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5月1日,以建设“阳光政府”、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宗旨的、被称为“阳光法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最大的亮点,是将信息公开变成了政府的法定义务。

这一根本转折显示了中国打造“阳光政府”的勇气,是继《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之后政府改革的“第三次重大革命”。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还是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各级政府和领导重视程度不高。

从总体上看,我国只是基本建立起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框架,多数部门信息公开仍停留在浅表层面。

由于我国的信息长期处于为政府所垄断的现状,注定了信息公开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就取得大的突破。

在很多官员眼中,政府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更是权力的象征,对这一公共资源的分配则往往能变现为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

“公开越多,做事会越难”,这种思维还停留在管制型政府的水平上,不符合服务型政府的职能转变。

另外,由于主要领导对政府信息公开认识程度存在的差异,各地各部门的信息公开的状况也不平衡。

2、一些地方和部门行为阻碍了信息公开。

当前,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存在着阻碍政府信息公开三个主要表现。

第一、随意扩大政府文件保密范围。

很多政府部门在制定和印发文件的时候,出于谨慎,常常会有意扩大保密的范围,把一些不应当确定为秘密的事项确定为秘密事项。

第二、重形式轻内容。

随着政务信息公开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大趋势,一些政府部门在政务信息公开中,只是被动地进行政务信息公开。

首先,对信息公开的内容,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很多公众迫切需要掌握、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信息获取难。

其次,在信息公开中,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分类和查询制度,缺少对信息的整理,在大量的信息中,公民想要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很困难。

再次,一些政府和部门网站所公布的文件和信息甚至是几个月都没有更新,还有一些政府网站成了内部网,公布的都是政府内部各处室之间的工作动态。

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内容摘要】政务公开作为一项预防、抑制腐败,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制度,是和谐社会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各部门在政务公开工作还存在种种问题,总体情况离民主、公开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本文围绕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加强宣传、完善制度、严格考核奖惩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党务公开工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政务公开工作机制监督管理责任追究政务公开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于预防、抑制腐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依法行政和民主政治建设,增强办事透明度,促进政府转变作风、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着重要作用。

从近年推行政务公开的情况来看,政务公开虽然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广大民众对民主日益迫切的愿望产生矛盾。

现从当前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加强政务公开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当前政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务公开不及时按政务公开制度的要求,常年性工作每季度公开一次;阶段性工作在完成后半个月内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重要事项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涉及财务方面的事项至少每半年公布一次。

但是有些单位政务公开栏内的公开内容却长时间得不到更新。

公开不及时、不经常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政务公开重点不突出把干部群众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事项公开出来,是政务公开的最基本要求,但有些部门的公开栏却“王顾左右而言他”,把公开栏设计得花里花俏,以“政策法规”、“办事程序”、“行为规范”支撑门面,实际内容不但少,而且还是无关痛痒的问题,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却遮遮掩掩,轻描淡写,甚至有的公开栏只公开成绩不公开存在问题,成为有关部门的“政绩栏”。

(三)政务公开内容不具体政务公开的目的意义在于让干部群众了解政务,提高参政议政、当家做主的意识,对政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

镇街政务公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镇街政务公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镇街政务公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

实行政务公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顺利推进改革和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和办事机构,直接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镇街的政务公开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群众参与最直接,最乐于参与的政务公开。

一、镇街政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来的镇街政务公开,群众很有微词,政务公开的现状令人担忧。

在镇街,政务公开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一)、重表面内容,轻实质问题。

一是公开的内容不够深,表面事项公开多,深层次的问题公开少。

在公布的内容上,不是想群众之所想。

有的把领导人员分工写得很显眼,而且长期保留,把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写得很具体,也很少更换,缺少的就是群众关心的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群众普遍关心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往往少有公布或者很不具体,所以看的人不多,作用也不大。

如在财务上,只公开几个大数据,不公开具体的收入和开支项目;在具体问题上遮遮掩掩,使人如雾里看花。

二是公开的内容不全面,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

(二)、重临时应付,轻长期坚持。

一是平时不认真公开,上级来检查时就大忙一阵,过后一年半载不见翻新。

在公布的时间上,不是急群众之所急、对时间性强的内容及时公布,而是按部就班地几个月换一次,遇到事情多的时候,还往往被挤掉。

在公开栏的设置上,不是尽量方便群众,便利大家阅览,有的设在机关大院,公开栏前冷冷清清。

二是公开资料管理不够规范,未装订成册,立卷归档,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无据可查,从而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制约功能。

