”数学思想简论,《厦门大学学报》,2003.[6]扫石然,《数学·历史·辛{会》,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7]汀了肖,《希腊哲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8]沈南山,古希腊数学流派哲学思想比较,《金陵职业大学学报》,2001.[9]孙杰远,古典数学思想的中西比较及哲学思考,《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10]沈南山,古希腊数学流派哲学思想比较,《金陵职业人学学报》,2001.[1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