(三)、重简单公开,轻及时反馈。

一是未建立政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公开后没有及时听取群众意见。

二是有的根本没有考虑和安排如何广开言路、接受群众监督,相关材料一公布就了事,不注意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改进。

政府政务公开现状问题及对策--以从江县为例

政府政务公开现状问题及对策--以从江县为例

128一、从江县政府政务公开的基本现状从从江县政府官方主页网站获取的数据得知,政府政务公开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镇(街道)部门的动态情况,一方面反应出这是非常接地气,与民众生活紧密联系的;另一方面,其他方面的公开情况也较往年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从网上信访案件数量远高于传统来信来访量来看,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了互联网,而互联网的实时性让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增加了不少的压力,一方面要注意公开信息的及时性,另一方面还要更加注重真实性。

便捷的互联网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政务公开中,实现对政务信息公开的监督。

二、从江县政府政务公开的主要问题1.政务公开机构建设不够完善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大多来自于与政府打交道所感,像今年网络上备受争议的一些事件,如证明“我妈是我妈”、一个活生生的人去办理某些业务,却被告知要证明“我还活着”等等,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正是由于政府程序的某些不合理所造成的,政务公开能够让人们了解到政府是一个怎样的政府,监督政府办事要更加有效,而不是不懂变通,一味地固守不合理的制度。

2.政务公开规章制度不够细化从江县政府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指南》、《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参考流程》等规范性文件,规范了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流程、形式和时间;修订完善了有关政务信息公开考核办法、审查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

但是在调查中我发现这些法规的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对于应该公布什么信息?怎样公布信息?对谁公布消息?什么时候、由谁来公布消息?这些内容都没有涉及或不完善。

细化的制度规则远远不够。

所以,公布的信息范围有限、内容也没什么新颖、信息不够细致、甚至出现错别字。

这些方面都是现有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还存在着的问题,政府部门容易在中间寻得一个“灰色地带”,给自己本身的不到位工作找借口,这就是造成地方或部门主管在出现问题后,拖延、拒绝、阻挠,不及时公布信息的原因之一。

此外,调查还了解到受访者认为根本不能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和评议,也不知道怎么评议,哪里可以评议。

政务公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务公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政务公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问题
1、政务公开内容不全面。

政府部门在公开政务信息时,缺乏全面性,没有把政府的决策、规划、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全面公开,导致公众无法全面了解政府工作。

2、公开信息不及时。

政府部门在公开政务信息时,缺乏及时性,政府的决策、规划、政
策等信息发布时间跟不上实际,导致公众无法及时了解政府工作。

3、公开信息不准确。

政府部门在公开政务信息时,缺乏准确性,政府的决策、规划、政
策等信息发布不够准确,导致公众无法准确了解政府工作。

二、整改措施
1、加强政务公开内容的全面性。

政府部门应该把政府的决策、规划、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全面公开,使公众能够全面了解政府工作。

2、提高政务公开信息的及时性。

政府部门应该及时公布政府的决策、规划、政策等信息,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政府工作。

3、保证政务公开信息的准确性。

政府部门应该准确公布政府的决策、规划、政策等信息,使公众能够准确了解政府工作。

4、加强政务公开的宣传推广。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政务公开的宣传推广力度,让公众能够
更加了解政府工作,更加参与政府工作,更加参与政府决策。

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内容摘要】政务公开作为一项预防、抑制腐败,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制度,是和谐社会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各部门在政务公开工作还存在种种问题,总体情况离民主、公开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本文围绕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加强宣传、完善制度、严格考核奖惩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党务公开工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政务公开工作机制监督管理责任追究政务公开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于预防、抑制腐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依法行政和民主政治建设,增强办事透明度,促进政府转变作风、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着重要作用。

从近年推行政务公开的情况来看,政务公开虽然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广大民众对民主日益迫切的愿望产生矛盾。

现从当前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加强政务公开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当前政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务公开不及时按政务公开制度的要求,常年性工作每季度公开一次;阶段性工作在完成后半个月内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重要事项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涉及财务方面的事项至少每半年公布一次。

但是有些单位政务公开栏内的公开内容却长时间得不到更新。

公开不及时、不经常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政务公开重点不突出把干部群众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事项公开出来,是政务公开的最基本要求,但有些部门的公开栏却“王顾左右而言他”,把公开栏设计得花里花俏,以“政策法规”、“办事程序”、“行为规范”支撑门面,实际内容不但少,而且还是无关痛痒的问题,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却遮遮掩掩,轻描淡写,甚至有的公开栏只公开成绩不公开存在问题,成为有关部门的“政绩栏”。

(三)政务公开内容不具体政务公开的目的意义在于让干部群众了解政务,提高参政议政、当家做主的意识,对政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

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乡镇是国家政权机关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脚点。

推行乡镇政务公开,对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政权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乡镇政务公开的全面推行,不仅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拓宽了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而且增强了广大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促进了党风政风的明显好转。

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提高乡镇政务公开工作,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

一、当前乡镇政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行政务公开是一项规范行政行为和经济行为、加强权力监督制约的治本措施。

近年来,我市各乡镇在推行政务公开方面虽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认识不到位,存在被动应付走形式的状况。

由于对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是把它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怕家丑外扬,还有的认为基层单位就那么一点权利,公开不公开无所谓,只要不贪赃枉法就行。

因而,对政务公开很不主动、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

(二)公开内容不够规范,缺乏全面性。

公开内容不全面。

少数乡镇只公开办事制度、年度目标、为民办实事等事项,对一些群众关心的大宗物品采购、工程项目发包、土地征用补偿标准等未公开,对一些重大事项缺乏预公开。

公开内容不具体。

有的乡镇只公布一些群众早已熟知的事项,对群众普遍关心、与其切身利益相关的乡镇财务收支情况、农民负担、计划生育、政府基建项目招标、各类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等内容却遮遮掩掩,“犹抱琵琶半遮面”。

(三)政务公开的内容与做法同群众要求相差甚远。

政务公开工作只有紧紧扣住面向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这条主线,在内容上想群众所想,才能达到目的。

然而,目前政务公开的内容与做法同群众要求相差甚远,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一是把人员分工写得很明显,而且长期保留,把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写得很具体,也很少更换,缺少的就是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看的人不多,作用也不大;二是在公开内容上,只是照搬上级文件的条条框框,往往避重就轻,对敏感问题和关键部位没有公开或公开非实质性内容,对一些影响部门利益甚至个人利益的事项,往往是大而哗之,甚至瞒天过海欺骗群众;三是政务公开栏变成政绩光荣榜,把政务公开变成政绩公开进行评功摆好,而对群众关心的公共事务的决策依据、决策过程闭口不谈,尤其是回避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四是在公布时间上不是急群众所急,及时公开时间性强的内容,而是按部就班几个月更换一次内容,事情一多往往就被挤掉,公开栏设置也不考虑方便群众便于阅览,绝大多数局限于办公场所、机关大院,根本没有考虑如何广开言路,接受群众监督,公开栏前冷冷清清;五是政务公开缺乏连续性,上级有要求便着手抓一抓,上级没有要求便认为风头过了,工作没动力、不深入、缺乏连续性。

政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政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政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一、问题描述政务服务是政府与公众之间进行信息传递、资源分配和利益协调的重要方式,对于提高政府效能、增强民众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在我国政务服务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这些问题妨碍了公众获取有效信息和享受高质量的服务。

二、主要问题原因分析1. 信息不透明政务服务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公众难以获取到最新、完整、准确的政务信息。

造成信息不透明的原因包括: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缺乏共享平台;相关法规制度缺乏明确要求;官员意识水平低下等。

这些问题导致公众难以获得真实可信赖的政务信息。

2. 办事流程复杂当前政务办事流程复杂繁琐,许多常规办事项需要层层审批,并且流程冗长、环节繁多。

这种情况使得公众需要耐心排队等待,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一个简单事项。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行政体制的繁琐性,制度设计不合理等。

3. 服务规范不统一在政务服务中,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服务规范,导致公众难以对各种规定和条例进行准确理解。

这一问题主要源自于政策执行缺乏统一标准、地方利益的影响、行政效能差异等。

4. 违法违规行为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在办事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滥用职权、索贿受贿、拖延办事等损害了公众权益和形象。

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包括监督制度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薄弱等。

三、对策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效能,以下是几项针对性的对策建议:1. 加强信息共享与透明化建立全国或地方性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及时更新且可信赖的信息资源。

同时鼓励各个部门加强信息交流与协调,保证信息沟通畅通。

并通过推动相关法律法规改革来进一步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和共享的义务。

2. 简化办事流程政府应当加大对政务服务流程的改革力度,避免“多头跑、拖尾巴”的问题。

可以通过简化审批程序、优化信息系统等方式来提高办事效率,使公众能够更便捷地享受高质量的政务服务。

3. 统一服务标准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标准和规范,此举有利于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的无缝衔接。

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一、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1信息公开不及时政务公开是指政府部门依法公开政府信息、政务信息和公共服务信息的一种公开制度。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政府部门在信息公开方面存在不及时的情况。

有些重要信息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才能公开,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参与。

1.2信息公开不全面另外,政府部门在信息公开方面还存在不全面的情况。

有些重要信息被隐瞒或者删除,导致公众无法获取到完整的信息。

这种情况也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1.3信息公开不透明一些信息公开方式不透明也是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有些政府部门对信息的公开方式不够透明,不遵循规定的公开程序,缺乏公开透明度,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满和抱怨。

1.4信息公开不便民信息公开工作还存在不便民的问题。

有些政府信息公开评台不够便捷,难以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不利于公众对政务信息的了解和参与。

二、政务公开工作的改进情况2.1强化信息公开意识针对上述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强信息公开意识,认识到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信息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信息公开意识,促使他们把信息公开工作作为责任来承担,使得信息公开工作能够得到重视和保障。

2.2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另外,政府部门还需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强化信息公开的程序化、制度化,确保信息能够依法依规及时、全面地公开。

通过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制度,以及规范的信息公开程序,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和便民性。

2.3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政府部门还需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积极公开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信息和重要决策,及时公开政府政策、财政预算等重要信息,让公众了解政府工作、监督政府行为。

2.4优化信息公开渠道政府部门还需优化信息公开渠道,建设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公开评台,以满足公众对政府信息获取的需求,使信息公开更具便民性,增强公众参与度。

政务服务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务服务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政务服务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背景简介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政务服务局作为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部门,负责居民生活所需的各种证件办理、法律咨询和公共事务处理等工作。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政务服务局存在一些问题,如效率低下、服务不规范以及信息不对称等。

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效率低下的问题1. 人员不足:由于人力资源有限,政务服务局往往面临人手不够的困境,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 办事流程繁琐:某些证件办理流程复杂冗长,需要多次提交材料并进行多个环节审批,增加了居民办事的时间成本。

解决对策:1. 加大人员配备:增加政府投资,提高工作人员数量,并进行专业培训以提升服务水平。

2. 简化办事流程:建立统一的电子申请与审批系统,优化流程并减少环节。

同时采用智能化科技手段提高办事效率。

二、服务不规范的问题1. 服务态度差:部分工作人员存在不耐烦、服务态度冷漠的情况,无法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2. 不专业的工作技能:由于缺乏相关培训或人员配备不合理,政务服务局中有些人员对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掌握不全面。

解决对策:1. 加强培训:加大对政务服务局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2. 客服监督与反馈机制:设立特定部门负责接受居民投诉,并及时处理。

同时鼓励居民反馈服务质量,以便持续改进。

三、信息不对称的问题1. 信息发布滞后:政务服务局将重要通知或政策变动在官方网站上更新较慢,导致居民获得相关信息困难。

2. 信息门槛高:一些老年人或低收入群体不具备使用互联网获取信息的能力或条件。

解决对策:1. 提升信息公开速度:政务服务局应及时将相关信息在官方网站、APP等渠道及时发布,以便居民随时了解最新政策和通知。

2. 多种信息传播途径:除了互联网渠道外,政务服务局还可以通过家庭访问、社区活动等方式向边远地区或不具备互联网条件的低收入群体传达重要信息。

四、安全保障问题1. 数据泄露风险:政务服务局处理海量个人信息,但在数据保护措施上存在漏洞,容易导致个人隐私被泄露。

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政务服务是指政府提供给公民、企事业单位的各类服务,包括行政许可、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服务。

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然而,当前我国在政务服务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政府服务效能和公众满意度。

本文将从政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改善政府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政务服务存在的问题1.1服务能力不足政务服务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不强,专业技能不过关,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不足,导致了政务服务的整体水平不高。

1.2服务流程繁琐政务服务流程复杂繁琐,需要提供大量的材料和证明,办事耗时长。

特别是一些复杂的行政许可项目,涉及到多个部门,导致申请者往返办事处无数次,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1.3服务信息不对称政府对公众发布的政务信息不够透明和及时,导致公众无法准确了解各项政务服务的申请条件、流程和要求。

同时,政务信息公告中的描述复杂,语言晦涩,让公众阅读难度增加。

1.4公众参与度低政务服务的决策过程缺乏公众的参与,缺乏各方利益的协调。

一方面,政府决策缺乏听取公众的意见,导致了政策的不民主和不合理。

另一方面,公众对政务事务的参与度不高,由于法律意识不强或缺乏公共参与的机制,导致公众在政务事务中的诉求得不到有效回应。

1.5不规范的服务互动政务服务的互动方式不够规范,一些部门工作人员存在不文明、冷漠的服务态度。

行政审批过程中的部门间往来信息沟通不畅,反映问题的渠道不畅通,作为服务对象的公众很难及时获得反馈和解答。

二、对策建议2.1加强公务员培训和专业技能提升政府应加大公务员培训力度,提高公务员素质,对公务员进行规范的培训,并定期进行专业技能的考核。

扩大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提供政办结合的培训项目,提高公务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2.2精简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政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政务服务流程的动态管理。

政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政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政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一、引言政务服务是政府机构与公民之间的重要接口,为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必须不断改进服务品质。

然而,在我国的政务服务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效率低下、不透明、难以接触等。

本文将分析政务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主要问题1.效率低下目前,我国在某些地区政务服务的办理速度较慢,造成了很多市民排队等待时间过长。

尤其是涉及到人口流动、企业注册等重要事项时,办理时间不仅会浪费市民宝贵的时间,也影响到他们正常生产经营。

2.不透明在一些地方,政务服务并不够透明。

信息发布渠道狭窄,只有少数人掌握了重要资源和权力信息。

许多市民无法获取到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并且很难了解办事程序和所需材料清单等。

3.难以接触许多市民反映,在处理各类问题时遇到困难时往往无法联络到相关部门或人员,导致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即使是留言、咨询等简单的事项,也往往难以和政府部门取得联系。

三、对策1.提高办理效率政府应通过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办事流程来缩短市民等待时间。

推行网上办理和预约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市民排队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政府还可以投入更多人力资源来加强办公室工作力量,以及适当实行分流制度来减轻每个窗口的压力。

2.加强信息公开政府应进一步提升信息共享和发布的渠道,确保市民能够方便地获取有关政务服务的重要信息。

通过建立全面的网上查询系统和手机APP应用程序,市民可以随时查找所需相关信息,并且了解所需材料清单和办理流程等内容。

3.优化服务接触渠道政府可在不同层级之间设立联系桥梁,例如设置统一的热线电话、在线咨询平台或社交媒体账号等。

这样做有利于市民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与相关机构取得联系,并且获得回应和解决方案。

4.加强培训与专业化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是改善政务服务的关键。

政府应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经验交流、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等方式,不断提升公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以更好地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关于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关于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关于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近年来,政务公开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阳光用权、提升效能、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公开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仍存在于少数部门,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形式多实质少,结果多过程少,原则多细节少,公众被动接受多、主动申请获得少,“正面”信息多、“负面”信息少。

本文以我县为例,就政务公开中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问题(一)工作进展不平衡。

一是“两头热,中间冷”。

往往是各县级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热情较高,主要领导对公开的形式、内容等多次进行安排部署,干部群众对政务和村务公开的呼声也较高,但少数基层站所、窗口服务单位、镇村对公开认识不足,持观望态度;二是“温差较大”。

各单位、镇村之间受主要领导的思想认识、单位的经济条件以及负责公开具体工作的人员素质的影响,导致政务公开工作发展不均衡。

在县人民政府网政务公开栏目链接到的37个乡镇和部门中,有的部门公开内容详实丰富,部门动态、机构设置、文件发布、行政许可、人事公开、财务公开等内容一应俱全,且有专人实时动态监管,有的部门却只有单位简介,其它栏目都成了盲区,且常年无人更新;三是“时冷时热”。

同一个单位或村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平衡,少数部门在安排政务公开时搞“一阵风”,工作部署之初干劲十足,公开内容较全面,更新较及时,但时间一长就变样了,内容陈旧,无人更新,往往是单位领导重视时连开“夜车”,第二天栏新、内容新、形式更新,领导不过问,则无人问津,甚至有少数单位政务公开栏已沦为小广告张贴栏。

(二)公开内容的深度、广度不够。

一是公开脱离重点,做表面文章。

从县政府门户网站、子网站公开的具体信息看,应重点公开的政务信息存在“三多三少”,即:公开政策法规多,公开涉及资金管理、救助补助的少;公开部门职能、机构设置的多,公开部门履职信息少;公开工作事项多,公开具体措施和效果少。

有的单位在面对反映权力运作的重点内容时设法回避,对干部关心的人事安排问题,搞“暗箱操作”,对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项目建设、集体土地出租、集体资产流向等搞半公开、假公开或只公开总目不公开细目,甚至合并项目公开、转移项目公开,公开内容失真。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不足与完善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不足与完善

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不足与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是政府与公民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是建设法治政府、推动政府透明度的重要途径。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仍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信息公开的渠道不畅。

虽然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程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政府部门并不积极主动地将信息向社会公开,很多信息需要通过申请才能获得,申请的程序繁琐,时间成本高。

其次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不够完整。

即便政府部门愿意公开部分信息,但是在内容的选取上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往往只公开利于政府的信息,而忽略了对公众有益的信息。

再者是公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监督渠道不畅。

目前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主要依靠媒体和公民个人的监督,但因为法制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了监督的效果较差。

尽管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不少的不足之处,但是在完善和改进方面也有着一些积极的尝试和举措。

首先是政府部门逐步在线上公开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发展,政府部门正在逐步将信息公开的渠道转向线上,提高公众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

其次是政府部门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

政府部门在信息公开工作上加强了对内部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加大了信息公开的工作力度,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具体的信息公开制度和规范。

再者是逐步建立了与信息公开相关的法制框架。

我国目前已经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了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规范和约束。

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程序应当简化,信息公开的范围要更加宽泛和全面,对隐私和敏感信息要有更加明确的保护措施等等。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能够得到更好的完善和改进,真正成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一座沟通桥梁。

当前我国政务公开内容上存在哪些问题及对策(推荐5篇)

当前我国政务公开内容上存在哪些问题及对策(推荐5篇)

当前我国政务公开内容上存在哪些问题及对策(推荐5篇)第一篇:当前我国政务公开内容上存在哪些问题及对策政务公开是现代国家实行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吸收人民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有关事项,强化民主监督。

可以说,没有公开,就无从谈起监督;没有监督,权力就要被滥用,就要腐败。

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

政务公开能确保监督、促进民主、限制权力滥用,保障权利实现的巨大作用。

是否能够贯彻和实施公开的原则,并进一步确立公开机制,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各项工作是否能够顺利推行,各个领域的公正、公平和平等是否能够实现。

政务公开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要确立服务行政的理念,就要提高行政的透明度,建立政务公开制度,使得行政主体的行为处于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促使其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腐败。

自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以来,政务公开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干群之间增加了理解,减少了误会,化解了矛盾,促使“热点不热、难点不难”。

二是改进了作风,提高了公仆意识,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三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实行政务公开,一方面强化了群众监督和制度约束,另一方面增强了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铺张浪费和吃喝招待明显减少,乱收费现象受到很大遏制。

四是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由于政务公开维护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基层干部办事按照章法进行,从而使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地正常发展。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务公开具有浓厚的政策性,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政务公开作为加强廉政建设的新举措,一经提出,马上就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地推行,具有浓厚的政策性。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导致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在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和形式等诸方面表现出随意性和零散性,难以成为稳定的机关工作方式延续下去,结果很容易成为走过场的运动。

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是把它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总怕家丑外扬,因而很不主动,很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在时间上往往一再延误,在内容上往往含含糊糊。

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政务公开是阳光行政的应有之举,是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是现代社会政府的责任。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个地区行政效率的高低已成为该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是树立政府机关透明、开放、清廉的良好形象,是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政务公开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收到了明显成效,推动了“高效、廉洁、务实”政府的建立。

与此同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也不平衡,总体状况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一、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单位和领导对政务公开重视不够。

有的部门单位没有设立政务公开的专门机构,有的部门单位虽然成立了专门机构,但相当一部分单位只是把政务公开工作看作是一项事务性工作、一个阶段性任务,没有从转变政府职能、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并推进这一工作。

有些部门单位没有提出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

(二)部分单位政务公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内容简单、流于形式的现象。

政务公开的内容应既包括行政事务办理的结果又包括政府行为的程序。

但目前政务公开的形式普遍比较单一。

有的单位只是将一些行政程序编印成册供政务信息使用者在现场查阅,或仅在办公场所设立《公开栏》。

有的单位只是公布了机关的工作流程、机构设臵、规划方案、机关工作的制度。

除此,在公开内容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抽象、过时等现象,偏重公布最终结果,而对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公布较少。

有的单位是采取召开干部职工大会的形式公开,这些既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及时参与政府事务的要求,也不利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还有一些部门只公开那些不得不公开的、大家都知道的事项,把有可能影响部门利益的事项加以回避,或者只公开一些程序性要求,回避实质性事项。

(三)政务公开手段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获取信息的要求。

很多公开政务信息大多限于公告栏、公告手册等,运用网站和新闻媒体公布政务信息的比重少,致使群众和企业获得政务信息的渠道不畅,有些已公开的事项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内容摘要】政务公开作为一项预防、抑制腐败,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的制度,是和谐社会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各部门在政务公开工作还存在种种问题,总体情况离民主、公开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本文围绕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从加强宣传、完善制度、严格考核奖惩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党务公开工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政务公开工作机制监督管理责任追究政务公开作为现代民主国家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于预防、抑制腐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依法行政和民主政治建设,增强办事透明度,促进政府转变作风、提高国家机关的工作效率,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有着重要作用。

从近年推行政务公开的情况来看,政务公开虽然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广大民众对民主日益迫切的愿望产生矛盾。

现从当前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加强政务公开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当前政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务公开不及时按政务公开制度的要求,常年性工作每季度公开一次;阶段性工作在完成后半个月内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重要事项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涉及财务方面的事项至少每半年公布一次。

但是有些单位政务公开栏内的公开内容却长时间得不到更新。

公开不及时、不经常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政务公开重点不突出把干部群众最关心、最想了解的事项公开出来,是政务公开的最基本要求,但有些部门的公开栏却“王顾左右而言他”,把公开栏设计得花里花俏,以“政策法规”、“办事程序”、“行为规范”支撑门面,实际内容不但少,而且还是无关痛痒的问题,对于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却遮遮掩掩,轻描淡写,甚至有的公开栏只公开成绩不公开存在问题,成为有关部门的“政绩栏”。

(三)政务公开内容不具体政务公开的目的意义在于让干部群众了解政务,提高参政议政、当家做主的意识,对政务活动进行有效监督。

但有些公开内容却过度的简单化或过度的复杂化,群众看了一头雾水。

如一些“财务收支”、“重点事项”等内容公开的数据太笼统,“简化”到只写总收入、总支出,其中的明细项目却只字不提,又如将一些内容“复杂”化,专业术语太多,只有专业人员才能看懂。

(四)政务公开存在虚假信息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无疑是政务公开的生命线,如果将虚假的内容进行公开,这样的政务公开不但会失去意义,而且还会造成恶劣的影响。

从各地政务公开内容来看,似乎还没有敢将“三公”消费等敏感信息进行公开的,但“三公”消费却又客观的普遍存在,公开信息上找不到此类信息,只能说明这类信息在玩“躲猫猫”中变成了虚假信息。

(五)依申请公开较为困难《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赋予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的权力,但有关部门却在申请程序上设置门槛,将公众“卡”在信息公开的大门之外;另外,从近年来媒体关注的几宗依申请公开案例来看,结果都不令人满意,如上海律师严义明在2009年1月向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财政拨出的“4万亿”救市资金的投资项目、资金和监督等情况细节,却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答复。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认识上存在偏差一是有些部门领导对政务公开工作认识不足,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政务公开只是一项“花架子”工程,能够应付上级的检查就行了,对政务公开疏于过问,甚至不闻不问;二是有的领导对政务公开有“恐惧”心理,怕政务公开暴露问题、怕削弱权力、怕损害小团体和个人利益,怕激发矛盾引起群众上访,对政务公开敷衍应付,遮遮掩掩,不敢深入开展;三是有些部门领导和干部缺乏对政务公开工作有关知识的学习,对公开的内容、程序和原则知之甚少,想公开,却不会公开,对清理财务、后续监管、民主评议、监督考核等一系列重要环节更是抓得不实;四是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不强,群众对政务信息的知情权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政府公开什么就看什么,反正想了解的政府又不公开。

(二)部分政府行为不规范一是个别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够公开透明,如政府采购、征地、拆迁补偿等方面存在暗箱操作,见不得光,不敢公开,造成政务信息公开不全面;二是个别部门违规设立小金柜、领导干部利用公款吃喝游玩、私吞公有财产等,不能公开,公开的话只能巧立名目造成公开信息的虚假。

(三)配套制度不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在2008年5月1日就正式实施,但实施的结果并不尽人意。

一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需要的实施细则或者解释缺乏,导致各行政机关自行掌握标准。

比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个别条款,由于一直没有制定实施细则或者解释,导致例外的范围一直不好把握,实践中随意性比较大。

另外,对于行政机关主张信息不存在如何进行司法审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行政诉讼法》都缺乏规定①;二是体制环境的不同步,造成信息公开制度孤军奋战的局面,实施面临很大阻力。

由于长期历史传统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的现实因素,使体制环境难以同步到位,从而制约信息公开,比如一些历史信息与可能导致群体事件信息的公开,由于其他机制的缺乏和对公开后可能导致后果的担心,使这些信息的公开面临的难度很大。

①吴偕林: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有关问题的思考,《电子政务》2009年第4期(四)监管机制不完善目前,政务公开的行政监督、法制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力度不大,还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政务公开的监督检查机构性质更是不明确,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一般都是建立领导小组或指导协调机构,下设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

这样的监督机构,小组成员多是由政府或本部门的人员组成,而群众代表仅占少数甚至没有,很容易出现监督乏力的现象。

同时,由于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对政务公开工作监管薄弱,使得政务公开在实践中容易表现出随意性、零散性、形式主义和报喜不报忧等现象。

(五)工作责任不落实目前,政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还不够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和各部门职责范围不够明确,考核奖惩不够严格。

政务公开工作还没有真正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并同其经济利益、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紧密挂钩。

上级检查工作往往走马观花,只求“大概”,不求实效,一旦发现问题一般只是口头提出,很少检查整改的落实情况,更不会动真格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由于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不够到位,致使履行职责不认真,工作不落实,政务公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三、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的对策(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营造政务公开良好氛围政务公开工作由于涉及面广,影响大,触及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的自身利益较多,推行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首先应抓住解决思想认识这个关键,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政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以及具体要求和标准。

一方面,要通过讲座、培训等方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民主政治教育,使他们真正意识到,推进政务公开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根本制度,是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内在要求,是各级政府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引导他们克服思想顾虑,树立公仆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切实解决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会公开的问题。

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人民群众的知事权、议事权和监事权,让老百姓意识到通过政务公开了解政府政务情况是人民群众重要的民主权利,关心、监督和推动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是广大群众的重要责任,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需要,从而不断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解决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和不会监督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

(二)完善配套制度,堵塞制度漏洞,促进政务公开规范开展在强大的“保密”惯性下,公开毕竟不是件易事①。

要保证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外,还应该有完善的配套制度。

因此,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实施两年来存在的问题,要从制度上加以解决。

如在依公开申请的程序、条件,应进一步明确,严禁政府部门随便设置门槛。

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模糊的条款,应制定实施细则或者解释进一步加以明确。

对依公开申请①南方日报评论员:财政预算要有“让人读懂”的勇气,《南方日报》2010年3月31日的内容,如存在弄虚作假或行政机关主张信息不存在,应进一步明确如何进行司法审查,制定有关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的法律法规、信息公开成本收费办法及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等等。

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使政务公开走上法制化、制度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积极打造“透明”型“阳光”政府,杜绝“暗箱操作”,使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坦坦荡荡,两袖清风,没有什么不便、不能、不敢公开的。

(三)创新工作方法,深化公开内容,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1.深化政务公开内容。

一是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开范围的规定和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凡涉及群众利益和公共政策的事项,都要及时向群众公开”的要求,认真做好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政务信息的公开。

二是对免除公开事项要规定具有可行性的标准,避免有些部门以此为借口,对该公开的内容不公开。

三是要重点抓好群众最关心的政务内容的公开,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及完成情况;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上级政府或政府部门下拨的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情况;工程项目招投标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干部人事任免情况等,不能回避矛盾、回避问题,不能避重就轻、避实就虚。

要坚决反对做表面文章,搞假公开、虚公开。

公开的内容要简单明了,让群众看了明白、满意。

2.拓展政务公开方式。

在研究确定政务公开方式时,要把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效引导公民实施民主监督作为选择采取政务公开方式的标准。

要在坚持以主动公开、免费公开、面向社会公众公开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政务公开方式的多样化,积极推行依申请公开、收费公开和对利害关系人公开,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实际效果。

3.丰富政务公开形式。

在公开的形式上,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

要普遍推广政务公开栏、信息查阅点、档案馆、图书馆、互联网、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等公开形式。

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公共信息平台,让群众在家就能上网查阅政府文件。

要不断创新政务公开形式,如实行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和咨询制度,邀请人民群众旁听政府有关会议等,达到信息透明、服务便捷和有利监督的目的。

(四)健全工作机制,整合监督资源,突出政务公开工作成效1.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政务公开工作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重要工作任务,如果没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是难以做好这项工作的。

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健全工作机制,及时建立完善政务公开领导机构,配好工作人员,要明确行使行政权力的行政组织是实施政务公开的主体,各单位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负起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